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28439U - 布水装置和空气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布水装置和空气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128439U CN210128439U CN201920719080.4U CN201920719080U CN210128439U CN 210128439 U CN210128439 U CN 210128439U CN 201920719080 U CN201920719080 U CN 201920719080U CN 210128439 U CN210128439 U CN 21012843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collecting
- water distribution
- humidified
- distribu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0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9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6
- 238000010009 be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399 tap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0679 tap wate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布水装置和空气处理装置。其中,布水装置储水结构;打水结构,所述打水结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储水结构内,用于将所述储水结构内的水打起;集水布水结构,所述集水布水结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打水结构上方,用于收集所述打水结构打起的水,所述集水布水结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被加湿器件的上方,用于将收集到的水导向所述被加湿器件;以及聚水结构,所述聚水结构设于所述集水布水结构背离所述被加湿器件的一侧,用于收集所述集水布水结构背离所述打水结构一侧的凝结水,并将凝结水导向所述集水布水结构内。本申请技术方案可以提高空气处理装置的能效,同时避免空气处理装置内积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布水装置和应用该布水装置的空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空气处理装置(例如,窗机、空调室外机、移动空调等)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用电器了。如何提高空气处理装置的能效一直是研发人员着重关注的课题。现有的空气处理装置中,被加湿器件(如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低,能效难以提高,而且在水冷降温时,容易在空气处理装置内形成二次凝结水,造成积水和浪费问题。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布水装置和应用该布水装置的空气处理装置,旨在提高空气处理装置的能效,同时避免空气处理装置内积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布水装置,包括:
储水结构;
打水结构,所述打水结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储水结构内,用于将所述储水结构内的水打起;
集水布水结构,所述集水布水结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打水结构上方,用于收集所述打水结构打起的水,所述集水布水结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被加湿器件的上方,用于将收集到的水导向所述被加湿器件;以及
聚水结构,所述聚水结构设于所述集水布水结构背离所述被加湿器件的一侧,用于收集所述集水布水结构背离所述打水结构一侧的凝结水,并将凝结水导向所述集水布水结构内。
可选地,所述集水布水结构包括集水结构和布水结构;
所述集水结构设于所述打水结构上方,用于收集所述打水结构打起的水,并将收集到的水导入布水结构;
所述布水结构设于所述被加湿器件上方,用于承接所述集水结构收集到的水,并将水导向所述被加湿器件;
所述聚水结构设于所述布水结构的背离所述被加湿器件的一侧,用于收集所述集水结构背离所述打水结构一侧的凝结水,并将凝结水导向所述布水结构内。
可选地,所述聚水结构背离所述布水结构的表面设有聚水槽,所述集水结构背离所述打水结构的一侧设有集水槽,所述聚水槽与所述集水槽连通。
可选地,所述聚水槽的侧壁开设有导通所述集水槽的导水口。
可选地,所述集水槽的深度在沿远离所述聚水槽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聚水槽设有连通所述布水结构的排水孔。
可选地,所述排水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排水孔沿所述聚水槽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布水结构面向所述被加湿器件的底壁开设有多个布水孔,每一所述排水孔与一所述布水孔错位设置。
可选地,所述排水孔的四周环绕设置有第一挡边,所述第一挡边的高度低于所述聚水槽的深度。
可选地,定义所述第一挡边的高度为h1,则满足关系:5mm≤h1≤8mm;
且/或,定义所述排水孔的孔径为d1,则满足关系:8mm≤d1≤15mm。
可选地,所述聚水槽还开设有连通所述布水结构的溢水孔,所述溢水孔的四周环绕设置有第二挡边,所述第二挡边的高度低于所述聚水槽的深度、且高于所述第一挡边的高度。
可选地,定义所述第二挡边的高度为h2,则满足关系:10mm≤h2≤16mm;
且/或,定义所述溢水孔的孔径为d2,则满足关系:13mm≤d2≤24mm。
可选地,所述集水结构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邻近所述布水结构的一侧边设有导水板,所述导水板朝向所述布水结构凸设延伸。
可选地,所述布水结构背离所述被加湿器件的表面设有储水槽,所述储水槽与所述聚水结构导通,所述导水板朝向所述储水槽凸设延伸,并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储水槽。
可选地,所述导水板的下端具有导水部,所述导水部伸入所述储水槽内,用以引导所述导水板上的水流入所述储水槽。
可选地,定义所述导水板的下端与所述储水槽底壁之间的距离为h3,则满足关系:h3≥5mm。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包括被加湿器件和布水装置,所述布水装置包括:
储水结构;
打水结构,所述打水结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储水结构内,用于将所述储水结构内的水打起;
集水布水结构,所述集水布水结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打水结构上方,用于收集所述打水结构打起的水,所述集水布水结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被加湿器件的上方,用于将收集到的水导向所述被加湿器件;以及
聚水结构,所述聚水结构设于所述集水布水结构背离所述被加湿器件的一侧,用于收集所述集水布水结构背离所述打水结构一侧的凝结水,并将凝结水导向所述集水布水结构内。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至少部分打水结构设置在储水结构内,便可利用打水结构将储水结构内的水打起;之后,通过将至少部分集水布水结构设置在打水结构上方,便可利用集水布水结构将被打起的水进行收集;最后,通过将至少部分集水布水结构设置在空气处理装置的被加湿器件的上方,便可利用集水布水结构将收集到的水导向被加湿器件,完成对被加湿器件的加湿过程。此时,被加湿器件于空气处理装置中,获得了额外的加湿过程,获得了额外的冷量,加湿换热效率大大提升,从而使得空气处理装置的能效得以提高。
进一步地,通过将聚水结构设于集水布水结构背离被加湿器件的一侧,便能利用聚水结构将集水布水结构背离打水结构一侧的凝结水进行收集,这样集水布水结构即使在收集到的水的背面再次形成凝结水时,也能通过聚水结构将凝结水导回集水布水结构内,供被加湿器件加湿使用,不仅使凝结水充分被利用,节约水资源,而且有效的避免了空气处理装置内出现积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中空气处理装置沿宽度方向的剖视图,其中,虚线箭头所示路径为水流路径;
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另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空气处理装置沿宽度方向的另一位置的剖视图;
图10为图9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布水装置100,其可应用于空气处理装置1000,空气处理装置1000可以是空调器,如窗机、空调室外机、移动空调等,也可以是加湿器,如湿膜加湿器等,该空气处理装置1000包括被加湿器件200,例如,当空气处理装置1000为空调器时,被加湿器件200可以是换热器,而当空气处理装置1000为加湿器时,被加湿器件200则可以是高吸水性的加湿材料(湿膜)等。本申请布水装置100于空气处理装置1000中的应用,可提高空气处理装置1000中被加湿器件200的加湿换热效率,从而提高空气处理装置1000的能效,同时避免空气处理装置1000内积水。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申请布水装置100一实施例中,该布水装置100包括:
储水结构10;
打水结构20,所述打水结构20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储水结构10内,用于将所述储水结构10内的水打起;
集水布水结构30,所述集水布水结构30至少部分设于所述打水结构20上方,用于收集所述打水结构20打起的水,所述集水布水结构30至少部分设于所述被加湿器件200的上方,用于将收集到的水导向所述被加湿器件200;
聚水结构40,所述聚水结构40设于所述集水布水结构30背离所述被加湿器件200的一侧,用于收集所述集水布水结构30背离所述打水结构20一侧的凝结水,并将凝结水导向所述集水布水结构30内。
下面以本申请布水装置100水平设置为例进行介绍:
具体地,储水结构10可以为盘体结构、盒体结构、或槽体结构,即,储水结构10的上表面凹设有储水空间,用于储存水体。进一步地,储水结构10可以是窗机、空调室外机、移动空调、加湿器等空气处理装置1000的底盘,也可以是专门设置在窗机、空调室外机、移动空调、加湿器等空气处理装置1000内的可起到储水作用的结构(例如,接水槽、接水盘、接水盒等)。需要说明的是,储水结构10内的水可以是窗机、空调室外机、移动空调等空气处理装置1000室内侧的冷凝水,或者是加湿器的加湿水,也可以是自来水、雨水或其他水体。
打水结构20可以为打水环圈,打水环圈的中心轴线水平设置,打水环圈的底部位于储水结构10的储水空间内、顶部位于储水结构10的储水空间上方。进一步地,打水环圈能够绕其轴线转动,以使其底部将储水结构10内的水打起。当然,为了使打水环圈能够绕其轴线转动,布水装置100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打水环圈绕其中心轴线转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为轴流风机60,轴流风机60包括电机61和轴流风轮63,打水环圈环绕设置于轴流风轮63的外缘。当轴流风机60运行时,电机61驱动轴流风轮63转动,轴流风轮63带动打水环圈转动,从而使得打水环圈的底部能够将储水结构10内的水打起。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组件也可以为电机61;此时,打水环圈可套设于电机61的输出轴,当电机61运行,电机61驱动打水环圈转动。或者,驱动组件还可以为电机61、齿轮及齿圈的组合;此时,齿圈可沿打水环圈的周向环绕打水环圈设置,并安装固定于打水环圈;齿轮可套设于电机61的输出轴,并与齿圈啮合;当电机61运行,电机61通过齿轮和齿圈的配合驱动打水环圈转动。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本申请的构思实施其他合理且有效的实施方式,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此外,打水结构20也可以为打水板、打水轮或其他合理且有效的打水结构20。相应的驱动组件可采用电机61驱动的曲柄摇杆机构,以使条形设置的打水板的一端高度摆动,从而接触并打起储水结构10内的水;也可直接采用电机61对打水轮的转动进行驱动,以使打水轮的外缘在转动过程中接触并打起储水结构10内的水。当然,其他打水结构20对应的驱动组件也可做合理且有效的设置,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集水布水结构30中存在部分结构位于打水结构20的上方,用于收集由打水结构20打起的储水结构10内的水;同时,集水布水结构30中还存在部分结构位于被加湿器件200的上方,用于将收集到的储水结构10内的水导向被加湿器件200。需要说明的是,水既可以由被加湿器件200的正上方被竖直地导向被加湿器件200,也可以由被加湿器件200的斜上方被斜向地导向被加湿器件200。具体地,集水布水结构30可以为板状结构,该板状结构按其板面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地、倾斜地设置在打水结构20和被加湿器件200的上方,并且,该板状结构的板面高度按由打水结构20到被加湿器件200的方向逐渐递减。此时,板状结构的下表面可收集到由打水结构20打起的储水结构10内的水,并且,这部分收集到的储水结构10内的水可沿该板状结构的下表面流向被加湿器件200的上方,最后在被加湿器件200的上方滴落而与被加湿器件200接触,完成对被加湿器件200的加湿过程。当然,还可以在上述板状结构的四周朝向储水结构10(向下)凸设挡水板,以得到集集水功能和布水功能于一体的罩盖结构,从而实现更高效率的集水和布水。
在打水结构20将水打起后的运动过程中,部分水滴会飞溅并沾附于打水结构20上方的集水布水结构30下表面上,由于打水结构20从储水结构10中打起的水通常温度都较低,特别是打起的水为换热器表面形成的冷凝水时,该侧空气温度也较低,如此集水布水结构30背离打水结构20一侧温度较高的空气遇冷后,容易冷凝形成二次凝结水。本实施例中,通过聚水结构40对二次凝结水进行收集利用,有效防止空气处理装置1000内部积水,节约水资源。
具体地,聚水结构40同样可以是板状结构,以利用其上表面对收集到的水进行承接,之后水沿其上表面流动至边缘而滴向集水布水结构30;也可以为盘体结构、盒体结构、槽体结构或箱体结构,以利用其内部空间对收集到的水进行承接,之后利用开口或开孔,将水滴向集水布水结构30。聚水结构40与集水布水结构30背离打水结构20一侧导通,则可以是通过设置连通管、连通槽等结构导通,也可以是与集水布水结构30连接后通过设置连通口、连通孔等的结构而导通,使得凝结水能够由集水布水结构30背对打水结构20的表面汇聚于聚水结构40中,而后从聚水结构40中重新导回集水布水结构30,以供被加湿器件200使用。
因此,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至少部分打水结构20设置在储水结构10内,便可利用打水结构20将储水结构10内的水打起;之后,通过将至少部分集水布水结构30设置在打水结构20上方,便可利用集水布水结构30将被打起的水进行收集;最后,通过将至少部分集水布水结构30设置在空气处理装置1000的被加湿器件200的上方,便可利用集水布水结构30将收集到的水导向被加湿器件200,完成对被加湿器件200的加湿过程。此时,被加湿器件200于空气处理装置1000中,获得了额外的加湿过程,获得了额外的冷量,加湿换热效率大大提升,从而使得空气处理装置1000的能效得以提高。
进一步地,通过将聚水结构40设于集水布水结构30背离被加湿器件200的一侧,便能利用聚水结构40将集水布水结构30背离打水结构20一侧的凝结水进行收集,这样集水布水结构30即使在收集到的水的背面再次形成凝结水时,也能通过聚水结构40将凝结水导回集水布水结构30内,供被加湿器件200加湿使用,不仅使凝结水充分被利用,节约水资源,而且有效的避免了空气处理装置1000内出现积水。
请结合参照图1、图5、图6,在本申请布水装置100一实施例中,所述集水布水结构30包括集水结构31和布水结构33;
所述集水结构31设于所述打水结构20上方,用于收集所述打水结构20打起的水,并将收集到的水导入布水结构33;
所述布水结构33设于所述被加湿器件200上方,用于承接所述集水结构31收集到的水,并将水导向所述被加湿器件200;
所述聚水结构40设于所述布水结构33的背离所述被加湿器件200的一侧,用于收集所述集水结构31背离所述打水结构20一侧的凝结水,并将凝结水导向所述布水结构33内。
具体地,集水结构31可以为板状结构,以利用其下表面对水进行收集;也可以为罩盖结构,以利用其内表面对水进行收集;相应地,布水结构33可以为板状结构,以利用其上表面对收集到的水进行承接,之后水沿其上表面流动至边缘而滴向换热器;也可以为盘体结构、盒体结构、槽体结构或箱体结构,以利用其内部空间对收集到的水进行承接,之后利用开口或开孔,将水滴向换热器。并且,集水结构31和布水结构33之间的导流,既可以直接通过上下滴落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在集水结构31和布水结构33之间设置导流管、导流槽等导流结构实现。聚水结构40可以与集水结构31连接为一体结构,而后再与布水结构33背离被加湿器件200的一侧通过焊接或螺接等本领域常用的连接方式固定。
如此,将集水结构31、聚水结构40设计为一体结构后,再与布水结构33进行组装装配,一方面,便于将集水结构31与聚水结构40进行导通,不必设计复杂的导通结构,另一方面,不仅降低了生产制造的难度,提升了生产制造的效率,而且部件之间还实现了相互可拆卸,提升了更换维修的便捷性,提升了产品的实用性。
结合参照图1和图2,在本申请布水装置100一实施例中,聚水结构40背离所述布水结构33的表面设有聚水槽41,所述集水结构31背离所述打水结构20的一侧设有集水槽310,所述聚水槽41与所述集水槽310连通。
具体地,聚水槽41可以是凹陷形成于聚水结构40的上表面,集水槽310凹陷形成于集水结构31的上表面,即背离打水结构20的表面,当集水结构31的上表面产生凝结水时,先是容纳于集水槽310内,之后从集水槽310流向聚水槽41内,以再次回到布水结构33内对被加湿器件200进行加湿。如此,形成的二次凝结水从产生到利用的整个过程中,不会出现跑冒滴漏的现象,实现对凝结水的充分利用,节约能源。
请结合参照图2至图4,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聚水槽41的侧壁开设有导通集水槽310的导水口411。该实施例中,集水结构31连接于聚水结构40的一侧壁而形成一体结构,并且,该侧壁形成为集水槽310、聚水槽41的公用槽壁,由此导水口411可以开设于该槽壁,使得集水槽310中的凝结水能够通过该导水口411而流入聚水槽41内。其中,导水口411可以是该槽壁上的切口,外形可以设计“U”形或其它异形,当然,导水口411也可以是该槽壁上的通孔。导水口411的数量则可以根据凝结水的实际水量而设计,例如,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三个,甚至更多。通过聚水槽41的侧壁开设导水口411直接与集水槽310连通,极大地缩短了水滴在到达被加湿器件200之前的行程,避免了水滴的损失,避免了冷量的损失,从而有效提升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提升了空气处理装置1000的能效。
请参照图2,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集水槽310的深度在沿远离聚水槽41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在实际情况中,集水结构31可以是倾斜设置,使得集水结构31靠近聚水槽41一侧的高度低于另一侧的高度,从而使集水槽310的深度在该方向上出现变化。由此,当集水槽310内出现凝结水时,可以快速地向集水槽310靠近聚水槽41的一侧汇集,之后通过导水口411流入聚水槽41,在此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凝结水的汇集效率,导流效果好,提升加湿换热的效率。
结合参照图3、图4、图9及图10,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聚水槽41设有连通所述布水结构33的排水孔42。具体地,排水孔42开设在聚水槽41的底壁,并位于布水结构33的正上方,此时,聚水槽41内的水可通过排水孔42直接滴入布水结构33内,而后由布水结构33导向被加湿器件200,结构较为简单,生产制造方便,可靠性高。
请参照图7,在本申请布水装置100的一实施例中,排水孔42设置有多个,多个排水孔42沿聚水槽4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布水结构33面向被加湿器件200的底壁开设有多个布水孔332,每一排水孔42与一布水孔332错位设置。其中,布水孔332设置在被加湿器件200的正上方,此时,布水结构33内的水可通过布水孔332直接滴落至被加湿器件200的上表面,完成对被加湿器件200的加湿过程。而聚水槽41内的水通过间隔设置的排水孔42流到布水结构33的过程中,由于对应的排水孔42与布水孔332错位设置,因此从排水孔42流下的水不会直接从排水孔42进入布水孔332滴向被加湿器件200,而先是均匀分布于布水结构33内,在布水结构33内布水,之后才从多个布水孔332均匀滴向被加湿器件200,形成对被加湿器件200的喷淋效果,如此大大提高了对被加湿器件200加湿的效率,进一步提升了空气处理装置1000的能效。
请参照图4、图6、图7,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排水孔42的四周环绕设置有第一挡边44,所述第一挡边44的高度低于所述聚水槽41的深度。其中,第一挡边44设置于聚水槽41的底壁,其形状可以是圆形挡边,也可以是方形挡边,在实际应用中,凝结水先是盛置于聚水槽41内,这样使得凝结水中的泥沙等杂质能够沉积于聚水槽41的底部,在凝结水继续进入聚水槽41的过程中,当水位超过第一挡边44的高度后,凝结水上部相对较清澈的水从排水孔42流到布水结构33内,因此,通过设计第一挡边44使得凝结水中的泥沙等杂质能够沉积下来,保证排水孔42不被堵塞,同时导向被加湿器件200的水较为清澈、纯净,避免被加湿器件200产生不良。
进一步地,参照图4,定义第一挡边44的高度为h1,则满足关系:5mm≤h1≤8mm,且/或,定义排水孔42的孔径为d1,则满足关系:8mm≤d1≤15mm。第一挡边44的高度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若过高,则聚水槽41内的水位较高,当产生大量的凝结水时,容易从聚水槽41内溢流出去,给用户带来不便;若过低,则凝结水中的泥沙、杂质不易被沉积下来,导致大量泥沙、杂质被导向被加湿器件200,影响正常的加湿换热功能。同理,排水孔42的孔径同样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若过大,则在排水过程中容易导致飞溅的现象,造成水体的浪费,若过小,则在产生大量的凝结水时,容易由于排水流量不足而造成溢出的现象。因此,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挡边44的高度设计为不低于5mm、且不高于8mm的范围,且/或,排水孔42的孔径不小于8mm、且不大于15mm的范围。
可以理解地,实际应用中,第一挡边44的高度可以为5mm、6mm、6.5mm、7mm或者8mm。排水孔42的孔径可以为8mm、9mm、10mm、12mm、14mm或者15mm。
请参照图2至图4,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聚水槽41还开设有连通布水结构33的溢水孔43,溢水孔43的四周环绕设置有第二挡边45,第二挡边45的高度低于聚水槽41的深度、且高于第一挡边44的高度。溢水孔43可相应地开设在聚水槽41的底壁,当聚水槽41内的水位超过第一挡边44高度,并即将从聚水槽41溢出时,可通过溢水孔43而排至布水结构33内,有效避免聚水槽41内出现溢水现象。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照图4,定义第二挡边45的高度为h2,则满足关系:10mm≤h2≤16mm;且/或,定义溢水孔43的孔径为d2,则满足关系:13mm≤d2≤24mm。具体而言,第二挡边45的高度可以为10mm、11mm、12mm、13mm、14mm或者16mm。溢水孔43的孔径可以为13mm、14mm、15mm、18mm、20mm或者24mm。可以理解地,将溢水孔43孔径设计为稍大于排水孔42的孔径,有利于将聚水槽41内的水快速排出,而第二挡边45的高度低于聚水槽41深度,则是确保不会有水从聚水槽41溢出,进而避免空气处理装置1000内出现积水。
请参照图5至图7,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集水结构31包括导流板311,导流板311邻近布水结构33的一侧边设有导水板312,导水板312朝向布水结构33凸设延伸。其中,导流板311可朝布水结构33倾斜设置,如此导流板311的下表面可对打水结构20打起的水进行收集,之后,这部分收集到的水可沿导流板311的下表面流动至导流板311的靠近布水结构33的一侧;接着,顺沿导水板312的表面滴落至布水结构33内,完成对打水结构20打起的水的收集。通过集水结构31的如此设置,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方便,集水效率高,可靠性高。并且,与布水结构33配合良好,可实现向布水结构33快速导流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提升空气处理装置1000的能效。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6、图7、图9及图10,布水结构33背离所述被加湿器件200的表面设有储水槽331,所述储水槽331与所述聚水结构40导通,所述导水板312朝向所述储水槽331凸设延伸,并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储水槽331。储水槽331用于承接水体,包括从导流板311收集到的水,以及从聚水结构40收集的凝结水,其中,在收集导流板311中的水的过程中,当导流板311下表面的水流向导水板312后,通过将导水板312至少部分伸入储水槽331,能够确保导水板312表面的水能够由导水板312的下端直接滴落在储水槽331内,而不会飘出储水槽331外,或滴落在风道51中,提高了集水结构31集水效率。
参照图8,在本申请的另外一实施例中,导水板312的下端具有导水部3121,导水部3121伸入储水槽331内,用以引导导水板312上的水流入储水槽331。具体地,可将导水板312的下端,即滴水端设计成锯齿形、波浪形或者尖锥形,由此而形成导水部3121,在实际情况中,导流板311收集到的水滴到达导水板312后,通常在导水板312的表面形成水幕,并朝下向储水槽331移动,当到达导水板312下端时,再次形成水滴而滴向储水槽331,本申请通过设计导水部3121,能够使导水板312表面的水幕导水部3121快速形成水滴而滴落,由此加快导水的速率,进一步提高集水效率。
参照图7,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定义导水板312的下端与储水槽331底壁之间的距离为h3,则满足关系:h3≥5mm。通常,导水部3121形成的水滴的最大直径约为4mm,在水滴从导水板312下端下滴过程中,当导水板312与储水槽331底壁之间的间距小于4mm时,形成的水滴容易沾附导水板312和储水槽331底壁而难以滴落,由此而造成后续其它的水滴难以形成,进而导水缓慢。本申请通过在导水板312的下端与储水槽331底壁之间设计至少5mm的间距,能够保证水滴顺利滴落,提高导水速率。可以理解,实际应用中,h3可以设计为5mm、6mm、7mm,或者更宽的间距,由此而大大提高集水、导水的效率。
如图1、图5及图9所示,在本申请空气处理装置1000一实施例中,所述布水装置100还包括:
罩壳50,所述罩壳50设于所述储水结构10和所述集水布水结构30之间,并与所述储水结构10和所述集水布水结构30围合形成风道51,所述风道51设有进风口53和出风口55,所述被加湿器件200设于所述出风口55处;和
风机60,所述风机60设于所述风道51内,用于将气流由进风口53引入,并将气流由出风口55吹出,所述打水结构20设于所述风机60的风轮63外缘。
具体地,集水布水结构30中的框架连接于罩壳50的顶部,罩壳50的底部伸入储水结构10内,并连接于储水结构10的内表面。即,集水布水结构30通过罩壳50安装固定于储水结构10。本实施例中,布水结构33、框架及罩壳50为一体成型(如注塑成型)的一体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三者也可单独成型制造,后利用连接结构(如卡扣、螺钉等)进行相互之间的安装固定。
如此,打水结构20被设置在了风道51内,与之相配合的储水结构10和集水布水结构30则分别位于风道51的底部和顶部。此时,打水结构20打起的水,一部分被集水布水结构30收集利用,由被加湿器件200的顶部对被加湿器件200进行了加湿,另一部分则被气流直接吹向被加湿器件200表面,对被加湿器件200的表面进行了加湿,两部分共同作用,有效增大了加湿面积,提升了加湿效率,从而大大地提升了被加湿器件200的换热效率,提升了空气处理装置1000的能效。
与此同时,打水结构20设于风机60的风轮63外缘,由风机60进行驱动,不仅避免了其他驱动组件的设置,简化并优化了布水装置100的结构,而且打水结构20在风机60的带动下转动更加稳定,打水效率更加高效,还可进一步提升布水装置100对被加湿器件200的加湿效率,提升被加湿器件200的换热效率。
如图1、图5及图9所示,在本申请空气处理装置1000一实施例中,所述布水装置100还包括支架70,所述支架70包括:
安装座71,所述安装座71设于所述进风口53处,并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风机60的安装位;
支撑脚73,所述支撑脚73凸设于所述安装座71的外侧壁,所述支撑脚73的背离所述安装座7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储水结构10;以及
连接臂75,所述连接臂75凸设于所述安装座71的外侧壁,所述连接臂75的背离所述安装座7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罩壳50。
如此,不仅可实现风机60的安装固定,而且采用新型的支架70结构,还可进一步提升风机60的稳定性,从而使得打水结构20的打水效果更加稳定和可靠,使得布水装置100对被加湿器件200的加湿效果更加稳定和可靠,使得空气处理装置1000能效的提升效果更加稳定和可靠。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气处理装置1000,该空气处理装置1000包括被加湿器件200和布水装置100,该布水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气处理装置10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其中,空气处理装置1000可以是窗机、空调室外机、移动空调、加湿器等,被加湿器件200可以是换热器(如冷凝器),或者是加湿材料(如湿膜),被加湿器件200设于所述布水装置100的集水布水结构30下方,如此集水布水结构30内的水可从上方导向被加湿器件200以起到喷淋的作用,加湿换热的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布水装置,应用于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被加湿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装置包括:
储水结构;
打水结构,所述打水结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储水结构内,用于将所述储水结构内的水打起;
集水布水结构,所述集水布水结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打水结构上方,用于收集所述打水结构打起的水,所述集水布水结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被加湿器件的上方,用于将收集到的水导向所述被加湿器件;以及
聚水结构,所述聚水结构设于所述集水布水结构背离所述被加湿器件的一侧,用于收集所述集水布水结构背离所述打水结构一侧的凝结水,并将凝结水导向所述集水布水结构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布水结构包括集水结构和布水结构;
所述集水结构设于所述打水结构上方,用于收集所述打水结构打起的水,并将收集到的水导入布水结构;
所述布水结构设于所述被加湿器件上方,用于承接所述集水结构收集到的水,并将水导向所述被加湿器件;
所述聚水结构设于所述布水结构的背离所述被加湿器件的一侧,用于收集所述集水结构背离所述打水结构一侧的凝结水,并将凝结水导向所述布水结构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水结构背离所述布水结构的表面设有聚水槽,所述集水结构背离所述打水结构的一侧设有集水槽,所述聚水槽与所述集水槽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水槽的侧壁开设有导通所述集水槽的导水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的深度在沿远离所述聚水槽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水槽设有连通所述布水结构的排水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排水孔沿所述聚水槽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布水结构面向所述被加湿器件的底壁开设有多个布水孔,每一所述排水孔与一所述布水孔错位设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的四周环绕设置有第一挡边,所述第一挡边的高度低于所述聚水槽的深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一挡边的高度为h1,则满足关系:5mm≤h1≤8mm;
且/或,定义所述排水孔的孔径为d1,则满足关系:8mm≤d1≤15mm。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水槽还开设有连通所述布水结构的溢水孔,所述溢水孔的四周环绕设置有第二挡边,所述第二挡边的高度低于所述聚水槽的深度、且高于所述第一挡边的高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二挡边的高度为h2,则满足关系:10mm≤h2≤16mm;
且/或,定义所述溢水孔的孔径为d2,则满足关系:13mm≤d2≤24mm。
12.如权利要求2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结构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邻近所述布水结构的一侧边设有导水板,所述导水板朝向所述布水结构凸设延伸。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结构背离所述被加湿器件的表面设有储水槽,所述储水槽与所述聚水结构导通,所述导水板朝向所述储水槽凸设延伸,并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储水槽。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板的下端具有导水部,所述导水部伸入所述储水槽内,用以引导所述导水板上的水流入所述储水槽。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导水板的下端与所述储水槽底壁之间的距离为h3,则满足关系:h3≥5mm。
16.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被加湿器件和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布水装置,所述被加湿器件设于所述布水装置的集水布水结构下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19080.4U CN210128439U (zh) | 2019-05-17 | 2019-05-17 | 布水装置和空气处理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19080.4U CN210128439U (zh) | 2019-05-17 | 2019-05-17 | 布水装置和空气处理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128439U true CN210128439U (zh) | 2020-03-06 |
Family
ID=69662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719080.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0128439U (zh) | 2019-05-17 | 2019-05-17 | 布水装置和空气处理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12843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68062A (zh) * | 2019-05-17 | 2019-07-3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布水装置和空气处理装置 |
-
2019
- 2019-05-17 CN CN201920719080.4U patent/CN210128439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68062A (zh) * | 2019-05-17 | 2019-07-3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布水装置和空气处理装置 |
CN110068062B (zh) * | 2019-05-17 | 2024-01-2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布水装置和空气处理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68070B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110068067B (zh) | 移动空调 | |
CN210128443U (zh) |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 |
CN110068062B (zh) | 布水装置和空气处理装置 | |
CN108361957B (zh) | 一种上层接水盘及具有该接水盘的移动空调 | |
CN213514158U (zh) | 整体式空调器 | |
CN110068066B (zh) | 移动空调 | |
CN213514159U (zh) | 整体式空调器 | |
CN210050902U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210128439U (zh) | 布水装置和空气处理装置 | |
CN110068071A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110068073B (zh) |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 |
CN110068064A (zh) | 座吊式空调器 | |
CN209944568U (zh) | 移动空调 | |
CN110068068B (zh) | 移动空调 | |
CN209944567U (zh) | 布水装置和空气处理装置 | |
CN210050901U (zh) | 布水装置和空气处理装置 | |
CN209944570U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210128444U (zh) |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 |
CN210373808U (zh) | 移动空调 | |
CN110068065B (zh) | 布水装置和空气处理装置 | |
CN110986184A (zh) |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 |
CN210373810U (zh) | 移动空调 | |
CN110068072B (zh) |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 |
CN215723704U (zh) | 窗式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0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123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0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123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