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20574U - 发射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发射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20574U
CN210120574U CN201921302348.0U CN201921302348U CN210120574U CN 210120574 U CN210120574 U CN 210120574U CN 201921302348 U CN201921302348 U CN 201921302348U CN 210120574 U CN210120574 U CN 2101205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g
optical device
sidewall
transmitter module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0234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文龙
陈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film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Jiangxi OMS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OFilm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OFilm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OFilm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0234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205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205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205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射模组及电子设备,所述发射模组包括支架、发光源和光学器件,所述支架一体成型且具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的底壁凸设有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间隔设置形成容置部,所述发光源位于所述容置部内,所述光学器件承载于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上,且与所述发光源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凸设于所述底壁上,并与所述底壁为一体结构,以形成一体成型的所述支架,增加了所述支架的整体连接强度,以使所述发射模组在跌落的过程中不容易损坏。

Description

发射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射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发射模组应用于移动终端等电子设备,用于进行人脸识别,移动终端等电子设备在进行人脸识别过程中有跌落的风险,现有的发射模组受结构影响,容易在跌落的过程中发生损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射模组及电子设备,避免了在跌落的过程中发射模组容易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射模组,所述发射模组包括支架、发光源和光学器件,所述支架一体成型且具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的底壁凸设有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间隔设置形成容置部,所述发光源位于所述容置部内,所述光学器件承载于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上,且与所述发光源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凸设于所述底壁上,并与所述底壁为一体结构,以形成一体成型的所述支架,增加了所述支架的整体连接强度,以使所述发射模组在跌落的过程中不容易损坏,同时所述支架一体成型更加便于散热,具有更好的散热效果。
其中,所述收容腔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靠近所述第一凸块,所述第二侧壁靠近所述第二凸块,所述光学器件具有朝向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侧边,所述光学器件的第一侧边抵接于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一侧壁抵持连接,从而可以缩小所述支架在水平方向的尺寸,进而使得所述发射模组小型化。
其中,所述光学器件具有朝向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侧边间隔设置,从而以为连接所述光学器件与所述发光源的线路提供容纳空间,以便于所述光学器件和所述发光源的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凸块上凸设有凸台,且所述凸台位于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所述凸台一方面收容有连接所述光学器件与所述发光源的线路,一方面还用于与所述第二侧边连接,以固定所述光学器件。
其中,所述凸台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二边朝向所述第二侧边,所述第一边连接于所述第二侧壁上,从而保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光学器件之间的间隔足够小,以实现所述发射模组的小型化。
其中,所述第二边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弧段、平直段和第二弧段,所述第一弧段和所述第二弧段为朝向所述第一边的凹弧段,所述平直段与所述第二侧边抵持连接,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弧段和所述第二弧段与光学器件是间隔的,从而便宜所述光学器件的安装和维护。
其中,所述光学器件设有检测线路,所述检测线路与所述发光源电连接,所述检测线路能够实时检测所述光学器件是否有破损或脱落,并在光学器件发生破损或脱落时关闭发光源,避免发光源发射的光线直射人眼,对人眼造成损伤。
其中,所述凸台上设有与所述发光源电连接的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与所述检测线路电连接,通过导电层与所述检测线路连接,增加了线路连接的连接面积,保证电路稳固连接。
其中,所述发射模组还包括银胶,所述导电层设于所述凸台背离所述第二凸块的表面上,所述导电层与所述检测线路通过所述银胶电连接,所述银胶既具有导电性和粘性,在连接所述导电层和所述检测线路的同时还实现了所述导电层和所述检测线路的电连接。
其中,所述支架具有与所述底壁朝向相同的顶面,所述银胶背向所述凸台的表面与所述顶面平齐,从而银胶不会凸出所述顶面,所述支架对所述银胶起到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发射模组。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手表,相机等电子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射模组的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凸设于所述底壁上,并与所述底壁为一体结构,以形成一体成型的所述支架,从而增加了所述支架的整体连接强度,以使所述发射模组在跌落的过程中不容易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电子设备的发射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发射模组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200,所述电子设备200包括发射模组。所述电子设备200可以是手机,平板,手表,相机等电子设备200。本文的电子设备200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2和图3,图2为图1中电子设备200的发射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发射模组100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发射模组100包括支架10、发光源20和光学器件30,所述支架10一体成型且具有收容腔11,所述收容腔11的底壁12凸设有第一凸块13和第二凸块14,所述第一凸块13和所述第二凸块14间隔设置形成容置部15,所述发光源20位于所述容置部15内,所述光学器件30承载于所述第一凸块13和所述第二凸块14上,且与所述发光源20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凸块13和所述第二凸块14凸设于所述底壁12上,并与所述底壁12为一体结构,以形成一体成型的所述支架10,从而增加了所述支架10的整体连接强度,以使所述发射模组100在跌落的过程中不容易损坏,同时所述支架10一体成型更加便于设于所述支架10内的所述发光源20的散热,能快速将所述发光源20传递到外界,保证了所述发光源20的热量及时传出,提高所述发光源20的发光性能,同时增加所述发光源20的使用寿命。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支架10为方形体,所述支架10具有收容腔11和与所述收容腔11连通的开口,所述收容腔11设于所述支架10的中部,所述支架10具有底壁12和围绕所述底壁12设置的周壁16,所述底壁12和所述周壁16围设形成所述收容腔11。所述支架10具有与所述底壁12朝向相同的顶面17,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顶面17的中部朝向背向所述顶面17的方向凹设形成所述收容腔11。所述支架10为立体的陶瓷结构,通过整个陶瓷烧结成型,具体通过烧结氮化铝形成,结构强度好,且具有很好的散热效果,以便于设于所述支架10内的发光20源散热。当然,所述支架10也可以通过烧结氧化铝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收容腔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61和第二侧壁162,换言之,所述周壁16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161和第二侧壁162,所述第一侧壁161靠近所述第一凸块13,所述第二侧壁162靠近所述第二凸块14。具体的,所述第一凸块13靠近所述第一侧壁161的面与所述第一侧壁161连接,所述第二凸块14靠近所述第二侧壁162的面与所述第二侧壁162连接。所述光学器件30承载于所述第一凸块13和所述第二凸块14背向所述底壁12的面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块13和所述第二凸块14与所述底壁12为一体,从而增强了整个所述支架10的连接强度,所述第一凸块13和所述第二凸块14一方面起着承载所述光学器件30的作用,以使所述光学器件30和所述发光源20间隔设置,另一方面所述第一凸块13和所述第二凸块14之间形成容置部15,以使所述发光源20设于所述容置部15内。具体的,所述第一凸块13和所述第二凸块14背向所述底壁12的面与所述底壁12之间的距离相同,换言之,所述第一凸块13和所述第二凸块14背向所述底壁12的面位于同一水平面。设置所述发光源20与所述光学器件30之间的距离可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凸块13和所述第二凸块14背向所述底壁12的面与所述底壁12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凸块14上凸设有凸台18,所述凸台18凸设于与所述第二凸块14背向所述底壁12的面上,所述凸台18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边181和第二边182,所述第二边182背向所述第二侧壁162,所述第一边181连接于所述第二侧壁162上,也就是说,所述凸台18与所述第二侧壁162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台18具有两个,两个凸台18间隔设于所述第二凸块14上。所述第二边182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弧段1821、平直段1822和第二弧段1823,所述第一弧段1821和所述第二弧段1823为朝向所述第一边181的凹弧段,所述平直段1822与所述光学器件30抵持连接,所述第一弧段1821和所述第二弧段1823与光学器件30是间隔的,从而便于所述光学器件30的安装和维护,也就是说,该间隔为操作或维护所述光学器件30提供了空间,例如,需要拆卸所述光学器件30时,可将拆卸工具伸入该间隔,从而对所述光学器件30进行操作。所述凸台18一方面收容有连接所述光学器件30与所述发光源20的线路,一方面还用于与所述光学器件30连接,以固定所述光学器件30。所述凸台18与所述第二侧壁162一体成型,从而保证所述第二侧壁162与所述光学器件30之间的间隔足够小,从而所述支架10的尺寸更小,以实现所述发射模组100的小型化。同时,进一步的保证了所述支架10的整体连接强度。
所述凸台18上设有与所述发光源20电连接的导电层183,两个所述凸台18上的导电层183的电性相反。具体的,所述导电层183设于所述凸台18背离所述第二凸块14的表面上,所述导电层183与所述光学器件30电连接,所述导电层183的连接面的面积相对于导线更大,通过所述导电层183与所述光学器件30连接,增加了线路连接的连接面积,保证电路稳固连接。当然,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层183还可以设于所述凸台18背向所述第二侧壁162的面上。或者所述第二凸块14上未设有所述凸台18,所述导电层183设于所述第二侧壁162与所述光学器件30相对的位置,所述光学器件30与第二侧壁162连接的同时电连接。
所述发光源20通过导电衬垫(图未示)设于所述容置部15中,所述发光源20的发光面朝向所述光学器件30。所述发光源20固定于所述导电衬垫上并与所述导电衬垫电连接,所述导电衬垫与所述导电层183电连接,以保证所述发光源与所述光学器件30电连接。具体的,所述导电衬垫与所述导电层183导线(图未示)电连接,换言之,所述导线连接于所述导电层183和所述导电衬垫之间。可选的,所述导线埋设于且埋设于所述支架10内,从而保证所述发射模组100的可靠性。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光学器件30为方形片体,所述光学器件30可以是衍射光学元件(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s,DOE)、扩散片和玻璃中的一种。所述光学器件30具有相背设置的入光面31和出光面32,所述入光面31支撑于所述第一凸块13和所述第二凸块14背离所述底壁12的面上,并覆盖所述支架10的开口,且与所述第一凸块13和所述第二凸块14连接,所述入光面31与所述发光源20相对设置。所述光学器件30还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侧边33和第二侧边34,所述第一侧边33朝向所述第一侧壁161,所述第二侧边34朝向所述第二侧壁162。所述光学器件30的第一侧边33抵接于所述第一侧壁161上,具体的,所述第一侧边33通过连接层40与所述第一侧壁161连接。所述第二侧边34与所述第二侧壁162间隔设置,具体的,所述凸台18位于所述第二侧边34与所述第二侧壁162之间,所述凸台18的所述第二边182朝向所述第二侧边34,所述第二侧边34与所述第二边182通过连接层40连接,具体所述第二侧边34与所述第二边182的平直段1822通过连接层40连接。即,所述凸台18与所述光学器件30连接,以使所述光学器件30稳定固定于所述支架10上。所述第一侧边33与所述第一侧壁161抵持连接,从而可以缩小所述支架10在水平方向的尺寸,进而使得所述发射模组100小型化。
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块14上未设有凸台18,所述导电层183设于所述第二侧壁162与所述光学器件30相对的位置。或者,所述第二侧边34直接与所述第二侧壁162抵持连接,同时所述导电层183与所述光学器件30电连接。
所述光学器件30设有检测线路50,所述检测线路50设于所述光学器件30的出光面32上,所述检测线路50与所述发光源20电连接。具体的,所述发射模组100还包括银胶60,所述导电层183与所述检测线路50通过所述银胶60电连接,从而将所述检测线路50与所述发光源20电连接。所述银胶60既具有导电性和粘性,在连接所述导电层183和所述检测线路50的同时还实现了所述导电层183和所述检测线路50的电连接。所述银胶60背向所述凸台18的表面与所述顶面17平齐,从而银胶60不会凸出所述顶面17,所述支架10对所述银胶60起到保护作用。所述检测线路50能够实时检测所述光学器件30是否有破损或脱落,并在光学器件30发生破损或脱落时关闭发光源20,避免发光源20发射的光线直射人眼,对人眼造成损伤。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银胶60设于所述凸台18和所述光学器件30之间,并电连接所述导电层183和所述检测线路50。或者,所述检测线路50设于所述入光面31上,相应的,所述底壁12上设有与所述导电衬垫电连接的导电层183,所述入光面31盖于所述导电层183上,所述导电层183与设于所述入光面31上的所述检测线路50电连接。所述银胶60还可用其他具有导电性和粘性的物质替代。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射模组100的所述第一凸块13和所述第二凸块14凸设于所述底壁12上,并与所述底壁12为一体结构,以形成一体成型的所述支架10,从而增加了所述支架10的整体连接强度,以使所述发射模组100在跌落的过程中不容易损坏,同时所述支架10一体成型更加便于设于所述支架10内的所述发光源20的散热,能快速将所述发光源20传递到外界,保证了所述发光源20的热量及时传出,提高所述发光源20的发光性能,同时增加所述发光源20的使用寿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发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模组包括支架、发光源和光学器件,所述支架一体成型且具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的底壁凸设有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间隔设置形成容置部,所述发光源位于所述容置部内,所述光学器件承载于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上,且与所述发光源间隔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腔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靠近所述第一凸块,所述第二侧壁靠近所述第二凸块,所述光学器件具有朝向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侧边,所述光学器件的第一侧边抵接于所述第一侧壁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器件具有朝向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侧边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块上凸设有凸台,且所述凸台位于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二边朝向所述第二侧边,所述第一边连接于所述第二侧壁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边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弧段、平直段和第二弧段,所述第一弧段和所述第二弧段为朝向所述第一边的凹弧段,所述平直段与所述第二侧边抵持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器件设有检测线路,所述检测线路与所述发光源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上设有与所述发光源电连接的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与所述检测线路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模组还包括银胶,所述导电层设于所述凸台背离所述第二凸块的表面上,所述导电层与所述检测线路通过所述银胶电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具有与所述底壁朝向相同的顶面,所述银胶背向所述凸台的表面与所述顶面平齐。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10所述的发射模组。
CN201921302348.0U 2019-08-09 2019-08-09 发射模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01205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02348.0U CN210120574U (zh) 2019-08-09 2019-08-09 发射模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02348.0U CN210120574U (zh) 2019-08-09 2019-08-09 发射模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20574U true CN210120574U (zh) 2020-02-28

Family

ID=69617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02348.0U Active CN210120574U (zh) 2019-08-09 2019-08-09 发射模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205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73358B2 (en) Light emitting module
KR102302523B1 (ko) 카메라를 위한 얇은 led 플래시
US7345322B2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KR20200089250A (ko) 발광 장치
CN107528946B (zh) 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US20120287602A1 (en) Lighting apparatus
KR20080027355A (ko) 발광 장치
EP2244313A1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with high power
CN102376853A (zh) 发光器件和具有该发光器件的照明系统
TWI603506B (zh) 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
US8716744B2 (en) LED package, method for making the LED package and light source having the same
CN204042478U (zh) 发光装置和使用该发光装置的照明设备
JP2008053069A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
KR102102011B1 (ko) Led 소자 탑재용 기판, led 광원 및 led 디스플레이
KR20100127758A (ko) 초소형 하우징 및 적어도 하나의 초소형 하우징을 포함한 지지 장치
US8203165B2 (en) Ceramic package for headlamp and headlamp modul having the same
CN103515373A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EP1843403A2 (en) Light emitting unit and lighting apparatus
CN210120574U (zh) 发射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9387907B (zh) 光模块
JP2009049386A (ja) 照明用光源および照明装置
CN212907791U (zh) Led支架、led灯珠、模组及发光装置
CN211045438U (zh) 一种可控硅输出光电耦合器结构
JP2005191175A (ja) 半導体モジュール
CN204611395U (zh) 灯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30096 No.699 Tianxiang North Avenue, Nanchang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xi OMS Micro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00 east of Xueyuan 6th Road, south of Tianxiang Avenue, Nanchang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OFilm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after: 330000 east of Xueyuan 6th Road, south of Tianxiang Avenue, Nanchang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OFilm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29 No. 1189 Jingdong Avenue, Nanchang high tech Zone, Jiangxi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OFILM BIO-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