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98715U - 一种可调节的模内折弯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调节的模内折弯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98715U
CN210098715U CN201920760794.XU CN201920760794U CN210098715U CN 210098715 U CN210098715 U CN 210098715U CN 201920760794 U CN201920760794 U CN 201920760794U CN 210098715 U CN210098715 U CN 2100987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bolt
slider
fixed block
adjus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6079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rn Liebers Taic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rn Liebers Taic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rn Liebers Taic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ern Liebers Taic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6079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987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987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987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模内折弯机构,涉及冲压加工技术领域,包括调整构件、第一螺栓、第一套筒、固定块、滑块、滑块连接机构,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固定块左侧,所述第一套筒设置在所述固定块右侧;所述调整构件为L形构件,所述调整构件的水平边穿过所述固定块下端与所述滑块的下表面面接触;所述调整构件的竖直边设置有水平布置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套筒为管状构件,所述第一螺栓为螺栓构件,所述第一套筒外表面与所述第一通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套筒的内腔与所述固定块螺纹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不仅可以使模具具有足够的刚度,还可以实现模具位置的在线微调,提高模具的安装和维护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可调节的模内折弯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的模内折弯机构。
背景技术
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模具是冲压加工的主要工艺装备,在冷冲压加工中,通过上、下模具的相对运动来完成将材料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依冲压产品加工方法的不同,可将模具分成冲剪模具、弯曲模具、抽制模具、成形模具和压缩模具等五大类。其中,弯曲模具是将平整的毛胚弯成一个角度的形状,视零件的形状、精度及生产量的多寡,乃有多种不同形式的模具,如普通弯曲冲模、凸轮弯曲冲模、卷边冲模、圆弧弯曲冲模、折弯冲缝冲模与扭曲冲模等。
冷冲压加工工艺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尤其是汽车制造领域,大型冲压模具得到广泛的运用。随着冲压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模具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并随之出现了很多创新和应用。在弯曲模具领域,通过对凸凹模具角度的设计同时考虑到回弹系数,可以实现多角度折弯,所以模具的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直接决定了所生产的零件的生产精度,为此,对于新开发的产品,需要对模具进行精细的设计和反复制造和试验;对于批量生产的产品,在日常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模具进行保养、调整和修复;上述过程一方面安装调整效率低下,反复的模具调整和制造,制造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直线上升。
冷冲压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很大的冲击力,因此需要模具及其支撑机构具有足够的刚性,能够抵御足够的冲击力并保持相对位置的精度。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可调节的模内折弯机构,能够实现冲压设备上模具位置的在线微调,提高模具的安装和维护效率,节约生产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同时模具具有足够的位置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保证模具具有足够的位置精度的同时,可以实现冲压设备上模具位置的在线微调,提高模具的安装和维护效率,节约生产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的模内折弯机构,包括调整构件、第一螺栓、第一套筒、固定块、滑块、滑块连接机构,所述固定块固定设置;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固定块左侧,所述第一螺栓、所述第一套筒设置在所述固定块右侧;所述调整构件为L形构件,所述调整构件的竖直边设置在所述固定块右侧,所述调整构件的水平边穿过所述固定块下端,所述调整构件的水平边的左侧上表面与所述滑块的下表面面接触;所述滑块连接机构设置在所述滑块和所述调整构件的接触处,所述滑块被配置为连接所述滑块和所述调整构件;所述调整构件的竖直边设置有水平布置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固定块的右侧面垂直;所述第一套筒为管状构件,所述第一套筒的外表面和内表面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第一套筒的左侧和右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外表面的中心轴线垂直,所述第一套筒左侧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套筒右端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套筒螺栓头,所述第一套筒的外表面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第一套筒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内螺纹和所述第一外螺纹构成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套筒的左侧端面与所述固定块的右侧面接触;所述第一螺栓为螺栓构件,所述第一螺栓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的内腔中,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杆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径,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杆部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栓头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径,所述固定块右侧面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内螺纹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外表面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第二内螺纹与所述第二外螺纹构成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栓头部的左侧面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右侧端面接触,所述调整构件的竖直边与所述固定块的右侧边不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连接机构包括第二螺栓、第二套筒、第一弹簧,所述第二套筒为管状构件,所述第二套筒竖直固定设置在所述调整构件的水平边,所述第二套筒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套筒内腔的中心轴线垂直,所述第二套筒的上表面伸出所述调整构件的水平边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螺栓为螺栓构件,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二螺栓的螺杆部的下部,所述第一弹簧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套筒的下表面接触,所述第一弹簧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螺栓的螺栓头上表面接触,所述第一弹簧设置为压缩状态,所述滑块下表面设置有导孔,所述导孔内设置有滑块螺纹孔,所述第二套筒的上端部设置在所述导孔内,所述第二套筒的上端部与所述导孔之间的配合为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所述第二螺栓的螺杆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径,所述第二螺栓的螺杆部穿过所述第二套筒的内腔,所述第二螺栓的上端部与所述滑块螺纹孔构成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栓的螺栓头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块的下表面设置有水平方向的第一导向槽,所述调整构件的水平边与所述第一导向槽构成左右方向的移动副;所述固定块的左侧面设置有竖直方向的第二导向槽;所述滑块右侧设置有第二导向轨,所述第二导向轨与所述第二导向槽构成竖直方向的滑动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向槽为T形槽,所述第二导向轨与所述第二导向槽之间在前后方向上均接触,所述第二导向轨与所述第二导向槽之间在左右方向上均设置有间隙。
可选地,所述调整构件的水平边左侧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斜坡,所述第一斜坡在水平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滑块下表面在水平方向的投影长度。
进一步地,还包括斜滑块、基座、折弯模安装座,所述折弯模安装座设置在所述滑块的左侧,所述折弯模安装座右侧被配置为固定安装折弯模,所述折弯模安装座左侧设置有斜滑块,所述斜滑块与所述折弯模安装座之间设置有由左下至右上的斜移动副,所述斜滑块设置在所述折弯模安装座与所述基座之间,所述斜滑块与所述基座之间设置有竖直方向的移动副。
进一步地,还包括上限位块、下限位块,所述上限位块固定设置在所述斜滑块上方,所述下限位块固定设置在所述折弯模安装座下方,所述折弯模安装座下表面与所述下限位块的上表面接触。
进一步地,还包括防松螺母,所述防松螺母的左侧面与所述调整构件的竖直边的右侧面接触,所述防松螺母与所述第一外螺纹构成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左侧设置有第二斜坡,所述第二斜坡被配置为与冲头的接触作用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簧为螺旋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螺栓的螺栓头外径,所述第一弹簧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螺栓的螺杆部外径,所述第一弹簧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达到了以下明显的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的模内折弯机构,能够实现冲压设备上模具位置的在线微调,提高模具的安装和维护效率,节约生产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2、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的模内折弯机构,不仅设备整体刚性好,而且结构简单,易于推广。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被加工工件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被加工工件重要角度尺寸示意图。
其中:1-第一螺栓,2-第一套筒,3-固定块,4-冲头,5-调整构件,51-调整构件的竖直边,52-调整构件的水平边,6-滑块连接机构,61-第二套筒,62-第一弹簧,63-第二螺栓,7-滑块,8-工件,9-折弯模安装座,10-下限位块,11-斜滑块,12-基座,13-上限位块,14-折弯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多个优选实施例,使其技术内容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
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组件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附图所示的每一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并没有限定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为了使图示更清晰,附图中有些地方适当夸大了部件的厚度。
实施例1:
如附图所示,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模内折弯机构,包括调整构件5、第一螺栓1、第一套筒2、固定块3、滑块7、滑块连接机构6、斜滑块11、基座12、折弯模安装座9、上限位块13、下限位块10,固定块3的右侧面为竖直面,固定块3固定安装在设备机架上;滑块7设置在固定块3左侧,第一螺栓1、第一套筒2设置在固定块3右侧;调整构件5为L形构件,调整构件5包括调整构件的竖直边51、调整构件的水平边52,调整构件的竖直边51和调整构件的水平边52互相垂直,调整构件的竖直边51设置在固定块3右侧,调整构件的水平边52穿过固定块3下端,调整构件的水平边52的左侧上表面与滑块7的下表面面接触,调整构件的水平边52的下表面为水平面且与机架接触;调整构件的竖直边51设置有水平布置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内螺纹,第一通孔的中心轴线与固定块3的右侧面垂直;第一套筒2为管状构件,第一套筒2的外表面和内表面的中心轴线重合,第一套筒2的左侧和右侧的端面与第一套筒2的外表面的中心轴线垂直,第一套筒2左侧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第一套筒2右端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套筒螺栓头,第一套筒2的外表面的中心轴线和第一通孔的中心轴线重合,第一套筒2设置在第一通孔内,第一内螺纹和第一外螺纹构成螺纹连接,本实施例第一内螺纹和第一外螺纹优选为细牙螺纹,第一套筒2的左侧端面与固定块3的右侧面接触;第一螺栓1为螺栓构件,第一螺栓1设置在第一套筒2的内腔中,第一螺栓1的螺杆部的外径小于第一套筒2的内径,第一螺栓1的螺杆部设置有第二外螺纹,第一螺栓1的螺栓头部的外径大于第一套筒2的内径,固定块3右侧面设置有第二内螺纹,第二内螺纹的中心轴线与第一套筒2的外表面的中心轴线重合,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构成螺纹连接,本实施例第二内螺纹和第二外螺纹优选为细牙螺纹,第一螺栓1头部的左侧面与第一套筒2的右侧端面接触,调整构件5的竖直边与固定块3的右侧边不接触。
滑块连接机构6设置在滑块7和调整构件5的接触处,滑块7被配置为连接滑块7和调整构件5;滑块连接机构6包括第二螺栓63、第二套筒61、第一弹簧62,第二套筒61为管状构件,第二套筒61竖直固定设置在调整构件5的水平边,第二套筒61与调整构件5的水平边的连接形式为焊接、粘接或过盈连接中的一种,本实施例优选为焊接连接,第二套筒61的下表面与第二套筒61内腔的中心轴线垂直,第二套筒61的上表面伸出调整构件5的水平边的上表面;第二螺栓63为螺栓构件,第一弹簧62为碟簧或螺旋弹簧,本实施例优选为螺旋弹簧,第一弹簧62套设在第二螺栓63的螺杆部的下部,第一弹簧62的上表面与第二套筒61的下表面接触,第一弹簧62的下表面与第二螺栓63的螺栓头上表面接触,第一弹簧62设置为压缩状态,第一弹簧62的内径小于第二螺栓63的螺栓头外径,第一弹簧62的内径大于第二螺栓63的螺杆部外径,第一弹簧62的外径大于第二套筒61的内径;滑块7下表面设置有导孔,导孔为圆柱孔,导孔内设置有滑块螺纹孔,第二套筒61的上端部外轮廓为圆柱形,第二套筒61的上端部与导孔之间的配合为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本实施例优选为过盈配合,第二螺栓63的螺杆部的外径小于第二套筒61的内径,第二螺栓63的螺杆部穿过第二套筒61的内腔,第二螺栓63的上端部与滑块7螺纹孔构成螺纹连接;第二螺栓63的螺栓头外径大于第二套筒61的内径。
固定块3的下表面设置有水平方向的第一导向槽,调整构件的水平边52与第一导向槽构成左右方向的移动副;第一导向槽限制了调整构件的水平边52前后方向的自由度,固定块3的左侧面设置有竖直方向的第二导向槽;第二导向槽为T形槽,滑块7右侧设置有第二导向轨,第二导向轨与第二导向槽构成竖直方向的滑动副;第二导向槽限制了第二导向轨前后方向的自由度,第二导向轨与第二导向槽之间在左右方向上均设置有间隙,间隙的大于滑块7在左右方向水平的位置调整量。
调整构件的水平边52左侧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斜坡,第一斜坡在水平方向的长度大于滑块7下表面在水平方向的投影长度,滑块7的下表面与调整构件的水平边52的接触面均在第一斜坡上。
折弯模安装座9设置在滑块7的左侧,折弯模安装座9的右侧用于安装固定折弯模14,工件8设置在折弯模14上,滑块7左侧设置有第二斜坡,冲头4在折弯模安装座9和滑块7之间上下运动,冲头4上设置有与第二斜坡匹配的斜坡,冲头4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会与第二斜坡接触并相互作用。
折弯模安装座9左侧设置有斜滑块11,斜滑块11左侧设置有基座12,斜滑块11与基座12之间设置有竖直方向的移动副,斜滑块11与折弯模安装座9之间设置有由左下至右上的斜移动副,斜滑块11限制了折弯模安装座9除了在沿左下和右上之间的方向上移动以外的自由度。
上限位块13、下限位块10和基座12均固定安装,上限位块13设置在斜滑块11上方,用于限制斜滑块11向上的移动位移,冲头4向下运动时上限位块13与斜滑块11的上表面有间隙,下限位块10设置在折弯模安装座9下方,冲头4向下运动时折弯模安装座9下表面与下限位块10的上表面接触。
如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被加工工件示意图,被加工的工件8为一款用于DQ380变速箱中的零件。图4为被加工的工件8的重要角度尺寸示意图,工件8中的86°和92°为图纸中的关键尺寸,其角度公差为±1°。
当折弯模安装座9和滑块7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偏差时,工件8的角度尺寸会出现误差,这时先松开第一螺栓1,使得第一螺栓1相对于固定块3发生向右的位移,此时第一套筒2与调整构件的竖直边51松动;再根据工件的误差方向调整第一套筒2相对于调整构件的竖直边51的位置,当折弯模安装座9和滑块7之间的距离过大时,旋转第一套筒2,使得第一套筒2相对于调整构件的竖直边51向右移动;当折弯模安装座9和滑块7之间的距离过小时,旋转第一套筒2,使得第一套筒2相对于调整构件的竖直边51向左移动;第一套筒2的位置调整到位后,旋紧第一螺栓1,调整构件的水平边52通过滑块连接机构6带动滑块7运动,进而完成折弯模安装座9和滑块7之间的相对位置的调整。
当冲头4向下撞击工件8时,冲头4的斜边与滑块7的第二斜坡接触,滑块7将其承受的冲击力通过第一斜坡传递给调整构件的水平边52,进而传递给机架,力的传递途径均为刚性体;折弯模安装座9承受来自冲头4的冲击力通过下限位块10传递给机架,力的传递途径也均为刚性体。
当冲头4向上运动脱模时,会传递给折弯模安装座9和滑块7向上的力,滑块7可以在第一导向槽内上下移动,同时由于滑块连接机构6及其上设置的第一弹簧62的弹性力作用下,带动滑块7向下脱离冲头4,回到起始工作位;折弯模安装座9通过斜移动副带动斜滑块11整体沿着基座12向上运动,最后在上限位块13的作用下完成折弯模安装座9与冲头4的分离。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可以设置防松螺母(图中未示出),防松螺母的左侧面与调整构件的竖直边51的右侧面接触,防松螺母与第一外螺纹构成螺纹连接,在滑块7的位置调整到位后锁紧防松螺母,使得第一内螺纹和第一外螺纹的螺纹连接不会在震动中松动。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的螺纹旋向不同。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第一内螺纹和第二内螺纹的螺纹螺距不同。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滑块7左侧设置的第二斜坡进行表面硬化耐磨处理。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调整构件的水平边52左侧的上表面设置的第一斜坡替换为台阶,台阶的面与滑块7接触,台阶被配置为承受滑块7的水平和竖直的冲击力。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可调节的模内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调整构件、第一螺栓、第一套筒、固定块、滑块、滑块连接机构,所述固定块固定设置;所述滑块设置在所述固定块左侧,所述第一螺栓、所述第一套筒设置在所述固定块右侧;所述调整构件为L形构件,所述调整构件的竖直边设置在所述固定块右侧,所述调整构件的水平边穿过所述固定块下端,所述调整构件的水平边的左侧上表面与所述滑块的下表面面接触;所述滑块连接机构设置在所述滑块和所述调整构件的接触处,所述滑块被配置为连接所述滑块和所述调整构件;所述调整构件的竖直边设置有水平布置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固定块的右侧面垂直;所述第一套筒为管状构件,所述第一套筒的外表面和内表面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第一套筒的左侧和右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外表面的中心轴线垂直,所述第一套筒左侧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套筒右端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套筒螺栓头,所述第一套筒的外表面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第一套筒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内螺纹和所述第一外螺纹构成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套筒的左侧端面与所述固定块的右侧面接触;所述第一螺栓为螺栓构件,所述第一螺栓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的内腔中,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杆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径,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杆部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一螺栓的螺栓头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径,所述固定块右侧面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内螺纹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外表面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第二内螺纹与所述第二外螺纹构成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栓头部的左侧面与所述第一套筒的右侧端面接触,所述调整构件的竖直边与所述固定块的右侧边不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的模内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连接机构包括第二螺栓、第二套筒、第一弹簧,所述第二套筒为管状构件,所述第二套筒竖直固定设置在所述调整构件的水平边,所述第二套筒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套筒内腔的中心轴线垂直,所述第二套筒的上表面伸出所述调整构件的水平边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螺栓为螺栓构件,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二螺栓的螺杆部的下部,所述第一弹簧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套筒的下表面接触,所述第一弹簧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螺栓的螺栓头上表面接触,所述第一弹簧设置为压缩状态,所述滑块下表面设置有导孔,所述导孔内设置有滑块螺纹孔,所述第二套筒的上端部设置在所述导孔内,所述第二套筒的上端部与所述导孔之间的配合为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所述第二螺栓的螺杆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径,所述第二螺栓的螺杆部穿过所述第二套筒的内腔,所述第二螺栓的上端部与所述滑块螺纹孔构成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栓的螺栓头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的模内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的下表面设置有水平方向的第一导向槽,所述调整构件的水平边与所述第一导向槽构成左右方向的移动副;所述固定块的左侧面设置有竖直方向的第二导向槽;所述滑块右侧设置有第二导向轨,所述第二导向轨与所述第二导向槽构成竖直方向的滑动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的模内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槽为T形槽,所述第二导向轨与所述第二导向槽之间在前后方向上均接触,所述第二导向轨与所述第二导向槽之间在左右方向上均设置有间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节的模内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构件的水平边左侧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斜坡,所述第一斜坡在水平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滑块下表面在水平方向的投影长度。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可调节的模内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斜滑块、基座、折弯模安装座,所述折弯模安装座设置在所述滑块的左侧,所述折弯模安装座右侧被配置为固定安装折弯模,所述折弯模安装座左侧设置有斜滑块,所述斜滑块与所述折弯模安装座之间设置有由左下至右上的斜移动副,所述斜滑块设置在所述折弯模安装座与所述基座之间,所述斜滑块与所述基座之间设置有竖直方向的移动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节的模内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限位块、下限位块,所述上限位块固定设置在所述斜滑块上方,所述下限位块固定设置在所述折弯模安装座下方,所述折弯模安装座下表面与所述下限位块的上表面接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调节的模内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松螺母,所述防松螺母的左侧面与所述调整构件的竖直边的右侧面接触,所述防松螺母与所述第一外螺纹构成螺纹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调节的模内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左侧设置有第二斜坡,所述第二斜坡被配置为与冲头的接触作用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调节的模内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为螺旋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螺栓的螺栓头外径,所述第一弹簧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螺栓的螺杆部外径,所述第一弹簧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径。
CN201920760794.XU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可调节的模内折弯机构 Active CN2100987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60794.XU CN210098715U (zh)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可调节的模内折弯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60794.XU CN210098715U (zh)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可调节的模内折弯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98715U true CN210098715U (zh) 2020-02-21

Family

ID=69560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60794.XU Active CN210098715U (zh)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可调节的模内折弯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987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43211C (zh) 基于变压边力控制的拉深模具
CN201070654Y (zh) 一种基于变压边力控制的拉深模具
US20040148997A1 (en) Shap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thin metal sheet
KR20060088571A (ko) 성형 제품의 가공에 사용되는 하부 금형
CN205763362U (zh) 一种汽车五金件侧冲压模具
CN214184735U (zh) 一种折弯模具
JP2003053436A (ja) 薄板のダイレス成形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10098715U (zh) 一种可调节的模内折弯机构
CN108115040B (zh) 一种可调节的连接片冲压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CN113560395A (zh) 一种冲翻孔一次成型的模具结构及成型方法
CN202655488U (zh) 一种双折边模具
CN107088621A (zh) 一种拉伸冲孔一体式模具
CN209255560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生产用冲压装置
CN101564745B (zh) 一种上转轴弯曲装置
CN208099065U (zh) 一种五金模具折弯整形结构
JP6848821B2 (ja) プレス成形装置及び方法
CN211683676U (zh) 一种家电零件加工用模具
RU2189291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изделий с несколькими изгибами в горизонтальной плоскости и прогибом в вертикальной плоскости
CN110695210A (zh) 折弯模具
CN216095667U (zh) 一种工件整形工装
CN204276687U (zh) 一种便于更换且具有回弹补偿功能的折弯机模具
CN110064704A (zh) 一种实现四极方轴一体化铆合的装置
CN107962810B (zh) 一种自动导向定心导柱
CN216938038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用下模的安装结构
CN201329388Y (zh) 一种上转轴弯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