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24520U - 防尘壶盖及水壶 - Google Patents

防尘壶盖及水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24520U
CN210124520U CN201921010407.7U CN201921010407U CN210124520U CN 210124520 U CN210124520 U CN 210124520U CN 201921010407 U CN201921010407 U CN 201921010407U CN 210124520 U CN210124520 U CN 2101245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water
receiving hole
water receiving
p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1040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海
吴卫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1040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245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245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245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尘壶盖及水壶,防尘壶盖包括:盖体,盖体开设有接水孔;防尘板,防尘板可活动连接于盖体并挡设于接水孔的下侧,以在受到朝下的作用力时打开接水孔;复位件,复位件连接于防尘板,以使防尘板在未受朝下作用力时复位至挡设于接水孔。本实用新型防尘壶盖通过在接水孔的下侧设置防尘板,使防尘板可活动连接于盖体,从而防尘板在收到水的冲力时会打开接水孔,并在不受水压冲击时复位至关闭接水孔,由此,使得防尘板既能有效挡住接水孔,防止灰尘污染水壶内的水,又能在被水冲击时自动打开接水孔,且不受水压冲击时关闭接水孔,由此,在加水过程中不需要用户手动拿取盖体,改善用户体验,提高了防尘壶盖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防尘壶盖及水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尘壶盖及水壶。
背景技术
目前,水壶的壶盖只有防尘的作用,向壶里加水时,要手动取下壶盖,才能向壶里加水,且加完水需要手动盖上壶盖,给用户造成不便,降低了水壶的便利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防尘壶盖,旨在解决如何提高水壶便利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尘壶盖,应用于壶体,该防尘壶盖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开设有接水孔;
防尘板,所述防尘板可活动连接于所述盖体并挡设于所述接水孔的下侧,以在受到朝下的作用力时打开所述接水孔;
复位件,所述复位件连接于所述防尘板,以使所述防尘板在未受朝下作用力时复位至挡设于所述接水孔。
可选地,所述防尘板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壶盖,并可沿远离或邻近所述接水孔的方向转动。
可选地,所述防尘壶盖还包括设于所述接水孔一侧的第一连接件,以及连接于所述防尘板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铰接,以使所述防尘板沿纵向转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开设有轴孔,所述第二连接件凸设有与所述轴孔适配的转轴。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适配的安装槽,所述转轴凸设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
可选地,所述复位件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远离所述防尘板一端的配重块,所述配重块的重量大于所述防尘板的重量,以使所述防尘板随所述配重块的下沉而升起。
可选地,所述配重块具有背离所述防尘板的限位壁,所述防尘板朝下转动至打开所述接水孔时,所述配重块朝上转动至使所述限位壁抵接于所述盖体的底部。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连接臂,所述防尘板及配重块分别连接于两所述连接臂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件铰接于两所述连接臂的中部。
可选地,所述配重块位于所述接水孔远离所述壶体的壶嘴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接水孔的孔径自所述盖体的顶部朝所述盖体的底部渐缩。
可选地,所述接水孔的孔壁呈内凹的弧面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水壶,包括壶体及一种防尘壶盖,该防尘壶盖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开设有接水孔;防尘板,所述防尘板可活动连接于所述盖体并挡设于所述接水孔的下侧,以在受到朝下的作用力时打开所述接水孔;复位件,所述复位件连接于所述防尘板,以使所述防尘板在未受朝下作用力时复位至挡设于所述接水孔。
本实用新型防尘壶盖通过在接水孔的下侧设置防尘板,使防尘板可活动连接于盖体,从而防尘板在收到水的冲力时会打开接水孔,并在不受水压冲击时复位至关闭接水孔,由此,使得防尘板既能有效挡住接水孔,防止灰尘污染水壶内的水,又能在被水冲击时自动打开接水孔,且不受水压冲击时关闭接水孔,由此,在加水过程中不需要用户手动拿取盖体,改善用户体验,提高了防尘壶盖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尘壶盖一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尘壶盖一实施例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尘板一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尘板一实施例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防尘壶盖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防尘壶盖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水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水壶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盖体 11 接水孔 20 防尘板
30 配重块 40 第一连接件 50 第二连接件
41 轴孔 51 转轴 52 安装槽
31 限位壁 53 连接臂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尘壶盖,应用于水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该防尘壶盖包括:盖体10,所述盖体10开设有接水孔11;
防尘板20,所述防尘板20可活动连接于所述盖体10并挡设于所述接水孔11的下侧,以在受到朝下的作用力时打开所述接水孔11;
复位件,所述复位件连接于所述防尘板20,以使所述防尘板20在未受朝下作用力时复位至挡设于所述接水孔11。
在本实施例中,水壶包括壶体及防尘壶盖,防尘壶盖用以盖设于水壶的顶部敞口,避免灰尘或细菌落入壶体内对水造成污染。接水孔11用以供水流通过,以实现对水壶加水。由于水壶通常通过水龙头接水,而水龙头的水柱大小有限,因此,接水孔11的孔径略大于水龙头的出水尺寸即可。防尘板20可活动挡设于接水孔11,当水柱冲击防尘板20时,防尘板20在水柱的冲击下朝远离接水孔11的方向活动,以打开接水孔11。朝下的作用力即水流在重力作用下的冲击力,需要说明,该冲击力可以是全部朝下的冲击力,也可以是具有朝下分力的冲击力。防尘板20的活动可为转动,也可为平移,只需满足水柱撞击防尘板20后防尘板20可打开接水孔11即可。复位件连接于防尘板20,复位件可为电驱动件,也可为弹性件,只需满足在防尘板20未受水柱冲击时驱动防尘板20复位活动至关闭接水孔11即可。可以理解,复位件不会阻碍水流冲开防尘板20,从而在加水过程中,水流冲击防尘板20后可顺利进入水壶内。
本实用新型防尘壶盖通过在接水孔11的下侧设置防尘板20,使防尘板20可活动连接于盖体10,从而防尘板20在收到水的冲力时会打开接水孔11,并在不受水压冲击时复位至关闭接水孔11,由此,使得防尘板20既能有效挡住接水孔11,防止灰尘污染水壶内的水,又能在被水冲击时自动打开接水孔11,且不受水压冲击时关闭接水孔11,由此,在加水过程中不需要用户手动拿取盖体10,改善用户体验,提高了防尘壶盖的便利性。
进一步地,如图3至图6所示,所述防尘板20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壶盖,并可沿远离或邻近所述接水孔11的方向转动。在本实施例中,防尘板20可直接连接于接水孔11的孔壁,也可通过其它连接件连接于盖体10。水流朝下冲击防尘板20时,防尘板20受力转动至打开接水孔11;加水接水后,未受水流冲击的防尘板20在复位件的作用下又可转动至关闭接水孔11,由此,通过转动的方式打开或关闭接水孔11,可使防尘板20打开或关闭接水孔11的过程更加可靠,且防尘板20的活动范围更小,使得防尘板20对接水孔11的开关更加巡视。
具体地,所述防尘壶盖还包括设于所述接水孔11一侧的第一连接件40,以及连接于所述防尘板20的第二连接件50,所述第一连接件40与所述第二连接件50铰接,以使所述防尘板20沿纵向转动。在本实施例中,接水孔11的边缘可朝下延伸形成过水筒,第一连接件40连接于过水筒,以增加连接面积,提高连接强度。第二连接件50与防尘板20固定连接,并与第一连接件40铰接,且第二连接件50与第一连接件40的转动轴沿横向延伸,从而防尘板20可沿纵向转动。未受水流冲击时,防尘板20沿横向延伸并关闭接水孔11;当水流冲击防尘板20时,在冲击力的作用下,防尘板20绕第一连接件40与第二连接件50的铰接处朝下转动,此时防尘板20远离该铰接处的一侧逐渐远离接水孔11,从而流经接水孔11的水流可继续流至水壶内。加水结束后,水流关闭,防尘板20在复位件的作用下朝靠近接水孔11的方向转动,并最终关闭接水孔11。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连接件40开设有轴孔41,所述第二连接件50凸设有与所述轴孔41适配的转轴51。轴孔41的数量为两个并开设于第一连接件40相背离的两侧壁,转轴51的数量及位置与轴孔41的对应,转轴51沿横向延伸,从而第二连接件50带动防尘板20沿纵向转动。所述第二连接件50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40适配的安装槽52,所述转轴51凸设于所述安装槽52的内壁。第一连接件40与第二连接件50配合时,第一连接件40位于第二连接件50的安装槽52内,从而可增大第一连接件40与第二连接件50的配合面积,提高配合强度;并且使第一连接件40与第二连接件50的整体配合结构更加紧凑,以简化防尘壶盖的整体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6所示,所述复位件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50远离所述防尘板20一端的配重块30,所述配重块30的重量大于所述防尘板20的重量,以使所述防尘板20随所述配重块30的下沉而升起。在本实施例中,防尘板20和配重块30分别位于第二连接件50与第一连接件40铰接处的两侧,由于配重块30的重量大于防尘板20的重量,因此,在重力的作用下,配重块30具有下落的趋势,并通过杠杆原理使防尘板20上升至关闭接水孔11。在水壶加水时,水流冲击防尘板20,可以理解,水流对防尘板20的冲击力大于配重块30的重力,从而在水流冲力的作用下,防尘板20朝下转动,并通过杠杆原理使配重块30朝上转动,由此,实现水流冲击防尘板20后防尘板20自动打开接水孔11,并在加水结束后,在配重块30的作用下继续朝上转动至关闭接水孔11。
在实际应用中,防尘板20关闭接水孔11时,防尘板20沿横向延伸且在配重块30的重力作用下朝上抵接于接水孔11的下端边缘,由此,可避免接水孔11与防尘板20之间形成间隙,使防尘板20紧密地关闭接水孔11,提高防尘效果。所述配重块30具有背离所述防尘板20的限位壁31,所述防尘板20朝下转动至打开所述接水孔11时,所述配重块30朝上转动至使所述限位壁31抵接于所述盖体10的底部。配重块30在防尘板20打开接水孔11后抵接于盖体10的底部,可防止防尘板20的活动范围过大导致无法有效复位。通过限位壁31限位抵接盖体10的底部,可增加配重块30与盖体10的接触面积,减少磨损,并使对防尘板20的整体限位过程更加稳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6所示,所述第二连接件50包括两相对设置的连接臂53,所述防尘板20及配重块30分别连接于两所述连接臂53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件40铰接于两所述连接臂53的中部。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壁与配重块30一体成型设置,从而可简化加工过程并提高连接强度。转轴51凸设于两连接臂53的相对侧壁,第一连接件40夹合于两连接臂53之间,从而可提高两连接臂53与第一连接件40的配合强度。具体地,两连接臂53的宽度自连接于防尘板20的一端朝连接于配重块30的一端递增,从而可增加连接臂53两端的重力差,使防尘板20能更及时地复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配重块30位于所述接水孔11的远离所述水壶壶嘴的一端。在本实施例中,用户使用水壶倒水时,会将水壶整体朝壶嘴所在的方向倾斜,若配重块30位于邻近壶嘴的一侧,则在重力作用下,重力会随着壶体的倾斜朝邻近盖体10的方向转动,导致防尘板20打开接水孔11,若此时水位过高,则水会沿防尘板20从接水孔11流出造成漏水,即防尘板20在倒水过程中无法有效关闭接水孔11,应用用户体验。因此,将配中块设于远离壶嘴的一侧,即使壶体朝壶嘴的方向倾斜,由于配重块30始终位于盖体10底部的下方,因此配重块30不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转动,从而保证防尘板20能够抵紧接水孔11,防止灰尘在倒水过程中进入水壶内,进一步提高防尘壶盖的防尘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接水孔11的孔径自所述盖体10的顶部朝所述盖体10的底部渐缩。在本实施例中,接水孔11自上朝下呈缩口状设置,从而能对流经接水孔11的水流起到集流作用,使水流更加集中地冲击防尘板20,以更顺利地打开防尘板20使水流进入水壶内。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接水孔11的孔壁呈内凹的弧面设置,从而可防止水流冲击防尘板20后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流出接水孔11的上端,防止水壶接水时溅水,进一步提高防尘壶盖的实用性和便利性。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水壶,该水壶包括壶体和防尘壶盖,该防尘壶盖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水壶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防尘壶盖可拆卸盖设于壶体的敞口,以便用户拆卸防尘壶盖对水壶内部进行清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防尘壶盖,应用于壶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体,所述盖体开设有接水孔;
防尘板,所述防尘板可活动连接于所述盖体并挡设于所述接水孔的下侧,以在受到朝下的作用力时打开所述接水孔;
复位件,所述复位件连接于所述防尘板,以使所述防尘板在未受朝下作用力时复位至挡设于所述接水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板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壶盖,并可沿远离或邻近所述接水孔的方向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尘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壶盖还包括设于所述接水孔一侧的第一连接件,以及连接于所述防尘板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铰接,以使所述防尘板沿纵向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尘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开设有轴孔,所述第二连接件凸设有与所述轴孔适配的转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尘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适配的安装槽,所述转轴凸设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尘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远离所述防尘板一端的配重块,所述配重块的重量大于所述防尘板的重量,以使所述防尘板随所述配重块的下沉而升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尘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具有背离所述防尘板的限位壁,所述防尘板朝下转动至打开所述接水孔时,所述配重块朝上转动至使所述限位壁抵接于所述盖体的底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尘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连接臂,所述防尘板及配重块分别连接于两所述连接臂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件铰接于两所述连接臂的中部。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尘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位于所述接水孔远离所述壶体的壶嘴的一侧。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防尘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孔的孔径自所述盖体的顶部朝所述盖体的底部渐缩。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尘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孔的孔壁呈内凹的弧面设置。
12.一种水壶,其特征在于:包括壶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防尘壶盖。
CN201921010407.7U 2019-06-28 2019-06-28 防尘壶盖及水壶 Active CN2101245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10407.7U CN210124520U (zh) 2019-06-28 2019-06-28 防尘壶盖及水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10407.7U CN210124520U (zh) 2019-06-28 2019-06-28 防尘壶盖及水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24520U true CN210124520U (zh) 2020-03-06

Family

ID=69665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10407.7U Active CN210124520U (zh) 2019-06-28 2019-06-28 防尘壶盖及水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245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24520U (zh) 防尘壶盖及水壶
CN203059406U (zh) 一种防溢长把手
CN109763557B (zh) 一种水封器及使用该水封器的地漏
CN200975004Y (zh) 卧式排水管道防返味防倒流装置
JPH0437947Y2 (zh)
CN212698438U (zh) 基于弹性自锁的吸嘴杯杯盖
CN205314228U (zh) 一种直通式防臭地漏
CN214169314U (zh) 一种盖体自动开合式蹲便器
CN217365726U (zh) 一种水箱
CN212835750U (zh) 一种直冲蹲便防臭器
CN214169366U (zh) 一种弹性地漏芯
CN210002530U (zh) 一种磁力回复翻板防臭地漏
CN210810520U (zh) 一种水壶的开盖机构
CN217429686U (zh) 一种磁吸式自动开启的茶壶盖结构
CN218544550U (zh) 集烟罩及吸油烟机
CN216822835U (zh) 一种电水壶
CN220705470U (zh) 一种用于淋浴房的转轴连接结构
CN219841644U (zh) 一种加湿器水箱提手结构
CN208510697U (zh) 烹饪器具
CN217049753U (zh) 一种洗衣液限流瓶口
CN210408049U (zh) 一种防溢电饭锅
CN215367679U (zh) 一种地漏
CN212912762U (zh) 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0541133U (zh) 一种排液效果好的食品加工机
CN214461028U (zh) 一种过水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