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36673U - 显示屏 - Google Patents

显示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36673U
CN210136673U CN201921408245.2U CN201921408245U CN210136673U CN 210136673 U CN210136673 U CN 210136673U CN 201921408245 U CN201921408245 U CN 201921408245U CN 210136673 U CN210136673 U CN 2101366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bending
circuit board
flexible circuit
h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0824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建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0824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366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366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366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显示屏,包括显示结构、背光模组、柔性电路板和弯折支撑体。柔性电路板包括用于与显示结构热压连接的热压段、与热压段连接的弯折段,以及连接于弯折段背离热压段的另一侧的补强段,弯折段从显示结构和背光模组的旁侧向下弯折,以使补强段朝下设置;弯折支撑体包括共同围合形成一三角形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第一侧面与背光模组连接,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之间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值大于20°且小于60°,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的连接处形成一圆角结构,圆角结构用于在弯折段向下弯折时抵触弯折段,第三侧面与补强段连接。其增强了柔性电路板的抗弯折能力,还降低了柔性电路板和显示结构分层的风险。

Description

显示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屏。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节约空间,显示屏中的柔性电路板300’(Flexible PrintedCircuit board,FPC)多弯折使用。传统地,柔性电路板300’的一端热压连接于显示结构100’的上侧,而另一端则经显示结构100’和背光模组200’的旁侧绕至背光模组200’的下侧,因而,柔性电路板300’的弯折段310’将呈现具有一定弧度的半圆弧状。然而,随着显示屏日趋窄边化,柔性电路板300’能热压连接于显示结构100’上的宽度将越来越窄,导致柔性电路板300’的抗弯折能力也越来越差,从而导致柔性电路板300’和显示结构100’之间的热压连接关系易失效,即柔性电路板300’和显示结构100’之间易出现分层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屏,旨在解决现有显示屏的柔性电路板和显示结构之间易出现分层现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屏,包括显示结构和设于所述显示结构底侧的背光模组,还包括:
柔性电路板,包括用于与所述显示结构热压连接的热压段、与所述热压段连接的弯折段,以及连接于所述弯折段背离所述热压段的另一侧的补强段,其中,所述弯折段从所述显示结构和所述背光模组的旁侧向下弯折,以使所述补强段朝下设置;
弯折支撑体,包括依次连接且共同围合形成一三角形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背光模组连接,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之间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值大于20°且小于60°,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的连接处形成一圆角结构,所述圆角结构用于在所述弯折段向下弯折时抵触所述弯折段,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补强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共同围合形成一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背光模组的顶侧面平齐设置,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背光模组共同支撑所述显示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之间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值为30°。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设于所述补强段背离所述第三侧面的一侧的补强结构,所述补强结构用于增强所述补强段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补强段通过双面胶粘连于所述第三侧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弯折支撑体为由塑胶制成的弯折支撑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屏于背光模组旁侧连接设置有一截面形状呈三角形设置的弯折支撑体,该弯折支撑体具有一背离背光模组设置的圆角结构,该圆角结构为锐角,随后,将柔性电路板的热压段热压连接于显示结构上,并将弯折段弯折于圆角结构上,再将补强段连接于弯折支撑体的第三侧面上,如此,即可通过圆角结构对弯折段形成一支撑力,并通过补强段和第三侧面的连接关系对弯折段形成一拉力,从而可通过支撑力和拉力对弯折段的张力进行平衡抵消,使弯折段形成稳定的受力结构,即增强了柔性电路板的抗弯折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作用于热压段上的张力,降低了热压段翘起的风险,即降低了柔性电路板和显示结构分层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提供的A点和B点的受力分析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提供的弯折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提供的C点和D点的受力分析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显示结构 200’ 背光模组
300’ 柔性电路板 310’ 弯折段
100 显示结构 200 背光模组
300 柔性电路板 310 热压段
320 弯折段 330 补强段
340 补强结构 400 弯折支撑体
410 圆角结构 401 第一侧面
402 第二侧面 403 第三侧面
500 双面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请参阅图1-2,现有技术中,多将显示屏内的柔性电路板300’(Flexible PrintedCircuit board,FPC)弯折使用以节约柔性电路板300’所占用的空间。具体地,将柔性电路板300’的一端热压连接于显示结构100’的上侧,且连接于显示结构100’的边沿(以避免占用显示画面空间),随后将柔性电路板300’的另一端经显示结构100’和背光模组200’的旁侧弯折至背光模组200’的下侧,并固定于背光模组200’的下侧,其中,柔性电路板300’于显示结构100’和背光模组200’的旁侧形成一弯折段310’,该弯折段310’呈半圆弧状。此时,弯折段310’的径向宽度与背光模组200’的宽度比例接近1:1。然而,随着显示屏逐渐趋向窄边化发展(即逐渐扩大显示结构100’中能用于显示画面的区域所占用的空间),剩余能用于与柔性电路板300’热压连接的区域越来越窄。基于此,从柔性电路板300’的两个主要受力点A点(位于柔性电路板300’与显示结构100’热压连接的边缘处)和B点(位于弯折段310’的起始弯折处)的受力分析可知,因材料本身,B点将受到向上的张力Fb,因而,A点也存在向上的张力Fa,且张力Fa会随张力Fb增大而增大,会随张力Fb减小而减小。因而,当柔性电路板300’能热压连接于显示结构100’上的宽度越来越窄时,显示结构100’对A点的连接力将越来越弱,因而显示结构100’对A点的连接力将越发可能无法平衡A点的张力Fa,从而导致柔性电路板300’的抗弯折能力变差,从而易导致柔性电路板300’和显示结构100’之间的热压连接关系失效,即导致柔性电路板300’和显示结构100’之间出现分层现象。
请参阅图3-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屏,包括显示结构100、背光模组200、柔性电路板300和弯折支撑体400,背光模组200设于显示结构100底侧。
其中,柔性电路板300包括用于与显示结构100热压连接的热压段310、与热压段310连接的弯折段320,以及连接于弯折段320背离热压段310的另一侧的补强段330,其中,弯折段320从显示结构100和背光模组200的旁侧向下弯折,以使补强段330朝下设置;弯折支撑体400包括依次连接且共同围合形成一三角形的第一侧面401、第二侧面402和第三侧面403,第一侧面401与背光模组200连接,第二侧面402和第三侧面403之间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值大于20°且小于60°,第二侧面402和第三侧面403的连接处形成一圆角结构410,圆角结构410用于在弯折段320向下弯折时抵触弯折段320,第三侧面403与补强段330连接。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将柔性电路板300用于与显示结构100热压连接的一段划分为热压段310,将柔性电路板300用于弯折的一段划分为弯折段320,将与弯折段320连接且用于连接固定至弯折支撑体400上的一段划分为补强段330。本实施例还于背光模组200的旁侧设置一弯折支撑体400,该弯折支撑体400为截面形状呈三角形设置的柱体结构。将弯折支撑体400的第一侧面401与背光模组200相贴连接设置,即可使得与第一侧面401相对的锐角背离背光模组200设置,且为避免该锐角对柔性电路板300造成损伤,本实施例还对该锐角做圆角处理以获得圆角结构410。具体地,先将热压段310与显示结构100实现热压连接,再将弯折段320弯折,随后再通过圆角结构410抵持弯折段320的内侧面,最后再将补强段330连接于弯折支撑体400的第三侧面403上。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二侧面402和第三侧面403之间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值大于20°且小于60°设置,可实现将圆角结构410的径向长度与背光模组200的宽度的比值控制在0.3~0.6的范围内。基于上述设置,一方面,可避免弯折段320进行弯折后所形成的弯曲半径过小,导致弯折段320可能会出现折断的风险,导致柔性电路板300的抗弯折能力会受到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可避免弯折段320进行弯折后所形成的弯曲半径过大,导致其如现有技术一般(弯折段320的径向宽度与背光模组200的宽度比例较为接近1:1),存在柔性电路板300的抗弯折能力较差的问题,导致柔性电路板300和显示结构100之间仍存在分层风险。
基于上述结构,从柔性电路板300的两个主要受力点C点(位于热压段310与显示结构100热压连接的边缘处)和D点(位于圆角结构410与弯折段320的抵触点处)的受力分析可知,D点受到因材料本身所产生的张力Fd1、由圆角结构410对其的支撑力Fd2和基于第三侧面403与补强段330的连接所产生的拉力Fd3,支撑力Fd2和拉力Fd3将对张力Fd1进行平衡抵消,以削减作用于D点上的合力,从而使得D点形成稳定的受力结构,从而使得作用于弯折段320的起始弯折处的作用力变小,从而使得作用于C点上的张力Fc也相应变小。因而,基于上述设置,本实施例大幅削减了作用于C点上的张力Fc,在柔性电路板300与显示结构100热压连接的宽度一致的情况下,作用于C点上的张力Fc将远小于现有技术中作用于A点的张力Fa,从而降低了显示结构100对C点的连接力无法平衡作用于C点的张力Fc的可能性,即增强了柔性电路板300的抗弯折能力,降低了热压段310翘起的风险,即降低了柔性电路板300和显示结构100之间的热压连接关系失效的风险,从而降低了柔性电路板300和显示结构100分层的风险。
补充说明的是,在将柔性电路板300固定连接于显示结构100和弯折支撑体400之前,可先对弯折段320进行预弯折处理,以尽可能消除材料本身应力,以避免弯折段320在弯折过程中因应力集中出现损坏情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于背光模组200旁侧连接设置有一截面形状呈三角形设置的弯折支撑体400,该弯折支撑体400具有一背离背光模组200设置的圆角结构410,该圆角结构410为锐角,随后,将柔性电路板300的热压段310热压连接于显示结构100上,并将弯折段320弯折于圆角结构410上,再将补强段330连接于弯折支撑体400的第三侧面403上,如此,即可通过圆角结构410对弯折段320形成一支撑力,并通过补强段330和第三侧面403的连接关系对弯折段320形成一拉力,从而可通过支撑力和拉力对弯折段320的张力进行平衡抵消,使弯折段320形成稳定的受力结构,即增强了柔性电路板300的抗弯折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作用于热压段310上的张力,降低了热压段310翘起的风险,即降低了柔性电路板300和显示结构100分层的风险。
请参阅图3-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面401、第二侧面402和第三侧面403共同围合形成一直角三角形,第一侧面401与第二侧面402垂直设置。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优选地,该弯折支撑体400的截面形状呈直角三角形设置,且,第一侧面401与第二侧面402垂直设置,而第三侧面403与第一侧面401和第二侧面402均倾斜设置。基于上述设置,可使得圆角结构410相对靠近弯折段320的起始弯折处,即,使圆角结构410相对靠近热压段310设置,从而有利于提高由圆角结构410作用于弯折段320上的支撑力对张力的抵消效果,并相应提高作用于D点上的合力对作用于C点上的张力Fc的影响程度,从而进一步使作用于C点上的张力Fc减小,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柔性电路板300的抗弯折能力,进一步降低了柔性电路板300和显示结构100之间的热压连接关系失效的风险,即进一步降低了柔性电路板300和显示结构100分层的风险。
请参阅图3-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侧面402与背光模组200的顶侧面平齐设置,第二侧面402与背光模组200共同支撑显示结构100。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二侧面402与背光模组200的顶侧面平齐设置,一方面,可通过第二侧面402与背光模组200共同支撑显示结构100,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弯折支撑体400所占用的显示屏的内部空间,以利于显示屏的优化布局;另一方面,如此布局下的弯折支撑体400的圆角结构410相对而言最靠近弯折段320的起始弯折处(圆角结构410与热压段310之间仅间隔显示结构100),从而,可大幅提高作用于D点上的合力对作用于C点上的张力Fc的影响程度,从而使作用于C点上的张力Fc大幅减小,从而有效增强了柔性电路板300的抗弯折能力,有效降低了柔性电路板300和显示结构100之间的热压连接关系失效的风险,即降低了柔性电路板300和显示结构100分层的风险。
请参阅图3-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侧面402和第三侧面403之间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值为30°。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侧面402和第三侧面403之间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值小于30°时,基于弯折支撑体400的圆角结构410的引导作用下,弯折段320将呈现出较小的弯曲半径,过小的弯曲半径将对柔性电路板300的抗弯折能力造成不利的影响,其易增大柔性电路板300的折断风险;而当第二侧面402和第三侧面403之间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值大于30°时,弯折后的补强段330与弯折支撑体400的第三侧面403之间将存在一定距离,从而不利于补强段330的固定,甚至可能在将补强段330固定于第三侧面403时致使补强段330出现二度弯折,从而对柔性电路板300的抗弯折能力造成不利的影响。而将第二侧面402和第三侧面403之间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值设置为30°,可最大程度地保障弯折段320的平缓弯折,还可利于实现补强段330与第三侧面403之间的连接,从而可以有效地保障柔性电路板300的抗弯折能力。
请参阅图3-5,在本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300还包括设于补强段330背离第三侧面403的一侧的补强结构340,补强结构340用于增强补强段330的强度。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预先于柔性电路板300的补强段330上通过柔性电路板300补强工艺对补强段330进行了补强处理,即形成上述补强结构340。通过补强结构340的设置,可加强补强段330的机械强度,从而避免补强段330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打、折、伤痕、龟裂等情况,从而增强了柔性电路板300的使用寿命,即提高了显示屏的使用寿命。补充地,上述补强结构340可为但不限于为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塑料),聚酰亚胺(PI塑胶),背胶,金属或树脂等材料制成的补强结构340。
请参阅图3-5,在本实施例中,补强段330通过双面胶500粘连于第三侧面403上。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优选地,本实施例中,通过双面胶500在补强段330与第三侧面403之间建立起了稳定性较高的连接关系,并通过双面胶500对补强段330的粘连作用力形成作用于作用于D点上的拉力Fd3,以对作用于D点上的张力Fd1进行抵消,从而增强了柔性电路板300的抗弯折能力。
请参阅图3-5,在本实施例中,弯折支撑体400为由塑胶制成的弯折支撑体400。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优选地,本实施例,弯折支撑体400为由塑胶制成的弯折支撑体400。采用塑胶制成的弯折支撑体400,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弯折支撑体400的制造成本,还可通过弯折支撑体400的圆角结构410对弯折段320形成稳定的支撑,从而利于形成有力的支撑力Fd2以对作用于D点上的张力Fd1进行抵消,以增强柔性电路板300的抗弯折能力。
补充说明的是,背光模组200一般都设有背光胶框以对其他背光功能组件进行支撑和固定,因而,优选地,可将弯折支撑体400与背光胶框一体成型,以保障弯折支撑体400的位置精度和连接精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于背光模组200旁侧连接设置有一截面形状呈三角形设置的弯折支撑体400,该弯折支撑体400具有一背离背光模组200设置的圆角结构410,该圆角结构410为锐角,随后,将柔性电路板300的热压段310热压连接于显示结构100上,并将弯折段320弯折于圆角结构410上,再将补强段330连接于弯折支撑体400的第三侧面403上,如此,即可通过圆角结构410对弯折段320形成一支撑力,并通过补强段330和第三侧面403的连接关系对弯折段320形成一拉力,从而可通过支撑力和拉力对弯折段320的张力进行平衡抵消,使弯折段320形成稳定的受力结构,即增强了柔性电路板300的抗弯折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作用于热压段310上的张力,降低了热压段310翘起的风险,即降低了柔性电路板300和显示结构100分层的风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显示屏,包括显示结构和设于所述显示结构底侧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柔性电路板,包括用于与所述显示结构热压连接的热压段、与所述热压段连接的弯折段,以及连接于所述弯折段背离所述热压段的另一侧的补强段,其中,所述弯折段从所述显示结构和所述背光模组的旁侧向下弯折,以使所述补强段朝下设置;
弯折支撑体,包括依次连接且共同围合形成一三角形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背光模组连接,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之间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值大于20°且小于60°,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的连接处形成一圆角结构,所述圆角结构用于在所述弯折段向下弯折时抵触所述弯折段,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补强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共同围合形成一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垂直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背光模组的顶侧面平齐设置,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背光模组共同支撑所述显示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之间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值为3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设于所述补强段背离所述第三侧面的一侧的补强结构,所述补强结构用于增强所述补强段的强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段通过双面胶粘连于所述第三侧面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支撑体为由塑胶制成的弯折支撑体。
CN201921408245.2U 2019-08-27 2019-08-27 显示屏 Active CN2101366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08245.2U CN210136673U (zh) 2019-08-27 2019-08-27 显示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08245.2U CN210136673U (zh) 2019-08-27 2019-08-27 显示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36673U true CN210136673U (zh) 2020-03-10

Family

ID=69708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08245.2U Active CN210136673U (zh) 2019-08-27 2019-08-27 显示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366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67937A1 (zh) * 2020-09-29 2022-04-0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67937A1 (zh) * 2020-09-29 2022-04-0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US11716809B2 (en) 2020-09-29 2023-08-01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33208B2 (en) Flexible display screen with groove to accommodate a chip
US10440842B2 (en) Flexible electronic device
CN210136673U (zh) 显示屏
EP3905665A1 (en) Display module and television
CN102801007A (zh) 一种滑盖手机及其fpc连接结构
CN113870714B (zh) 一种折叠显示背板及显示终端
CN211786483U (zh) 显示屏幕及移动终端
CN113257114A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3240734U (zh) 框架结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2927497B (zh) 背光模块
CN110890480B (zh) 一种固态柔性弯折产品的贴合结构和贴合方法
CN111766744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US11737217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back plate thereof
KR102301403B1 (ko) Oled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11348916U (zh) 钣金与型材结合的显示面板
CN114724463A (zh) 曲面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113457B (zh) 一种显示面板
CN111479383A (zh) 柔性印制电路板及显示面板
CN217389096U (zh) 柔性电路板、显示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6647013U (zh) 一种可展平出货的显示模组
WO2023112484A1 (ja) 電子機器
CN215642143U (zh) 一种显示模组
TW201024845A (en) Display panel apparatus
CN219122534U (zh) 一种低成本车载液晶显示屏
CN210776725U (zh) 识别模组和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