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55775U - 共享充电线及共享充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共享充电线及共享充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55775U
CN210155775U CN201921529198.7U CN201921529198U CN210155775U CN 210155775 U CN210155775 U CN 210155775U CN 201921529198 U CN201921529198 U CN 201921529198U CN 210155775 U CN210155775 U CN 2101557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shared
control
interface
shared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2919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52919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557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557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5577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共享充电线及共享充电系统。所述共享充电线包括依次连接的充电插头、控制部及充电接口,所述控制部用于控制所述充电插头与所述充电接口之间的电路状态,所述共享充电线还包括验证标签,所述验证标签上存储有所述共享充电线的通信信息,所述控制部包括外壳及收容于所述外壳内的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设于所述充电插头与所述充电接口之间用以控制电路状态,所述外壳包括上壳及与所述上壳组配的下壳,所述下壳上设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形状与所述充电接口相匹配用以收容所述充电接口。所述共享充电系统采用所述共享充电线。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共享充电线的使用寿命更长并且解锁更加稳定。

Description

共享充电线及共享充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共享充电线及共享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电子设备的运用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的生活,而电子设备中的电量则是影响到电子设备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当前在宾馆等一些场所中会提供电源插座,但是不会提供与电子设备相对应充电器或充电线,而多数人容易忘记携带充电器或充电线,导致即使有电源插座依然无法对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同时,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共享设备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应用共享充电线的共享充电系统应运而生。
当前,相关技术中的共享充电系统包括共享充电线、验证终端及远程控制终端,共享充电线内部电路中设有控制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用户在使用共享充电系统时,通过验证终端扫描共享充电线上的验证标签识别当前共享充电线的身份信息,并通过与远程控制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将当前共享充电线的身份信息与解锁请求共同上传远程控制终端,远程控制终端收到解锁请求后向共享充电线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共享充电线内部的控制开关,使共享充电线上的电路导通,从而用户可以使用该共享充电线进行充电。
然而,相关技术中的共享充电系统中的共享充电线包括依次连接的充电插头、控制部及充电接口,控制开关设于所述控制部内。由于共享充电线通常位于公共场所,使用次数频繁,而共享充电线上并未设置任何结构收容充电接口,使得充电接口外露存在损坏的风险。并且相关技术中控制共享充电线的解锁,需要远程控制终端与共享充电线之间实现通信连接,当远程控制终端与共享充电线之间的通信通道中断或通信效果不佳时,无法实时控制共享充电线的解锁,影响用户的使用。尤其是当共享充电线位于通信信号不佳处,无法解锁共享充电线的技术问题尤其明显。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共享充电线及共享充电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的共享充电线的充电接口容易损坏,并且共享充电线的解锁需要通过与远程控制终端通信,当信号不佳时共享充电线容易解锁失败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有效对充电接口进行保护并且解锁更加稳定的共享充电线。
一种共享充电线,包括依次连接的充电插头、控制部及充电接口,所述控制部用于控制所述充电插头与所述充电接口之间的电路状态,所述共享充电线还包括验证标签,所述验证标签上存储有所述共享充电线的通信信息,所述控制部包括外壳及收容于所述外壳内的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设于所述充电插头与所述充电接口之间用以控制电路状态,所述外壳包括上壳及与所述上壳组配的下壳,所述下壳上设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形状与所述充电接口相匹配用以收容所述充电接口。
优选的,所述下壳包括底壁及自所述底壁周缘向所述上壳方向弯折延伸的侧壁,所述收容槽自所述底壁的远离所述上壳一侧表面向靠近所述上壳方向凹形形成。
优选的,所述充电插头与所述控制部通过第一连接线连接,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控制部通过第二连接线连接。
优选的,所述收容槽包括第一部分及与所述第一部分连通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靠近所述充电接口一侧,且所述第一部分贯穿所述侧壁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均为矩形槽,且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宽度,所述第二部分的形状与所述充电接口相匹配,且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线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下壳还包括围成所述第二部分的内壁及自所述内壁的靠近所述上壳一侧向靠近所述充电插头方向凹陷形成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位于所述底壁内,所述容纳槽的形状与所述充电接口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验证标签固定于所述上壳,所述验证标签为二维码或条形码。
优选的,所述控制部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外壳内的通信模块及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开关及所述通信模块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部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外壳内的储能电池,所述储能电池用以为所述通信模块、所述处理器及所述控制开关供电。
一种共享充电系统,其包括远程控制终端、验证终端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共享充电线。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共享充电线通过在验证标签上存储所述共享充电线的通信信息,当用户通过验证终端扫描所述验证标签后与所述共享充电线进行互相通信建立通信通道,通过验证终端从建立的通信通道传输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共享充电线的解锁,使得解锁更加的稳定。并且通过设置所述收容槽收容所述充电接口,也使得能良好的对所述充电接口进行保护,从而可以有效增加所述共享充电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共享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共享充电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共享充电线的控制部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共享充电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共享充电线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共享充电线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所示下壳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共享充电系统100,其包括远程控制终端10、验证终端20及共享充电线30。
所述远程控制终端10可以是一台服务器,或者由若干台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是一个云计算服务中心。所述远程控制终端10用于与所述验证终端20交互提供解锁所述共享充电线30的控制信号,同时所述远程控制终端10也能用于与所述验证终端20交互提供费用支付信息。所述远程控制终端10通常由共享充电线租借服务商来设立。
所述验证终端2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或者是由共享充电线租借服务商针对所述共享充电线30所设计的特定终端等。即只需所述验证终端20能实现对所述共享充电线30的解锁操作即可。
所述验证终端20可以安装有应用程序,或者安装有浏览器,通过浏览器访问应用程序的网页客户端。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通过所述共享充电线30进行充电的待充电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MP3播放器、MP4播放器、可充电的照相机等等,当所述共享充电线30开启后可以给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具体的,所述待充电设备与所述验证终端20可为同一设备,或者所述待充电设备与验证终端20为两不同设备,根据用户自身需求进行选择即可。
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3。所述共享充电线30至少包括控制开关31及验证标签32,所述控制开关31用于控制所述共享充电线30的导通和断开,所述验证标签32上对应有所述共享充电线30的通信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共享充电线30包括依次连接的充电插头33、控制部34及充电接口35,所述控制开关31收容于所述控制部34内,所述验证标签32对应设于所述控制部34表面。具体的,所述控制部34包括外壳341,所述控制开关31收容于所述外壳341内,所述验证标签32对应设于所述外壳341表面上。所述充电插头33用于与电源连接将外部电源导入至所述共享充电线30,所述充电接口35用于与待充电设备连接用于将从所述充电插头33处导入的电源输送进入待充电设备,为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所述控制部34用于控制所述充电插头33与所述充电接口35之间电路的导通与断开。
具体的,所述充电插头33与所述控制部34可为一体设置或可拆卸连接。当所述充电插头33与所述控制部34为一体设置时,所述充电插头33与控制部34通过连接线相互电路导通。当所述充电插头33与所述控制部34为可拆卸连接时,所述充电插头33与所述控制部34上可分别对应设有插头和插口,如所述充电插头33上可对应设有USB插口,而所述控制部34上可对应设有USB插头,以此形成可拆卸连接,当所述充电插头33与所述控制部34连接时,通过所述USB插头与所述USB插口实现电路导通。
所述充电接口35可设有多个,且每个所述充电接口35可分别为不同的类型,如micro USB接口、Lightning接口及USB Type-c接口等任意现有技术的接口,从而实现了所述共享充电线30可为各种类型接口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增加了所述共享充电线30的适配性。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部34还包括通信模块36和处理器37,所述处理器37分别与所述控制开关31、所述通信模块36电连接,且所述处理器37、所述通信模块36均收容于所述外壳341内。所述验证标签32上存储对应所述通信模块36的信息。所述通信模块36用于与所述验证终端20通信连接,接收所述验证终端20发送的信号控制所述控制开关31的工作状态,从而让所述共享充电线30导通或断开。所述通信模块36与所述处理器37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已知型号,根据不同需求可进行适应性选择。本申请对所述通信模块36与所述处理器37的型号不作任何限定,即只需所述通信模块36与所述处理器37能实现本申请所需功能,所述通信模块36与所述处理器37的型号可根据需求进行任意选择。
优选的,所述控制部34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外壳341内的储能电池,所述储能电池用于为所述通信模块36、所述处理器37及所述控制开关31供电,从而确保上述各元件能稳定运行。具体的,所述储能电池与所述充电插头33电路连通,在所述充电插头33外接电源时也能为所述储能电池进行充电。
所述验证标签32为二维码或条形码,所述验证标签32存储有对应共享充电线30的通信信息,即所述通信模块36的信息。
所述验证终端20扫描所述验证标签32后产生驱动信号,驱动所述验证终端20与所述通信模块36建立通信通道,其中所述通信通道可以是WIFI传输、蓝牙传输、RFID传输、红外传输、Zigbee传输、4G信号、5G信号传输方式中的任意一种,相对应的,所述通信模块36对应为蓝牙模块、红外模块等。
所述共享充电系统100的工作原理:所述验证终端20扫描所述验证标签32后,与所述通信模块36互为无线信号通信建立通信通道,所述远程控制终端10产生控制信号并经所述验证终端20传输至所述控制部34,所述控制部34控制所述控制开关31导通,将所述充电插头33与所述充电接口35之间的电路导通,从而可以为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具体的,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模块36为WIFI模块,所述验证标签32上存储有所述WIFI模块的对应密码,当用户通过所述验证终端20扫描所述验证标签32后获取到WIFI密码,然后用户通过手动连接到所述WIFI模块输入密码与所述WIFI模块建立连接形成WIFI传输,同时所述验证终端20与所述远程控制终端10之间也互为通信,所述远程控制终端10产生控制信号经所述验证终端20传输至所述控制部34,所述处理器37接收到所述控制信号后控制所述控制开关31将所述共享充电线30导通。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模块36为WIFI模块,所述验证标签32上存储有所述WIFI模块的对应身份信息和密码,当用户通过所述验证终端20扫描所述验证标签32后与所述WIFI模块建立连接形成WIFI传输,同时所述验证终端20与所述远程控制终端10之间也互为通信,所述验证终端20向所述远程控制终端10发送所述WIFI模块的对应身份信息以及解锁请求,所述远程控制终端10产生控制信号经所述验证终端20传输至所述控制部34,所述处理器37接收到所述控制信号后控制所述控制开关31将所述共享充电线30导通。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通信模块36为WIFI模块,所述验证标签32上存储有所述WIFI模块的对应身份信息和密码,当用户通过所述验证终端20扫描所述验证标签32后与所述WIFI模块建立连接形成WIFI传输,同时所述验证终端20内存储有从所述远程控制终端10上下载的应用程序,所述应用程序中存储有多个控制密码,当所述验证终端20与所述WIFI模块进行通信后,所述验证终端20从所述应用程序中选择对应的控制密码向所述控制部34传输,所述控制部34接收到控制密码后,通过所述处理器37进行判别,判别成功后,所述处理器37控制所述控制开关31将所述共享充电线30导通。
实施例二
请结合参阅图4至图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共享充电系统,其包括远程控制终端、验证终端及共享充电线130。所述远程控制终端、所述验证终端与实施例一中所述远程控制终端10及所述验证终端20基本相同,所述共享充电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中的所述共享充电系统100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共享充电线130包括依次设置的充电插头131、控制部132及充电接口133,所述充电插头131与所述控制部13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线134连接,所述充电接口133与所述控制部132通过第二连接线135连接,以此使得所述充电插头131、所述控制部132及所述充电接口133之间电路连通。所述控制部132用于控制所述所述充电插头131与所述充电接口133之间电路的导通或断开。
所述控制部132包括外壳1321,所述外壳1321内收容有实施例一中的所述控制开关31、所述通信模块36、所述处理器37及所述控制部34,并且所述外壳1321表面上设有验证标签136。
具体的,所述外壳1321包括上壳1322及与所述上壳1322组配的下壳1323。所述上壳1322与所述下壳1323可采用任意材质制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壳1322与所述下壳1323均为塑胶材质通过注塑成型。所述上壳1322与所述下壳1323之间可通过卡接的方式形成固定,当然所述上壳1322与所述下壳1323也可通过胶水胶合固定为一体。所述验证标签136固设于所述上壳1322上,所述验证标签136可通过胶水胶合固定于所述上壳1322。
所述下壳1323包括底壁1324、自所述底壁1324周缘向所述上壳1322方向弯折延伸的侧壁1325及自所述底壁1324的远离所述上壳1322一侧表面向靠近所述上壳1322方向凹陷形成的收容槽1326。
所述收容槽1326用于收容所述充电接口133,所述收容槽1326包括第一部分1327及与所述第一部分1327连通的第二部分1328,所述第一部分1327位于靠近所述充电接口133一侧,且所述第一部分1327贯穿所述侧壁1325设置。所述第一部分1327与所述第二部分1328沿所述底壁1324向靠近所述上壳1322方向的凹陷深度相同,且所述第一部分1327与所述第二部分1328的凹陷深度大于所述充电接口133的厚度。所述第一部分1327与所述第二部分1328均为矩形槽,且所述第一部分1327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部分1328的宽度。所述第二部分1328的形状与所述充电接口133相匹配,所述第二连接线135为圆柱形的软线,且所述第一部分1327的宽度略小于所述第二连接线135的直径,由于所述第二连接线135外部为具有弹性的塑胶材质,所述第二连接线135可在外力的作用下卡入所述第一部分1327中,让所述第二连接线135固定于所述第一部分1327中,从而使得所述充电接口133可对应位于所述第二部分1328中,以此实现所述收容槽1326对所述充电接口133的收容。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1327的宽度可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线135,同时在所述第一部分1327中可设置卡扣用以卡接所述第二连接线135。当需要将所述充电接口133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326时,可通过将所述第二连接线135放入所述第一部分1327并施力将所述第二连接线135按入所述卡扣中,以此将所述第二连接线135固定于所述第一部分1327中,完成对所述充电接口133的收纳。
通过设置所述收容槽1326收容所述充电接口133,可以良好的对所述所述充电接口133进行保护。用户在使用完毕后通过将所述第二连接线135压入所述第一部分1327中,从而让所述充电接口133对应收容于所述第二部分1328中,不仅固定效果良好,并且通过所述第二部分1328收容所述充电接口133,不让所述充电接口133外露,减少了所述充电接口133损坏的风险,从而可以有效增加所述共享充电线130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所述下壳1323还包括围成所述第二部分1328的内壁1329及自所述内壁1329的靠近所述上壳1322一侧向靠近所述充电插头131方向凹陷形成的容纳槽1330,所述容纳槽1330自所述内壁1329的靠近所述充电插头131的一侧表面向靠近所述充电插头131方向凹陷形成。所述容纳槽1330位于所述底壁1324内,即所述容纳槽1330未贯穿所述底壁1324,所述容纳槽1330的形状与所述充电接口133相匹配。通过设置所述容纳槽1330可以使得所述充电接口133插入所述容纳槽1330内,并且由于所述容纳槽1330未贯穿所述底壁1324,从而使得位于所述容纳槽1330中的所述充电接口133可以得到所述底壁1324的支撑,不会出现晃动。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共享充电线通过在验证标签上存储所述共享充电线的通信信息,当用户通过验证终端扫描所述验证标签后与所述共享充电线进行互相通信建立通信通道,通过验证终端从建立的通信通道传输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共享充电线的解锁,使得解锁更加的稳定。并且通过设置所述收容槽收容所述充电接口,也使得能良好的对所述充电接口进行保护,从而可以有效增加所述共享充电线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共享充电线,包括依次连接的充电插头、控制部及充电接口,所述控制部用于控制所述充电插头与所述充电接口之间的电路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共享充电线还包括验证标签,所述验证标签上存储有所述共享充电线的通信信息,所述控制部包括外壳及收容于所述外壳内的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设于所述充电插头与所述充电接口之间用以控制电路状态,所述外壳包括上壳及与所述上壳组配的下壳,所述下壳上设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形状与所述充电接口相匹配用以收容所述充电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享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包括底壁及自所述底壁周缘向所述上壳方向弯折延伸的侧壁,所述收容槽自所述底壁的远离所述上壳一侧表面向靠近所述上壳方向凹形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享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插头与所述控制部通过第一连接线连接,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控制部通过第二连接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享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包括第一部分及与所述第一部分连通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靠近所述充电接口一侧,且所述第一部分贯穿所述侧壁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共享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均为矩形槽,且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宽度,所述第二部分的形状与所述充电接口相匹配,且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线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共享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还包括围成所述第二部分的内壁及自所述内壁的靠近所述上壳一侧向靠近所述充电插头方向凹陷形成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位于所述底壁内,所述容纳槽的形状与所述充电接口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享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验证标签固定于所述上壳,所述验证标签为二维码或条形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享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外壳内的通信模块及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开关及所述通信模块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共享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外壳内的储能电池,所述储能电池用以为所述通信模块、所述处理器及所述控制开关供电。
10.一种共享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远程控制终端、验证终端及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共享充电线。
CN201921529198.7U 2019-09-10 2019-09-10 共享充电线及共享充电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1557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29198.7U CN210155775U (zh) 2019-09-10 2019-09-10 共享充电线及共享充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29198.7U CN210155775U (zh) 2019-09-10 2019-09-10 共享充电线及共享充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55775U true CN210155775U (zh) 2020-03-17

Family

ID=69767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29198.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155775U (zh) 2019-09-10 2019-09-10 共享充电线及共享充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557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73351A (zh) * 2019-09-10 2019-11-19 罗文平 共享充电系统及共享充电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73351A (zh) * 2019-09-10 2019-11-19 罗文平 共享充电系统及共享充电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65002B2 (en) Modular tablet case
KR101822855B1 (ko) 휴대용 충전 케이스 모듈
CN203691013U (zh) 一种可携带充电转换接头的移动电源
KR102147566B1 (ko) 모바일 장치를 안전하게 충전하기 위한 장치, 방법 및 시스템
CN210628679U (zh) 共享充电线
TWM486890U (zh) 整合網路之充電設備
CN205427859U (zh) 便携式存储装置
TWI784411B (zh) 遊戲控制器
US20150035473A1 (en) Intelligent charging system and charging assembly
CN210155775U (zh) 共享充电线及共享充电系统
CN203722282U (zh) 一种支持二维条形码识别的移动电源
CN208766769U (zh) 具备无线充电功能的共享充电线
US20180033394A1 (en) Head-wearable displaying and powering system
KR101162362B1 (ko) 휴대단말기용 태양전지 충전 타입의 배터리 팩 장치
KR20130125914A (ko) 인터넷 충전카드를 포함한 다기능 휴대폰 보조 장치
CN203632306U (zh) 一种带有凹槽的机线一体移动电源
KR102289815B1 (ko) 유무선 충전기능을 지원하는 스마트폰 보호장치
CN110473351A (zh) 共享充电系统及共享充电方法
KR101291306B1 (ko) 유에스비 커넥터를 가지는 휴대용 시계
CN109191697B (zh) 一种提供充电验证的系统与方法
CN208766768U (zh) 共享充电线
CN107180183B (zh) 无线贴膜盾及移动终端设备
CN215646769U (zh) 一种手持终端
JP3214064U (ja) 保護スリーブ
CN107666165A (zh) 智能充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17

Termination date: 202109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