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10212U - 一种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10212U
CN210110212U CN201921041691.4U CN201921041691U CN210110212U CN 210110212 U CN210110212 U CN 210110212U CN 201921041691 U CN201921041691 U CN 201921041691U CN 210110212 U CN210110212 U CN 2101102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light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diodes
far infrared
side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4169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召军
王艳
莫炜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t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t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t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t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4169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102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102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102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用于发光显示;外框,所述显示面板固定在所述外框中;多个远红外发光二极管,固定于所述外框上,且所述远红外发光二极管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侧发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实现缓解用户的眼疲劳。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手机和电脑已成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长时间的使用手机和电脑会对人眼造成较强刺激,带来诸如干眼症等疾病,威胁人类健康。目前,消除手机和电脑的显示屏对人眼负面影响的主要途径是去除蓝光。但现有的去除蓝光的手段会因为去除了高能量的蓝光而影响到画质,并且去除蓝光的工艺较为复杂、价格较高昂,同时其实际效果也比较不理想,一般吸收的蓝光为总体的20%左右,不能完全防止蓝光进入人眼。
由于无法通过完全防止蓝光进入人眼,手机和电脑的显示屏对人眼将负面影响,使用户极易产生眼疲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实现缓解用户的眼疲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用于发光显示;
外框,所述显示面板固定在所述外框中;
多个远红外发光二极管,固定于所述外框上,且所述远红外发光二极管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侧发光。
可选地,所述外框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周围的多个侧壁,分别为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相对;
所述多个远红外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中的至少一者。
可选地,所述多个远红外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
位于所述第一侧壁的所述远红外发光二极管与位于所述第二侧壁的所述远红外发光二极管对称设置,位于所述第三侧壁的所述远红外发光二极管与位于所述第四侧壁的所述远红外发光二极管对称设置。
可选地,所述侧壁中间的所述远红外发光二极管的设置密度小于所述侧壁两端的所述远红外发光二极管的设置密度。
可选地,多个所述远红外发光二极管在所述侧壁上均匀分布。
可选地,所述远红外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外框朝向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内框面。
可选地,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远红外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位于所述外框朝向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内框面。
可选地,所述多个远红外发光二极管并联,所述驱动电路与所有的所述远红外发光二极管电连接。
可选地,每一驱动电路与一个所述远红外发光二极管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远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波长大于4μm且小于14μm。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液晶显示面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量子点显示面板、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电泳显示面板、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或者阴极射线管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远红外发光二极管,远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的远红外光对于缓解视疲劳、促进血液流动有着明显作用。远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波长例如可以大于4μm且小于14μm。波长处于4um-14um的远红外光被称为“生命之光”,因其能被人体吸收,引起人体内分子振动,产生热反应,从而提高皮下组织温度、促进皮下微血管的扩张、加速血液的流动,进而提高人体新陈代谢速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实现缓解用户的眼疲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外框20和多个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显示面板10用于发光显示,显示面板10例如可以包括液晶显示面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量子点显示面板、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电泳显示面板、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或者阴极射线管显示面板。显示面板10固定在外框20中。多个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固定于外框20上,且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朝向显示面板10的显示侧发光。也就是说,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的发光方向与显示面板10的显示侧的发光方向一致,因此用户在观察显示面板10上显示的图像时,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出射的远红外光可以到达人眼。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远红外发光二极管,远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的远红外光对于缓解视疲劳、促进血液流动有着明显作用。远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波长例如可以大于4μm且小于14μm。波长处于4um-14um的远红外光被称为“生命之光”,因其能被人体吸收,引起人体内分子振动,产生热反应,从而提高皮下组织温度、促进皮下微血管的扩张、加速血液的流动,进而提高人体新陈代谢速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实现缓解用户的眼疲劳。
可选地,参考图1,外框20包括位于显示面板10周围的多个侧壁,分别为第一侧壁21、第二侧壁22、第三侧壁23和第四侧壁24。第一侧壁21与第二侧壁22相对,第三侧壁23与第四侧壁24相对。多个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位于第一侧壁21、第二侧壁22、第三侧壁23和第四侧壁24中的至少一者。
可选地,参考图1,多个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位于第一侧壁21、第二侧壁22、第三侧壁23和第四侧壁24。位于第一侧壁21的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与位于第二侧壁22的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对称设置,位于第三侧壁23的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与位于第四侧壁24的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对称设置。将位于第一侧壁21的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与位于第二侧壁22的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对称设置,用户在上下移动视线时,第一侧壁21和第二侧壁22上的所有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发射的远红外光的强度不会剧烈变化,保证了有足够强度的远红外光从第一侧壁21和第二侧壁22到达人眼。将位于第三侧壁23的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与位于第四侧壁24的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对称设置,用户在左右移动视线时,第三侧壁23和第四侧壁24上的所有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发射的远红外光的强度不会剧烈变化,保证了有足够强度的远红外光从第三侧壁23和第四侧壁24到达人眼。
可选地,参考图1,多个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在侧壁上均匀分布。
示例性地,参考图1,第一侧壁21上的多个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在第一侧壁21上均匀分布,第二侧壁22上的多个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在第二侧壁22上均匀分布,第三侧壁23上的多个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在第三侧壁23上均匀分布,第四侧壁24上的多个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在第四侧壁24上均匀分布。
可选地,参考图1,显示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的驱动电路40,驱动电路40位于外框20朝向显示面板10一侧的内框面。驱动电路40与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电连接,驱动电路40可以位于外框20与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之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驱动电路40还可以设置于其他位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参考图1,多个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并联,驱动电路40与所有的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电连接。驱动电路40可以控制所有的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的发光状态,例如控制所有的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同时开启或者同时关闭。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每一驱动电路40与一个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电连接。与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电连接的驱动电路40可以控制该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的发光状态。由于多个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独立驱动,因此可以控制一部分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开启,而另一部分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关闭,且可以控制开启的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的位置以及数量。
可选地,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可以持续发射远红外光或者每隔一定时间发射远红外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侧壁中间的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的设置密度小于侧壁两端的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的设置密度。侧壁中间指的是侧壁的中间位置,侧壁两端指的是侧壁两端的位置。由于侧壁的中间位置与人眼之间的距离小于侧壁的两端位置与人眼之间的距离,设置在侧壁中间的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发射的远红外光到达人眼时具有更大的发光强度,设置在侧壁两端的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发射的远红外光(远红外光在人眼中不形成亮暗图像,也不形成黑白或者彩色图像,但是人眼可以感受到远红外光,且不同强度的远红外光对人眼产生不同程度的眼疲劳缓解功效)到达人眼时具有更小的发光强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侧壁中间的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的设置密度小于侧壁两端的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的设置密度,均衡了侧壁不同位置处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的发光强度,使得侧壁不同位置处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的发光强度相一致,从而用户在移动视线时,到达人眼的远红外光的强度不会剧烈变化,保证了有足够强度的远红外光到达人眼,从而提高皮下组织温度、促进皮下微血管的扩张、加速血液的流动,进而提高人体新陈代谢速率,以提高缓解用户的眼疲劳的效果。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的设置密度指的是单位距离内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的数量。
可选地,参考图1、图2和图3,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位于外框20朝向显示面板10一侧的内框面。
示例性地,参考图1、图2和图3,固定于第一侧壁21的多个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位于第一侧壁21朝向显示面板10一侧的内框面,固定于第二侧壁22的多个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位于第二侧壁22朝向显示面板10一侧的内框面,固定于第三侧壁23的多个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位于第三侧壁23朝向显示面板10一侧的内框面,固定于第四侧壁24的多个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位于第四侧壁24朝向显示面板10一侧的内框面。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位于外框20背离显示面板10一侧的外框面。图4中未示出驱动电路的设置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驱动电路的位置不做限定。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置一部分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位于外框20背离显示面板10一侧的外框面,另一部分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位于外框20朝向显示面板10一侧的内框面。
可选地,参考图1-图4,远红外发光二极管30的发光波长大于4μm且小于14μm。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用于发光显示;
外框,所述显示面板固定在所述外框中;
多个远红外发光二极管,固定于所述外框上,且所述远红外发光二极管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侧发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周围的多个侧壁,分别为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相对;
所述多个远红外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中的至少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远红外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
位于所述第一侧壁的所述远红外发光二极管与位于所述第二侧壁的所述远红外发光二极管对称设置,位于所述第三侧壁的所述远红外发光二极管与位于所述第四侧壁的所述远红外发光二极管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中间的所述远红外发光二极管的设置密度小于所述侧壁两端的所述远红外发光二极管的设置密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远红外发光二极管在所述侧壁上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外框朝向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内框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远红外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位于所述外框朝向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内框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远红外发光二极管并联,所述驱动电路与所有的所述远红外发光二极管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驱动电路与一个所述远红外发光二极管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波长大于4μm且小于14μm。
CN201921041691.4U 2019-07-04 2019-07-04 一种显示装置 Active CN2101102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41691.4U CN210110212U (zh) 2019-07-04 2019-07-04 一种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41691.4U CN210110212U (zh) 2019-07-04 2019-07-04 一种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10212U true CN210110212U (zh) 2020-02-21

Family

ID=69566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41691.4U Active CN210110212U (zh) 2019-07-04 2019-07-04 一种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1021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64889A (zh) * 2019-07-04 2019-09-20 深圳市思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0264889B (zh) * 2019-07-04 2024-06-07 深圳市思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64889A (zh) * 2019-07-04 2019-09-20 深圳市思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0264889B (zh) * 2019-07-04 2024-06-07 深圳市思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432194T3 (es) Dispositivo visualizador, procedimiento de control de un conjunto de diodos emisores de luz del dispositivo visualizador y producto de programa de ordenador
EP3255484A1 (en)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40369072A1 (en) Transparent Display Apparatus
CN107292294B (zh) 显示模组的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的显示方法
CN109215587B (zh) 一种显示装置、驱动方法及电子设备
JPH05224200A (ja)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用夜間視覚裏面照光装置
JP2008107830A (ja) 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見かけサイズが拡大された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見かけサイズを拡大させる方法
US20160054504A1 (en) Backlight,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1083614A1 (ja) 調光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210110212U (zh) 一种显示装置
TW201218171A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backlight and backlight module
CN110264889B (zh) 一种显示装置
JP2010020276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含む液晶表示装置
JP2013092732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7561772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0109522U (zh) 一种背光源及液晶显示装置
TW201635262A (zh) 顯示器的控制方法
CN210110770U (zh) 一种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000382A1 (zh) 一种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4458108B2 (ja) 照明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液晶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0793978B1 (ko) 광섬유를 이용한 화면 확대장치
CN110264889A (zh) 一种显示装置
US20220050314A1 (en) Selective privacy displays
KR20180040948A (ko) 광파이버를 이용한 피부 부착형 패치
US9715142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an edge light uni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