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54399U - 外管式吸热组件 - Google Patents

外管式吸热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54399U
CN210154399U CN201920624948.2U CN201920624948U CN210154399U CN 210154399 U CN210154399 U CN 210154399U CN 201920624948 U CN201920624948 U CN 201920624948U CN 210154399 U CN210154399 U CN 2101543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absorption
heat
outer tubular
wall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2494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泽洪
杨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Rock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Rock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Rock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Rock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2494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543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543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543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降温工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外管式吸热组件,包括吸热筒和吸热管,所述吸热筒外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吸热管位于凹槽内,所述吸热筒内壁上开设有多个与凹槽连通的散热孔。采用本专利中的吸热组件,提高了热交换介质对高温工件热量的吸收率,实现了余热回收的最大化。

Description

外管式吸热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降温工业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外管式吸热组件。
背景技术
余热是指生产过程中由各种热能转换设备、用能设备、化学反应设备及高温工件产生而未被利用的热能。在纺织印染、电镀加工、化工制药、印刷烘干、煤泥烘干、铸造、电解铝生产等工业领域存在大量需要回收利用的余热。如果通过回收可以充分利用这部分能量,将极大地减少工业能源损耗。同时余热回收利用是提高经济性、节约燃料的一条重要途径。
基于上述问题,我司研发了余热回收循环系统,该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吸热组件、循环泵、储液箱和换热器(或斯特林发电机),其中吸热组件用于放置待冷却的工件,另外本循环系统中热交换介质可以采用水、油或本司研发的液态金属,通过热交换介质可以对高温的工件进行冷却处理,将高温工件的热量循环至换热器(或斯特林发电机)处,实现余热的回收利用。
为了便于对用于容纳热交换介质的管道进行维护,管道通常是设置在吸热组件的外部,但这样设置由于高温工件与热交换介质之间有吸热组件的阻挡,使得热交换介质的吸热量降低,从而浪费较多的余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热量高的外管式吸热组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为:
外管式吸热组件,包括吸热筒和吸热管,所述吸热筒外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吸热管位于凹槽内,所述吸热筒内壁上开设有多个与凹槽连通的散热孔。
本基础方案的技术原理和效果在于:
1、本方案中吸热管用于容纳热交换介质,由于凹槽的开设,使得凹槽处吸热筒的筒壁厚度较小,由于吸热管位于吸热筒的凹槽内,进而使得吸热管内的热交换介质与吸热筒内的高温工件距离更近,热交换介质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
2、本方案中由于在吸热筒内壁上还开设有多个与凹槽相对的散热孔,因此高温工件散发的热量会经散热孔进入到凹槽内,进一步提高吸热管内热交换介质的对热量的吸收率。
进一步,所述凹槽的横截面呈半圆形。
有益效果:由于吸热管通常采用圆形的管道,凹槽半圆形的设置,能够让吸热管的外壁与凹槽的侧壁更加贴合,减少热量从凹槽处溢出。
进一步,所述吸热管上设有位于凹槽外部的隔热层。
有益效果:由于热交换介质在吸热管中循环的过程中,位于凹槽外部的吸热管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为了避免热交换介质在吸收高温工件热量的同时,又快速的与外界空气产生热交换,故而将位于凹槽外部的吸热管上粘接上隔热层,减少热量的损失。
进一步,所述吸热筒外壁上设有多个固定吸热管的锁紧机构。
有益效果:锁紧机构的设置避免热交换介质在流动过程中,吸热管从凹槽处脱落。
进一步,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螺栓和呈半环状的抱箍,所述抱箍两端设有安装耳,所述安装耳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吸热筒外壁上设有对应的螺纹孔,安装孔与螺纹孔中设有螺栓。
有益效果:螺栓装入安装孔与螺纹孔,将抱箍固定在吸热管外部,使得锁紧机构与吸热筒可拆卸连接,方便操作人员对吸热管的维护。
进一步,所述凹槽在吸热筒的外壁上呈螺旋状。
有益效果:凹槽螺旋状分布,即吸热管也呈螺旋状分布在吸热筒的外壁上,螺旋状的设置扩大了吸热管与吸热筒的接触面积,提高热交换介质对高温工件余热的吸收量,同时也便于吸热管固定在吸热筒上。
进一步,相邻凹槽的螺距为吸热筒高度的1/7~1/6。
有益效果:凹槽的螺距越近,缠绕在吸热筒外周上的吸热管就越长,即进一步提高热交换介质对高温工件余热的吸收率,而螺距过小,会影响吸热管在吸热筒上的安装。
进一步,还包括机架,所述吸热筒竖直固定在机架上。
有益效果:吸热筒竖直设置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大型的生产车间内大多通过行车对工件进行运输,竖直设置的吸热筒便于操作人员将高温工件送入吸热筒内;另一方面,由于高温气体具有向上流动的特性,竖直设置的吸热筒使得向上流动的高温气体,不断被外壁上吸热管内的热交换介质吸收。
进一步,所述吸热筒底部交错分布有多根与吸热管连通的金属质支撑管。
有益效果:支撑管的设置,高温工件直接放置在支撑管上,支撑管内的热交换介质能够对高温工件直接进行余热回收,提高了高温工件的冷却速率。
进一步,所述支撑管下方设有与机架水平滑动连接的接料板。
有益效果:由于将高温工件放置支撑管上时,会与支撑管产生微量的碰撞,而某些工件,例如电解铝预焙电极,其上附着有一定量的碎碳残渣等,在放置在支撑管上时因碰撞震动,其上的碎碳残渣会掉落下来,而接料板的设置可以将这些碎碳残渣进行收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吸热筒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正向部分剖切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吸热筒1、凹槽2、散热孔3、吸热管4、隔热层5、抱箍6、螺栓7、安装耳8、螺纹孔9、支撑管10、接料板11。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和图2所示:
外管式吸热组件,包括机架,机架上固定有竖直设置的吸热筒1,在吸热筒1的外壁上开设有凹槽2,在吸热筒1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与凹槽2连通的散热孔3,且散热孔3为通孔,其中凹槽2沿着吸热筒1从上至下螺旋开设,同一截面内相邻凹槽2之间的间距为吸热筒高度的1/7~1/6,凹槽2的横截面呈半圆形,在凹槽2内设有吸热管4,本实施例中吸热管4采用不锈钢制金属软管,这样便于吸热管4的弯曲,由于吸热管4一部分位于凹槽2外部,在吸热管4位于凹槽2外部的侧壁上粘接有隔热层5,本实施例中隔热层5采用玻璃棉制成。
如图3所示,在吸热筒1外壁上设有多个固定吸热管4的锁紧机构,其中锁紧机构包括呈半环形的抱箍6和螺栓7,抱箍6的两端向外(朝向抱箍6凸起一侧)弯折形成安装耳8,在安装耳8上开设有安装孔,在吸热筒1外壁上设有一组与安装孔位置对应的螺纹孔9,一组螺纹孔9中的两个螺纹孔9分别位于凹槽2上下两侧,将螺栓7装入安装孔和螺纹孔9内,从而实现将抱箍6固定在吸热管4的外部。
在吸热筒1的底部交错分布有多根与吸热管4连通的支撑管10,支撑管10可以固定在机架上,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在吸热筒1下方,支撑管10为不锈钢质的硬管,在支撑管10下方还设有水平滑动连接在机架上的接料板11,该接料板11用于收集从待吸热工件上掉落的杂质物。
本实施例的吸热组件设置在余热回收循环系统中,该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吸热组件、循环泵、储液箱和换热器(或斯特林发电机),吸热管4、支撑管10、循环泵、储液箱和换热器(或斯特林发电机)构成了热交换介质的循环回路,本实施例在对工件进行降温时,吸热管4与支撑管10内通入的热交换介质可以为水、油或本司研发的液态金属,本实施例中循环回路中通入的是液态金属,该液态金属为专利号201410268984.1的发明专利“一种低熔点液态金属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提供的低熔点液态金属,由质量分数为镓37%、铟22%、铋18.6%、铝3%、铁2%、镁2.4%和锡15%组成的合金,该合金的熔点为3℃。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利用车间中的行车(或其他方式)将待降温的工件放置在支撑管10上,工件与支撑管10轻微碰撞,使得工件上残留的碎渣经支撑管10之间的间隙掉落在接料板11上。
开启循环系统中的循环泵,使得液态金属不断循环,流经吸热管4和支撑管10的低温液态金属,将工件中的热量带走,从而实现工件的降温,同时液态金属流经换热器(或斯特林发电机)时,实现余热的回收利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10)

1.外管式吸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热筒和吸热管,所述吸热筒外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吸热管位于凹槽内,所述吸热筒内壁上开设有多个与凹槽连通的散热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管式吸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横截面呈半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管式吸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管上设有位于凹槽外部的隔热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管式吸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筒外壁上设有多个固定吸热管的锁紧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管式吸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螺栓和呈半环状的抱箍,所述抱箍两端设有安装耳,所述安装耳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吸热筒外壁上设有对应的螺纹孔,安装孔与螺纹孔中设有螺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管式吸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在吸热筒的外壁上呈螺旋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管式吸热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凹槽的螺距为吸热筒高度的1/7~1/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管式吸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架,所述吸热筒竖直固定在机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外管式吸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筒底部交错分布有多根与吸热管连通的金属质支撑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外管式吸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下方设有与机架水平滑动连接的接料板。
CN201920624948.2U 2019-04-30 2019-04-30 外管式吸热组件 Active CN2101543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24948.2U CN210154399U (zh) 2019-04-30 2019-04-30 外管式吸热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24948.2U CN210154399U (zh) 2019-04-30 2019-04-30 外管式吸热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54399U true CN210154399U (zh) 2020-03-17

Family

ID=69758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24948.2U Active CN210154399U (zh) 2019-04-30 2019-04-30 外管式吸热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543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6314C (zh) 一种铝电解槽余热回收系统和装置
CN113823869A (zh) 一种具有储能及强化散热功能的水下航行器电池舱
CN210154399U (zh) 外管式吸热组件
CN208075092U (zh) 一种冷导热油热量回收装置
CN201680741U (zh) 发电机空气冷却器
CN212155338U (zh) 一种液压工程机械用液压油散热装置
CN202928408U (zh) 一种u型管换热器
CN217330818U (zh) 一种防腐管壳式换热器
CN110081758B (zh) 余热回收组件
CN210242516U (zh) 余热回收系统
CN210242517U (zh) 余热回收组件
CN210154397U (zh) 余热利用系统
CN212404132U (zh) 高炉熔渣热能回收系统
CN114016084A (zh) 一种铝电解槽余热回收利用系统装置
CN110081757B (zh) 余热回收系统
CN210409538U (zh) 一种残液蒸出塔
CN203203457U (zh) 空冷器钢铝复合管板
CN110057225B (zh) 余热利用系统
CN2789261Y (zh) 一种煤气初冷器
CN110793017A (zh) H形鳍片省煤器
CN219907883U (zh) 带有余热回收系统的铝电解槽
CN215638968U (zh) 一种铝电解槽侧壁用分体式平板热管换热器
CN212632269U (zh) 降膜吸收器
CN218280584U (zh) 甲醇钠生产过程中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
CN216159667U (zh) 一种分体式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