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70317U - 空调透析修复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透析修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70317U
CN210070317U CN201920187976.2U CN201920187976U CN210070317U CN 210070317 U CN210070317 U CN 210070317U CN 201920187976 U CN201920187976 U CN 201920187976U CN 210070317 U CN210070317 U CN 2100703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air conditioner
repair system
air conditioning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8797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ysda Automotive Technical Services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ysda Automotive Technical Servic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ysda Automotive Technical Services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Rysda Automotive Technical Servic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8797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703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703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7031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透析修复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系统包括:工作罐,所述工作罐内封装有液化制冷剂,在所述工作罐顶部连接有工作罐压力传感器、以及工作罐压力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当至少一加注通道为通路,液化制冷剂通过导通的加注通道注入到外接在空调低压接口、空调低压接口之间的空调;当至少一加注通道为通路时,从空调低压接口、和/或空调低压接口出来的液态制冷剂经由导通的分离通道进入制冷剂分离器的制冷剂入口。应用该方案能在对制冷剂透析修复过程中的制冷剂流向进行智能化精确控制,既方便了用户的控制,又提高了操作的灵活性、智能性以及可控性。

Description

空调透析修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透析修复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制冷剂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必须正视的严峻的课题。当我国对汽车尾气污染的控制依然步履艰难之时,或许大多数人并没注意到汽车维修行业中已近失控的汽车空调制冷剂污染。
汽车尾气的污染看得见闻得着,而汽车空调制冷剂的污染却看不见闻不着,因此被业内人士称为白色污染。在北京地球村化学品控制研讨会上,身为环保志愿者的汽车维修资深人士忧心忡忡地披露了我国汽车白色污染现状。
虽然我国早在2000年就明令汽车空调维修企业必须以环保型的R134a取代非环保产品R12,但是,虽然采用了R134a,但在维修过程中随意排放,依然会带来巨大的温室效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能在对制冷剂透析修复过程中的制冷剂流向进行智能化精确控制,既方便了用户的控制,又提高了操作的灵活性、智能性以及可控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包括:
工作罐,所述工作罐内封装有液化制冷剂,在所述工作罐顶部连接有工作罐压力传感器、以及工作罐压力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制冷剂分离器,用于滤除所述液态制冷剂中的杂质;
制冷剂流向控制系统,包括:
至少一加注通道电磁阀,各所述加注通道电磁阀分别设置在各加注通道中,各所述加注通道电磁阀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各所述加注通道分别设置在所述工作罐的制冷剂出口到空调低压接口、或空调高压接口之间,
当至少一所述加注通道为通路,所述液化制冷剂通过导通的所述加注通道注入到外接在所述空调低压接口、空调低压接口之间的空调;
至少一分离通道电磁阀,分别设置在各分离通道中,各所述分离通道电磁阀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各所述分离通道分别设置在所述空调低压接口、或空调高压接口到所述制冷剂分离器的制冷剂入口之间,
当至少一所述加注通道为通路时,从所述空调低压接口、和/或空调低压接口出来的所述液态制冷剂经由导通的所述分离通道进入所述制冷剂分离器的制冷剂入口。
可选地,还包括:
散热器,设置在所述制冷剂分离器的制冷剂出口与所述工作罐的制冷剂回收入口之间。
可选地,在所述散热器外还设置有流体散热通道。
可选地,所述散热器与所述工作罐安装在同一平台上,所述散热器、工作罐的重力均通过所述平台作用于位于所述平台下的第一电子称,所述第一电子称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可选地,一部分所述加注通道由所述工作罐到所述空调低压接口,另一部分由所述工作罐到所述空调高压接口。
可选地,一部分所述分离通道的由所述空调低压接口到所述制冷剂分离器的制冷剂入口,另一部分由所述空调高压接口到所述制冷剂分离器的制冷剂入口。
可选地,所述制冷剂流向控制系统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空调高压接口到可视管道的任一端口之间的取样通道,在所述取样通道中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至少一电磁阀。
可选地,所述制冷剂流向控制系统还包括:
取样回输电磁阀,设置在可视管道的任一端口与所述空调低压接口、或空调高压接口之间的取样回输通道中。
可选地,所述制冷剂流向控制系统还包括:
冷媒回收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空调高压接口到所述制冷剂分离器的制冷剂入口之间的回收通道中。
可选地,所述制冷剂流向控制系统还包括:
真空泵接口,用于外接真空泵,
系统真空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真空泵接口和与所述工作罐、空调高压接口、制冷剂分离系统的制冷剂入口分别连接的管道。
可选地,所述制冷剂流向控制系统还包括:
新冷媒加注电磁阀,设置在外接冷媒接口与可视管道的一端口之间的制冷剂补充通道中;
当所述新冷媒加注电磁阀打开,所述制冷剂补充通道为通路,且所述可视管道的另一端口与所述制冷剂分离器的制冷剂入口之间的通道为通路时,从所述外接冷媒接口进入的液态制冷剂经由所述制冷剂补充通道进入所述制冷剂分离器的制冷剂入口。
可选地,所述外接冷媒接口连接的制冷剂补充罐下还设置有第二电子称,所述第二电子称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制冷剂流向控制系统还包括:
润滑油加注电磁阀,设置在润滑油加注接口与所述空调低压接口之间的润滑油加注通道中。
可选地,所述润滑油加注接口为两个,
在各润滑油加注接口侧分别连接有一所述润滑油加注电磁阀,
各所述润滑油加注接口分别连接有一独立的润滑油容器。
可选地,各所述润滑油加注接口分别连接有一独立的润滑油容器,两所述润滑油容器共同设置在第三电子称上,重力作用于所述第三电子称,所述第三电子称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可选地,在所述第三电子称上还设置有废油容器,所述废油容器的重力作用于所述第三电子称,所述废油容器用于接收废油出口的排出物。
可选地,所述分离通道电磁阀还包括:
第一分离通道电磁阀,设置经过可视管道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制冷剂分离器的制冷剂入口之间的分离通道中,
第二分离通道电磁阀,设置在经过可视管道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制冷剂分离器的制冷剂入口之间的另一所述分离通道中。
可选地,所述制冷剂流向控制系统还包括:
排油加压电磁阀,设置在工作罐的制冷剂出口与连接在所述制冷剂分离系统的底部的废油排放管道的排油加压出口之间。
可选地,所述制冷剂流向控制系统还包括:
废油排放电磁阀,设置在所述制冷剂分离器底部的废油排放管道的废油入口的废油排入口与废油出口之间。
可选地,所述制冷剂流向控制系统还包括:
系统排空电磁阀,设置在排气排泄出口与所述制冷剂分离器的排油加压出口之间的通道中。
可选地,所述制冷剂分离器包括:
第一容器,在所述第一容器内设置有以供待处理的液态制冷剂进入的制冷剂入口,在所述第一容器内还设置有首尾贯通的热交换管,所述热交换管两端的管口与所述第一容器内空间不相连通,
压缩机,低压入口与所述第一容器内位于所述热交换管外的空间相接通,高压出口与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管口连通,所述热交换管的另一管口接通所述制冷剂分离器的制冷剂出口,以供处理后的液态制冷剂流出。
可选地,在所述制冷剂入口位于所述第一容器内的端部设置有喷洒部。
可选地,所述喷洒部位于所述热交换管的上方。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容器的外周还套接有第二容器,
所述第二容器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容器的外壁之间存在空隙。
可选地,
在所述第二容器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容器的外壁与所述第二容器的内壁之间有空隙、与设置在所述制冷剂分离器的制冷剂出口与所述工作罐的制冷剂回收入口之间的散热器外的流体散热通道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二容器为不锈钢容器。
可选地,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容器的上部,
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容器的底部。
可选地,所述压缩机的低压入口连接在所述第一容器的顶部。
可选地,在所述压缩机的低压入口位于所述第一容器内的前端还设置有至少一过滤部。
可选地,所述热交换部为铜管。
可选地,所述热交换管呈盘卷状。
可选地,所述第一容器为不锈钢容器。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容器的底部设置有废油排放管。
可选地,还包括:防凝露可视窗装置,
所述防凝露可视窗装置包括:底座,在所述底座的两端分别设置相对的第一挡块、第二挡块,在所述第一挡块、第二挡块上分别设置有以供液态制冷剂流过的第一孔部、第二孔部,在所述第一挡块或第二挡块上设置有以供抽气的气孔,
在第一挡块、第二挡块之间设置有可视管道、以及套接在所述可视管道外的外管,所述可视管道、外管分别与位于其两端的所述第一挡块、第二挡块密封连接,所述可视管道、外管分别呈透明状,
所述外管套接在所述可视管道外,各所述入口、出口与所述可视管道相通,所述气孔与所述可视管道、外管之间的环形管道相通,所述气孔用于抽气以将所述可视管道、外管之间的环形管道抽至真空状。
可选地,所述可视管道为玻璃管。
可选地,所述外管为玻璃管、或塑料管。
可选地,在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光源,在光源与所述可视管道、外管之间设置有透光部。
可选地,所述透光部为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散光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挡块、第二挡块的其中之一为固定挡块,另一为可沿所述可视管道的轴向移动调整的可调挡块,在所述可调挡块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用于锁定所述可调挡块的固定连接件。
可选地,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可调挡块所在侧设置有一与所述可视管道同向的滑槽,在所述活动挡板上设置有形状与所述滑槽相匹配的滑块,所述滑块限位于所述滑槽中,当所述滑块处于非锁定状态时,所述滑块可沿所述滑槽滑动。
可选地,所述滑槽的开口窄于所述滑槽的底部。
可选地,在所述可视管道与所述第一挡块、第二挡块之间还套接有第一密封圈。
可选地,在所述外管与所述第一挡块、第二挡块之间还套接有第二密封圈。
可选地,还包括:
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压力表,分别与所述空调高压接口连接,且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
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表,分别与所述空调低压接口连接,且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由上可见,采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采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的阵列式电磁阀,能在对制冷剂透析修复过程中的制冷剂流向进行智能化精确控制,既方便了用户的控制,又提高了操作的灵活性、智能性以及可控性。
另外,采用本实施例防凝露可视窗装置,有利于便于用户随时观察冲洗空调后从空调流出的液态制冷剂的情况,直观了解空调的透析修复程度,并且采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使可视管道、外管之间的环形管道在工作过程中为真空状,避免液态制冷剂与可视管道发生热交换,导致可视管道水汽凝结而导致模糊的问题。
应用本实施例制冷剂分离器,待进行透析修复处理的的制冷剂从第一容器的喷洒部进入,喷洒至热交换管的外壁,喷洒物质在热交换管上进行热交换,喷出的液态制冷剂接触到热交换管,在热交换管上发生热量交换,液态制冷剂温度被升高而汽化,掺杂在液化制冷剂内的油性物质及固体杂质无法汽化,而在重力作用下沉淀到第一容器的底部,实现了杂质分离,用户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一容器底部的废油排放管实现废油回收。汽化的制冷剂进入压缩机的低压入口,压缩机对其进行压缩,在高压下,汽化制冷剂进一步升温液化,高温的液化制冷剂从压缩机的高压出口进入热交换管,高温的液化制冷剂在热交换管内与热交换管进行热交换,使热交换管的温度升高,液化制冷剂的温度下降,经过换热后温度下降的液化制冷剂从热交换管的另一端的制冷剂出口流出,通过本制冷剂分离器的制冷剂输出部流出,以将其回收至工作罐,以进行循环应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防凝露可视窗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防凝露可视窗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制冷剂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制冷剂流向控制系统中的电磁阀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制冷剂流向控制系统与外接空调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制冷剂流向控制系统中外接空调中的液化制冷剂流到可视管道的路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制冷剂流向控制系统中取样回输电磁阀打开时,可视管道中的液态制冷剂回输至空调的路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制冷剂流向控制系统中冷媒回收电磁阀打开时,外接空调中的液态制冷剂输送至制冷剂分离器的路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制冷剂流向控制系统中真空电磁阀打开时,真空泵对外接空调进行抽真空处理的路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制冷剂流向控制系统中新冷媒加注电磁阀打开时,补充的制冷剂经由制冷剂补充通道经由制冷剂补充通道、可视管道、分离通道进入制冷剂分离器的路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制冷剂流向控制系统中PAG油加注电磁阀打开时,PAG油通过PAG油加注接口从空调低压接口注入空调的路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制冷剂流向控制系统中POE油加注电磁阀打开时,POE油通过POE油加注接口从空调低压接口注入空调的路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制冷剂流向控制系统中新冷媒加注电磁阀打开时,外接冷媒接口注入的新制冷剂加注至外接空调的路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制冷剂流向控制系统中,排油加压电磁阀打开时,制冷剂分离器底部的废油通过废油出口排放的路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制冷剂流向控制系统中废油排放电磁阀打开时,制冷剂分离器底部的废油通过废油出口排放的路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对外接空调进行正向冲洗时的制冷剂路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对外接空调进行逆向冲洗时的制冷剂路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利用工作罐中的液态制冷剂对空调低压接口对外接空调进行单向加注的路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利用工作罐中的液态制冷剂对空调高压接口对外接空调进行单向加注的路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利用工作罐中的液态制冷剂对空调高压接口、以及空调高压接口对外接空调进行双向加注的路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空调系统高低压平衡时制冷剂的路径示意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当系统存在高压的情况下的系统初始化原理示意图1;
图2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当系统不存在高压的情况下的系统初始化原理示意图2;
图2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工作罐排空时的制冷剂路径示意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工作罐泄压的原理示意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空调系统加压路径示意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空调透析修复系统自清洁原理示意图1;
图3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空调透析修复系统自清洁原理示意图2;
图3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空调透析修复系统自清洁原理示意图3;
图3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空调透析修复系统自清洁原理示意图4;
图3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空调透析修复系统系统排空原理;
图3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工作罐压力传感器、工作罐压力表高压压传感器、高压表、低压压力传感器、低压表压力开关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
200:底座; 201:第一挡块; 202:第二挡块;
203:第一孔部; 204:第二孔部; 205:气孔;
206:可视管道; 207:外管; 208:固定连接件;
209:透光部; 300:第一容器; 301:压缩机; 302:热交换管;303:喷洒部; 304:低压入口; 305:高压出口;
306:废油排出口; 307:第二容器; 308:过滤部; 309:高压出口;310:制冷剂出口; 311:出水口; 312: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用于对空调特别是汽车空调进行透析修复,本空调透析修复系统主要包括工作罐、制冷剂分离器、制冷剂流向控制系统。
其中工作罐处于高压状态,用于容置液态制冷剂,制冷剂分离器用于滤除液态制冷剂中的杂质,其中该杂质可以为制冷剂中的油性物质以及固体杂质等。制冷剂流向控制系统为用于控制制冷剂流向的管道系统,以实现空调透析修复等功能的智能化系统。
在应用时,将本系统与待被透析修复的空调的冷媒管连接在一起,其中与冷媒管的低压管口连接的端口记为空调低压接口,与冷媒管的高压管口连接的端口记为空调高压接口。
制冷剂流向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电磁阀,具体包括:
至少一加注通道电磁阀,各加注通道电磁阀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各加注通道电磁阀分别设置在各加注通道中,各加注通道为从工作罐的制冷剂出口到本系统的空调低压接口、或空调高压接口之间,当加注通道为通路,液化制冷剂通过加注通道注入空调低压接口、和、或空调低压接口,
至少一分离通道电磁阀,各分离通道电磁阀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分别设置在各分离通道中,各分离通道分别设置在空调低压接口或空调高压接口到制冷剂分离器的制冷剂入口之间,当任一或者多个加注通道为通路时,从空调出来的液态制冷剂经由分离通道进入制冷剂分离器的制冷剂入口,以对出来的制冷剂进行处理,分离出其中的杂质,对制冷剂进行回收应用。
本实用新型在进行本实用新型研究过程中发现,空调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润滑油会酸化变质,粘附在整个空调系统中,导致制冷效能下降,表现为制冷慢、不够凉、有酸味、噪音大、油耗高,酸化的润滑油附着在管壁上,腐蚀冷气管道及组件,而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将液态制冷剂注入空调中,通过制冷剂流向控制系统中的电磁阀的换向与控制,通过液态制冷剂与润滑油的互融性,实现对空调内管道的冲洗,将其中附着的废油通过液态制冷剂带出空调,从空调出来的液态制冷剂进入制冷剂分离器进行杂质分离,排出其杂质(俗称废油),分离杂质后的制冷剂可循环使用。
比如:如果当前需要从空调低压接口端加注对空调进行冲洗时,使从工作罐的制冷剂出口到本系统的空调低压接口之间的加注通道为通路,液态制冷剂从空调低压接口侧流入外接空调,从空调流出流经与空调连接的本系统的空调高压接口流出,实现对空调的正向冲洗,接通从空调高压接口到制冷剂分离器的制冷剂入口之间的分离通道,使其从空调高压接口进入制冷剂分离器,从制冷剂分离器出来的制冷剂回到工作罐,以供循环应用。
如果当前需要从空调高压接口端加注对空调进行冲洗时,使从工作罐的制冷剂出口到本系统的空调高压接口之间的加注通道为通路,液态制冷剂从空调高压接口侧流入外接空调,从空调流出流经与空调连接的本系统的空调低压接口流出,实现对空调的逆向冲洗,接通从空调低压接口到制冷剂分离器的制冷剂入口之间的分离通道,使从空调高压接口到制冷剂分离器出来的制冷剂回到工作罐,以供循环应用。
如果当前需要从空调高压接口端、以及低压接口端同时加注以对空调进行双向冲洗时,使从工作罐的制冷剂出口到本系统的空调高压接口之间的加注通道、以及从工作罐的制冷剂出口到本系统的空调低压接口之间的加注通道均为通路,从两接口注入的液态制冷剂进入空调,在从空调的两端口流出,使从空调低压接口到制冷剂分离器的制冷剂入口之间的分离通道,以及从空调高压接口到制冷剂分离器的制冷剂入口之间的分离通道均为通路,从该两分离通路出来的进入制冷剂分离器,从制冷剂分离器出来的制冷剂回到工作罐,以供循环应用。
另外,在应用时,可以通过控制各加注通道中的加注通道电磁阀、以及对应的分离通道中的分离电磁阀,使液态制冷剂在对外接空调进行冲洗时,采用正向清洗、逆向清洗反复冲洗的方式,以提高冲洗效果。
由上可见,采用本实施例空调透析修复系统,既实现了通过液态制冷剂对空调的透析修复,还可以对清洗出来的液态制冷剂进行杂质分离,从制冷剂分离器出来的制冷剂回到工作罐,以供循环应用,降低了空调透析修复的成本,使其更加符合环保要求。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在本实施例空调透析修复系统中还进一步包括有散热器,该散热器设置在制冷剂分离器的制冷剂出口与工作罐的制冷剂回收入口之间,使经过分离系统处理的制冷剂经由散热器到工作罐,在散热器中进一步降温,使汽化的制冷剂被液化,将液化制冷剂回送至工作罐,以供循环应用,提高回收利用率。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在本实施例的散热器外设置有可供流体通过的流体散热通道,采用流体(比如但不限于为冷却水,其优选但不限于为流动水)散热的方式,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果,提高制冷剂的液化率。提高回收利用率。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本实施例将散热器设置、以及工作罐安装在同一平台上,使他们的重力均作用于该平台上,在平台底部设置一电子称(记为第一电子称),第一电子称与控制器电连接,定时将其称量的重量(工作罐及散热器的重量)参数传递至控制器,以便控制器根据各时刻的重量参数确定制冷剂的回收量。采用本实施例对散热器及工作罐共同称量的技术方案,有利于对空调透析修复系统的制冷剂回收量的计算更加精确,避免仅对工作罐进行称重而导致由于系统压力作用导致部分液化制冷剂未能进入工作罐而导致对回收量计算不准确的问题。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还可以进一步在本实施例的空调透析修复系统上设置一可视管道206,以便用户在可视管道206中对从空调出来的冲洗后的液态制冷剂进行的观测,随时了解空调透析修复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防凝露可视窗装置,可以将其安装在本空调透析修复系统的壳体上便于观察的位置。该防凝露可视窗装置结构如下:
参见图2-6所示,本防凝露可视窗装置包括:底座200,在底座200的两端分别设置相对的第一挡块201、第二挡块,在第一挡块201、第二挡块上分别设置有以供液态制冷剂流过的第一孔部203、第二孔部204,在第一挡块201或第二挡块上设置有以供抽气的气孔205,将可视管道206以及另一口径大于可视管道206的外管207安装在第一挡块201、第二挡块之间,外管207套接在可视管道206外,可视管道206、外管207分别与位于它们两端的第一挡块201、第二挡块密封连接,其中可视管道206、外管207均呈透明状,第一挡块201、第二挡块上的第一孔部203、第二孔部204均位于可视管道206的管口内,与可视管道206接通,气孔205位于可视管道206的管口外,位于外管207的管口内,与两管之间的环形管道相通,在应用时,采用真空泵对气孔205进行抽真空,将位于可视管道206、外管207之间的环形管道抽至真空状,液态制冷剂通过连接在可视管道206两端部的第一孔部203、第二孔部204的其中之一进入可视管道206,从另一流出,用户可以观察可视管道206中的液态制冷剂的形态及颜色等,以判断当前空调的透析修复程度。
由上可见,采用本实施例防凝露可视窗装置,有利于便于用户随时观察冲洗空调后从空调流出的液态制冷剂的情况,直观了解空调的透析修复程度,并且采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使可视管道206、外管207之间的环形管道在工作过程中为真空状,避免液态制冷剂与可视管道206发生热交换,导致可视管道206水汽凝结而导致模糊的问题。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本实施例利用本实施例的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对空调进行透析修复时,可以采用将液化制冷剂加注至外接空调,从外接空调流出的液态制冷剂输入至制冷剂分离器,以滤除液态制冷剂的杂质。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本实施例的可视管道206需要采用与流过可视管道206的液态制冷剂(比如本实施例示意的制冷剂)不发生化学反应的透明材料制成,其譬如但不限于为玻璃管。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本实施例的外管207可以选用任意透明管,比如但不限于选用玻璃管、或塑料管。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本实施例的外管207可以与可视管道206同轴,也可以不与可视管道206同轴。其中可视管道206、外管207分别可以为图示的直管状,也可以但不限于为其他的弯曲管状等,在此不做限制。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在本实施例的底座200上还设置有光源,在光源与可视管道206、外管207之间设置有透光部209,使光线透过透光部209照射到可视管道206、外管207上,实现对流过可视管道206内的液态制冷剂的照明,提高用户的观察清晰度。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本实施例还可以在底座200上,在光源与可视管道206以及外管207之间设置一散光板(图中未画出),以该散光板作为光源到可视管道206以及外管207的透光部209,避免光线直射用户的眼睛,提高用户的观察舒适度。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可以将本实施例的第一挡块201、第二挡块的其中之一设置为固定挡块,另一设置为可沿可视管道206的轴向移动调整的可调挡块,在可调挡块与底座200之间设置有用于锁定可调挡块的固定连接件208(其可以但不限于为锁紧螺母)。在安装或者拆卸可视管道206外管207时,可以调整活动挡块上的固定连接使可调挡块可活动调节,方便可视管道206、外管207的安装以及拆卸。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可以在底座200上可调挡块所在侧设置有一滑槽,在活动挡板上设置有形状与滑槽相匹配的滑块,在装配时使滑块限位于滑槽中,当滑块处于非锁定状态时,滑块可沿滑槽滑动。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可以但不限于将底座200上的滑槽设置为上窄下款的形状,即滑槽的开口宽度窄于滑槽的底部的宽度,采用该结构进一步有利于滑槽与可调挡板的滑块的位置匹配,使滑块从滑槽的槽向开口滑进滑槽后,滑槽的上窄下宽的结构能起到对滑块扣紧的作用,避免滑块沿滑槽的宽度方向晃动。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在可视管道206、外管207的两端管口与第一挡块201、第二挡块之间还分别套接有密封圈,以提高其连接的密封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凝露可视窗装置可以但不限于应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还可以单独应用于其他的设备或场景。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应用于本实施例空调透析修复系统的制冷剂分离器,参见图7所示,该制冷剂分离器包括:第一容器300、压缩机301、设置在第一容器300内的管道相互贯通的热交换管302,并且热交换管302的管道与第一容器300内的空间均不相连通,在第一容器300内设置有以供待处理的液态制冷剂进入第一容器300的制冷剂入口309,在制冷剂入口309位于第一容器300内的端部设置有喷洒部303,进入的液态制冷剂从喷洒部303喷出,喷出的液态制冷剂接触到热交换管302,在热交换管302上发生热量交换,液态制冷剂温度被升高而汽化,掺杂在液化制冷剂内的油性物质及固体杂质无法汽化,而在重力作用下沉淀到第一容器300的底部,实现了杂质分离,用户可以通过设置在第一容器300底部的废油排放管306实现废油回收。汽化的制冷剂进入压缩机301的低压入口304,压缩机301对其进行压缩,在高压下,汽化制冷剂进一步升温液化,高温的液化制冷剂从压缩机301的高压出口305进入热交换管302,高温的液化制冷剂在热交换管302内与热交换管302进行热交换,使热交换管302的温度升高,液化制冷剂的温度下降,经过换热后温度下降的液化制冷剂从热交换管302的另一端的制冷剂出口310流出,通过本制冷剂分离器的制冷剂输出部流出,以将其回收至工作罐,以进行循环应用。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本实施例还可以进一步在第一容器300外套接第二容器307,第二容器307与第一容器300相互不连通,在第一容器300与第二容器307之间有一定的空隙,以在第二容器307内盛装热交换介质(其可以但不限于为水),以对第一容器300的温度起热平衡的作用,比如当第一容器300的温度过低时,该热交换介质使其温度升高,当第一容器300的温度过高时,该热交换介质使其温度降低。
在第二容器307上设置有进水口312、出水口311,在工作时,在第二容器307的进水口312泵入水,位于第二容器307内的冷却水浸泡在第一容器300的外周,与第一容器300壁体发生热交换,实现对第一容器300的热平衡调节作用。本实施例采用流动水作为热交换介质有利于提高热平衡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本实施例优选使第一容器300的外壁与第二容器307的内壁的空隙、与设置在制冷剂分离器的制冷剂出口310与工作罐的制冷剂回收入口之间的散热器外的流体散热通道连通,使流过第一容器300外壁的流动水进一步流向散热器外的流体散热通道,吸收散热器的温度,使其温度升高后,回到水箱,通过水泵进一步泵回至第一容器300的外周作为热平衡截止。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利于利用本实施例的空调透析修复系统本身的热量对热平衡介质进行升温、降温,使其维持稳定的温度,有利于降低系统的能耗。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本实施例的第二容器307的进水口312设置在第二容器307的上部,出水口311设置在第二容器307的下部,利用流体的重力实现流体的自由流动。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本实施例的热交换管302可以为导热系数高且耐高温耐腐蚀的各种管道,比如其优选但不限于为铜管。
另外,优选但不限于将热交换管302设置为盘曲状,以增大其热交换面积,提高热交换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本实施例的第一容器300可以但不限于选用不锈钢容器。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本实施例的第二容器307可以但不限于选用不锈钢容器,或者铝容器或者其他散热效果良好的材料制成的容器。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本实施例压缩机301的低压入口304优选通过管道连接在第一容器300的顶部,利用汽化的制冷剂的升腾而无法汽化的油性物质及固体杂质由于重力下沉的相反运动方向特性,提高杂质的分离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在低压入口304位于第一容器300内的前端还设置有过滤部308,通过过滤部308滤除分子量较大的杂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剂分离器可以但不限于应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还可以单独应用于其他的设备或场景。
参见图8-36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本实施例的空调透析修复系统还可以进一步在,制冷剂流向控制系统内进一步设置多个电磁阀组成电磁阀阵列,以进一步方便用户的应用,提高系统应用的便利性以及智能性。
比如,在空调高压接口到可视管道206的一端口之间的通道中设置正向清洗10号电磁阀,参见图10所示,当正向清洗10号电磁阀打开时,外接空调中高压侧的液化制冷剂通过从空调高压接口流到可视管道206内,以便用户对其中的液态制冷剂进行取样观察。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还可以但不限于进一步在可视管道206的另一端口到空调低压接口之间的取样回输通道中设置取样回输4号电磁阀,参见图11所示,打开取样回输4号电磁阀,在可视管道206中的液态制冷剂取样通过取样回输通路回输至空调中。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还可以但不限于进一步在空调高压接口到制冷剂分离器的制冷剂入口之间的回收通道中设置冷媒回收14号电磁阀,参见图12所示,当打开冷媒回收14号电磁阀时,外接空调中的液态制冷剂从空调高压接口通过回收通道输送至制冷剂分离器,以便对其进行杂质分离,对制冷剂进行回收循环利用。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还可以但不限于进一步在与真空泵接口连接的于空调低压高压接口之间设置系统真空9号电磁阀,参见图13所示,开启系统真空9号电磁阀后,真空泵接口外接的真空泵对外接空调进行抽真空。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还可以在本实施例的空调透析修复系统上设置外接冷媒接口,在外接冷媒接口到制冷剂分离器的制冷剂入口之间设置一新冷媒加注3号电磁阀,参见图14所示,以外接冷媒接口到可视管道206一端口之间的通道作为制冷剂补充通道,当需要进行制冷剂补充时,使可视管道206的另一端与制冷剂分离器之间的分离通道为通路。打开新冷媒加注3号电磁阀,使制冷剂补充通道为通路,则补充的制冷剂经由制冷剂补充通道经由制冷剂补充通道、可视管道206、分离通道进入制冷剂分离器。
参见图1、2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在本空调透析修复系统的壳体内设置与外接冷媒接口连接的制冷剂补充罐,在该制冷剂补充罐下设置电子称(记为第二电子称,图中未画出),制冷剂补充罐的重力作用于第二电子称,第二电子称与控制器电连接,相控制器传递制冷剂补充罐各时间节点的重量参数,以便控制器根据制冷剂补充罐的制冷剂重量变化确定输入至制冷剂补充量,对制冷剂的补充进行精确控制。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在本空调透析修复系统上还设置有润滑油加注接口,将润滑油加注接口与空调低压接口之间的通道记为润滑油加注通道,在润滑油加注通道中设置电磁阀(记为润滑油加注电磁阀),控制该电磁阀从而润滑油到外接空调的润滑油加注通道的通断,实现润滑油加注的智能化控制。
参见图15、16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在本空调透析修复系统中设置的润滑油加注接口为两个,在各润滑油加注接口处分别设置有一电磁阀与润滑油加注通道连接的电磁阀,两润滑油加注接口分别连接一润滑油容器。
参见15所示,在进行润滑油加注时,如果当前外接空调对应的需要加注的润滑油为PAG油时,则在PAG油对应的润滑油容器中(记为PAG油容器)中装上PAG油,开启PAG加注5号电磁阀,开启系统系统真空9号电磁阀,开启PAG加注5号电磁阀,真空泵在空调高压接口侧进行抽真空,PAG油通过PAG油加注接口从空调低压接口注入空调,实现了PAG油加注。
参见图16所示,需要加注的润滑油为POE油时,开启POE加注2号电磁阀,开启系统真空9号电磁阀,真空泵在空调高压接口侧进行抽真空,POE油通过润滑油加注接口从空调低压接口注入空调,实现了POE油加注。
参见图1、2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优选但不限于将本实施例中的两润滑油容器设置在同一平台上,两润滑油容器的重力均作用在该平台,在该平台下设置电子称(记为第三电子称,图中未画出),平台的重力作用于第三电子称,第三电子称将各个时刻称量的重量参数传递至控制器,以便控制器根据各时刻的重量参数确定各个时刻的润滑油加注量,以对润滑油加注量对润滑油加注电磁阀进行精确控制。因为对于任一空调,其对应的润滑油只有一种,故共用第三电子有利于节省系统的硬件成本,有利于降低系统的体积以及重量。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还优选但不限于进一步将用于盛装从制冷剂分离器底部的废油出口排出的排出物(废油或固体杂质)的废油容器也设置在第三电子称的平台上,复用该第三电子称对废油排出量的重量进行称重,共用第三电子有利于节省系统的硬件成本,有利于降低系统的体积以及重量。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在本空调透析修复系统中还进一步设置有外接冷媒接口,在外接冷媒接口与空调低压接口之间的通道(记为新制冷剂加注通道)中设置一新冷媒加注2号电磁阀,在需要采用外接冷媒接口外接的新制冷剂进行外接空调新制冷剂加注时,参见图17所示,打开新冷媒加注2号电磁阀,将外接冷媒接口注入的新制冷剂加注至外接空调。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本实施例空调透析修复系统的制冷剂流向控制系统中还设置有排油加压11号电磁阀,参见图18所示,排油加压11号电磁阀连接在工作罐的顶部以及制冷剂分离器的底部的废油排放通道,当排油加压11号电磁阀打开时,工作罐的高压作用于废油排放通道,使废油在该高压下从废油排放通道排出,有利于促进废油排放,提高废油排放的效率。
空调的新制冷剂加注,使用方便、灵活。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本实施例空调透析修复系统的制冷剂流向控制系统中还进一步设置有废油排放13号电磁阀,设置在连接于分离器底部的废油排放通道的废油入口与废油出口之间,参见图19所示,打开废油排放13号电磁阀,制冷剂分离器底部的废油通过废油出口排放至废油容器,第三电子称称量排放前、排放后的重量,将参数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其重量参数计算废油排放量。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本实施例空调透析修复系统的制冷剂流向控制系统中还进一步设置有系统排空6号电磁阀,设置在排气排泄出口与分离器的排油加压出口之间的通道中。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本实施例空调透析修复系统的制冷剂流向控制系统中在可视管道206到制冷剂分离器的制冷剂入口之间的通道设置有多条:
其中之一分离通道为:由可视管道206的一端(记为第一端口)贯穿可视管道206,从可视管道206的另一端(记为第二端口)到制冷剂分离器的制冷剂入口的通道(记为分离通道),在分离通道中制冷剂分离器的制冷剂入口到其侧的可视管道206的第二端口之间设置有分离通道电磁阀;
另一分离通道(也记分离辅助通道)为:从可视管道206的第一端口不经由可视管道206而到制冷剂分离器的制冷剂入口,在该路径的可视管道206的第一端口侧设置第二分离通道7号电磁阀。参见图20所示,当液态制冷剂到达可视管道206的第一端口时,用户可以打开分离通道电磁阀使分离通道为通路;打开第二分离通道7号电磁阀,并且打开例辅助通道电磁阀到制冷剂分离器的制冷剂入口之间的正向冲洗电磁阀,使分离辅助通道为通路,此时部分制冷剂通过分离辅助通道进入制冷剂分离器,部分制冷剂通过可是管道及分离通道电磁阀进入制冷剂分离器,采用多个分离通路的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制冷剂流向制冷剂分离系统的流速。
当利用本实施例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对外接空调进行正向冲洗时,参见图20所示,打开工作罐高压16号电磁阀、正向清洗16号电磁阀、正向清洗10号电磁阀、分离辅助通道7号电磁阀、分离通道1号电磁阀,工作罐内的液态制冷剂顺次经过工作罐高压16号电磁阀、正向清洗16号电磁阀从空调低压接口进入外接空调,从空调高压接口出来经过正向清洗10号电磁阀到达可视通道的第一端口,其中部分液态制冷剂贯穿可视管道206(用户可经由可视管道206观察从外接空调出来的液态制冷剂,通过其颜色了解外接空调冲洗效果)流经分离通道1号电磁阀进入制冷剂分离器,另一部分经过分离辅助通道7号电磁阀进入制冷剂分离器。
当利用本实施例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对外接空调进行反向冲洗时,参见图21所示,打开工作罐高压16号电磁阀、逆向清洗17号电磁阀、分离辅助通道7号电磁阀、分离通道1号电磁阀,工作罐内的液态制冷剂顺次经过工作罐高压16号电磁阀、逆向清洗17号电磁阀从空调高压接口进入外接空调,从空调低压接口出来经过到达可视通道的第二端口,其中部分液态制冷剂流经分离通道1号电磁阀进入制冷剂分离器,部分液态制冷剂贯穿可视管道206(用户可经由可视管道206观察从外接空调出来的液态制冷剂,通过其颜色了解外接空调冲洗效果)从可视通道的第一管口出来,经过分离辅助通道7号电磁阀进入制冷剂分离器。
在进行外接空调冲洗时,采用正向冲洗、逆向冲洗双向反复冲洗的方式,提高外接空调冲洗效果,确保冲洗的洁净度。
在外接空调冲洗完成,如图13所示地采用真空泵对外接空调进行排空后,对外接空调进行制冷剂加注,其中既可以如图14所示利用外接冷媒接口的新制冷剂进行加注,可以但不限于利用工作罐中的液态制冷剂作为加注的制冷剂:
参见图22所示,打开工作罐高压18号电磁阀、正向清洗16号电磁阀,工作罐中的液态制冷剂经由工作罐高压18号电磁阀、正向清洗16号电磁阀到达空调低压接口,进入空调,实现制冷剂低压端管道加注。
参见图23所示,打开工作罐高压18号电磁阀、逆向清洗17号电磁阀,工作罐中的液态制冷剂经由工作罐高压18号电磁阀、逆向清洗17号电磁阀到达空调高压接口,进入空调,实现制冷剂高压端管道加注。
参见图24所示,打开工作罐高压18号电磁阀、正向清洗16号电磁阀、逆向清洗17号电磁阀,工作罐中的液态制冷剂经过工作罐高压18号电磁阀后,一路经由逆向清洗17号电磁阀到达空调高压接口,进入空调,实现制冷剂高压端管道加注;另一路经由正向清洗16号电磁阀到达空调低压接口,进入空调,实现制冷剂低压端管道加注。
本实施例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可以通过制冷剂流向控制系统内各电磁阀的控制实现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内的各路径,控制制冷剂的流向等。
在对外接空调加注后,在空调的冷媒管的高压侧会有大量的液态冷媒,需要将该液态冷媒回输回空调系统,此时可以按图25所示地,打开正向清洗10号电磁阀、取样回输4号电磁阀,空调高压侧的液态制冷剂从空调高压接口侧流经正向清洁10号电磁阀、可视管道206、取样回输4号电磁阀经由空调低压接口回输回外接空调,避免空调系统内冷媒量不足。
比如参见图26所示,在系统初始化时,在系统存在高压的情况下,打开第一分离通道1号电磁阀、取样回输4号电磁阀、系统排空6号电磁阀、第二分离通道7号电磁阀、正向清洗10号电磁阀、排油加压11号电磁阀、工作罐泄压12号电磁阀、冷媒回收14号电磁阀、逆向清洗15号电磁阀、正向清洗16号电磁阀、逆向清洗17号电磁阀、以及工作罐高压18号电磁阀,对系统进行泄压,当系统的压力下降到0.15Mpa左右时,关闭第6、11、12号电磁阀,系统初始化完成。
在系统没有高压的情况下,参见图27所示,打开第一分离通道1号电磁阀、取样回输4号电磁阀、7、10、14、15、16、17以及18号电磁阀,使这些电磁阀之间的通路的气压均衡,系统初始化完成。
参见图28所示,工作罐排空时,打开工作罐高压18号电磁阀、逆向清洗17号电磁阀、冷媒回收14号电磁阀、以及系统排空8号电磁阀,即可对工作罐内的液态冷媒进行排出回收。
参见图29所示,工作罐泄压时,打开工作罐泄压12号电磁阀,即可实现工作罐泄压。
参见图30所示,当需要对空调加压是,打开工作罐高压18号电磁阀、逆向清洁17号电磁阀,即可利用工作罐高压在空调高压接口侧对外接空调进行高压加压。
参见图31-35所示,控制本实施例的制冷剂流向控制系统中的各电磁阀,通过电磁阀组合开关控制道路,将系统内的电磁阀及电磁阀之间的管路进行清洗,实现系统自清洁、系统排空,详细参见图31-34所示。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参见图36所示,在工作罐上还设置有工作罐压力传感器及工作罐压力表,用于探测工作罐顶部的压力,压力传感器将监测的压力传递至控制器,以便控制器根据其压力控制系统工作以及进行安全或故障监测,工作罐压力表用于便于用户对压力的读取,图中的粗线表示该工作罐压力传感器及工作罐压力表监测的对象管路。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参见图36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高压压力传感器及高压表,用于在外接空调时,监测空调高压接口侧的压力,高压传感器用于将监测的压力传递至控制器,以便控制器根据其压力控制系统工作以及进行安全或故障监测,高压表用于便于用户对压力的读取,图中的粗线表示高压压力传感器及高压表监测的对象管路。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参见图36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低压压力传感器及低压表,用于在外接空调时,监测空调低压接口侧的压力,低压传感器用于将监测的压力传递至控制器,以便控制器根据其压力控制系统工作以及进行安全或故障监测,低压表用于便于用户对压力的读取,图中的粗线表示低压压力传感器及低压表监测的对象管路。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参见图36所示,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压力开关,用于控制外接冷媒接口的压力,以控制该接口的新制冷剂的注入,图中的粗线表示该压力开关的压力路径。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6)

1.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包括:
工作罐,所述工作罐内封装有液态制冷剂,在所述工作罐顶部连接有工作罐压力传感器、以及工作罐压力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制冷剂分离器,用于滤除所述液态制冷剂中的杂质;
制冷剂流向控制系统,包括:
至少一加注通道电磁阀,各所述加注通道电磁阀分别设置在各加注通道中,各所述加注通道电磁阀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各所述加注通道分别设置在所述工作罐的制冷剂出口到空调低压接口、或空调高压接口之间,
当至少一所述加注通道为通路,所述液态制冷剂通过导通的所述加注通道注入到外接在所述空调低压接口、空调低压接口之间的空调;
至少一分离通道电磁阀,分别设置在各分离通道中,各所述分离通道电磁阀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各所述分离通道分别设置在所述空调低压接口、或空调高压接口到所述制冷剂分离器的制冷剂入口之间,
当至少一所述加注通道为通路时,从所述空调低压接口、和/或空调低压接口出来的所述液态制冷剂经由导通的所述分离通道进入所述制冷剂分离器的制冷剂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还包括:
散热器,设置在所述制冷剂分离器的制冷剂出口与所述工作罐的制冷剂回收入口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
在所述散热器外还设置有流体散热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散热器与所述工作罐安装在同一平台上,所述散热器、工作罐的重力均通过所述平台作用于位于所述平台下的第一电子称,所述第一电子称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
一部分所述加注通道由所述工作罐到所述空调低压接口,另一部分由所述工作罐到所述空调高压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
一部分所述分离通道的由所述空调低压接口到所述制冷剂分离器的制冷剂入口,另一部分由所述空调高压接口到所述制冷剂分离器的制冷剂入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制冷剂流向控制系统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空调高压接口到可视管道的任一端口之间的取样通道,在所述取样通道中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至少一电磁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制冷剂流向控制系统还包括:
取样回输电磁阀,设置在可视管道的任一端口与所述空调低压接口、或空调高压接口之间的取样回输通道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制冷剂流向控制系统还包括:
冷媒回收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空调高压接口到所述制冷剂分离器的制冷剂入口之间的回收通道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制冷剂流向控制系统还包括:
真空泵接口,用于外接真空泵,
系统真空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真空泵接口和与所述工作罐、空调高压接口、制冷剂分离系统的制冷剂入口分别连接的管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制冷剂流向控制系统还包括:
新冷媒加注电磁阀,设置在外接冷媒接口与可视管道的一端口之间的制冷剂补充通道中;
当所述新冷媒加注电磁阀打开,所述制冷剂补充通道为通路,且所述可视管道的另一端口与所述制冷剂分离器的制冷剂入口之间的通道为通路时,从所述外接冷媒接口进入的液态制冷剂经由所述制冷剂补充通道进入所述制冷剂分离器的制冷剂入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外接冷媒接口连接的制冷剂补充罐下还设置有第二电子称,所述第二电子称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制冷剂流向控制系统还包括:
润滑油加注电磁阀,设置在润滑油加注接口与所述空调低压接口之间的润滑油加注通道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润滑油加注接口为两个,
在各润滑油加注接口侧分别连接有一所述润滑油加注电磁阀,
各所述润滑油加注接口分别连接有一独立的润滑油容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
各所述润滑油加注接口分别连接有一独立的润滑油容器,两所述润滑油容器共同设置在第三电子称上,重力作用于所述第三电子称,所述第三电子称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
在所述第三电子称上还设置有废油容器,所述废油容器的重力作用于所述第三电子称,所述废油容器用于接收废油出口的排出物。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分离通道电磁阀还包括:
第一分离通道电磁阀,设置经过可视管道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制冷剂分离器的制冷剂入口之间的分离通道中,
第二分离通道电磁阀,设置在经过可视管道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制冷剂分离器的制冷剂入口之间的另一所述分离通道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制冷剂流向控制系统还包括:
排油加压电磁阀,设置在工作罐的制冷剂出口与连接在所述制冷剂分离系统的底部的废油排放管道的排油加压出口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制冷剂流向控制系统还包括:
废油排放电磁阀,设置在所述制冷剂分离器底部的废油排放管道的废油入口的废油排入口与废油出口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制冷剂流向控制系统还包括:
系统排空电磁阀,设置在排气排泄出口与所述制冷剂分离器的排油加压出口之间的通道中。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之任一所述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制冷剂分离器包括:
第一容器,在所述第一容器内设置有以供待处理的液态制冷剂进入的制冷剂入口,在所述第一容器内还设置有首尾贯通的热交换管,所述热交换管两端的管口与所述第一容器内空间不相连通,
压缩机,低压入口与所述第一容器内位于所述热交换管外的空间相接通,高压出口与所述热交换管的一管口连通,所述热交换管的另一管口接通所述制冷剂分离器的制冷剂出口,以供处理后的液态制冷剂流出。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
在所述制冷剂入口位于所述第一容器内的端部设置有喷洒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喷洒部位于所述热交换管的上方。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
在所述第一容器的外周还套接有第二容器,
所述第二容器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容器的外壁之间存在空隙。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
在所述第二容器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第一容器的外壁与所述第二容器的内壁之间有空隙,与设置在所述制冷剂分离器的制冷剂出口与所述工作罐的制冷剂回收入口之间的散热器外的流体散热通道连通。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第二容器为不锈钢容器。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容器的上部,
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容器的底部。
29.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压缩机的低压入口连接在所述第一容器的顶部。
30.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
在所述压缩机的低压入口位于所述第一容器内的前端还设置有至少一过滤部。
31.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热交换部为铜管。
3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热交换管呈盘卷状。
3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第一容器为不锈钢容器。
3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
在所述第一容器的底部设置有废油排放管。
35.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之任一所述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还包括:防凝露可视窗装置,
所述防凝露可视窗装置包括:底座,在所述底座的两端分别设置相对的第一挡块、第二挡块,在所述第一挡块、第二挡块上分别设置有以供液态制冷剂流过的第一孔部、第二孔部,在所述第一挡块或第二挡块上设置有以供抽气的气孔,
在第一挡块、第二挡块之间设置有可视管道、以及套接在所述可视管道外的外管,所述可视管道、外管分别与位于其两端的所述第一挡块、第二挡块密封连接,所述可视管道、外管分别呈透明状,
所述外管套接在所述可视管道外,各所述入口、出口与所述可视管道相通,所述气孔与所述可视管道、外管之间的环形管道相通,所述气孔用于抽气以将所述可视管道、外管之间的环形管道抽至真空状。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可视管道为玻璃管。
3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外管为玻璃管、或塑料管。
38.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
在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光源,在光源与所述可视管道、外管之间设置有透光部。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透光部为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散光板。
40.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第一挡块、第二挡块的其中之一为固定挡块,另一为可沿所述可视管道的轴向移动调整的可调挡块,在所述可调挡块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用于锁定所述可调挡块的固定连接件。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
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可调挡块所在侧设置有一与所述可视管道同向的滑槽,在所述可调挡板上设置有形状与所述滑槽相匹配的滑块,所述滑块限位于所述滑槽中,当所述滑块处于非锁定状态时,所述滑块可沿所述滑槽滑动。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
所述滑槽的开口窄于所述滑槽的底部。
43.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
在所述可视管道与所述第一挡块、第二挡块之间还套接有第一密封圈。
44.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
在所述外管与所述第一挡块、第二挡块之间还套接有第二密封圈。
45.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之任一所述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还包括:
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压力表,分别与所述空调高压接口连接,且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46.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之任一所述的一种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其特征是,还包括:
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表,分别与所述空调低压接口连接,且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CN201920187976.2U 2019-02-02 2019-02-02 空调透析修复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703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87976.2U CN210070317U (zh) 2019-02-02 2019-02-02 空调透析修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87976.2U CN210070317U (zh) 2019-02-02 2019-02-02 空调透析修复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70317U true CN210070317U (zh) 2020-02-14

Family

ID=69432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87976.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70317U (zh) 2019-02-02 2019-02-02 空调透析修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703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07262A (zh) 用于车辆空调测试系统的制冷剂加注回收系统及方法
CN204665777U (zh) 用于车辆空调测试系统的制冷剂加注回收系统
CN103438629A (zh) 一种多功能冷媒机
CN213600620U (zh)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可视化流动传热实验系统
CN201177477Y (zh) 制冷设备的冷媒管道清洗机
CN210070317U (zh) 空调透析修复系统
CN210070315U (zh) 制冷剂流向控制系统及空调透析修复系统
CN210070316U (zh) 防凝露可视窗装置及带该装置的空调透析修复系统
CN210070318U (zh) 制冷剂分离器及空调透析修复系统
CN109737652B (zh) 空调透析修复系统及方法
CN207570988U (zh) 一种两箱式冷热冲击试验箱
EP2056045A1 (en) refrigerant accumulation and oil recovery device for refrigerant fluid recovery/regeneration/recharging systems
CN104006461A (zh) 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机和空气调节装置
CN203132233U (zh) 一种汽车空调制冷剂的回收加注机自动荧光剂加注机构
CN210660845U (zh) 一种用于辊压机液压系统的液压缸漏油回收装置
CN209541530U (zh) 一种胶球收发球机
CN208998387U (zh) 一种冷媒自动回收加注机
CN207395260U (zh) 冷媒回收机的冷冻油分离器
CN208042367U (zh) 一种智能水力模块
CN203550362U (zh) 压缩机润滑油的抽取装置
CN206724782U (zh) 便携式换热器在线清理装置
CN210089189U (zh) 适于以板式换热器为蒸发器的氨制冷系统的自动回油装置
CN208568204U (zh) 冷媒检漏设备
CN209431619U (zh) 一种用于空调制冷系统的清洗设备
CN104226016B (zh) 导热油实时在线多级精滤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