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70734U - 一种防暴棍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暴棍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070734U CN210070734U CN201920579837.4U CN201920579837U CN210070734U CN 210070734 U CN210070734 U CN 210070734U CN 201920579837 U CN201920579837 U CN 201920579837U CN 210070734 U CN210070734 U CN 2100707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rod
- rod
- section
- locking
- thick bamboo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保器材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暴棍,包括手握筒,还包括同轴穿出手握筒的连接杆、同轴穿出连接杆的移动杆、沿手握筒径向依次插入连接杆和移动杆的插入件、沿手握筒径向依次插入手握筒和连接杆的锁定杆、用于驱动锁定杆沿手握筒径向快速移动的驱动组件、连接于连接杆底面和手握筒底面之间且呈压缩状态的压缩弹性件,连接杆沿手握筒轴向滑动连接于手握筒,移动杆沿手握筒轴向滑动连接于连接杆。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改变长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保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暴棍。
背景技术
在安保人员执行任务时,为了减少人员伤亡并有效阻止暴力扩大化,需要以最低伤害为前提,通常装备非致命武器,如棍棒、镇暴枪、催泪弹等。其中最常见的为防暴棍。
现有技术中的防暴棍有长有短。短防暴棍主要用于逮捕,携带较为方便,但不利于长距离击打暴动人群,不能起到有效地防护阻击作用;长防暴棍主要用于击打,便于长距离击打,能有效保护防暴警察的自身安全,但携带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暴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改变长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暴棍,包括手握筒,还包括同轴穿出手握筒的连接杆、同轴穿出连接杆的移动杆、沿手握筒径向依次插入连接杆和移动杆的插入件、沿手握筒径向依次插入手握筒和连接杆的锁定杆、用于驱动锁定杆沿手握筒径向移动的驱动组件、连接于连接杆底面和手握筒底面之间的压缩弹性件,连接杆沿手握筒轴向滑动连接于手握筒,移动杆沿手握筒轴向滑动连接于连接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改变防暴棍的长度时,操作人员将移动杆沿手握筒轴向拖出连接杆,并通过插入件将移动杆和连接杆连接在一起。由于插入件沿手握筒径向穿入移动杆和连接杆,限制了移动杆相对于连接杆的移动。在操作人员使用过程中,如果原来调节的防暴棍的长度不够,需要紧急加长时,操作人员操作驱动组件,使得插入在手握筒和连接杆上的锁定杆快速退出连接杆,之后连接杆在压缩弹性件作用下做穿出手握筒运动运动,当压缩弹性件不被压缩后停止运动。之后,驱动组件使得锁定杆快速插进手握筒和连接杆中。如此,既能提前调节防暴棍的长度,又能根据突发情况,迅速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手握筒外壁固定有安装凸起,驱动组件包括两端分别铰接于安装凸起和锁定杆远离连接杆一端的伸缩杆、套设于伸缩杆的滑动块、铰接于滑动块和安装凸起的转动杆、用于使转动杆恢复原来状态的锁定复位件,滑动块沿伸缩杆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伸缩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握筒和连接杆要解锁时,操作人员使转动杆做远离手握筒方向转动,转动杆以其与安装凸起的铰接点为转动中心转动。与转动杆铰接的滑动块在伸缩杆上滑动,并带动伸缩杆做远离手握筒方向转动。与伸缩杆铰接的锁定杆做远离连接杆运动。如此,当锁定杆退出连接杆后,连接杆不再与手握筒在一起,连接杆在压缩弹性件的作用下运动。
当要锁定手握筒和连接杆时,操作人员给转动杆施加力,转动杆在锁定复位件的作用下做靠近手握筒方向的转动,并带动伸缩杆做靠近手握筒方向反向转动。锁定杆插进连接杆中,将连接杆和手握筒锁定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手握筒侧壁上开有锁定孔,连接杆侧壁上开有呈间隔设置两个插入槽,两个插入槽在同一平行于连接杆轴向的直线上,锁定手握筒和连接杆相对位置时,锁定杆依次插入锁定孔和与锁定孔同轴的插入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要锁定手握筒时,锁定复位件使得锁定杆依次穿入锁定孔和与锁定孔同轴的插入槽中。设有两个插入槽,表示连接杆相对手握筒运动的两个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插入槽内开有沿连接杆轴向设置的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抵紧于锁定杆侧壁的抵紧球,抵紧球和安装槽的槽底之间设有抵紧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定杆伸进插入槽后,锁定杆侧壁与抵紧球抵紧。抵紧弹性件被压缩,给抵紧球朝向锁定杆的力。使得抵紧球与锁定杆呈抵紧状态,如此,在没有外力作用下,锁定杆不易脱离插入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转动杆长度方向的一端铰接于滑动块,转动杆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连接于锁定复位件,锁定复位件为固定于转动杆和手握筒侧壁之间的锁定弹性件,安装凸起和转动杆的铰接点位于转动杆的中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人员将固定有锁定弹性件一端朝向手握筒侧壁按压后,锁定弹性件被压缩,锁定杆从锁定孔和插入槽脱离。当操作人员释放转动杆,则转动杆在锁定弹性件弹力作用下,插进锁定孔和插入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插入件包括沿连接杆径向插入连接杆的安装座、沿连接杆径向穿出安装座的插入杆、固定于插入杆穿出安装座一端的转动块、固定于插入杆且用于使插入杆远离转动块一端插入移动杆的插入复位件,安装座靠近转动块一端的侧壁开有嵌入槽,转动块上固定有与嵌入槽配合的转动凸起,安装座螺纹连接于连接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安装座螺纹连接到连接杆上。要锁定连接杆和移动杆时,操作人员转动转动块使得转动凸起与嵌入槽对应。再将转动凸起推进到嵌入槽中,此时,固定于转动块的插入杆朝向移动杆运动,使得锁定杆一端穿进移动杆中。在撤掉外力后,锁定杆在插入复位件的作用下,保持插入移动杆状态。
要将连接杆和移动杆解锁时,将转动块向远离移动杆方向拔出,再转动转动块,使得转动凸起与嵌入槽错位,转动凸起与安装座端面抵接。此时,插入杆随转动块做远离移动杆运动,使得锁定杆退出移动杆。由于插入复位件使得插入杆不脱离安装座,所以在操作人员释放转动块后,转动块不会脱离安装座,即不会脱离连接杆。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插入复位件为套设于插入杆且呈被拉伸状态的弹簧,插入复位件两端分别固定于安装座内壁和插入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插入杆做远离移动杆运动后,插入复位件被拉伸。如此,插入复位件给与之固定在一起的插入杆朝向移动杆的力。在操作人员释放转动块后,插入杆受到插入复位件的力而不会脱离安装座。当插入杆插入移动杆时,插入复位件仍被拉伸,使得插入杆保持伸入移动杆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手握筒内壁开有滑动凹槽,连接杆侧壁固定有滑动凸起,滑动凸起内嵌且沿连接杆轴向滑动连接于滑动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凸起内嵌于滑动凹槽,使得滑动凸起在滑动凹槽内稳定滑动,如此,连接杆在手握筒中稳定滑动而不会转动。同时,滑动凸起起到导向作用,便于锁定孔和插入槽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手握筒远离连接杆的一端设有环状设置的连接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使用时,先将手腕处缠绕上连接绳,再握住手握筒。如此,在打斗时,即使操作人员没有握住手握筒,防暴棍也不会脱离操作人员。在不使用防暴棍时,可以通过连接绳将防暴棍挂在其它位置。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改变长度;
2、连接绳缠绕于人的手腕,在防暴棍脱手后,防暴棍仍人不离开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握筒和连接杆锁定时的剖视图,为了便于理解图中的转动杆被遮挡部分用虚线表示;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杆和移动杆连接在一起时,插入件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杆和移动杆分开时,插入件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握筒和连接杆锁定时的部分剖视图,为了便于理解图中的转动杆和锁定复位件被遮挡部分用虚线表示;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握筒和连接杆锁定时,抵接球处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握筒和和连接杆解锁时的部分剖视图,为了便于理解图中的转动杆和锁定复位件被遮挡部分用虚线表示;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握筒和和连接杆解锁时,抵接球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手握筒;11、滑动凹槽;12、安装凸起;13、锁定孔;2、连接杆;21、滑动凸起;22、滑动孔;23、插入槽;231、安装槽;232、抵紧球;233、抵紧弹性件;3、移动杆;4、插入件;41、安装座;411、嵌入槽;42、插入杆;43、转动块;431、转动凸起;44、插入复位件;5、锁定杆;6、驱动组件;61、伸缩杆;611、外套;612、内杆;62、滑动块;63、转动杆;64、锁定复位件;7、压缩弹性件;8、连接绳。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防暴棍,包括手握筒1、同轴穿出手握筒1的连接杆2、同轴穿出连接杆2的移动杆3、沿手握筒1径向依次插入连接杆2和移动杆3的插入件4、沿手握筒1径向依次插入手握筒1和连接杆2的锁定杆5、用于驱动锁定杆5沿手握筒1径向移动的驱动组件6、连接于连接杆2底面和手握筒1底面之间的压缩弹性件7、连接于手握筒1远离连接杆2的一端的呈环状设置的连接绳8。
改变防暴棍的长度时,操作人员将移动杆3沿手握筒1轴向拖出连接杆2,并通过插入件4将移动杆3和连接杆2连接在一起。在操作人员使用过程中,如果原来调节的防暴棍的长度不够,需要紧急加长时,驱动组件6,使锁定杆5快速退出锁定杆5,连接杆2在压缩弹性件7作用下做穿出手握筒1运动,增长防暴棍长度。当压缩弹性件7不被压缩后,连接杆2停止运动。驱动组件6使得锁定杆5快速插进手握筒1和连接杆2中。如此,既能提前调节防暴棍的长度,又能根据突发情况,迅速调节。
手握筒1内壁开有滑动凹槽11,连接杆2侧壁固定有滑动凸起21,滑动凸起21内嵌且沿连接杆2轴向滑动连接于滑动凹槽11。滑动凸起21在滑动凹槽11内稳定滑动,如此,连接杆2沿手握筒1轴向滑动连接于手握筒1。连接杆2上开有滑动孔22,移动杆3沿手握筒1轴向滑动连接于滑动孔22。压缩弹性件7为呈压缩状态设置的弹簧。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插入件4包括沿连接杆2径向插入连接杆2的安装座41、沿连接杆2径向穿出安装座41的插入杆42、固定于插入杆42穿出安装座41一端的转动块43、固定于插入杆42且用于使插入杆42远离转动块43一端插入移动杆3的插入复位件44,安装座41靠近转动块43一端的侧壁开有嵌入槽411,转动块43上固定有与嵌入槽411配合的转动凸起431,安装座41螺纹连接于连接杆2。插入复位件44为套设于插入杆42且呈被拉伸状态的弹簧,插入复位件44两端分别固定于安装座41内壁和插入杆42。
先将安装座41螺纹连接到连接杆2上。如图2所示,要锁定连接杆2和移动杆3时,操作人员转动转动块43使得转动凸起431与嵌入槽411对应。再将转动凸起431推进到嵌入槽411中,此时,固定于转动块43的插入杆42朝向移动杆3运动,使得锁定杆5一端穿进移动杆3中。在撤掉外力后,锁定杆5在插入复位件44的作用下,保持插入移动杆3状态。
如图3所示,要将连接杆2和移动杆3解锁时,将转动块43向远离移动杆3方向拔出,再转动转动块43,使得转动凸起431与嵌入槽411错位,转动凸起431与安装座41端面抵接。此时,插入杆42随转动块43做远离移动杆3运动,使得锁定杆5退出移动杆3。由于插入复位件44使得插入杆42不脱离安装座41,所以在操作人员释放转动块43后,转动块43不会脱离安装座41,即不会脱离连接杆2。
结合图1和图4所示,手握筒1外壁固定有安装凸起12,驱动组件6包括两端分别铰接于安装凸起12和锁定杆5远离连接杆2一端的伸缩杆61、套设于伸缩杆61的滑动块62、铰接于滑动块62和安装凸起12的转动杆63、用于使转动杆63恢复原来状态的锁定复位件64,滑动块62沿伸缩杆61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伸缩杆61。转动杆63长度方向的一端铰接于滑动块62,转动杆63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连接于锁定复位件64,锁定复位件64为固定于转动杆63和手握筒1侧壁之间的锁定弹性件,安装凸起12和转动杆63的铰接点位于转动杆63的中部。锁定弹性件为弹簧。
伸缩杆61包括与安装凸起12铰接的外套611、穿出于外套611的内杆612,内杆612穿出外套611一端与锁定杆5铰接,内杆612沿外套611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外套611,滑动块62在外套611上滑动。手握筒1侧壁上开有锁定孔13,连接杆2侧壁上开有呈间隔设置两个插入槽23,两个插入槽23在同一平行于连接杆2轴向的直线上。要锁定手握筒1和连接杆2相对位置时,锁定杆5依次插入锁定孔13和与锁定孔13同轴的插入槽23中。如图5所示,插入槽23内开有沿连接杆2轴向设置的安装槽231,安装槽231内设有抵紧于锁定杆5侧壁的抵紧球232,抵紧球232和安装槽231的槽底之间设有抵紧弹性件233。抵紧弹性件233为弹簧。
结合图4和图5所示,当要锁定手握筒1和连接杆2时,操作人员释放转动杆63,转动杆63在锁定复位件64的作用下做靠近手握筒1方向的转动,与转动杆63铰接的滑动块62在外套611上滑动,并带动外套611做靠近手握筒1方向转动。与内杆612铰接的锁定杆5做靠近连接杆2运动。锁定杆5插进连接杆2中,将连接杆2和手握筒1锁定在一起。锁定杆5伸进插入槽23后,锁定杆5侧壁与抵紧球232抵紧。抵紧弹性件233被压缩,给抵紧球232朝向锁定杆5的力。使得抵紧球232与锁定杆5呈抵紧状态,如此,在没有外力作用下,锁定杆5不易脱离插入槽23。
结合图6和图7所示,手握筒1和连接杆2要解锁时,操作人员按压转动杆63连接有锁定复位件64的一端,使转动杆63做远离手握筒1方向转动。与转动杆63铰接的滑动块62在外套611上滑动,并带动外套611做远离手握筒1方向转动。与内杆612铰接的锁定杆5克服与抵紧球232之间的摩擦力,锁定杆5做远离连接杆2运动。如此,当锁定杆5退出连接杆2(插入槽23)后,连接杆2不再与手握筒1在一起。
工作原理:改变防暴棍的长度时,操作人员将移动杆3沿手握筒1轴向拖出连接杆2,并通过插入件4将移动杆3和连接杆2连接在一起。在操作人员使用过程中,如果原来调节的防暴棍的长度不够,需要紧急加长时,操作人员按压转动杆63连接有锁定复位件64的一端,使得插入在手握筒1和连接杆2上的锁定杆5快速退出连接杆2。连接杆2在压缩弹性件7作用下做穿出手握筒1运动,当压缩弹性件7不被压缩后停止运动。之后,释放转动杆63,锁定杆5快速插进手握筒1和连接杆2中。如此,既能提前调节防暴棍的长度,又能根据突发情况,迅速调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防暴棍,包括手握筒(1),其特征是:还包括同轴穿出手握筒(1)的连接杆(2)、同轴穿出连接杆(2)的移动杆(3)、沿手握筒(1)径向依次插入连接杆(2)和移动杆(3)的插入件(4)、沿手握筒(1)径向依次插入手握筒(1)和连接杆(2)的锁定杆(5)、用于驱动锁定杆(5)沿手握筒(1)径向移动的驱动组件(6)、连接于连接杆(2)底面和手握筒(1)底面之间的压缩弹性件(7),连接杆(2)沿手握筒(1)轴向滑动连接于手握筒(1),移动杆(3)沿手握筒(1)轴向滑动连接于连接杆(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暴棍,其特征是:所述手握筒(1)外壁固定有安装凸起(12),驱动组件(6)包括两端分别铰接于安装凸起(12)和锁定杆(5)远离连接杆(2)一端的伸缩杆(61)、套设于伸缩杆(61)的滑动块(62)、铰接于滑动块(62)和安装凸起(12)的转动杆(63)、用于使转动杆(63)恢复原来状态的锁定复位件(64),滑动块(62)沿伸缩杆(61)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伸缩杆(6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暴棍,其特征是:所述手握筒(1)侧壁上开有锁定孔(13),连接杆(2)侧壁上开有呈间隔设置两个插入槽(23),两个插入槽(23)在同一平行于连接杆(2)轴向的直线上,锁定手握筒(1)和连接杆(2)相对位置时,锁定杆(5)依次插入锁定孔(13)和与锁定孔(13)同轴的插入槽(23)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暴棍,其特征是:所述插入槽(23)内开有沿连接杆(2)轴向设置的安装槽(231),安装槽(231)内设有抵紧于锁定杆(5)侧壁的抵紧球(232),抵紧球(232)和安装槽(231)的槽底之间设有抵紧弹性件(23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暴棍,其特征是:所述转动杆(63)长度方向的一端铰接于滑动块(62),转动杆(63)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连接于锁定复位件(64),锁定复位件(64)为固定于转动杆(63)和手握筒(1)侧壁之间的锁定弹性件,安装凸起(12)和转动杆(63)的铰接点位于转动杆(63)的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暴棍,其特征是:所述插入件(4)包括沿连接杆(2)径向插入连接杆(2)的安装座(41)、沿连接杆(2)径向穿出安装座(41)的插入杆(42)、固定于插入杆(42)穿出安装座(41)一端的转动块(43)、固定于插入杆(42)且用于使插入杆(42)远离转动块(43)一端插入移动杆(3)的插入复位件(44),安装座(41)靠近转动块(43)一端的侧壁开有嵌入槽(411),转动块(43)上固定有与嵌入槽(411)配合的转动凸起(431),安装座(41)螺纹连接于连接杆(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暴棍,其特征是:所述插入复位件(44)为套设于插入杆(42)且呈被拉伸状态的弹簧,插入复位件(44)两端分别固定于安装座(41)内壁和插入杆(4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暴棍,其特征是:所述手握筒(1)内壁开有滑动凹槽(11),连接杆(2)侧壁固定有滑动凸起(21),滑动凸起(21)内嵌且沿连接杆(2)轴向滑动连接于滑动凹槽(1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暴棍,其特征是:所述手握筒(1)远离连接杆(2)的一端设有环状设置的连接绳(8)。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579837.4U CN210070734U (zh) | 2019-04-25 | 2019-04-25 | 一种防暴棍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579837.4U CN210070734U (zh) | 2019-04-25 | 2019-04-25 | 一种防暴棍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070734U true CN210070734U (zh) | 2020-02-14 |
Family
ID=69449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579837.4U Active CN210070734U (zh) | 2019-04-25 | 2019-04-25 | 一种防暴棍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070734U (zh) |
-
2019
- 2019-04-25 CN CN201920579837.4U patent/CN21007073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964636A (en) | Police baton with rotatable crosshandle | |
US9574834B2 (en) | Bolt mechanisms and firearms containing the same | |
US10451380B2 (en) | Adjustable stock systems for firearms | |
KR920704086A (ko) | 개선된 안전 반자동 화기 | |
US2945236A (en) | Explosively actuated tools | |
CN106913938A (zh) | 药剂输送装置 | |
CA2463871A1 (en) | Self-indexing coupling for rotational angioplasty device | |
US2504525A (en) | Harpoon gun | |
CN210070734U (zh) | 一种防暴棍 | |
US5263466A (en) | Bow string release | |
DE1403432A1 (de) | Bolzensetzpistole | |
US7854722B2 (en) | Syringe with removable needle | |
US7765932B2 (en) | Shock tube initiator | |
CN210070733U (zh) | 一种制暴叉 | |
JP2004520173A (ja) | 締結具の一部を回収する手段を備えた締結具取り付け工具 | |
US3311398A (en) | Retractable fishing gaff | |
US12029211B2 (en) | Slide lock assembly and snaring tool | |
GB2282435A (en) | Baton | |
KR0136287Y1 (ko) | 공이치기 내림 레버를 갖는 속사식 권총의 격발장치 | |
EP2855091B1 (en) | Fastening device with indirect firing and operational safety | |
CN109443087A (zh) | 一种具备瞬时击发功能的防暴叉 | |
CN213698662U (zh) | 一种便于组合的双头高效率消防水枪 | |
US11543194B2 (en) | Projectile launcher with barrel breech lock mechanism | |
CN213639367U (zh) | 一种捕鱼枪 | |
CN212806733U (zh) | 一种便携式伸缩钢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