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06676U - 一种龙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龙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06676U
CN210106676U CN201920744521.6U CN201920744521U CN210106676U CN 210106676 U CN210106676 U CN 210106676U CN 201920744521 U CN201920744521 U CN 201920744521U CN 210106676 U CN210106676 U CN 2101066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outlet
channel
outlet pipe
m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4452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孝发
林孝山
夏建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moo Kitchen and Bat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moo Kitchen and Bat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moo Kitchen and Bath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moo Kitchen and Bat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4452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066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066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066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龙头,其外接于水处理设备,且其设有冷水进水道、热水进水道和混合水流道,包括混水阀和切换阀,其还设有第一过水道、第一出水水路和第二出水水路;混水阀用于将冷水进水道输入的冷水和热水进水道输入的热水混合后,经由混合水流道输出至切换阀;切换阀用于切换混合水流道与第一出水水路或第一过水道的连通;第一过水道连通水处理设备的输入端,水处理设备的输出端连通第二出水水路。该龙头既能调节冷、热混合水的温度,又能切换使用混合自来水或混合净水,便于用户按需选择,用户体验感好。

Description

一种龙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龙头。
背景技术
现有的龙头多数会外接水处理设备以对自来水进行过滤、软化或净化等处理,但是处理后的净水多为常温,则用户无法按需即时使用不同温度的净水,需要进行再加热等额外步骤,不便于用户的使用;然而,装设有混水阀用以混合冷、热水的龙头多数也仅能输出混合后的自来水,同样无法满足用户使用净水的需求;综上所述,即现有的龙头不具备切换使用混合自来水或混合净水的功能,用户体验感较差。
进一步地,设有两路出水的龙头多数仅设置一个出水龙头,用户仅能通过区分不同的出水口来确认对应的出水水路,导致用户常混淆后重复开关,不便于用户使用,造成了水资源的额外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龙头,该龙头既能调节冷、热混合水的温度,又能切换使用混合自来水或混合净水,便于用户按需选择,用户体验感好。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龙头,其外接于水处理设备,且其设有冷水进水道、热水进水道和混合水流道,包括混水阀和切换阀,其特征在于:其还设有第一过水道、第一出水水路和第二出水水路;所述混水阀用于将冷水进水道输入的冷水和热水进水道输入的热水混合后,经由混合水流道输出至切换阀;所述切换阀用于切换混合水流道与第一出水水路或第一过水道的连通;所述第一过水道连通水处理设备的输入端,所述水处理设备的输出端连通第二出水水路。
优选地,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设有冷水进水道、热水进水道、混合水流道、第一过水道、第二过水道和第三过水道;所述第二过水道与水处理设备的输出端连通,并构成所述第二出水水路的一部分;所述第三过水道构成所述第一出水水路的一部分;所述混水阀和切换阀装设于阀体内;所述切换阀用于切换混合水流道与第一过水道或第三过水道的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阀体的外形为十字形结构;所述混水阀和切换阀对应装设于阀体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出水管的下端与阀体的上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套接于第一出水管内,其外壁与第一出水管的内壁间隔设置,且其间的间隙形成第四过水道;所述第四过水道和第三过水道相接通,并构成所述的第一出水水路;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内管道与第二过水道相接通,并构成所述的第二出水水路。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的间隙套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上部外壁与第一出水管的内壁密封配合,且还与阀体上部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内壁与第二出水管的外壁形成过水间隙,所述过水间隙连通第三过水道。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的内壁设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用于供第二出水管插接于连接件内。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出水本体、第二出水本体和转接件;所述第二出水本体设于第一出水本体的进水端和第一出水管的出水端之间,且其设有套接部,所述套接部内设有套接通孔;所述第一出水本体设有第一出水嘴,所述第二出水本体设有第二出水嘴;所述转接件密封插接于第一出水本体、第二出水本体的套接通孔和第一出水管内,其内设有分水部,所述分水部设有相互隔绝的第一过水孔和第二过水孔;所述第一过水孔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出水水路和第一出水本体的第一出水嘴;所述第二过水孔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二出水水路和第二出水本体的第二出水嘴。
优选地,所述分水部的外壁与套接通孔的孔壁间隔设置形成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分别与所述的第二过水孔和第二出水本体的第二出水嘴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出水本体和第二出水本体均可相对于第一出水管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二出水本体与第一出水本体的进水端、第一出水管的出水端之间均设有隔断垫。
优选地,还包括第三出水本体,第三出水本体上设有与第一出水水路和第二出水水路对应连通的第三出水嘴和第四出水嘴。
优选地,所述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均为L形结构;所述第三出水本体设于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水平延伸的端部,所述第三出水体与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转动连接。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1、该龙头不仅用于流出经外接的水处理设备处理后的混合净水,还用于流出未经处理的混合自来水,便于用户根据其需要进行选择使用。具体地,该龙头设有混水阀用于在开启后混合冷、热水后以形成混合自来水,该混合自来水经由混合水流道输出至切换阀;其中,用户直接控制混水阀即可启闭冷、热水道和调节输出混合水的温度,操作简单有效。
切换阀用于切换混合水流道与第一出水水路或第一过水道的连通;具体地,切换至混合水流道与第一出水水路连通时,即混合自来水直接经由第一出水水路流出龙头;或是在切换至混合水流道与第一过水道时,由于第一过水道连通水处理设备的输入端,水处理设备的输出端连通第二出水水路,即此时经由水处理设备处理后的混合净水经由第二出水水路流出龙头。综上所述,该龙头既能调节冷、热混合水的温度,又能切换使用混合自来水或混合净水,便于用户按需选择,用户体验感好。
2、该龙头包括阀体,其中用于输入冷水的冷水进水道、用于输入热水的热水进水道、用于输送混合自来水的混合水流道、用于连通混合水流道和水处理设备输入端的第一过水道均设于阀体内;阀体内还设有第二过水道和第三过水道,第二过水道与水处理设备的输出端连通,构成了第二出水水路的一部分;第三过水道构成第一出水水路的一部分,即第三过水道在由切换阀控制切换后与混合水流道连通。
具体地,该切换阀用于切换混合水流道与第一过水道或第三过水道的连通,即是切换混合自来水的流出方向,控制混合自来水流经第一过水道或是第三过水道;如混合自来水流经第三过水道,即混合自来水经由第一出水水路直接流出龙头;如混合自来水流经第一过水道,则混合自来水经由水处理设备处理后形成混合净水后再流经由第二过水道构成的第二出水水路流出龙头。
3、该阀体为十字形结构,则混水阀和切换阀可以对应装设于阀体的左右两侧,以简化整体的结构;且进而保证了用于连通二者的混合水流道能够流通顺畅。第一出水管的下端与阀体的上端密封连接;且第二出水管套接于第一出水管内,其外壁与第一出水管间隔设置,其间的间隙形成与第三过水道相接通的第四过水道,即第三过水道与第四过水道形成了第一出水水路,混合自来水依次经由第三过水道和第四过水道流出至龙头外。第二出水管的内管道与第二过水道相接通,即第二过水道与第二出水管的内管形成了第二出水水路,经由水处理设备处理的混合净水依次经由第二过水道和第二出水管的内管流出至龙头外。通过设置两条出水水路以分别流出混合自来水或混合净水,避免了两种不同水源的交叉混淆;进一步地,各水道间的连接稳定顺畅,有效保证了龙头的正常出水。
4、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的间隙套设有连接件,第一出水管通过该连接件与阀体密封连接。进一步地,由于连接件的内壁与第二出水管的外壁形成连通第三过水道的过水间隙,则混合自来水依次流经第三过水道、过水间隙、第四过水道后流出至龙头外。
5、连接件的内壁设有台阶面,即第二出水管的一端经由阀体的上端伸入连接件的中央后置于该台阶面上,以通过连接件固定该第二出水管使其保持竖直中正,进而使得第二出水管的内管道能够与第二过水道稳定连通。
6、由于第二出水本体设于第一出水体的进水端和第一出水管的出水端之间,且转接件密封插接于第一出水本体、第二出水本体的套接通孔和第一出水管内,即第二出水本体的套接通孔套设于连接件外,且通过转接件使得第二出水本体分别与第一出本体和第一出水管密封连接。
其中,转接件内还设有分水部用于将混合自来水或混合净水对应输出至第一出水本体或第二出水本体;具体地,该分水部设有相互隔绝的第一过水孔和第二过水孔,第一过水孔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出水水路和第一出水本体的第一出水嘴,即该第一过水孔用于供混合自来水流经;第二过水孔的两端第二出水水路和第二出水本体的第二出水嘴,即该第二过水孔用于供混合净水流经。
优选地,两个出水本体可以设置为不同的形状,以适用于不同的使用条件;如混合自来水多用于洗碗、洗菜,则第一出水本体可以设置为带有较大弯度的弧形出水本体,出水范围广易于冲洗;如混合净水多数仅是用于盛装后使用,则第二出水本体可以设置为普通的出水本体即可。
进一步地,形状区别化的出水本体也便于用户在使用时无需再次辨别出水的类别,即可以直接从对应的出水本体获得其所需的水,减少了用户由于误辨认多次启闭龙头的情况。
具体地,可以将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连接件和转接件焊接为一个整体以快速安装在阀体上,简化安装步骤;且整体焊接有效保证了各水道间的密封性。
7、由于分水部的外壁与套接通孔的孔壁间隔设置形成环形槽,且该环形槽与第二过水孔和第二出水本体的第二出水嘴连通,即混合净水由第二过水水路通过第二过水孔流入环形槽内,再经由环形槽转向后流出至第二出水本体的第二出水嘴。该环形槽的设置用于保证第二出水本体在相对于第一出水管转动时能够保持稳定的出水。
8、由于第二出水本体设于第一出水本体的进水端和第一出水管的出水端之间,且其三者之间通过转接件实现了密封连接;则第一出水本体和第二出水本体均能绕着第一出水管沿长度方向的轴线进行360°的周向旋转,便于用户根据其需求进行旋转后使用。
9、第二出水本体与第一出水本体的进水端、第一出水管的出水端之间均设有隔断垫,以使第一出水本体在相对于第二出水本体旋转时或是第二出水本体相对于第一出水管旋转时互不干涉,不会出现连带旋转的情况。
10、通过仅设置单个出水本体以进一步简化结构,该第三出水本体上设有与第一出水水路和第二出水水路对应连通的第三出水嘴和第四出水嘴,同样能够使混合自来水和混合净水能够分别经由两条不同的水路各自出水,互不干扰。
11、由于第二出水管套接于第一出水管内,且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均为L形结构,则形成了夹心式的出水管结构;具体地,可以将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和连接件焊接为一个整体以直接安装于阀体上,简化安装步骤。
其中,第三出水本体可以相对于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沿其自身轴线进行转动,便于用户根据其需求通过旋转第三出水本体调整第三出水嘴和第四出水嘴的出水角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和二中阀体的正视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和二中阀体的右视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和二中阀体的左视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和二中阀体的俯视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和二中阀体的局部仰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和二混合自来水流出时阀体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时例一中混合自来水流出水路侧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混合自来水流出水路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和二混合净水流出时阀体的俯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时例一中混合净水流出水路的侧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混合净水流出水路的俯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爆炸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水路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阀体1,冷水进水道11、热水进水道12、混合水流道13、第一过水道14、第二过水道15、第三过水道16;
混水阀21、混合水出水孔211、第一压帽22、装饰盖23、启闭调节把手24;
切换阀31、混合水进水孔311、第一出水孔312、第二出水孔313、第二阀片314、第二压帽32、切换把手33、标识扣34;
第一出水管41、第二出水管42、第二出水管的内管道421、第四过水道43;
连接件51、过水间隙511、台阶面512;
第一出水本体61,第一出水嘴611;
第二出水本体62,第二出水嘴621、套接部622、套接通孔6221;
第三出水本体63,第三出水嘴631、第四出水嘴632;
转接件7,分水部71、第一过水孔711、第二过水孔712、环形槽72;
隔断垫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具体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参见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一中,提供了一种龙头,该龙头设有两路出水水路,第一出水水路用于流出混合自来水,第二出水水路用于流出经水处理设备处理后的混合净水。具体地,该龙头包括阀体1、混水阀组件、切换阀组件、第一出水管41、第二出水管42、连接件51、第一出水本体61、第二出水本体62、转接件7和隔断垫8。
如图2所示,阀体1的外形为十字形结构;混水阀组件和切换阀组件对应装设于阀体1的左右两侧。其中,混水阀组件包括混水阀21、第一压帽22、装饰盖23和启闭调节把手24;混水阀21固定于阀体1内腔的右侧内并由第一压帽22压紧后,再由内至外依次装配装饰盖23和启闭调节把手24;该启闭调节把手24用于供用户拨动后启闭龙头或是旋转后调节混水阀21中冷、热水的输入量。在本实施例一中,混水阀21用于将冷、热自来水混合成适温的混合自来水后输出至切换阀31;
具体地,混水阀21上设有冷水进水孔、热水进水孔和混合水出水孔211,冷水进水孔和热水进水孔均设于其靠近阀体1进水端的一端,混合水出水孔211设于其侧壁上;混水阀21的另一端与启闭调节把手24固接,且其朝向冷水进水孔和热水进水孔设有第一阀片,该第一阀片由启闭调节把手24连带转动后会调节冷水进水孔、热水进水孔的过水面积,从而形成适温的混合自来水。
切换阀组件包括切换阀31、第二压帽32、切换把手33和标识扣34;切换阀31固定于阀体1内腔的左侧内并由第二压帽32压紧后,再由内至外依次装配切换把手33和标识扣34;该标识扣34上印有不同出水模式切换方向的指示,用于辅助用户辨识切换方向;该切换把手33用于供用户在转动后切换不同的出水模式,在本实施例一中,该龙头包括两种出水模式,一种为流出混合自来水,另一种为流出混合净水。
在本实施例一中,切换阀31用于切换输入其中混合自来水的流出方向;切换阀31上设有混合水进水孔311、第一出水孔312和第二出水孔313,第一出水孔312和第二出水孔313均设于其靠近阀体1进水端的一端,混合水进水孔311设于其侧壁上;切换阀31的另一端与切换把手33固接,且其朝向第一出水孔312和第二出水孔313设有第二阀片314,该第二阀片314由切换把手33连带转动后会切换封堵第一出水孔312或第二出水孔313,即用于切换混合自来水的流出方向。
在本实施例一中,第一出水管41和第二出水管42均为出水直管,其中,第二出水管42的外径小于第一出水管41的外径,以使第一出水管41能够套设于第二出水管42外。
第一出水管41的下端与阀体1的上端密封连接;第二出水管42套接于第一出水管41内,且第二出水管42与第一出水管41的内壁间隔设置,且其间间隙形成第四过水道43。其中,连接件51套设于第一出水管41和第二出水管42的间隙之中,且连接件51的上部外壁与第一出水管41的内壁密封配合,且还与阀体1上部的内壁密封连接;其中,连接件51的内壁与第二出水管42的外壁形成过水间隙511。具体地,连接件51的内壁设有台阶面512,即第二出水管42的一端经由阀体1的上端伸入连接件51的中央后置于该台阶面512上,以通过连接件51固定第二出水管42使其保持竖直中正。
如图3-图7所示,图3-图7示出了阀体1的内部结构。阀体1内设有冷水进水道11、热水进水道12、混合水流道13、第一过水道14、第二过水道15和第三过水道16。其中,冷水进水道11和热水进水道12分别与混水阀21的冷水进水孔和热水进水孔连通,以向混水阀21内输入冷水和热水。混合水流道13的两端连通混水阀21的混合水出水孔211和切换阀31的混合水进水孔311,即混合自来水经由混合水出水孔211流出至混合水流道13中,接着由混合水进水孔311流入至切换阀31内部,再由切换阀31切换混合水流道13与第一过水道14或第一出水水路的连通;由于第三过水道16构成了第一出水水路的一部分,即是由切换阀31切换混合水流道13与第一过水道14或第三过水道16的连通。
具体地,如切换阀21的第二阀片314封堵第一出水孔312时,混合水流道13经由第二出水孔313与第一过水道14连通,即是将混合自来水输出至外接的水处理设备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在本实施例一中,通过设置第一过水道14和第二过水道15分别连接水处理设备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即第一过水道14的两端分别接通混合水流道13和水处理设备的输入端;第二过水道15的一端与水处理设备的输入端相接通,其另一端与第二出水管的内管道421相接通,以构成第二出水水路,用于供经由水处理设备处理后的混合净水流动。
在本实施例一中,水处理设备可以采用净化器、软水器或过滤器等不同的外接处理设备,在本实施例一中不作具体限定。
如切换阀21的第二阀片314封堵第二出水孔313时,混合水流道13经由第一出水孔312与第三过水道16连通。即第三过水道16的一端与混合水流道13相接通,其另一端经由过水间隙511与第四过水道43相接通,以构成第一出水水路,用于供混合自来水流动。
第二出水本体62设于第一出水本体61的进水端和第一出水管41的出水端之间;具体地,第一出水本体61设有第一出水嘴611;第二出水本体62设有第二出水嘴621和套接部622,套接部622设有套接通孔6221。转接件7密封插接于第一出水本体61、第二出水本体62的套接通孔6221和第一出水管41内,以使第一出水本体61、第二出水本体62和第一出水管41之间相互密封连接。在本实施例一中,转接件7为圆柱体;其侧壁在第二出水本体62与第一出水管41的连接处及第二出水本体62与第一出水本体61连接处的对应位置内凹形成容置位,用于供隔断垫8装设于容置位的位置上。且第一出水本体61的外壁设有一限位孔,在本实施例二中,通过一端固接于转接件7,另一端伸入限位孔且与该孔紧密配合的固定衬套,来限制第一出水本体61向上脱离转接件7。
该转接件7设有分水部71,其中央设有第二过水孔712,该第二过水孔712用于与第一出水水路相接通。具体地,由于第二出水体62的套接部622套设于转接件7的分水部71外,则分水部71的外壁与套接通孔6221的孔壁间隔设置形成环形槽72,该环形槽72分别与第二过水孔712和第二出水本体62的第二出水嘴621连通,即用于供第二出水水路中的混合净水依次经过第二过水孔712和环形槽72后流出至第二出水嘴621流出至龙头外。
该分水部71在环绕第二过水孔712的周围设有若干与第二过水孔712相互隔绝的第一过水孔711,该第一过水孔711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过水水路和第一出水本体61的第一出水嘴611,用于供第一出水水路中的混合自来水经由第一出水嘴611流出至龙头外。
在本实施例一中,由于第二出水本体62设于第一出水本体61的进水端和第一出水管41的出水端之间,且其三者之间通过转接件7实现了密封连接,则第一出水本体61和第二出水本体62均能绕着第一出水管41沿长度方向的轴线进行360°的周向旋转,便于用户根据其需求进行旋转后使用。且第二出水本体62与第一出水本体61的进水端、第一出水管41的出水端之间均设有隔断垫8,以使第一出水本体61在相对于第二出水本体62旋转时或是第二出水本体62相对于第一出水管41旋转时互不干涉,不会出现连带旋转的情况,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在本实施例一中,隔断垫8分别套设于转接件7所设的两个容置位上;且隔断垫8其中央设有孔径与转接件7外径相适配的套接孔,以吻合套设于转接7外;且其外壁朝外延伸形成若干凸起,通过形成的凸起将第一出水本体61、第二出水本体62和第一出水管41相互分隔。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一中,两个出水本体可以设置为不同的形状,以适用于不同的使用条件;如混合自来水多用于洗碗、洗菜,则第一出水本体61可以设置为带有较大弯度的弧形出水本体,出水范围广易于冲洗;如混合净水多数仅是用于盛装后使用,则第二出水本体62可以设置为普通的出水本体即可。进一步地,形状区别化的出水本体也便于用户在使用时无需再次辨别出水的类别,即可以直接从对应的出水本体获得其所需的水,减少了用户由于误辨认多次启闭龙头的情况。
其中,在本实施例一中,第一出水管41、第二出水管42、连接件51和转接件7焊接为一个整体以快速安装于阀体1上,简化了整体的安装步骤;且整体焊接有效保证了各水道间的密封性;且上述各元件的连接处均作密封处理,进一步保证龙头的正常使用。
在本实施例一中,该龙头的使用过程如下:当用户通过启闭调节把手24开启混水阀21后,冷水进水道11、热水进水道12中的冷水、热水分别经由冷水进水孔和热水进水孔输入至混水阀21内进行混合;用户通过旋转该启闭调节把手24以控制冷水进水或热水进水孔的过水面积,以使通过混水阀21混合后形成的混合自来水经由混合水流出孔输出至混合水流道13中,并经由切换阀31的混合水进水孔311输入至切换阀31内。
如图8-图10所示,当用户通过切换把手33切换至混合自来水出水模式时,切换阀31中的第二阀片314受切换把手33连带转动封堵第二出水孔313,则混合自来水经由第一出水孔312流出至第三过水道16中,再依次经由过水间隙511和第四过水道43后,通过转接件7的第一过水孔711流出至第一出水本体61的第一出水嘴611,以使第一出水水路中的混合自来水流出至龙头外。
如图11-图13所示,当用户通过切换把手33切换至混合净水出水模式时,切换阀31中的第二阀片314受切换把手33连带转动封堵第一出水孔312,则混合自来水经由第二出水孔313流出至第一过水道14中,并经由水处理设备进行过滤、净化或软化等处理后形成混合净水,该混合净水接着经由水处理设备的输出端输出至第二过水道15中,接着流经第二出水管的内管道421后,再依次通过转接件7的第二过水孔712和环形槽72后,流出至第二出水本体62的第二出水嘴621,以使第二出水水路中的混合净水流出至龙头外。其中,用户可以分别旋转第一出水本体61或第二出水本体62,以便于用户按需使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个实施例,为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二中,同样提供了一种龙头,该龙头除了第一出水管41、第二出水管42的形状与出水本体的设置与实施例一不同外,其他部分均与实施例一相同,不作重复赘述。
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二中,第一出水管41和第二出水管42均为L形结构;同样的,第一出水管41的下端与阀体1的上端密封连接;第二出水管42套接于第一出水管41内,则形成了夹心式的出水管结构。具体地,第一出水管41、第二出水管42和连接件51焊接为一个整体以直接安装于阀体1上,简化了整体的安装步骤。第三出水本体63设于第一出水管41和第二出水管42水平延伸的端部,该第三出水本体63设有与第一出水水路和第二出水水路对应连通的第三出水嘴631和第四出水嘴632;该第三出水本体63可以相对于第一出水管41和第二出水管42沿其自身轴线进行转动,便于用户根据其需求通过旋转第三出水本体63调整第三出水嘴631和第四出水嘴632的出水角度。在该实施例二中,通过仅设置单个出水本体且同时省略了转接件7以进一步简化结构,同样能够使混合自来水和混合净水能够分别经由两条不同的水路各自出水,互不干扰。
参见图16,示出了本实施例二中混合自来水和混合净水的流通水路;如图16所示,在本实施例二中,混合自来水的流通水路如下:通过混水阀21混合后形成的混合自来水经由混合水流出孔输出至混合水流道13中,并经由切换阀31的混合水进水孔311输入至切换阀31内。混合自来水经由第一出水孔312流出至第三过水道16中,再依次经由过水间隙511和第四过水道43后,最后流出第一出水本体61的第一出水嘴611,以使第一出水水路中的混合自来水流出至龙头外。
混合净水的流通水路如下:通过混水阀21混合后形成的混合自来水经由混合水流出孔输出至混合水流道13中,并经由切换阀31的混合水进水孔311输入至切换阀31内。混合自来水经由第二出水孔313流出至第一过水道14中,并经由水处理设备进行过滤、净化或软化等处理后形成混合净水,该混合净水接着经由水处理设备的输出端输出至第二过水道15中,接着流经第二出水管的内管道421后,最后流出至第二出水本体62的第二出水嘴621,以使第二出水水路中的混合净水流出至龙头外。其中,用户可以分别旋转第三出水本体63调整第三出水嘴和第四出水嘴的出水角度。
综上所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均提供了一种龙头,该龙头既能调节冷、热混合水的温度,又能切换使用混合自来水或混合净水,便于用户按需选择,用户体验感好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通过本实用新型或上述实施例的启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或现有技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其中一部分技术特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龙头,其外接于水处理设备,且其设有冷水进水道、热水进水道和混合水流道,包括
混水阀和切换阀,其特征在于:其还设有第一过水道、第一出水水路和第二出水水路;
所述混水阀用于将冷水进水道输入的冷水和热水进水道输入的热水混合后,经由混合水流道输出至切换阀;
所述切换阀用于切换混合水流道与第一出水水路或第一过水道的连通;所述第一过水道连通水处理设备的输入端,所述水处理设备的输出端连通第二出水水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龙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设有所述冷水进水道、热水进水道、混合水流道、第一过水道、第二过水道和第三过水道;
所述第二过水道与水处理设备的输出端连通,并构成所述第二出水水路的一部分;
所述第三过水道构成所述第一出水水路的一部分;
所述混水阀和切换阀装设于阀体内;所述切换阀用于切换混合水流道与第一过水道或第三过水道的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龙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阀体的外形为十字形结构;所述混水阀和切换阀对应装设于阀体的左右两侧;
所述第一出水管的下端与阀体的上端密封连接;
所述第二出水管套接于第一出水管内,其外壁与第一出水管的内壁间隔设置,且其间的间隙形成第四过水道;所述第四过水道和第三过水道相接通,并构成所述的第一出水水路;
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内管道与第二过水道相接通,并构成所述的第二出水水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的间隙套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上部外壁与第一出水管的内壁密封配合,且还与阀体上部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内壁与第二出水管的外壁形成过水间隙,所述过水间隙连通第三过水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内壁设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用于供第二出水管插接于连接件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龙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出水本体、第二出水本体和转接件;所述第二出水本体设于第一出水本体的进水端和第一出水管的出水端之间,且其设有套接部,所述套接部内设有套接通孔;
所述第一出水本体设有第一出水嘴,所述第二出水本体设有第二出水嘴;
所述转接件密封插接于第一出水本体、第二出水本体的套接通孔和第一出水管内,其内设有分水部,所述分水部设有相互隔绝的第一过水孔和第二过水孔;所述第一过水孔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出水水路和第一出水本体的第一出水嘴;所述第二过水孔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二出水水路和第二出水本体的第二出水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部的外壁与套接通孔的孔壁间隔设置形成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分别与所述的第二过水孔和第二出水本体的第二出水嘴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本体和第二出水本体均可相对于第一出水管转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水本体与第一出水本体的进水端、第一出水管的出水端之间均设有隔断垫。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龙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出水本体,第三出水本体上设有与第一出水水路和第二出水水路对应连通的第三出水嘴和第四出水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均为L形结构;所述第三出水本体设于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水平延伸的端部,所述第三出水体与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转动连接。
CN201920744521.6U 2019-05-22 2019-05-22 一种龙头 Active CN2101066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44521.6U CN210106676U (zh) 2019-05-22 2019-05-22 一种龙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44521.6U CN210106676U (zh) 2019-05-22 2019-05-22 一种龙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06676U true CN210106676U (zh) 2020-02-21

Family

ID=69561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44521.6U Active CN210106676U (zh) 2019-05-22 2019-05-22 一种龙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0667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4551A (zh) * 2019-05-22 2019-08-06 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龙头
CN111663609A (zh) * 2020-05-13 2020-09-15 罗守蓉 一种用于厨房水槽的旋转断流式水阀机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4551A (zh) * 2019-05-22 2019-08-06 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龙头
CN111663609A (zh) * 2020-05-13 2020-09-15 罗守蓉 一种用于厨房水槽的旋转断流式水阀机构
CN111663609B (zh) * 2020-05-13 2021-06-01 广东中欧卫浴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厨房水槽的旋转断流式水阀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40011399A1 (en) Side control faucet with diverter assembly
CN104321491A (zh) 龙头以及具有煮沸水装置和该龙头的组件
CN210106676U (zh) 一种龙头
US7096879B2 (en) Pillar sink mixer with hand spray
CN210290834U (zh) 横梁式两用龙头
JP3635417B2 (ja) 処理水シャワー付切り替え弁装置
CN115405731A (zh) 洗浴设备
CN211599632U (zh) 一种双出水龙头
KR20090001771U (ko) 3방밸브를 구비한 수전금구
CN210013282U (zh) 一种恒温淋浴水龙头
CN220803842U (zh) 一种可旋转切换出水方式的装置
CN111828688A (zh) 淋浴龙头结构
KR200388676Y1 (ko) 개수대용 급수전의 방향절환장치
CN218031584U (zh) 一种四功能新型调温淋浴龙头
JP4486344B2 (ja) 水栓
CN217185852U (zh) 淋浴器
CN210240654U (zh) 一种水龙头
JPH10318399A (ja) 通水台座
CN214466240U (zh) 一种按压开关模组及龙头
CN220047354U (zh) 一种带有净水结构的水龙头
CN209892793U (zh) 一种智能控制出水装置
JP2001336647A (ja) 切換弁
JP2002004363A (ja) 分岐口付台付き水栓
KR200325292Y1 (ko) 수전금구
CN110094551A (zh) 一种龙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