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85969U - 一种道路雨水回收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道路雨水回收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85969U
CN210085969U CN201920676950.4U CN201920676950U CN210085969U CN 210085969 U CN210085969 U CN 210085969U CN 201920676950 U CN201920676950 U CN 201920676950U CN 210085969 U CN210085969 U CN 2100859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ad
water
rainwater
layer
recycl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7695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祝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asheng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ashe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ashe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ashe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7695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859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859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859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30Flood prevention; Flood or storm water management, e.g. using flood barrier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道路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属于市政建设技术领域,包括道路、路基、人行道和绿化带,道路的左右两端砌筑有路基,路基的下端处砌筑有路缘开口石,路基的侧面设置有人行道,人行道的上端铺设有地砖,地砖的底部填埋有填土层,填土层的底部填埋有砾石层,填土层的内部上端铺设有集水槽,集水槽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雨漏管,人行道的下端砌筑有蓄水池,本实用新型,能够多向对雨水进行回收储存,能消纳道路上雨水径流避免路面积水,减缓城区雨水洪涝,并且能够将回收储存的雨水通过喷水管向外喷洒,浇灌绿化带内的植物,具有显著的节水效能,此外还能减少绿地浇灌用水。

Description

一种道路雨水回收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雨水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开的专利号为:CN201621207865.6的道路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在使用时具有以下缺点:
虽然可以对雨水进行收集,但是对雨水的回收储存手段差,导致雨水径流,路面积水;
只能够对雨水进行回收,没有将回收储存的雨水进行利用;
有些降雨的雨水白白流失,无法进行涵养水源,导致绿地浇灌用水多;
由于上述问题导致雨水回收利用装置使用不便,因此,需要在现有的雨水回收利用装置上进行进一步研究,提供一种新的道路雨水回收利用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解决现有的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对雨水的回收储存手段差,导致雨水径流,路面积水,没有将回收储存的雨水进行利用,有些降雨的雨水白白流失,无法进行涵养水源,导致绿地浇灌用水多的问题,提供一种道路雨水回收利用装置,能够多向对雨水进行回收储存,能消纳道路上雨水径流避免路面积水,减缓城区雨水洪涝,并且能够将回收储存的雨水通过喷水管向外喷洒,浇灌绿化带内的植物,具有显著的节水效能,此外还能减少绿地浇灌用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道路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包括道路、路基、人行道和绿化带,所述道路的左右两端砌筑有路基,所述路基的下端处砌筑有路缘开口石,所述路基的侧面设置有人行道,所述人行道的上端铺设有地砖,所述地砖的底部填埋有填土层,所述填土层的底部填埋有砾石层,所述填土层的内部上端铺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雨漏管,所述人行道的下端砌筑有蓄水池,所述人行道的侧面设置有绿化带,所述绿化带的内部设置有喷水管。
优选的,所述道路的左右两侧呈向下倾斜状,且与路缘开口石处于同一水平面。
优选的,所述路缘开口石的开口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栅格网,且路缘开口石的槽口通过水管与蓄水池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集水槽铺设在地砖的接缝处,且集水槽的下端设置有通孔,雨漏管贯穿集水槽下端的通孔与蓄水池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绿化带的内部也依次填埋有填土层和砾石层。
优选的,所述蓄水池的内部配套安装有提升泵,且提升泵的出水口与喷水管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该种道路雨水回收利用装置,通过设置道路的左右两侧呈向下倾斜状,且与路缘开口石处于同一水平面,在降雨时,雨水沿着道路的左右两侧向下进入路缘开口石的槽口内,路缘开口石的开口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栅格网,且路缘开口石的槽口通过水管与蓄水池相连通,栅格网将有效沉淀泥沙和垃圾,将泥沙和垃圾阻隔防止和雨水一同通过水管进入蓄水池内,保障回收雨水的洁净,且易于清理维护,集水槽铺设在地砖的接缝处,且集水槽的下端设置有通孔,雨漏管贯穿集水槽下端的通孔与蓄水池相连通,降雨的雨水通过地砖的接缝处向集水槽中溢流,并且通过雨漏管向下流入蓄水池中,进行回收储存,能消纳道路上雨水径流避免路面积水,减缓城区雨水洪涝。
(2)其次,通过设置蓄水池的内部配套安装有水处理设备,水处理设备对收集来的雨水进行处理,蓄水池的内部配套安装有提升泵,且提升泵的出水口与喷水管相连通,通过提升泵使得蓄水池储存的水,通过喷水管向外喷洒,浇灌绿化带内的植物,具有显著的节水效能,以其良好的节水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适应了城市的现状与需求。
(3)最后,通过在绿化带的内部也依次填埋有填土层和砾石层,雨水通过填土层和砾石层过滤下渗,自然流淌并逐层净化下渗,既能消纳道路上雨水径流避免路面积水,还能减少绿地浇灌用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人行道的内部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集水槽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A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道路;2-路基;3-路缘开口石;4-人行道;5-集水槽;6-雨漏管;7-蓄水池;8-绿化带;9-喷水管;401-地砖;402-填土层;403-砾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所示1-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道路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包括道路1、路基2、人行道4和绿化带8,道路1的左右两端砌筑有路基2,路基2的下端处砌筑有路缘开口石3,路基2的侧面设置有人行道4,人行道4的上端铺设有地砖401,地砖401的底部填埋有填土层402,填土层402的底部填埋有砾石层403,填土层402的内部上端铺设有集水槽5,集水槽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雨漏管6,人行道4的下端砌筑有蓄水池7,人行道4的侧面设置有绿化带8,绿化带8的内部设置有喷水管9。
进一步的,道路1的左右两侧呈向下倾斜状,且与路缘开口石3处于同一水平面,道路1的左右两侧呈向下倾斜状,使得在降雨时,雨水沿着道路1的左右两侧向下进入路缘开口石3的槽口内,能消纳道路上雨水径流避免路面积水,减缓城区雨水洪涝。
进一步的,路缘开口石3的开口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栅格网,且路缘开口石3的槽口通过水管与蓄水池7相连通,栅格网将有效沉淀泥沙和垃圾,将泥沙和垃圾阻隔防止和雨水一同通过水管进入蓄水池7内,保障回收雨水的洁净,且易于清理维护。
进一步的,集水槽5铺设在地砖401的接缝处,且集水槽5的下端设置有通孔,雨漏管6贯穿集水槽5下端的通孔与蓄水池7相连通,降雨的雨水通过地砖401的接缝处向集水槽5中溢流,并且通过雨漏管6向下流入蓄水池7中,进行回收储存。
进一步的,绿化带8的内部也依次填埋有填土层402和砾石层403,雨水通过填土层402和砾石层403过滤下渗,自然流淌并逐层净化下渗,既能消纳道路上雨水径流避免路面积水,还能减少绿地浇灌用水。
进一步的,蓄水池7的内部配套安装有提升泵,且提升泵的出水口与喷水管9相连通,通过提升泵使得蓄水池7储存的水,通过喷水管9向外喷洒,浇灌绿化带8内的植物,具有显著的节水效能,以其良好的节水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适应了城市的现状与需求,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工作原理: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道路雨水回收利用装置时,在降雨时,雨水沿着道路1的左右两侧向下进入路缘开口石3的槽口内,路缘开口石3的开口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栅格网,且路缘开口石3的槽口通过水管与蓄水池7相连通,栅格网将有效沉淀泥沙和垃圾,将泥沙和垃圾阻隔防止和雨水一同通过水管进入蓄水池7内,保障回收雨水的洁净,且易于清理维护,能消纳道路上雨水径流避免路面积水,减缓城区雨水洪涝,降雨的雨水通过地砖401的接缝处向集水槽5中溢流,并且通过雨漏管6向下流入蓄水池7中,进行回收储存,蓄水池7的内部配套安装有提升泵,且提升泵的出水口与喷水管9相连通,通过提升泵使得蓄水池7储存的水,通过喷水管9向外喷洒,浇灌绿化带8内的植物,具有显著的节水效能,以其良好的节水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适应了城市的现状与需求,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绿化带8的内部也依次填埋有填土层402和砾石层403,雨水通过填土层402和砾石层403过滤下渗,自然流淌并逐层净化下渗,既能消纳道路上雨水径流避免路面积水,还能减少绿地浇灌用水。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Claims (6)

1.一种道路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包括道路(1)、路基(2)、人行道(4)和绿化带(8),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1)的左右两端砌筑有路基(2),所述路基(2)的下端处砌筑有路缘开口石(3),所述路基(2)的侧面设置有人行道(4),所述人行道(4)的上端铺设有地砖(401),所述地砖(401)的底部填埋有填土层(402),所述填土层(402)的底部填埋有砾石层(403),所述填土层(402)的内部上端铺设有集水槽(5),所述集水槽(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雨漏管(6),所述人行道(4)的下端砌筑有蓄水池(7),所述人行道(4)的侧面设置有绿化带(8),所述绿化带(8)的内部设置有喷水管(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1)的左右两侧呈向下倾斜状,且与路缘开口石(3)处于同一水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缘开口石(3)的开口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栅格网,且路缘开口石(3)的槽口通过水管与蓄水池(7)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5)铺设在地砖(401)的接缝处,且集水槽(5)的下端设置有通孔,雨漏管(6)贯穿集水槽(5)下端的通孔与蓄水池(7)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带(8)的内部也依次填埋有填土层(402)和砾石层(40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雨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7)的内部配套安装有提升泵,且提升泵的出水口与喷水管(9)相连通。
CN201920676950.4U 2019-05-13 2019-05-13 一种道路雨水回收利用装置 Active CN2100859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76950.4U CN210085969U (zh) 2019-05-13 2019-05-13 一种道路雨水回收利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76950.4U CN210085969U (zh) 2019-05-13 2019-05-13 一种道路雨水回收利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85969U true CN210085969U (zh) 2020-02-18

Family

ID=69478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76950.4U Active CN210085969U (zh) 2019-05-13 2019-05-13 一种道路雨水回收利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859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25549B (zh) 一种可用于海绵城市雨水渗虑、集蓄与净化的多功能系统
CN110130466A (zh) 海绵城市生态市政道路
CN204959952U (zh) 下凹式绿地雨水调蓄调度池及分散式雨水调蓄调度池系统
CN105089142A (zh) 下凹式绿地雨水调蓄调度池及分散式雨水调蓄调度池系统
CN106759825A (zh) 一种海绵城市绿地蓄水系统的施工方法
CN209779370U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和排放系统
CN106639180A (zh) 一种用于屋顶花园的雨水集蓄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1255011A (zh) 海绵城市排渗水结构及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5803892A (zh) 一种可用于海绵城市雨水渗虑、集蓄与净化的方法
CN210395596U (zh) 海绵城市生态市政道路
CN106759646A (zh) 一种海绵城市路面雨水收集系统及安装方法
CN110016886B (zh) 河道近自然生态堤岸
CN108330769A (zh) 一种给排水综合利用系统
CN205712403U (zh) 一种可用于海绵城市雨水渗虑、集蓄与净化的多功能系统
CN105926408A (zh) 一种园林生态雨水给排系统
CN106499002B (zh) 草坪绿地雨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13571388U (zh) 一种园林景观设计用人行道路结构
CN208763116U (zh)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路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
CN211547991U (zh) 一种能防止城市道路内涝的雨水排放及利用系统
CN211172270U (zh) 一种针对大屋面的前池雨水花园系统
CN218126031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节排水及灌溉系统
CN112031114A (zh) 渗滞型调蓄海绵停车场及雨水调蓄方法
CN210202763U (zh) 一种海绵城市绿化带
CN210085969U (zh) 一种道路雨水回收利用装置
CN208309331U (zh) 一种海绵城市蓄排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Minzhi Street Minle community Minle Industrial Park Minle Hotel 5abgh,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uasheng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Minzhi Street Minle community Minle Industrial Park Minle Hotel 5abgh,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uashe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