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45568U - 一种化肥沉淀池出口清泥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化肥沉淀池出口清泥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145568U CN210145568U CN201920701677.6U CN201920701677U CN210145568U CN 210145568 U CN210145568 U CN 210145568U CN 201920701677 U CN201920701677 U CN 201920701677U CN 210145568 U CN210145568 U CN 21014556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dimentation tank
- stirring
- slow flow
- mud
- chemical fertiliz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化肥沉淀池出口清泥系统,涉及到一种化肥沉淀设备,包括有沉淀池和导流管道,所述沉淀池的底部为圆弧状,所述导流管道的一端设置在圆弧状底部的最低点处,与沉淀池的底部相通,所述导流管道为Z型结构;还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导流管道上,用于搅拌流经导流管道的化肥泥所述导流管道设置于沉淀池的底部与沉淀池贯通连接,通过在缓流部内设置搅拌装置,不仅有效的使化肥泥浆在排放过程中进一步的混合,还能促进排放后期化肥泥的流动速度,达到降低排放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化肥沉淀设备,具体为一种化肥沉淀池出口清泥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生产大部分化肥产品的过程中,有一工序就是将原料磨成泥浆,通过沉淀后,在液体中提取全溶性产品,沉淀池作为化肥沉淀的重要反应地,沉淀池是需要要重复使用,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沉淀池大多是桶状结构的沉淀池,即沉淀池底部是平的,在将大部分沉淀后的化肥泥排放后,在沉淀池底部会少部分残留,因为全溶性的化肥泥具有粘稠性,在沉淀池底部无法自行流动,就需要人工来清理这些残留的带有粘稠状性的化肥泥,费工费时。
而且,现有技术中,排放化肥泥的方式直接排放,即打开排放阀,使化肥泥直流到盛装容器中,这样的排放方式具有严重安全隐患,打开排放阀后,高压强的化肥泥在没有缓冲的情况下,直接冲击盛装容器,在多次循环使用后,很容易使盛装容器破损,从而使大量的化肥泥渗透浪费,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案,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排放化肥泥不安全和排放完成后需要人工清理存留的化肥泥技术问题,从而达到安全排放、高效排放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化肥沉淀池出口清泥系统,包括有沉淀池和导流管道,所述沉淀池的底部为圆弧状,所述导流管道的一端设置在圆弧状底部的最低点处,与沉淀池的底部相通,在所述导流管道上设置有排放化肥泥的排放阀,所述排放阀位于沉淀池底部的下方,在排放阀的下方,还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导流管道上,用于搅拌流经导流管道的化肥泥。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管道包括有直流部、缓流部和排放部,所述直流部竖直设置,所述直流部一端与沉淀池的底部相通,直流部另一端与缓流部的一端贯通,所述缓流部横向设置与直流部垂直,所述排放部竖直设置于缓流部的另一端,所述直流部、缓流部和排放部贯通连接,形成Z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装置设置于缓流部上,用于辅助清理缓流部内不易流动的化肥泥。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有搅拌部和助力部;所述搅拌部位于缓流部内,该搅拌部包括有搅拌轴和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为螺旋叶片,固定安装在搅拌轴的外圆周面上;所述助力部位于缓流部外,该助力部包括有助力手柄和端座,所述端座固定在缓流部上,助力手柄活动安装在端座上;助力手柄与搅拌轴连接,转动助力手柄,可使搅拌轴和搅拌叶片在缓流部内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助力手柄为Z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有搅拌部和动力部;所述搅拌部位于缓流部内,该搅拌部包括有搅拌轴和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为螺旋叶片,固定安装在搅拌轴的外圆周面上;所述动力部位于缓流部外,该动力部包括有电机和基座,所述基座固定在缓流部上,电机固定安装在基座上;搅拌轴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启动电机,可使搅拌轴和搅拌叶片在缓流部内快速转动。
有益效果:
1.通过将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成圆弧形结构,使得残留的化肥泥会因为在自身流体力的作用下,缓慢的向导流管道处流动,避免花费大量的人工来对残留的化肥泥进行清理,只需要一个工作人员进行简单的冲洗就能将反应池的底部清理干净,方便下一次的循环使用。
2.通过将导流管道设置成Z型结构,使在排放化肥泥的时候,缓流部对化肥泥进行适当的缓冲,有效的降低了流动速度,从而降低化肥泥对盛装容器的冲击力,延长了盛装容器的使用寿命,还能有效的避免化肥泥溢出撒落到地上,造成资源的浪费。
3.通过在缓流部内设置搅拌装置,不仅有效的使化肥泥浆在排放过程中进一步的混合,还能促进排放后期化肥泥的流动速度,达到降低排放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排放技术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导流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搅拌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沉淀池、2导流管道、3排放阀、4搅拌装置、21直流部、22缓流部、23排放部、41搅拌轴、42搅拌叶片、43端座、44助力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2,一种化肥沉淀池出口清泥系统,包括有沉淀池1和导流管道2,所述沉淀池1的底部为圆弧状,所述导流管道2的一端设置在圆弧状底部的最低点处,与沉淀池1的底部相通,在所述导流管道2上设置有排放化肥泥的排放阀 3,所述排放阀3位于沉淀池1底部的下方。
参见图1,现有技术中的清泥方式比较简单,而且,还会存在残留的化肥泥清理不彻底的情况出现,沉淀在底部的化肥泥会因为具有耐粘稠性,不会自动的流出,因此,需要大量的人工来进行清刷,十分地浪费人力和物力,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
因此,参见图2,通过将沉淀池1的底部设置成圆弧状,而且,将导流管道 2与圆弧状的最低点贯通,沉淀池1中的化肥泥在自身流体力的作用下,朝着导流管道2流动,即使有部分化肥泥因为粘性粘在沉淀池1的内壁,只需要一个人工简单的冲刷沉淀池1的内壁,就能做到完全清理的目的,省时省力。
现有技术中,参见图1,通过直流的方式来进行对化肥泥的排放,初次排放化肥泥时,化肥泥会对盛装容器(未画出)产生强大的冲击力,长时间的使用后,盛装容器的寿命缩短,很容易破损,在工作人员不注意的情况下,用破损的盛装容器装载化肥泥,使化肥泥溢出撒落到地上,造成产品的浪费,因此,为了进一步保证盛装容器的使用寿命,也为了降低化肥泥的强大冲击力,本实用新型对导流管道2进行折弯设计。
参见图2、图3,优选的:所述导流管道2包括有直流部21、缓流部22和排放部23,所述直流部21竖直设置,所述直流部21一端与沉淀池1的底部相通,直流部21另一端与缓流部22的一端贯通,所述缓流部22横向设置与直流部21 垂直,所述排放部23竖直设置于缓流部22的另一端,所述直流部21、缓流部 22和排放部23贯通连接,形成Z型结构。
为了防止沉淀池1中的化肥泥,因为沉淀时间的缘故,产生结块状、成坨状的化肥泥,影响下一工序的使用,在排放阀3的下方,还设置有搅拌装置4,所述搅拌装置4固定安装在所述导流管道2上,用于搅拌流经导流管道2的化肥泥。
优选的:所述搅拌装置4设置于缓流部22上,用于辅助清理缓流部22内不易流动的化肥泥。
这是因为,随着化肥泥的不断排放,沉淀池内的化肥泥越来越少,化肥泥也就因为自身的粘稠性的缘故,流动缓慢,尤其是在横向设置的缓流部22这部分,因此,设置在缓流部22的搅拌装置4能进一步促进化肥泥的流动,从而加快排放进度。
而且,通过在导流管道2上设置搅拌装置4,避免了结块状、成坨状的化肥泥出现,影响下一工序,也使化肥泥再次的混合,从而保证了流出的化肥泥的高效性。
参见图2、图4,所述搅拌装置4主要包括有设置在缓流部22内的搅拌部,该搅拌部包括有搅拌轴41和搅拌叶片42,所述搅拌叶片42为螺旋叶片,固定安装在搅拌轴41的外圆周面上,利用螺旋叶片来对化肥泥进行搅拌和进一步的加快流动。
所述搅拌装置4还包括有设置在缓流部22外的助力部,该助力部包括有助力手柄44和端座43,所述端座43固定在缓流部22上,端座43与缓流部22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密封的密封环,用于保证缓流部22气密性的完好。
所述助力手柄44活动安装在端座43上,助力手柄44与搅拌轴41可拆卸连接,转动助力手柄44,可使搅拌轴41和搅拌叶片42在缓流部22内转动。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助力手柄44一般是不安装的,只有在排放后期,化肥泥的流动速度变缓时,才将助力手柄44与搅拌轴41安装在一起,并且人工转动助力手柄44,使搅拌叶片42加速旋转。
这么设计的目的是因为,刚开始排放化肥泥时,化肥泥会有很大的流动速度,经过搅拌叶片42会带动搅拌叶片42转动,利用化肥泥的流动产生的动力使搅拌叶片42转动,达到对化肥泥进一步混合的目的,也促进了对化肥泥的速度的缓冲效果。
优选的:所述助力手柄44为Z型结构,便于工作人员操作。
另一实施例中:在其他结构都相同的情况下,设置动力部代替助力部,即通过自动转动控制代替人工转动控制。
具体为:所述动力部位于缓流部外,该动力部包括有电机和基座,所述基座固定在缓流部22上,电机固定安装在基座上;搅拌轴41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启动电机,可使搅拌轴41和搅拌叶片42在缓流部22内快速转动。
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化肥沉淀池出口清泥系统,包括有沉淀池(1)和导流管道(2),所述导流管道(2)设置于沉淀池(1)的底部与沉淀池(1)贯通连接,在所述导流管道(2)上设置有排放化肥泥的排放阀(3),其特征在于,
所述沉淀池(1)的底部为圆弧状,所述导流管道(2)的一端设置在圆弧状底部的最低点处,与沉淀池(1)的底部相通,所述排放阀(3)位于沉淀池(1)底部的下方,在排放阀(3)的下方,还设置有搅拌装置(4),所述搅拌装置(4)固定安装在所述导流管道(2)上,用于搅拌流经导流管道(2)的化肥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肥沉淀池出口清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道(2)包括有直流部(21)、缓流部(22)和排放部(23),所述直流部(21)竖直设置,所述直流部(21)一端与沉淀池(1)的底部相通,直流部(21)另一端与缓流部(22)的一端贯通,所述缓流部(22)横向设置与直流部(21)垂直,所述排放部(23)竖直设置于缓流部(22)的另一端,所述直流部(21)、缓流部(22)和排放部(23)贯通连接,形成Z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化肥沉淀池出口清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4)设置于缓流部(22)上,用于辅助清理缓流部(22)内不易流动的化肥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化肥沉淀池出口清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4)包括有搅拌部和助力部;
所述搅拌部位于缓流部(22)内,该搅拌部包括有搅拌轴(41)和搅拌叶片(42),所述搅拌叶片(42)为螺旋叶片,固定安装在搅拌轴(41)的外圆周面上;
所述助力部位于缓流部(22)外,该助力部包括有助力手柄(44)和端座(43),所述端座(43)固定在缓流部(22)上,助力手柄(44)活动安装在端座(43)上;
助力手柄(44)与搅拌轴(41)连接,转动助力手柄(44),可使搅拌轴(41)和搅拌叶片(42)在缓流部(22)内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化肥沉淀池出口清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手柄(44)为Z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化肥沉淀池出口清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4)包括有搅拌部和动力部;
所述搅拌部位于缓流部(22)内,该搅拌部包括有搅拌轴(41)和搅拌叶片(42),所述搅拌叶片(42)为螺旋叶片,固定安装在搅拌轴(41)的外圆周面上;
所述动力部位于缓流部(22)外,该动力部包括有电机和基座,所述基座固定在缓流部(22)上,电机固定安装在基座上;
搅拌轴(41)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启动电机,可使搅拌轴(41)和搅拌叶片(42)在缓流部(22)内快速转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01677.6U CN210145568U (zh) | 2019-05-16 | 2019-05-16 | 一种化肥沉淀池出口清泥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01677.6U CN210145568U (zh) | 2019-05-16 | 2019-05-16 | 一种化肥沉淀池出口清泥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145568U true CN210145568U (zh) | 2020-03-17 |
Family
ID=69759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701677.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145568U (zh) | 2019-05-16 | 2019-05-16 | 一种化肥沉淀池出口清泥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145568U (zh) |
-
2019
- 2019-05-16 CN CN201920701677.6U patent/CN21014556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199634B (zh) | 一种电站建设用混凝土搅拌装置 | |
CN107441976A (zh) | 水性涂料高效搅拌器及其操作方法 | |
CN205731597U (zh) | 一种螺旋洗砂装置 | |
CN210145568U (zh) | 一种化肥沉淀池出口清泥系统 | |
CN209906714U (zh) | 一种加温加药设备 | |
CN207951281U (zh) | 一种涂料自动化生产设备 | |
CN217494725U (zh) | 一种加气混凝土砌块高效搅拌机 | |
CN209190991U (zh) | 一种高效搅拌的建筑用搅拌装置 | |
CN2913807Y (zh) | 一种拉浆机用管道输送设备 | |
CN108654544A (zh) | 一种更加节能环保的搅拌式反应釜 | |
CN108621301A (zh) | 一种具有清洗功能的混凝土高效搅拌装置 | |
CN210752631U (zh) | 一种用于生产增粘剂的反应釜 | |
CN207708983U (zh) | 一种新型加速气液或液液混合的装置 | |
CN209775133U (zh) | 分体立式充填料浆搅拌装置 | |
CN211435750U (zh) | 一种火力发电厂用脱硫搅拌器 | |
CN212188881U (zh) | 一种凉茶饮料浓缩液加工用配料装置 | |
CN221756434U (zh) | 一种便于清理的砂浆罐 | |
CN217834136U (zh) | 一种水泥砂浆搅拌桶 | |
CN213966638U (zh) | 一种可控温的化工原料反应罐体 | |
CN217016241U (zh) | 一种油田压裂暂堵剂连续混配设备 | |
CN209451720U (zh) | 一种化工生产搅拌装置 | |
CN218462573U (zh) | 一种预拌商品混凝土用混料机 | |
CN211306900U (zh) | 一种新型低压浇注机 | |
CN217761094U (zh) | 一种汽轮机油箱用清理装置 | |
CN215202684U (zh) | 一种水泥高效智能搅拌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