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21167U - 一种可撑开棘突融合钢板固定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撑开棘突融合钢板固定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21167U
CN210121167U CN201920790129.5U CN201920790129U CN210121167U CN 210121167 U CN210121167 U CN 210121167U CN 201920790129 U CN201920790129 U CN 201920790129U CN 210121167 U CN210121167 U CN 2101211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pinous process
adjusting
fixing
suppor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9012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丕宝
齐继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nenghua Medical Devices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nenghua Medical Devices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nenghua Medical Devices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nenghua Medical Devices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9012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211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211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211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撑开棘突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撑开棘突融合钢板固定系统,其设有棘突左侧板和棘突右侧板,特征在于棘突左侧板和棘突右侧板之间设有定位机构、撑开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的定位机构由前固定板、后固定板和固定连板组成,所述的驱动机构由导向柱、左滑块、右滑块、调整顶丝和滑动销杆组成,所述的撑开机构由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组成,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撑开效果稳定、支撑牢固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可撑开棘突融合钢板固定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撑开棘突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撑开效果稳定、支撑牢固的可撑开棘突融合钢板固定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临床上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由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以及髓核组织突出,压迫和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轻者可引起患者一侧肢体放射性疼痛、麻木以及肌力改变,重者可导致患者不可逆性的肢体运动、感觉障碍,甚至引起大小便和性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寿命。
目前,为了解决脊柱的问题,临床应用或试验的棘突间金属撑开器,其设计理念都要求棘突间撑开器与上下棘突之间保持一定程度的活动度,这种设计虽然可以增加腰椎的活动度,但由于术后腰椎棘突与内固定器之间应力及金属内置物和宿主骨弹性模量不匹配,特别是对那些老龄骨质疏松的患者,可导致棘突骨折,甚至造成罕见的关节突骨折,致使手术失败,棘突间内固定器需手术取出,最终使非融合改为融合手术,特别是在将撑开器植入棘突间的过程,融合器为特定撑开大小的结构,将融合器植入就需要撑开距离大于融合器大小的结构将融合器放入再进行支撑,这样有可能对脊柱造成二次伤害,脊柱棘突间融合钢板是近年来在脊柱外科出现的一种新型后路内固定技术,但是目前现有的脊柱棘突间融合钢板存在安装操作复杂、持续撑开效果差、支撑不牢固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撑开效果稳定、支撑牢固的可撑开棘突融合钢板固定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撑开棘突融合钢板固定系统,设有棘突左侧板和棘突右侧板,其特征在于棘突左侧板和棘突右侧板之间设有定位机构、撑开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的定位机构由前固定板、后固定板和固定连板组成,所述的前固定板和后固定板分别设在棘突左侧板的右侧板面上,前固定板和后固定板的左端与棘突左侧板相连接,前固定板和后固定板的右端经固定连板相连接,前固定板和后固定板之间的棘突左侧板上设有圆孔,固定连板上设有与圆孔轴线相同的供驱动机构转动的驱动螺孔,所述的驱动机构由导向柱、左滑块、右滑块、调整顶丝和滑动销杆组成,左滑块的左端面中部与导向柱垂直连接,所述的左滑块的右端面的前后侧分别经连杆与右滑块的左侧面相连接,所述的右滑块的中部设有沿着导向柱轴线平行的供调整顶丝转动的调整孔,调整顶丝由调整螺杆和调整柱组成,所述的调整螺杆的左端中部与调整柱相连接,调整柱的前端穿过右滑块内的调整孔实现右滑块与调整螺杆的转动连接,所述的驱动机构中的导向柱的左端伸进棘突左侧板的圆孔内,调整顶丝的左端旋进定位机构中的固定连板上的驱动螺孔内实现定位机构与驱动机构之间的固定,所述的左滑块和右滑块的后端面的上下端都设有朝向前后方向的销套,销套内设有滑动销杆,穿过销套的滑动销杆的两端分别与撑开机构相连接,所述的撑开机构由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组成,所述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前后两侧分别对称设有与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垂直的撑开导向板,所述的上支撑板上的撑开导向板上并排设有两条朝向左下方倾斜的导向条孔,两条导向条孔的之间的水平距离与左滑块和右滑块上的滑动销杆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的下支撑板上撑开导向板上设有与上支撑板上的撑开导向板的导向条孔对称的导向条孔,所述的驱动机构中的左滑块和右滑块上方的滑动销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上支撑板两侧的撑开导向板上的导向条孔实现上支撑板与驱动机构的连接,左滑块和右滑块下方的滑动销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下支撑板两侧的撑开导向板上的导向条孔实现下支撑板与驱动机构的连接,最终实现棘突左侧板与定位机构、撑开机构、驱动机构之间的相互连接,所述的棘突右侧板的板面侧面设有供撑开机构中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穿过的方形条孔,棘突右侧板前侧面设有穿过方形条孔的固定螺孔,固定螺孔内设有固定螺柱,通过固定螺柱的旋进固定螺孔内实现棘突左侧板与定位机构之间的固定进而将棘突左侧板和棘突右侧板稳定固定在棘突的两侧。
本发明所述的驱动机构中的调整顶丝中部设有穿过调整柱和调整螺杆的通孔,所述的调整柱的侧面对称设有两条左端开口的条形缩孔,所述的调整柱的左端外侧设有防脱凸台,调整柱和调整螺杆的通孔内设有锁紧杆,通过调整柱侧面的条形缩孔使调整柱穿过右滑块内的调整孔,然后通过锁紧杆穿过调整柱和调整螺杆防止调整柱的前端内缩使调整柱脱离右滑块,实现右滑块与调整顶丝之间的固定。
本发明所述的棘突左侧板和棘突右侧板的内侧面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钢钉,方便棘突左侧板与棘突右侧板与棘突之间的固定。
本发明所述的左滑块和右滑块的分别设为截面呈梯形的形状,左滑块和右滑块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相互平行,所述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撑开导向板上的导向条孔侧面分别设有与左滑块和右滑块侧面相抵触的滑台,通过滑台与左滑块和右滑块抵触滑动,方便左滑块和右滑块带动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的撑开。
本发明所述的棘突左侧板、棘突右侧板、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前固定板、后固定板上分别设有供骨性融合材料进入的植物孔,方便该系统与棘突骨性融合。
本发明所述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撑开导向板上的导向条孔的右端设有直径大于滑动销杆的卡入孔,方便滑动销杆的插入并保证在撑开导向板上的滑动。
本发明所述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外侧面分别设有锯齿形凸台,保证上支撑板、下支撑板与棘突之间固定的稳定性,防止滑脱。
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撑开效果稳定、支撑牢固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未撑开最小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撑开最大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棘突左侧板与定位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驱动机构左滑块和右滑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调整顶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棘突右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所示,一种可撑开棘突融合钢板固定系统,设有棘突左侧板1和棘突右侧板2,其特征在于棘突左侧板1和棘突右侧板2之间设有定位机构、撑开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的定位机构由前固定板3、后固定板4和固定连板5组成,所述的前固定板3和后固定板4分别设在棘突左侧板1的右侧板面上,前固定板3和后固定板4的左端与棘突左侧板1相连接,前固定板3和后固定板4的右端经固定连板5相连接,前固定板3和后固定板4之间的棘突左侧板1上设有圆孔,固定连板5上设有与圆孔轴线相同的供驱动机构转动的驱动螺孔6,所述的驱动机构由导向柱7、左滑块8、右滑块9、调整顶丝和滑动销杆10组成,左滑块8的左端面中部与导向柱7垂直连接,所述的左滑块8的右端面的前后侧分别经连杆与右滑块9的左侧面相连接,所述的右滑块9的中部设有沿着导向柱7轴线平行的供调整顶丝转动的调整孔11,调整顶丝由调整螺杆12和调整柱13组成,所述的调整螺杆12的左端中部与调整柱13相连接,调整柱13的前端穿过右滑块9内的调整孔11实现右滑块9与调整螺杆12的转动连接,所述的驱动机构中的导向柱7的左端伸进棘突左侧板1的圆孔内,调整顶丝的左端旋进定位机构中的固定连板5上的驱动螺孔6内实现定位机构与驱动机构之间的固定,所述的左滑块8和右滑块9的后端面的上下端都设有朝向前后方向的销套14,销套14内设有滑动销杆10,穿过销套14的滑动销杆10的两端分别与撑开机构相连接,所述的撑开机构由上支撑板15和下支撑板16组成,所述的上支撑板15和下支撑板16的前后两侧分别对称设有与上支撑板15和下支撑板16垂直的撑开导向板17,所述的上支撑板15上的撑开导向板17上并排设有两条朝向左下方倾斜的导向条孔18,两条导向条孔18的之间的水平距离与左滑块8和右滑块9上的滑动销杆10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的下支撑板16上撑开导向板17上设有与上支撑板15上的撑开导向板17的导向条孔18对称的导向条孔,所述的驱动机构中的左滑块8和右滑块9上方的滑动销杆10的两端分别穿过上支撑板15两侧的撑开导向板17上的导向条孔18实现上支撑板15与驱动机构的连接,左滑块8和右滑块9下方的滑动销杆10的两端分别穿过下支撑板15两侧的撑开导向板17上的导向条孔18实现下支撑板16与驱动机构的连接,最终实现棘突左侧板1与定位机构、撑开机构、驱动机构之间的相互连接,所述的棘突右侧板2的板面侧面设有供撑开机构中上支撑板15和下支撑板16穿过的方形条孔19,棘突右侧板2前侧面设有穿过方形条孔19的固定螺孔20,固定螺孔20内设有固定螺柱21,通过固定螺柱21的旋进固定螺孔20内实现棘突左侧板1与定位机构之间的固定进而将棘突左侧板1和棘突右侧板2稳定固定在棘突的两侧,所述的驱动机构中的调整顶丝中部设有穿过调整柱13和调整螺杆12的通孔22,所述的调整柱13的侧面对称设有两条左端开口的条形缩孔23,所述的调整柱13的左端外侧设有防脱凸台24,调整柱13和调整螺杆12的通孔22内设有锁紧杆25,通过调整柱13侧面的条形缩孔23使调整柱13穿过右滑块9内的调整孔11,然后通过锁紧杆25穿过调整柱13和调整螺杆12防止调整柱13的前端内缩使调整柱13脱离右滑块9,实现右滑块9与调整顶丝之间的固定,所述的棘突左侧板1和棘突右侧板2的内侧面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钢钉26,方便棘突左侧板1与棘突右侧板2与棘突之间的固定,所述的左滑块8和右滑块9的分别设为截面呈梯形的形状,左滑块8和右滑块9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相互平行,所述的上支撑板15和下支撑板16的撑开导向板17上的导向条孔18侧面分别设有与左滑块8和右滑块9侧面相抵触的滑台27,通过滑台27与左滑块8和右滑块9抵触滑动,方便左滑块8和右滑块9带动上支撑板15和下支撑板16之间的撑开,所述的棘突左侧板1、棘突右侧板2、上支撑板15、下支撑板16、前固定板3、后固定板4上分别设有供骨性融合材料进入的植物孔18,方便该系统与棘突骨性融合,所述的上支撑板15和下支撑板16的撑开导向板17上的导向条孔18的右端设有直径大于滑动销杆的卡入孔30,方便滑动销杆的插入并保证在撑开导向板17上的滑动,所述的上支撑板15和下支撑板16的外侧面分别设有锯齿形凸台29,保证上支撑板、下支撑板16与棘突之间固定的稳定性,防止滑脱。
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将棘突左侧板1、定位机构、撑开机构和驱动机构之间相互连接,连接完成后放置在需要撑开的棘突缝隙之间,然后稍微旋转调整螺杆12,通过旋转调整螺杆12带动左滑块8和右滑块9在定位机构的前固定板3和后固定板4之间朝向左侧移动,在左滑块8和右滑块9移动的同时左滑块8和右滑块9上的滑动销杆10在撑开机构的上支撑板15和下支撑板16的支撑导向板17的导向条孔18上滑动进而带动上支撑板15和下支撑板16的撑开,完成撑开动作,然后再将棘突右侧板2由右侧套进撑开机构上,再通过加压机械对棘突左侧板1和棘突右侧板2进行加压固定,加压固定完成后通过转动固定螺柱21进行固定棘突右侧板2,固定完成后,再通过植物孔28向内侧植入骨性融合材料,进而完成整个棘突的撑开固定过程。
本发明是微创方法植入棘突间的一种非椎弓根螺钉辅助融合固定器械,它通过脊柱后路融合节段部位的小切口,在棘突间侧方将融合钢板固定附着在脊柱棘突上,对脊柱的股性组织结构破坏极小,出血少,对脊髓和神经组织损伤危险极低,操作技术安全简单,容易翻修,通常该系统与腰椎前路融合术、腰椎后路融合术、腰椎椎间孔入路融合术和腰椎侧路融合术联合使用,它完全和部分取代后路的椎弓根螺钉的内固定,在作用原理上除了有融合固定棘突的作用外,其本身实质上可在体内起到持续撑开固定器作用,从而可以达到扩大椎间孔、减轻椎间盘突出和缓解神经根压迫的目的,进来也有不少单独使用棘突间融合钢板来治疗退行性脊柱病变、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的病例,获得了极好的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的临床效果,本发明所述的棘突后路钢板分左右两部分,棘突左侧板1与定位机构、撑开机构和驱动机构为一体,便于介入手术中的初始位置,调整螺杆12旋转拉动左滑块8和右滑块9运动,通过斜面的相对运动实现可撑开部分的上支撑板15和下支撑板16的垂直运动;棘突右侧板2和棘突左侧板1基本对称,与棘突左侧板1与定位机构、撑开机构和驱动机构的一体呈分离状态,手术过程中通过方形条孔19配合与棘突左侧板1对称放置。旋转调整螺杆12,与其配合的左滑块8和右滑块9跟随调整顶丝运动,左滑块8和右滑块9与上支撑板15和下支撑板16为斜面接触,左滑块8和右滑块9在运动的同时通过接触面推动上支撑板15和下支撑板16的沿着其互相配合的平面副做上下移动,从而使得调整螺杆12的旋转运动转换为平面的上下运动,同时螺纹的自锁功能使上支撑板15和下支撑板16能起到牢固支撑的作用,待用工具将棘突左侧板1和棘突右侧板2加压固定到棘突上,棘突右侧板2用固定螺柱21拧紧使棘突左侧板1和棘突右侧板2互相锁死,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撑开效果稳定、支撑牢固等优点。

Claims (7)

1.一种可撑开棘突融合钢板固定系统,设有棘突左侧板和棘突右侧板,其特征在于棘突左侧板和棘突右侧板之间设有定位机构、撑开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的定位机构由前固定板、后固定板和固定连板组成,所述的前固定板和后固定板分别设在棘突左侧板的右侧板面上,前固定板和后固定板的左端与棘突左侧板相连接,前固定板和后固定板的右端经固定连板相连接,前固定板和后固定板之间的棘突左侧板上设有圆孔,固定连板上设有与圆孔轴线相同的供驱动机构转动的驱动螺孔,所述的驱动机构由导向柱、左滑块、右滑块、调整顶丝和滑动销杆组成,左滑块的左端面中部与导向柱垂直连接,所述的左滑块的右端面的前后侧分别经连杆与右滑块的左侧面相连接,所述的右滑块的中部设有沿着导向柱轴线平行的供调整顶丝转动的调整孔,调整顶丝由调整螺杆和调整柱组成,所述的调整螺杆的左端中部与调整柱相连接,调整柱的前端穿过右滑块内的调整孔实现右滑块与调整螺杆的转动连接,所述的驱动机构中的导向柱的左端伸进棘突左侧板的圆孔内,调整顶丝的左端旋进定位机构中的固定连板上的驱动螺孔内实现定位机构与驱动机构之间的固定,所述的左滑块和右滑块的后端面的上下端都设有朝向前后方向的销套,销套内设有滑动销杆,穿过销套的滑动销杆的两端分别与撑开机构相连接,所述的撑开机构由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组成,所述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前后两侧分别对称设有与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垂直的撑开导向板,所述的上支撑板上的撑开导向板上并排设有两条朝向左下方倾斜的导向条孔,两条导向条孔的之间的水平距离与左滑块和右滑块上的滑动销杆之间的距离相同,所述的下支撑板上撑开导向板上设有与上支撑板上的撑开导向板的导向条孔对称的导向条孔,所述的驱动机构中的左滑块和右滑块上方的滑动销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上支撑板两侧的撑开导向板上的导向条孔实现上支撑板与驱动机构的连接,左滑块和右滑块下方的滑动销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下支撑板两侧的撑开导向板上的导向条孔实现下支撑板与驱动机构的连接,最终实现棘突左侧板与定位机构、撑开机构、驱动机构之间的相互连接,所述的棘突右侧板的板面侧面设有供撑开机构中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穿过的方形条孔,棘突右侧板前侧面设有穿过方形条孔的固定螺孔,固定螺孔内设有固定螺柱,通过固定螺柱的旋进固定螺孔内实现棘突左侧板与定位机构之间的固定进而将棘突左侧板和棘突右侧板稳定固定在棘突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撑开棘突融合钢板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中的调整顶丝中部设有穿过调整柱和调整螺杆的通孔,所述的调整柱的侧面对称设有两条左端开口的条形缩孔,所述的调整柱的左端外侧设有防脱凸台,调整柱和调整螺杆的通孔内设有锁紧杆,通过调整柱侧面的条形缩孔使调整柱穿过右滑块内的调整孔,然后通过锁紧杆穿过调整柱和调整螺杆防止调整柱的前端内缩使调整柱脱离右滑块,实现右滑块与调整顶丝之间的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撑开棘突融合钢板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棘突左侧板和棘突右侧板的内侧面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钢钉,方便棘突左侧板与棘突右侧板与棘突之间的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撑开棘突融合钢板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滑块和右滑块的分别设为截面呈梯形的形状,左滑块和右滑块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相互平行,所述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撑开导向板上的导向条孔侧面分别设有与左滑块和右滑块侧面相抵触的滑台,通过滑台与左滑块和右滑块抵触滑动,方便左滑块和右滑块带动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的撑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撑开棘突融合钢板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棘突左侧板、棘突右侧板、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前固定板、后固定板上分别设有供骨性融合材料进入的植物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撑开棘突融合钢板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撑开导向板上的导向条孔的右端设有直径大于滑动销杆的卡入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撑开棘突融合钢板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外侧面分别设有锯齿形凸台。
CN201920790129.5U 2019-05-29 2019-05-29 一种可撑开棘突融合钢板固定系统 Active CN2101211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90129.5U CN210121167U (zh) 2019-05-29 2019-05-29 一种可撑开棘突融合钢板固定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90129.5U CN210121167U (zh) 2019-05-29 2019-05-29 一种可撑开棘突融合钢板固定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21167U true CN210121167U (zh) 2020-03-03

Family

ID=69633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90129.5U Active CN210121167U (zh) 2019-05-29 2019-05-29 一种可撑开棘突融合钢板固定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211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60214170T2 (de) Kompressionsvorrichtung und Trokar zum Reparieren einer Zwischenwirbelprothese
Roy-Camille et al. Internal fixation of the lumbar spine with pedicle screw plating
US9480502B2 (en) Expansion interspinous fixation device and method
US7524323B2 (en) Subcutaneous support
US2021000060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pinal interbody fusion including fixation or locking plate
US10624675B2 (en) Spinal stabilization system
US20070123989A1 (en) Method and instruments to treat spondylolisthesis by an anterior minimally invasive approach of the spine
JP2007533377A (ja) 骨のための支持体
EP1942816A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inter-vertebral orthopedic device placement
KR20150071029A (ko) 외과적 접근 시스템
RU2070006C1 (ru) Межпозвонковый дистрактор
CN210121167U (zh) 一种可撑开棘突融合钢板固定系统
CN107485436B (zh) 一种可撑开棘突融合钢板固定系统
CN107374716B (zh) 一种变径棘突融合钢板固定系统
CN208243616U (zh) 一种可撑开棘突融合钢板固定系统
CN209984282U (zh) 组件式胸腰椎前路内固定系统
CN208274609U (zh) 一种变径棘突融合钢板固定系统
CN109998658B (zh) 一种作用于椎板间及棘突间的动态稳定系统
CN216021553U (zh) 一种胸腰椎前路锁定加压融合器
US11517356B2 (en) Spinal plate bender
CN220175323U (zh) 一种棘突间固定融合装置
CN210277318U (zh) 一种椎板间动态稳定系统
Vrionis et al. Bone fusion system
CN117838399A (zh) 一种腰椎后路手术植入的新型高度可调节人工腰椎融合器
CN101589963B (zh) 一种脊突撑开稳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