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05987U - 一种二冲程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二冲程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05987U
CN210105987U CN201921044521.1U CN201921044521U CN210105987U CN 210105987 U CN210105987 U CN 210105987U CN 201921044521 U CN201921044521 U CN 201921044521U CN 210105987 U CN210105987 U CN 2101059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exhaust
air inlet
shaft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4452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红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04452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059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059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059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二冲程发动机,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包括缸体、缸盖、进气门一装置、进气门二装置、排气门装置;所述缸盖盖设在缸体上,缸体内开设有压缩室和做功室,做功室高于压缩室,且压缩室内安装有压缩气缸活塞,做功室内安装有做功气缸活塞;所述缸盖上开设有与压缩室连通的进气道,进气门一装置用于控制进气管的开闭;所述缸盖上还开设有使压缩室与做功室连通的中间进气道,进气门二装置用于控制中间进气道的开闭;所述缸盖上还开设有做功室连通的排气道,排气门装置用于控制排气道的开闭;所述缸盖上还安装有火花塞。本实用新型不仅具备普通原二冲程发动机做功快的优点,又具备原四冲程发动机效率高的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二冲程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二冲程发动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的汽车发动机主要是四冲程发动机,而摩托车以及很多小型机械用的发动机均为二冲程发动机。目前,四冲程发动机虽效率更高,但做功慢,体积大,并不适用于摩托车等小型机械使用;而现有的二冲程发动机虽体积小、做功快,但其效率低。因此,现急需一种体积小、做功快、效率高的二冲程发动机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做功快、效率高的二冲程发动机。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二冲程发动机,包括缸体、缸盖、进气门一装置、进气门二装置、排气门装置;所述缸盖盖设在缸体上,缸体内开设有压缩室和做功室,做功室高于压缩室,且压缩室内安装有压缩气缸活塞,做功室内安装有做功气缸活塞;所述缸盖上开设有与压缩室连通的进气道,进气门一装置用于控制进气管的开闭;所述缸盖上还开设有使压缩室与做功室连通的中间进气道,进气门二装置用于控制中间进气道的开闭;所述缸盖上还开设有做功室连通的排气道,排气门装置用于控制排气道的开闭;所述缸盖上还安装有火花塞,火花塞的点火端位于做功室的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做功室包括开设在缸盖上的凹槽和开设在缸体上的活塞室,且凹槽与活塞室相对连通排布;所述中间进气道的出口端、排气道的进口端均位于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缸盖的顶部还安装有顶盖,且进气门一装置、进气门二装置、排气门装置均安装在顶盖;所述进气道、中间进气道、排气道均为弯折状,且进气门一装置下端贯穿缸盖延伸至进气道的出口端内,进气门二装置下端贯穿缸盖延伸至中间进气道的出口端内,排气门装置下端贯穿缸盖延伸至排气道进口端内。
进一步的,所述顶盖的下表面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进气门一装置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内;所述进气门一装置包括进气挡套、与进气挡套固定的进气门轴、固定在进气门轴下端的进气封头;所述进气挡套滑动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内,进气门轴上还安装有进气门弹簧,且进气门弹簧的上端与进气挡套抵紧,进气门弹簧的下端与缸盖的上表面抵紧。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封头呈圆锥状,且进气道的出口端呈与进气封头配合的喇叭状。
进一步的,所述顶盖的下表面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与中间进气道贯通;所述进气门二装置包括进气门二轴、固定安装在第二安装槽内的气门套,气门套的下端延伸至中间进气道的出口端内,且气门套上还开设有与中间进气道对应的进气开口;所述气门套上还开设有进气门二滑孔,进气门二轴上端插设在进气门二滑孔内;所述进气门二滑孔内还安装有上部弹簧,且进气门二轴上端与上部弹簧固定;所述进气门二轴的下端还安装有封堵气门套的第一气门封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门封头呈圆锥状,且气门套的下端呈与第一气门封头配合的喇叭状。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进气道的出口端内还安装有限位环;所述进气门二轴上还开设有进气门三滑孔,进气门三滑孔内插设有端轴,端轴的下端向压缩室内延伸;所述进气门三滑孔内还安装有下部弹簧,且端轴的上端与下部弹簧抵紧;所述端轴的中部还固定安装有第二气门封头,且第二气门封头与限位环的上端面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气门封头呈倒置的圆锥状,且限位环的上端面开设有与第二气门封头配合的倒角。
进一步的,所述顶盖的下表面上开设有第三安装槽,排气门装置安装在第三安装槽内;所述排气门装置包括排气挡套、排气门轴、排气封头;所述排气挡套滑动安装在第三安装槽,且第三安装槽内安装有排气门弹簧,排气挡套的上端与排气门弹簧的下端抵紧;所述排气门轴的上端与排气挡套固定,排气门轴的下端贯穿缸盖延伸至排气道的进口端内,且排气封头固定安装在排气门轴的下端;所述排气门轴内还开设有推杆滑孔,推杆滑孔内插设有推杆,且排气门轴内还安装有推杆弹簧,推杆的上端与推杆弹簧抵紧。
进一步的,所述推杆滑孔内还安装有沿径向延伸的销轴,销轴的两端贯穿排气门轴与排气挡套固定;所述推杆上还开设有与销轴配合的销轴孔,且销轴孔为长腰孔。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封头呈圆锥状,排气道的进口端呈与排气封头配合的喇叭状。
进一步的,所述缸盖上还安装有气门座,气门座与做功室连通;所述缸体的下端还安装有外壳,外壳内安装有输出曲轴,且输出曲轴与压缩气缸活塞、做功气缸活塞均通过摇臂传动连接;所述缸体外壁还安装有排气管,排气道的出口端与排气管连通,缸体上还开设有卸压孔,且卸压孔的出口端与排气管连通,卸压孔的进口端与做功室的下端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将原二冲程发动机的吸气和压气、做功和排气分离开来,并使两者同步进行,使其不仅具备普通原二冲程发动机做功快的优点,又具备原四冲程发动机效率高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二冲程发动机的立体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二冲程发动机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进气门一装置的结构图;
图4是图1中进气门二装置的结构图;
图5是图4中气门套的结构图;
图6是图4中进气门二轴的结构图;
图7是图4中端轴的结构图;
图8是图1中排气门装置的结构图;
图9是图8中排气门轴的结构图;
图10是图8中推杆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二冲程发动机的行程图一;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二冲程发动机的行程图二;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二冲程发动机的行程图三。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1、缸体,2、缸盖,3、进气门一装置,4、进气门二装置,5、排气门装置,6、压缩室,7、做功室,8、压缩气缸活塞,9、做功气缸活塞,10、进气道,11、中间进气道,12、排气道,13、第一安装槽,14、第二安装槽,15、限位环,16、第三安装槽,17、气门座,18、外壳,19、输出曲轴,20、排气管,21、卸压孔,22、顶盖,23、火花塞;
30、进气挡套,31、进气门轴,32、进气封头,33、进气门弹簧;
40、进气门二轴,41、气门套,42、进气开口,43、进气门二滑孔,44、上部弹簧,45、第一气门封头,46、进气门三滑孔,47、端轴,48、下部弹簧,49、第二气门封头;
50、排气挡套,51、排气门轴,52、排气封头,53、排气门弹簧,54、推杆滑孔,55、推杆,56、推杆弹簧,57、销轴,58、销轴孔;
70、凹槽,71、活塞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二冲程发动机,包括缸体1、缸盖2、进气门一装置3、进气门二装置4、排气门装置5;所述缸盖2盖设在缸体1上,缸体1内开设有压缩室6和做功室7,做功室7高于压缩室6,且压缩室6内安装有压缩气缸活塞8,做功室7内安装有做功气缸活塞9;所述缸盖2上开设有与压缩室6连通的进气道10,进气门一装置3用于控制进气管的开闭;所述缸盖2上还开设有使压缩室6与做功室7连通的中间进气道11,进气门二装置4用于控制中间进气道11的开闭;所述缸盖2上还开设有做功室7连通的排气道12,排气门装置5用于控制排气道12的开闭;所述缸盖2上还安装有火花塞23,火花塞23的点火端位于做功室7的顶部。
所述缸盖2通过螺钉固定盖设在缸体1上;压缩室6和做功室7均竖直开设在缸体1内,且压缩室6与做功室7并列排布,压缩气缸活塞8在压缩室6内可上下移动,做功气缸活塞9在做功室7内可上下移动,且压缩气缸活塞8与做功气缸活塞9同步移动,压缩气缸活塞8与压缩室6内壁滑动配合,做功气缸活塞9与压缩室6内壁滑动密封配合;所述做功室7的深度大于压缩室6的深度,在压缩气缸活塞8与做功气缸活塞9在同步移动时,当压缩气缸活塞8与做功气缸活塞9移动至最高位置时,压缩气缸活塞8位于压缩室6的顶部,而做功气缸活塞9与做功室7的顶部之间则具有一段距离,使做功气缸活塞9移动至压缩室6顶部时,压缩室6内的压缩空气通过中间进气管进入到做功室7内。
所述进气道10呈“┏”状,进气道10的出口端位于压缩室6的顶部,进气室用于先压缩室6内通入空气,进气门一装置3对进气道10的开启和关闭进行控制,当压缩气缸活塞8向压缩室6下端移动时,压缩室6呈吸气状态,此时进气门一装置3将进气道10打开,空气通过进气道10进入到压缩室6内,当压缩气缸活塞8向压缩室6上端移动时,吸入至压缩室6内的空气被压缩,进气门一装置3将进气道10关闭,使进入至压缩室6内的空气不能从进气道10排出。
所述中间进气道11呈“П”状,中间进气道11用于使压缩室6和做功室7连通,具体的中间进气道11的进口端位于压缩室6的顶部,中间进气道11的出口端位于做功室7的顶部,当压缩气缸活塞8向压缩室6上端移动时,进气门二装置4将中间进气道11打开,此时压缩室6内的空气在被压缩的同时通过中间进气道11送入到做功室7内,由于做功气缸活塞9与压缩气缸活塞8同步移动,从而使压缩室6内的压缩空气通过中间进气道11进入到做功室7内;当火花塞23点火使做功室7内的空气爆炸时,做功室7内产生的高压推动做功气缸活塞9向下移动,做功气缸活塞9向下移动时压缩气缸活塞8同步向下移动,此时中间进气道11关闭,进气道10打开,使压缩室6内吸气状态,而做功室7内爆炸产生的高压气体则不能通过中间进气道11进入压缩室6。
所述排气道12呈“┓”状,排气道12的进口端位于做功室7的顶部,排气门装置5控制排气道12的打开和关闭,当压缩气缸活塞8向压缩室6上端移动时,排气门装置5将排气道12关闭,防止通过中间进气道11进入到做功室7内的压缩空气从排气道12直接排出;火花塞23点火使做功室7内的空气爆炸时,做功室7内产生的高压推动做功气缸活塞9向下移动,此时排气门装置5将排气道12打开,使做功室7内燃烧后产生的废气从排气道12排出。
所述做功室7包括开设在缸盖2上的凹槽70和开设在缸体1上的活塞室71,且凹槽70与活塞室71相对连通排布;所述中间进气道11的出口端、排气道12的进口端均位于凹槽70内;所述活塞室71的高度与压缩室6的高度相等,凹槽70小于活塞室71上端的开口,且凹槽70的边缘位于活塞室71上端的边缘内,通过开设凹槽70,使做功室7的高度更高,使压缩气缸活塞8与做功气缸活塞9移动至最高处时,压缩气缸活塞8与缸盖2的下表面抵拢,此时压缩室6内的压缩空气被全部送入到做功室7内,而做功气缸活塞9虽与缸盖2的下表面抵拢,但由于缸盖2上具有凹槽70结构,使做功室7顶部还具有储存压缩空气空间,使压缩室6内的压缩空气通过中间进气道11直接进入到做功室7的顶部,使火花塞23在点火时,位于做功室7顶部的压缩空气能快速被点燃并产生爆炸。
所述缸盖2的顶部还安装有顶盖22,且进气门一装置3、进气门二装置4、排气门装置5均安装在顶盖22;所述进气道10、中间进气道11、排气道12均为弯折状,且进气门一装置3下端贯穿缸盖2延伸至进气道10的出口端内,进气门二装置4下端贯穿缸盖2延伸至中间进气道11的出口端内,排气门装置5下端贯穿缸盖2延伸至排气道12进口端内。
所述顶盖22通过螺钉固定盖设在缸盖2的上表面上,进气门一装置3、进气门二装置4、排气门装置5均固定安装在缸盖2上,且进气门一装置3的下端贯穿缸盖2的顶面向下延伸至进气道10内,从而实现对进气道10的开启和关闭进行控制;进气门二装置4的下端贯穿缸盖2的顶面向下延伸至中间进气道11内,从而实现对中间进气道11的开启和关闭进行控制;排气门装置5的下端贯穿缸盖2的顶面向下延伸至排气道12内,从而实现对排气道12的开启和关闭进行控制;不仅方便进气门一装置3、进气门二装置4、排气门装置5的安装,且防止进气门一装置3、进气门二装置4、排气门装置5在安装后产生倾斜,从而使进气道10、中间进气道11和排气道12的开启、关闭精度更高,使进气道10、中间进气道11和排气道12的密封性更好。
如图3所示,所述顶盖22的下表面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3,进气门一装置3安装在第一安装槽13内;所述进气门一装置3包括进气挡套30、与进气挡套30固定的进气门轴31、固定在进气门轴31下端的进气封头32;所述进气挡套30滑动安装在第一安装槽13内,进气门轴31上还安装有进气门弹簧33,且进气门弹簧33的上端与进气挡套30抵紧,进气门弹簧33的下端与缸盖2的上表面抵紧。
所述第一安装槽13呈圆柱状,进气挡套30呈圆盘状,进气挡套30的直径与第一安装槽13的内径间隙配合,不仅使进气挡套30能在第一安装槽13内进行充分上下移动,且使进气挡套30在上下移动过程中,第一安装槽13能对进气挡套30的移动进行导向,有效防止进气挡套30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倾斜;所述进气门轴31的上端插设在进气挡套30内,且进气门轴31的中心轴线与进气挡套30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直线上,具体的,进气门轴31的上端与进气挡套30通过销钉固定,且进气门轴31的下端竖直贯穿缸盖2顶面延伸至进气道10内。所述进气封头32与进气门轴31为一体成型,且进气封头32位于进气道10出口的下方,进气封头32与进气道10的出口端配合,通过进气封头32的移动,实现对进气道10的开启和关闭。所述进气门弹簧33套设在进气门轴31上,进气门轴31弹簧的上端与进气挡套30的下端面抵紧,进气门轴31的下端与缸盖2的上表面抵紧。
当需要向压缩室6内抽入压缩空气时,压缩气缸活塞8在压缩室6内向下移动,此时压缩室6内处于负压状态,随着压缩气缸活塞8向下移动,压缩室6内的负压将进气封头32向压缩室6抽送,进气封头32向下移动带动进气门轴31移动,从而使进气挡套30随进气门轴31同步向下移动,进气门弹簧33被压缩,此时,进气封头32失去对进气道10的封堵,使进气道10被打开,从而将空气通过进气道10抽送至压缩室6内;当压缩气缸活塞8移动至压缩室6的下端时,空气充满压缩室6,此时压缩室6内的压力与外界空气压力平衡,进气封头32向下的吸力,进气门弹簧33通过自身的弹力推动进气挡套30向第一安装槽13上端移动,进气挡套30在向上移动时,进气挡套30带动进气门轴31向上移动,从而使固定在进气门轴31下端的进气封头32同步向上移动,使进气封头32自动对进气道10的出口端进行封堵,使进气道10自动关闭。使进气道10的开启和关闭控制更加方便,且在进气道10开启和关闭过程中,不需要任何驱动元件即可实现,最终使发动机成本大大降低。
所述进气封头32呈圆锥状,且进气道10的出口端呈与进气封头32配合的喇叭状;所述进气封头32的最大直径与进气道10出口端的最大直径配合,使进气封头32在对进气道10出口端进行封堵时,进气封头32的下表面与缸盖2的下表面平齐,从而使压缩室6的顶部呈水平状,当压缩气缸活塞8移动至压缩室6的最上端时,压缩气缸活塞8的上端与缸盖2的下表面贴合,从而使压缩室6内的压缩空气全部进入到做功室7内,避免压缩室6内存在残留的空气。
如图4至图7所示,所述顶盖22的下表面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14,第二安装槽14与中间进气道11贯通;所述进气门二装置4包括进气门二轴40、固定安装在第二安装槽14内的气门套41,气门套41的下端延伸至中间进气道11的出口端内,且气门套41上还开设有与中间进气道11对应的进气开口42;所述气门套41上还开设有进气门二滑孔43,进气门二轴40上端插设在进气门二滑孔43内;所述进气门二滑孔43内还安装有上部弹簧44,且进气门二轴40上端与上部弹簧44抵紧;所述进气门二轴40的下端还安装有封堵气门套41的第一气门封头45。
所述第二安装槽14呈圆柱状,第二安装槽14位于顶盖22的下表面上,第二安装槽14的内径与中间进气道11的内径相同,使第二安装槽14与中间进气道11的出气端呈一个竖直的直筒状;所述气门套41通过强装固定在第二安装槽14内,气门套41的下端延伸至中间进气道11的出口端内,气门套41外壁与中间进气道11出口端密封配合;所述气门套41呈空心圆柱状,气门套41的上端呈封闭状,气门套41的下端呈敞开状;所述进气开口42与中间进气道11的水平部对应,通过进气开口42使中间进气道11的水平部与气门套41的内部连通,使通过中间进气道11进入到气门套41内的压缩空气,从气门套41的下端进入到中间进气道11的出口端内,并最终从中间进气道11的出口端排出。
所述进气门二滑孔43位于气门套41的顶部,且进气门二滑孔43未贯穿气门套41的顶面,为了防止进气门二滑孔43贯穿气门套41的顶面,在气门套41的顶部固定安装一个阶梯轴,阶梯轴与气门套41一体设置,阶梯轴的大径与第二安装槽14的内径配合,使阶梯轴强装固定在第二安装槽14内,从而方便进气门二滑孔43的开设;所述进气门二滑孔43的中心轴线与气门套41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上部弹簧44固定安装在进气门二滑孔43内,上部弹簧44的下端与进气门二轴40固定;所述进气门二轴40与进气门二滑孔43间隙配合,使进气门二轴40在进气门二滑孔43内充分的上下滑动;所述第一气门封头45固定在进气门二轴40的下端,且第一气门封头45与进气门二轴40一体成型,而第一气门封头45于气门套41的下端配合,从而使第一气门封头45实现对气门套41下端进行封堵,以此,使第一气门封头45实现对中间进气道11的封堵。
当压缩室6内的空气通过中间进气道11送入做功室7时,此时进入到中间进气道11内的空气压力较大,使进入到中间进气室内的压缩空气推动第一气门封头45向下移动,第一气门封头45向下移动时带动进气门二轴40同步移动,使上部弹簧44被拉长,最终使第一气门封头45失去与气门套41下端的配合,气门套41的下端被打开,使进入到中间进气道11内的压缩空气通过气门套41进入到中间进气道11的出口端,并最后从中间进气道11的出口端排出,使压缩室6内的压缩空气进入到做功室7内,实现中间进气道11的打开;当做功室7内的压缩空气被点燃产生爆炸时,做功室7内的气压较大,做功室7内的气压推动第一气门封头45向上移动,做功室7内的气压推动第一气门封头45的同时,上部弹簧44通过自身的弹力拉动进气门二轴40向上移动,通过弹簧的弹力和做功室7内气压对第一气门封头45的推动,使第一气门封头45抵紧在气门套41的下端,使气门套41的下端被封堵,此时气门套41与中间进气道11的出口端被阻断,进入到气门套41内的空气不能从中间进气道11的出口端排出,实现对中间进气道11的封堵。
所述第一气门封头45呈圆锥状,且气门套41的下端呈与第一气门封头45配合的喇叭状;具体的,气门套41的内壁的下端呈喇叭状,通过第一气门封头45与气门套41下端的配合,使第一气门封头45与气门套41下端抵紧时,第一气门封头45对气门套41下端密封配合,使气门套41下端的密封性更好,从而使第一气门封头45与气门套41下端抵紧时,中间进气道11的密封性能更高。
所述中间进气道11的出口端内还安装有限位环15;所述进气门二轴40上还开设有进气门三滑孔46,进气门三滑孔46内插设有端轴47,端轴47的下端向压缩室6内延伸;所述进气门三滑孔46内还安装有下部弹簧48,且端轴47的上端与下部弹簧48固定;所述端轴47的中部还固定安装有第二气门封头49,且第二气门封头49与限位环15的上端面配合。
所述限位环15一体设置在中间进气道11出口端的内壁上,即限位环15位于气门套41的下方;所述进气门三滑孔46为圆柱孔,进气门轴31三滑孔的中心轴线与进气门二轴40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且进气门三滑孔46开设在进气门二轴40的下端面上,进气门三滑孔46的上端未贯穿进气门二轴40的上端,进气门三滑孔46的下端贯穿第一气门封头45;所述下部弹簧48的大径小于进气门三滑孔46的内径,且下部弹簧48活动安装在进气门三滑孔46内;所述端轴47的直径与进气门三滑孔46的内径间隙配合,使端轴47在进气门三滑孔46内可充分的上下移动,端轴47的下端贯穿限位环15延伸至做功室7内;所述第二气门封头49与端轴47一体设置,使第二气门封头49与端轴47的连接更加牢固;所述第二气门封头49的下端面与限位环15的上端面抵紧配合,使第二气门封头49的下端面与限位环15的上端面抵紧时,第二气门封头49实现对限位环15的封堵,从而实现对中间进气道11的封堵,实现对中间进气道11的关闭。
当压缩气缸活塞8与做功气缸活塞9同步向下移动时,压缩室6内吸入空气,做功室7内的废气被排出,此时第一气门封头45对气门套41下端进行封堵,使中间进气道11被关闭,此时第二气门封头49未受到任何作用力,下部弹簧48通过自身的弹力,推动端轴47沿进气门三滑孔46向下移动,此时固定在端轴47上的第二气门封头49随端轴47同步向下移动,从而使第二气门封头49抵紧在限位环15上,使第二气门封头49的下表面与限位环15的上端面密封贴紧,使第二气门封头49将限位环15的上端进行密封,此时第一气门封头45与第二气门封头49同时对中间进气道11封堵,使中间进气道11完全被关闭,能有效防止做功室7内残留的废气进入到压缩室6内。
当压缩气缸活塞8与做功气缸活塞9同步向上移动时,进气道10被进气封头32关闭,压缩室6内的空气通过中间进气道11向做功室7移动,此时第一气门封头45将气门套41的下端打开,但由于下部弹簧48通过自身的弹力,使第二气门封头49仍保持对中间进气道11的封堵,此时压缩室6内的空气虽能进入到中间进气道11,但并不能从中间进气道11进入到做功室7内;随着压缩气缸活塞8与做功气缸活塞9继续向上移动,做功气缸活塞9与端轴47的下端接触,做功气缸活塞9的移动推动端轴47向上移动,端轴47向上移动,使固定在端轴47上的第二气门封头49随端轴47同步向上移动,使第二气门封头49失去对限位环15的抵紧,从而使第二气门封头49对中间进气道11打开,此时第一气门封头45与第二气门封头49均处于打开状态,使中间进气道11被完全打开,从而使压缩室6内的空气顺利的通过中间进气道11进入做功室7。
所述第二气门封头49呈倒置的圆锥状,且限位环15的上端面开设有与第二气门封头49配合的倒角;具体的,限位环15内壁的上端呈喇叭状,第二气门封头49的最大直径径大于限位环15的最小内径,且第二气门封头49的最大直径小于中间进气道11出口端的内径,使第二气门封头49不仅能在中间进气道11的出口端内进行充分上下移动,且使第二气门封头49能有效对限位环15的上端面进行封堵,使第二气门封头49对限位环15的封堵效果,从而使第二气门封头49有效对中间进气道11进行关闭,且使第二气门封头49在对中间进气道11封堵后,中间进气道11的密封性能更好。
如图8至图10所示,所述顶盖22的下表面上开设有第三安装槽16,排气门装置5安装在第三安装槽16内;所述排气门装置5包括排气挡套50、排气门轴51、排气封头52;所述排气挡套50滑动安装在第三安装槽16,且第三安装槽16内安装有排气门弹簧53,排气挡套50的上端与排气门弹簧53的下端抵紧;所述排气门轴51的上端与排气挡套50固定,排气门轴51的下端贯穿缸盖2延伸至排气道12的进口端内,且排气封头52固定安装在排气门轴51的下端;所述排气门轴51内还开设有推杆滑孔54,推杆滑孔54内插设有推杆55,且排气门轴51内还安装有推杆弹簧56,推杆55的上端与推杆弹簧56抵紧。
所述第三安装槽16位于顶盖22的下表面上,且第三安装槽16呈圆柱状;所述排气挡套50呈圆环状,排气挡套50的外壁与第三安装槽16内壁间隙配合,使排气挡套50在第三安装槽16内可充分下上移动;所述排气门轴51的上端插设在排气挡套50上,并与排气挡套50采用销钉固定连接,使排气门轴51在上下移动时,排气门轴51能通过排气挡套50进行导向,使排气门轴51始终在同一垂直线上移动,防止排气门轴51在上下移动过程中发生倾斜;所述排气门轴51的下端贯穿缸盖2的顶面延伸至排气道12的进气端内,且排气门轴51的中心轴线与排气道12进气端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排气门轴51与排气封头52一体设置,使排气门轴51与排气封头52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防止排气封头52从排气门轴51上掉落;所述排气门弹簧53安装在第三安装槽16的槽底,排气门弹簧53的下端与排气挡套50的上端面抵紧,通过排气门弹簧53自身的弹力,使排气门套41抵紧在缸盖2的上表面,从而使排气门轴51在未受到压力情况下,排气门轴51处于最低位置,从而使做功气缸活塞9在未向上移动时,排气封头52未与排气道12进口端抵紧,使排气道12始终处于打开状态。
当做功气缸活塞9在向上移动过程中,做功气缸活塞9对排气封头52施加一个向上的推力,排气封头52将受到的压力传递给排气门轴51,排气门轴51传递给排气挡套50,排气挡套50推动排气门弹簧53,使排气门弹簧53被压缩,从而使排气封头52与排气道12进口端抵紧,从而实现对排气道12的关闭;当做功气缸活塞9在向下移动,排气封头52失去做功气缸活塞9的推力,排气门弹簧53通过自身弹力推动排气门轴51向下移动,与排气门轴51固定的排气封头52随排气门轴51同步向下移动,使排气封头52失去对排气道12进口端抵紧,从而实现对排气道12的自动打开。
所述推杆滑孔54开设在排气门轴51的下端面上,推杆滑孔54的下端贯穿排气封头52竖直向下,且推杆滑孔54的中心轴线与排气门轴51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推杆弹簧56安装在推杆滑孔54的孔底,且推杆弹簧56的下端与推杆55的上端配合,通过推杆弹簧56自身的推力,使推杆55在未受到压力的情况下,推杆55的下端向做功室7内延伸,当推杆55受到压力使推杆弹簧56完全压缩时,且排气封头52对排气道12完全封堵时,推杆55的下端与缸盖2的下表面平齐;所述推杆55可在推杆滑孔54内上下移动,但推杆55不能从推杆滑孔54内脱落,从而有效防止推杆55掉落至做功室7内。
通过安装推杆55,使做功气缸活塞9在向上移动时,做功气缸活塞9先推动推杆55向上移动,推杆55在向上移动时,推杆55向推杆弹簧56施加压力,使推杆弹簧56被压缩,随着做功气缸活塞9的继续向上移动,推杆弹簧56被完全压缩,使推杆55施加的推力做用到排气门轴51上,从而使排气门轴51向上移动,使排气门轴51的移动带动排气封头52移动,排气门轴51将压力传递给排气挡套50,排气挡套50推动排气门弹簧53,使排气门弹簧53被压缩,从而使排气封头52与排气道12进口端抵紧,从而实现对排气道12的关闭;当做功气缸活塞9向下移动时,做功气缸活塞9失去对推杆55的推力,推杆弹簧56推动推杆55复位,随着做功气缸活塞9继续向下移动,排气门轴51失去推杆55的推力,排气门弹簧53通过自身的弹力推动排气门轴51复位,排气门轴51复位带动排气封头52复位,从而使排气道12自动被打开。
所述推杆滑孔54内还安装有沿径向延伸的销轴57,销轴57的两端贯穿排气门轴51与排气挡套50固定;所述推杆55上还开设有与销轴57配合的销轴孔58,且销轴孔58为长腰孔;所述销轴57的中心轴线沿排气门轴51的直径方向延伸,且销轴57的两端分别贯穿排气门轴51向排气门轴51的径向延伸,使销轴57的两端插设在排气挡套50内,不仅实现了销轴57的安装,且使排气挡套50与排气门轴51之间实现固定连接;所述销轴孔58为通孔,销轴孔58位于推杆55的外圆面上,销轴孔58长度方向与销轴57的半径方向一致;所述销轴孔58的长度大于销轴57的直径,使推杆55受到向上的压力后,推杆55能通过销轴57的导向向上移动一定距离,当推杆55通过销轴57的阻挡不能继续向上移动时,此时推杆55的力再传递给排气门轴51,从而使气门封头对排气道12的进口端进行封堵;所述销轴57能有效对推杆55进行限位,不仅能防止推杆55从推杆滑孔54内脱落,且保证了推杆55能推动怕气门轴向上抵紧。
所述排气封头52呈圆锥状,排气道12的进口端呈与排气封头52配合的喇叭状;具体的,排气道12进口端的内壁呈喇叭状,且所述排气封头52的最大直径与排气道12进口端的最大直径配合,使排气封头52在对排气道12进口端进行封堵时,排气封头52的下表面与缸盖2的下表面平齐,从而使凹槽70的槽底呈呈水平状,当做功气缸活塞9移动至做功室7的最上端时,做功气缸活塞9的上端与缸盖2的下表面贴合,从而使压缩室6内的压缩空气全部进入到凹槽70内,防止进入到做功室7的压缩空气从排气道12直接排出。
所述缸盖2上还安装有气门座17,气门座17与做功室7连通;所述缸体1的下端还安装有外壳18,外壳18内安装有输出曲轴19,且输出曲轴19与压缩气缸活塞8、做功气缸活塞9均通过摇臂传动连接;所述缸体1外壁还安装有排气管20,排气道12的出口端与排气管20连通,缸体1上还开设有卸压孔21,且卸压孔21的出口端与排气管20连通,卸压孔21的进口端与做功室7的下端连通。
所述气门座17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缸盖2上;所述外壳18与缸体1通过螺钉固定安装,且外壳18的顶部还开设有两个通孔,两个通孔分别与做功室7、压缩室6连通;所述输出曲轴19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外壳18上,且输出曲轴19的轴线方向与做功室7的轴线方向垂直,通过采用摇臂将压缩气缸活塞8、做功气缸活塞9与输出曲轴19连接,使输出曲轴19在转动时,输出曲轴19通过压缩气缸活塞8、做功气缸活塞9进行上下移动,从而使压缩气缸活塞8在压缩室6内上下移动,做功气缸活塞9在做功室7内上下移动。
所述排气管20通过法兰盘固定安装在缸体1的外壁上,排气管20与排气道12连通,使排气道12排出的废气通过排气管20直接排出;所述卸压孔21位于做功室7的中部,卸压孔21与排气管20连通,卸压孔21能使做功气缸活塞9在向做功室7下端一定距离后,卸压孔21将做功室7与排气管20连通,卸压孔21能对做功室7进行泄压,使做功室7内的压力快速保持平衡。
如图11至图13所示,当输出曲轴19转动时,输出曲轴19驱动压缩气缸活塞8、做功气缸活塞9同步向上移动,进气门一装置3中的,进气门弹簧33通过自身的弹力推动进气挡套30向第一安装槽13上端移动,进气挡套30在向上移动时,进气挡套30带动进气门轴31向上移动,从而使固定在进气门轴31下端的进气封头32同步向上移动,使进气封头32自动对进气道10的出口端进行封堵,使进气道10自动关闭,使压缩室6内的空气通过中间进气道11向做功室7移动。
此时,进气门二装置4中的中间进气道11内的空气压力较大,使进入到中间进气室内的压缩空气推动第一气门封头45向下移动,第一气门封头45向下移动时带动进气门二轴40同步移动,使上部弹簧44被拉长,最终使第一气门封头45失去与气门套41下端的配合,气门套41的下端被打开,使进入到中间进气道11内的压缩空气通过气门套41进入到中间进气道11的出口端,并最后从中间进气道11的出口端排出,使压缩室6内的压缩空气进入到做功室7内,实现中间进气道11的打开,使进入到中间进气道11内的压缩空气通过气门套41进入到中间进气道11的出口端。
随着压缩气缸活塞8、做功气缸活塞9继续向上移动,做功气缸活塞9与端轴47的下端接触,做功气缸活塞9的移动推动端轴47向上移动,端轴47向上移动,使固定在端轴47上的第二气门封头49随端轴47同步向上移动,使第二气门封头49失去对限位环15的抵紧,从而使第二气门封头49对中间进气道11打开,此时第一气门封头45与第二气门封头49均处于打开状态,使中间进气道11被完全打开,从而使压缩室6内的空气顺利的通过中间进气道11进入做功室7上部。
当压缩气缸活塞8、做功气缸活塞9移动至最上端时,由于做功气缸活塞9对端轴47完全压紧,端轴47不仅将下部弹簧48抵紧,且下部弹簧48还将受到的推力传递给进气门二轴40,使进气门二轴40压缩上部弹簧44,进气门二轴40在向上移动时,第一气门封头45随进气门二轴40同步向上移动,从而使第一进气门封头将气门套41的下端进行封堵,从而使中间进气道11被关闭,此时压缩室6内的压缩空气不能通过中间进气道11进入压缩室6。
而在压缩气缸活塞8向上移动的同时,随着压缩气缸活塞8向上移动,压缩气缸活塞8先推动推杆55向上移动,推杆55在向上移动时,推杆55向推杆弹簧56施加压力,使推杆弹簧56被压缩,随着做功气缸活塞9的继续向上移动,推杆弹簧56被完全压缩,使推杆55施加的推力做用到排气门轴51上,从而使排气门轴51向上移动,使排气门轴51的移动带动排气封头52移动,排气门轴51将压力传递给排气挡套50,排气挡套50推动排气门弹簧53,使排气门弹簧53被压缩,从而使排气封头52与排气道12进口端抵紧,从而实现对排气道12的关闭。
此时,火花塞23点火,使做功室7内的空气被点燃并产生爆炸,做功室7内的压力突然变大,做功室7内的压力推动做功气缸活塞9向下移动,做功气缸活塞9向下移动时,压缩气缸活塞8同步向下移动。此时,压缩室6内呈负压状态,压缩室6内的负压将进气封头32向压缩室6抽送,进气封头32向下移动带动进气门轴31移动,从而使进气挡套30随进气门轴31同步向下移动,进气门弹簧33被压缩,此时,进气封头32失去对进气道10的封堵,使进气道10被打开,从而将空气通过进气道10抽送至压缩室6内。
随着压缩气缸活塞8与做功气缸活塞9向下移动,中间进气道11与压缩式一样呈负压状态,压缩时内的负压抽送第一气门封头45向上移动,使第一气门封头45与气门套41下端抵紧,此时上部弹簧44被压缩,第一气门封头45对气门套41下端进行封堵,第一气门封头45实现对中间进气道11进行封堵。
在第一气门封头45对中间进气道11封堵的同时,进气门二装置4中的端轴47失去做功气缸活塞9的压力,下部弹簧48同步自身的弹力推动端轴47向下移动,与端轴47固定的第二气门封头49同步向下移动,第二气门封头49与限位环15上端面抵紧,使第二气门封头49对限位环15上端封堵,使第二气门封头49对中间进气道11进行封堵。
在做功气缸活塞9向下移动时,做功室7内的气压逐渐减小,同时,做功气缸活塞9失去对推杆55的推力,推杆弹簧56推动推杆55复位,随着做功气缸活塞9继续向下移动,排气门轴51失去推杆55的推力,排气门弹簧53通过自身的弹力推动排气门轴51复位,排气门轴51复位带动排气封头52复位,从而使排气道12自动被打开,使做功室7内燃烧产生的废气通过排气道12排入到排气管20内,最终排出发动机;随着做功气缸活塞9继续向下移动,卸压孔21将排气管20与做功室7连通,此时卸压孔21对做功室7快速卸压,并使做功室7内的压力保持平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二冲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缸盖、进气门一装置、进气门二装置、排气门装置;所述缸盖盖设在缸体上,缸体内开设有压缩室和做功室,做功室高于压缩室,且压缩室内安装有压缩气缸活塞,做功室内安装有做功气缸活塞;所述缸盖上开设有与压缩室连通的进气道,进气门一装置用于控制进气管的开闭;所述缸盖上还开设有使压缩室与做功室连通的中间进气道,进气门二装置用于控制中间进气道的开闭;所述缸盖上还开设有做功室连通的排气道,排气门装置用于控制排气道的开闭;所述缸盖上还安装有火花塞,火花塞的点火端位于做功室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冲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做功室包括开设在缸盖上的凹槽和开设在缸体上的活塞室,且凹槽与活塞室相对连通排布;所述中间进气道的出口端、排气道的进口端均位于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冲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的顶部还安装有顶盖,且进气门一装置、进气门二装置、排气门装置均安装在顶盖;所述进气道、中间进气道、排气道均为弯折状,且进气门一装置下端贯穿缸盖延伸至进气道的出口端内,进气门二装置下端贯穿缸盖延伸至中间进气道的出口端内,排气门装置下端贯穿缸盖延伸至排气道进口端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冲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的下表面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进气门一装置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内;所述进气门一装置包括进气挡套、与进气挡套固定的进气门轴、固定在进气门轴下端的进气封头;所述进气挡套滑动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内,进气门轴上还安装有进气门弹簧,且进气门弹簧的上端与进气挡套抵紧,进气门弹簧的下端与缸盖的上表面抵紧;所述进气封头呈圆锥状,且进气道的出口端呈与进气封头配合的喇叭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冲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的下表面上开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与中间进气道贯通;所述进气门二装置包括进气门二轴、固定安装在第二安装槽内的气门套,气门套的下端延伸至中间进气道的出口端内,且气门套上还开设有与中间进气道对应的进气开口;所述气门套上还开设有进气门二滑孔,进气门二轴上端插设在进气门二滑孔内;所述进气门二滑孔内还安装有上部弹簧,且进气门二轴上端与上部弹簧固定;所述进气门二轴的下端还安装有封堵气门套的第一气门封头;所述第一气门封头呈圆锥状,且气门套的下端呈与第一气门封头配合的喇叭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冲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进气道的出口端内还安装有限位环;所述进气门二轴上还开设有进气门三滑孔,进气门三滑孔内插设有端轴,端轴的下端向压缩室内延伸;所述进气门三滑孔内还安装有下部弹簧,且端轴的上端与下部弹簧抵紧;所述端轴的中部还固定安装有第二气门封头,且第二气门封头与限位环的上端面配合;所述第二气门封头呈倒置的圆锥状,且限位环的上端面开设有与第二气门封头配合的倒角。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冲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的下表面上开设有第三安装槽,排气门装置安装在第三安装槽内;所述排气门装置包括排气挡套、排气门轴、排气封头;所述排气挡套滑动安装在第三安装槽,且第三安装槽内安装有排气门弹簧,排气挡套的上端与排气门弹簧的下端抵紧;所述排气门轴的上端与排气挡套固定,排气门轴的下端贯穿缸盖延伸至排气道的进口端内,且排气封头固定安装在排气门轴的下端;所述排气门轴内还开设有推杆滑孔,推杆滑孔内插设有推杆,且排气门轴内还安装有推杆弹簧,推杆的上端与推杆弹簧抵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冲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滑孔内还安装有沿径向延伸的销轴,销轴的两端贯穿排气门轴与排气挡套固定;所述推杆上还开设有与销轴配合的销轴孔,且销轴孔为长腰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冲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封头呈圆锥状,排气道的进口端呈与排气封头配合的喇叭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二冲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上还安装有气门座,气门座与做功室连通;所述缸体的下端还安装有外壳,外壳内安装有输出曲轴,且输出曲轴与压缩气缸活塞、做功气缸活塞均通过摇臂传动连接;所述缸体外壁还安装有排气管,排气道的出口端与排气管连通,缸体上还开设有卸压孔,且卸压孔的出口端与排气管连通,卸压孔的进口端与做功室的下端连通。
CN201921044521.1U 2019-07-05 2019-07-05 一种二冲程发动机 Active CN2101059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44521.1U CN210105987U (zh) 2019-07-05 2019-07-05 一种二冲程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44521.1U CN210105987U (zh) 2019-07-05 2019-07-05 一种二冲程发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05987U true CN210105987U (zh) 2020-02-21

Family

ID=69566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44521.1U Active CN210105987U (zh) 2019-07-05 2019-07-05 一种二冲程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059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5650A (zh) * 2019-07-05 2019-09-03 陈红旭 一种二冲程发动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5650A (zh) * 2019-07-05 2019-09-03 陈红旭 一种二冲程发动机
CN110195650B (zh) * 2019-07-05 2024-03-29 陈红旭 一种二冲程发动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59194B (zh) 装有模块化附加调节器的空气马达
EP2325475B1 (en) High-pressure fuel pump
CN210105987U (zh) 一种二冲程发动机
JP2593352B2 (ja) 内燃機関の動弁装置
US20060169226A1 (en) Four strok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inlet air compression chamber
JP2003502552A5 (zh)
CN109707545A (zh) 一种手泵燃油预滤器主壳体总成
CN207777098U (zh) 一种气动泵
CN107228061B (zh) 一种机体冷却一体化的空气压缩机
CN110195650B (zh) 一种二冲程发动机
CN208354609U (zh) 一种电子烟雾化器及该电子烟
US4021164A (en) Pump having reciprocating pumping means
CN208434719U (zh) 一种电子烟雾化器及该电子烟
CN206206980U (zh) 气动润滑加油泵
US4465090A (en) Air relay
CN210396839U (zh) 一种二冲程发动机用进气门装置
CN204783254U (zh) 一种滑片转子发动机
CN207795521U (zh) 一种空气压缩机常闭进气阀
CN201103431Y (zh) 发动机的进排气共轴式旋转配气机构
CN210105939U (zh) 一种二冲程发动机用排气门装置
CN112555022B (zh) 四变二移动缸体二冲程发动机
CN205840976U (zh) 二冲程发动机
CN219529135U (zh) 一种内燃机燃烧室壳体
EP3128149A1 (en) Two stroke engine
CN211174514U (zh) 一种高密封空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