CN210156684U - 共享充电线 - Google Patents

共享充电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56684U
CN210156684U CN201920184037.2U CN201920184037U CN210156684U CN 210156684 U CN210156684 U CN 210156684U CN 201920184037 U CN201920184037 U CN 201920184037U CN 210156684 U CN210156684 U CN 2101566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interface
plug
charging plug
sha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8403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18403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566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566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5668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共享充电线,包括依次电连接的充电插头、控制部、充电接口及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所述控制部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用于控制所述充电插头与所述充电接口之间的电路通断,所述控制部包括处理器及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的电子开关,所述电子开关串联于所述充电插头与所述充电接口之间,所述充电插头与所述壳体直接连接。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共享充电线的安全性更佳。

Description

共享充电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共享充电线。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电子设备的运用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的生活,而电子设备中的电量则是影响到电子设备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当前在宾馆等一些场所中会提供电源插座,但是不会提供与电子设备相对应充电器或充电线,而多数人容易忘记携带充电器或充电线,导致即使有电源插座依然无法对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同时,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共享设备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共享充电线应运而生。
如图1所示,相关技术中的共享充电线包括充电插头1、控制部2及充电接口3,所述充电插头1用于与外接电路连通,所述充电接口3用于连接手机,所述控制部2用于控制所述充电插头1与所述充电接口3的导通,通常所述控制部2控制所述充电插头1与所述充电接口3之间电路为断开情况,当用户通过扫码支付后所述控制部2控制所述充电插头1与所述充电接口3之间导通,从而实现对用户手机的充电。
然而,相关技术中的共享充电线在所述充电插头1与所述控制部2之间通过连接线4连通,所述充电接口3与所述控制部2之间通过连接线5 连通,使各部分之间电路导通,用户可直接将所述连接线4靠近所述控制部2一端剪断,和所述连接线5靠近所述控制部2一端剪断,然后将所述连接线4和所述连接线5直接连接实现充电功能,从而使得所述共享充电线存在损坏的风险。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共享充电线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户没有携带充电线时,可通过自助式租借充电线使用,并且能实现在手机等电子设备无网状态下依然能实现通信的共享充电线。
一种共享充电线,包括依次电连接的充电插头、控制部、充电接口及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所述控制部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用于控制所述充电插头与所述充电接口之间的电路通断,所述控制部包括处理器及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的电子开关,所述电子开关串联于所述充电插头与所述充电接口之间,所述充电插头与所述壳体直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正面和背面及连接所述正面与所述背面的侧面。
优选的,所述充电插头包括两个金属插片,所述金属插片一部分位于所述收容空间与所述控制部电连接,另一部分贯穿所述背面延伸至所述收容空间外。
优选的,所述充电插头包括本体部及设于所述本体部上的插头,所述本体部包括相对设置的顶壁和底壁及连接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的侧壁,所述插头设于所述顶壁上。
优选的,所述壳体上设有收容所述充电插头的凹槽,所述充电插头位于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壳体通过转轴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上设有收容所述充电插头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一接头,所述底壁对应所述接头设置有接口,所述接头与所述接口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凹槽自所述侧面向所述壳体的中心方向凹陷形成。
优选的,所述凹槽自所述背面向所述正面方向凹陷形成。
优选的,所述共享充电线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上的二维码,所述二维码对应提供有所述共享充电线的二维码信息,所述控制部还包括按键,所述按键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充电接口包括一端与所述控制部连接的分线器及与所述分线器另一端连接的外接接口,所述外接接口设有三个并分别通过连接线经所述分线器与所述控制部连接,三个所述外接接口分别为micro USB接口、Lightning接口及USB Type-c接口。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共享充电线通过将所述充电插头与所述壳体直接连接,使得所述充电插头与所述充电接口之间无法绕过所述控制部进行充电,从而减少了所述共享充电线受到损坏的风险,增加了所述共享充电线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位相关技术中的共享充电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共享充电线实施例一的正视图;
图3为图1所示控制部的内部结构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共享充电线实施例二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共享充电线实施例三的正视图;
图6为图5所示共享充电线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共享充电线100,其包括依次电连接的充电插头10、充电接口20、控制部30、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40及设于所述壳体40上的二维码50,所述控制部30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用于控制所述充电插头10与所述充电接口20之间的电路通断。
所述充电插头10与所述控制部30一体设置,所述充电插头10设于所述充电线20的一端用于与外部电源插座连接,将外部电源连通至所述共享充电线100中。
具体的,所述充电插头10包括本体部11及设于所述本体部11上的插头12。所述本体部11包括相对设置的顶壁111和底壁112及连接所述顶壁 111与所述底壁112的侧壁113,所述插头设于所述顶壁111上。
所述充电接口20与所述控制部30一体设置。具体的,所述充电接口 20包括一端与所述控制部30连接的分线器21及与所述分线器21另一端连接的外接接口22。
所述外接接口22设有三个并分别通过连接线经所述分线器21与所述控制部30连接。
具体的,三个所述外接接口22分别为micro USB接口、Lightning接口及USB Type-c接口。从而实现了所述共享充电线100可为各种类型接口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增加了所述共享充电线100的实用性。
优选的,所述连接线对应三个所述外接接口22设有三根,且三根所述连接线的长度均不相同。三根所述连接线的长度依次递减,使得用户在同时使用三个所述外接接口22为三台不同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时,可将三台电子设备放置于不同区域,避免了电子设备之间的区域重叠。也就是说,通过将三根所述连接线设置为不同长度可以有效避免电子设备充电时的区域重叠,从而使得所述共享充电线100能更好的为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请结合参阅图3。所述控制部30包括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通信器 33、处理器34、电子开关35、蓄电池36、以及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按键37。所述通信器33、所述电子开关35及所述按键37均与所述处理器34电连接。
所述壳体40包括相对设置的正面41和背面及连接所述正面41与所述背面的侧面42。
具体的,所述壳体40上设有收容所述充电插头10的凹槽43,所述充电插头10位于所述凹槽43内并与所述壳体40通过转轴活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插头10部分收容于所述凹槽43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插头10可完全收容于所述凹槽43内,即所述凹槽43的大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同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 43自所述侧面42向所述壳体40的中心方向凹陷形成,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凹槽43为自所述背面向所述正面41方向凹陷形成。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43位于所述侧面42上,所述充电插头10通过转轴为原点可进行0至180度的翻转,使得所述充电插头10的所述插头12可调整方向,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当然,当所述凹槽 43位于所述背面上时,所述充电插头10通过转轴为原点可进行0至90度的翻转,在不使用时,通过转轴可将所述充电插头10转入所述凹槽43内,从而很好的保护到所述充电插头10,当需要使用时,通过转轴再讲所述充电插头10转出与外部插座连接。
所述二维码32设于所述正面41,所述按键37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沿所述正面41延伸出所述收容空间。所述二维码32对应提供有与所述共享充电线100对应的二维码信息。
所述通信器33用于与外部建立通信连接。所述处理器34通过所述通信器33与外部通信并对应发送预先存储于其内的密码信息至外部设备。
所述电子开关35串联于所述充电插头10与所述充电接口20之间,并根据所述处理器33发送的控制信号控制电路的的通断。
所述蓄电池36为所述控制部30中各部件提供电源,确保所述控制部 30中的各部件能正常运行。具体的,所述蓄电池36与所述充电接头10电连接,所述蓄电池36可通过所述充电接头10进行充电,从而确保所述蓄电池36自身的电量存储。
所述按键37与所述处理器34电连接,用于输入当前密码信息至所述处理器34中。
所述共享充电线100的工作原理:用户通过手机等电子设备扫描所述二维码32获取所述共享充电线100信息并进行支付,所述处理器34通过所述通信器33与电子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当用户支付完成后所述处理器34接收到解锁信息,所述处理器34将存储于所述处理器34中的密码信息通过所述通信器33发送至所述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接收到密码信息后,用户根据接收到的密码信息通过所述按键37输入当前密码信息,所述处理器34判断用户通过按键37输入的当前密码信息是否与存储于所述处理器34内的密码信息匹配,若匹配,则所述处理器34下发控制信号至所述电子开关35,所述电子开关35将电路导通,用户即可使用所述共享充电线100进行充电。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部30中可不设置所述通信器33,用户可仅通过扫描所述二维码32获取所述共享充电线100的信息,通过支付后,云端发送对应所述共享充电线100的密码至用户手机上,用户通过所述按键37输入密码后,所述处理器34再对密码进行判别。
优选的,所述控制部30还包括位于所述二维码32及所述按键37之间的提示灯38,所述提示灯38与所述按键37电连接,在用户通过所述按键37输入当前密码信息时,所述提示灯38提示用户当前输入的所述当前密码信息的位数,避免用户误操作将密码信息输入错误。
实施例二
请集合参阅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共享充电线200与实施例一中的所述共享充电线100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
在本实施例中,充电插头110与壳体140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壳体140 的凹槽143内设有一接头1431,所述充电接头110的底壁1112对应所述接头1431设有一接口,所述接头1431与所述接口可拆卸连接。所述接头 1431与所述接口配合实现所述充电插头110与所述壳体140一体连接并实现电路的导通。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避免所述充电插头110的遗失,所述接头1431与所述接口可为特制形状,使得所述充电插头110仅能与所述壳体140配套使用,可以良好的增加所述充电插头110的防盗性。
实施例三
请结合参阅图5和图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共享充电线300与实施例一中的所述共享充电线100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
在本实施例中,充电插头210包括两个金属插片213,所述金属插片 213一部分位于壳体240的收容空间内与控制部230电连接,另一部分贯穿所述壳体240的背面244延伸至所述收容空间外。既相较于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插头210可将本体部设置于所述壳体 240内,使得所述壳体240包裹所述本体部,甚至可以一定程度上理解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壳体240既为所述本体部。既只需所述壳体240能实现连通外界电路,从而使得所述共享充电线300的电路导通即可。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充电接口220通过连接线260与所述控制部230 连接。具体的,所述连接线260一端与所述控制部23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充电接口220的分线器221连接。使得用户在使用所述共享充电线300 可以通过所述连接线260更好的进行充电。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共享充电线通过将所述充电插头与所述壳体直接连接,使得所述充电插头与所述充电接口之间无法绕过所述控制部进行充电,从而减少了所述共享充电线受到损坏的风险,增加了所述共享充电线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共享充电线,包括依次电连接的充电插头、控制部、充电接口及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所述控制部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用于控制所述充电插头与所述充电接口之间的电路通断,所述控制部包括处理器及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的电子开关,所述电子开关串联于所述充电插头与所述充电接口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插头与所述壳体直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享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正面和背面及连接所述正面与所述背面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享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插头包括两个金属插片,所述金属插片一部分位于所述收容空间与所述控制部电连接,另一部分贯穿所述背面延伸至所述收容空间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享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插头包括本体部及设于所述本体部上的插头,所述本体部包括相对设置的顶壁和底壁及连接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的侧壁,所述插头设于所述顶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共享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收容所述充电插头的凹槽,所述充电插头位于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壳体通过转轴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共享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收容所述充电插头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一接头,所述底壁对应所述接头设置有接口,所述接头与所述接口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共享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自所述侧面向所述壳体的中心方向凹陷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5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共享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自所述背面向所述正面方向凹陷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享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共享充电线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上的二维码,所述二维码对应提供有所述共享充电线的二维码信息,所述控制部还包括按键,所述按键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享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口包括一端与所述控制部连接的分线器及与所述分线器另一端连接的外接接口,所述外接接口设有三个并分别通过连接线经所述分线器与所述控制部连接,三个所述外接接口分别为micro USB接口、Lightning接口及USB Type-c接口。
CN201920184037.2U 2019-02-01 2019-02-01 共享充电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1566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84037.2U CN210156684U (zh) 2019-02-01 2019-02-01 共享充电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84037.2U CN210156684U (zh) 2019-02-01 2019-02-01 共享充电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56684U true CN210156684U (zh) 2020-03-17

Family

ID=69754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84037.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156684U (zh) 2019-02-01 2019-02-01 共享充电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566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70623B2 (en) Charging arrangement for electronic accessories
US6531845B2 (en) Battery charging
US20020147036A1 (en) Auxiliary charging device for a mobile phone
KR102147566B1 (ko) 모바일 장치를 안전하게 충전하기 위한 장치, 방법 및 시스템
CN210628679U (zh) 共享充电线
US20130244475A1 (en) Wall outlet with retractable usb charging cable connected to a usb port within a wall
CN106684949A (zh) 具数据传输及充放电一体化功能的背夹式移动电源
GB2344229A (en) Battery charger
CN109347158A (zh) 共享充电线的充电方法及共享充电线
CN103683366B (zh) 电子设备供电方法、供电处理器、供电装置和系统
CN210156684U (zh) 共享充电线
CN210182741U (zh) 数据线及带有数据线的系统
CN208766769U (zh) 具备无线充电功能的共享充电线
CN212136814U (zh) 一种便携式智能断电型接头
CN210027069U (zh) 用于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充电桩组件
GB2468930A (en) Power supply with a detachable USB hub.
CN210155775U (zh) 共享充电线及共享充电系统
CN208766768U (zh) 共享充电线
CN209691026U (zh) 共享充电线
CN214412343U (zh) 一种智能充电系统及充电设备
CN213304518U (zh) 一种应用于微电子设备的电源插座
CN207573037U (zh) 一种多功能充电装置
CN213989394U (zh) 电源适配器
CN212136325U (zh) 一种自带充电接线的墙壁插座
KR102578021B1 (ko) 무선 전력 송수신 키보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17

Termination date: 202102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