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73873U - 一种电池背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背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73873U
CN210073873U CN201822168558.7U CN201822168558U CN210073873U CN 210073873 U CN210073873 U CN 210073873U CN 201822168558 U CN201822168558 U CN 201822168558U CN 210073873 U CN210073873 U CN 2100738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battery
base material
prepared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6855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逯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jun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ergy Mobile Energy Holding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ergy Mobile Energy Holding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ergy Mobile Energy Holding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6855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738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738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738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2PV systems with concentr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池背板。所述电池背板包括第一基材层,所述第一基材层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基材层的第一表面制备有反光层;所述电池背板还包括:第二基材层,所述第二基材层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二基材层的第一表面制备有阻隔层。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电池背板能够有效地提高太阳光的利用率,提高发电效率;能够很好地阻隔水汽,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背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背板。
背景技术
随着具有环保节能优势的太阳能电池发电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普及,带动了太阳能电池用背板膜的巨大市场需求。太阳能电池背板位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背面,对电池芯片起到保护和支撑的作用,是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极其重要的封装材料之一。
太阳能电池背板是光伏组件中极其重要的封装材料,对电池芯片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同时其直接与外界环境大面积接触,承担着保障光伏组件稳定发电的重要使命,必须具备卓越的耐老化(湿热、干热、紫外)、耐腐蚀、耐电气绝缘、水蒸气阻隔、尺寸稳定等性能。
目前,常规的太阳能电池背板一般具有三层结构,上层多使用含氟材料,如PVF、PVDF等,或使用不含氟的EVA材料制成;中层使用PET材料制成;下层多使用PVF、PVDF、PTFE等含氟材料制成;上层和中层、中层和下层之间各有一层粘结层,将各层粘结在一起,形成平整的整体结构。
由于光伏背板的表面为平面结构,大部分垂直的入射光或小角度的入射光会被背板再次反射到空气中,不能够很好的被电池片吸收利用,不利于光伏组件对光的吸收,常常存在着反光率低的问题,从而影响电池片的发电效率;同时这种背板阻隔效果较差,对于对水汽较敏感的CIGS类芯片电池不利于提高电池整体稳定性及延长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背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一种电池背板,包括:第一基材层,所述第一基材层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基材层的第一表面制备有反光层。
可选地,所述反光层为凸起结构层,所述凸起结构层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135°-140°。
可选地,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138°。
可选地,所述电池背板还包括:第二基材层,所述第二基材层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二基材层的第一表面制备有阻隔层;所述阻隔层远离所述第二基材层的表面和所述第一基材层的第二表面通过第一胶黏层黏接。
可选地,所述阻隔层为SiOx、SiNx、Al2O3中的一种或几种。
可选地,所述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一种。
可选地,所述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的厚度为50-250um。
可选地,所述反光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材层的表面依次制备有第二胶黏层和第一薄膜层;所述第二基材层的第二表面依次制备有第三胶黏层和第二薄膜层。
可选地,所述第一薄膜层和第二薄膜层为聚氟乙烯、聚偏氟乙烯、聚四氟乙烯、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可选地,所述第一胶黏层、第二胶黏层和第三胶黏层为丙烯酸酯、环氧树脂、聚氨酯、聚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包括太阳能电池芯片上述的电池背板,所述电池背板固定于所述太阳能电池芯片的背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电池背板通过设置具有凸起结构的反光层,有效地提高了太阳光的反射率,使阳光能够很好的被太阳能电池芯片吸收,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电池背板通过设置阻隔层,水汽透过率可达10-6g/m2.D,可很好地阻隔水汽,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电池背板通过设置多个胶黏层,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
(4)本实用新型电池背板的制备材料为绝缘材料,具有耐高电压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电池背板的材料组成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薄膜层,2、第二胶黏层,3、凸起结构层,4、第一基材层,5、第一胶黏层,6、阻隔层,7、第二基材层,8、第三胶黏层,9、第二薄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按照如下制备方法制备本实施例中电池背板
(1)将第一基材层4上下表面脱脂清洗干燥后备用,采用激光刻划或者压延方式在第一基材层4的一面制备凸起结构层3;
(2)将高分子树脂粒子加入到有机溶剂中,高速2000转/min搅拌均匀后,将导热填料BN、石墨粉、增粘树脂、增塑剂及抗老化剂等加入到上述混合树脂溶液中,高速搅拌均匀后脱泡制备导热胶黏剂混合液;
(3)采用步骤(2)中制备的导热胶黏剂混合液,在步骤(1)中制备的第一基材层4和凸起结构层3的表面涂布导热胶黏剂混合液,100℃热风干燥后制备第二胶黏层2和第一胶黏层5;
(4)在第二基材层7的表面采用原子层或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阻隔层6;
(5)将步骤(4)中制备的复合膜中的第二基材层7的表面涂布步骤(2)中制备的导热胶黏剂混合液,100℃热风干燥后制备第三胶黏层8;
(6)将第一薄膜层1、步骤(3)制备的复合膜(凸起结构层3向上)、步骤(5)中制备复合膜(阻隔层6向上)、第二薄膜层9从上到下依次合片,辊压复合后制备得到一种电池背板。
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制备的电池背板,自上而下依次为第一薄膜层1,第二胶黏层2,凸起结构层3,第一基材层4,第一胶黏层5,阻隔层6,第二基材层7,第三胶黏层8,第二薄膜层9。
其中,第一薄膜层1和第二薄膜层9为高透光耐候薄膜层,高透光耐候薄膜层为PVF(聚氟乙烯)、PVDF(聚偏氟乙烯)、PTFE(聚四氟乙烯)、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CTFE(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中的一种,厚度为20-60um,优选为PVF,厚度为60um;第一基材层4和第二基材层7为高透光薄膜层,高透光薄膜层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一种,厚度为50-250um,优选为PET、厚度为250um;凸起结构层3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135°-140°,优选为138°,可有效提高太阳光的反射率,提高发电效率;阻隔层6为SiOx、SiNx、Al2O3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为SiOx,水汽透过率可达10-6g/m2.D,可很好地阻隔水汽,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第一胶黏层5、第二胶黏层2、第三胶黏层8为导热胶黏层,导热胶黏层为丙烯酸酯、环氧树脂、聚氨酯、聚酯中的一种或几种,厚度为5-30um,优选为丙烯酸酯,厚度为30um,使电池背板同时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电池背板的制备材料均为绝缘材料,具有耐高电压的性能。
实施例2
按照如下制备方法制备本实施例中电池背板
(1)将第一基材层4上下表面脱脂清洗干燥后备用,采用激光刻划或者压延方式在第一基材层4的一面制备凸起结构层3;
(2)将高分子树脂粒子加入到有机溶剂中,高速2000转/min搅拌均匀后,将导热填料BN、石墨粉、增粘树脂、增塑剂及抗老化剂等加入到上述混合树脂溶液中,高速搅拌均匀后脱泡制备导热胶黏剂混合液;
(3)采用步骤(2)中制备的导热胶黏剂混合液,在步骤(1)中制备的第一基材层4和凸起结构层3的表面涂布导热胶黏剂混合液,50℃热风干燥后制备第二胶黏层2和第一胶黏层5;
(4)在第二基材层7的表面采用原子层或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阻隔层6;
(5)将步骤(4)中制备的复合膜中的第二基材层7的表面涂布步骤(2)中制备的导热胶黏剂混合液,50℃热风干燥后制备第三胶黏层8;
(6)将第一薄膜层1、步骤(3)制备的复合膜(凸起结构层3向上)、步骤(5)中制备复合膜(阻隔层6向上)、第二薄膜层9从上到下依次合片,辊压复合后制备得到一种电池背板。
其中,第一薄膜层1和第二薄膜层9为高透光耐候薄膜层,高透光耐候薄膜层为PVDF,厚度为20um;第一基材层4和第二基材层7为高透光薄膜层,高透光薄膜层为PBT,厚度为50um;凸起结构层3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138°,可有效提高太阳光的反射率,提高发电效率;阻隔层6为SiNx,水汽透过率可达10-6g/m2.D,可很好地阻隔水汽,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第二胶黏层2、第一胶黏层5、第三胶黏层8为导热胶黏层,导热胶黏层为环氧树脂,厚度为5um,使电池背板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电池背板的制备材料均为绝缘材料,具有耐高电压的性能。
实施例3
一种使用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制备的电池背板的太阳能电池,电池背板固定于太阳能电池芯片的背面。值得一提的是,太阳能电池可以为铜铟镓硒太阳能薄膜芯片电池、硅基薄膜太阳能薄膜芯片电池、碲化镉薄膜太阳能薄膜芯片电池、砷化镓薄膜太阳能薄膜芯片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薄膜芯片电池或有机柔性太阳能薄膜芯片电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背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材层,所述第一基材层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所述第一基材层的第一表面制备有反光层,
所述第一基材层的第二表面设置有阻隔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层为凸起结构层,所述凸起结构层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135°-1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13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背板还包括:第二基材层,所述第二基材层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二基材层的第一表面制备有阻隔层;所述阻隔层远离所述第二基材层的表面和所述第一基材层的第二表面通过第一胶黏层黏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层为SiOx、SiNx、Al2O3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材层的表面依次制备有第二胶黏层和第一薄膜层;所述第二基材层的第二表面依次制备有第三胶黏层和第二薄膜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膜层和第二薄膜层为聚氟乙烯、聚偏氟乙烯、聚四氟乙烯、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黏层、第二胶黏层和第三胶黏层为丙烯酸酯、环氧树脂、聚氨酯、聚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10.一种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电池芯片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背板,所述电池背板固定于所述太阳能电池芯片的背面。
CN201822168558.7U 2018-12-24 2018-12-24 一种电池背板 Active CN2100738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68558.7U CN210073873U (zh) 2018-12-24 2018-12-24 一种电池背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68558.7U CN210073873U (zh) 2018-12-24 2018-12-24 一种电池背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73873U true CN210073873U (zh) 2020-02-14

Family

ID=69424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68558.7U Active CN210073873U (zh) 2018-12-24 2018-12-24 一种电池背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738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7995A (zh) * 2021-04-26 2021-08-31 江苏微导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背板及光伏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7995A (zh) * 2021-04-26 2021-08-31 江苏微导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背板及光伏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83291U (zh) 带反射条的双面透明光伏组件结构
US20120048375A1 (en) Film used for solar cell module and module thereof
CN103413847B (zh) 一种屋面光伏瓦及其制备方法
CN205050854U (zh) 一种银色太阳能电池背板及其组件
US2020011968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flecting Solar Energy to Bifacial Photovoltaic Modules
CN107093635B (zh) 一种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01532957U (zh) 一种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10073873U (zh) 一种电池背板
CN109087961A (zh) 一种光伏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02412314A (zh) 太阳电池封装用耐候减反射镀膜玻璃
CN210073883U (zh) 一种电池背板
KR101731201B1 (ko) 태양 전지 모듈
TW201238062A (en) Photovoltaic cell module
CN210110796U (zh) 一种电池背板
CN210110808U (zh) 一种电池背板
CN207250537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08489212U (zh) 一种纳米绒面高效太阳能电池组
CN102005491A (zh) 高氟合晶涂层太阳能光伏电池背膜及其制造方法
CN202917523U (zh) 一种用于薄膜太阳能电池封装的背板
CN210073885U (zh) 一种电池背板
JPWO2010074276A1 (ja) 光電変換モジュール
CN202523739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
CN205666246U (zh) 高反射型太阳能背板
CN209561436U (zh) 一种抗老化性能好的太阳能电池背板
JP2013179131A (ja) 太陽電池発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31

Address after: No.31 Yanqi street,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Huiho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07, building 2, Olympic Village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HANERGY MOBILE ENERGY HOLDING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02

Address after: No.31 Yanqi street,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ongjun new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31 Yanqi street,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Huihong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