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51956U - 成像镜头、摄像模组、自动驾驶汽车及监控摄像头 - Google Patents
成像镜头、摄像模组、自动驾驶汽车及监控摄像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051956U CN210051956U CN201920773226.3U CN201920773226U CN210051956U CN 210051956 U CN210051956 U CN 210051956U CN 201920773226 U CN201920773226 U CN 201920773226U CN 210051956 U CN210051956 U CN 21005195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lens element
- imaging
- refractive power
- im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像镜头、摄像模组、自动驾驶汽车及监控摄像头。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五透镜;成像镜头满足0<TTL/ImgH<4.0。其中,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能够扩大成像镜头的视场角度,使成像镜头具备大视场角的特性,且当满足上述关系时,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能够得到合理控制,使得成像镜头同时满足小尺寸及大画幅高像素的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成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成像镜头、摄像模组、自动驾驶汽车及监控摄像头。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及监控设备上一般使用超广角镜头以获得更大的视野范围,其中,为了获得较大的视场角,一般镜头需要多个玻璃镜片或多个塑料镜片,但这同时会导致镜头尺寸较大,不能满足顾客同时对小尺寸及大视场角特性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兼顾小型化及大视场角的问题,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摄像模组、自动驾驶汽车及监控摄像头。
一种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
具有屈折力的第四透镜;
具有屈折力的第五透镜;
所述成像镜头满足关系式:
0<TTL/ImgH<4.0;
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ImgH为成像系统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于水平方向的长度。
具有负屈折力的所述第一透镜能够扩大所述成像镜头的视场角度,使所述成像镜头具备大视场角的特性,且当满足上述关系时,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能够得到合理控制,使所述成像镜头同时满足小尺寸及大画幅高像素的要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相互独立,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或者
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胶合,并构成具有正屈折力的胶合透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成像镜头满足关系式:
(SD S2)/(RDY S2)<0.95;
其中,SD S2为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Y方向半孔径,RDY S2为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Y半径。满足上述关系时,可通过控制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Y方向半孔径及该面Y半径以有效控制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弯曲程度,减小所述第一透镜的加工难度,以及避免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由于过度弯曲而导致镀膜不均匀的问题,同时,还能减小产生鬼影的风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成像镜头满足关系式:
Y S2>-2.90;
其中,Y S2为最大视场光线与第一透镜像侧面相交处于Y轴方向的高度,Y S2的单位为mm。满足上述关系时,可通过控制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光线高度以有效控制所述第一透镜的镜片直径,进而控制所述成像镜头的大小,减小所需的安装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成像镜头满足关系式:
(ΣCT)/TTL<0.60;
其中,ΣCT为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于光轴处的厚度总和。满足上述关系时,可通过配置各透镜于光轴处的厚度以有效缩短所述成像镜头于光轴方向上的长度,从而实现小型化设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成像镜头满足关系式:
FOV/CRA>8.0;
其中,FOV为所述成像镜头于成像面水平方向的视场角,CRA为主光线入射角。满足上述关系时,可使所述成像镜头具备大视场角特性,以满足手机、相机、车载设备、监控设备、医疗设备等电子产品对大视场角的要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成像镜头满足关系式:
-50.00<R3/R4<50.00;
其中,R3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R4为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满足上述关系时,可通过配置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及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以有效控制所述第二透镜的弯曲程度,降低加工难度,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小产生鬼影的风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成像镜头满足关系式:
CTE 1<6.0;
CTE 2<70.0;
CTE 3<70.0;
CTE 4<70.0;
其中,CTE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线膨胀系数(10-6/K),CTE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线膨胀系数(10-6/K),CTE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线膨胀系数(10-6/K),CTE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线膨胀系数(10-6/K)。满足上述关系时,通过合理的材质搭配可以使所述成像镜头在低温时的焦距变短,而在高温时的焦距变长,温度变化趋势与模组一致,以便更好的搭配模组,且焦距变化量可控制在15μm以内,从而减小由温度变化而引起的成像模糊等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成像镜头包括光阑,所述光阑设于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之间,所述成像镜头满足关系式:
CT S7<0.50;
其中,CT S7为所述光阑至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CT S7的单位为mm。满足上述关系时,可有效提高成像的解析及相对照度。
一种摄像模组,包括感光元件及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成像镜头,所述感光元件设置于所述成像镜头的像侧。
一种汽车,包括车体、显示屏及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摄像模组,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车体内,所述摄像模组设置于所述车体的左侧及/或右侧,所述摄像模组与所述显示屏通信连接,所述摄像模组获得的影像信息能够于所述显示屏中显示。
一种监控摄像头,包括壳体及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摄像模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成像镜头示意图;
图2为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球差图(mm)、像散图(mm)和畸变图(%);
图3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4为第二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球差图(mm)、像散图(mm)和畸变图(%);
图5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6为第三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球差图(mm)、像散图(mm)和畸变图(%);
图7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8为第四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球差图(mm)、像散图(mm)和畸变图(%);
图9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提供的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10为第五实施例中成像镜头的球差图(mm)、像散图(mm)和畸变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摄像模组的汽车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摄像模组的监控摄像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原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原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原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考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成像镜头10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具有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及具有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
第一透镜L1包括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第二透镜L2包括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第三透镜L3包括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第四透镜L4包括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第五透镜L5包括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另外,成像镜头10的像侧还有一成像面S15。优选地,成像面S15可以为感光芯片的接收面。
其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
另外,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的非球面面型公式为:
其中,Z是非球面上相应点到与表面顶点相切的平面的距离,r是非球面上相应点到光轴的距离,c是非球面顶点的曲率,k是圆锥常数,Ai为非球面面型公式中与第i项高次项相对应的系数。
成像镜头10还包括光阑ST0。优选地,光阑ST0设置于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四透镜L4与第五透镜L5胶合以构成胶合透镜,使两个透镜紧密贴合,此时的胶合透镜提供正屈折力。其中,第四透镜L4可通过固体胶或液体胶等与第五透镜L5胶合。具体地,胶水可以为光敏胶或其他具有较高的透光率及较好的粘接性能的粘胶。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四透镜L4与第五透镜L5相互独立,即第四透镜L4与第五透镜L5之间不胶合,且其中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及第五透镜L5的材质均为塑料,此时,塑料材质的透镜能够减少成像镜头10的重量并降低生成成本。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及第五透镜L5的材质均为玻璃,此时,成像镜头10能够耐受较高的温度且具有较好的光学性能。优选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仅是第一透镜L1为玻璃材质,而其他透镜为塑料材质,此时,最靠近物侧的第一透镜L1能够较好地耐受物侧的环境温度影响,且由于其他透镜为塑料材质的关系,从而使成像镜头10保持较低的生产成本。又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的材质为玻璃,其他透镜的材质可任意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镜头10包括红外滤光片110,红外滤光片110设置于第五透镜L5的像侧。红外滤光片110包括物侧面S11及像侧面S12。红外滤光片110用于过滤成像的光线,具体用于隔绝红外光,防止红外光被感光元件接收,从而防止红外光对正常影像的色彩与清晰度造成影响,进而提高成像镜头10的成像品质。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镜头10还包括保护玻璃120。保护玻璃120包括物侧面S13及像侧面S14。保护玻璃120设置于红外滤光片110的像侧,从而在后续组装成模组时能够靠近感光元件,从而起到保护感光元件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镜头10满足以下关系:
0<TTL/ImgH<4.0;
其中,TTL为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成像系统的成像面S15于光轴上的距离,ImgH为成像系统的成像面S15上有效像素区域于水平方向的长度。在一些实施例中,TTL/ImgH的关系可以为3.588、3.590、3.595、3.605、3.610或3.612。满足上述关系时,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成像系统的成像面S15于光轴上的距离能够得到合理控制,使成像镜头10同时满足小尺寸及大画幅高像素的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镜头10满足以下关系:
(SD S2)/(RDY S2)<0.95;
其中,SD S2为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的Y方向半孔径(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的光学有效通光口径大小),RDY S2为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的Y半径。在一些实施例中,(SDS2)/(RDY S2)的关系可以为0.87、0.88、0.89、0.90或0.91。满足上述关系时,可通过控制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的Y方向半孔径及该面的Y半径以有效控制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的弯曲程度,减小第一透镜L1的加工难度,以及避免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由于过度弯曲而导致镀膜不均匀的问题,同时,还能减小产生鬼影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镜头10满足以下关系:
Y S2>-2.90;
其中,Y S2为最大视场光线与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的相交处于Y轴方向的高度,Y S2的单位为mm。在一些实施例中,Y S2可以为-2.71mm、-2.73mm、-2.76mm、-2.78mm或-2.79mm。满足上述关系时,可通过控制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的光线高度以有效控制第一透镜L1的镜片直径,进而控制成像镜头10的大小,减小所需的安装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镜头10满足以下关系:
(ΣCT)/TTL<0.60;
其中,ΣCT为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于光轴上的厚度总和。在一些实施例中,(ΣCT)/TTL的关系可以为0.46、0.48、0.50、0.53或0.56。满足上述关系时,可通过配置各透镜于光轴处的厚度以有效缩短成像镜头10于光轴方向上的长度,从而实现小型化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镜头10满足以下关系:
FOV/CRA>8.0;
其中,FOV为成像镜头10于成像面S15水平方向的视场角,CRA为主光线入射角。在一些实施例中,FOV/CRA的关系可以为9.00、9.40、9.80、10.00、10.40、10.80、11.20或11.40。满足上述关系时,可使成像镜头10具备大视场角特性,以满足手机、相机、车载设备、监控设备、医疗设备等电子产品对大视场角的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镜头10满足以下关系:
-50.00<R3/R4<50.00;
其中,R3为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R4为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在一些实施例中,R3/R4的关系可以为-40.00、-35.00、7.00、10.00或20.00。满足上述关系时,可通过配置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及像侧面S4的曲率半径以有效控制第二透镜L2的弯曲程度,降低加工难度,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小产生鬼影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镜头10满足以下关系:
CTE 1<6.0;
CTE 2<70.0;
CTE 3<70.0;
CTE 4<70.0;
其中,CTE 1为第一透镜L1的线膨胀系数(10-6/K),CTE 2为第二透镜L2的线膨胀系数(10-6/K),CTE 3为第三透镜L3的线膨胀系数(10-6/K),CTE 4为第四透镜L4的线膨胀系数(10-6/K),CTE 5为第五透镜L5的线膨胀系数(10-6/K)。具体地,CTE 1可以为5.6、CTE 2可以为61.5、CTE 3可以为66.0、CTE 4可以为61.5、CTE 5可以为66.0。满足上述关系时,通过合理的材质搭配可以使成像镜头10在低温时的焦距变短,而在高温时的焦距变长,温度变化趋势与模组一致,以便更好的搭配模组,且焦距变化量可控制在15μm以内,从而减小由温度变化而引起的成像模糊等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镜头10满足以下关系:
CT S7<0.50;
其中,CT S7为光阑ST0至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于光轴上的距离,CT S7的单位为mm。在一些实施例中,CT S7可以为0.12mm、0.16mm、0.18mm、0.20mm、0.24mm、0.28mm或0.29mm。满足上述关系时,可有效提高成像的解析及相对照度。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各实施例中的参考波长为546.1nm。
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成像镜头10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光阑ST0、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红外滤光片110以及保护玻璃120。图2为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10的球差图(mm)、像散图(mm)和畸变图(%),其中的像散图和畸变图为参考波长下的数据图。
其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于光轴处为凸面,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于光轴处为凹面;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于圆周处为凸面,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于圆周处为凹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于光轴处为凸面,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于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于圆周处为凹面,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于圆周处为凹面。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于光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于光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于圆周处为凸面,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于圆周处为凸面。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于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于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于圆周处为凸面,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于圆周处为凸面。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于光轴处为凹面,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S10于光轴处为凸面;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于圆周处为凹面,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S10于圆周处为凸面。
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及像侧面S2均为球面,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及像侧面均为非球面。
第一透镜L1的材质为玻璃,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的材质均为塑料。同时,红外滤光片110及保护玻璃120的材质均为玻璃。
另外,第四透镜L4与第五透镜L5之间不胶合。
成像镜头10满足以下关系:
TTL/ImgH=3.584;
其中,TTL为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成像系统的成像面S15于光轴上的距离,ImgH为成像系统的成像面S15上有效像素区域于水平方向的长度。满足上述关系时,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至成像系统的成像面S15于光轴上的距离能够得到合理控制,使成像镜头10同时满足小尺寸及大画幅高像素的要求。
成像镜头10满足以下关系:
(SD S2)/(RDY S2)=0.93;
其中,SD S2为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的Y方向半孔径,RDY S2为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的Y半径。满足上述关系时,可通过控制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的Y方向半孔径及该面的Y半径以有效控制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的弯曲程度,减小第一透镜L1的加工难度,以及避免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由于过度弯曲而导致镀膜不均匀的问题,同时,还能减小产生鬼影的风险。
成像镜头10满足以下关系:
Y S2=-2.70;
其中,Y S2为最大视场光线与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的相交处于Y轴方向的高度,Y S2的单位为mm。满足上述关系时,可通过控制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的光线高度以有效控制第一透镜L1的镜片直径,进而控制成像镜头10的大小,减小所需的安装空间。
成像镜头10满足以下关系:
(ΣCT)/TTL=0.45;
其中,ΣCT为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于光轴上的厚度总和。满足上述关系时,可通过配置各透镜于光轴处的厚度以有效缩短成像镜头10于光轴方向上的长度,从而实现小型化设计。
成像镜头10满足以下关系:
FOV/CRA=9.2;
其中,FOV为成像镜头10于成像面S15水平方向的视场角,CRA为主光线入射角。满足上述关系时,可使成像镜头10具备大视场角特性,以满足手机、相机、车载设备、监控设备、医疗设备等电子产品对大视场角的要求。
成像镜头10满足以下关系:
R3/R4=9.65;
其中,R3为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R4为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满足上述关系时,可通过配置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及像侧面S4的曲率半径以有效控制第二透镜L2的弯曲程度,降低加工难度,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小产生鬼影的风险。
成像镜头10满足以下关系:
CTE 1=5.6;
CTE 2=61.5;
CTE 3=66.0;
CTE 4=61.5;
CTE 5=66.0
其中,CTE 1为第一透镜L1的线膨胀系数(10-6/K),CTE 2为第二透镜L2的线膨胀系数(10-6/K),CTE 3为第三透镜L3的线膨胀系数(10-6/K),CTE 4为第四透镜L4的线膨胀系数(10-6/K),CTE 5为第五透镜L5的线膨胀系数(10-6/K)。满足上述关系时,通过合理的材质搭配可以使成像镜头10在低温时的焦距变短,而在高温时的焦距变长,温度变化趋势与模组一致,以便更好的搭配模组,且焦距变化量可控制在15μm以内,从而减小由温度变化而引起的成像模糊等问题。
成像镜头10满足以下关系:
CT S7=0.30;
其中,CT S7为光阑ST0至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于光轴上的距离,CT S7的单位为mm。满足上述关系时,可有效提高成像的解析及相对照度。
另外,成像镜头10的各参数由表1和表2给出。由物面至成像面S15的各元件依次按照表1从上至下的各元件的顺序排列。面序号1和2分别为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即同一透镜中,面序号较小的表面为物侧面,面序号较大的表面为像侧面。表1中的Y半径为相应面序号的物侧面或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第一透镜L1的“厚度”参数列中的第一个数值为该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第二个数值为该透镜的像侧面至后一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光阑ST0于“厚度”参数列中的数值为光阑ST0至后一透镜的物侧面顶点(顶点指透镜与光轴的交点)于光轴上的距离,我们默认第一透镜物侧面到最后一枚镜片像侧面的方向为光轴的正方向,当该值为负时,表明光阑ST0设置于透镜的物侧面顶点的右侧,若光阑STO厚度为正值时,光阑在透镜物侧面顶点的左侧。面序号6中的“厚度”参数为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至光阑ST0的距离。保护玻璃120于“厚度”参数中面序号13所对应的数值为保护玻璃120的像侧面S14至成像面S15于光轴上的距离。表2为表1中各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常数,Ai为非球面面型公式中与第i项高次项相对应的系数。
另外,以下各实施例中,各透镜的折射率与阿贝数均为参考波长下的数值。
第一实施例中,成像镜头10的有效焦距f=0.86mm,光圈值FNO=2.1,成像面S15水平方向上的视场角FOV=192.6度(deg.)。
表1
表2
第二实施例
如图3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成像镜头10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光阑ST0、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红外滤光片110以及保护玻璃120。图4为第二实施例中成像镜头10的球差图(mm)、像散图(mm)和畸变图(%),其中的像散图和畸变图为参考波长下的数据图。
其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于光轴处为凸面,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于光轴处为凹面;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于圆周处为凸面,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于圆周处为凹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于光轴处为凸面,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于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于圆周处为凹面,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于圆周处为凹面。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于光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于光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于圆周处为凸面,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于圆周处为凸面。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于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于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于圆周处为凸面,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于圆周处为凸面。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于光轴处为凹面,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S10于光轴处为凸面;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于圆周处为凹面,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S10于圆周处为凸面。
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及像侧面S2均为球面,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及像侧面均为非球面。
第一透镜L1的材质为玻璃,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的材质均为塑料。同时,红外滤光片110及保护玻璃120的材质均为玻璃。
另外,第四透镜L4与第五透镜L5之间不胶合。
在第二实施例中,成像镜头10的有效焦距f=0.87mm,光圈值FNO=2.1,成像面S15水平方向上的视场角FOV=190度(deg.)。
另外,成像镜头10的各参数由表3和表4给出,且其中各参数的定义可由第一实施例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
表3
表4
根据上述所提供的各参数信息可推得以下数据:
第三实施例
如图5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成像镜头10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光阑ST0、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红外滤光片110以及保护玻璃120。图6为第三实施例中成像镜头10的球差图(mm)、像散图(mm)和畸变图(%),其中的像散图和畸变图为参考波长下的数据图。
其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于光轴处为凸面,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于光轴处为凹面;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于圆周处为凸面,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于圆周处为凹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于光轴处为凸面,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于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于圆周处为凹面,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于圆周处为凹面。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于光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于光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于圆周处为凸面,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于圆周处为凸面。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于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于光轴处为凹面;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于圆周处为凸面,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于圆周处为凹面。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于光轴处为凸面,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S10于光轴处为凸面;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于圆周处为凸面,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S10于圆周处为凸面。
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及像侧面S2均为球面,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及像侧面均为非球面。
第一透镜L1的材质为玻璃,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的材质均为塑料。同时,红外滤光片110及保护玻璃120的材质均为玻璃。
另外,第四透镜L4与第五透镜L5之间胶合以构成胶合镜片,胶合镜片的屈折力为正。
在第三实施例中,成像镜头10的有效焦距f=0.83mm,光圈值FNO=2.1,成像面S15水平方向上的视场角FOV=190.4度(deg.)。
另外,成像镜头10的各参数由表5和表6给出,且其中各参数的定义可由第一实施例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
表5
表6
根据上述所提供的各参数信息可推得以下数据:
第四实施例
如图7所示的第四实施例中,成像镜头10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光阑ST0、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红外滤光片110以及保护玻璃120。图8为第四实施例中成像镜头10的球差图(mm)、像散图(mm)和畸变图(%),其中的像散图和畸变图为参考波长下的数据图。
其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于光轴处为凸面,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于光轴处为凹面;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于圆周处为凸面,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于圆周处为凹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于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于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于圆周处为凹面,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于圆周处为凹面。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于光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于光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于圆周处为凹面,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于圆周处为凸面。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于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于光轴处为凹面;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于圆周处为凸面,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于圆周处为凹面。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于光轴处为凸面,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S10于光轴处为凸面;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于圆周处为凸面,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S10于圆周处为凸面。
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以及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均为球面,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以及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及像侧面均为非球面。
第一透镜L1的材质为玻璃,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的材质均为塑料。同时,红外滤光片110及保护玻璃120的材质均为玻璃。
另外,第四透镜L4与第五透镜L5之间胶合以构成胶合镜片,胶合镜片的屈折力为正。
在第四实施例中,成像镜头10的有效焦距f=0.86mm,光圈值FNO=2.1,成像面S15水平方向上的视场角FOV=190度(deg.)。
另外,成像镜头10的各参数由表7和表8给出,且其中各参数的定义可由第一实施例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
表7
表8
根据上述所提供的各参数信息可推得以下数据:
第五实施例
如图9所示的第五实施例中,成像镜头10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光阑ST0、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红外滤光片110以及保护玻璃120。图10为第五实施例中成像镜头10的球差图(mm)、像散图(mm)和畸变图(%),其中的像散图和畸变图为参考波长下的数据图。
其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于光轴处为凸面,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于光轴处为凹面;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于圆周处为凸面,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于圆周处为凹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于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于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于圆周处为凹面,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S4于圆周处为凹面。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于光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于光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5于圆周处为凸面,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于圆周处为凸面。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于光轴处为凸面,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于光轴处为凹面;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7于圆周处为凸面,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8于圆周处为凹面。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于光轴处为凸面,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S10于光轴处为凸面;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9于圆周处为凸面,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S10于圆周处为凸面。
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及像侧面S2均为球面,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及像侧面均为非球面。
第一透镜L1的材质为玻璃,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的材质均为塑料。同时,红外滤光片110及保护玻璃120的材质均为玻璃。
另外,第四透镜L4与第五透镜L5之间胶合以构成胶合镜片,胶合镜片的屈折力为正。
在第五实施例中,成像镜头10的有效焦距f=0.83mm,光圈值FNO=2.1,成像面S15水平方向上的视场角FOV=190.3度(deg.)。
另外,成像镜头10的各参数由表9和表10给出,且其中各参数的定义可由第一实施例得出,此处不加以赘述。
表9
表10
根据上述所提供的各参数信息可推得以下数据:
参考图11所示,摄像模组20包括成像镜头10及设置于成像镜头10像侧的感光元件210。感光元件210可以为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通过采用成像镜头10,摄像模组20将具备小型化及大视场角的特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模组20为定焦模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在感光元件210上配置音圈马达以使感光元件210能够相对成像镜头10中的透镜相对移动。优选地,可将红外滤光片110、保护玻璃120与感光元件210一体固定,使三者在对焦移动时能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固定件以将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光阑ST0、第四透镜L4及第五透镜L5固定,同时在固定件上配置音圈马达以驱动上述透镜及光阑ST0相对感光元件210移动,从而实现对焦功能。
摄像模组20可应用于手机、汽车、监控、医疗等领域。具体可作为手机摄像头、车载摄像头、监控摄像头或内窥镜等。
如图12所示,上述摄像模组20可作为车载摄像头应用于汽车30中。汽车30可以为自动驾驶汽车或者为非自动驾驶汽车。摄像模组20可作为汽车30的前视摄像头、后视摄像头或侧视摄像头。具体地,汽车30包括车体310,摄像模组20安装于车体310的左后视镜、右后视镜、后尾箱、前大灯、后大灯等任意位置。通过利用摄像模组20的大视角特性以使汽车30能够获得更多视野盲区的影像信息(如获得更大的左后方及右后视野)。此外,汽车30中还设置有显示屏320,显示屏320安装于车体310内,且摄像模组20与显示屏320通信连接,摄像模组20所获得的影像信息能够传输至显示屏310中显示,从而使司机能够获得更完整的周边影像信息,提高驾驶时的安全保障。
特别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模组20可应用于自动驾驶汽车上。继续参考图12,摄像模组20安装于自动驾驶汽车车体上的任意位置,具体可参考上述实施例汽车30中摄像模组20的安装位置。对于自动驾驶汽车而言,摄像模组20还可安装于车体的顶部。此时,通过在自动驾驶汽车上安装多个摄像模组20以获得车体周围360°视角的环境信息,摄像模组20获得的环境信息将被传递至自动驾驶汽车的分析处理单元以供对周围的道路状况的实时分析。通过采用摄像模组20,可减少自动驾驶汽车的视野盲区,从而提升自动驾驶时的安全性能。
参考图13所示,监控摄像头40包括壳体410及摄像模组20,摄像模组20安装于壳体410中。摄像模组20的大视场及小型化特性能够使监控摄像头40在获得更大的视野范围的同时还保持较小的体积。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
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
具有屈折力的第四透镜;
具有屈折力的第五透镜;
所述成像镜头满足关系式:
0<TTL/ImgH<4.0;
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ImgH为成像系统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于水平方向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相互独立,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或者
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胶合,并构成具有正屈折力的胶合透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满足关系式:
(SD S2)/(RDY S2)<0.95;
其中,SD S2为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Y方向半孔径,RDY S2为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Y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满足关系式:
Y S2>-2.90;
其中,Y S2为最大视场光线与第一透镜像侧面相交处于Y轴方向的高度,Y S2的单位为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满足关系式:
(ΣCT)/TTL<0.60;
其中,ΣCT为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于光轴处的厚度总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满足关系式:
FOV/CRA>8.0;
其中,FOV为所述成像镜头于成像面水平方向的视场角,CRA为主光线入射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满足关系式:
-50.00<R3/R4<50.00;
其中,R3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R4为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镜头满足关系式:
CTE 1<6.0;
CTE 2<70.0;
CTE 3<70.0;
CTE 4<70.0;
其中,CTE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线膨胀系数,CTE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线膨胀系数,CTE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线膨胀系数,CTE4为所述第四透镜的线膨胀系数,线膨胀系数的单位为(10-6/K)。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阑,所述光阑设于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之间,所述成像镜头满足关系式:
CT S7<0.50;
其中,CT S7为所述光阑至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上的距离,CT S7的单位为mm。
10.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光元件及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所述感光元件设置于所述成像镜头的像侧。
11.一种自动驾驶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及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设置于所述车体上以获取所述车体周围的环境信息。
12.一种监控摄像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像模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73226.3U CN210051956U (zh) | 2019-05-27 | 2019-05-27 | 成像镜头、摄像模组、自动驾驶汽车及监控摄像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73226.3U CN210051956U (zh) | 2019-05-27 | 2019-05-27 | 成像镜头、摄像模组、自动驾驶汽车及监控摄像头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051956U true CN210051956U (zh) | 2020-02-11 |
Family
ID=69395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773226.3U Active CN210051956U (zh) | 2019-05-27 | 2019-05-27 | 成像镜头、摄像模组、自动驾驶汽车及监控摄像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05195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35811A (zh) * | 2022-05-06 | 2022-08-23 | 安徽光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鱼眼型红外消热差镜头 |
-
2019
- 2019-05-27 CN CN201920773226.3U patent/CN21005195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35811A (zh) * | 2022-05-06 | 2022-08-23 | 安徽光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鱼眼型红外消热差镜头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606038B2 (en) | Photographing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US20200379220A1 (en) | Imaging lens assembly, imag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US11709345B2 (en) | Optical lens assembly comprising seven lenses of -++--+- or +++--+- refractive powers,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1239970A (zh)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电子装置及汽车 | |
CN112505883A (zh) |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电子装置及驾驶装置 | |
CN111258030A (zh)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电子装置及汽车 | |
CN211698386U (zh)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电子装置及汽车 | |
CN111258035A (zh) | 光学成像系统、成像模组、电子装置及驾驶装置 | |
WO2021223137A1 (zh) | 光学成像镜头、取像模组、电子装置及驾驶装置 | |
US11841550B2 (en) | Imag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210051956U (zh) | 成像镜头、摄像模组、自动驾驶汽车及监控摄像头 | |
CN211698392U (zh) | 光学成像系统、成像模组、电子装置及驾驶装置 | |
CN111856710A (zh) | 光学镜头、取像模组、电子装置及驾驶装置 | |
CN112180556A (zh) | 光学成像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 |
CN111562659A (zh) | 光学成像镜头、取像模组、电子装置及驾驶装置 | |
CN111708150A (zh) | 成像镜头、取像模组、电子装置及驾驶装置 | |
CN111258031A (zh) | 光学镜头、成像模组、电子装置及驾驶装置 | |
CN111239967A (zh)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电子装置及汽车 | |
CN212364696U (zh) | 光学镜头、取像模组、电子装置及驾驶装置 | |
CN212181142U (zh) | 光学成像镜头、取像模组、电子装置及驾驶装置 | |
CN213149355U (zh) | 光学成像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 |
CN212341570U (zh) | 成像镜头、取像模组、电子装置及驾驶装置 | |
CN111258029A (zh) | 摄像镜头、取像装置、电子装置及驾驶装置 | |
CN111999852A (zh) | 成像镜头、摄像模组、自动驾驶汽车及监控摄像头 | |
CN111367057A (zh)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330096 No.699 Tianxiang North Avenue, Nanchang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xi Jingchao opt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200 East of College Sixth Road and South of Tianxiang Avenue, Nanchang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OFILM TECH Co.,Ltd.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