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91928U -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触系统 - Google Patents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91928U
CN210091928U CN201920506234.1U CN201920506234U CN210091928U CN 210091928 U CN210091928 U CN 210091928U CN 201920506234 U CN201920506234 U CN 201920506234U CN 210091928 U CN210091928 U CN 2100919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movable contact
contact bridge
bridge
main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0623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诗长
江华华
郭德鑫
黄文体
陆庆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0623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919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919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919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触系统,包括电源静触头、负载静触头、与主轴连接的触头支持、安装在触头支持上的动触桥和两个对称设置在主轴两侧分别与动触桥两端配合的夹持机构,动触桥设置在主轴的一侧,动触桥的宽度方向与主轴的轴向平行,动触桥的厚度方向与主轴的轴向垂直;两个夹持机构分别包括对称设置在动触桥两侧的两个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与触头支持连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与动触桥的侧面连接;通过弹性件推动动触桥的两端分别压紧在电源静触头和负载静触头上,保证接触系统的合闸能力。

Description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触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触系统。
背景技术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转换装置各式各样,有电磁吸合式的,有电机驱动式的。对于PC三段式(即有常用位置、备用位置、双分断电位置)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大多数采用的两层式的双腔体结构,即常用电源触头接触系统与备用电源触头接触系统处于两个单独的结构体内,也就是说一腔体内为常用电源触头系统,另一腔体为备用电源触头系统,两个触头系统的出线端连接在一起。这种结构虽然能够做到常用侧电源与备用侧电源的相对独立,更加安全,但此种双腔体结构存着体积较大,结构相对复杂的情况。
目前市场上,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大多数采用的单断点的转轴装置,即常用电源和备用电源为单触点的接触结构。这种结构不仅存在燃弧时间长,触头的烧灼和磨损程度严重等问题,而且动触点与静触点的接触不可靠,同步性差,压力也不均匀,导致接通和分断能力不高。而现有的双断点的转轴装置,动触头与驱动主轴同轴设置,在片状的动触头的厚度侧边上设置动触点,使得动触点的接触面积小,导流性差,或者厚度过大,结构过于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拍合式接触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触系统,包括电源静触头、负载静触头、与主轴连接的触头支持、安装在触头支持上的动触桥和两个对称设置在主轴两侧分别与动触桥两端配合的夹持机构,动触桥设置在主轴的一侧,动触桥的宽度方向与主轴的轴向平行,动触桥的厚度方向与主轴的轴向垂直;两个夹持机构分别包括对称设置在动触桥两侧的两个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与触头支持连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与动触桥的侧面连接;分闸时,动触桥两端的两个夹持机构分别通过两个弹性件抵在动触桥两侧的侧面使弹性件保持平衡;合闸时,触头支持带动动触桥转动,使动触桥两端的一侧分别与电源静触头和负载静触头接触,同时动触桥的两端分别压缩远离电源静触头和负载静触头一侧的弹性件,通过弹性件推动动触桥的两端分别压紧在电源静触头和负载静触头上。
优选的,包括两组电源静触头和负载静触头,所述动触桥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动触点和第二动触点,两组电源静触头分别为第一右触点和第二右触点,两组负载静触头分别为第一左触点和第二左触点,第一左触点和第一右触点分别设置在第一动触点的两侧,第一左触点和第二左触点分别设置在第二动触点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的两个夹持机构分别为相对设置在主轴两侧与动触桥两端配合的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第一夹持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动触桥两侧的第一左弹簧和第一右弹簧,第一左弹簧设置在靠近第一左触点的一侧,第一右弹簧设置在靠近第一右触点的一侧,第二夹持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动触桥两侧的第二左弹簧和第二右弹簧,第二左弹簧设置在靠近第二左触点的一侧,第二右弹簧设置在靠近第二右触点的一侧;合闸位置,当第一动触点和第二动触点上一侧的拍合面分别抵在第一左触点和第二右触点上时,会分别压缩另一侧的第一右弹簧和第二左弹簧;另一合闸位置,当第一动触点和第二动触点上另一侧的拍合面分别抵在第一右触点和第二左触点上时,会分别压缩另一侧的第一左弹簧和第二右弹簧。
优选的,所述触头支持包括以主轴为中心的转动部,以及凸出设置在转动部一侧的装配部,所述动触桥设置在主轴靠近装配部的一侧;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与触头支持连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与动触桥的侧面连接;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其中一个夹持机构位于装配部内使两个夹持机构的弹性件的长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转动部与装配部相对的另一侧设有第二装配部,装配部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板,以及连接在两个第一连接板一端之间的第一夹持板,第二装配部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板,以及连接在两个第二连接板一端之间的第二夹持板,第二夹持板与第一夹持板相对设置,转动部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两个侧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侧的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两个侧板的外侧分别与主轴固定连接,两个侧板的内侧通过两个挡板连接,两个挡板分别位于动触桥的两侧,且两个挡板分别设置在两个夹持机构一侧的弹性件之间,在两个挡板之间形成与动触桥配合的挡板槽,挡板槽位于主轴中心线的一侧与第一夹持板之间,第一夹持板到主轴中心线的距离大于第一夹持板到动触桥的距离,第二夹持板到主轴中心线的距离小于第二夹持板到动触桥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侧壁的内侧分别设有伸到弹性件一端的内侧限位配合的支持限位凸包,在动触桥两侧的侧面分别设有与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上支持限位凸包相对设置的触桥限位凸包,触桥限位凸包伸到弹性件另一端的内侧限位配合。
优选的,所述动触桥成板状,在动触桥两端的两侧分别设有触桥限位凸包,在动触桥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与两个弹性件配合的触桥限位凸包,两个触桥限位凸包分别由动触桥从另一侧冲压而成,动触桥对应在两个触桥限位凸包的背面分别设有冲压凹槽,一侧的触桥限位凸包背面的冲压凹槽与另一侧的触桥限位凸包并列设置。
优选的,包括控制机构、传动机构和两组电源静触头和负载静触头,两组电源静触头分别与常用侧电源和备用侧电源连接,两组负载静触头分别与负载连接,主轴与控制机构连接,控制机构能够驱动主轴带动触头支持上的动触桥转动,当动触桥两端的拍合面与电源静触头和负载静触头接触时,导通电源静触头所连接的一侧电源为负载供电,当动触桥两端的拍合面不与电源静触头和负载静触头接触时停止为负载供电。
本实用新型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拍合式接触系统,动触桥两端的两个夹持机构分别通过两个对称设置弹性件抵在动触桥两侧的侧面使弹性件保持平衡,不仅能够在对动触桥固定的基础上,防止动触桥转动时由于惯性作用转动角度过大导致的晃动,保证接触系统的分断能力,而且在动触桥合闸时还可以通过压缩弹性件实现超程,使动触桥的两端能够更可靠地与电源静触头和负载静触头接触,保证接触系统的合闸能力。
此外,通过设置到主轴的距离大于第二夹持板的第一夹持板,不仅能够动触桥巧妙地避开主轴,而且使对称设置在动触桥两侧的两个弹性件能够保持尺寸和弹性的一致,在分闸时保证动触桥位于平衡位置不晃动,在合闸时保证动触桥两端的压力相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接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接触系统的双分位置;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接触系统的备用电源合闸位置;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接触系统的常用电源合闸位置;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触头支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触头支持的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动触桥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动触桥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触头支持的内部结构断面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负载静触头的另一种实施例;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0中的负载静触头与动触桥的配合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触头支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11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接触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接触系统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包括控制机构、传动机构和接触系统,接触系统包括分别与常用侧电源和备用侧电源连接的第一右触点R1和第二右触点R2,以及分别与负载连接的第一左触点L1和第二左触点L2,接触系统的主轴1与控制机构连接,控制机构能够驱动主轴1带动触头支持2上的动触桥33转动,当动触桥33两端的第一动触点31和第二动触点32分别与第一右触点R1和第二左触点L2接触时导通常用侧电源为负载供电(常用电源合闸位置),动触桥33两端的第一动触点31和第二动触点32分别与第一左触点L1和第二右触点R2接触时,导通备用侧电源为负载供电(备用电源合闸位置),当动触桥33两端的第一动触点31不与第一右触点R1和第一左触点L1接触时停止为负载供电(双分位置)。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拍合式接触系统,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且分别与主轴1连接的触头支持2、安装在触头支持2上的动触桥33,动触桥33设置在主轴1的一侧,动触桥33的宽度方向与主轴1的轴向平行,动触桥33的厚度方向与主轴1的轴向垂直,在动触桥33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动触点31和第二动触点32,第一动触点31和第二动触点32的两侧宽度侧面分别设有拍合面 30;在第一动触点31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左触点L1和第一右触点R1,在第二动触点32的两侧分别设有与第一右触点R1相对设置的第二左触点L2和与第一左触点L1相对设置的第二右触点R2,触头支持2能够带动第一动触点31在第一左触点L1与第一右触点R1之间转动,同时第二动触点32在第二左触点L2 与第二右触点R2之间转动,使第一动触点31和第二动触点32上一侧的拍合面 30分别抵在第一左触点L1和第二右触点R2上,或者使第一动触点31和第二动触点32上另一侧的拍合面30分别抵在第一右触点R1和第二左触点L2上。
本实用新型的拍合式接触系统,具有第一动触点31和第二动触点32两个断点,不仅燃弧时间短,烧灼和磨损少,而且两个断点通过拍合面30抵在第一左触点L1、第一右触点R1、第二左触点L2和第二右触点R2上,不会出现晃动的情况,接触更可靠,能够有效提高接通和分断的能力。
如图1、5-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接触系统,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主轴1两侧分别与动触桥33两端配合的夹持机构,两个夹持机构分别包括对称设置在动触桥33两侧的两个弹性件20,弹性件20的一端与触头支持2连接,弹性件20 的另一端与动触桥33的侧面连接,分闸时,动触桥33两端的两个夹持机构分别通过两个弹性件20抵在动触桥33两侧的侧面使弹性件20保持平衡;
合闸时,触头支持2带动动触桥33转动,使动触桥33两端的一侧分别与电源静触头和负载静触头接触,同时动触桥33的两端压缩远离电源静触头和负载静触头一侧的弹性件20,通过弹性件20推动动触桥33的两端分别压紧在电源静触头和负载静触头上。
本实用新型的接触系统在分闸时,动触桥33两端的两个夹持机构分别通过两个对称设置弹性件20抵在动触桥33两侧的侧面使弹性件20保持平衡,不仅能够在对动触桥33固定的基础上,防止动触桥33转动时由于惯性作用转动角度过大导致的晃动,保证接触系统的分断能力,而且在动触桥33合闸时还可以通过压缩弹性件20实现超程,使动触桥33的两端能够更可靠地与电源静触头和负载静触头接触,保证接触系统的合闸能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电源静触头和负载静触头,两个电源静触头分别为第一右触点R1和第二右触点R2,两个负载静触头分别为第一左触点L1和第二左触点L2,动触桥33一端的第一动触点31在第一左触点L1 和第一右触点R1之间摆动,动触桥33另一端的第二动触点32在第二左触点L2 和第二右触点R2之间摆动,即第一动触点31和第二动触点32分别在电源静触头与负载静触头之间摆动。
当第一动触点31与第一右触点R1接触时,第二动触点32与第二左触点L2 接触,使接触系统在第一右触点R1与第二左触点L2之间形成通路,导通与第一右触点R1连接的一侧电源;
当第一动触点31与第一左触点L1接触时,第二动触点32与第二右触点R2 接触,使接触系统在第一左触点L1与第二右触点R2之间形成通路,导通与第一右触点R1连接的另一侧电源;
当第一动触点31位于第一右触点R1与第二右触点R2之间时,另一端的第二动触点32位于第一左触点L1与第二左触点L2之间,则接触系统中不存在通路,两侧的电源均位于断开状态。
当然,第一动触点31和第二动触点32可以分别在两个电源静触头和两个负载静触头之间摆动,即动触桥33一端的第一动触点31在第一右触点R1和第二右触点R2之间摆动,动触桥33另一端的第二动触点32在第一左触点L1和第二左触点L2之间摆动。
如图4-9所示,所述触头支持2包括以主轴1为中心的转动部2a,以及凸出设置在转动部2a一侧的装配部2b,所述动触桥33设置在主轴1靠近装配部 2b的一侧;在触头支持2内设有位于动触桥33的两侧两个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弹性件20,弹性件20的一端与触头支持2连接,弹性件20的另一端与动触桥33的侧面连接;所述弹性件20为弹簧,其中一个夹持机构位于装配部2b内使两个夹持机构的弹性件20的长度相同。通过设置装配部容纳动触桥 33,使对称设置在动触桥33两侧的两个弹性件20能够保持尺寸和弹性的一致,在分闸时保证动触桥33位于平衡位置不晃动,在合闸时保证动触桥33两端的压力相同。
进一步,所述触头支持2的转动部2a大致成圆形,圆心处设有与主轴1配合的主轴孔,所述装配部2b成矩形,具有结构紧凑和体积小的特点。
进一步,在转动部2a与装配部2b相对的另一侧设有矩形的第二装配部2c,第二装配部2c的长度小于装配部2c,所述的两个夹持机构对称设置在动触桥 33的两侧且分别位于装配部2b和第二装配部2c内。
具体的,所述转动部2a与装配部2b相对的另一侧设有第二装配部2c,装配部2b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板211,以及连接在两个第一连接板211 一端之间的第一夹持板21,第二装配部2c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板221,以及连接在两个第二连接板221一端之间的第二夹持板22,第二夹持板22与第一夹持板21相对设置,转动部2a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23,两个侧板2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侧的第一连接板211与第二连接板221之间,两个侧板23的外侧分别与主轴1固定连接,两个侧板23的内侧通过两个挡板27连接,两个挡板27分别位于动触桥33的两侧,且两个挡板27分别设置在两个夹持机构一侧的弹性件20之间,在两个挡板27之间形成与动触桥33配合的挡板槽28,挡板槽28位于主轴1中心线的一侧与第一夹持板21之间,第一夹持板21到主轴 1中心线的距离大于第一夹持板21到动触桥33的距离,第二夹持板22到主轴 1中心线的距离小于第二夹持板22到动触桥33的距离。
通过设置到主轴1的距离大于第二夹持板22的第一夹持板21,不仅能够动触桥33巧妙地避开主轴1,而且使对称设置在动触桥33两侧的两个弹性件20 能够保持尺寸和弹性的一致,在分闸时保证动触桥33位于平衡位置不晃动,在合闸时保证动触桥33两端的压力相同。当然,第一夹持板21到主轴1的距离也可以等于第二夹持板22到主轴1的距离,但是动触桥33位于主轴1的一侧时,动触桥33两侧的弹性件20需要采用不同的尺寸,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5-6、9所示,所述弹性件20为弹簧,所述第一夹持板21和第二夹持板22侧壁的内侧分别设有伸到弹性件20一端的内侧限位配合的支持限位凸包 24,在动触桥33两侧的侧面分别设有与第一夹持板21和第二夹持板22上支持限位凸包24相对设置的触桥限位凸包25,触桥限位凸包25伸到弹性件20另一端的内侧限位配合。
进一步,所述动触桥33成板状,所述的触桥限位凸包25分别由动触桥33 从另一侧冲压而成,动触桥33在触桥限位凸包25的另一侧形成冲压凹槽26。触桥限位凸包25直接由动触桥33冲压而成,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
进一步,所述动触桥33两端的两侧侧面分别设有触桥限位凸包25,动触桥 33同一端两侧侧面上的两个触桥限位凸包25分别与该端夹持机构对称设置在两侧的两个弹性件20限位配合,动触桥33一侧的触桥限位凸包25背面的冲压凹槽26,与动触桥33另一侧的触桥限位凸包25并列设置。通过动触桥33一侧的触桥限位凸包25背面的冲压凹槽26与另一侧的触桥限位凸包25并列设置,具有结构紧凑的特点,能够保证动触桥33的体积和结构强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动触点31和第二动触点32的厚度大于动触桥33,在第一动触点31两侧的拍合面30和第二动触点32两侧的拍合面30,分别沿靠近触头支持2的方向向外侧倾斜,使第一动触点31两侧的拍合面30和第二动触点 32两侧的拍合面30具有一定角度的倾斜,能够与电源静触头和负载静触头更充分的接触。
如图10-11所示,所述第一左触点L1和第二左触点L2靠近触头支持2的一侧向内侧倾斜,第二左触点L2一侧的侧边通过连接板510与第一左触点L1 一侧的侧边固定连接,第二左触点L2另一侧的侧边与负载接线板520连接,负载接线板520与接线螺钉连接用于固定导线。第一左触点L1和第二左触点L2 通过连接板510连接在一起,具有结构强度高的特点,与第一动触点31和第二动触点32拍合时不会晃动,接触更可靠。
进一步,所述第一左触点L1、连接板510、第二左触点L2和负载接线板520 一体折弯而成,第二左触点L2倾斜连接在负载接线板520与连接板510之间,第二左触点L2一侧的侧边通过第一折弯部53与负载接线板520连接,第二左触点L2另一侧的侧边通过第二折弯部54与连接板510一侧的侧边连接,第一左触点L1倾斜设置在连接板510的另一侧并通过第三折弯部55与连接板510 的侧边连接。通过第一左触点L1、连接板510、第二左触点L2和负载接线板520 一体折弯而成,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结构强度,而且还具有结构简单和便于装配的特点,在装配时可以作为一体装配到自动转换开关电器中,不需要分别装配第一左触点L1和第二左触点L2。
如图2、11所示,所述第一右触点R1和第二右触点R2靠近触头支持2的一侧向内侧倾斜,第一右触点R1和第二右触点R2的另一侧分别与第一电源接线板410和第二电源接线板420连接,第一电源接线板410和第二电源接线板 420分别与用于固定电源线的接线螺钉连接,第一电源接线板410和第二电源接线板420均与连接板510垂直设置,第一电源接线板410与第一右触点R1之间的夹角β1,等于第二电源接线板420与第二右触点R2之间的夹角β2,且夹角β1和夹角β2均为钝角;所述第一左触点L1和第二左触点L2与连接板510之间的夹角α相等且α为钝角,具有便于加工的特点。
如图1、6所示,所述的两个夹持机构分别为相对设置在主轴1两侧与动触桥33两端配合的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第一夹持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动触桥33两侧的第一左弹簧L10和第一右弹簧R10,第一左弹簧L10设置在靠近第一左触点L1的一侧,第一右弹簧R10设置在靠近第一右触点R1的一侧,第二夹持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动触桥33两侧的第二左弹簧L20和第二右弹簧 R20,第二左弹簧L20设置在靠近第二左触点L2的一侧,第二右弹簧R20设置在靠近第二右触点R2的一侧;第一左弹簧L10和第二左弹簧L20位于动触桥33 的同一侧,且对称位于主轴1的两侧;第一右弹簧R10和第二右弹簧R20位于动触桥33的同一侧,且对称位于主轴1的两侧。
如图2示出的双分位置,即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分闸时,第一夹持机构通过第一左弹簧L10和第一右弹簧R10分别抵在动触桥33靠近第一动触点31一端的两侧侧面,第二夹持机构通过第二左弹簧L20和第二右弹簧R20分别抵在动触桥33靠近第二动触点32一端的两侧侧面,使动触桥33保持平衡。
如图3示出的合闸位置,当第一动触点31和第二动触点32上一侧的拍合面30分别抵在第一左触点L1和第二右触点R2上时,会分别压缩另一侧的第一右弹簧R10和第二左弹簧L20,通过第一右弹簧R10和第二左弹簧L20分别推动第一动触点31和第二动触点32更可靠的抵在第一左触点L1和第二右触点R2 上。
如图4示出的另一合闸位置,当第一动触点31和第二动触点32上另一侧的拍合面30分别抵在第一右触点R1和第二左触点L2上时,会分别压缩另一侧的第一左弹簧L10和第二右弹簧R20,再通过第一左弹簧L10和第二右弹簧R20 分别推动第一动触点31和第二动触点32更可靠的抵在第一右触点R1和第二左触点L2上。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触系统,包括电源静触头、负载静触头、与主轴(1)连接的触头支持(2)、安装在触头支持(2)上的动触桥(33)和两个对称设置在主轴(1)两侧分别与动触桥(33)两端配合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动触桥(33)设置在主轴(1)的一侧,动触桥(33)的宽度方向与主轴(1)的轴向平行,动触桥(33)的厚度方向与主轴(1)的轴向垂直;两个夹持机构分别包括对称设置在动触桥(33)两侧的两个弹性件(20),弹性件(20)的一端与触头支持(2)连接,弹性件(20)的另一端与动触桥(33)的侧面连接;分闸时,动触桥(33)两端的两个夹持机构分别通过两个弹性件(20)抵在动触桥(33)两侧的侧面使弹性件(20)保持平衡;合闸时,触头支持(2)带动动触桥(33)转动,使动触桥(33)两端的一侧分别与电源静触头和负载静触头接触,同时动触桥(33)的两端分别压缩远离电源静触头和负载静触头一侧的弹性件(20),通过弹性件(20)推动动触桥(33)的两端分别压紧在电源静触头和负载静触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电源静触头和负载静触头,所述动触桥(33)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动触点(31)和第二动触点(32),两组电源静触头分别为第一右触点(R1)和第二右触点(R2),两组负载静触头分别为第一左触点(L1)和第二左触点(L2),第一左触点(L1)和第一右触点(R1)分别设置在第一动触点(31)的两侧,第一左触点(L1)和第二左触点(L2)分别设置在第二动触点(32)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夹持机构分别为相对设置在主轴(1)两侧与动触桥(33)两端配合的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第一夹持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动触桥(33)两侧的第一左弹簧(L10)和第一右弹簧(R10),第一左弹簧(L10)设置在靠近第一左触点(L1)的一侧,第一右弹簧(R10)设置在靠近第一右触点(R1)的一侧,第二夹持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动触桥(33)两侧的第二左弹簧(L20)和第二右弹簧(R20),第二左弹簧(L20)设置在靠近第二左触点(L2)的一侧,第二右弹簧(R20)设置在靠近第二右触点(R2)的一侧;合闸位置,当第一动触点(31)和第二动触点(32)上一侧的拍合面(30)分别抵在第一左触点(L1)和第二右触点(R2)上时,会分别压缩另一侧的第一右弹簧(R10)和第二左弹簧(L20);另一合闸位置,当第一动触点(31)和第二动触点(32)上另一侧的拍合面(30)分别抵在第一右触点(R1)和第二左触点(L2)上时,会分别压缩另一侧的第一左弹簧(L10)和第二右弹簧(R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支持(2)包括以主轴(1)为中心的转动部(2a),以及凸出设置在转动部(2a)一侧的装配部(2b),所述动触桥(33)设置在主轴(1)靠近装配部(2b)的一侧;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弹性件(20),弹性件(20)的一端与触头支持(2)连接,弹性件(20)的另一端与动触桥(33)的侧面连接;所述弹性件(20)为弹簧,其中一个夹持机构位于装配部(2b)内使两个夹持机构的弹性件(20)的长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2a)与装配部(2b)相对的另一侧设有第二装配部(2c),装配部(2b)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板(211),以及连接在两个第一连接板(211)一端之间的第一夹持板(21),第二装配部(2c)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板(221),以及连接在两个第二连接板(221)一端之间的第二夹持板(22),第二夹持板(22)与第一夹持板(21)相对设置,转动部(2a)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23),两个侧板(2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侧的第一连接板(211)与第二连接板(221)之间,两个侧板(23)的外侧分别与主轴(1)固定连接,两个侧板(23)的内侧通过两个挡板(27)连接,两个挡板(27)分别位于动触桥(33)的两侧,且两个挡板(27)分别设置在两个夹持机构一侧的弹性件(20)之间,在两个挡板(27)之间形成与动触桥(33)配合的挡板槽(28),挡板槽(28)位于主轴(1)中心线的一侧与第一夹持板(21)之间,第一夹持板(21)到主轴(1)中心线的距离大于第一夹持板(21)到动触桥(33)的距离,第二夹持板(22)到主轴(1)中心线的距离小于第二夹持板(22)到动触桥(33)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20)为弹簧,所述第一夹持板(21)和第二夹持板(22)侧壁的内侧分别设有伸到弹性件(20)一端的内侧限位配合的支持限位凸包(24),在动触桥(33)两侧的侧面分别设有与第一夹持板(21)和第二夹持板(22)上支持限位凸包(24)相对设置的触桥限位凸包(25),触桥限位凸包(25)伸到弹性件(20)另一端的内侧限位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桥(33)成板状,在动触桥(33)两端的两侧分别设有触桥限位凸包(25),在动触桥(33)一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与两个弹性件(20)配合的触桥限位凸包(25),两个触桥限位凸包(25)分别由动触桥(33)从另一侧冲压而成,动触桥(33)对应在两个触桥限位凸包(25)的背面分别设有冲压凹槽(26),一侧的触桥限位凸包(25)背面的冲压凹槽(26)与另一侧的触桥限位凸包(25)并列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机构、传动机构和两组电源静触头和负载静触头,两组电源静触头分别与常用侧电源和备用侧电源连接,两组负载静触头分别与负载连接,主轴(1)与控制机构连接,控制机构能够驱动主轴(1)带动触头支持(2)上的动触桥(33)转动,当动触桥(33)两端的拍合面(30)与电源静触头和负载静触头接触时,导通电源静触头所连接的一侧电源为负载供电,当动触桥(33)两端的拍合面(30)不与电源静触头和负载静触头接触时停止为负载供电。
CN201920506234.1U 2019-04-15 2019-04-15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触系统 Active CN2100919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06234.1U CN210091928U (zh) 2019-04-15 2019-04-15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触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06234.1U CN210091928U (zh) 2019-04-15 2019-04-15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触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91928U true CN210091928U (zh) 2020-02-18

Family

ID=69474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06234.1U Active CN210091928U (zh) 2019-04-15 2019-04-15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触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919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2049161A3 (de) Elektromechanische verbindungsvorrichtung
CN210091928U (zh)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接触系统
US11120954B2 (en) Integrated switch
CN210091945U (zh) 插入式接触系统和自动转换开关电器
CN207800458U (zh) 一种翘板开关
US20160322182A1 (en) Switch structure
CN211088097U (zh)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主回路单极装置
CN2845151Y (zh) 一种机械式延时开关
CN107622883B (zh) 一种直流隔离开关
CN211350422U (zh)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
CN110571096B (zh) 一种接触器装置
WO2017080138A1 (zh) 一种手自一体化的电磁开关
CN207338250U (zh) 一种侧装式继电器
CN207690739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的脱扣器
CN220106374U (zh) 交流接触器的接触系统
CN220984365U (zh)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及其触头系统
CN219778805U (zh) 断路器连板限位结构及断路器
CN103021716A (zh) 一种跷板开关
CN216793550U (zh) 一种隔离开关
WO2009097761A1 (zh) 阀芯位置控制装置
CN214313027U (zh) 隔离开关
CN215869100U (zh) 一种触头组件及隔离开关
CN219144547U (zh) 一种墙壁插座
CN213303976U (zh) 墙面开关
WO2013177836A1 (zh) 换向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Wenzhou Zhengta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Assignor: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0330000078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Contact system of automatic transfer switch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18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