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56214U - 变压器防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变压器防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56214U
CN210156214U CN201921340653.9U CN201921340653U CN210156214U CN 210156214 U CN210156214 U CN 210156214U CN 201921340653 U CN201921340653 U CN 201921340653U CN 210156214 U CN210156214 U CN 2101562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ormer
coil
guard
protection
protectio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4065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凯旋
戚宇祥
方文杰
周宇成
郑玲
张启立
张学明
李飞
王华明
余荣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ityp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ityp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ityp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Trityp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4065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562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562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562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gulation Of General Use Transform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压器防护装置,包括第一防护结构和第二防护结构,所述变压器包括伸出所述线圈的所述铁心形成的铁轭,所述第一防护结构用于设于所述铁轭,所述第一防护结构和所述铁轭的形状相匹配用于遮蔽所述线圈。所述第二防护结构设于所述线圈的端部。本实施例中的变压器防护装置通过在铁轭设置第一防护结构,可以防止金属异物等经过铁轭落入变压器的内部。同时,在线圈的端部也设置了第二防护结构,第二防护机构防止金属异物等进入线圈内部。如此,可以有效避免在变压器运行过程中由于金属异物进入变压器引发局部放电,加速电压器内绝缘材料的老化,甚至引起变压器损坏等问题,有利于延长变压器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变压器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变压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干式变压器在运输和安装的过程中,经常有碎屑、安装工具等金属异物遗留在变压器的线圈上。如果在变压器运行前没有及时发现并清除这些金属异物,那么在变压器运行过程中有金属异物的位置就很容易发生局部放电,从而加速电压器内绝缘材料的老化,直到绝缘材料失效,最终引起变压器匝间短路等问题,甚至导致变压器的损坏。另外,在变压器运行过程中,同样存在金属异物掉进变压器内的可能性,这些掉落的金属异物同样也会引起变压器线圈局部放电,加速绝缘材料的老化,进而对变压器的线圈造成损坏。因此,设计一种变压器防护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十分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有效阻隔金属异物、延长变压器使用寿命的变压器防护装置。
一种变压器防护装置,用于防护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包括线圈和穿设于所述线圈内的铁心,所述铁心外伸出所述线圈的部分形成铁轭,所述变压器防护装置包括:
第一防护结构,所述第一防护结构用于设于所述铁轭,所述第一防护结构和所述铁轭的形状相匹配用于遮蔽所述线圈;
第二防护结构,所述第二防护结构设于所述线圈的端部。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结构和所述第二防护结构为板状结构或者网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铁轭设有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环设于所述铁心的外侧,所述第一防护结构设于所述第一框架的外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防护结构设于所述第一框架的内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结构包括第一防护单元,多个所述第一防护单元依次拼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结构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用于穿过所述变压器的引线或者和所述变压器上的固定零部件相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防护结构为树脂浸渍玻璃纤维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压器防护装置还包括第三防护结构,所述第三防护结构包覆于所述线圈的外部,所述第三防护结构上开设有散热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防护结构上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用于穿设所述变压器的引线或者和所述变压器上的固定零部件相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结构和所述第三防护结构为环氧板或亚胺板。
上述变压器防护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变压器防护装置通过在铁轭外围设置第一防护结构,可以防止金属异物等落入变压器的内部。同时,在线圈的端部也设置了第二防护结构,第二防护机构防止金属异物等进入线圈内部。如此,可以有效避免在变压器运行过程中由于金属异物进入变压器引发局部放电,加速电压器内绝缘材料的老化,甚至引起变压器损坏等问题,有利于延长变压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未安装变压器防护装置的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防护装置设置在变压器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变压器防护装置;11、第一防护结构;12、第二防护结构;13、第三防护结构;131、散热孔;132、第一侧壁;133、第一顶盖;134、第二顶盖;2、变压器;21、铁心;22、线圈;23、第一框架;24、铁轭。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压器防护装置1,具有有效阻隔金属异物、延长变压器使用寿命的优点,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变压器防护装置1,用于防护变压器2,变压器2包括线圈22和穿设于线圈22内的铁心21,变压器防护装置1包括:第一防护结构11和第二防护结构12。变压器2包括铁轭24,第一防护结构11用于设于铁轭24。其中,铁心21的一部分穿设在线圈22内,铁心21的另一部分露在线圈22外,露在线圈22外的铁心21形成铁轭24。第一防护结构11和铁轭24的形状相匹配用于遮蔽线圈24。第二防护结构12设于线圈22的端部。
本实施例中的变压器防护装置1通过在铁轭24设置第一防护结构11,可以防止金属异物等落入变压器2的内部。同时,在线圈22的端部也设置了第二防护结构12,第二防护机构防止金属异物等进入线圈22内部。如此,可以有效避免在变压器2运行过程中由于金属异物进入变压器2引发局部放电,加速电压器2内绝缘材料的老化,甚至引起变压器2损坏等问题,有利于延长变压器2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变压器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铁轭24。其中一个铁轭24背离放置变压器2的平面设置,另一个铁轭24向着放置变压器2的平面设置。在背离放置变压器2的平面设置的铁轭24必须设置第一防护结构11,向着放置变压器2的平面设置的铁轭24可以设置第一防护结构11,也可以不设置第一防护结构11。线圈22也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端部,其中线圈22的一个端部背离放置变压器2的平面设置,线圈22的另一个端部向着放置变压器2的平面设置设置,在背离放置变压器2的平面设置的线圈22的端部必须设置第二防护结构12,向着放置变压器2的平面设置的线圈22的端部可以设置第二防护结构12,也可以不设置第二防护结构12。
进一步地,第一防护结构11和第二防护结构12为板状结构或者网状结构。这样,设置在铁轭24的第一防护结构11可以有效阻止金属异物进入变压器2的内部,设置在线圈22的端部的第二防护结构12可以阻止金属异物落到线圈22上。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在变压器2运行过程中由于金属异物进入变压器2引发局部放电,加速电压器2内绝缘材料的老化,甚至引起变压器2损坏等问题。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和图2,铁轭24设有第一框架23,第一框架23环设于铁心21的外侧,第一防护结构11设于第一框架23的外侧。第二防护结构12设于第一框架23的内侧。
以下以变压器2为敞开式变压器为例来作具体说明:
参阅图1和图2,敞开式变压器包括三个线圈22和铁心21。三个线圈22两两相邻,铁心21贯穿相邻的两个线圈22。铁心21露出线圈22的部分围合成三角形,第一框架23设置在铁心21的外侧,第一框架23的形状为六边形,正好用于对铁心21作进一步固定。第一防护结构11为类似于三角形的板状结构或网状结构,该第一防护结构11的内部中空用于套设于第一框架23的外围。第一防护结构11朝向线圈22方向的投影可以遮盖位于第一框架23外围的线圈22部分,有效防止金属异物等落入位于第一框架23外的线圈22的端部,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在变压器2运行过程中由于金属异物进入变压器2引发局部放电,加速电压器2内绝缘材料的老化,甚至引起变压器2损坏等问题,有利于延长变压器2的使用寿命。第二防护结构12设置在第一框架23的内部,由于第一框架23内部是三角形区域,所以第二防护结构12为和第一框架23内侧区域大小相匹配的三角形板状或网状结构。第二防护结构12可以有效防止金属异物等从第一框架23内侧的区域落入变压器2的内部,进而可以有效避免在变压器2运行过程中由于金属异物引发的局部放电,引起变压器2损坏等问题,有利于延长变压器2的使用寿命。这样,第一防护结构11和第二防护结构12可以遮盖变压器线圈22的端部,可以全面地防止金属异物等从变压器2的上方落进变压器2的内部,有效防护变压器2,从而有利于延长变压器2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变压器还可以包括四个、五个等任意数量的线圈22和铁心21,第一框架23的形状根据变压器2的线圈22和铁心21的具体形状和数量来确定。第一防护结构11也需要根据第一框架23的形状和大小来进行确定,只要保证第一防护结构11朝向线圈22方向的投影可以有效遮盖整个变压器2位于第一框架23外围的线圈22部分即可。第二防护结构12也需要根据第一框架23的内侧区域的大小和形状来确定,只要保证第二防护结构12朝向线圈22方向的投影可以有效遮盖第一框架23的内侧区域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防护结构11包括第一防护单元(未图示),多个第一防护单元依次拼接。这样,在运输或搬运第一防护结构11时,可以先搬运单个的第一防护单元,最后组装成第一防护结构11,如此有利于提高搬运的便捷性。比如,当第一防护结构11为三角形时,第一防护结构11包括三个第一防护单元,三个第一防护单元依次连接围合形成第一防护结构11。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防护结构11除了可以由多块第一防护单元拼接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的板状或网状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防护结构11开设有第一缺口(未图示),第一缺口用于穿过变压器2的引线或者和变压器2上的固定零部件相配合。由于变压器2上会留有与外界相连接的引线或者变压器2上存在一些凸出的零部件,所以在第一防护结构11上需要预留一些第一缺口,这样在变压器2上安装第一防护结构11时可以将引线或变压器2上凸出的零部件穿过第一缺口,使得第一防护结构11安装在变压器2上时更加服帖,进而有效防止金属异物落入变压器2内部,有利于延长变压器2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第一防护结构11可以通过卡合连接、螺合连接、铆合连接或者焊接等方式安装在变压器2上,具体连接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防护结构12包括第二防护单元,多个第二防护单元依次拼接。这样,在运输或搬运第二防护结构12时,可以先搬运单个的第二防护单元,最后组装成第二防护结构12,如此有利于提高搬运的便捷性。比如,当第二防护结构12为三角形时,第二防护结构12包括三块第二防护单元,三个第二防护单元依次拼接形成第二防护结构12。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防护结构12除了可以由多块第二防护单元拼接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的板状或网状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进一步地,第二防护结构12可以通过卡合连接、螺合连接、铆合连接等方式设置在线圈22的端部,具体连接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第二防护结构12为树脂浸渍玻璃纤维网。浸渍树脂(impregnatedresin)是将交联共聚物当作载体吸附树脂,放入液体萃取剂中浸渍,吸收了各种液体离子交换剂的一类树脂,在生产增强复合材料时,用以浸入各种骨架材料如木材、织物、碳纤维或玻纤等的树脂。常用的树脂有环氧和酚醛树脂等。树脂浸渍玻璃纤维网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耐腐蚀性和柔韧性,所以第二防护结构12采用树脂浸渍玻璃纤维网时不仅可以服帖地覆盖在第一框架23内的区域,还可以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此外,树脂浸渍玻璃纤维网有许多网格,也有利于变压器2的散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变压器防护装置1还包括第三防护结构13,第三防护结构13包覆于线圈22的外部,第三防护结构13上开设有散热孔131。具体地,第三防护结构13的形状为和线圈22相匹配的圆筒状,第三防护结构13套设在线圈22上。第三防护结构13包括第一侧壁132、第一顶盖133以及第二顶盖134。第一侧壁132为圆柱状,可以完全包覆线圈22的外侧壁。第一顶盖133和第二顶盖134分别设于第一侧壁132形成的圆柱的两端。第一顶盖133和第二顶盖134均开设有开口,用于方便铁心21从线圈22内外伸出来。进一步地,第一侧壁132、第一顶盖133以及第二顶盖134在包覆到线圈22表面后,第一侧壁132、第一顶盖133以及第二顶盖134之间可以通过卡合连接、螺合连接铆接或者胶贴等连接方式连接在一起。这样,在运输或搬运第三防护结构13时,可以将第一侧壁132、第一顶盖133以及第二顶盖134分开搬运,最后再组装成第三防护结构13,如此有利于提高搬运的便捷性。
散热孔131分布在第一侧壁132、第一顶盖133以及第二顶盖134上。散热孔131在第一侧壁132上的分布可以为线性分布、阵列分布或者曲线分布等分布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线圈22的外部都是电线,所以第三防护结构13包覆于线圈22外部不仅可以对线圈22起到保护作用,开设在第三防护结构13表面的散热孔131还可以不影响线圈22的散热。
进一步地,第三防护结构13上开设有第二缺口(未图示),第二缺口用于穿设变压器2的引线或者和变压器2上的固定零部件相配合。为了防止第三防护结构13和线圈22上的引线或者一些零部件产生干涉,所以在第三防护结构13上开设第二缺口。如此,第三防护结构13可以和线圈22紧密贴合,可以有效防止金属异物等从线圈22的外部进入线圈22内,可以有效避免在变压器2运行过程中由于金属异物进入而引发局部放电和变压器2损坏等问题,有利于延长变压器2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第一防护结构11和第三防护结构13为环氧板或亚胺板。环氧板又称环氧玻璃纤维板,分子结构中含有活泼的环氧基团,使它们可与多种类型的固化剂发生交联反应而形成不溶的具有三向网状结构的高聚物。环氧板在中温下机械性能高,在高湿下电气性能稳定,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耐热等级F级)和耐潮性,适用于机械、电器及电子用高绝缘结构零部件。同样的,亚胺板(聚醚酰亚胺板,英文为Polyetherimide)由于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延展性、耐冲击性、耐疲劳性以及较好的电气稳定性能,所以亚胺板在电器、电子工业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所以,第一防护结构11和第三防护结构13可以采用环氧板或者亚胺板,不仅耐热性能好而且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稳定,有利于延长第一防护结构11和第三防护结构13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防护装置1通过在铁轭24设置第一防护结构11,可以防止金属异物等经过铁轭24落入变压器2的内部。同时,在线圈22的端部也设置了第二防护结构12,第二防护机构防止金属异物等进入线圈22内部。如此,可以有效避免在变压器2运行过程中由于金属异物进入变压器2引发局部放电,加速电压器内绝缘材料的老化,甚至引起变压器2损坏等问题,有利于延长变压器2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变压器防护装置,用于防护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包括线圈和穿设于所述线圈内的铁心,所述铁心外伸出所述线圈的部分形成铁轭,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防护装置包括:
第一防护结构,所述第一防护结构用于设于所述铁轭,所述第一防护结构和所述铁轭的形状相匹配用于遮蔽所述线圈;
第二防护结构,所述第二防护结构设于所述线圈的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结构和所述第二防护结构为板状结构或者网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轭设有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环设于所述铁心的外侧,所述第一防护结构设于所述第一框架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压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结构设于所述第一框架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结构包括第一防护单元,多个所述第一防护单元依次拼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结构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用于穿过所述变压器的引线或者和所述变压器上的固定零部件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结构为树脂浸渍玻璃纤维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防护结构,所述第三防护结构包覆于所述线圈的外部,所述第三防护结构上开设有散热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压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防护结构上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用于穿设所述变压器的引线或者和所述变压器上的固定零部件相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压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结构和所述第三防护结构为环氧板或亚胺板。
CN201921340653.9U 2019-08-19 2019-08-19 变压器防护装置 Active CN2101562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40653.9U CN210156214U (zh) 2019-08-19 2019-08-19 变压器防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40653.9U CN210156214U (zh) 2019-08-19 2019-08-19 变压器防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56214U true CN210156214U (zh) 2020-03-17

Family

ID=69767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40653.9U Active CN210156214U (zh) 2019-08-19 2019-08-19 变压器防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5621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00673A (zh) * 2019-08-19 2019-11-01 广东敞开电气有限公司 变压器防护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00673A (zh) * 2019-08-19 2019-11-01 广东敞开电气有限公司 变压器防护装置
CN110400673B (zh) * 2019-08-19 2024-05-24 广东敞开电气有限公司 变压器防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47884B2 (en) Battery unit
US7781932B2 (en) Permanent magnet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US8691429B2 (en) Polymer battery pack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8402636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ground-burial type solid insulated transformer
CN210156214U (zh) 变压器防护装置
US20150031798A1 (en) Composite materials for use in high voltage devices
CN102376901A (zh) 电池组
US20150332839A1 (en) Inductive charging coil device
US8436245B2 (en) Expandable cableway for aircraft with a structure made of composite material
EP2430643B1 (en) Transformer with shielded clamps
US10910623B2 (en) Board for electrically secured connection of battery cells and battery
US20130043355A1 (en) Cable binding device and rack using the same
CN106887911A (zh) 线性马达的次级部件和线性马达
CN110400673B (zh) 变压器防护装置
JPH08191023A (ja) 樹脂モールドコイル、樹脂モールドコイ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変圧器
CN208015487U (zh) 一种电机及其带u型固定座的电机端环固定装置
JP2005260188A (ja) リアクトル
CN112083537B (zh) 机架式终端盒用绕线轮结构和机架式终端盒
CN220171907U (zh) 一种防尘防盐雾的电抗器
CN212990722U (zh) 喇叭型屏蔽罩
CN215267459U (zh) 一种线缆保护装置
CN219658517U (zh) 一种电抗器铁芯及电抗器
CN211152541U (zh) 散热器组件
US11823822B2 (en) Structural arrangement for mounting conductor winding packages in air core reactor
KR20200085852A (ko) 케이블 밀봉 어셈블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