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48931U - 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48931U
CN210148931U CN201822079593.1U CN201822079593U CN210148931U CN 210148931 U CN210148931 U CN 210148931U CN 201822079593 U CN201822079593 U CN 201822079593U CN 210148931 U CN210148931 U CN 2101489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ink
liquid
pressure
pressure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7959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水谷忠弘
小阿濑崇
小林誉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489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489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具有在上架式液体喷射装置中供给墨水时无墨水泄漏的结构。液体喷射装置具有液体喷射头和设置在液体喷射头的上方的液体罐及阀单元,阀单元具有:压力室,构成为能够与用于流入流体的流入孔及用于流出流体的流出孔连通;可挠性部件,构成该压力室的壁面的一部分,基于该压力室内的压力变动而位移;阀体,构成为在封闭流入孔的闭阀位置与开放流入孔的开阀位置之间自由移动;和弹性部件,进行施力以使该阀体总是保持在闭阀位置,并且在伴随可挠性部件向压力室内侧的位移而从该可挠性部件受到按压力的情况下,使阀体从保持在闭阀位置的姿势状态位移,阀体基于可挠性部件向压力室内侧的位移而从闭阀位置向开阀位置移动。

Description

液体喷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喷射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上架式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的液体喷射装置具有:贮存液体的液体贮存机构;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用于将液体贮存机构的液体向液体喷射头供给的液体供给通路;和设置在液体供给通路上的液体供给用阀单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142405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装置中,从液体贮存机构向液体供给用阀单元供给墨水时,由于经由液体供给通路,因此墨水以比较高的压力被供给。此时,存在如下课题:墨水供给产生的压力施加至构成液体供给用阀单元的密封部,使密封部的密合性降低,导致墨水泄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给墨水时无墨水泄漏的结构的液体喷射装置,其是上架式液体喷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来实现。
[应用例1]
本应用例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具有液体喷射头和设置在所述液体喷射头的上方的液体罐及阀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单元具有:压力室,构成为能够与用于流入流体的流入孔及用于流出流体的流出孔连通;可挠性部件,构成该压力室的壁面的一部分,基于该压力室内的压力变动而位移;阀体,构成为在封闭所述流入孔的闭阀位置与开放所述流入孔的开阀位置之间自由移动;和弹性部件,进行施力以使该阀体总是保持在所述闭阀位置,并且在伴随所述可挠性部件向所述压力室内侧的位移而从该可挠性部件受到按压力的情况下,使所述阀体从保持在所述闭阀位置的姿势状态位移,所述阀体基于所述可挠性部件向所述压力室内侧的位移而从所述闭阀位置向所述开阀位置移动。
根据该结构,施加至阀单元的墨水的供给压力相当于水位差。因此,与施加至所谓离架式液体喷射装置的阀单元的供给压力相比,可以抑制为非常低的压力。因此,能够防止阀单元中的墨水泄漏。
[应用例2]
本应用例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其具有液体喷射头和设置在所述液体喷射头的上方的液体罐及阀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单元具有:压力室,设置在用于从液体贮存机构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通路的中途,临时贮存所述液体,伴随从所述液体喷射头喷射所述液体,临时贮存的所述液体减少;和开闭阀,感知伴随该压力室内的所述液体的减少而产生的负压,从而切换从所述液体供给通路向所述压力室的所述液体的供给及非供给,所述开闭阀具有:阀座,设置在所述液体供给通路与所述压力室之间;阀体,设置在所述压力室内,通过与所述阀座抵接使从所述液体供给通路向所述压力室的所述液体成为非供给状态,并且通过基于伴随所述压力室内的所述液体的减少而产生的负压而向从所述阀座分离的方向移动,从而使从所述液体供给通路流向所述压力室的所述液体成为供给状态;和施力机构,设置在夹着所述阀体并与所述阀体相对的位置,向使所述阀体与所述阀座抵接的方向施力,所述阀体具有:力点部,基于伴随所述压力室内的所述液体的减少而产生的负压而受到按压力;支点部,基于施加至所述力点部的按压力,将所述阀体支承为能够转动;和作用点部,基于所述阀体的转动而从所述阀座分离,所述支点部在非固定状态下使所述阀体转动。
根据该结构,施加至阀单元的墨水的供给压力相当于水位差。因此,与施加至所谓离架式液体喷射装置的阀单元的供给压力相比,可以抑制为非常低的压力。因此,能够防止阀单元中的墨水泄漏。
附图说明
图1A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具有液体罐的液体喷射装置的外观图。
图1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1C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液体罐的主要流路结构的概念图。
图1D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E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F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G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H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2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2B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2C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2D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2E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2F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A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B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C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D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E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F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G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H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I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J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K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L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M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N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P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Q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R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S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T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U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V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W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X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Y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Z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AA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3AB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4A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4B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4C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4D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4E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4F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4G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4H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4I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4J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4K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4L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4M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5A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5B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5C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5D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5E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5F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5G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5H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5I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5J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5K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5L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6A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6B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6C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附图标记说明:1…液体喷射装置,12…液体喷射头,14…盖,15…吸引管,16…吸引泵,17…控制部,19…滑架,30…液体罐,1023、2021、 3021、4131、4181、4191、4241、5036、6023…阀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关于液体喷射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A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具有液体罐的液体喷射装置1的外观图。在图1A中描绘有互相正交的三个空间轴即X轴、Y轴、Z轴。将沿着X 轴的方向设为X轴方向,沿着Y轴的方向设为Y轴方向,沿着Z轴的方向设为Z轴方向(上下方向)。液体喷射装置1设置在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平行的面(XY平面)上。-Z轴方向为铅垂向下方向,+Z轴方向为铅垂向上方向。在以后说明的其他图中,也根据需要标注X轴、Y轴、 Z轴。
液体喷射装置1是所谓的喷墨打印机,通过在纸张等记录介质上喷射作为液体的墨水来对记录介质进行印刷。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是使用作为液体的黑色墨水进行黑白印刷的打印机。
液体喷射装置1具有形成外表面的外壳100。外壳100大致呈长方体形状,具有上表面(第一面,第一壁)101、下表面(第二面,第二壁) 102、前面(第三面,第三壁)103、背面(第四面,第四壁)104、右侧面(第五面,第五壁)105、和左侧面(第六面,第六壁)106。上表面101与下表面102在Z轴方向上相对。前面103与背面104在X轴方向上相对。右侧面105与左侧面106在Y轴方向上相对。前面103、背面104、右侧面105、左侧面106分别是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1的设置面大致垂直的面。上表面101和下表面102分别是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1的设置面大致水平的面。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大致垂直”或“大致水平”,除了完全“垂直”或“水平”的意思以外,还包括基本“垂直”或“水平”的意思。即,101~106各个面允许凹凸等而不是完全的平面,在外观上呈基本“垂直”或基本“水平”即可。
液体喷射装置1还具有前面盖板2、排出口3、操作部4、和上表面盖板6。前面盖板2构成前面103的一部分,在下端部被枢轴支承,可以通过转动上端部侧来开闭。在图1A中,前面盖板2是打开的状态。通过打开前面盖板2,排出口3露出。
排出口3是排出记录介质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记录介质也可以配置在设于未图示的背面104侧的托盘上。通过一边将配置在托盘上的记录介质向外壳100的内部输送,一边向记录介质喷射液体,从而执行对记录介质的印刷。
操作部4是接受用户发出的各种操作的按钮。作为各种操作,例如可列举出使液体喷射装置1的印刷开始的操作,或用于执行使后述的液体罐内的流体向外部排出的排出动作的操作。
上表面盖板6构成上表面101。上表面盖板6在背面104侧的端部被枢轴支承,可以通过转动前面103侧来开闭。通过打开上表面盖板6,能够确认液体喷射装置1的内部状态,或进行后述的液体罐的装卸操作,或进行对液体罐的液体注入。
在前面103中,在Y轴方向(后述的滑架19的往复移动方向)上,在与滑架19的起始位置重叠的区域,形成有装置侧窗部103a。在本实施方式中,装置侧窗部103a是与前面盖板2不同的位置,与前面盖板2相比配置在-Y轴方向侧。装置侧窗部103a是为了用户从外部视觉辨认安装在位于起始位置的滑架19上的液体罐30的前面(视觉辨认面)1404 而设置的。另外,在前面1404上设有标识M1、M2。装置侧窗部103a例如可以是贯通前面103的贯通孔,也可以是透明的部件。标识M1、M2 是用于表示关于液体罐30容纳的液体的水位的基准的要素,在本实施方式中标识M1表示上限的基准,标识M2表示下限的基准。标识M1、M2 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需要说明的是,只要能够从外部视觉辨认位于起始位置的液体罐30的前面1404,装置侧窗部103a也可以不设置在前面 103上。例如,装置侧窗部103a也可以设置在上表面101上。在该情况下,用户能够通过从前方上方侧视觉辨认装置侧窗部103a,从而视觉辨认液体罐30的前面1404。
图1B是表示液体喷射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液体喷射装置1 在外壳100的内部具有:控制部17;具有液体喷射头12的滑架19;和可装卸地搭载于滑架19的液体罐30。控制部17控制液体喷射装置1的各种动作(例如印刷动作)。
滑架19具有配置在液体喷射头12上的安装部11。安装部11例如是 +Z轴方向开口的凹形形状,形成安装有液体罐30的安装空间。在安装部11中,从划分安装空间的下表面向+Z轴方向侧突出的液体导入针部 122突出。液体导入针部122与液体罐30连接。液体导入针部122是中空状,在前端侧形成有与内部连通的连通孔。在液体导入针部122的内部,从液体罐30供给的液体经由液体导入针部122的连通孔进行流通。液体喷射头12与液体导入针部122连通,对记录介质20(例如印刷纸张)喷射从液体罐30供给的液体(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黑色墨水)。
另外,安装部11具有安装部侧窗部11a,其用于用户视觉辨认包括标识M1、M2的前面(视觉辨认面)1404。安装部侧窗部11a至少设置在与液体罐30的标识M1相对的位置。安装部侧窗部11a例如可以是将形成安装部11的壁贯通的贯通孔,也可以是透明的部件。在滑架19位于起始位置的情况下,经由装置侧窗部103a(图1A)和安装部侧窗部11a,用户可以视觉辨认具有标识M1、M2的前面(视觉辨认面)1404。
搭载了液体喷射头12的滑架19,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驱动,由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导轨13引导的同时在记录介质20上方重复往复移动。另外,液体喷射装置1具有用于将记录介质20向排出口3(图1A)输送的输送机构。通过结合滑架19进行往复移动的动作与输送记录介质20的动作,并从液体喷射头12喷射液体,从而在记录介质20上印刷图像等。
液体罐30容纳用于向液体喷射头12供给的液体。本实施方式容纳的液体是黑色的墨水,是颜料粒子溶解在溶剂中的墨水。液体罐30可装卸地与液体导入针部122连接。通过将液体罐30与液体导入针部122连接,使液体罐30的液体能够流通至液体导入针部122。
液体喷射装置1还具有排出部18,其能够执行用于从液体喷射头12 定期吸出流体(例如液体或空气)的动作(排出动作)。
排出部18配置在外壳100的内部。排出部18具有盖14、吸引管15 和吸引泵16。在液体喷射装置1没有进行印刷动作的期间,滑架19配置在偏离印刷动作中的移动区域的位置,即起始位置。
盖14是配置在起始位置下方的有底箱状的部件。盖14能够通过未图示的升降机构在Z轴方向(上下方向)上移动。盖14通过上升,与液体喷射头12的下表面侧抵接。由此,盖14以覆盖形成于液体喷射头12的下表面的喷嘴孔的方式形成封闭空间(封闭空间状态)。通过该封闭空间,能够抑制液体喷射头12(喷嘴)内的墨水干燥。
吸引管15使盖14(详细地说是在盖14底面上形成的贯通孔)与吸引泵16连通。吸引泵16通过在封闭空间状态下驱动,经由吸引管15,吸引液体喷射头12或液体罐30的流体(液体或空气)。由此,能够对液体喷射头12进行液体的初期填充,或吸出液体喷射头12内劣化的液体(干燥后增稠的液体)。
接下来,关于液体罐3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C是说明液体罐30的主要流路结构的概念图。需要说明的是,以下说明时使用的“上游侧”、“下游侧”,以液体从液体罐30向液体喷射头 12流动的方向作为基准。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C中存在液体的区域标注着点(需要说明的是,省略阀单元1023中的液体的表示)。
液体罐30,作为液体流过的流路,从上游侧开始依次具有第二液体室 52、连接流路54、第一液体室51、液体连通流路80和液体供给部50。另外,液体罐30,作为空气流过的流路,具有空气连通流路70。
在第二液体室52中,能够通过液体注入部42从外部注入液体。另外,第二液体室52通过包括一端为大气开放部44的大气连通部300与大气连通。第二液体室52与第一液体室51连通,能够容纳向第一液体室51供给的液体,即被第一液体室51容纳之前的液体。
连接流路54连接第一液体室51和第二液体室52,能够将第二液体室 52的液体向第一液体室51供给。连接流路54从上游侧开始,依次具有过滤室542、中间流路544和阀单元1023。过滤室542在液体罐30的安装状态下,以位于第二液体室52下侧的方式形成。过滤室542与第二液体室52连接。具体地说,过滤室542具有形成于第二液体室52的底面的开口即流入开口548。即,流入开口548与第二液体室52连接。在过滤室 542中,配设有将过滤室542划分为上游侧和下游侧的过滤部件541,经由过滤部件541与第二液体室52连接。过滤部件541捕捉从上游侧向下游侧流通的液体中的异物,抑制异物向下游侧流通。由此,能够降低异物流入液体喷射头12的可能性,因此能够减少液体喷射头12的堵塞或液体喷射不良的发生。另外,通过将过滤室542配置在阀单元1023的上游侧,从而降低异物流入阀单元1023的可能性。由此,能够降低在后述的阀单元1023的开闭动作中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过滤部件541是通过板状的不锈钢形成的过滤器,具有能够使液体通过并抑制异物通过的多个细孔。需要说明的是,过滤部件541也可以由能够使液体通过并抑制异物通过的其他部件形成。
中间流路544是连接过滤室542和第一液体室51的流路,也是使过滤室542与阀单元1023连通的流路。在阀单元1023中,配置有用于控制从第二液体室52向第一液体室51流入液体的阀机构。通过使阀机构成为打开状态,第二液体室52与第一液体室51连通,第二液体室52的液体流入第一液体室51。另外,通过使阀机构成为关闭状态,第二液体室52 与第一液体室51成为非连通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关于阀单元1023的详细结构在后面叙述。
第一液体室51能够容纳向液体供给部50供给的液体。液体连通流路 80连接第一液体室51和液体供给部50,能够将第一液体室51的液体向液体供给部50供给。空气连通流路70连接第一液体室51和液体供给部 50,能够在第一液体室51与液体供给部50之间流通空气。
液体供给部50在下游端具有液体供给口505。液体供给口505容置液体导入针部122。液体供给部50可装卸地与液体喷射头12的液体导入针部122连接。具体地说,通过经由液体供给部50的液体供给口505向液体供给部50内插入液体导入针部122,使液体供给部50与液体导入针部 122连接。由此,能够从液体供给部50向液体导入针部122供给液体。
在液体供给部50的内部,配置有用于开闭液体供给部50的流路的供给部阀机构200。供给部阀机构200从下游侧开始,依次具有阀座202、阀体203和弹簧204。
阀座202是大致呈圆环状的部件。阀座202例如由橡胶或人造橡胶等弹性体构成。阀座202被压入液体供给部50的内部。阀体203是大致呈圆柱状的部件。阀体203在液体罐30搭载在滑架19上之前的状态(安装前状态)下,堵塞在阀座202中形成的孔(阀孔)。弹簧204是压缩螺旋弹簧。弹簧204向使阀体203朝向阀座202侧的方向施力。在液体罐30 搭载在滑架19上,液体供给部50与液体导入针部122连接的液体罐30 的安装状态下,通过液体导入针部122将阀体203向上游侧按压,从而使阀体203向远离阀座202的方向移动。由此,供给部阀机构200成为打开状态,能够从液体供给部50向液体导入针部122供给液体。
接下来,关于阀单元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图1D至图1H是表示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如从图1D至图1H所示,阀单元1023具有由金属材料或树脂材料构成的定形性的流路形成部件1033,在该流路形成部件1033的呈平面状的上表面上,形成有俯视时呈长方形形状的上表面侧凹部1034。另外,通过熔接作为可挠性部件的薄膜部件1035,使各上表面侧凹部1034的开口封止,从而由各上表面侧凹部1034和薄膜部件1035包围形成压力室1036。
如图1E及图1F所示,在流路形成部件1033的呈平面状的下表面上,在各上表面侧凹部1034的下方靠后的位置,分别形成有圆柱形状的下表面侧凹部1037。另外,各下表面侧凹部1037的开口部通过保持部件1038 分别密闭,从而由下表面侧凹部1037和保持部件1038分别包围形成墨水供给室1039。另外,互相对应的压力室1036和墨水供给室1039,能够通过作为流入孔的圆柱形状的连通孔1040分别连通。另外,在压力室1036 及墨水供给室1039内容纳有阀体1041。
如图1G所示,阀体1041具有:密封部1042,容纳在墨水供给室1039 内的圆盘形状;和圆柱形状的阀轴1043,基端侧被密封部1042支承,同时前端侧(图1E中为上端侧)插通连通孔1040,延伸设置到压力室1036 内。阀体1041的阀轴1043的截面积设定为小于连通孔1040的开口面积,因此阀轴1043能够在插通于连通孔1040的状态下在上下方向自由移动。
在与阀体1041的板簧1048对应的部位,即在阀轴1043的上端侧,设有卡合部1044。在卡合部1044与薄膜部件1035相对的一侧(图1E~图1G中为上端侧),具有形成为表面积大于阀轴1043的截面积的俯视时呈长方形形状的平面部1044a。另外,在卡合部1044中从平面部1044a的边缘到阀轴1043的周面的部位上,具有越远离平面部1044a截面积越小的凸曲面部1044b。
在密封部1042的上端面上,固定有由O形圈构成的密封部件1045。因此,密封部件1045能够与阀轴1043一同自由移动。另外,如图1E所示,阀体1041位于封闭连通孔1040的闭阀位置时,通过构成封止部的密封部1042和密封部件1045封止(封闭)连通孔1040。
如图1E及图1F所示,在流路形成部件1033中,下游端在下表面侧凹部1037的侧面上开口,同时上游端与中间流路544的下游端连接的流入通路1046贯通形成于下表面侧凹部1037。另外,在流路形成部件1033 中,在上表面侧凹部1034的下方比墨水供给室1039靠前的位置上,上游端在上表面侧凹部1034的底面上开口,同时下游端与第一液体室51连接的流出孔1047贯通形成于上表面侧凹部1034。流出孔1047总是处于与压力室1036连通的状态,从液体喷射头12喷出墨水的情况下,墨水通过流出孔1047从压力室1036向液体喷射头12侧流出。
在薄膜部件1035的下方,配设有由向上表面侧凹部1034的长度方向 (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方形形状的薄的金属板构成的板簧1048。板簧1048 的后侧的支承部1048a是被流路形成部件1033支承的悬臂梁。另外,板簧1048的前侧是形成为左右方向的宽度比支承部1048a宽的按压部 1048b。另外,在板簧1048的按压部1048b中,在阀体1041的与卡合部1044对应的位置上设有能够卡合卡合部1044的被卡合部1049。
如图1H所示,被卡合部1049具有:俯视时呈长方形形状的插通孔 1049a,能够插通阀体1041的平面部1044a;和同样俯视时呈长方形形状的凹部1049b,在板簧1048的与薄膜部件1035相对的一侧(图1E及1H 中为上表面侧)中,以与插通孔1049a正交的方式形成。凹部1049b能够容纳阀体1041的卡合部1044,同时具有能够与卡合部1044的凸曲面部 1044b滑动的凹曲面部1050。
另外,在组装阀单元1023时,使阀体1041的卡合部1044从下侧插通按压部1048b的插通孔1049a后,将阀体1041如图1G的箭头所示向水平方向旋转90度并在凹部1049b内容纳卡合部1044。
需要说明的是,阀轴1043的长度设定为,在卡合部1044容纳在板簧 1048的凹部1049b内的状态下,如图1E所示,将板簧1048向下施力的状态。因此,阀体1041在图1E所示的闭阀位置,卡合部1044卡合于板簧1048的被卡合部1049的状态下,通过板簧1048的反作用力,总是向从开阀位置向闭阀位置移动的方向(图1E中为向上)施力。
接下来,关于如上所述构成的阀单元1023的作用进行说明。
当在液体罐30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1,盖14与液体喷射头12抵接的状态下驱动吸引泵16时,在压力室1036内会产生负压,因此薄膜部件1035 向下侧弯曲,按压阀体1041使其向下移动。于是,成为压力室1036与连通孔1040之间连通的开阀状态,连通孔1040、压力室1036及流出孔1047 内均被墨水填充。
像这样向阀单元1023内填充墨水结束后,如图1E所示,阀体1041 通过板簧1048成为保持在闭阀位置的闭阀状态。然后,开始印刷并从喷嘴喷出墨水时,在压力室1036内产生负压。于是,构成压力室1036的壁面的一部分的薄膜部件1035基于压力室1036内的压力变动,克服板簧 1048的反作用力向压力室1036的内侧位移。
被进行位移的薄膜部件1035按压的板簧1048,从使阀体1041保持在闭阀位置的姿势状态向压力室1036的内侧位移。于是,通过板簧1048保持在闭阀位置的阀体1041在平面部1044a受到薄膜部件1035的按压力,从闭阀位置向开阀位置移动,如图1F所示开放连通孔1040。此时,通过板簧1048对按压阀体1041的薄膜部件1035的按压力进行助力。
如上所述阀单元1023成为开阀状态后,墨水从墨水供给室1039内向压力室1036内供给。于是,压力室1036内的负压被消除,因此阀单元1023 成为闭阀状态。在液体喷射装置1中的印刷时,通过这样使阀单元1023 重复开阀动作及闭阀动作,能够根据从喷嘴喷出的墨水的量,稳定地向液体喷射头12侧供给适量的墨水。
根据上述说明的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阀体1041通过为了助力薄膜部件1035 的位移力而设置的板簧1048的作用力保持在闭阀位置,因此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将阀体1041保持在闭阀位置的螺旋弹簧。因此,能够使阀单元 1023小型化装入对阀体1041施力的螺旋弹簧这部分区域的量。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闭阀位置,由于成为阀体1041的卡合部 1044卡合于板簧1048的被卡合部1049的状态,因此能够在从板簧1048 受到作用力时,抑制相对于阀体1041的板簧1048的位置偏离,从而提高阀体1041的开闭精度。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阀体1041的卡合部1044卡止于板簧 1048的被卡合部1049,因此不需要固定阀体1041和板簧1048。因此,能够避免阀单元1023的组装操作变得复杂。另外,由于卡合部1044在与薄膜部件1035相对的一侧具有以表面积大于阀轴1043的截面积的方式形成的平面部1044a,因此能够在通过薄膜部件1035被按压时,不会损坏薄膜部件1035,确保受压面积较大,从而有效地受到位移力。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板簧1048受到薄膜部件1035的位移力而弯曲的情况下,通过阀体1041的卡合部1044所具备的的凸曲面部1044b 与板簧1048的被卡合部1049所具备的的凹曲面部1050进行滑动,可以抑制阀轴1043倾斜,因此能够良好地保持阀体1041的开闭精度。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阀体1041的卡合部1044插通板簧1048 的插通孔1049a后,通过转动阀体1041将卡合部1044容纳在凹部1049b 内,能够使阀体1041的卡合部1044与板簧1048的被卡合部1049卡合。因此,能够简化阀单元1023的组装作业。
(6)另外,在所谓上架式液体喷射装置1中,施加至阀单元1023的墨水的供给压力相当于水位差。因此,例如,与离架式液体喷射装置中的施加至阀单元的供给压力相比,能够将供给压力抑制为非常低的压力。因此,由于缓和了对阀单元1023中的薄膜部件1035的熔接部分的压力,因此能够确保薄膜部件1035的密合性,防止墨水泄漏。
(7)另外,例如,在离架式液体喷射装置中,需要通过管等从液体罐对阀单元供给墨水,但是在上架式液体喷射装置1中,在对液体喷射头 12供给墨水时不需要设置管等。因此,由于墨水的供给路径较短,因此能够减少在印刷前由清洁等产生的墨水消耗量。此外,由于没有来自管等的墨水供给,因此能够抑制墨水供给时的脉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方式可以变更为以下其他的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配置多个液体罐30。另外,也可以使阀单元 1023具有每种墨水的颜色。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弹性部件不局限于板簧,例如可以作为具有刚性的多根金属棒来实现。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使板簧1048的两端被支承。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固定板簧1048和阀体1041,也可以使板簧 1048不具有插通孔,仅具有容纳阀体1041的卡合部的凹部。在该结构中,阀体1041通过受到薄膜部件1035的位移力的板簧1048被按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阀体1041的卡合部不局限于具有平面部和凸曲面部的形状。例如,可以使卡合部形成为球状,使板簧1048能够容纳该卡合部,同时具有能够与卡合部的球状面滑动的球状凹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使阀体1041的卡合部具有凹曲面部,板簧 1048的被卡合部具有凸曲面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具有在阀体1041的卡合部1044与薄膜部件 1035相对的一侧以表面积大于阀轴1043的截面积的方式形成的平面部,同时具有使板簧1048的被卡合部能够插通阀体1041的阀轴1043的同时能够卡止卡合部1044的插通孔。在该情况下,以阀体1041的卡合部1044 卡止在板簧1048的上端面的方式形成为侧视时呈T字状或侧视时呈L字状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阀体1041的平面部不局限于俯视时呈长方形形状,例如也可以是圆形等任意的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液体喷射装置具体化为所谓的行式头方式的打印机,其在与记录介质20的输送方向(前后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液体喷射头呈与记录介质20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长度对应的整体形状。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关于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液体喷射装置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下面关于与上述本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即液体罐的阀单元(阀机构) 的结构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具有多个系统的阀单元的液体罐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2A至图2F是表示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阀单元2021具有:流路形成部件2041;第一及第二过滤器2043a、 2043b;第一薄膜部件2045;第一及第二嵌合部件2047a、2047b。此外,阀单元2021还具有:构成开闭阀的第一及第二阀部件2049a、2049b;第二薄膜部件2051;第一及第二受压板2053a、2053b。
流路形成部件2041形成为大致呈长方体形状,在其背面2041a(图 2A的左侧面)设有墨水导入部2055。如图2C及图2D所示,墨水导入部 2055具有连接了两个圆筒的形状,具有第一及第二墨水导入孔2057a、 2057b。另外,每一个中间流路544(参照图1C)分别与这些第一及第二墨水导入孔2057a、2057b连接,通过这样,总共使两个系统的墨水从中间流路544导入流路形成部件2041内。
如图2A及2C所示,在流路形成部件2041中,在其一个侧面2041b 上凹设有第一及第二正方形凹部2061a、2061b。另外,如图2C所示,在第一及第二正方形凹部2061a、2061b的底面上,分别凹设有作为小截面积流路的第一及第二球面状凹部2063a、2063b。另外,这些第一及第二球面状凹部2063a、2063b形成为球面状。因此,在第一及第二正方形凹部2061a、2061b和第一及第二球面状凹部2063a、2063b之间,形成有大致呈环状的作为阶梯的第一及第二阶梯面2065a、2065b。
另外,如图2A及2C所示,在流路形成部件2041中,在其一个侧面 2041b上凹设有第一~第三槽2067a、2067b、2067c。第一槽2067a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正方形凹部2061a连通。另外,如图2E所示,第一槽2067a 的另一端经由在流路形成部件2041内形成的连通孔2069与所述第一墨水导入孔2057a连通。
此外,如图2A及图2C所示,第二槽2067b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正方形凹部2061b连通。另外,与所述第一槽2067a相同,第二槽2067b的另一端经由在流路形成部件2041内形成的连通孔(未图示)与所述第二墨水导入孔2057b连通。第三槽2067c设置在所述第二正方形凹部2061b和第二槽2067b的附近。
如图2A及图2E所示,流路形成部件2041,在其下表面2041c上具有第一及第二墨水排出部2071a、2071b。另外,这些第一及第二墨水排出部2071a、2071b分别形成为圆筒形状,具有第一及第二墨水排出孔2073a、 2073b。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墨水排出孔2073a与所述第三槽2067c连通。
另外,第一及第二墨水排出孔2073a、2073b分别与第一液体室51连接。
另一方面,如图2D所示,在流路形成部件2041中,在其另一侧面 2041d上凹设有第一及第二圆形凹部2075a、2075b。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及第二圆形凹部2075a、2075b分别由第一及第二嵌合用凹部2077a、2077b 和第一及第二非嵌合用凹部2079a、2079b构成。
第一及第二嵌合用凹部2077a、2077b以截面是半圆的方式形成,作为其壁面的底面分别是平面状。另外,如图2E所示,从第一嵌合用凹部 2077a的底面上凹设有大致呈长方体形状的凹部2080a。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嵌合用凹部2077b上也凹设有同样的凹部,但是省略该图示。
另一方面,第一及第二非嵌合用凹部2079a、2079b同样以截面是半圆的方式形成,但是比所述第一及第二嵌合用凹部2077a、2077b形成得浅。另外,第一及第二非嵌合用凹部2079a、2079b,以其底面大致呈球面状的方式形成。
另外,如图2E所示,所述第一嵌合用凹部2077a,经由连通孔2081a 与所述第一球面状凹部2063a连通。另外,关于第二嵌合用凹部2077b,经由连通孔2081b(参照图2C)与所述第二球面状凹部2063b连通。
此外,第一嵌合用凹部2077a,经由连通孔2083a与所述第三槽2067c 连通。因此,第一嵌合用凹部2077a经由第三槽2067c与第一墨水排出孔 2073a(参照图2A)连通。另外,如图2D所示,在第二嵌合用凹部2077b 设有连通孔2083b,该连通孔2083b与所述第二墨水排出孔2073b(参照图2A)连通。
如图2A及图2C~图2E所示,第一及第二过滤器2043a、2043b均形成为大致呈正方形的薄片状。另外,第一及第二过滤器2043a、2043b分别在所述第一及第二正方形凹部2061a、2061b和第一及第二球面状凹部 2063a、2063b之间进行分隔,并安装于所述第一及第二阶梯面2065a、2065b (参照图2C)。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薄膜部件2045由大致呈长方形形状的阻气性高的可挠性材料形成,热熔接于所述流路形成部件2041的一个侧面 2041b。需要说明的是,此时,通过第一薄膜部件2045,使第一及第二正方形凹部2061a、2061b、第一~第三槽2067a、2067b、2067c的开口封止,第一薄膜部件2045热熔接于流路形成部件2041。
由此,如图2A及图2E所示,由第一薄膜部件2045和流路形成部件 2041的第一正方形凹部2061a、第一球面状凹部2063a,形成第一墨水导入室2084a。另外,同样地,由第一薄膜部件2045和第二正方形凹部2061b、第二球面状凹部2063b,形成第二墨水导入室2084b。
此外,如图2A所示,由第一薄膜部件2045和流路形成部件2041的第一槽2067a形成第一流路2085a,由第一薄膜部件2045和第二槽2067b 形成第二流路2085b,由第一薄膜部件2045和第三槽2067c形成第三流路 2085c。
如图2B~图2D所示,第一及第二嵌合部件2047a、2047b形成为大致呈半月形状,分别与所述流路形成部件2041的第一及第二嵌合用凹部 2077a、2077b嵌合。另外,如图2B及图2E所示,由第一及第二嵌合部件2047a、2047b和第一及第二非嵌合用凹部2079a、2079b,形成连续的球面状的第一及第二大凹部2089a、2089b。
另外,如图2B~图2E所示,在第一及第二嵌合部件2047a、2047b 中,分别设有使在所述流路形成部件2041中形成的连通孔2081a、2081b 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大凹部2089a、2089b连通的第一及第二墨水流入孔 2091a、2091b。此外,在第一及第二嵌合部件2047a、2047b中,分别设有使所述第一及第二大凹部2089a、2089b与所述连通孔2083a、2083b连通的第一及第二墨水流出孔2093a、2093b。
另外,在第一及第二嵌合部件2047a、2047b中,在与所述连通孔2081a、 2081b相对的位置上,分别设有大致呈圆柱形状的第一及第二凸部2094a、 2094b。此外,在第一及第二嵌合部件2047a、2047b中,在其中心部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墨水流入孔2091a、2091b连通的第一及第二中心孔 2095a、2095b。
如图2C~图2E所示,第一及第二阀部件2049a、2049b具有:作为阀体的第一及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a、2097b;构成作用点部的第一及第二密合部2099a、2099b;和作为施力机构的第一及第二阀施力弹簧2101a、 2101b。如图2E所示,第一阀部件主体2097a位于在第一嵌合部件2047a 与第一嵌合用凹部2077a之间形成的空间内。另外,虽未图示,关于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b,同样地位于在第二嵌合部件2047b与第二嵌合用凹部 2077b之间形成的空间内。
另外,如图2C~图2E所示,第一及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a、2097b,分别各自一体地具有:构成作用点部的第一及第二圆盘部2103a、2103b;作为支点部的第一及第二圆弧状部2104a、2104b;作为力点部的第一及第二被按压部2105a、2105b。
第一及第二圆盘部2103a、2103b形成为圆盘状,与所述连通孔2081a、 2081b相对地设置。另外,第一及第二圆弧状部2104a、2104b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圆盘部2103a、2103b邻接。另外,第一及第二圆弧状部2104a、2104b,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嵌合用凹部2077a、2077b的底面相对一侧的面形成为圆弧形状,分别具有向第一及第二嵌合用凹部2077a、2077b的底面侧突出的作为限制机构的第一及第二限制部2106a、2106b。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E所示,第一限制部2106a成为在凹设于第一嵌合用凹部2077a的底面的凹部2080a内游嵌的状态。另外,同样地,虽未图示,关于第二限制部2106b,也成为在凹设于第二嵌合用凹部2077b 的底面的凹部内游嵌的状态。
如图2C~图2E所示,第一及第二被按压部2105a、2105b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圆弧状部2104a、2104b邻接,相对于第一及第二圆弧状部2104a、 2104b大致呈正交地设置。另外,如图2E所示,第一被按压部2105a成为贯穿插入在所述第一嵌合部件2047a中形成的第一中心孔2095a的状态。另外,同样地,虽未图示,关于第二被按压部2105b,成为贯穿插入在所述第二嵌合部件2047b中形成的第二中心孔2095b的状态。即,第一及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a、2097b,在第一及第二嵌合部件2047a、2047b 与第一及第二嵌合用凹部2077a、2077b之间形成的空间内未被枢轴支承等,而以非固定状态配设。
如图2C~图2E所示,第一及第二密合部2099a、2099b,由可挠性部件形成为圆盘形状,相对于所述第一及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a、2097b的所述第一及第二圆盘部2103a、2103b,在所述连通孔2081a、2081b侧的面上,以重叠的方式固定。
第一及第二阀施力弹簧2101a、2101b各自的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一及第二嵌合部件2047a、2047b的第一及第二凸部2094a、2094b外嵌固定,同时另一端相对于所述第一及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a、2097b的第一及第二圆盘部2103a、2103b固定。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及第二阀施力弹簧2101a、2101b,第一及第二圆盘部2103a、2103b,连通孔2081a、2081b 分别具有大致排列在一条直线上的位置关系。另外,第一及第二阀施力弹簧2101a、2101b设置在夹着第一及第二圆盘部2103a、2103b而与连通孔 2081a、2081b相对的位置。
因此,第一及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a、2097b被该第一及第二阀施力弹簧2101a、2101b向第一及第二密合部2099a、2099b与所述连通孔2081a、 2081b的作为阀座的出口抵接的方向施力。其结果为,在没有从外部对第一及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a、2097b施加力的状态下,通过第一及第二密合部2099a、2099b,使连通孔2081a、2081b闭塞。
如图2B~图2E所示,第二薄膜部件2051由与所述第一薄膜部件2045 相同的材料形成大致相同的形状,热熔接于所述流路形成部件2041的另一侧面2041d。需要说明的是,此时,通过第二薄膜部件2051,使第一及第二大凹部2089a、2089b的开口封止,第二薄膜部件2051热熔接于流路形成部件2041。由此,如图2B及图2E所示,由第二薄膜部件2051和所述第一及第二大凹部2089a、2089b,形成第一及第二压力变化室2107a、 2107b。
即,如图2A~图2E所示,在阀单元2021中,从中间流路544流入第一墨水导入孔2057a的墨水,经由连通孔2069、第一流路2085a、第一墨水导入室2084a、连通孔2081a、第一墨水流入孔2091a、第一中心孔 2095a,流入第一压力变化室2107a。另外,流入第一压力变化室2107a内的墨水,经由第一墨水流出孔2093a、连通孔2083a、第三流路2085c、第一墨水排出孔2073a向第一液体室51(参照图2A)供给。
同样地,从中间流路544流入第二墨水导入孔2057b的墨水,经由连通孔、第二流路2085b、第二墨水导入室2084b、连通孔2081b、第二墨水流入孔2091b、第二中心孔2095b,流入第二压力变化室2107b。然后,流入第二压力变化室2107b的墨水,经由第二墨水流出孔2093b、连通孔 2083b、第二墨水排出孔2073b向第一液体室51供给。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这些从第一及第二墨水导入孔2057a、2057b到第一液体室51的各流路中,由除了第一及第二墨水流入孔2091a、2091b和第一及第二中心孔2095a、2095b、第一及第二压力变化室2107a、2107b以外的部分构成液体供给通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一及第二墨水流入孔2091a、2091b和第一及第二中心孔2095a、2095b、第一及第二压力变化室2107a、2107b 构成压力室。
另外,第二薄膜部件2051通过所述第一及第二压力变化室2107a、 2107b内外的压力差而弯曲。即,当第一及第二压力变化室2107a、2107b 内的压力低于规定压力时,第二薄膜部件2051向使第一及第二压力变化室2107a、2107b的容积减少的方向弯曲。
第一及第二受压板2053a、2053b形成为圆盘形状,如图2B及图2E 所示,位于第一及第二压力变化室2107a、2107b内,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薄膜部件2051。
另外,如图2C~图2E所示,在第一及第二受压板2053a、2053b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大凹部2089a、2089b之间,夹设有第一及第二受压用弹簧2108a、2108b。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及第二受压用弹簧2108a、2108b 对第一及第二受压板2053a、2053b施力,使其从所述第一及第二大凹部 2089a、2089b分离。因此,在未从外部施加力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及第二受压板2053a、2053b成为从所述第一及第二大凹部2089a、2089b分离的状态。
另外,所述第一及第二受压板2053a、2053b,与所述第一及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a、2097b的第一及第二被按压部2105a、2105b的端部抵接。另外,第一及第二受压板2053a、2053b克服所述第一及第二受压用弹簧 2108a、2108b的作用力,以接近所述第一及第二大凹部2089a、2089b的方式移动时,第一及第二被按压部2105a、2105b受到按压力。
于是,第一及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a、2097b,分别被按压至第一及第二嵌合用凹部2077a、2077b侧,第一及第二圆弧状部2104a、2104b与第一及第二嵌合用凹部2077a、2077b的底面抵接。另外,第一及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a、2097b,受到以第一及第二圆弧状部2104a、2104b与第一及第二嵌合用凹部2077a、2077b的底面的接触部分为支点的向图2E所示的箭头R方向转动的力。
另外,当该转动的力大于所述第一及第二阀施力弹簧2101a、2101b 的作用力时,第一及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a、2097b向图2E所示的箭头R 方向转动。于是,如图2F所示,第一及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a、2097b,使第一及第二圆弧状部2104a、2104b与第一及第二嵌合用凹部2077a、 2077b的底面的接触部分一点点错开的同时,以未固定的状态做滚动运动。另外,固定于第一及第二圆盘部2103a、2103b的第一及第二密合部2099a、 2099b从所述连通孔2081a、2081b的出口分离。
即,当通过减少所述第一及第二压力变化室2107a、2107b内的压力,第二薄膜部件2051弯曲时,第一及第二受压板2053a、2053b克服所述第一及第二受压用弹簧2108a、2108b的作用力,以接近所述第一及第二大凹部2089a、2089b的方式移动。于是,第一及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a、2097b 受到按压力,向图2E所示的箭头R方向做滚动运动的同时进行转动,使所述连通孔2081a、2081b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墨水流入孔2091a、2091b之间成为连通状态。
另一方面,当第一及第二压力变化室2107a、2107b内的压力增加时,第一及第二受压板2053a、2053b以从第一及第二大凹部2089a、2089b分离的方式移动。于是,第一及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a、2097b向与图2E所示的箭头R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使第一及第二圆盘部2103a、2103b与连通孔2081a、2081b的出口抵接。其结果为,如图2E所示,通过固定于第一及第二圆盘部2103a、2103b的第一及第二密合部2099a、2099b,连通孔2081a、2081b被闭塞,连通孔2081a、2081b与第一及第二墨水流入孔2091a、2091b之间成为非连通状态。
另外,如图2F所示,第一阀部件主体2097a在将连通孔2081a成为开放状态时,在凹设在第一嵌合用凹部2077a的底面的凹部2080a内游嵌的第一限制部2106a,与凹部2080a的壁面抵接,限制第一阀部件主体 2097a的移动。由此,能够将第一阀部件主体2097a的转动范围限制在某个固定的范围,能够防止第一阀部件主体2097a挂在第一嵌合用凹部2077a的任意一个部分上等情况。由此,通过阻碍第一阀部件主体2097a的移动,能够防止连通孔2081a的开闭受到阻碍。
需要说明的是,虽未图示,但是同样地,关于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b,能够通过第二限制部2106b限制其移动,防止连通孔2081b的开闭受到阻碍。
接下来,关于如上所述构成的液体喷射装置1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通常的印刷时,从液体罐30至液体喷射头12之间成为被墨水填充的状态。另外,如图2E所示,例如,经由第一墨水导入孔2057a向第一墨水导入室2084a供给的墨水维持具有高压力的状态。然后,向第一墨水导入孔2057a内供给的墨水,通过所述第一过滤器2043a被供给至连通孔 2081a。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向连通孔2081a内供给的墨水的压力,经由第一密合部2099a,对第一阀部件主体2097a的第一圆盘部2103a施加。但是,与第一圆盘部2103a相比,连通孔2081a的流路截面积非常小,因此施加的压力与第一阀施力弹簧2101a的作用力相比比较小。因此,即使以加压状态供给墨水,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阀部件主体2097a也不会向开放连通孔2081a的方向移动。
另外,当在该状态下,基于图像数据开始印刷时,从液体喷射头12 进行墨水的喷射,根据墨水的喷射量,阀单元2021的所述第一压力变化室2107a内的墨水,经由第一墨水排出孔2073a等向第一液体室51(液体喷射头12侧)供给。其结果为,第一压力变化室2107a内的墨水减少,第一压力变化室2107a内部的压力减少。
另外,例如,当第一压力变化室2107a内的墨水的压力低于规定压力时,如图2F所示,所述第二薄膜部件2051向使第一压力变化室2107a内的容积减少的方向弯曲。其结果为,通过第一受压板2053a,第一阀部件主体2097a进行转动,连通孔2081a与第一墨水流入孔2091a之间成为连通状态。然后,在第一墨水导入室2084a内以加压状态下贮存的墨水流入第一压力变化室2107a内,墨水填充至第一压力变化室2107a内。
另外,当墨水流入第一压力变化室2107a内时,第一压力变化室2107a 内的墨水的压力上升。其结果为,第二薄膜部件2051的弯曲被消除。然后,第一阀部件主体2097a向原来的位置转动,连通孔2081a与第一墨水流入孔2091a之间再次成为非连通状态。
即,当第一压力变化室2107a内的墨水减少,内部的压力变为规定值以下时,连通孔2081a与第一墨水流入孔2091a之间成为连通状态,向第一压力变化室2107a供给墨水。另外,通过向第一压力变化室2107a内供给墨水,第一压力变化室2107a内的墨水的压力上升,当变为规定值以上时,连通孔2081a与第一墨水流入孔2091a之间成为非连通状态,停止对第一压力变化室2107a供给墨水。
其结果为,在印刷时,在第一压力变化室2107a内,成为贮存有调节为规定范围的压力值的墨水的状态,能够确保向液体喷射头12供给墨水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经由所述第二墨水导入孔2057b向第二墨水导入室2084b供给的墨水,与向第一墨水导入室2084a供给的墨水相同,在所述第二压力变化室2107b中调节为规定范围的压力,以稳定的状态向液体喷射头12供给。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及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a、2097b通过第一及第二阀施力弹簧2101a、2101b向第一及第二密合部2099a、2099b 与连通孔2081a、2081b的出口抵接的方向施力。另外,在此时,第一及第二阀施力弹簧2101a、2101b,夹着固定有第一及第二密合部2099a、2099b 的第一及第二圆盘部2103a、2103b,设置在与连通孔2081a、2081b的出口相对的位置。因此,第一及第二阀施力弹簧2101a、2101b,第一及第二密合部2099a、2099b,第一及第二圆盘部2103a、2103b,连通孔2081a、 2081b的出口排列在一条直线上。
其结果为,使被第一及第二阀施力弹簧2101a、2101b对第一及第二圆盘部2103a、2103b施力的方向与第一及第二圆盘部2103a、2103b与连通孔2081a、2081b的出口抵接时的方向一致,能够更可靠地进行第一及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a、2097b所进行的连通孔2081a、2081b的闭塞。其结果为,在阀单元2021中,能够使连通孔2081a、2081b与第一及第二墨水流入孔2091a、2091b等之间更可靠地以高密封性成为非供给状态。因此,能够更稳定地向液体喷射装置1中的液体喷射头12供给墨水。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及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a、2097b,在第一及第二嵌合部件2047a、2047b与第一及第二嵌合用凹部2077a、2077b 之间形成的空间中以非固定状态转动,从而使连通孔2081a、2081b闭塞或开放。因此,能够在第一及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a、2097b的移动中具有游隙。其结果为,即使在第一及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a、2097b与连通孔2081a、2081b的出口的位置关系中产生若干偏差,也能够通过第一及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a、2097b的游隙吸收偏差。因此,即使第一及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a、2097b或连通孔2081a、2081b等的设计精度较低,也能够提高第一及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a、2097b与连通孔2081a、2081b的出口之间的密合性。其结果为,能够使连通孔2081a、2081b与第一及第二墨水流入孔2091a、2091b等之间更可靠地以高密封性成为非供给状态,提高可靠性。另外,设有游隙的第一及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a、2097b,通过第一及第二阀施力弹簧2101a、2101b被施力,因此可以在吸收偏差的同时提高密封性。
此外,例如,在将第一及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a、2097b通过轴固定于第一及第二嵌合用凹部2077a、2077b,能够以轴为中心转动的情况下,有可能会由于在轴上发生的摩擦等产生能量损失。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未通过轴进行固定,因此能够使能量损失不易发生。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及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a、2097b具有:第一及第二圆盘部2103a、2103b;第一及第二圆弧状部2104a、2104b;第一及第二被按压部2105a、2105b。另外,第一及第二圆弧状部2104a、 2104b在未固定于第一及第二嵌合用凹部2077a、2077b的底面的状态下,通过在滚动的同时连接,将第一及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a、2097b支承为能够转动。
因此,能够在第一及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a、2097b的移动中,以简单的结构具有游隙。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及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a、2097b,位于在第一及第二嵌合部件2047a、2047b与第一及第二嵌合用凹部2077a、 2077b之间形成的空间内。因此,从中间流路544对阀单元2021供给墨水时,第一及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a、2097b,仅经由连通孔2081a、2081b 受到墨水的压力的影响,墨水的供给压力的影响较小。其结果为,能够使墨水的压力的影响不会波及到阀单元2021。其结果为,能够更稳定地从阀单元2021向第一液体室51(液体喷射头12侧)供给墨水。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及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a、2097b从连通孔2081a、2081b的出口分离时,通过第一及第二限制部2106a、2106b 限制第一及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a、2097b的移动。因此,在第一及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a、2097b以从连通孔2081a、2081b的出口分离的方式转动时,能够防止发生因大幅过度移动而在第一及第二嵌合用凹部2077a、2077b内挂住等。其结果为,能够矫正第一及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a、2097b 的移动,并能够保证阀单元2021的性能。
(6)另外,在所谓上架式液体喷射装置1中,施加至阀单元2021的墨水的供给压力相当于水位差。因此,例如,与离架式液体喷射装置中的施加至阀单元的供给压力相比,能够将供给压力抑制为非常低的压力。因此,由于缓和了对阀单元2021中的第一薄膜部件2045的熔接部分的压力,因此能够确保第一薄膜部件2045的密合性,防止墨水泄漏。
(7)另外,例如,在离架式液体喷射装置中,需要通过管等从液体罐对阀单元供给墨水,但是在上架式液体喷射装置1中,在对液体喷射头 12供给墨水时不需要设置管等。因此,由于墨水的供给路径较短,因此能够减少在印刷前由清洁等产生的墨水消耗量。此外,由于没有来自管等的墨水供给,因此能够抑制墨水供给时的脉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进行以下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阀单元2021通过基于伴随第一及第二压力变化室2107a、2107b中的墨水的减少所产生的负压,使第二薄膜部件2051弯曲,从而按压第一及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a、2097b并使其转动。只要能够感知伴随第一及第二压力变化室2107a、2107b中的墨水的减少所产生的负压,使第一及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a、2097b转动,也可以具体化为其他阀单元202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及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a、2097b具有:第一及第二圆盘部2103a、2103b;第一及第二圆弧状部2104a、2104b;第一及第二被按压部2105a、2105b。只要能够对第一及第二阀施力弹簧 2101a、2101b施力的同时,基于第一及第二压力变化室2107a、2107b中的墨水的压力的减少,从连通孔2081a、2081b分离,也可以将第一及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a、2097b变更为其他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支点部,具体化为第一及第二圆弧状部 2104a、2104b。只要能够在使第一及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a、2097b滚动的同时使其转动,也可以具体化为其他形状的支点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及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a、2097b中,作为限制机构,设有第一及第二限制部2106a、2106b。只要能够在第一及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a、2097b从连通孔2081a、2081b的出口分离时,限制第一及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a、2097b的移动,也可以具体化为其他限制机构。另外,在第一及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a、2097b中,也可以不设置限制机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使阀单元2021对应两种墨水,在一个阀单元2021中,分别设有两个墨水导入室、压力室等。也可以变更墨水导入室、压力室等的数量,使阀单元2021对应一种墨水,或对应三色以上的墨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及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a、2097b,通过该第一及第二圆弧状部2104a、2104b与第一及第二嵌合用凹部2077a、2077b (压力室)的底面接触的同时做滚动运动,从而进行转动。只要能够使第一及第二阀部件主体2097a、2097b以非固定状态进行转动,也可以构成为通过滚动运动以外的动作进行转动。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关于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液体喷射装置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下面关于与上述本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即液体罐的阀单元(阀机构) 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3A至图3F是表示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阀单元3021具有形成为扁平状的合成树脂制的单元壳体3035,中间流路544与在其一端形成的连接部3036连接。另外,在另一端形成有墨水导出部3037,该墨水导出部3037与第一液体室51连接。
如图3A及图3C所示,在单元壳体3035的一个侧面3021a上,形成有大致呈圆筒状的小凹部3041。另外,如图3A所示,在同一侧面3021a 上,以从小凹部3041向连接部3036的方向描绘“く”字的方式形成有槽 3042,槽3042的端部与在连接部3036中形成的孔3043连通。另外,在该一个侧面3021a上还通过热熔接粘贴有作为可挠性的液体供给室侧薄膜部件的第一薄膜部件3045,使所述小凹部3041及槽3042堵塞。因此,由小凹部3041和第一薄膜部件3045形成大致呈圆柱状的作为液体供给室的墨水供给室3046,同时由槽3042和第一薄膜部件3045形成墨水导入通路 3047。另外,从中间流路544流入的墨水,经由连接部3036的孔3043、墨水导入通路3047流入墨水供给室3046。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所述第一薄膜部件3045,重要的是:不会对墨水性状造成化学影响,而且是水分透过度、氧或氮透过度较低的材料。因此,第一薄膜部件3045优选在高密度聚乙烯薄膜或聚丙烯薄膜上,粘接层压了涂敷有偏氯乙烯(莎纶)的尼龙薄膜的结构。或者,也可以由氧化铝蒸镀或二氧化硅蒸镀的PET材料构成。
另外,在所述第一薄膜部件3045中,在所述墨水供给室3046侧的面上,以与墨水供给室3046呈同心圆状配置的方式安装有具有比所述墨水供给室3046的内径稍小的外径的弹簧座3045a。需要说明的是,弹簧座 3045a可以通过热熔接预先安装在所述第一薄膜部件3045上,另外,也可以通过粘接剂或双面胶带等安装。另外,在弹簧座3045a中,在与所述第一薄膜部件3045相反的面上设有环状的台阶部3045b。
另外,如图3B及图3C所示,在单元壳体3035的另一侧面3021b上,形成有大致呈圆锥台形状的大凹部3048。需要说明的是,该大凹部3048,具有比所述小凹部3041大的直径,同时以呈同心圆状配置的方式设置。
另外,如图3B所示,在单元壳体3035的另一侧面3021b上,以从大凹部3048的端部朝向墨水导出部3037的方向的方式形成有槽3049,该槽 3049的端部与在所述墨水导出部3037中形成的孔3051连通。另外,在另一侧面3021b中,还通过热熔接粘贴有作为可挠性的压力室侧薄膜部件的第二薄膜部件3052,使所述大凹部3048及槽3049堵塞。因此,由大凹部3048和第二薄膜部件3052形成大致呈圆锥台形状的压力室3053,同时由槽3049和第二薄膜部件3052形成墨水导出通路3054。另外,压力室3053 内的墨水,经由墨水导出通路3054及墨水导出部3037的孔3051向第一液体室51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所述第二薄膜部件3052,重要的是:为能够有效地感知压力室3053的负压状态的软质,同时不会对墨水性状造成化学影响,而且是水分透过度、氧或氮透过度较低的材料。因此,第二薄膜部件 3052优选在高密度聚乙烯薄膜或聚丙烯薄膜上,粘接层压了涂敷有偏氯乙烯(莎纶)的尼龙薄膜的结构。或者,也可以由氧化铝蒸镀或二氧化硅蒸镀的PET材料构成。
另外,在所述第二薄膜部件3052的所述压力室3053的相反侧的面上,安装有由比第二薄膜部件3052硬的材料形成的受压板3056。该受压板 3056具有比所述压力室3053的内径小的外径。另外,该受压板3056需要是轻量,从而在通过印刷动作等而移动了滑架19的情况下,压力室3053 内的压力不会因受压板3056本身的自重和滑架19的加速度使第二薄膜部件3052移动而发生变化。因此,受压板3056优选由聚乙烯或聚丙烯等轻量的塑料材料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该受压板3056也可以通过热熔接预先安装在所述第二薄膜部件3052上,另外,也可以通过粘接剂或双面胶带等安装。如图 3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受压板3056形成为圆板状,但并不特别局限于圆板状的东西。但是,在压力室3053形成极薄的圆筒状的空间的情况下,期望使用圆板状的东西作为所述受压板3056,并将受压板3056配置为相对于压力室3053呈同心圆状。
另外,如图3C所示,在单元壳体3035的墨水供给室3046与压力室 3053之间,以划分各室3046、3053的方式形成有分割壁3058,在该分割壁3058中,形成有构成使墨水供给室3046和压力室3053连通的开闭阀的支承孔3059。
另外,在该支承孔中3059中,可滑动地插通支承有构成开闭阀的可动阀3061。详细地说,可动阀3061由圆柱状的杆部件3062和与该杆部件 3062形成为一体的圆形截面的板状部件3063构成。另外,板状部件3063 的外径比所述杆部件3062的外径大,在可动阀3061中,仅杆部件3062 可滑动地插通支承于所述支承孔3059。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D及图3E所示,所述支承孔3059等间隔地形成4个切口孔3059a。因此,在杆部件3062插通支承于支承孔3059的状态下,由杆部件3062和切口孔3059a,形成4个作为液体供给孔的墨水流路3059b。另外,如图3C所示,板状部件3063位于所述墨水供给室3046 内,在该板状部件3063中,在所述墨水供给室3046侧的面上形成有环状的台阶部3063a。
另外,在弹簧座3045a的台阶部3045b和板状部件3063的台阶部3063a 上,挂装有螺旋状的密封弹簧3065,通过该密封弹簧3065的作用,向弹簧座3045a与板状部件3063分离的方向施力。
另一方面,如图3C及图3D所示,在所述分割壁3058中,以包围所述支承孔3059的方式安装有形成为圆环状的橡胶制的密封部件3066。因此,可动阀3061中的所述板状部件3063,通过密封弹簧3065的作用力与密封部件3066抵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密封部件3066可以是O形圈等,也可以用人造橡胶树脂等与分割壁3058通过双色成型形成为一体。另外,在板状部件3063与密封部件3066抵接的情况下,墨水流路3056b成为关闭状态。
另外,如上所述构成的阀单元3021,在所述液体喷射头12处于非印刷状态,即不消耗墨水的状态下,所述密封弹簧3065的弹簧载荷W1施加至可动阀3061的所述板状部件3063。并且,向墨水供给室3046供给的墨水的加压力P1也施加至板状部件3063。由此,如图3C所示,所述板状部件3063与橡胶制的密封部件3066抵接,所述墨水流路3059b(参照图3D)成为闭阀状态。即,墨水供给室3046与压力室3053之间成为非连通的状态,阀单元3021成为自封止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所述液体喷射头12成为印刷状态,消耗墨水的情况下,伴随压力室3053的墨水的减少,所述第二薄膜部件3052向墨水供给室 3046侧位移,第二薄膜部件3052的中央部与构成可动阀3061的杆部件 3062的端部抵接。需要说明的是,将此时第二薄膜部件3052的位移所需的位移反作用力设为Wd。然后,通过在液体喷射头12中进一步消耗墨水,在压力室3053内产生负压P2。然后在此时,在成为P2>W1+P1+Wd的关系的情况下,第二薄膜部件3052按压杆部件3062,由此,板状部件3063 与密封部件3066的抵接被解除,如图3F所示,墨水流路3059b成为开阀状态。
因此,墨水供给室3046内的墨水,经由从墨水供给室3046至压力室 3053的墨水流路3059b被供给至压力室3053内,通过向压力室3053内流入墨水从而消除压力室3053的负压。与此相伴,可动阀3061进行移动并如图3C所示再次成为闭阀状态,停止从墨水供给室3046向压力室3053 供给墨水。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可动阀3061的开闭阀的动作,不一定必须执行使图3C及图3F所示的状态反复重复的极端动作。实际上在印刷动作中,保持第二薄膜部件3052与构成可动阀3061的杆部件3062的端部抵接的均衡状态,起到根据墨水的消耗略微开阀的同时对压力室3053逐次补给墨水的作用。
即,压力室3053内的墨水的压力变动,通过可动阀3061的开闭限制在某个固定的范围内,与墨水供给室3046内的墨水的压力变化相分离。因此,即使由于滑架19的往复移动而产生压力变化,也不会受到其影响。然后,其结果为,从压力室3053至液体喷射头12的墨水的供给良好地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受压板3056,能够在受压板3056的全部面积上受到所述第二薄膜部件3052的位移作用。因此,能够将第二薄膜部件3052 的位移作用可靠地传递至可动阀3061,并能够提高可动阀3061的开闭阀作用的可靠性。
另外,根据所述的结构,能够使从液体罐30至液体喷射头12的墨水的供给系统成为密闭路径,使墨水填充在该密闭路径内。因此,根据该结构,通过使用脱气墨水,能够使在墨水的供给系统中少量残留的气泡等被墨水吸收。因此,能够明显降低由在墨水的供给系统中残留的气泡引起的所谓称作漏点的印刷不良的发生程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阀单元3021的压力室3053根据内部的墨水的减少,从墨水供给室3046受到墨水的供给,压力室3053内的墨水的压力变动被限制在某个固定的范围内。因此,即使在压力室3053上游发生压力变动,液体喷射头12也不会受到其影响。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搭载于滑架19的液体罐30的阀单元3021,具有将经由中间流路544带来的墨水向压力室3053供给的可动阀3061。另外,阀单元3021具有第二薄膜部件3052,通过该第二薄膜部件3052,感知伴随在液体喷射头12侧消耗的压力室3053内的墨水的减少所产生的负压,并使所述可动阀3061滑动,使墨水流路3059b成为打开状态。因此,在压力室3053内,对应在液体喷射头12消耗的墨水的量,受到其负压后每次供给墨水。由此,能够保证液体喷射头12稳定的墨滴喷出作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单元壳体3035中设有第二薄膜部件3052。因此,第二薄膜部件3052,能够在受到压力室3053的负压后向压力室3053 侧位移,并能够通过该位移使可动阀3061移动,使墨水流路3059b成为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即,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保证液体喷射头12更稳定的液体喷出作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二薄膜部件3052设有受压板3056。因此,受压板3056能够在与其接触的全部面积上受到可挠性的第二薄膜部件 3052的位移作用,并能够将第二薄膜部件3052的位移作用更可靠地传递至杆部件3062。因此,能够提高使阀单元3021进行开阀或闭阀动作的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由螺旋弹簧构成的密封弹簧3065对可动阀 3061施力,使墨水流路3059b閉塞。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对可动阀 3061施力,并能够通过对可动阀3061施加或不施加基于第二薄膜部件 3052的位移,从而使阀单元3021开阀或自动闭塞。然后,能够得到所谓具有自封止功能的阀单元302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动阀3061由以下部件构成:一面上受到密封弹簧3065的施力作用,用另一面闭塞墨水流路3059b的板状部件3063;和在该板状部件3063的中央部一体成型并在阀单元3021的单元壳体3035 内滑动移动的杆部件3062。另外,杆部件3062的端部构成为能够受到第二薄膜部件3052的位移的按压作用。由此,能够可靠地进行墨水流路3059b的闭塞及开放。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单元壳体3035内形成有可滑动地支承可动阀 3061的杆部件3062的支承孔3059,墨水流路3059b通过沿着支承孔3059 的周围间歇地切割来形成。因此,如果在未切割形成的情况下,即使使墨水流路3059b与可动阀3061的板状部件3063分离,向压力室3053供给墨水的流路仍会被杆部件3062堵塞。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墨水流路3059b为切割形成,因此墨水能够良好地流入压力室305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包围墨水流路3059b的外侧的方式配置有形成为圆环状的密封部件3066。另外,通过使可动阀3061中的板状部件3063 与密封部件3066抵接,使墨水流路3059b闭塞。因此,在使阀单元3021 开阀时,能够更可靠地使可动阀3061闭塞墨水流路3059b。
另外,在所谓上架式液体喷射装置1中,施加至阀单元3021的墨水的供给压力相当于水位差。因此,例如,与离架式液体喷射装置中的施加至阀单元的供给压力相比,能够将供给压力抑制为非常低的压力。因此,由于缓和了对阀单元3021中的第一薄膜部件3045的熔接部分的压力,因此能够确保第一薄膜部件3045的密合性,防止墨水泄漏。
另外,例如,在离架式液体喷射装置中,需要通过管等从液体罐对阀单元供给墨水,但是在上架式液体喷射装置1中,在对液体喷射头12供给墨水时不需要设置管等。因此,由于墨水的供给路径较短,因此能够减少在印刷前由清洁等产生的墨水消耗量。此外,由于没有来自管等的供给,因此能够抑制墨水供给时的脉动。
下面关于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关于图3G至图3I所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3H及图3I所示,阀单元3021具有作为驱动机构的第一按压用偏心凸轮3081。
详细地说,第一按压用偏心凸轮3081配置为:与构成所述阀单元3021 的单元壳体3035的侧面,即安装于所述的第二薄膜部件3052的受压板 3056相对。该第一按压用偏心凸轮3081,相对于架设于水平方向旋转驱动的驱动杆3082安装为偏心状态。
另外,在单元壳体3035的后端部,配置有使所述驱动杆3082旋转驱动的驱动单元(未图示),驱动杆3082的前端部,通过在单元壳体3035 的侧面安装的杆承受部件(未图示)可旋转地枢轴支承。
通过该结构,第一按压用偏心凸轮3081受到驱动杆3082的旋转驱动,进行将所述受压板3056向单元壳体3035侧按压的动作,第二薄膜部件3052也向相同方向位移。由此强制使配置在阀单元3021内的可动阀3061 开阀,使被施加正压的墨水向液体喷射头12侧导入。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流量调节机构由所述第一按压用偏心凸轮3081、受压板 3056、第二薄膜部件3052、可动阀3061、墨水流路3059b构成。
另外,如图3G、图3H及图3I所示,在重力方向的最上部形成出口 3086。然后,按照与压力室3053的出口3086连通的方式,沿着形成压力室3053的所述大凹部3048以圆弧状形成墨水导出通路3054。
因此,从压力室3053至液体喷射头12的压力室3053的出口3086形成在重力方向的最上部,因此例如在向液体喷射装置1首次导入墨水的初期填充时,能够在压力室3053内不残留空气(气泡)地填充墨水。
换言之,在压力室3053内存在空气的情况下,气泡的体积会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基于此会发生使压力室内的内压变化的问题。其结果为,可能会发生在内压上升的情况下从液体喷射头12的喷嘴漏出墨水,或在内压减少的情况下从液体喷射头12的喷嘴引入空气的问题。因此,使从压力室3053至液体喷射头12的压力室的出口3086形成在重力方向的最上部在这种阀单元3021中是重要的要素。
接下来,关于强制使配置于阀单元3021的可动阀3061开阀的第一按压用偏心凸轮3081的作用进行说明。
作为强制使配置于阀单元3021的可动阀3061开阀的驱动机构,使用第一按压用偏心凸轮3081。另外,该第一按压用偏心凸轮3081构成为:能够受到驱动杆3082的旋转驱动,将所述受压板3056向单元壳体3035 侧按压。在这里,图3H表示第一按压用偏心凸轮3081未发生作用的状态,即阀单元3021可以作为自封止阀工作的状态,另外,图3I表示第一按压用偏心凸轮3081发生作用而强制使作为开闭阀的所述可动阀3061成为开阀状态的状态。
如图3I所示,在第一按压用偏心凸轮3081发生作用而强制使所述可动阀3061成为开阀状态的情况下,通过中间流路544以正压状态供给的墨水,经由压力室3053直接向第一液体室51(液体喷射头12侧)供给。其结果为,所述墨水通过液体喷射头12的墨水流路内,从喷嘴开口排出。由此能够在消除液体喷射头12的堵塞的同时,执行将增稠的墨水排出的清洁动作。
像这样,利用在液体喷射头12的上游侧配置的阀单元3021,强制使可动阀3061成为开阀状态,并执行清洁动作,通过这样构成,与经由盖 14将墨水吸引排出的情况相比,不会在液体喷射头12内残留负压。因此,能够避免在清洁动作后从喷嘴开口吸入气泡的问题。因此,能够提高清洁动作的可靠性,并能够消除由清洁操作的执行导致印刷不良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强制使阀单元3021中的可动阀3061开阀的驱动机构,使用第一按压用偏心凸轮3081,通过第一按压用偏心凸轮3081的转动使可动阀3061移动。作为驱动机构,能够使用例如电磁柱塞或其他致动器。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还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设有第一按压用偏心凸轮3081,其经由第二薄膜部件3052和受压板 3056按压阀单元3021中的可动阀3061,强制使其移动。由此,能够将从中间流路544侧以正压状态供给的墨水直接向第一液体室51(液体喷射头 12侧)供给。另外,能够在消除液体喷射头12的堵塞的同时,执行将增稠的墨水排出的清洁动作。因此,能够在享受具有自封止功能的阀单元3021的功能的同时,提高维护操作的可靠性。
压力室3053的出口3086形成在重力方向的最上部。由此,残留在压力室3053中的气泡通常位于压力室3053的上方,墨水填充至压力室3053 时,气泡容易从压力室3053的出口3086经由液体喷射头12向外部排出。因此,能够有效地排出气泡,所以压力室3053内不易残留气泡,能够良好地进行印刷。
接下来,关于图3J至图3M所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3K所示,单元壳体3035在连接部3036与墨水导入通路3047 之间形成容纳过滤器3088的过滤部3089。因此,构成为:从与中间流路 544连接的连接部3036供给的墨水,经由该墨水导入通路3047和过滤部 3089被供给至在单元壳体3035的大致中央部形成的墨水供给室3046。
另外,如图3J~图3M所示,在压力室3053的内壁面,具有作为使压力室3053内的墨水流出的出口的墨水导出孔3091。该墨水导出孔3091 形成为:在具有阀单元3021的液体罐30搭载于滑架19的状态下,配置在压力室3053的重力方向的最上部。
另外,如图3K所示,墨水导出通路3054设置在一个侧面3021a侧。墨水导出通路3054与压力室3053的墨水导出孔3091连通,从单元壳体 3035的上方到下方形成为槽状。
此外,通过将导出通路侧薄膜部件3092热熔接于单元壳体3035来形成。
另外,如图3L及图3M所示,在单元壳体3035的外侧,即墨水供给室3046侧,具有作为驱动机构的可动部件3093。该可动部件3093由磁性体构成,其作为电磁柱塞,可往复移动地嵌插于未图示的电磁铁的中心部。该可动部件3093配置为:能够被电磁铁磁化后,经由第一薄膜部件3045 将可动阀3061向密封部件3066侧按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流量调节机构由可动部件3093、第一薄膜部件3045、可动阀3061、和墨水流路3059b构成。
接下来,关于配置于阀单元3021的可动部件3093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3L所示,可动部件3093向第一薄膜部件3045侧移动,按压第一薄膜部件3045。该按压力比密封弹簧3065的弹簧载荷W1大,因此密封弹簧3065进行收缩并将按压力传递至可动阀3061的板状部件3063。因此,被按压的板状部件3063按压密封部件3066,成为闭阀状态。在该状态下,通过配置于非印刷区域的盖14覆盖液体喷射头12,从液体喷射头 12的喷嘴形成面进行吸引墨水的轭流清洁。此时,从墨水导出通路3054 吸引压力室3053内的墨水,在支承孔3059的下游成为高负压状态。在该状态下,第二薄膜部件3052与杆部件3062的端部抵接,但是与第二薄膜部件3052的按压力及密封弹簧3065的作用力相比,可动部件3093的按压力足够大。因此,通过由第二薄膜部件3052及密封弹簧3065施加的按压力,可动阀3061不会从密封部件3066分离。
其结果为,存在于支承孔3059下游的气泡,在成为高负压状态时会膨胀并增加体积。特别是,压力室3053内的气泡在成为高负压状态时会膨胀并上浮到压力室3053的上部。
像这样在支承孔3059下游,即压力室3053及压力室3053下游,在成为高负压状态的状态下,结束吸引泵16的吸引。另外,如图3M所示,使可动部件3093从第一薄膜部件3045分离以解除按压力。在该情况下,通过与杆部件3062抵接的第二薄膜部件3052的按压力,可动阀3061从密封部件3066分离,成为开阀状态。此时,由于压力室3053为负压,因此墨水供给室内3046内的墨水急剧流入压力室3053内。由于压力室3053 的墨水导出孔3091形成在重力方向的最上部,因此上浮到压力室3053内的上部的气泡与从下方流入的墨水同时从墨水导出孔3091被排出。从墨水导出孔3091排出的墨水经由墨水导出通路3054,通过墨水导出部3037,向阀单元3021外部排出。并且,液体喷射头12内的墨水或由吸引动作产生的盖14内发生了起泡的墨水也被排出。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还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设有可动部件3093,其能够经由可动阀3061的第一薄膜部件3045 按压板状部件3063,从而强制闭阀。因此,在进行轭流清洁的情况下,能够强制闭阀,使墨水流路3059b下游成为高负压状态。此外,由于可以在保持高负压状态的同时开阀,因此能够提高流入的墨水的流量,并能够提高墨水中的气泡的排出性。并且,由于也能够排出由吸引动作产生的盖14 内发生了起泡的墨水,因此能够提高清洁中的可靠性。
在单元壳体3035中设有第一薄膜部件3045。另外,第一薄膜部件3045 受到可动部件3093的按压力而变形,能够将可动部件3093的按压力传递至可动阀3061。
通过可动部件3093将第一薄膜部件3045向可动阀3061的移动方向按压,从而实现闭阀。因此,由于可动部件3093的按压力可以直接传递至可动阀3061,所以能够有效地传递可动部件3093的按压力。
接下来,关于图3N至图3P所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3N及图3P所示,在阀单元3021中,作为强制使流路成为关闭状态的驱动机构,使用吸引用偏心凸轮3095和形成于受压板3056的凸轮承受部3098。在单元壳体3035的受压板3056侧,配设有由旋转轴3096 和凸轮3097构成的吸引用偏心凸轮3095。旋转轴3096架设于水平方向,固定于未图示的驱动杆及杆承受部,相对于该旋转轴3096,凸轮3097以偏心状态安装。在与吸引用偏心凸轮3095相对的受压板3056上,以包围所述凸轮3097的方式突出设置有凸轮承受部3098。
该凸轮承受部3098,通过吸引用偏心凸轮3095的旋转受到或不受按压力。另外,如图3N所示,凸轮承受部3098从吸引用偏心凸轮3095受到按压力时,与凸轮承受部3098成为一体的受压板3056及安装于该受压板3056的第二薄膜部件3052,以远离墨水供给室3046的方式位移。需要说明的是,像这样,第二薄膜部件3052向远离墨水供给室3046的方向位移的情况称作吸引。另外,如图3P所示,凸轮承受部3098未从吸引用偏心凸轮3095受到按压力时,第二薄膜部件3052、受压板3056不被吸引。
因此,如图3N所示,当凸轮承受部3098受到吸引用偏心凸轮3095 的按压力时,向第二薄膜部件3052和受压板3056施加被吸引的力,第二薄膜部件3052成为与可动阀3061抵接的状态。此时,通过密封弹簧3065 的作用力和墨水供给室3046内的墨水压力,可动阀3061与密封部件3066 抵接,因此流路成为关闭状态。在该状态下,通过墨水导出孔3091使压力室3053内的墨水流出时,压力室3053内成为高负压状态。
在该高负压状态时,压力室3053内的气泡膨胀并体积变大,成为容易排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在继续吸引泵16的吸引动作的同时,使吸引用偏心凸轮3095进一步旋转,解除对凸轮承受部3098的按压力时,吸引受压板3056及第二薄膜部件3052的力被解除。第二薄膜部件3052向压力室3053侧位移为凹状,如图3P所示,与可动阀3061的杆部件3062 抵接,使板状部件3063与密封部件3066分离。因此,流路成为打开状态,通过吸引泵16的吸引力和压力室3053内的负压产生的吸引力,墨水急剧流入,压力室3053内的气泡由上方的墨水导出孔3091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流量调节机构由吸引用偏心凸轮 3095、形成于受压板3056的凸轮承受部3098、可动阀3061、和墨水流路 3059b构成。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还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由吸引用偏心凸轮3095和凸轮承受部3098构成使流路强制成为关闭状态的驱动机构,向与墨水供给室3046侧相反的方向施加吸引第二薄膜部件3052和受压板3056的力。因此,即使压力室3053成为高负压状态,也能够防止第二薄膜部件3052与可动阀3061抵接,流路不会成为打开状态。因此,能够提高使流路成为关闭状态的动作的可靠性。另外,在进行轭流清洁的情况下,能够强制闭阀,使墨水流路3059b下游成为高负压状态。此外,由于在保持高负压状态的同时开阀,因此能够提高流入的墨水的流量,并能够提高墨水中的气泡的排出性。并且,由于也能够排出由吸引动作产生的盖14中发生了起泡的墨水,因此能够提高清洁中的可靠性。
在进行轭流清洁的情况下,在进行吸引泵16的吸引动作的同时使阀单元3021开阀。因此,从在吸引工序的途中压力室3053成为负压的状态开阀,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吸引力,并能够使墨水猛力地向液体喷射头12 侧排出。
接下来,关于图3Q至图3S所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3Q所示,阀单元3021在压力室3053内具有螺旋状的负压保持弹簧3100。另外,该负压保持弹簧3100在压力室3053内以卷绕构成可动阀3061的杆部件3062的方式配置。该负压保持弹簧3100由形成于分割壁3058的圆环状的凸部保持其一端,其另一端以与第二薄膜部件3052抵接的方式被施力。即,负压保持弹簧3100配置为其施力方向与安装于第二薄膜部件3052的受压板3056的移动方向一致,作用于使所述压力室 3053的容积扩张的方向。
另外,负压保持弹簧3100的线圈直径,使用与密封弹簧3065的线圈直径大致相同尺寸的直径较小的东西,因此,负压保持弹簧3100经由第二薄膜部件3052与所述受压板3056的大致中央部抵接。
接下来,关于阀单元3021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3Q所示,在液体喷射头12为非印刷状态,即不消耗墨水的状态下,阀单元3021中的所述密封弹簧3065的弹簧载荷W1施加至可动阀3061中的板状部件3063。并且,向墨水供给室3046供给的墨水的加压力P1也施加至所述板状部件3063。由此,所述板状部件3063与密封部件3066抵接,成为闭阀状态。即,阀单元3021成为自封止的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3R所示,在所述液体喷射头12成为印刷状态,消耗墨水的情况下,伴随压力室3053的墨水的减少,所述第二薄膜部件3052 向形成于单元壳体3035的大凹部3048侧位移,安装于其上面的受压板3056向压力室3053的容积缩小的方向移动。此时,压缩所述的螺旋状的负压保持弹簧3100的同时,受压板3056的中央部经由第二薄膜部件3052与构成可动阀3061的杆部件3062的端部抵接。
需要说明的是,将此时的负压保持弹簧3100的弹簧载荷设为W2,将第二薄膜部件3052的位移所需的位移反作用力设为Wd。然后,通过在液体喷射头12中进一步消耗墨水,在压力室3053内产生负压P2。此时,在成为P2>W1+P1+Wd+W2的关系的情况下,第二薄膜部件3052按压杆部件3062,由此,板状部件3063与密封部件3066的抵接被解除,成为开阀状态。
因此,墨水供给室3046内的墨水,经由从墨水供给室3046至压力室 3053的支承孔3059向压力室3053内补给,通过向压力室3053内流入墨水从而消除压力室3053的负压。与此相伴,可动阀3061进行移动并如图 3Q所示再次成为闭阀状态,停止从墨水供给室3046向压力室3053补给墨水。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可动阀3061的开闭阀的动作,不一定必须执行使图3Q及图3R所示的状态反复重复的极端动作。实际上在印刷动作中,保持第二薄膜部件3052与构成可动阀3061的杆部件3062的端部抵接的均衡状态,起到根据墨水的消耗略微开阀的同时对压力室3053逐次补给墨水的作用。
在这里,所述的负压保持弹簧3100与第二薄膜部件3052抵接而按压受压板3056,如上所述向使压力室3053的容积扩张的方向施力。因此,例如通过滑架19的往复移动,即使所述受压板3056受到一些加减速作用,仍可抑制所述受压板3056移动。由此,能够有效降低使所述可动阀3061 的开闭阀作用产生误动作的程度。
另外,负压保持弹簧3100能够有效抑制墨水受到重力后在压力室 3053的下方使所述第二薄膜部件3052向更外侧膨出的作用。即,负压保持弹簧3100起到使压力室3053总是维持若干负压状态的作用,因此使安装于第二薄膜部件3052的受压板3056总是维持垂直状态地工作。由此,能够有效降低使所述可动阀3061的开闭阀作用产生误动作的程度。
此外,在向所述压力室3053内补给了墨水的情况下,所述负压保持弹簧3100在扩张的同时也起到使压力室3053保持若干负压状态的作用,因此能够减少压力室3053内的压力变动。由此,能够保证液体喷射头正常的墨滴喷出动作。
除此之外,根据该实施方式,所述压力室3053通过负压保持弹簧3100 和密封弹簧3065所施加的弹簧载荷,能够确保负压状态。换言之,能够将弹簧载荷分割给所述负压保持弹簧3100和密封弹簧3065,因此,在闭阀状态下能够选定较小的用于使可动阀3061与所述的密封部件3066抵接的密封弹簧3065的弹簧载荷。
因此,能够降低对人造橡胶树脂等密封部件3066的抵接压力,并能够由此防止密封部件3066的异常变形。另外,由于可以阻止对密封部件 3066施加不当的弹簧载荷,因此能够避免构成密封部件3066的人造橡胶树脂中含有的油脂等杂质混入墨水中等问题。
另一方面,所述的可动阀3061,在基于所述压力室的容积的缩小而最大限度移动的情况下,所述负压保持弹簧3100优选将尺寸关系设定为留下能够进一步压缩的行程。图3S表示该示例,放大表示阀单元3021的大致中央部。需要说明的是,该图3S所示的各符号,对应已说明的各部分中的符号。另外,在图3S中,表示基于压力室3053的容积的缩小而使负压保持弹簧3100变形(缩小)为最大限度时的情况。
如该图3S所示,将可动阀3061最大限度移动时的密封弹簧3065的密合高度用L1表示,该状态下的负压保持弹簧3100的压缩后的高度用 L2表示。即,密封弹簧3065即使在密合的情况下,也将尺寸关系设定为使负压保持弹簧3100保持未密合的状态。换言之,作为密封弹簧3065及负压保持弹簧3100,在分别使用同一规格(尺寸)的弹簧部件的情况下为 L1<L2的关系。在该图所示的方式中,采用墨水通过负压保持弹簧3100 的间隙流入压力室3053内的结构,因此如果在负压保持弹簧3100密合的情况下,有可能会成为墨水流路堵塞的形状而无法进行墨水的供给。因此,如上所述使L1<L2,能够避免该问题。
如上架式液体喷射装置1,在采用了通过水位差供给墨水的系统的情况下,由于墨水的供给压力较低,因此可动阀3061继续较大开阀的状态。因此,重要的是:如上所述相对于可动阀3061的移动行程,设定为使负压保持弹簧3100的密合高度具有余量。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还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负压保持弹簧3100与第二薄膜部件3052抵接并按压受压板3056使移动方向一致,向使压力室3053的容积扩张的方向施力。因此,例如通过滑架19的往复移动,即使所述受压板3056受到一些加减速作用,仍可抑制所述受压板3056移动。由此,能够有效降低使所述可动阀3061的开闭阀作用产生误动作的程度。
负压保持弹簧3100也能够有效抑制墨水受到重力后在压力室3053的下方使所述第二薄膜部件3052向更外侧膨出的作用。即,负压保持弹簧 3100起到使压力室3053总是维持若干负压状态的作用,因此使安装于第二薄膜部件3052的受压板3056总是维持垂直状态地工作。由此,能够有效降低使所述可动阀3061的开闭阀作用产生误动作的程度。
在向所述压力室3053内补给了墨水的情况下,所述负压保持弹簧 3100在扩张的同时也起到使压力室3053保持若干负压状态的作用,因此能够减少压力室3053内的压力变动。由此,能够保证液体喷射头12正常的墨滴喷出动作。
所述压力室3053因施加了由负压保持弹簧3100和密封弹簧3065所产生的弹簧载荷,能够确保负压状态。换言之,能够将弹簧载荷分割给所述负压保持弹簧3100和密封弹簧3065,因此,在闭阀状态下能够选定较小的用于使可动阀3061与所述的密封部件3066抵接的密封弹簧3065的弹簧载荷。其结果为,能够降低对人造橡胶树脂等密封部件3066的抵接压力,并能够由此防止密封部件3066的异常变形。另外,由于可以阻止对密封部件3066施加不当的弹簧载荷,因此能够避免构成密封部件3066 的人造橡胶树脂中含有的油脂等杂质混入墨水中等问题。
在阀单元3021感知伴随墨水的减少所产生的负压并最大限度开阀的情况下,进行尺寸设定以能够进一步压缩负压保持弹簧3100。由此,在阀单元3021最大限度开阀时,负压保持弹簧3100能够进一步压缩,因此墨水能够通过负压保持弹簧3100的间隙。其结果为,能够防止墨水的供给受到阻碍。
负压保持弹簧3100是螺旋弹簧,螺旋弹簧配置为能够与受压板3056 的中央部抵接。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螺旋弹簧对第二薄膜部件3052施力。
接下来,关于图3T所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3T所示,作为负压保持弹簧3100,使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螺旋弹簧,该线圈直径与图3R所示的方式相比,使用更大的东西。由此,负压保持弹簧3100经由第二薄膜部件3052,构成为与形成为圆板状的所述受压板3056的周边附近抵接。
根据该结构,受压板3056在其周边附近受到负压保持弹簧3100的抵接,因此即使受到墨水受到重力后在压力室3053的下方使第二薄膜部件 3052向更外侧膨出的作用,也能使所述受压板3056总是维持垂直状态地工作。因此,能够有效降低使所述可动阀3061的开闭阀作用产生误动作的程度。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还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负压保持弹簧3100是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配置为与所述受压板 3056的周边附近抵接。由此,能够更稳定地对第二薄膜部件3052施力,并能够有效抑制向压力室3053内逐次导入墨水的可动阀3061的误动作。
接下来,关于图3U所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3U所示,作为负压保持弹簧,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使用螺旋弹簧,但是在该方式中利用多个线圈直径较小的负压保持弹簧3100a、 3100b。另外,各负压保持弹簧3100a、3100b配置为分别与形成为圆板状的所述受压板3056的周边附近抵接。在该结构中,即使受到墨水受到重力后在压力室3053的下方使第二薄膜部件3052向更外侧膨出的作用,也能使所述受压板3056总是维持垂直状态地工作。因此,能够有效降低使所述可动阀3061的开闭阀作用产生误动作的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两根负压保持弹簧3100a、 3100b的状态,但是也能够利用更多的多根螺旋弹簧。因此,在利用n根螺旋弹簧的情况下,在将负压保持弹簧的弹簧载荷如上所述设为W2的情况下,需要将每一根螺旋弹簧的弹簧载荷设定为W2/n。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还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负压保持弹簧3100由多根螺旋弹簧构成,各螺旋弹簧配置为分别与所述受压板3056的周边附近抵接。由此,能够整体上均匀地对第二薄膜部件3052施力,并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向压力室3053内逐次导入墨水的可动阀3061的误动作。
接下来,关于图3V及图3W所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3V所示,采用板簧3101作为负压保持弹簧。如图3W所示,该板簧3101其两端部向相同方向弯曲成形,构成作为一对两端部的脚部 3101a、3101b。另外,在其中央部,在与所述脚部的弯曲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形成有切起部3101c。
如图3V所示,所述结构的板簧3101一个脚部3101a在压力室3053 内固定于单元壳体3035。另外,在通过形成切起部3101c而穿设的开口中,插入可动阀的杆部件3062,切起部3101c的前端部构成为经由第二薄膜部件3052与所述受压板3056的大致中央部抵接。
在该结构中,所述板簧3101也向压力室3053的容积扩张的方向施力,例如,即使受到滑架19的往复移动的加减速,也能起到有效抑制开闭阀的误动作的作用。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还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负压保持弹簧是板簧3101,配置为:板簧3101的脚部3101a、3101b 被支承,其中央部能够与受压板3056的大致中央部抵接。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板簧3101对第二薄膜部件3052施力。
接下来,关于图3X至图3Z所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3X及图3Y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阀单元3021,在压力室3053 内具有4个作为限制部件的抵接用突起部件3103。具体地说,该抵接用突起部件3103形成为:从阀单元3021的分割壁3058朝向压力室3053侧,向滑架19的主扫描方向突出。另外,如图3Y所示,抵接用突起部件3103,以包围支承孔3059的方式通过将设置为圆环状的部件等间隔地切割为4 个来形成。
另外,如图3X所示,将可动阀3061与密封部件3066抵接的状态,即闭阀状态下的抵接用突起部件3103的受压板3056侧的端部与可动阀 3061的受压板3056侧的端部的距离设为L3。另外,将弹簧座3045a与可动阀3061的距离设为L4。于是,抵接用突起部件3103,将尺寸关系设定为其主扫描方向的长度为L3<L4。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抵接用突起部件3103与阀单元3021 的单元壳体3035形成为一体,也可以用人造橡胶树脂等与分割壁3058通过双色成型形成为一体。另外,也可以由橡胶等形成后安装于分割壁3058。
以上是关于本实施方式中的阀单元3021的结构的说明。然后,接下来,关于本实施方式中的阀单元3021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3X所示,在液体喷射头12为非印刷状态,即不消耗墨水的状态下,阀单元3021中的密封弹簧3065的弹簧载荷W1施加至可动阀 3061的板状部件3063。并且,向墨水供给室3046供给的墨水的加压力 P1也施加至所述板状部件3063。由此,所述板状部件3063与密封部件 3066抵接,成为闭阀状态。即,阀单元3021成为自封止的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3Z所示,在所述液体喷射头12成为印刷状态,消耗墨水的情况下,伴随压力室3053的墨水的减少,所述第二薄膜部件3052 向形成于单元壳体3035的大凹部3048侧位移,安装于其上面的受压板 3056向压力室3053的容积缩小的方向移动。此时,受压板3056的中央部经由第二薄膜部件3052与可动阀3061的杆部件3062的端部抵接。
需要说明的是,将此时的第二薄膜部件3052的位移所需的位移反作用力设为Wd。然后,通过在液体喷射头12中进一步消耗墨水,在压力室 3053内产生负压P2。此时,在成为P2>W1+P1+Wd的关系的情况下,第二薄膜部件3052向杆部件3062侧移动,并按压杆部件3062。
其结果为,第二薄膜部件3052与所述抵接用突起部件3103抵接的同时,板状部件3063与密封部件3066的抵接被解除,成为开阀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此时,抵接用突起部件3103,将尺寸关系设定为其主扫描方向的长度为L3<L4,因此第二薄膜部件3052的移动被限制,可动阀3061 的板状部件3063不会与弹簧座3045a抵接。
即,在通过压力室3053内大幅减压使可动阀3061最大限度开阀时,第二薄膜部件3052上产生的载荷,主要施加至抵接用突起部件3103与第二薄膜部件3052的抵接面。其结果为,施加至可动阀3061本身的载荷变小,能够避免可动阀3061的变形等。
另外,如上,墨水供给室3046内的墨水经由从墨水供给室3046至压力室3053的支承孔3059向压力室3053内补给。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如果抵接用突起部件3103在支承孔3059的周围设置为圆环状的情况下,有可能会成为墨水流路堵塞的形状而无法进行墨水的供给。但是,如图3Y 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抵接用突起部件3103,通过将设置为圆环状的部件等间隔地切割为4个来形成,因此墨水经由该切口部分流入压力室3053 内。其结果为,通过向压力室3053内流入墨水从而消除压力室3053的负压。与此相伴,可动阀3061进行移动并如图3X所示再次成为闭阀状态。并且,停止从墨水供给室3046向压力室3053补给墨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可动阀3061的开闭阀的动作,不一定必须执行使图3X及3Z所示的状态反复重复的极端动作。实际上在印刷动作中,保持第二薄膜部件3052与构成可动阀3061的杆部件 3062的端部抵接的均衡状态,起到根据墨水的消耗略微开阀的同时对压力室3053逐次补给墨水的作用。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还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设有抵接用突起部件3103,其能够限制第二薄膜部件3052按压可动阀3061时的位移大小。由此,能够防止第二薄膜部件3052过度按压可动阀3061,并能够避免可动阀3061的变形等。
抵接用突起部件3103,将尺寸关系设定为其主扫描方向的长度为L3 <L4。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可动阀3061与弹簧座3045a抵接,并能够有效避免可动阀3061的变形等。
抵接用突起部件3103,通过将设置为圆环状的部件等间隔地切割为4 个来形成。因此,如果抵接用突起部件3103在支承孔3059的周围设置为圆环状的情况下,有可能会成为墨水流路堵塞的形状而无法进行墨水的供给。但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抵接用突起部件3103通过切割来形成,因此墨水经由该切口部分流入压力室3053内。
接下来,关于图3AA及图3AB所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3A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受压板3056安装在第二薄膜部件3052的压力室3053侧的面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用突起部件 3103形成为:从受压板3056的压力室3053侧的面朝向墨水供给室3046,向滑架19的主扫描方向突出。
另外,将可动阀3061与密封部件3066抵接的状态,即闭阀状态下的抵接用突起部件3103的墨水供给室3046侧的端部与单元壳体3035的分割壁3058的距离设为L5。此外,将弹簧座3045a与可动阀3061的距离设为L6。于是,抵接用突起部件3103,将尺寸关系设定为其主扫描方向的长度为L5<L6。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抵接用突起部件3103与受压板3056 形成为一体,也可以用人造橡胶树脂等与受压板3056通过双色成型形成为一体。另外,也可以由橡胶等形成后安装于受压板3056。
以上是关于本实施方式中的阀单元3021的结构的说明。然后,接下来,关于本实施方式中的阀单元3021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3AA所示,在液体喷射头12为非印刷状态,即不消耗墨水的状态下,阀单元3021中的密封弹簧3065的弹簧载荷W1施加至可动阀3061的板状部件3063。并且,向墨水供给室3046供给的墨水的加压力 P1也施加至所述板状部件3063。由此,所述板状部件3063与密封部件 3066抵接,成为闭阀状态。即,阀单元3021成为自封止的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3AB所示,在所述液体喷射头12成为印刷状态,消耗墨水的情况下,伴随压力室3053的墨水的减少,所述第二薄膜部件3052 向形成于单元壳体3035的大凹部3048侧位移,安装于其上面的受压板 3056向压力室3053的容积缩小的方向移动。此时,受压板3056的中央部与可动阀3061的杆部件3062的端部抵接。
需要说明的是,将此时第二薄膜部件3052的位移所需的位移反作用力设为Wd。然后,通过在液体喷射头12中进一步消耗墨水,在压力室 3053内产生负压P2。此时,在成为P2>W1+P1+Wd的关系的情况下,第二薄膜部件3052向杆部件3062侧移动,受压板3056按压杆部件3062。
其结果为,受压板3056的抵接用突起部件3103与分割壁3058抵接的同时,板状部件3063与密封部件3066的抵接被解除,成为开阀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此时,抵接用突起部件3103,将尺寸关系设定为其主扫描方向的长度为L5<L6,因此受压板3056的移动被限制,可动阀3061的板状部件3063不会与弹簧座3045a抵接。
即,在通过压力室3053内大幅减压使可动阀3061最大限度开阀时,第二薄膜部件3052上产生的载荷主要施加至抵接用突起部件3103与分割壁3058的抵接面。其结果为,施加至可动阀3061本身的载荷变小,能够避免可动阀3061的变形等。
另外,如上所述,墨水供给室3046内的墨水,经由从墨水供给室3046 至压力室3053的支承孔3059向压力室3053内补给。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抵接用突起部件3103,也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通过将设置为圆环状的部件等间隔地切割为4个来形成,因此墨水经由该切口部分流入压力室3053内。其结果为,通过向压力室3053内流入墨水从而消除压力室3053的负压。与此相伴,可动阀3061进行移动并如图3AA所示再次成为闭阀状态。并且,停止从墨水供给室3046向压力室3053补给墨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可动阀3061的开闭阀的动作,不一定必须执行使图3AA及图3AB所示的状态反复重复的极端动作。实际上在印刷动作中,保持受压板3056与构成可动阀3061的杆部件3062 的端部抵接的均衡状态,起到根据墨水的消耗略微开阀的同时对压力室 3053逐次补给墨水的作用。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还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抵接用突起部件3103,将尺寸关系设定为其主扫描方向的长度为L5 <L6。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可动阀3061与弹簧座3045a抵接,并能够有效避免可动阀3061的变形等。
抵接用突起部件3103与受压板3056一体地设置。因此,通过仅进行受压板3056的改造,能够简单地追加抵接用突起部件3103,容易进行设计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开闭阀动作部件由第二薄膜部件3052构成,只要可以检测压力室3053的负压并驱动可动阀3061,也可以是其他东西。例如,可以是膜片。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动阀3061通过密封弹簧3065以被安装于分割壁3058的密封部件3066按压的方式被施力。也可以不设置密封弹簧3065。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可动阀3061的板状部件3063,可以变更为通过受到中间流路544的墨水的压力被密封部件3066按压的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动阀3061由杆部件3062和板状部件3063构成。只要能够通过受到第二薄膜部件3052的位移引起的按压作用而开闭墨水流路3059b,也可以成为其他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墨水流路3059b通过间歇地切割支承孔3059来形成。只要能够通过可动阀3061的移动而开闭流路,也可以形成为其他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阀单元3021的分割壁3058中具有密封部件 3066,也可以不具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密封弹簧3065由螺旋弹簧构成,也可以由其他弹性部件,例如由板簧、盘簧、橡胶等构成。
也可以将抵接用突起部件3103应用于其他实施方式。
也可以将负压保持弹簧3100、3100a、3100b应用于其他实施方式。
也可以将板簧3101应用于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密封弹簧3065及负压保持弹簧3100,在分别使用同一规格的弹簧部件的情况下成为L1<L2的关系。也可以成为L1 =L2、L1>L2的关系。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驱动机构具有可动部件3093,也可以设置其他驱动机构来按压第一薄膜部件3045。例如,也可以将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按压用偏心凸轮3081相同的凸轮作为第二按压用偏心凸轮,设置在与可动部件3093相同的位置。另外,也可以通过第二按压用偏心凸轮的旋转动作按压第一薄膜部件3045。当采用这种结构时,能够有效地成为闭阀状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进行轭流清洁的情况下,在进行吸引泵16的吸引动作之后使阀单元3021开阀。也可以在进行吸引泵16的吸引动作的同时使阀单元3021开阀。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进行轭流清洁的情况下,在进行吸引泵16的吸引动作的同时使阀单元3021开阀。而且,也可以在进行吸引泵16的吸引动作之后使阀单元3021开阀。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墨水导入通路3047、墨水导出通路3054,也可以配置在单元壳体3035的其他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阀单元3021的单元壳体3035中具有过滤部 3089,也可以不具有。另外,过滤部3089也可以配置在单元壳体3035的其他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动部件3093通过电磁铁向第一薄膜部件3045 侧移动。而且,也可以通过致动器等除此以外的机构使其移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薄膜部件3052由可挠性的薄膜形成,驱动机构由吸引用偏心凸轮3095和形成于受压板3056的凸轮承受部3098构成。也可以使第二薄膜部件3052为磁性体,使用电磁铁作为驱动机构。或者,也可以在第二薄膜部件3052上粘贴磁性体,或使受压板3056为磁性体。采用这种结构,能够在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力,吸引第二薄膜部件3052并成为闭阀状态。
或者,作为驱动机构,也可以使用具有永久磁铁和电磁铁等的电磁柱塞。采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在电磁铁通电时,设于电磁柱塞的前端部的永久磁铁向第二薄膜部件3052侧移动,并吸引第二薄膜部件3052。因此,能够通过磁力来控制开闭阀。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关于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液体喷射装置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下面关于与上述本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即液体罐的阀单元(阀机构) 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4A至图4D是表示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如图4A至图4D所示,阀单元4131具有合成树脂制的单元壳体4145。需要说明的是,该单元壳体4145具有长方体部分和半圆柱状部分成为一体的形状。在该单元壳体4145中,在其上部设有连接部4146,在该连接部4146中连接有中间流路544。另外,在该单元壳体4145中,在其下部一体形成有墨水导出部4147,该墨水导出部4147经由第一液体室51及液体供给部50与液体喷射头12连接。
另外,在单元壳体4145的第一侧面4145a上,形成有容纳过滤器4148 的过滤室用凹部4149、大致呈圆筒状的小凹部4150、与小凹部4150连通的直线状的槽4151及向水平方向延伸的直线状的槽4152。另外,在第一侧面4145a上,通过热熔接粘贴有覆盖这些过滤室用凹部4149、小凹部 4150、及槽4151的薄膜部件4153,和覆盖槽4152的薄膜部件4154。因此,由过滤室用凹部4149和薄膜部件4153形成过滤室4155,由小凹部 4150和薄膜部件4153形成供给室4156,由槽4151和薄膜部件4153形成第一墨水导入通路4157。另外,由槽4152和薄膜部件4154形成与墨水导出部4147连通的流出通路4158。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薄膜部件4153、4154 不会对墨水性状造成化学影响,而且是由水分透过度、氧或氮透过度较低的材质构成的。即,薄膜部件4153、4154例如由结构为在高密度聚乙烯薄膜或聚丙烯薄膜上,粘接层压了涂敷有偏氯乙烯(莎纶)的尼龙薄膜的薄膜来形成。
另外,在所述薄膜部件4153中,具有比供给室4156的内径稍小的外径的弹簧承受部件4159,以与供给室4156呈同心圆状且位于其内部的方式安装。另一方面,在单元壳体4145的第二侧面4145b上,形成有与上述小凹部4150呈同心圆状设置的大致呈圆筒形状的大凹部4161和直线状的槽4162。另外,该大凹部4161的周壁部4161a以朝向开口扩径的方式倾斜。大凹部4161的底壁具有朝向上方,并以大凹部4161的深度逐渐减少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4161b。此外,在大凹部4161的最下部,形成有与第一侧面4145a的槽4152连通的贯通孔4152a。
另外,在该单元壳体4145的第二侧面4145b上,通过热熔接粘贴有覆盖大凹部4161的薄膜部件4163和覆盖槽4162的薄膜部件4164。因此,由大凹部4161和薄膜部件4163形成压力室4165,由槽4162和薄膜部件 4164形成第二墨水导入通路4166。另外,在槽4162形成有与上述过滤室用凹部4149连通的贯通孔4162a和与上述槽4151连通的贯通孔4162b。因此,第二墨水导入通路4166经由贯通孔4162a与过滤室4155连通,经由贯通孔4162b与第一墨水导入通路4157连通。即,从中间流路544供给的墨水,经由过滤室用凹部4149、贯通孔4162a、第二墨水导入通路 4166、贯通孔4162b及第一墨水导入通路4157向供给室4156供给。需要说明的是,形成压力室4165的大凹部4161与贯通孔4152a的连接部成为液体出口E。需要说明的是,薄膜部件4163、4164由与上述薄膜部件4153、 4154相同的材质构成。
另外,在上述薄膜部件4163中,在上述压力室4165的相反侧的面上安装有大致呈圆板形状的受压板4167。该受压板4167具有比压力室4165 的内径小的外径,相对于压力室4165配设为同心圆状。该受压板4167由比薄膜部件4163硬的材料例如聚乙烯或聚丙烯等轻量的塑料材料形成。需要说明的是,该受压板4167通过热熔接或使用粘接剂、双面胶带等安装在薄膜部件4163上。另外,如图4C所示,在压力室4165内以向外部按压薄膜部件4163及受压板4167的方式配设有对薄膜部件4163施力的弹簧4170。
另一方面,在划分单元壳体4145的上述供给室4156和压力室4165 的分割壁4168上,形成有连通供给室4156和压力室4165的支承孔4169。在该支承孔4169中,可滑动地支承有可动阀4171。可动阀4171具有插通于支承孔4169的圆柱状的杆部4171a,和比支承孔4169的外形大的大致呈圆板形状的板状部4171b,杆部4171a及板状部4171b形成为一体。详细地说,杆部4171a插通于支承孔4169及弹簧4170,其前端能够与上述薄膜部件4163抵接。另外,上述板状部4171b配设在供给室4156内。在板状部4171b的支承孔4169侧,以包围支承孔4169的方式固定有例如O 型圈等圆形形状的密封部件4172。因此,可动阀4171,当其板状部4171b 的密封部件4172通过分割壁4168被隔离时,连通供给室4156和压力室 4165,当其密封部件4172与分割壁4168抵接时,覆盖支承孔4169的周围,并切断供给室4156和压力室4165。
另外,在可动阀4171的薄膜部件4153侧形成有阶梯部。在该阶梯部,螺旋状的弹簧4174嵌合在其一端,弹簧4174的另一端与上述弹簧承受部件4159卡合。因此,弹簧4174将可动阀4171向压力室4165侧施力。另外,如图4B所示,上述支承孔4169具有等间隔地配置的4个切口槽,整体形成为大致呈十字形状。因此,在可动阀4171的杆部4171a插通于支承孔4169的状态下,由杆部4171a和支承孔4169形成4个墨水流路4173。
接下来,关于使用了如上所述构成的阀单元4131的液体喷射装置1 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液体喷射头12被盖14覆盖的状态下,吸引泵16被驱动。由此,经由中间流路544向阀单元4131供给墨水。另外,过滤室4155、第二墨水导入通路4166、第一墨水导入通路4157、供给室4156及压力室4165、流出通路4158的空气,随着墨水的供给从液体喷射头12排出。此时,压力室4165的大凹部4161,在其上部具有倾斜面4161b,压力室4165的上部空间变小,薄膜变形为沿着压力室的形状的形状,由于能够容易地提高压力室4165内的负压,因此容易排出空气。
另外,在阀单元4131及液体喷射头12的喷嘴被墨水填满时,停止吸引泵16。于是,可动阀4171被弹簧4174施力,因此向压力室4165侧移动,将密封部件4172向分割壁4168按压,堵塞墨水流路4173。因此,可动阀4171成为图4C所示的闭阀状态。即,供给室4156与压力室4165成为非连通的状态,阀单元4131成为自封止的状态。
然后,液体喷射装置1基于数据,从滑架19的液体喷射头12喷射适量墨水的同时使滑架19向左右方向移动,从而进行印刷。当从液体喷射头12向外部喷射墨水时,压力室4165的墨水减少,压力室4165成为负压。与此相伴,薄膜部件4163克服弹簧4170而弯曲,薄膜部件4163的中央及受压板4167向供给室4156侧位移。弯曲的薄膜部件4163克服弹簧4174按压可动阀4171的杆部4171a,将可动阀4171向供给室4156侧按压。被按压的可动阀4171向供给室4156侧移动,当其密封部件4172 从分割壁4168脱离时,可动阀4171如图4D所示,成为开阀状态。即,经由墨水流路4173供给室4156与压力室4165连通,供给室4156的墨水流入压力室4165,压力室4165的负压被消除。与此相伴,可动阀4171 通过弹簧4174的作用力向压力室4165侧进行移动,并如图4C所示再次成为闭阀状态,停止从供给室4156向压力室4165供给墨水。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印刷动作中,并非频繁地将可动阀4171切换为开放状态及关闭状态,而是保持为薄膜部件4163与可动阀4171的杆部4171a的端部抵接的均衡状态,起到根据墨水的消耗使可动阀4171略微开阀的同时对压力室4165逐次补给墨水的作用。即,压力室4165内的墨水的压力变动,通过可动阀4171的开闭限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与供给室4156内的墨水的压力变化相分离。因此,即使由于滑架19的往复移动而在阀单元4131发生压力变动,也不会受到其影响。然后,其结果为,从压力室4165至液体喷射头12的墨水的供给良好地进行。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形成阀单元4131的压力室4165的大凹部4161,在其上部具有倾斜面 4161b,液体出口E上方的空间小于液体出口E的下方的空间。因此,在初期填充时薄膜部件4163变形为沿着压力室4165的形状的形状,因此容易提高压力室内的负压,从而容易排出空气,空气难以残留在压力室4165 中。
大凹部4161的周壁部4161a朝向薄膜部件4163扩径。因此,容易进行大凹部4161的加工。另外,能够使薄膜部件4163受到压力的面积更大,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驱动可动阀4171。
大凹部4161的周壁部4161a以朝向薄膜部件4163侧扩径的方式倾斜。因此,薄膜部件4163变形为沿着压力室4165的形状的形状,能够容易地提高负压,从而容易排出空气。
通过在压力室4165内配置弹簧4170,能够均匀地按压薄膜部件4163 及受压板4167,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薄膜部件4163不规则地弯曲。另外,即使在墨水填充后空气残留在压力室4165内,液体喷射装置1所处的温度上升,弹簧4170也会将薄膜部件4163向外侧扩开以吸收体积膨胀,因此能够防止压力室4165内的压力上升。
接下来,关于图4E至图4G所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E及图4F中,为了便于说明,用双点划线表示受压板4167。
如图4E至图4G所示,阀单元4181在构成压力室4165的大凹部4161,形成有从支承孔4169的附近朝向大凹部4161的周缘部使大凹部4161的深度减少的圆锥面部4181b。另外,在该阀单元4181中,不是在压力室 4165的最下部,而是在压力室4165的容积的40%的位置形成有液体出口 E,并连接有贯通孔4152a。详细地说,在阀单元4181搭载于滑架19的状态下设有液体出口E,使通过液体出口E的中心的水平面的中心线下方的压力室4165的容积为压力室4165的容积的40%。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还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阀单元4131的压力室4165的液体出口E,在重力方向上位于压力室 4165的容积的约40%以下的位置。因此,墨水可顺畅地置换,且能够以较少的清洗次数清洗液体喷射头12。即,墨水的填充性变得良好,能够减少清洗次数。
将液体出口E设置在压力室4165上方的位置,即压力室4165的容积的40%的位置。液体出口E位于的位置越高,墨水的填充性越良好,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仅能够使墨水排出性良好,还能够使墨水填充性更加良好。即,在将墨水填充至阀单元4181时,能够使气泡更加难以残留在压力室4165内,因此几乎不会降低印刷的可靠性。
在阀单元4181的大凹部4161,形成有从作为其中心的支承孔4169 的附近朝向周壁部4161a使大凹部4161的深度减少的圆锥面部4181b。因此,即使在压力室4165的中央设有可动阀4171,也能够使液体出口E上方的压力室4165更小,薄膜部件4163变形为沿着大凹部4161的形状,因此能够容易地提高压力室4165内的负压,并能够提高墨水的填充性。
接下来,关于图4H至图4J所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阀单元4191在大凹部4161的下方设有与该大凹部4161连通的作为体积增大部的凹部4192。该凹部4192形成为:在阀单元4191搭载于滑架 19时,液体出口E下方的空间成为更大的体积。另外,该凹部4192的上部形成以第二侧面4145b侧变高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4192a。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设置凹部4192,增大了压力室4165的下部的容积。即,压力室4165 的上部的容积相对减小。由此,能够相对于形成压力室4165的薄膜部件 4163的表面积,相对地增大压力室4165内的墨水容积,因此例如即使在长时间未使用液体喷射装置1而从薄膜部件4163发生水分透过或氧/氮透过的情况下,也能够相对地减小压力室4165内的墨水的粘度上升。即,即使在使用长时间未使用的液体喷射装置1的情况下,也能够良好地进行墨水的喷射,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的液体喷射装置1。
凹部4192的上部为以大凹部4161的开口侧变高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 4192a,因此能够极力抑制气泡残留在凹部4192中。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进行以下变更。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液体出口E设置在压力室4165的周壁部4161a 上。该液体出口E不一定必须设置在周壁部4161a上,例如,如图4F中双点划线所示,也可以设置在更靠近压力室4165的中心的位置。也可以将其作为液体出口E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压力室4165的大凹部4161的形状大致呈圆筒形状,但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即,压力室4165的上部空间可以不倾斜,而成为细长的形状。另外,在压力室4165的下部空间形成的容积增大部,可以是三棱柱的形状或圆锥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与大凹部4161的液体出口E连接的贯通孔4152a,如图4C及图4D所示,以向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但也可以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并与液体出口E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阀单元4131、4181、4191的单元壳体4145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大致呈长方体。需要说明的是,即使是相同形状的阀单元 4131、4181、4191,在相对于滑架19的安装角度不同的情况下,液体出口E的位置不同。在滑架19上安装有阀单元4131、4181、4191而使用时,液体出口E设置在压力室4165的容积的25%以下的位置。
接下来,关于图4K至图4M所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4K及图4L所示,阀单元4241具有例如由具有刚性的合成树脂等构成的大致呈圆筒状的壳体4245。如图4K所示,在该壳体4245的第一侧面,形成大致呈圆筒状的凹部4245a和弯曲的两个槽部4245b、4245c。以覆盖这些凹部4245a、槽部4245b及槽部4245c的方式,导入侧薄膜4248 通过热熔接粘贴于壳体4245的第一侧面。由此,所述凹部4245a成为供给室4250,槽部4245b成为与供给室4250连通的供给通路4251,槽部 4245c成为排出通路4253。
另外,如图4L所示,在该壳体4245的第二侧面,形成有大致呈圆筒状的凹部4245d。并且,在第二侧面通过热熔接粘贴有作为驱动体的排出侧薄膜4249,由此凹部4245d构成压力室4252。需要说明的是,重要的是:导入侧薄膜4248及排出侧薄膜4249是软质,不会对墨水性状造成化学影响,而且是水分透过度、氧或氮透过度较低的材质。因此,薄膜部件 4248及4249由在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薄膜上,粘接层压了涂敷有偏氯乙烯(莎纶)的尼龙薄膜的结构构成。这是为了通过两个薄膜有效地感知供给室4250及压力室4252的压力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导入侧薄膜4248及排出侧薄膜4249是透明的。
另外,在壳体4245的中央设有用于使所述供给室4250及压力室4252 相互连通的贯通孔4245e,同时设有连通压力室4252与排出通路4253的连通通路4253a。此外,在该壳体4245中,形成有连接有中间流路544 的连接部4246和与第一液体室51连接的墨水导出部4247。在连接部4246 形成有连接所述供给通路4251与中间流路544的通路形成孔4246a,在墨水导出部4247形成有从所述排出通路4253延续至第一液体室51侧的通路形成孔4247a。
因此,从中间流路544至连接部4246的通路形成孔4246a的墨水,经由供给通路4251、供给室4250、贯通孔4245e、压力室4252、连通通路4253a、排出通路4253及通路形成孔4247a,被供给至第一液体室51。
另一方面,如图4M所示,阀体4255由轴部4255a及与该轴部4255a 形成一体的圆板部4255b构成,该轴部4255a插通于所述贯通孔4245e,圆板部4255b位于供给室4250。另外,在圆板部4255b的背面压接有闭阀用弹簧4257的一端,该闭阀用弹簧4257的另一端压接于弹簧座4258。因此,闭阀用弹簧4257将阀体4255向排出侧薄膜4249侧施力。在供给室 4250侧的贯通孔4245e的周围固定有密封部件4259。因此,通过闭阀用弹簧4257对阀体4255施力,所述阀体4255的圆板部4255b压接密封部件4259,阀体4255堵塞贯通孔4245e而闭阀。
另一方面,在所述排出侧薄膜4249的外侧,具有刚性的受压板4254 相对于所述壳体4245的贯通孔4245e同心地固定。受压板4254用于:极力防止可挠性的排出侧薄膜4249每当受到压力室4252的压力而变形,在总是受到相同压力的情况下同样地向供给室4250侧弯曲,以相同的方式按压阀体4255的轴部4255a。另外,在压力室4252配设有负压保持弹簧4260。该负压保持弹簧4260在与贯通孔4245e的周围抵接的同时按压排出侧薄膜4249。因此,负压保持弹簧4260极力防止下述情况:由压力室 4252内的墨水的自重导致压力室4252内的压力不均匀,以偏离阀体4255 的轴部4255a的状态被按压。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液体罐30设置在滑架19的可动区域,即液体喷射头12的上方。因此,通过从液体喷射头12到液体罐30的水位差向液体喷射头12供给墨水,因此不需要设置加压泵等墨水供给装置。另外,由于不需要用于从液体罐30向液体喷射头12供给墨水的管等,因此能够减少压力损失,并能够可靠地向液体喷射头12供给墨水。另外,能够使从液体喷射头12到液体罐30的高度比以往低,因此能够使液体喷射装置1小型化。
在液体喷射头12的上方,设有在供给室4250的压力比压力室4252 的压力高的情况下闭阀的阀单元4241。因此,即使液体罐30位于液体喷射头12的上方,也不会因其压力从液体喷射头12漏出墨水。另外,由于利用从液体喷射头12到液体罐30的水位差将液体罐30的墨水向液体喷射头12供给,因此不需要设置用于将墨水向液体喷射头12供给的加压泵等大型装置。因此,能够进一步使液体喷射装置1小型化。此外,由于液体罐30配设在滑架19的上方,因此即使在印刷中所印刷的记录介质20 被排出到滑架19的下方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进行墨水的更换。
(第五实施方式)
接下来,关于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液体喷射装置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下面关于与上述本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即阀单元(阀机构)的结构进行说明。
接下来,图5A至图5D是表示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阀单元5036可用于墨水的压力控制、过滤、或压力控制和过滤的复合。此外,也能够作为压力阻尼器发挥作用。在该实施方式中,阀单元5036 具有压力控制和过滤的复合功能。
阀单元5036具有由厚板状的部件构成的单元基础部件5041。该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外形形状大致呈长方体形状。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一个侧面凹陷,形成阀室5042。另一方面,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另一面侧凹陷,形成压力室5043。如图5A至图5D所示,阀室5042和压力室5043 从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板厚方向观察为圆形的形状。另外,阀室5042和压力室5043配置于同轴位置,即配置为阀室5042的中心和压力室5043 的中心从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板厚方向观察为一致的位置关系。
阀室5042和压力室5043,通过设置在它们的中心部的连通孔5044 相互连通。在上述连通孔5044中贯通有阀轴5045,在上述阀轴5045的端部结合有支承板5046。另外,在该支承板5046固定有由人造橡胶等弹性材料构成的环状的阀体5047。在阀体5047设有隆起的环状的落座部5048。该落座部5048落座于在阀室5042的底面形成的落座面5049即阀座上。落座部5048的直径设定为大于连通孔5044的直径。由此,通过阀体5047 在落座面5049上落座或离开,从而开闭连通孔5044。另一方面,阀轴5045 的直径设定为小于连通孔5044的内径。由此,通过该直径差,形成墨水的流通通路。在阀轴5045中,在其轴向上设有导向凸条5050。该导向凸条5050的外周面在连通孔5044的内表面滑动。
如上所述,由阀体5047及落座面5049构成开闭阀5051,该开闭阀 5051容纳在阀室5042内。
另一方面,在位于压力室5043内的阀轴5045的端部,固定有圆盘状的承受板5052。在该承受板5052与压力室5043的底面5053之间,插入有压缩螺旋弹簧5054。压缩螺旋弹簧5054的弹簧力作用于阀体5047落座于落座面5049的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方式中,在阀室5042内配置有板簧5062。该板簧5062具有可以流通墨水的结构。具体地说,例如,可以在圆形的板簧中设置螺旋状的狭缝或设置S字型的狭缝来形成。通过板簧5062,与压缩螺旋弹簧5054相同方向的弹簧力作用于开闭阀5051。
在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压力室5043开口的面上,通过热熔接或粘接剂接合有阻气性高的具有可挠性的弹性材料,例如由聚苯硫醚薄膜或聚酰亚胺薄膜等合成树脂制薄膜构成的薄片部件5061。在薄片部件5061中覆盖压力室5043的开口部分的圆形的部分是构成后述的压力控制阀5077的一部分的弹性分割壁5055。如后所述,通过作用于该弹性分割壁5055的大气压得到的按压力使开闭阀5051开闭。
在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上部,设有接收从中间流路544输送过来的墨水的流入管5056。该流入管5056上设有流入口5057。使与阀室5042 相同侧的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侧面凹陷而形成过滤器容纳室5058,上述流入口5057与该过滤器容纳室5058连通。在过滤器容纳室5058内安装有片状的过滤器5059。上述过滤器5059以沿着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平坦的侧面的状态(姿势)配置。过滤器5059的下游侧的过滤器容纳室5058 的部分与阀室5042通过连通槽5060连通。根据上述结构,过滤器5059 配置在阀室5042的上游侧。
为了闭塞阀室5042、连通槽5060及过滤器容纳室5058,所述薄片部件5061也通过热熔接或粘接而与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阀室5042开口的侧面接合。即,位于阀室5042侧的薄片部件5061由与配置在压力室5043 侧的薄片部件5061相同的聚苯硫醚薄膜或聚酰亚胺薄膜等合成树脂制薄膜构成。
另一方面,在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下部设有过滤器容纳室5063,能够容纳用于过滤从压力室5043送出的墨水的过滤器。在过滤器容纳室 5063的内部设有过滤器5064。过滤器容纳室5063是使与压力室5043相同侧的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侧面凹陷而形成的。过滤器5064与上述过滤器5059相同,以片状、沿着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平坦的侧面的状态(姿势)配置。在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下部设有流出管5074,在该流出管5074 上设有流出口5075。过滤器5064的下游侧的过滤器容纳室5063的部分与流出口5075连通。需要说明的是,压力室5043与(过滤器5064的上游侧的)过滤器容纳室5063通过形成于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侧面的连通槽 5076而连通。根据上述结构,过滤器5064配置在压力室5043的下游侧。
在以上的说明中,配置在阀室5042的上游侧的过滤器5059为上游侧过滤器,配置在压力室5043的下游侧的过滤器5064为下游侧过滤器。
在以上的说明中,构成阀单元5036的一部分的压力控制阀5077构成为包括以下部分:形成于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一个侧面并容置墨水的阀室5042;形成于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另一侧面并将通过了上述阀室5042 内的开闭阀5051的墨水控制为规定压力的压力室5043;和承受大气压而使开闭阀5051开闭的弹性分割壁5055。
通过阀单元5036的墨水通过流入口5057、过滤器容纳室5058、阀室 5042、开闭阀5051、连通孔5044、压力室5043、连通槽5076、过滤器容纳室5063以及流出口5075。
需要说明的是,阀室5042、压力室5043、连通孔5044、过滤器容纳室5058,5063、流入管5056、流出管5074等优选通过合成树脂材料的注塑成型来制作。
接下来,阀单元5036的动作如下所述。
图5A的阀单元5036处于未消耗墨水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通过压缩螺旋弹簧5054及板簧5062的力,阀体5047的落座部5048落座于落座面 5049而关闭连通孔5044。
当从该状态开始印刷动作而从液体喷射头12喷出墨水时,随着该墨水消耗,压力室5043内的墨水的压力降低。当该墨水的压力变为规定值以下时,大气压作用于弹性分割壁5055,因此压缩螺旋弹簧5054收缩,同时板簧5062也向图5A的右方变形,落座部5048远离落座面5049。由此,连通孔5044成为开通状态,即成为开闭阀5051开阀的状态(参照图 5B)。
当墨水消耗进行而压力室5043内的墨水的压力进一步降低时,如图 5C所示,开闭阀5051成为全开状态。由此,从中间流路544输送过来的墨水经由阀室5042及连通孔5044流入压力室5043内。由此,当压力室 5043内的压力上升时,通过压缩螺旋弹簧5054及板簧5062的力,落座部 5048再次落座于落座面5049,连通孔5044再次成为闭阀状态。
调节压缩螺旋弹簧5054及板簧5062的弹簧常数或弹性分割壁5055 的受压面积等,使得伴随墨水消耗的压力室5043的内压的变化量在小幅范围内反复。因此,向液体喷射头12供给的墨水的压力的变化量被控制在小幅范围内。由此,墨滴的喷出状态稳定。
配置在阀室5042的上游侧的过滤器5059过滤从中间流路544至阀室 5042的流路中的杂质,正常地维持开闭阀5051的落座性。另外,配置在压力室5043的下游侧的过滤器5064过滤例如在导向凸条5050与连通孔 5044的滑动部可能产生的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材料片等杂质,确保液体喷射头12的正常动作。
基于图5A至图5C,关于单一的压力控制阀5077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之一在于,如图5E至图5L所示,两个压力控制阀5077设置于一个单元基础部件5041。在以下的说明中,压力控制阀5077 本身及其上游侧的过滤器和下游侧的过滤器具有与图5A至图5C所示的东西相同的结构,一个压力控制阀5077的各部分的符号上标注“a”,另一个压力控制阀5077的各部分的符号上标注“b”。需要说明的是,图5E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压力控制阀单元的剖视图,图5F是示意性地表示压力控制阀5077a、5077b和各过滤器的配置以及流路状态的图。
如图5E及图5F所示,压力控制阀5077a的阀室5042a形成于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一个侧面,压力控制阀5077b的阀室5042b形成于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另一侧面。另外,压力室5043a形成于单元基础部件5041 的上述另一侧面,压力室5043b形成于上述一个侧面。这样,在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两侧面分别形成有阀室5042a、5042b和压力室5043a、5043b。同样地,过滤器容纳室5058a、5058b、5063a、5063b也分别设置在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两侧面。
压力控制阀5077a配置为位于压力控制阀5077b的斜下侧。即,设于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一个侧面的阀室5042a和设于另一侧面的阀室5042b 以相互倾斜错开的位置关系配置。另外,压力室5043a的外周圆和压力室 5043b的外周圆,如图5F所示,从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板厚方向观察时重叠。由此,两个压力控制阀5077a、5077b可以更接近地配置,能够使阀单元5036紧凑化。
在压力室5043a、5043b的下游侧分别配置有过滤器5064a、5064b作为下游侧过滤器。各过滤器(下游侧过滤器)5064a、5064b配置在阀单元 5036的下游端附近。即,在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下部,如图5F所示,并列配置有过滤器容纳室5063a、5063b及过滤器5064a、5064b。
根据上述结构,从流入管5056a导入的墨水流经包括过滤器(上游侧过滤器)5059a、阀室5042a、开闭阀5051a、压力室5043a、过滤器(下游侧过滤器)5064a、流出口5075a的流路系统,另一方面,从流入管5056b 导入的墨水独立地流过包括过滤器(上游侧过滤器)5059b、阀室5042b、开闭阀5051b、压力室5043b、过滤器(下游侧过滤器)5064b、流出口5075b 的流路系统。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具有两个流路系统,但也可以具有三个以上的流路系统。
图5G至图5I及图5J至图5L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阀单元5036’。在阀单元5036’中,在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两侧面也配置有阀室5042a、5042b及压力室5043a、5043b等,墨水的流路系统与图5E及图5F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在阀单元5036’中,压力控制阀5077a、5077b 以及过滤器5059a、5059b等的具体的配置位置被变更。
图5G是从表侧(一侧)观察阀单元5036’的侧视图,图5H是从背侧 (另一侧)观察的侧视图。另外,在这些侧视图中,假定分别与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表侧和背侧接合的薄片部件5061为透明或半透明,图示了各流路。在各图中,施加阴影的部分表示存在墨水的部分。
如图5G所示,从流入管5056a导入的墨水流经用点划线图示的连通槽5060a和施加了阴影的连通槽5060a,从贯通孔5078a流入图5H所示的背面侧的过滤器容纳室5058a(过滤器5059a),进而流入背面侧的阀室 5042a。然后,从背面侧的阀室5042a通过开闭阀(未图示)后再次流入表面侧的压力室5043a,之后,经过过滤器容纳室5063a(下游侧过滤器5064a),然后从流出管5074a向阀单元5036’外流出。
与图5G相同,图5J是从表侧(一侧)观察阀单元5036’的侧视图;与图5H相同,图5K是从背侧(另一侧)观察的侧视图。另外,在这些侧视图中,假定分别与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表侧和背侧接合的薄片部件 5061为透明或半透明,图示了各流路。在各图中,施加阴影的部分表示存在墨水的部分。
如图5K所示,从流入管5056b导入的墨水从施加了阴影线的背面侧的流路(流入口)5057b通过贯通孔5078b流入图5J所示的表面侧的过滤器容纳室5058b(过滤器5059b),进而流入表面侧的阀室5042b。然后,从表面侧的阀室5042b通过开闭阀(未图示)再次流入背面侧的压力室 5043b,之后,经过连通槽5076b后经过过滤器容纳室5063a(下游侧过滤器5064b),然后从流出管5074b向阀单元5036’外流出。
与图5E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过滤器容纳室5063a、5063b及过滤器 (下游侧过滤器)5064a、5064b配置在阀单元5036’的下游端附近。即,在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下部,如图5G至图5I及图5J至图5L所示,并列配置有过滤器容纳室5063a、过滤器(下游侧过滤器)5064a及过滤器容纳室5063b、过滤器(下游侧过滤器)5064b。过滤器容纳室5063a、5063b 分别以向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表侧和背侧凹陷的状态形成,如图5G至图5I及图5J至图5L所示,从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板厚方向观察,过滤器容纳室5063a和过滤器(下游侧过滤器)5064a以及过滤器容纳室5063b 和过滤器(下游侧过滤器)5064b重叠。
这样,从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板厚方向观察,过滤器容纳室5063a、过滤器(下游侧过滤器)5064a及过滤器容纳室5063b、过滤器(下游侧过滤器)5064b配置为重复的状态,由此能够使与过滤器容纳室5063a、 5063b连通的流出管5074a、5074b相互接近地配置。
图5G至图5I及图5J至图5L所示的压力控制阀5077a、5077b与图5E所示的东西相同,以在倾斜方向上错开的位置关系配置。因此,设于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背面侧的阀室5042a和设于表面侧的阀室5042b以相互倾斜错开的位置关系配置。另外,压力室5043a的外周圆和压力室 5043b的外周圆,如图5G至图5I及图5J至图5L所示,从单元基础部件 5041的板厚方向观察时重叠。由此,两个压力控制阀5077a、5077b可以更接近地配置,能够使阀单元5036’紧凑化。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如上所述,在阀单元5036中,能够使至少两种以上的墨水独立地流通。因此,能够减少阀单元5036的数量。因此,能够实现包括少个阀单元5036的液体罐30的小型化。与此相伴,能够使液体喷射装置1实现小型尺寸。
此外,由于设有开闭阀5051a、5051b的阀室5042a、5042b分别设置在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两侧面,因此能够从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两侧面上形成包括阀室5042a、5042b的结构物。即,能够有效地活用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材料部分来配置多个阀室5042a、5042b以及开闭阀5051a、 5051b。这样能够实现布局的效率化,对于阀单元5036的小型化是有效的。另外,通过从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两侧面侧形成阀室5042a、5042b,也能够使阀单元5036的厚度变薄。这种阀单元5036本身的小型化,在液体罐30的紧凑化方面极其有效。
此外,通过使阀单元5036的厚度为薄型,能够将阀单元5036直接与液体喷射头12接合。由此,不需要现有技术的连接部件。由此,从阀单元5036的墨水的流出部位即流出口5075a、5075b至液体喷射头12的墨水的流入部位的各流路的长度变短。另外,即使阀单元5036为多个,也能够大致均匀地设定各流路的长度。因此,墨水的各流路的流路阻力等大致均匀,随之墨滴喷出的喷出压力也大致均匀化,实现喷出特性的稳定化。
上述单元基础部件5041大致形成为扁平的长方体状,上述阀室 5042a、5042b分别设置在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两侧面,因此能够在扁平的薄型的阀单元5036中流过至少两种墨水。因此,能够减小各个阀单元 5036所需的占有空间,能够使阀单元5036与液体喷射头12的一体化单元小型化。
如上所述,设置在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一个侧面的阀室5042a(在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侧面方向上需要空间)和设置在另一侧面的阀室5042b (同样在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侧面方向上需要空间)以相互倾斜错开的位置关系配置。由此,能够减小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纵向或横向的尺寸,促进阀单元5036的小型化。
另外,由于压力损失高的下游侧过滤器5064a、5064b分别配置在阀单元5036中的下游端附近,因此能够使下游侧过滤器5064a、5064b与液体喷射头12的喷出部之间的流路长度在每个流路中恒定。由此,能够使各流路间的喷出特性均匀。
另外,设于阀室5042a、5042b的开闭阀5051a、5051b,通过来自在阀室5042a、5042b的相反侧的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侧面形成的压力室 5043a、5043b侧的驱动动作进行开闭,来自压力室5043a、5043b侧的该驱动动作忠实地作用于开闭阀5051a、5051b,压力室5043a、5043b内的墨水压力被适当地控制为规定压力。即,作为压力控制阀5077a、5077b 的动作被可靠地进行。另外,由于上述阀室5042a、5042b和压力室5043a、5043b以与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两侧面相对的状态配置,因此压力控制阀 5077a、5077b被紧凑化。
另外,通过以同轴的位置关系配置圆形的阀室5042a、5042b的中心和圆形的压力室5043a、5043b的中心,能够在单元基础部件5041中整理性良好地配置阀室5042a、5042b和压力室5043a、5043b。由此,能够容易且紧凑地进行多对阀室和压力室的配置。另外,容易将来自压力室 5043a、5043b侧的驱动力传递至阀室5042a、5042b的开闭阀5051a、5051b。
一对阀室5042a和压力室5043a或一对阀室5042b和压力室5043b构成为:通过设于其中心部的连通孔5044连通,该连通孔5044通过阀体5047 开闭。即,连通孔5044、阀体5047、阀室5042a(5042b)、压力室5043a (5043b)等配置为同心状。由此,能够以稳定的状态进行阀体5047的开闭动作。
另外,通过设置上游侧过滤器5059a、5059b,能够除去墨水中的杂质,正常地维持开闭阀5051a、5051b的阀功能。另外,还能够防止向液体喷射头12流下杂质。
另外,阀室5042a、5042b及其上游侧的过滤器5059a、5059b配置在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相同侧面,另外,压力室5043a、5043b和其下游侧的过滤器5064a、5064b配置在阀室5042a、5042b的相反侧的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相同侧面。由此,简化了流路构造,避免了无用的流路配置。另外,由于活用了单元基础部件5041的两侧面,因此能够实现结构进一步的薄型化。
另外,在所谓上架式液体喷射装置1中,施加至阀单元5036、5036’的墨水的供给压力相当于水位差。因此,例如,与离架式液体喷射装置中的施加至阀单元的供给压力相比,能够将供给压力抑制为非常低的压力。因此,由于缓和了对阀单元5036、5036’中的薄片部件5061的热熔接部分的压力,因此能够确保薄片部件5061的密合性,防止墨水泄漏。
另外,例如,在离架式液体喷射装置中,需要通过管等从液体罐对阀单元供给墨水,但是在上架式液体喷射装置1中,在对液体喷射头12供给墨水时不需要设置管等。因此,由于墨水的供给路径较短,因此能够减少在印刷前由清洁等产生的墨水消耗量。此外,由于没有通过管等的供给,因此能够抑制墨水供给时的脉动。
(第六实施方式)
接下来,关于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液体喷射装置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下面关于与上述本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即阀单元(阀机构)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6A及图6B是表示阀单元的结构的概略图。
如图6A及图6B所示,阀单元6023具有由合成树脂构成的基材6030。在基材6030的一个侧面(图6A中的右侧面)上形成有凹部6031,同时在基材6030的另一侧面(图6A中的左侧面)上形成有凹部6032。以贯通基材6030的规定路径延伸的导入通路6033的一端在凹部6032的侧面上开口。在该导入路6033的中途形成有阻尼器6034,此外,在导入通路 6033中形成阻尼器6034上游侧的部分的流路部6033a在基材6030的一个端面(图6A中为下端面)上开口。导入通路6033通过该开口与中间流路 544连通。
另一方面,以贯通基材6030的规定路径延伸的喷出通路6035在凹部 6031的底面上开口。该喷出通路6035在基材6030的另一端面(图6A中为上端面)上开口,通过该开口与液体喷射头12连通。
在这里,在基材6030的另一侧面(图6A中的左侧面)上阻尼器6034 及流路部6033a的形成区域中,薄膜部件6038以覆盖在该形成区域中凹设的凹部6036和槽部6037的两个开口的状态热熔接于基材6030。阻尼器 6034由凹部6036和覆盖薄膜部件6038的凹部6036的部分形成,流路部 6033a由槽部6037和覆盖薄膜部件6038的槽部6037的部分作为流路形成。阻尼器6034是流路截面积比与其上游侧及下游侧连通的流路宽的液室,供给至导入通路6033的墨水所具有的压力变动在阻尼器6034中衰减。
另外,在基材6030的另一侧面,在与喷出通路6035对应的规定区域中,形成有槽部6039,同时以覆盖该槽部6039的开口的状态热熔接有薄膜部件6040。喷出通路6035中沿着基材6030的另一侧面延伸的流路部 6035a由槽部6039和薄膜部件6040形成。
在图6A及图6B所示的凹部6032中,以堵塞其开口的方式嵌装有弹簧座6041。另外,在基材6030的另一侧面,以从弹簧座6041的上方覆盖凹部6032的方式固定有薄膜部件6042。通过这样用薄膜部件6042密封,从而以墨水不会从凹部6032与弹簧座6041的嵌合部分的间隙泄漏的状态形成墨水供给室6043。
在基材6030的一个侧面(图6A中的右侧面)上,可挠性的薄膜部件 6044在覆盖凹部6031的开口的同时,以使凹部6031侧具有松弛的状态固定。由此,由凹部6031的内表面和薄膜部件6044形成被包围成密闭状态的压力室6045。在薄膜部件6044中的与凹部6031侧的面相反侧的面的中央部,固定有比凹部6031宽度窄的受压板6046。
在压力室6045与墨水供给室6043之间设有划分两室6045、6043的分割壁6047。在该分割壁6047上,以贯通状态形成有连通压力室6045 与墨水供给室6043的连通孔6048。在墨水供给室6043配置有阀体6050,其具有:经由螺旋弹簧6049支承于弹簧座6041的大致呈圆板状的基座部 6050a;和从该基座部6050a的中央部延伸设置,并处于插通于连通孔6048的状态的棒状的杆部6050b。在图6A所示的阀单元6023的闭阀状态下,阀体6050的杆部6050b的前端位于从压力室6045内的薄膜部件6044的内表面稍微分离的位置。
在阀体6050的基座部6050a上,以包围杆部6050b的方式设有圆环状的密封部件6051。该密封部件6051的内径设定为大于连通孔6048的直径。另外,阀单元6023通常通过螺旋弹簧6049的作用力,阀体6050的基座部6050a经由密封部件6051与分割壁6047密合,成为连通孔6048 被阀体6050闭塞的图6A所示的闭阀状态。
另外,随着用液体喷射头12消耗墨水,压力室6045内的墨水通过喷出通路6035向液体喷射头12供给(排出)。当随着压力室6045内的墨水量的减少而在压力室6045内产生负压时,为了取得与外侧的大气压的平衡,薄膜部件6044中特别是固定有受压板6046的部分凹陷。此外,当压力室6045内的墨水量减少时,在大气压下的薄膜部件6044的按压力比螺旋弹簧6049的作用力大时,杆部6050b(阀体6050)克服该作用力经由薄膜部件6044被受压板6046按压至弹簧座6041侧。通过该按压,阀单元6023成为密封部件6051与分割壁6047分离的图6B所示的开阀状态。
在该开阀状态下,墨水供给室6043内的墨水经由连通孔6048流入压力室6045内,阀体6050通过螺旋弹簧6049的作用力而向压力室6045侧移动,阀单元6023再次成为连通孔6048被阀体6050闭塞的图6A所示的闭阀状态。这样,阀单元6023与压力室6045内的墨水的增减无关,压力室6045内的压力保持恒定。在这里,阀单元6023是所谓的自封止阀,具有调节向液体喷射头12供给的墨水的压力的功能(自封止功能)。
在液体喷射装置1中,在与墨水I接触的部位设置的本例的薄膜部件 6038、6040、6042、6044,具有层叠了由特定的合成树脂材料的组合构成的多张薄膜的薄膜层叠结构。当然,薄膜部件6038、6040、6042、6044 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上述特定的薄膜层叠结构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薄膜部件6038、6040、6042、6044具有相同特定的薄膜层叠结构,因此以下关于该薄膜层叠结构的说明,以薄膜部件6044为例进行说明。
图6C表示沿着与层叠面正交的方向切断薄膜部件6044的示意剖面。如该图所示,薄膜部件6044(6038、6040、6042)具有:从与作为液体的一例的墨水I接触的内表面侧开始按顺序依次层叠的内侧薄膜层6061、接合层6062、阻气层6063以及外侧薄膜层6064。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内侧薄膜层6061作为熔接面,利用加热工具对与内侧薄膜层6061相同材质的基材6030按压薄膜部件6044(6038、6040、 6042)而形成热熔接的密封部,从而形成图6A所示的流路部6033a,6035a、阻尼器6034、墨水供给室6043、压力室6045。
内侧薄膜层6061作为一例具有10~50μm的范围内的厚度,外侧薄膜层6064作为一例具有5~30μm的范围内的厚度。另外,接合层6062作为一例具有1~10μm的范围内的厚度。当然,并不局限于这些厚度,根据薄膜部件6044的用途、必要的功能以及必要的强度还有使用的接合方法等,可以适当变更各薄膜层6061、6064的厚度及接合层6062的厚度。
阻气层6063由蒸镀在外侧薄膜层6064中的与内侧薄膜层6061相对一侧的面上的无机材料或金属材料构成的蒸镀层形成。该阻气层6063的厚度例如为
Figure BDA0001901172530000781
的范围内的值。特别是本例的阻气层6063的厚度为
Figure BDA0001901172530000782
的范围内的值。这样阻气层6063与薄膜层6061、6064及接合层6062相比,其厚度极薄。另外,在阻气层6063为蒸镀层的情况下,预先蒸镀在与外侧薄膜层6064的接合层6062相对一侧的面上,但该蒸镀层与金属箔等相比在微观上不均匀,存在微观的间隙。因此,在接合层6062 上接合了内侧薄膜层6061和外侧薄膜层6064的状态下,构成渗透至阻气层6063的微观间隙的接合层的树脂材料,夹着外侧薄膜层6064的蒸镀层并与位于相反侧的基材的树脂材料相接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内侧薄膜层6061和外侧薄膜层6064的各树脂材料,使用溶解度参数(Solubility Parameter)(SP值)进行选择,使其满足以下条件。即,选择树脂材料的组合,使其满足构成外侧薄膜层6064 的树脂材料的SP值大于构成内侧薄膜层6061的树脂材料的SP值这一条件。在这里,溶解度参数(Solubility Parameter)的值即SP值,是用分子内聚能的平方根表示的值,能够用“R.F.Fedors,Polymer Engineering Science,14,p147(1974)(R.F.Fedors,聚合物工程科学,14卷,147页,1974年)”中记载的方法进行计算。单位为(MJ/m3)1/2,是指25℃下的值。
在本例中,作为满足上述条件且耐溶剂性良好的树脂材料,作为内侧薄膜层6061的树脂材料的一例,使用聚丙烯(polypropylene、PP)或聚乙烯(polyethylene、PE)(SP值=16.4)。另外,从阻气性及防止热熔接时薄膜部件与加热工具的粘着的观点出发,作为外侧薄膜层6064的树脂材料的一例,使用聚酯或聚酰胺(polyamide、PA)。作为聚酯,例如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SP值=21.8)。
另外,接合层6062是通过接合内侧薄膜层6061和外侧薄膜层6064 从而在接合部分形成的层,其材质或厚度依赖于接合方法。作为接合方法,可列举出使用粘接剂的粘接法、层压法、熔接法等。作为层压法,可列举出挤出层压法、干式层压法、湿式层压法、热层压法、热熔层压法、吹塑法等。另外,作为熔接法,可列举出热熔接法、振动熔接法等。
挤出层压法是将热塑性树脂(密封剂材料)熔融后从模头挤出的薄膜状的东西层压(贴合)于基材的方法。此时,为了提高基材与熔融树脂的粘接强度,也可以在基材的粘接面上涂布锚固涂层剂。在本例中,在挤出层压法中,在使用PET作为外侧薄膜层6064的树脂材料的情况下,将PET 作为基材。当然,也可以将内侧薄膜层6061的树脂薄膜作为基材进行挤出层压。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接合层6062的树脂材料,使用具有内侧薄膜层6061的树脂材料的SP值以上的SP值的东西。例如在粘接法的情况下,作为粘接剂,使用氨基甲酸酯树脂系粘接剂、特殊氨基甲酸酯树脂系粘接剂等。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接合层6062的树脂材料的一例,使用氨基甲酸酯树脂、特殊氨基甲酸酯树脂等。在挤出层压法的情况下,当在基材上涂布有锚固涂层剂时,在内侧薄膜层6061与外侧薄膜层6064之间形成的锚固层成为接合层606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薄膜部件6044中,构成接合层6062的树脂材料的SP值与构成外侧薄膜层6064的树脂材料的SP值之差,小于构成接合层6062的树脂材料的SP值与构成内侧薄膜层6061的树脂材料的SP 值之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中,使用溶剂墨水(溶态墨)作为墨水I。该溶剂墨水含有水溶性有机溶剂作为颜料的分散介质。另外,溶剂墨水中的水溶性有机溶剂中含有最多的水溶性有机溶剂满足其 SP值为16.5以上且小于24.6的条件,含有墨水总质量的30质量%以上。在本例中,含有最多的水溶性有机溶剂为二甘醇二乙醚,其SP值为16.8 (MJ/m3)1/2
下面说明液体喷射装置1及薄膜部件的作用。
在液体喷射装置1中,在阀单元6023的压力室6045、墨水供给室6043、阻尼器6034、流路部6033a、6035a中,在与溶剂墨水I接触的部分使用薄膜部件6038、6040、6042、6044。在薄膜部件6038、6040、6042、6044 中,构成接合层6062的树脂材料的SP值大于构成内侧薄膜层6061的树脂材料的SP值,构成外侧薄膜层6064的树脂材料的SP值大于构成内侧薄膜层6061的树脂材料的SP值。此外,构成接合层6062的树脂材料的 SP值与构成外侧薄膜层6064的树脂材料的SP值之差ΔSP2,小于构成接合层6062的树脂材料的SP值与构成内侧薄膜层6061的树脂材料的SP 值之差ΔSP1(ΔSP2<ΔSP1)。
因此,从薄膜部件6038、6040、6042、6044的内侧薄膜层6061侧的面浸透的溶剂墨水I中的溶剂不会在途中各层6061、6062、6064的界面中积存,可以迅速地浸透,并向外侧排出。其结果为,能够防止发生在薄膜部件6038、6040、6042、6044中,浸透的水溶性有机溶剂积存在界面中而产生的膨胀(界面剥离)。因此,例如由于在薄膜部件6044中不会发生膨胀,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由膨胀引起的阀单元6023的开闭时刻的偏差等引起的墨水压力的变动。另外,通过防止薄膜部件6038、6040、6042 的膨胀,从而使流路部6033a、6035a、阻尼器6034以及墨水供给室6043 正常地工作。此外,由于可以较长地确保薄膜部件6038、6040、6042、6044 的寿命,因此流路部6033a、6035a、阻尼器6034、墨水供给室6043、压力室6045长期正常地工作。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所示的效果。
选择满足构成接合层6062的树脂材料的SP值大于构成内侧薄膜层 6061的树脂材料的SP值,构成外侧薄膜层6064的树脂材料的SP值大于构成内侧薄膜层6061的树脂材料的SP值的树脂材料来构成薄膜部件。因此,浸透至与墨水接触的内侧薄膜层6061的水溶性有机溶剂,在接合层 6062和外侧薄膜层6064渗透时渗透速度没有较大差异。即,渗透方向上游侧的接合层6062中的渗透速度不会显著高于渗透方向下游侧的外侧薄膜层6064中的渗透速度。因此,能够防止发生渗透中途的水溶性有机溶剂积存在薄膜部件的层间的界面中而引起的薄膜部件的膨胀(层间剥离)。例如由于在薄膜部件6044中不会发生膨胀,因此能够避免由这种膨胀引起的阀单元6023的开闭时刻的精度下降。其结果为,能够避免或减少至液体喷射头12的墨水供给压力的变动、由该变动引起的液体喷射头12的墨水喷射时刻的变动或由此引起的墨滴的喷落位置的变动。
在薄膜部件中,使构成接合层6062的树脂材料的SP值与构成外侧薄膜层6064的树脂材料的SP值之差ΔSP2,小于构成接合层6062的树脂材料的SP值与构成内侧薄膜层6061的树脂材料的SP值之差ΔSP1。因此,与墨水中的溶剂的内侧薄膜层6061与接合层6062之间的浸透速度相比, SP值之差较小的接合层6062与外侧薄膜层6064之间的浸透速度更快。此外,与内侧薄膜层6061与接合层6062之间相比,SP值之差较小的接合层6062与外侧薄膜层6064之间的在界面的每单位接触面积的粘接力更高。因此,即使溶剂浸透至薄膜部件6044,也不易在层6062、6064的界面发生剥离,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薄膜部件6038、6040、6042、6044发生膨胀。
由于在接合层6062与外侧薄膜层6064之间设有阻气层6063,因此大气中的气体(空气)不易透过薄膜部件。因此,能够防止从大气侧透过薄膜部件的气体混入到墨水I中。另外,即使在接合层6062与外侧薄膜层 6064之间夹有阻气层6063,经由由蒸镀层构成的阻气层6063的微观间隙的接合层6062与外侧薄膜层6064的每单位接触面积的粘接力变高,从而不易引起层间的剥离,能够抑制薄膜部件发生膨胀。
构成薄膜部件的内侧薄膜层6061的树脂材料为聚丙烯(SP值=17) 或聚乙烯(SP值=16.4)。因此,能够在防止薄膜部件的膨胀的同时,减少从薄膜部件向墨水析出异物等。
构成薄膜部件的外侧薄膜层6064的树脂材料为聚酯或聚酰胺(SP值=21.8)。因此,能够在防止薄膜部件的膨胀的同时,防止热熔接时薄膜部件与加热工具的粘着。
溶剂墨水(液体)所含有的水溶性有机溶剂中含有最多的水溶性有机溶剂的SP值为16.5以上且小于24.6。因此,能够使作为构成薄膜部件的各薄膜层的树脂材料使用的PET、PP的SP值与溶剂的SP值之差较小,因此能够防止薄膜部件的溶剂的渗透引起的膨胀。
含有最多的水溶性有机溶剂为二甘醇二乙醚(SP值=16.8(MJ/m3)1/2),其含量为总墨水质量的30质量%以上。即,含有总墨水质量的30质量%以上的SP值为16.5以上且小于24.6的水溶性有机溶剂。因此,能够防止由渗透薄膜部件的溶剂墨水的渗透速度的层间偏差引起的薄膜部件的膨胀。
在液体喷射装置1中将薄膜部件用于溶剂墨水(液体)接触的部位。因此,即使使用溶剂墨水,也能够防止形成流路部6033a、6035a等的墨水流路、阀单元6023内的墨水供给室6043、压力室6045、阻尼器6034 的至少一部分的薄膜部件的膨胀。
不局限于所述实施方式,也能够以以下方式来实施。
只要满足构成接合层的树脂材料的SP值大于构成内侧薄膜层的树脂材料的SP值,构成外侧薄膜层的树脂材料的SP值大于构成内侧薄膜层的树脂材料的SP值这一条件,可以适当变更构成各层的树脂材料。另外,构成外侧薄膜层的树脂材料不局限于聚酯或聚酰胺。
此外,只要满足构成接合层的树脂材料的SP值与构成外侧薄膜层的树脂材料的SP值之差小于构成接合层的树脂材料的SP值与构成内侧薄膜层的树脂材料的SP值之差这一条件,可以适当变更构成各层的树脂材料。
作为构成接合层6062的粘接剂,在采用干式层压法的情况下,优选满足所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SP值的条件的氨基甲酸酯树脂系粘接剂,更优选聚酯系聚氨酯粘接剂。其中,特别优选配合了日本特开平5-179222 号公报中公开的改良了耐热粘接性、耐热水粘接性、耐油粘接性等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双液性的聚酯系聚氨酯粘接剂。
考虑到阻气性,也可以在外侧薄膜层6064与接合层6062之间设置由薄膜层(包括涂敷层)构成的阻气层6063来代替蒸镀层。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用于这种阻气层6063的树脂材料,优选PET和SP值接近的PVDC (聚偏氯乙烯)或EVOH(乙烯-乙烯醇共聚树脂)。
考虑到阻气性而在外侧薄膜层与接合层之间设置了蒸镀层(SiO2或氧化铝),但只要能够确保必要的阻气性,也可以没有蒸镀层。
墨水的成分可以适当变更。例如,可以使用如下墨水:含有颜料、高分子分散剂、水、水溶性有机溶剂及颜料,水的含量为总墨水质量的10 质量%以上且小于50质量%,水溶性有机溶剂中含有最多的水溶性有机溶剂的SP值为16.5以上且小于24.6,并且SP值为16.5以上且小于24.6的水溶性有机溶剂的含量为总墨水质量的30质量%以上且小于90质量%。
内侧薄膜层的树脂材料可以使用OPP(双轴拉伸聚丙烯)等CPP以外的聚丙烯。
阀单元不局限于压力调节阀,也可以在具有其他功能的阀上设置薄膜部件。例如,也可以在流量调节阀、阻风门阀等阀中外侧的面面对大气而配置的膜片上使用薄膜部件。
用于薄膜部件与液体接触的部位而形成的部分或单元,可以是液体流路(例如流路部6033a、6035a)、阻尼器6034、液体供给室(例如墨水供给室6043)、压力室6045中的至少一个。另外,在上述的部分或单元中使用多个薄膜部件的情况下,只要满足所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SP值条件,构成薄膜部件的多个层的材质(树脂材料)可以在薄膜部件间不同。
使用薄膜部件形成的墨水流路(液体流路)不局限于墨水供给流路,也可以是用于将废弃的墨水(废墨)例如向墨水箱排出的墨水排出流路。
液体不局限于溶剂墨水。作为液体的一例,也可以使用非溶剂系墨水 (例如水系墨水等)。
液体喷射装置不局限于串行打印机,也可以应用于行式打印机及页式打印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对上述的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变更或改良等。变形例如下所述。
(变形例1)
可以将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应用于其他实施方式。例如,能够将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薄膜部件6044(6038、6040、6042)应用于其他的第一至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阀单元。
(变形例2)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流体消耗装置具体化为喷墨式打印机,但并不局限于此,也能够具体化为喷射或消耗墨水以外的其他流体(包括液体或功能材料的粒子在液体中分散或混合而成的液状体、像凝胶一样的流状体等)的流体消耗装置。例如,也可以是以下装置:喷射含有用于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以及面发光显示器的制造等的电极材料或色料(像素材料)等为分散或溶解形式的材料的液状体的液状体喷射装置;喷射用于生物芯片制造的生物体有机物的液体喷射装置;喷射作为精密移液管使用且成为样品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此外,也可以是以下装置:在钟表或照相机等精密机械中用针尖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形成用于光通信元件等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在基板上喷射紫外线固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蚀刻基板等而喷射酸或碱等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喷射凝胶(例如物理凝胶) 等流状体的流状体喷射装置。另外,能够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这些中的任意一种流体消耗装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流体”是不包括仅由气体构成的流体的概念,在流体中,包括例如液体(包括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态金属(金属熔液)等)、液状体、流状体等。

Claims (2)

1.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具有液体喷射头和设置在所述液体喷射头的上方的液体罐及阀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单元具有:
压力室,构成为能够与用于流入流体的流入孔及用于流出流体的流出孔连通;
可挠性部件,构成该压力室的壁面的一部分,基于该压力室内的压力变动而位移;
阀体,构成为在封闭所述流入孔的闭阀位置与开放所述流入孔的开阀位置之间自由移动;和
弹性部件,进行施力以使该阀体总是保持在所述闭阀位置,并且在伴随所述可挠性部件向所述压力室内侧的位移而从该可挠性部件受到按压力的情况下,使所述阀体从保持在所述闭阀位置的姿势状态位移,
所述阀体基于所述可挠性部件向所述压力室内侧的位移而从所述闭阀位置向所述开阀位置移动。
2.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具有液体喷射头和设置在所述液体喷射头的上方的液体罐及阀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单元具有:
压力室,设置在用于从液体贮存机构向所述液体喷射头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通路的中途,临时贮存所述液体,伴随从所述液体喷射头喷射所述液体,临时贮存的所述液体减少;和
开闭阀,感知伴随该压力室内的所述液体的减少而产生的负压,从而切换从所述液体供给通路向所述压力室的所述液体的供给及非供给,
所述开闭阀具有:
阀座,设置在所述液体供给通路与所述压力室之间;
阀体,设置在所述压力室内,通过与所述阀座抵接使从所述液体供给通路向所述压力室的所述液体成为非供给状态,并且通过基于伴随所述压力室内的所述液体的减少而产生的负压而向从所述阀座分离的方向移动,从而使从所述液体供给通路流向所述压力室的所述液体成为供给状态;和
施力机构,设置在夹着所述阀体并与所述阀体相对的位置,向使所述阀体与所述阀座抵接的方向施力,
所述阀体具有:
力点部,基于伴随所述压力室内的所述液体的减少而产生的负压而受到按压力;
支点部,基于施加至所述力点部的按压力,将所述阀体支承为能够转动;和
作用点部,基于所述阀体的转动而从所述阀座分离,
所述支点部在非固定状态下使所述阀体转动。
CN201822079593.1U 2017-12-13 2018-12-11 液体喷射装置 Active CN21014893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38376 2017-12-13
JP2017238376A JP2019104175A (ja) 2017-12-13 2017-12-13 液体噴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48931U true CN210148931U (zh) 2020-03-17

Family

ID=67061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79593.1U Active CN210148931U (zh) 2017-12-13 2018-12-11 液体喷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104175A (zh)
CN (1) CN210148931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47833B2 (ja) * 2019-09-20 2023-03-29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7247835B2 (ja) * 2019-09-20 2023-03-29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7247836B2 (ja) * 2019-09-20 2023-03-29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7247838B2 (ja) * 2019-09-20 2023-03-29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7247837B2 (ja) * 2019-09-20 2023-03-29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7247834B2 (ja) * 2019-09-20 2023-03-29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04175A (ja) 2019-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48931U (zh) 液体喷射装置
US6854836B2 (en) Liquid container, liquid supply system, liquid using apparatus, ink tank, ink supply system, inkjet print head and print apparatus
US9616669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6773099B2 (en) Liquid container, liquid supply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US7950764B2 (en) Pressure regulating mechanism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8356890B2 (en) Pressure regulating valve for inkjet printer
US20080043076A1 (en) Vacuum Pump and Low Pressure Valve Inkjet Ink Supply
JP200308071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該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5544690B2 (ja) 液体供給装置、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供給方法
JP3936671B2 (ja) オフアクシス・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4396358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US7163282B2 (en) Valve unit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4200784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4572988B2 (ja) 液体噴射装置の駆動方法
JP2020049727A (ja)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2010023421A (ja)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9111704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07331349A (ja)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収容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