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07815U - 一种地源热泵能效提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源热泵能效提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07815U
CN210107815U CN201920861693.1U CN201920861693U CN210107815U CN 210107815 U CN210107815 U CN 210107815U CN 201920861693 U CN201920861693 U CN 201920861693U CN 210107815 U CN210107815 U CN 2101078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nd source
water
heat exchanger
outlet
heat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6169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6169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078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078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078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源热泵能效提升装置,包括进水管、出水管、设置于进水管上的第一换热组件和设置于出水管上的第二换热组件;地源热泵机组和地源单元通过进水管和出水管连接构成一个循环回路;所述的第一换热组件将从地源单元流向地源热泵机组的水二次加热;所述第二换热组件将地源热泵机组流向地源单元的水进行初次降温。本实用新型采用两组换热组件,分别设置在进出水管上,提高能效比;更加的高效节能。

Description

一种地源热泵能效提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预制件具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地源热泵能效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总量越来越大,建筑能耗成为社会总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节能降耗的重要突破口。我国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生物能等资源非常丰富,可再生能源作为重要的能源来源,能够很大程度上满足能源需求、减缓能源危机、改善能源结构以及减少环境污染,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建筑中,建筑中可再生能源主要用于发电、制冷、供热和提供生活热水。对于占建筑能耗80%的采暖通风空调和热水供应需求非常接近于环境温度的低品位能源,而目前的建筑能耗多为高品位能源。结合这一问题,地源热泵技术正是符合这种用能要求的适用技术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地源热泵能效提升装置,成本低、能耗低、运行平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源热泵能效提升装置,包括进水管、出水管、设置于进水管上的第一换热组件和设置于出水管上的第二换热组件;地源热泵机组和地源单元通过进水管和出水管连接构成一个循环回路;所述的第一换热组件将从地源单元流向地源热泵机组的水二次加热;所述第二换热组件将地源热泵机组流向地源单元的水进行初次降温。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换热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循环水箱、太阳能板、太阳能储能控制盒和加热装置;所述的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的循环水箱内对循环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所述循环水箱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板;所述的太阳能板与所述的太阳能储能控制盒连接;所述的太阳能储能控制盒与所述的加热装置连接,为加热装置供电;所述的第一换热器的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连接在进水管上;所述的循环水箱上设置循环水进出口;循环水进出口分别与第一换热器热媒入口和热媒出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换热器的冷媒入口通过第一分支管道与进水管连接;所述的第一换热器的冷媒出口通过第二分支管道与进水管连接;所述的第一分支管道通过三通阀与进水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箱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水泵。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换热组件还包括第二换热器;所述的第二换热器的热媒进出口与市政热废水管道连接;冷媒进出口与进水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换热组件包括第三换热器、冷却水箱、太阳能板、太阳能储能控制盒和半导体制冷装置;所述的半导体制冷装置设置于冷却水箱外壁,用于对冷却水箱内的水进行降温;所述的冷却水箱顶部设置有太阳能板;所述的太阳能板与所述的太阳能储能控制盒连接;所述的太阳能储能控制盒与所述的半导体制冷装置连接为其供电;所述的第三换热器的热媒进出口与出水管连接;所述的第三换热器的冷媒进出口分别与冷却水箱的冷却水进出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三换热器的冷媒入口通过第三分支管道与出水管连接;所述的第三换热器的冷媒出口通过第四分支管道与出水管连接;所述的第三分支管道通过三通阀与出水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两组换热组件,分别设置在进出水管上,提高能效比;更加的高效节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地源热泵能效提升装置,包括进水管1、出水管2、设置于进水管1上的第一换热组件和设置于出水管上的第二换热组件;地源热泵机组3和地源单元4通过进水管1和出水管2连接构成一个循环回路;第一换热组件将从地源单元流向地源热泵机组的水二次加热;第二换热组件将地源热泵机组流向地源单元的水进行初次降温,提高整个地源热泵系统的制热能效比,且绿色环保。进水管1、出水管2上设置泵体。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换热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51、循环水箱52、太阳能板6、太阳能储能控制盒7和加热装置53;加热装置53(采用现有的热电偶加热器)设置于循环水箱52内对循环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循环水箱52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板6;所述的太阳能板6与所述的太阳能储能控制盒7连接;所述的太阳能储能控制盒7与所述的加热装置53连接,为加热装置53供电;所述的第一换热器的冷媒入口通过第一分支管54道与进水管连接;所述的第一换热器的冷媒出口通过第二分支管道55与进水管连接;所述的第一分支管道54通过三通阀56与进水管1连接。循环水箱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水泵。所述的循环水箱上设置循环水进出口;循环水进出口分别与第一换热器热媒入口和热媒出口连接。
为长期阴雨天气,太阳能板无法供电,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二换热器57;所述的第二换热器57的热媒进出口与市政热废水管道连接;冷媒进出口与进水管连接。
通过第一换热组件将从地源单元加热后的热水进一步的加温,提高整个系统的制热能效比。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换热组件包括第三换热器61、冷却水箱62、太阳能板6、太阳能储能控制盒7和半导体制冷装置63;所述的半导体制冷装置63设置于冷却水箱62外壁,用于对冷却水箱内的水进行降温;所述的冷却水箱62顶部设置有太阳能板6;所述的太阳能板6与所述的太阳能储能控制盒7连接;所述的太阳能储能控制盒7与所述的半导体制冷装置63连接为其供电;第三换热器的冷媒入口通过第三分支管道64与出水管连接;所述的第三换热器的冷媒出口通过第四分支管道65与出水管连接;所述的第三分支管道通过三通阀与出水管2连接。第三换热器的冷媒进出口分别与冷却水箱的冷却水进出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利用太阳能对冷却水箱62内的水进行进一步地降温,从地源热泵机组3排出的带有热量的水与冷却水箱内的水进行热交换,降水降温后流入地源单元4,提高整个系统的制冷能效比。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技术要求书中。

Claims (7)

1.一种地源热泵能效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出水管、设置于进水管上的第一换热组件和设置于出水管上的第二换热组件;地源热泵机组和地源单元通过进水管和出水管连接构成一个循环回路;所述的第一换热组件将从地源单元流向地源热泵机组的水二次加热;所述第二换热组件将地源热泵机组流向地源单元的水进行初次降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能效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换热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循环水箱、太阳能板、太阳能储能控制盒和加热装置;所述的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的循环水箱内对循环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所述循环水箱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板;所述的太阳能板与所述的太阳能储能控制盒连接;所述的太阳能储能控制盒与所述的加热装置连接,为加热装置供电;所述的第一换热器的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连接在进水管上;所述的循环水箱上设置循环水进出口;循环水进出口分别与第一换热器热媒入口和热媒出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能效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换热器的冷媒入口通过第一分支管道与进水管连接;所述的第一换热器的冷媒出口通过第二分支管道与进水管连接;所述的第一分支管道通过三通阀与进水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能效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箱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水泵。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能效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换热组件还包括第二换热器;所述的第二换热器的热媒进出口与市政热废水管道连接;冷媒进出口与进水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能效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换热组件包括第三换热器、冷却水箱、太阳能板、太阳能储能控制盒和半导体制冷装置;所述的半导体制冷装置设置于冷却水箱外壁,用于对冷却水箱内的水进行降温;所述的冷却水箱顶部设置有太阳能板;所述的太阳能板与所述的太阳能储能控制盒连接;所述的太阳能储能控制盒与所述的半导体制冷装置连接为其供电;所述的第三换热器的热媒进出口与出水管连接;所述的第三换热器的冷媒进出口分别与冷却水箱的冷却水进出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地源热泵能效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换热器的冷媒入口通过第三分支管道与出水管连接;所述的第三换热器的冷媒出口通过第四分支管道与出水管连接;所述的第三分支管道通过三通阀与出水管连接。
CN201920861693.1U 2019-06-10 2019-06-10 一种地源热泵能效提升装置 Active CN2101078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61693.1U CN210107815U (zh) 2019-06-10 2019-06-10 一种地源热泵能效提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61693.1U CN210107815U (zh) 2019-06-10 2019-06-10 一种地源热泵能效提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07815U true CN210107815U (zh) 2020-02-21

Family

ID=69562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61693.1U Active CN210107815U (zh) 2019-06-10 2019-06-10 一种地源热泵能效提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078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23873U (zh) 一种太阳能热泵蓄热采暖系统
CN202792191U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与锅炉辅助加热的太阳能集中热水系统
CN104048373A (zh) 基于光伏发电系统的太阳能空调冷热电联产系统
CN105258377A (zh) 基于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三联供装置
CN106016825A (zh)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双热源三联供系统
CN201297694Y (zh) 水源空气源综合采暖系统
CN101363640B (zh) 水源空气源综合采暖系统
CN205316744U (zh) 双源热泵复合太阳能冷热双供系统
CN110043991A (zh) 一种主要基于太阳能与空气能的多能互补的建筑供能系统
CN203629057U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热水系统
CN211176992U (zh) 一种空气能地源热泵补热采暖系统
CN202613556U (zh) 一种利用采暖末端免费供冷的地源热泵采暖系统
CN210089036U (zh) 一种太阳能辅助供暖,制冷,供热水三联供热泵系统
CN201463063U (zh) 一种太阳能取暖装置
CN204830566U (zh) 一种节能制冷供暖系统
CN210107815U (zh) 一种地源热泵能效提升装置
CN201396985Y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的蓄能式地源热泵系统
CN201837084U (zh) 一种太阳能系统
CN204494560U (zh) 一种太阳能取暖、生活热水组合系统
CN205119551U (zh) 基于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三联供装置
CN203687654U (zh) 工业窑炉余热利用系统
CN203810514U (zh) 地热联合供暖系统
CN203454314U (zh) 太阳能空调与风冷模块联合系统
CN203785319U (zh) 农村用结合太阳能的一体化冷暖系统
CN205747580U (zh)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双热源三联供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