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41170U - 新型面板理线结构 - Google Patents

新型面板理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41170U
CN210041170U CN201921332970.6U CN201921332970U CN210041170U CN 210041170 U CN210041170 U CN 210041170U CN 201921332970 U CN201921332970 U CN 201921332970U CN 210041170 U CN210041170 U CN 2100411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end wall
panel
wire
fram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3297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镜锋
吴俊�
邹华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che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che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che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cheng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3297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411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411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411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面板理线结构,所述理线结构包括前后延伸的第一框体以及连接第一框体且上下延伸的第二框体,所述第一框体前端设有用以对接面板的前端壁,所述第二框体框体下端设有底端壁,所述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上设有倾斜延伸的斜端壁,所述前端壁后端的第一框体上设有用以缠绕所述线缆的第一绕线部,所述底端壁上端的第二框体上设有用以缠绕所述线缆的第二绕线部,所述斜端壁前下方的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上设有用以缠绕所述线缆的第三绕线部,所述第一绕线部、第二绕线部、第三绕线部用以选择性或同时缠绕所述线缆。如此,可解决光纤面板后面线缆杂乱的现象。

Description

新型面板理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的新型面板理线结构。
背景技术
面板结构一般包括面板部分以及穿设于所述面板中部的用以镶嵌连接器插接口的对接口,所述连接器位于所述面板后侧,且连接器上连接有线缆。所述面板一般用以安装于墙体上或者设备上。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布线的不同情况,需要预留一段适当长度的线缆,这些线缆在安装面板后会堆积在面板后端,影响安装,且容易造成混乱的信号串扰。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面板结构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更好理线功能的新型面板理线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面板理线结构,包括面板以及位于面板后端的理线结构,所述面板设有前后贯穿的用以插接对接连接器的对接口,所述对接口后端用以收容连接器部分,所述理线结构用以缠绕连接器部分的线缆;所述理线结构包括前后延伸的第一框体以及连接第一框体且上下延伸的第二框体,所述第一框体前端设有用以对接面板的前端壁,所述第二框体框体下端设有底端壁,所述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上设有倾斜延伸的斜端壁,所述前端壁后端的第一框体上设有用以缠绕所述线缆的第一绕线部,所述底端壁上端的第二框体上设有用以缠绕所述线缆的第二绕线部,所述斜端壁前下方的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上设有用以缠绕所述线缆的第三绕线部,所述第一绕线部、第二绕线部、第三绕线部用以选择性或同时缠绕所述线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器部分用以前后方向插接至所述理线结构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器部分用以自前下方向后上方倾斜插接至所述理线结构3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面板中部设有前盖体,所述前盖体包括突伸出面板前方的相互连接的上倾斜壁和下倾斜壁,所述下倾斜壁上设有所述对接口,所述对接口供所述连接器部分自前下方向后上方倾斜插接至所述理线结构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端壁向第一绕线部外侧突伸有用以拦线缆的第一拦截部,所述底端壁向第二绕线部外侧突伸有用以拦线缆的第二拦截部,所述前端壁向第三绕线部外侧突伸有用以拦线缆的第三拦截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框体上设有横向延伸的卡持部,所述卡持部上用以设置热缩管,所述热缩管内用以固持线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斜端壁包括前部、中部和后部,所述前部平行于前端壁,所述后部平行于底端壁,所述中部与前端壁之间呈锐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斜端壁上设有用以供线缆穿设至第一框体或第二框体上的缺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理线结构包括左右拼合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上设有左右延伸的且相互插接的扣持壁,所述扣持壁上设有相互扣合的扣持孔和扣持凸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面板理线结构的所述理线结构包括前后延伸的第一框体以及连接第一框体且上下延伸的第二框体,所述第一框体前端设有用以对接面板的前端壁,所述第二框体框体下端设有底端壁,所述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上设有倾斜延伸的斜端壁,所述前端壁后端的第一框体上设有用以缠绕所述线缆的第一绕线部,所述底端壁上端的第二框体上设有用以缠绕所述线缆的第二绕线部,所述斜端壁前下方的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上设有用以缠绕所述线缆的第三绕线部,所述第一绕线部、第二绕线部、第三绕线部用以选择性或同时缠绕所述线缆。如此,可解决光纤面板后面线缆杂乱的现象,在面板背面卡一个理线结构,因为施工现场预留的线长短不一,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三种不同方式的绕线方式,用户可以自由搭配,可以适应各种光纤尾纤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新型面板理线结构在插接对接连接器时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新型面板理线结构在插接对接连接器时去除面板后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图2中分离出壳体的立体组合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新型面板理线结构在插接对接连接器时的立体组合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新型面板理线结构在插接对接连接器时去除壳体后的立体组合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理线结构的立体组合图。
图7是图6中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图6中的立体分解图。
附图标记:
新型面板理线结构 100、100’ 面板 1
对接口 10 壳体 2
理线结构 3 第一框体 31
第二框体 32 第一拦截部 301
第二拦截部 302 第三拦截部 303
卡持部 304 前端壁 33
定位脚 331 扣持脚 332
底端壁 34 斜端壁 35
缺口 350 前部 351
后部 352 中部 353
第一部件 305 第二部件 306
扣持壁 307 扣持孔 308
扣持凸部 309 第一绕线部 36
第二绕线部 37 第三绕线部 38
连接器部分 4、4’ 线缆 5
前盖体 101 上倾斜壁 102
下倾斜壁 103 对接连接器 6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请参图1至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新型面板理线结构100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新型面板理线结构100,包括面板1以及位于面板1后端的理线结构3,所述面板1设有前后贯穿的用以插接对接连接器6的对接口10,所述对接口10后端用以收容连接器部分4,所述理线结构3用以缠绕连接器部分4的线缆5;所述理线结构3包括前后延伸的第一框体31以及连接第一框体31且上下延伸的第二框体32,所述第一框体31前端设有用以对接面板1的前端壁33,所述第二框体32框体下端设有底端壁34,所述第一框体31和第二框体32上设有倾斜延伸的斜端壁35,所述前端壁33后端的第一框体31上设有用以缠绕所述线缆5的第一绕线部36,所述底端壁34上端的第二框体32上设有用以缠绕所述线缆5的第二绕线部37,所述斜端壁35前下方的第一框体31和第二框体32上设有用以缠绕所述线缆5的第三绕线部38,所述第一绕线部36、第二绕线部37、第三绕线部38用以选择性或同时缠绕所述线缆5。如此设置,可解决光纤面板1后面线缆5杂乱的现象,在面板1背面卡一个理线结构3,因为施工现场预留的线长短不一,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三种不同方式的绕线方式,用户可以自由搭配,可以适应各种光纤尾纤的长度。所述第一绕线部36上的绕线方式为沿前后方向为轴进行缠绕,即大致为平行于前端壁33方向进行缠绕;第二绕线部37上的绕线方式为沿上下方向为轴进行缠绕,即大致为平行于底端壁34方向进行缠绕;第三绕线部38上绕线方式大致为平行于斜端壁35进行缠绕。
所述前端壁33上设有用以定位至面板1后端的定位脚331以及用以扣持于面板1后端的扣持脚332。所述面板1后端套设有将理线结构3包围起来的壳体2。
请参图1至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新型面板理线结构100,所述连接器部分4用以自前下方向后上方倾斜插接至所述理线结构3内。所述理线结构3可允许所述连接器部分4用以前后方向插接穿过所述第一框体31,且所述第一框体31后上方镂空不会阻挡所述连接器部分4的收容。
请参图4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新型面板理线结构100’,所述连接器部分4’用以前后方向插接至所述理线结构3内。如此设置,所述理线结构3可允许所述连接器部分4’用以前后方向插接穿过所述第一框体31,且所述第二框体32后上方镂空不会阻挡所述连接器部分4’的收容。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面板1中部353设有前盖体101,所述前盖体101包括突伸出面板1前方的相互连接的上倾斜壁102和下倾斜壁103,所述下倾斜壁103上设有所述对接口10,所述对接口10供所述连接器部分4自前下方向后上方倾斜插接至所述理线结构3内。如此设置,所述对接口10可面向斜下方插接所述连接器部分4。
所述前端壁33向第一绕线部36外侧突伸有用以拦线缆5的第一拦截部301,所述底端壁34向第二绕线部37外侧突伸有用以拦线缆5的第二拦截部302,所述前端壁33向第三绕线部38外侧突伸有用以拦线缆5的第三拦截部303。所述第一拦截部301、第二拦截部302、第三拦截部303可在绕线后对线缆5起到一定的固持作用,防止线缆5向外过度松开。
所述第一框体31上设有横向延伸的卡持部304,所述卡持部304上用以设置热缩管(未图示),所述热缩管内用以固持线缆5。所述热缩管内可穿设线缆5,进行热缩操作后将内部线缆5实现固定。
所述斜端壁35包括前部351、中部353和后部352,所述前部351平行于前端壁33,所述后部352平行于底端壁34,所述中部353与前端壁33之间呈锐角。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部353与前端壁33之间大致呈45角,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呈其他角度。如此,所述前部351和后部352不会影响线缆5的缠绕。
所述斜端壁35上设有用以供线缆5穿设至第一框体31或第二框体32上进行缠绕的缺口350。如此,所述缺口350可供线缆5自内部穿设而出缠绕于理线结构3外侧。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缺口350位于斜端壁35后部352上。
所述理线结构3包括左右拼合的第一部件305和第二部件306。如此设置,便于理线结构3的分体制造成型,利于设置各种细节部件。
所述第一部件305和第二部件306上设有左右延伸的且相互插接的扣持壁307,所述扣持壁307上设有相互扣合的扣持孔308和扣持凸部309。如此设置,所述第一部件305和第二部件306通过所述扣持孔308和扣持凸部309而稳定扣合在一起。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新型面板理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以及位于面板后端的理线结构,所述面板设有前后贯穿的用以插接对接连接器的对接口,所述对接口后端用以收容连接器部分,所述理线结构用以缠绕连接器部分的线缆;所述理线结构包括前后延伸的第一框体以及连接第一框体且上下延伸的第二框体,所述第一框体前端设有用以对接面板的前端壁,所述第二框体框体下端设有底端壁,所述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上设有倾斜延伸的斜端壁,所述前端壁后端的第一框体上设有用以缠绕所述线缆的第一绕线部,所述底端壁上端的第二框体上设有用以缠绕所述线缆的第二绕线部,所述斜端壁前下方的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上设有用以缠绕所述线缆的第三绕线部,所述第一绕线部、第二绕线部、第三绕线部用以选择性或同时缠绕所述线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面板理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部分用以前后方向插接至所述理线结构3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面板理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部分用以自前下方向后上方倾斜插接至所述理线结构3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面板理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中部设有前盖体,所述前盖体包括突伸出面板前方的相互连接的上倾斜壁和下倾斜壁,所述下倾斜壁上设有所述对接口,所述对接口供所述连接器部分自前下方向后上方倾斜插接至所述理线结构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面板理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壁向第一绕线部外侧突伸有用以拦线缆的第一拦截部,所述底端壁向第二绕线部外侧突伸有用以拦线缆的第二拦截部,所述前端壁向第三绕线部外侧突伸有用以拦线缆的第三拦截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面板理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体上设有横向延伸的卡持部,所述卡持部上用以设置热缩管,所述热缩管内用以固持线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面板理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端壁包括前部、中部和后部,所述前部平行于前端壁,所述后部平行于底端壁,所述中部与前端壁之间呈锐角。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面板理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端壁上设有用以供线缆穿设至第一框体或第二框体上的缺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面板理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理线结构包括左右拼合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面板理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上设有左右延伸的且相互插接的扣持壁,所述扣持壁上设有相互扣合的扣持孔和扣持凸部。
CN201921332970.6U 2019-08-16 2019-08-16 新型面板理线结构 Active CN2100411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32970.6U CN210041170U (zh) 2019-08-16 2019-08-16 新型面板理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32970.6U CN210041170U (zh) 2019-08-16 2019-08-16 新型面板理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41170U true CN210041170U (zh) 2020-02-07

Family

ID=69351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32970.6U Active CN210041170U (zh) 2019-08-16 2019-08-16 新型面板理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4117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4970A (zh) * 2019-08-16 2019-10-22 上海天诚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面板理线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4970A (zh) * 2019-08-16 2019-10-22 上海天诚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面板理线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87841B (zh) 线缆配线系统
CN101501546B (zh) 用于安装分插头接线盒的通用托架
KR101317149B1 (ko) 광케이블 단자함
CN101398514B (zh) 用于信息插座的连接保持器
KR101459158B1 (ko) 광섬유 분할기 모듈
US20130022328A1 (en) Drop Terminal with Anchor Block for Retaining a Stub Cable
CN101713852A (zh) 在通信连接机柜中存储光纤连接器的多位置光纤连接器支架和方法
US10401576B2 (en) MPO micro-latch-lock connector
CN210041170U (zh) 新型面板理线结构
CN107111090A (zh) 光学终端模块、具有所述光学终端模块的光学终端组件和具有所述光学终端模块的电控箱
US11366272B2 (en) Wall-plate-interfaceable-housed electrical-polarity switching hybrid coupler
US20240118499A1 (en) Dust Plug for Adapter Pre-populated with MPO Housing
US9448368B2 (en)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US10146016B1 (en) MPO micro-latchlock connector
JP2006235557A (ja) 光コンセント
KR101963311B1 (ko) 광케이블용 접속함체
CN110011140B (zh) 面板结构
JP3963776B2 (ja) 光ケーブル接続具
CN112415667A (zh) 一种mpo光纤连接器
TWM577119U (zh) The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CN104714279B (zh) 一种光纤连接器的固定装置
KR102158300B1 (ko) 광전케이블 커넥터
JP3524331B2 (ja) 多連レセプタクル装置
KR101285334B1 (ko) 광케이블 단자함
CN214474105U (zh) Mpo光纤适配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