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34712U - 一种执手锁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执手锁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134712U CN210134712U CN201821829618.9U CN201821829618U CN210134712U CN 210134712 U CN210134712 U CN 210134712U CN 201821829618 U CN201821829618 U CN 201821829618U CN 210134712 U CN210134712 U CN 21013471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ck
- handle
- groove
- state
- lock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门、窗锁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执手锁具,包括锁具处于非反锁状态时且在初始位置可正向转动开锁的外执手,还包括在初始位置可正向转动至开锁位置开锁且在初始位置可反向转动并驱动外执手反向转动至反锁位置并保持反锁位置以提示锁具处于反锁状态的内执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执手锁具,内执手在初始位置可反向转动并驱动外执手反向转动至反锁位置,并使外执手保持反锁位置以提示锁具处于反锁状态。即内外执手在反锁后,可以保持于反转后的角度,外执手随内执手反转90度至向上的纵向状态,门内外的用户易于识别锁具已被反锁而知悉门内有人或门已上锁,从而不会贸然转动外执手尝试开锁,避免了许多尴尬,用户体验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门、窗锁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执手锁具。
背景技术
目前的门锁锁具,内外执手通过方杆联接同步,控制锁体的锁舌开合;或内外方杆分开,内外执手不同步,分别控制锁舌。目前的门、窗锁具,其内部反锁后外部无明显标识,一般通过红绿颜色的小视窗作为标识,门外的人难以分辩门内是否被反锁,常盲目转动锁具的把手以试探门内是否有人,用户体验欠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了一种执手锁具,其外执手可随内执手反提反锁,门外的用户易于识别锁具已被反锁而知悉门内有人,从而不会贸然转动外执手尝试开锁,避免了许多尴尬,用户体验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执手锁具,包括锁具处于非反锁状态时且在初始位置可正向转动开锁的外执手,还包括在初始位置可正向转动至开锁位置开锁且在初始位置可反向转动并驱动外执手反向转动至反锁位置并保持反锁位置以提示锁具处于反锁状态的内执手。
具体地,所述内执手和外执手之间设置有当所述内执手于初始位置反向转动至反锁位置时带动所述外执手同步反向转动至反锁位置并使所述外执手保持反锁位置的锁体结构。
具体地,所述锁具处于反锁状态时,所述外执手处于反锁位置且不能解锁锁具,所述内执手处于反锁位置且能解锁锁具。
具体地,所述锁具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外执手和内执手均能正向转动而解锁锁具,
所述外执手不能反向转动,且所述内执手可反向转动并带动外执手反向转动并使锁具切换至反锁状态。
具体地,所述反锁位置为上提并转动外执手或内执手设定角度后的位置,所述设定角度在45度至180度之间。
具体地,所述外执手的初始位置为横向状态,所述外执手的反锁位置为上提至纵向状态;且/或,
所述内执手的初始位置为横向状态,所述内执手的反锁位置为上提至纵向状态。
具体地,所述内执手连接有主动轮,所述外执手连接有由所述主动轮驱动但至少在反锁状态时不能驱动主动轮的被动轮。
具体地,所述主动轮与所述被动轮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外执手在初始状态下主动反向转动的外反锁限位结构和用于所述防止外执手在反锁状态下主动转动的外解锁限位结构。
具体地,所述主动轮与所述被动轮之间设置有具有轨迹槽的轨迹板和可沿所述轨迹槽滑动的功能销;
所述轨迹槽包括解锁槽和反锁槽,且所述解锁槽和反锁槽交接处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外执手在初始状态下主动反向转动的外反锁限位槽;
所述反锁槽还连通有用于所述防止外执手在反锁状态下主动转动的外解锁限位槽。
具体地,所述主动轮设置有可在初始状态时将所述功能销从所述外反锁限位槽切入所述反锁槽且可在反锁状态时将所述功能销从所述外解锁限位槽切入所述反锁槽的主动轮槽;
所述被动轮设置有可在初始状态时限制所述功能销从所述外反锁限位槽切入所述反锁槽且可在反锁状态时限制所述功能销从所述外解锁限位槽切入所述反锁槽的被动轮槽,所述功能销插于所述主动轮槽和被动轮槽。
具体地,所述主动轮槽和所述被动轮槽的中心线均与所述主动轮、被动轮的旋转法线不重合。
具体地,所述主动轮槽的中心线和所述被动轮槽的中心线呈“V”字形排布。
具体地,所述解锁槽和反锁槽呈弧形且在径向上错位设置,所述解锁槽一端和反锁槽的一端由所述外反锁限位槽连通,所述外解锁限位槽设置于所述反锁槽的另一端。
或者,所述解锁槽和所述反锁槽位于同一弧段且连通。
具体地,所述解锁槽对应的半径小于所述反锁槽对应的半径。
具体地,所述外执手连接有外盖圈,所述外盖圈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轨迹槽对位的槽位。
具体地,所述功能销的一端插于所述轨迹板的轨迹槽,另一端插于所述外盖圈的槽位,所述功能销的中段插于所述主动轮槽和所述被动轮槽。
具体地,所述内执手连接有解锁杆,所述解锁杆的前端连接于锁体,所述锁体包括当所述解锁杆正转时缩回反转时不动的锁舌。
具体地,所述外执手设置有紧急开启件,所述紧急开启件设置有锁芯紧急开启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执手锁具,内执手在初始位置可反向转动并驱动外执手反向转动至反锁位置,并使外执手保持反锁位置以提示锁具处于反锁状态。外执手在内执手反提的驱动下也反向转动并保持反向转动后的状态,即内外执手在反锁后,可以保持于反转后的角度,外执手随内执手反转90度至向上的纵向状态,门内外的用户易于识别锁具已被反锁而知悉门内有人或门已上锁,从而不会贸然转动外执手尝试开锁,避免了许多尴尬,用户体验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执手锁具的立体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执手锁具的立体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执手锁具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执手锁具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执手锁具中外执手与被动轮的立体装配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执手锁具中内执手与主动轮的立体装配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执手锁具中轨迹板、解锁杆、被动轮和主动轮的立体装配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执手锁具中轨迹板、解锁杆、被动轮和主动轮的立体装配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执手锁具中主动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执手锁具中被动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执手锁具中功能销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执手锁具中轨迹板、解锁杆、被动轮和主动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执手锁具中轨迹板、解锁杆、被动轮和主动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执手锁具中轨迹板、解锁杆、被动轮和主动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执手锁具中的平面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执手锁具中的平面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执手锁具中的局部平面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执手锁具中锁体的平面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执手锁具在初始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执手锁具在初始状态下内执手反转时功能销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执手锁具在初始状态下外执手反转时功能销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执手锁具在反锁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执手锁具中功能销滑动至反锁槽后端时的平面示意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执手锁具中功能销滑动至反锁槽后端时功能销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执手锁具在反锁状态下外执手正转下压时功能销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执手锁具在反锁状态下内执手正转下压时功能销的受力分析示意图;
图2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执手锁具中主动轮槽和被动轮槽的平面排布示意图;
图2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执手锁具中另一形态轨迹槽的平面示意图;
图2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执手锁具中另一形态轨迹槽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设置、连接,也可以通过居中元部件、居中结构间接设置、连接。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执手锁具,包括内执手 1和外执手2。锁具处于非反锁状态时且在初始位置(本实施例中以内执手1和外执手2均以水平状态为例),外执手2可正向转动开锁。内执手1在初始位置可正向转动至开锁位置开锁,而且,内执手1在初始位置可反向转动并驱动外执手2反向转动至反锁位置,并使外执手2保持反锁位置以提示锁具处于反锁状态。具体地,外执手2可以安装于门外侧,内执手1可以安装于门内侧。外执手2、内执手1可以呈把手状,内执手1也可以呈旋钮状、法兰状等,只要其可以使用户用手转动即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非反锁状态下外执手2、内执手1均可使锁具解锁,即外执手2、内执手1均可使锁具的锁舌31缩回。初始位置指外执手2、内执手1均处于非反锁状态时,本实施例中,外执手2、内执手1在初始位置呈横向设置(水平)。当然具体应用中,由于安装位置、应用场合不同,外执手2、内执手1的初始位置也可以呈纵向或斜向等,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内执手1在初始位置呈横向水平设置,内执手1可以下压(正向转动)使锁具解锁,也可以上提(反向转动)使锁具反锁。本实施例中,外执手2在初始位置呈横向水平设置,外执手2可以下压(正向转动)使锁具解锁,也可以由内执手1驱动反向转动,即外执手2在内执手1反提的驱动下,外执手2也反向转动并保持反向转动后的状态,即在反锁后,外执手2可以保持于反转后的角度,例如,外执手2随内执手1反转90度至向上的纵向状态,门内外的用户易于识别锁具已被反锁而知悉门内有人或门已上锁,从而不会贸然转动外执手2,避免了许多尴尬,用户体验佳。
具体地,所述内执手1和外执手2之间设置有当所述内执手1于初始位置反向转动至反锁位置时带动所述外执手2同步反向转动至反锁位置并使所述外执手2保持反锁位置的锁体3结构。即内执手1和外执手2之间设置有联动结构,使内执手1反提时可以带动外执手2同步反提至反锁位置,本实施例中,反锁位置为外执手2、内执手1由水平横向向上转动(约)90度至纵向向上的位置,反锁标识非常明显。
具体地,所述锁具处于反锁状态时,即外执手2、内执手1均反提至纵向向上的位置,所述外执手2处于反锁位置且不能解锁锁具,所述内执手1处于反锁位置且能解锁锁具。即锁具在反锁状态时,外执手2不能主动由纵向向上转动至水平横向的初始位置,只能由门内的内执手1主动解锁,即只能由内执手1从纵向向上转动至水平横向的初始位置并带动外执手2同步由纵向向上转动至水平横向的初始位置,实现反锁的解除,此时锁具处于初始状态,此时,再继续下压内执手1或外执手2,锁具即可解锁。
具体地,所述锁具处于初始状态(未反锁状态)时,所述外执手2和内执手1均能正向转动而解锁锁具,所述外执手2不能反向转动,且所述内执手1 可反向转动并带动外执手2反向转动并使锁具切换至反锁状态,即在门外的外执手2不可使锁具反锁。
具体地,所述反锁位置为上提并转动外执手2或内执手1设定角度后的位置,所述设定角度可在45度至180度之间。本实施例中,反锁位置为上提并转动外执手2或内执手1约90度。当然,反提上锁的角度也可设置为其它合适的范围,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执手2的初始位置为横向状态(水平),所述外执手 2的反锁位置为上提至纵向状态(竖直);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执手1的初始位置为横向状态,所述内执手1的反锁位置为上提至纵向状态。
具体地,所述内执手1连接有解锁杆6(非圆形杆,本实施例中以方杆为例),所述解锁杆6的前端连接于锁体3,所述锁体3包括当所述解锁杆6正转时缩回反转时不动的锁舌31。锁舌31连接有弹性复位件,弹性复位件可为弹簧。
具体地,所述内执手1连接有主动轮7(内执手轮,与内执手1同步转动),所述外执手2连接有由所述主动轮7驱动但至少在反锁状态时不能驱动主动轮 7的被动轮8。内执手1可与主动轮7同步转动。外执手2可与被动轮8同步转动。本实施例中,在初始状态下,转动外执手2时,被动轮8可以驱动主动轮 7同步而实现解锁。所述主动轮7与所述被动轮8同轴且可以相邻设置。主动轮7可以套于解锁杆6且随解锁杆6同步转动。解锁杆6的前端连接于锁体3,以控制锁舌31。
具体地,所述主动轮7与所述被动轮8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外执手2 在初始状态下主动反向转动的外反锁限位结构,以限制外执手2主动由初始状态切换至反锁状态。
具体地,所述主动轮7与所述被动轮8之间还设置用于所述防止外执手2 在反锁状态下主动转动的外解锁限位结构,以限制外执手2主动由反锁状态切换至初始状态。
具体地,所述主动轮7与所述被动轮8之间设置有具有轨迹槽111的轨迹板11和在所述外执手2、内执手1作用下可沿所述轨迹槽111滑动的功能销12,功能销12可以同时插于轨迹槽111、主动轮7和被动轮8;轨迹板11可以固定且与所述主动轮7相邻设置。轨迹板11和被动轮8不随解锁杆6同步转动,轨迹板11和被动轮8可设置有用于供解锁杆6穿过且可自由转动的孔位(一般为圆形孔位)。
具体地,主动轮7或/和被动轮8的一面可以设置有轴用弹性挡圈9,轴用弹性挡圈9可套于外执手2。
具体地,所述轨迹槽111包括连通的解锁槽1111和反锁槽1112,本实施例中,解锁槽1111靠近于反锁槽1112的一端,定义为解锁槽1111的前端,解锁槽1111的另一端定义为解锁槽1111的后端。当功能销12位于解锁槽1111内的初始位时(解锁槽1111的前端),锁具位于初始状态,功能销12位于解锁槽 1111前端,主动轮7(内执手1)和被动轮8(外执手2)均可以正转驱动功能销12从解锁槽1111前端向解锁槽1111后端滑动,即内执手1和外执手2均可以下压转动一定角度而解锁锁具。主动轮7(内执手1)和被动轮8(外执手2) 正转驱动功能销12滑动至解锁槽1111后端时,解锁杆6驱动锁体3的锁舌31 缩回,锁体3处于解锁状态。在解锁状态下,当用户松开手时,在弹性复位件 (弹簧)的复位作用下,锁舌31弹出,解锁杆6、主动轮7(内执手1)和被动轮8(外执手2)复位至初始位置,同步地,功能销12从解锁槽1111后端复位至解锁槽1111前端,此时锁具位于初始状态下,即功能销12位于解锁槽1111前端,内执手1、外执手2均位于水平横向状态。
具体地,所述解锁槽1111和反锁槽1112交接处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外执手2在初始状态下主动反向转动的外反锁限位槽1113。所述反锁槽1112还连通有用于所述防止外执手2在反锁状态下主动转动的外解锁限位槽1114,外解锁限位槽1114位于反锁槽1112的后端一侧且连通于反锁槽1112。
具体地,所述主动轮7设置有可在初始状态时将所述功能销12从所述外反锁限位槽1113切入所述反锁槽1112且可在反锁状态时将所述功能销12从所述外解锁限位槽1114切入所述反锁槽1112的主动轮槽71。
具体地,所述被动轮8设置有可在初始状态时限制所述功能销12从所述外反锁限位槽1113切入所述反锁槽1112且可在反锁状态时限制所述功能销12从所述外解锁限位槽1114切入所述反锁槽1112的被动轮槽81,所述功能销12插于所述主动轮槽71和被动轮槽81。为便于理解,在附图中,主动轮槽71和被动轮槽81被特别显示。
在外反锁限位槽1113的作用下,功能销12不能自由从解锁槽1111进入反锁槽1112,特别是不能在被动轮8的作用下进入反锁槽1112,功能销12可由主动轮7反转时,通过主动轮7反向转动的作用,功能销12可以通过外反锁限位槽1113进入反锁槽1112。反锁槽1112靠近于外反锁限位槽1113的一端定义为反锁槽1112前端,反锁槽1112的另一端为后端。功能销12进入反锁槽1112 的前端后,继续反提内执手1,主动轮7继续反转并通过功能销12带动被动轮 8、外执手2反提,功能销12沿反锁槽1112向反锁槽1112后端滑动。外解锁限位槽1114位于反锁槽1112的后端处,功能销12滑动至槽向反锁槽1112后端后,内执手1不能继续上提反转,在主动轮槽71的作用下,会卡入外解锁限位槽 1114,此时,内执手1、外执手2均反提至竖直纵向状态并保持锁定。此时,若下压(正转)外执手2,在被动轮槽81的作用下,功能销12卡于外解锁限位槽1114而不能从外解锁限位槽1114进入反锁槽1112的后端,即外执手2不能主动解除反锁。而若内执手1被下压(正转),在主动轮槽71的作用下,功能销12可以从外解锁限位槽1114进入反锁槽1112的后端,功能销12进入反锁槽1112的后端后,继续转动内执手1,功能销12向反锁槽1112的前端滑动并通过外解锁限位槽1114进入解锁槽1111,即内执手1能主动解除反锁。此时,内执手1和外执手2由纵向状态转动至横向状态,锁具恢复于初始状态,继续下压转动内执手1或下压转动外执手2均可以实现解锁。
具体地,所述主动轮槽71和所述被动轮槽81的中心线a、b均与所述主动轮7、被动轮8的旋转法线x(功能销12处)不重合。主动轮槽71和所述被动轮槽81的中心线可相对于主动轮7、被动轮8的旋转法线(功能销12处)对称。
具体地,主动轮槽71和被动轮槽81可以呈腰形(长圆形)、长条形或椭圆形等。
具体地,功能销12同时穿于主动轮槽71和被动轮槽81,装配后,如图 27所示,所述主动轮槽71的中心线a和所述被动轮槽81的中心线b呈“V”字形排布。主动轮7、被动轮8的旋转法线(功能销12处)x穿过于V字的相交点。当然,主动轮槽71和被动轮槽81的中心线排布也可以变形成X形等。
具体地,所述解锁槽1111和反锁槽1112呈弧形且在径向上错位设置,所述解锁槽1111一端(前端)和反锁槽1112的一端(前端)由所述外反锁限位槽1113连通,所述外解锁限位槽1114设置于所述反锁槽1112的另一端。
具体地,所述解锁槽1111对应的半径可小于所述反锁槽1112对应的半径。
在旋转半径理论上为无限大时,可实现单向传动的直线移动,如图28所示:主动件能带动被动件左右平移,被动件不能带动主动件移动。
具体地,所述外执手2连接有外盖圈5,所述外盖圈5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轨迹槽111对位的槽位51。外执手2可以相对外盖圈5转动,外盖圈5可以通过锁紧件固定于门的外侧。
本实施例中,被动轮8、轨迹板11和功能销12等构成了上述的外反锁限位结构和外解锁限位结构(锁体结构)。
具体地,所述功能销12的一端121插于所述轨迹板11的轨迹槽111,另一端123插于所述外盖圈5的槽位51,所述功能销12的中段122插于所述主动轮槽71和所述被动轮槽81。功能销12可呈柱状,本实施例中,功能销12的两端直径较小呈阶梯轴状。当然,功能销12也可呈圆柱状等。
具体地,所述内执手1连接有内盖圈4,内执手1可以相对内盖圈4转动,内盖圈4可以通过锁紧件固定于门的内侧。
具体地,所述外执手2设置有紧急开启件,所述紧急开启件设置有锁芯紧急开启槽10。锁芯紧急开启槽10可为一字槽或内六角槽或三角槽等,在紧急情况时,可通过硬币、工具作用于锁芯紧急开启槽10使紧急开启件转动而开启锁具。紧急开启件可相对外执手2转动,且紧急开启件连接于解锁杆6,紧急开启件也可为锁芯,可通过钥匙转动锁芯而使解锁杆6转动而开启锁具。
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理解,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执手1的正转和反转(下压和上提)是用户以站在门内面向内执手1的常规状态时互为参照,同样地,本实施例中外执手2的正转和反转(下压和上提)仅是用户以站在门外并面向外执手2的常规状态时互为参照,均无具体限制。
为便于进一步理解,以下结合更具体地分析锁具的解锁及反锁。
如图19所示,执手(内执手1、外执手2)水平时,是初始状态(未反锁状态),功能销12位于解锁槽1111前端。此时下压内执手1、外执手2都可开门;此时可上提内执手1并带动外执手2至卡位位置锁闭(反锁状态),但此时上提外执手2不动。
如图19至图21所示,初始状态下,上提内执手1至卡位位置锁闭(反锁状态)的过程可参考如下,如图20所示,上提内执手1,在主动轮7逆时针转时,F分解为F法+和F切向,F法+使功能销12向外运动,功能销12从解锁槽1111前端经外反锁限位槽1113进入反锁槽1112。功能销12进入反锁槽1112 后可运动至反锁槽1112末端并卡入外解锁限位槽1114,此时内执手1和外执手 2均指向上方(纵向竖直状态),此时锁具处于反锁状态(锁闭状态)。
初始状态下,上提外执手2时,如图21所示,在被动轮8趋向逆时针转时,F分解为F法-和F切向,F法-使件功能销12向内运动处于紧锁状态,即功能销12不能进入外反锁限位槽1113,即外执手2不能主动进行反锁。
如图23至图23所示,功能销12进入反锁槽1112后可运动至反锁槽1112 末端且对应于外解锁限位槽1114时,如图24所示,即主动轮7逆时针转到此位时,F分解为F法+和F切向,F法+使功能销12向外运动而进入外解锁限位槽1114,锁具进入反锁状态(锁紧状态),此时内执手1和外执手2均指向上方而处于竖直状态。
如图25所示,锁具进入反锁状态(锁紧状态)后,若顺时针转动(下压) 外执手2,被动轮8顺转F分解为F法+(法向方向的正向)和F切向,F法+ 使功能销12有向外运动的趋势而卡紧于外解锁限位槽1114,即外执手2不能主动解锁锁具。
如图26所示,锁具进入反锁状态(锁紧状态)后,若顺时针转动(下压) 内执手1,主动轮7顺转F分解为F法-(法向方向的反向)和F切向,F法- 使功能销12向内运动而进入反锁槽1112的后端,继续顺时针转动(下压)内执手1,功能销12向反锁槽1112的前端滑动至解锁槽1111的前端,反锁状态解除,锁具处于初始状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执手锁具,内执手1在初始位置可反向转动并驱动外执手2反向转动至反锁位置,并使外执手2保持反锁位置以提示锁具处于反锁状态。外执手2在内执手1反提的驱动下也反向转动并保持反向转动后的状态,即外执手2在反锁后,可以保持于反转后的角度,外执手2随内执手1反转90度至向上的纵向状态,门内外的用户易于识别锁具已被反锁而知悉门内有人或门已上锁,从而不会贸然转动外执手2尝试开锁,避免了许多尴尬,用户体验佳。
实施例二:
图29所示,与实施例一中的轨迹槽111结构不同,本实施例中,取消了外反锁限位槽,解锁槽1111和反锁槽1112位于同一弧段,即解锁槽1111和反锁槽1112对应的半径相同且相连通,内执手1能在上竖状态时下压解锁;由于没有反锁限位槽,在主动轮槽71的作用下,功能销12可以在解锁槽1111和反锁槽1112内滑动,内执手1还能在水平状态时反提至上竖状态上锁,也能在水平状态时下压开锁;外执手2不能在上竖状态时下压解锁;由于没有反锁限位槽,在主动轮槽71和被动轮槽81的作用下,功能销12可以在解锁槽1111和反锁槽1112内滑动,外执手2能在水平状态时反提至上竖状态上锁,也能在水平状态时下压开锁。可见内执手1和外执手2均能反提至上锁,但外执手2不能下压解锁。即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外执手2也能反提至上锁,可适用于需要在门外反锁的应用场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执手锁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锁具处于非反锁状态时且在初始位置可正向转动开锁的外执手,还包括在初始位置可正向转动至开锁位置开锁且在初始位置可反向转动并驱动外执手反向转动至反锁位置并保持反锁位置以提示锁具处于反锁状态的内执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执手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执手和外执手之间设置有当所述内执手于初始位置反向转动至反锁位置时带动所述外执手同步反向转动至反锁位置并使所述外执手保持反锁位置的锁体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执手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具处于反锁状态时,所述外执手处于反锁位置且不能解锁锁具,所述内执手处于反锁位置且能解锁锁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执手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具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外执手和内执手均能正向转动而解锁锁具,
所述外执手不能反向转动,且所述内执手可反向转动并带动外执手反向转动并使锁具切换至反锁状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执手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锁位置为上提并转动外执手或内执手设定角度后的位置,所述设定角度在45度至180度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执手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执手的初始位置为横向状态,所述外执手的反锁位置为上提至纵向状态;且/或,
所述内执手的初始位置为横向状态,所述内执手的反锁位置为上提至纵向状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执手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执手连接有主动轮,所述外执手连接有由所述主动轮驱动但至少在反锁状态时不能驱动主动轮的被动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执手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与所述被动轮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外执手在初始状态下主动反向转动的外反锁限位结构和用于防止所述外执手在反锁状态下主动转动的外解锁限位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执手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与所述被动轮之间设置有具有轨迹槽的轨迹板和可沿所述轨迹槽滑动的功能销;
所述轨迹槽包括解锁槽和反锁槽,且所述解锁槽和反锁槽交接处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外执手在初始状态下主动反向转动的外反锁限位槽;
所述反锁槽还连通有用于防止所述外执手在反锁状态下主动转动的外解锁限位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执手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设置有可在初始状态时将所述功能销从所述外反锁限位槽切入所述反锁槽且可在反锁状态时将所述功能销从所述外解锁限位槽切入所述反锁槽的主动轮槽;
所述被动轮设置可在初始状态时限制所述功能销从所述外反锁限位槽切入所述反锁槽且可在反锁状态时限制所述功能销从所述外解锁限位槽切入所述反锁槽的被动轮槽,所述功能销插于所述主动轮槽和被动轮槽。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执手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槽和所述被动轮槽的中心线均与所述主动轮、被动轮的旋转法线不重合。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执手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槽的中心线和所述被动轮槽的中心线呈“V”字形排布。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执手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槽和反锁槽呈弧形且在径向上错位设置,所述解锁槽一端和反锁槽的一端由所述外反锁限位槽连通,所述外解锁限位槽设置于所述反锁槽的另一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执手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槽对应的半径小于所述反锁槽对应的半径。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执手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执手连接有外盖圈,所述外盖圈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轨迹槽对位的槽位。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执手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销的一端插于所述轨迹板的轨迹槽,另一端插于所述外盖圈的槽位,所述功能销的中段插于所述主动轮槽和所述被动轮槽。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执手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执手连接有解锁杆,所述解锁杆的前端连接于锁体,所述锁体包括当所述解锁杆正转时缩回反转时不动的锁舌。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执手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执手设置有紧急开启件,所述紧急开启件设置有锁芯紧急开启槽。
19.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执手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槽和所述反锁槽位于同一弧段且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829618.9U CN210134712U (zh) | 2018-11-07 | 2018-11-07 | 一种执手锁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829618.9U CN210134712U (zh) | 2018-11-07 | 2018-11-07 | 一种执手锁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134712U true CN210134712U (zh) | 2020-03-10 |
Family
ID=69701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829618.9U Active CN210134712U (zh) | 2018-11-07 | 2018-11-07 | 一种执手锁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13471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55835A (zh) * | 2018-11-07 | 2020-05-15 | 派阁国际(香港)有限公司 | 一种执手锁具 |
-
2018
- 2018-11-07 CN CN201821829618.9U patent/CN21013471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55835A (zh) * | 2018-11-07 | 2020-05-15 | 派阁国际(香港)有限公司 | 一种执手锁具 |
CN111155835B (zh) * | 2018-11-07 | 2021-08-27 | 派阁国际(香港)有限公司 | 一种执手锁具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844985B2 (en) | Force entry resistant sash lock | |
CA2351287C (en) | Brake shoe for sash window or door assembly | |
CN102889026B (zh) | 一种卡位式机械防盗锁 | |
CN210134712U (zh) | 一种执手锁具 | |
US20030033839A1 (en) | Mortise latch apparatus | |
CN106013960A (zh) | 一种防止通过猫眼开锁的门锁装置 | |
US20080173050A1 (en) | Lock assembly | |
CN111155835B (zh) | 一种执手锁具 | |
CN109898926B (zh) | 一种门锁具 | |
EP0763638B1 (de) | Betätigungshandhabe | |
US3934908A (en) | Lock with retainer | |
CN210289385U (zh) | 一种执手锁具 | |
CN111155834B (zh) | 一种执手锁具 | |
CN200996230Y (zh) | 连动锁自动解闩结构 | |
CN209837904U (zh) | 一种门锁具 | |
EP2107191B1 (de) | Schloss mit einem Selektorelement zur Umstellung der Funktionseigenschaften des Schlosses | |
CN114763724B (zh) | 双锁芯锁头 | |
EP2738324B1 (de) | Schloss mit einer freigebbaren Dreheinheit | |
CN209958930U (zh) | 一种防猫眼开锁的门锁 | |
EP1443163B1 (en) | Lock assembly | |
GB1560955A (en) | Bolt assembly | |
CN100510302C (zh) | 锁装置及门窗设备 | |
US8196973B2 (en) | Device for childproofing a door lock | |
CN219887779U (zh) | 一种生态门锁 | |
CN218862307U (zh) | 双开式门锁装置以及柜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