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83770U - 一种交替充气双气囊气管插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交替充气双气囊气管插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083770U CN215083770U CN202120643202.3U CN202120643202U CN215083770U CN 215083770 U CN215083770 U CN 215083770U CN 202120643202 U CN202120643202 U CN 202120643202U CN 215083770 U CN215083770 U CN 2150837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lation
- main body
- airbag
- air bag
- gasba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10000003437 Trachea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29058 respiratory gaseous ex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06010036790 Productive cough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10000003802 Sputum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2627 tracheal intub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06010040007 Sense of oppression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OENIXTHWZWFYIV-UHFFFAOYSA-N 2-[4-[2-[5-(cyclopentylmethyl)-1H-imidazol-2-yl]ethyl]phenyl]benzo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C(=O)C1=CC=CC=C1C(C=C1)=CC=C1CCC(N1)=NC=C1CC1CCCC1 OENIXTHWZWFYI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399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02091 Anaesthes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932 Urinary Bladd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005 anaesthesia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16717 Fistul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10099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03 everyd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890 fistula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302 ischemic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38 necrotic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474 nur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交替充气双气囊气管插管,包括插管主体,插管主体的后端部设置有呼吸机接口,在插管主体的前段设置有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第一气囊位于第二气囊的前侧,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均环绕在插管主体的外圆周上,插管主体的管壁在第一气囊中设置有第一充气口,插管主体的后段的第一充气通道入口通过插管主体内壁设置的第一充气通道与第一充气口连通,插管主体的管壁在第二气囊中设置有第二充气口,插管主体后段的第二充气通道入口通过插管主体的内壁设置的第二充气通道与第二充气口连通。本实用新型可有效解决单个气囊长时间压迫气管壁某一固定位置及单个气囊放气后导致的患者通气不足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属于麻醉及急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替充气双气囊气管插管。
背景技术
在手术麻醉、急救等领域,广泛应用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进行人工通气。临床中,现有的气管插管包括插管主体及设置于插管主体前端外圆周的一个气囊,插管主体的后端部设置有呼吸机接口,配合气囊注气装置及呼吸机接口使用。相比于以前无气囊的橡胶气管插管,现有的气管插管较具有刺激性小、组织相容性好、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因而已被广泛应用。由于目前市面上的气管插管只有一个气囊,在使用时,给患者插管后,充盈的气囊与人体气管壁接触位置过于固定,压迫人气管壁时间过长,会使气管壁出现缺血、坏死,更严重者出现气管-食管瘘,所以一般允许插管时间为1到2周。同时在插管这段时间,护理人员需要给气囊做定时放气,要求每天放气15分钟,减少对气管壁的压迫,但是对于部分机械通气患者,放气后可能会导致患者通气不足,发生病情变化,在机械通气时,放气会让呼吸机因分钟通气量低而报警,影响机械通气效果及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交替充气双气囊气管插管,以解决单个气囊长时间压迫气管壁某一固定位置及单个气囊放气后导致的患者通气不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交替充气双气囊气管插管,包括插管主体,所述插管主体的后端部设置有呼吸机接口,在所述插管主体的前段设置有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位于所述第二气囊的前侧,所述第一气囊、所述第二气囊均环绕在所述插管主体的外圆周上,所述插管主体的管壁在所述第一气囊中设置有第一充气口,所述插管主体的内壁在该插管主体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第一充气通道,所述插管主体的后段的外圆周面设置有第一充气通道入口,所述第一气囊通过所述第一充气口、所述第一充气通道与所述第一充气通道入口连接,所述第一充气通道入口连接有第一充气管,所述插管主体的管壁在所述第二气囊中设置有第二充气口,所述插管主体的内壁在该插管主体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第二充气通道,所述插管主体的后段的外圆周面设置有第二充气通道入口,所述第二气囊通过所述第二充气口、所述第二充气通道与所述第二充气通道入口连接,所述第二充气通道入口连接有第二充气管。
所述插管主体的外圆周面在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第二气囊之间设置有吸痰口,所述插管主体的内壁在该插管主体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吸痰通道,所述插管主体的后段的外圆周面设置有吸痰通道入口,所述吸痰通道的前端与所述吸痰口连通,所述吸痰通道的后端与所述吸痰通道入口连通,所述吸痰通道入口连接有吸痰管。
所述第一充气管的末端设置有第一指示气囊,第一指示气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充气管的末端设置有第二指示气囊,第二指示气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便于使用,可有效解决单个气囊长时间压迫气管壁某一固定位置及单个气囊放气后导致的患者通气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插管主体;2-第一气囊;3-第二气囊;4-吸痰口;5-第一充气通道;6-第二充气通道;7-吸痰通道;8-呼吸机接口;9-第一充气管;10-第二充气管;11-吸痰管;12-第一指示气囊;13-第一单向阀;14-第二指示气囊;15-第二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交替充气双气囊气管插管,包括插管主体1,插管主体1的后端部设置有呼吸机接口8,在插管主体1的前段设置有第一气囊2和第二气囊3,第一气囊2位于第二气囊3的前侧,第一气囊2、第二气囊3均环绕在插管主体1的外圆周上,插管主体1的管壁在第一气囊2中设置有第一充气口,插管主体1的内壁在该插管主体1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第一充气通道5,插管主体1的后段的外圆周面设置有第一充气通道5入口,第一气囊2通过第一充气口、第一充气通道5与第一充气通道5入口连接,第一充气通道5入口连接有第一充气管9,插管主体1的管壁在第二气囊3中设置有第二充气口,插管主体1的内壁在该插管主体1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第二充气通道6,插管主体1的后段的外圆周面设置有第二充气通道6入口,第二气囊3通过第二充气口、第二充气通道6与第二充气通道6入口连接,第二充气通道6入口连接有第二充气管10。
工作时,通过呼吸机接口8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在患者使用该气管插管的过程中,可以定时交替冲放第一气囊2和第二气囊3,使第一气囊2和第二气囊3交替充气工作 ,解决单个气囊长时间压迫人体气管壁固定位置的问题,并可一直保持通气效果及质量。
插管主体1的外圆周面在第一气囊2与第二气囊3之间设置有吸痰口4,插管主体1的内壁在该插管主体1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吸痰通道7,插管主体1的后段的外圆周面设置有吸痰通道7入口,吸痰通道7的前端与吸痰口4连通,吸痰通道7的后端与吸痰通道7入口连通,吸痰通道7入口连接有吸痰管11。
使用时,将气管插管放入患者体内,第一气囊2充气,由呼吸机辅助呼吸。一段时间后,从吸痰口4把患者第一气囊2周围的痰液吸干净,第二气囊3充气,释放第一气囊2压力,让第一气囊2周围的人体气管壁得到缓解。通过吸痰口4可直接将患者体内的痰液吸出,使气囊周围的谈也得到及时清理,无需另备吸痰软管,无需向患者体内反复插拔额外的吸痰软管。
第一充气管9的末端设置有第一指示气囊12,第一指示气囊12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3,第二充气管10的末端设置有第二指示气囊14,第二指示气囊14设置有第二单向阀15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3)
1.一种交替充气双气囊气管插管,包括插管主体,所述插管主体的后端部设置有呼吸机接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管主体的前段设置有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位于所述第二气囊的前侧,所述第一气囊、所述第二气囊均环绕在所述插管主体的外圆周上,所述插管主体的管壁在所述第一气囊中设置有第一充气口,所述插管主体的内壁在该插管主体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第一充气通道,所述插管主体的后段的外圆周面设置有第一充气通道入口,所述第一气囊通过所述第一充气口、所述第一充气通道与所述第一充气通道入口连接,所述第一充气通道入口连接有第一充气管,所述插管主体的管壁在所述第二气囊中设置有第二充气口,所述插管主体的内壁在该插管主体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第二充气通道,所述插管主体的后段的外圆周面设置有第二充气通道入口,所述第二气囊通过所述第二充气口、所述第二充气通道与所述第二充气通道入口连接,所述第二充气通道入口连接有第二充气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替充气双气囊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管主体的外圆周面在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第二气囊之间设置有吸痰口,所述插管主体的内壁在该插管主体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吸痰通道,所述插管主体的后段的外圆周面设置有吸痰通道入口,所述吸痰通道的前端与所述吸痰口连通,所述吸痰通道的后端与所述吸痰通道入口连通,所述吸痰通道入口连接有吸痰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交替充气双气囊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气管的末端设置有第一指示气囊,第一指示气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充气管的末端设置有第二指示气囊,第二指示气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43202.3U CN215083770U (zh) | 2021-03-30 | 2021-03-30 | 一种交替充气双气囊气管插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43202.3U CN215083770U (zh) | 2021-03-30 | 2021-03-30 | 一种交替充气双气囊气管插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083770U true CN215083770U (zh) | 2021-12-10 |
Family
ID=79345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643202.3U Active CN215083770U (zh) | 2021-03-30 | 2021-03-30 | 一种交替充气双气囊气管插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083770U (zh) |
-
2021
- 2021-03-30 CN CN202120643202.3U patent/CN21508377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853004A (en) | Pharyngeal bulb airway | |
CN102872512B (zh) | 一种医用喉罩 | |
CN215083770U (zh) | 一种交替充气双气囊气管插管 | |
CN212214341U (zh) | 一次性使用无菌硅胶气管插管 | |
CN2910241Y (zh) | 新型的气道食道双通喉罩 | |
CN211383297U (zh) | 一种多用途通气装置 | |
CN202982844U (zh) | 一种医用喉罩 | |
CN214679621U (zh) | 一种气囊辅助清除痰痂的气管插管 | |
CN215231318U (zh) | 一种多囊体球囊囊体气管插管导管 | |
CN205307544U (zh) | 一种一次性双气囊喉罩 | |
CN215135269U (zh) | 一种冲吸式双气囊气管插管 | |
CN218515989U (zh) | 气管插管导管气囊气压监测装置 | |
CN212395567U (zh) | 一种配合气管导管经鼻插管的喉罩装置及辅助通气系统 | |
CN212282462U (zh) | 一种聚氨酯封闭套囊的气管内导管 | |
CN215083778U (zh) | 一种具有口腔与气道分泌物吸取功能的气管插管 | |
CN214633316U (zh) | 带内置气囊的气管导管 | |
CN215780735U (zh) | 一种多囊气管插管 | |
CN218589482U (zh) | 一种可清洗及排痰的气管插管 | |
CN218046150U (zh) | 一种气管插管气囊充放气装置 | |
CN217339657U (zh) | 人工通气装置 | |
CN215231314U (zh) | 便于使用的气管插管 | |
CN210962436U (zh) | 一种大熊猫检查用气管插管 | |
CN214807624U (zh) | 一种监测气压的气管导管 | |
CN214550584U (zh) | 一种插管组件 | |
CN215024444U (zh) | 一种磁引导双腔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