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96625U - 一种新型气管导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气管导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96625U
CN210096625U CN201920170796.3U CN201920170796U CN210096625U CN 210096625 U CN210096625 U CN 210096625U CN 201920170796 U CN201920170796 U CN 201920170796U CN 210096625 U CN210096625 U CN 2100966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loon
tube
butt joint
endotracheal tube
trach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7079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金涛
周振锋
胡双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92017079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966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966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9662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气管导管装置,包括用以插入人体气管的中空的管体以及连接管体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用以直接或间接对接连通呼吸机,所述管体一端与所述对接部连通,另一端与人体气管相连通,所述管体上设有用以选择性充气或放气的气囊部,所述气囊部用以在充气时与人体气管之间实现密闭,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上设有用以固持所述气囊部的安装部,所述管体于所述安装部外侧设有凹陷的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用以收容放气时的气囊部。如此,可减少对人体气管的损伤。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气管导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以与呼吸机相连的气管导管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呼吸机作为一项能人工替代自主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已普遍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大手术期间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和急救复苏中,在现代医学领域内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呼吸机是一种能够起到预防和治疗呼吸衰竭,减少并发症,挽救及延长病人生命的至关重要的医疗设备。
气管导管用以与呼吸机相连,用以插入人体气管后,实现呼吸机与肺部气管之间的互通。
现有技术中,所述气管导管设有一可充放气的气囊,当需要将气管导管插入人体气管时,所述气囊为放气状。当气管导管插接到位时,对所述气囊进行充气,使气囊与人体气管之间实现密闭,如此,可实现所述呼吸机与人体肺部之间的通气功能。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所述放气状的气囊具有较厚的褶皱状外壁,可参图1所示,如此,在插入或拿出人体气管时,所述突出的气囊非常容易损伤人体气管。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有效防止人体气管损伤的气管导管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气管导管装置,包括用以插入人体气管的中空的管体以及连接管体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用以直接或间接对接连通呼吸机,所述管体一端与所述对接部连通,另一端与人体气管相连通,所述管体上设有用以选择性充气或放气的气囊部,所述气囊部用以在充气时与人体气管之间实现密闭,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上设有用以固持所述气囊部的安装部,所述管体于所述安装部外侧设有凹陷的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用以收容放气时的气囊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容空间为环状,并围设于所述安装部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囊部具有预设尺寸形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囊部与所述管体分体制造后固持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囊部设有球状气囊主体部以及位于气囊主体部两端用以封闭固持于管体上的气囊结合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囊主体部连通有一充放气管,所述充放气管镶埋于所述管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放气管于靠近所述对接部处延伸出所述管体,用以与一充放气接头对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放气状的所述气囊主体部为褶皱状,放气状所述气囊主体部外侧与管体齐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体内镶埋有螺旋式金属支撑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新型气管导管装置为一次性医疗器械。
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管体上设有用以固持所述气囊部的安装部,所述管体于所述安装部外侧设有凹陷的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用以收容放气时的气囊部,如此,所述气囊部在放气后,可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使所述放气状的气囊部与前后两端的管体具有大致相同的粗细,从而可以在新型气管导管装置在插入人体气管或拿出所述人体气管时,减少放气状气囊部对人体气管造成的损伤,提高患者使用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气管导管装置;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管导管装置;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内部结构部分剖视图;
图4为图2中A部分气囊收缩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
气管导管装置 100 管体 1
安装部 11 收容空间 12
对接部 2 气囊部 3
气囊主体部 31 气囊结合部 32
充放气管 4 充放气接头 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装设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请参考图2至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气管导管装置100,所述新型气管导管装置100包括用以插入人体气管的中空的管体1以及连接管体1的对接部2,所述对接部2用以直接或间接对接连通呼吸机,所述管体1一端与所述对接部2连通,另一端与人体气管相连通,所述管体1上设有用以选择性充气或放气的气囊部3,所述气囊部3用以在充气时与人体气管之间实现密闭,所述管体1上设有用以固持所述气囊部3的安装部11,所述管体1于所述安装部11外侧设有凹陷的收容空间12,所述收容空间12用以收容放气时的气囊部3。可参图3所示,为充气饱满后的气囊部3以及气囊部3部位的管体1部分的剖视图。如此设置,所述气囊部3在放气后,可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2内,使所述放气状的气囊部3与前后两端的管体1具有大致相同的粗细,从而可以在新型气管导管装置100在插入人体气管或拿出所述人体气管时,减少放气状气囊部3对人体气管造成的损伤,提高患者使用舒适度。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收容空间12为环状,并围设于所述安装部11外侧。如此设置,所述放气状的气囊可整体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2内。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容空间12也可以为凹凸起伏状,用以贴合放气时褶皱状的气囊部3即可。
所述气囊部3具有预设尺寸形状。如此设置,当充气时,所述气囊部3的最大形状和尺寸是提前预设好的,防止气囊在充气时,外凸最大直径太小而无法密封外侧的人体气管,或外凸最大直径过大而损伤人体气管。由于所述气囊部3在充满气时具有预设好的尺寸形状,故,在本实施例中,在放气时,所述气囊部3呈褶皱状。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气囊部3也可以不预设尺寸形状,即所述气囊部3为弹性可伸缩状,收缩后,所述气囊部3不设有褶皱而能够平滑贴合于所述安装部11外侧,如此,可更加防止损伤人体气管。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气囊部3与所述管体1分体制造后固持在一起。如此,可允许所述气囊部3与所述管体1使用不同的材料,满足各部分特定需求。当然,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气囊部3与所述管体1也可为一体成型,如此,可提高整体平滑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气囊部3设有球状气囊主体部31以及位于气囊主体部31两端用以封闭固持于管体1上的气囊结合部32。如此,所述气囊部3可通过所述气囊结合部32黏贴封闭于所述管体1上。
所述气囊主体部31连通有一充放气管4,所述充放气管4镶埋于所述管体1内。如此设置,所述气囊部3可通过所述充放气管4实现充放气的操作,且所述充放气管4不会外露凸起,从而防止所述充放气管4损伤人体气管。
所述充放气管4于靠近所述对接部2处延伸出所述管体1,用以与一充放气接头5对接。如此,所述充放气管4可在所述新型气管导管装置100使用过程中于人体外部进行充放气的操作。所述充放气接头5可对接一注射器(未图示)从而实现充放气操作。
本实施方式中,放气状的所述气囊主体部31为褶皱状,放气状所述气囊主体部31外侧与管体1齐平。如此,可使所述新型气管导管装置100在插入或拿出所述人体气管时,完全不会因气囊主体部31的存在而损伤气管。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放气状所述气囊主体部31外侧也可略突出于所述管体1。
优选的,所述管体1内镶埋有螺旋式金属支撑管(未图示)。即,所述螺旋式金属支撑管为弹簧式管状,如此,当新型气管导管装置100插入人体气管时,管体1不会在口腔喉头处弯折而发生管体1内部贴合,而影响管体1内的通气效果。所述螺旋式金属支撑管可在管体1发生任意弯折的情况下,不会发生管体1内部贴合闭塞,实现新型气管导管装置100的操作稳定性。
所述新型气管导管装置100为一次性医疗器械。可避免患者间发生交叉感染。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新型气管导管装置,包括用以插入人体气管的中空的管体以及连接管体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用以直接或间接对接连通呼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一端与所述对接部连通,另一端与人体气管相连通,所述管体上设有用以选择性充气或放气的气囊部,所述气囊部用以在充气时与人体气管之间实现密闭,所述管体上设有用以固持所述气囊部的安装部,所述管体于所述安装部外侧设有凹陷的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用以收容放气时的气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气管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空间为环状,并围设于所述安装部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气管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部具有预设尺寸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气管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部与所述管体分体制造后固持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气管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部设有球状气囊主体部以及位于气囊主体部两端用以封闭固持于管体上的气囊结合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气管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主体部连通有一充放气管,所述充放气管镶埋于所述管体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气管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气管于靠近所述对接部处延伸出所述管体,用以与一充放气接头对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气管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放气状的所述气囊主体部为褶皱状,放气状所述气囊主体部外侧与管体齐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气管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内镶埋有螺旋式金属支撑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气管导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气管导管装置为一次性医疗器械。
CN201920170796.3U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新型气管导管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966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70796.3U CN210096625U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新型气管导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70796.3U CN210096625U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新型气管导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96625U true CN210096625U (zh) 2020-02-21

Family

ID=69530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70796.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96625U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新型气管导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966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731692A (en) Tracheotomy or endotracheal tube cuff
US20130047993A1 (en) Tracheal tube having a flange with a variable volume
WO1998050096A1 (en) Foam cuff for laryngeal mask airway
WO2013179267A1 (en) Respiratory interface device for delivering gas to a user
CN210096625U (zh) 一种新型气管导管装置
CN215386726U (zh) 一种气管插管
CN102872512A (zh) 一种医用喉罩
CN209361566U (zh) 无创通气专用头罩
CN211584768U (zh) 气管插管
US20220211961A1 (en) Tracheostomy tube assemblies and protectors
CN209734696U (zh) 一种带有电子气压检测装置的喉罩
CN209899957U (zh) 医用靠枕
AU2013213406A1 (en) Tracheostomy tubes
CN208481837U (zh) 一种气囊扩张式气管插管
CN217339657U (zh) 人工通气装置
CN219207807U (zh) 一种用于患者俯卧位通气的枕头
CN215537494U (zh) 一种无痛胃镜麻醉面罩
CN215135288U (zh) 一种防导管移位的新型麻醉牙垫
CN215386727U (zh) 气管插管
CN109876260B (zh) 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
CN219048684U (zh) 肠道封堵球囊结构
CN220588610U (zh) 一种胃管
CN213964726U (zh) 一种新型气囊型气管插管装置
CN215083770U (zh) 一种交替充气双气囊气管插管
CN215822021U (zh) 一种带舌板支撑结构的免充气式喉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21

Termination date: 202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