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38943U - 一种冷床余热收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床余热收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38943U
CN210138943U CN201920959205.0U CN201920959205U CN210138943U CN 210138943 U CN210138943 U CN 210138943U CN 201920959205 U CN201920959205 U CN 201920959205U CN 210138943 U CN210138943 U CN 2101389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connecting pipe
exchange tube
hea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5920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鹏
亢兆浩
苏怀建
周连国
邢广玉
赵永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Liaocheng Zhongganglian Metal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Liaocheng Zhongganglian Metal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Liaocheng Zhongganglian Metal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Liaocheng Zhongganglian Metal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5920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389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389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389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一种冷床余热收集装置,包括换热管,每个换热管的中心线轨迹为半圆,换热管的侧面设置有散热翅片,换热管的两端设置有分别设置有与换热管的中心线垂直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若干个所述换热管依次连接成换热体,相邻换热管的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焊接,换热体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且连接至用水器或换热器,换热体横跨在冷床的上方,所述冷床的两侧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有用来放置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槽板。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降低车间生产温度,将浪费掉的热能高效地回收并用于生活,减少了能源的浪费,而且换热管的吸热能力好,换热效率高。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合大规模推广。

Description

一种冷床余热收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缝钢管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床余热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冷床是无缝钢管热轧生产的一道必不可少工序,它是将定径完成后温度在 700-900℃的钢管在链条带动下运行并完成温度降低到200℃正火状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钢管的热量全部辐射到空气中,由于钢管温度高,热量散发到车间,使得车间温度太高,不利于车间生产作业,而且热量白白浪费。
现有的余热收集装置的换热管结构单一,在实际换热中体现出效率低的特点,回收效果不好,利用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热轧钢管在冷床工段的热量利用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且利用率高的一种冷床余热收集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冷床余热收集装置,包括换热管,每个换热管的中心线轨迹为半圆,所述换热管的侧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翅片,所述换热管的两端设置有分别设置有与换热管的中心线垂直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均包括一个开放口和封闭口,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开放口与第二连接管的开放口所在方向相反,若干个所述换热管依次连接成换热体,相邻换热管的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焊接,所述换热体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且连接至用水器或换热器,所述换热体横跨在冷床的上方,所述冷床的两侧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用来放置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槽板。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管一端和第二连接管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直径小于换热管管径的轴肩,所述轴肩的端面为开放端或封闭端。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与设置在槽板侧面的螺栓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的形状为T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冷床余热收集装置,换热管中的冷水可通过吸收热态钢管辐射的热量后变成热水流出,进入用水器或换热器,不仅降低了车间生产温度,将浪费掉的热能高效地回收并用于生活,减少了能源的浪费;同时,本装置中的换热管的吸热能力好,换热效率高。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合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床余热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床余热收集装置的工作图;
图3为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管和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
1、换热管;2、换热翅片;3、第一连接管;4、第二连接管;5、进水管;6、出水管;7、支撑板;8、槽板;9、调节孔;10、螺栓;11、轴肩; 12、冷床;13、用水器(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文如出现“第一”、“第二”字样,仅为叙述方便,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冷床余热收集装置,包括换热管1,每个换热管1的中心线轨迹为半圆,换热管1的侧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翅片2,换热管1的两端设置有分别设置有与换热管的中心线垂直的第一连接管3和第二连接管4,第一连接管3和第二连接管4均包括一个开放口和封闭口,第一连接管3的开放口与第二连接管的开放口所在方向相反,若干个所述换热管1依次连接成具有连通线路的换热体,相邻换热管的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焊接,换热体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且连接至用水器或换热器,换热体横跨在冷床12的上方,冷床12的两侧设置有支撑板7,支撑板7上设置有用来放置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槽板8。
在本装置中,根据冷水流通方向,冷水从上一个换热管的一端流下(或流上)进入下一个换热管,冷水从下一个换热管的与上一个换热管相反的一端流上(或流下),依次类推,完成冷水流通;换热管1借支撑板7和槽板8的支撑以横跨在冷床12的上方;通过循环泵可以向管网(换热管)中打入冷水,管网中的冷水可通过吸收热态钢管辐射的热量后变成热水流出,进入用水器2,冷热水在管网中不断循环,不仅降低了车间生产温度,将浪费掉的热能高效地回收并用于生活,减少了能源的浪费。进一步地,冷水根据换热管1的连通路线上上下下,可以延长冷水与热量的交换时间,而且半圆形的轨迹可提高介质经过的流畅度,上行阻力小,进而有效提高余热的利用率。
为了提高前后换热管焊接的密封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第一连接管3一端和第二连接管4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直径小于换热管管径的轴肩11,轴肩11 跟与其相对接的管口配合,配合后再焊接,增加了密封面积。进一步地,轴肩 11的端面为开放端或封闭端,具体为开放端或封闭端根据冷水的流通路线而定,或者是确定好是开放端或封闭端再根据开放端和封闭端来设计安装方向(流通路线)。
为了便于调节换热管与冷床上热态钢管的间距,本实用新型在支撑板7上设置有调节孔9,调节孔9与设置在槽板侧面的螺栓10配合。螺栓10在槽板8 上的位置固定,而其在调节孔9中的高度时可调的。
为了提高换热管的稳定性,本装置中支撑板7的形状为T形,利用T形板作为支撑,结构简单,成本低,制作简单且稳定性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冷床余热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管,每个换热管的中心线轨迹为半圆,所述换热管的侧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翅片,所述换热管的两端设置有分别设置有与换热管的中心线垂直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均包括一个开放口和封闭口,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开放口与第二连接管的开放口所在方向相反,若干个所述换热管依次连接成换热体,相邻换热管的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焊接,所述换热体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且连接至用水器或换热器,所述换热体横跨在冷床的上方,所述冷床的两侧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用来放置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槽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床余热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一端和第二连接管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直径小于换热管管径的轴肩,所述轴肩的端面为开放端或封闭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床余热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与设置在槽板侧面的螺栓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冷床余热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形状为T形。
CN201920959205.0U 2019-06-25 2019-06-25 一种冷床余热收集装置 Active CN2101389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59205.0U CN210138943U (zh) 2019-06-25 2019-06-25 一种冷床余热收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59205.0U CN210138943U (zh) 2019-06-25 2019-06-25 一种冷床余热收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38943U true CN210138943U (zh) 2020-03-13

Family

ID=69735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59205.0U Active CN210138943U (zh) 2019-06-25 2019-06-25 一种冷床余热收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389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44158B (zh)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和水换热的紧凑式换热器
CN104236132B (zh) 一种基于高效储放热单元的中高温太阳能储能装置
CN103528122B (zh) 一种可移动式相变蓄热供热装置
CN206310741U (zh) 一种带有平行翅片迂回流道的双效太阳能平板集热装置
CN210138943U (zh) 一种冷床余热收集装置
CN206281227U (zh) 一种中高温度区段梯级热利用系统
CN204007242U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
CN208089362U (zh) 熔盐堆能量转换系统
WO2023284079A1 (zh) 一种蜂窝状颗粒换热器及储热发电系统
CN206281203U (zh) 一种使用环形加热器的熔盐储能换热装置
CN210138942U (zh) 一种可移动的冷床余热收集装置
CN206235208U (zh) 烟气与烟气换热器及换热系统
CN206310939U (zh) 一种双冷媒分离式热管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210138944U (zh) 一种高效的冷床余热回收装置
CN206234983U (zh) 一种新型空调冷却循环水余热利用系统
CN215413330U (zh) 一种熔盐罐蒸汽伴热和地基冷却系统
CN221099445U (zh) 一种化工用换热器
CN111207615A (zh) 用于高温熔盐对流传热的换热器
CN112728959B (zh) 一种基于气液相变的发电厂空冷换热器及方法
CN218002263U (zh) 一种改进型换热器
CN220170048U (zh) 一种改进多晶硅还原尾气回收贫富液热交换的系统
CN209512577U (zh) 一种内循环式气气热回收换热器
CN218544866U (zh) 一种塔式气液混流管排吸热装置
CN217715110U (zh) 一种双源热泵采暖系统
CN219200130U (zh) 一种提高板式换热器换热效率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