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40656U - 一种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40656U
CN210040656U CN201821876443.7U CN201821876443U CN210040656U CN 210040656 U CN210040656 U CN 210040656U CN 201821876443 U CN201821876443 U CN 201821876443U CN 210040656 U CN210040656 U CN 2100406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elastic arm
fixing
fixing part
electrical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7644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霍柱东
李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eren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ere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eren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ere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7644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406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406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406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端子,所述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上,所述端子包括:焊接部、连接部、固持部、弹性臂和接触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焊接部与所述固持部之间,所述弹性臂设置于所述固持部与所述接触部之间,所述固持部包括第一固持部和第二固持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固持部和所述第二固持部围合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多个固定端子的收容孔,所述固持部固定于所述收容孔内,信号经过固持部时通过所述第一固持部和所述第二固持部分开传输,且信号经过第一固持部和第二固持部时具有相同路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由于端子设置比较密集,无法实现高频传输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连接器,用以将芯片模块电性连接至电路板,芯片通过向下按压方式与电连接器的端子接触,并通过端子实现芯片模块与电路板之间的电性导接。电连接器一般包括有端子和固定端子的绝缘本体,端子包括有固持于绝缘本体的固定部、与固定部一端连接且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与固定部另一端延伸且延伸出绝缘本体的弹性臂、以及与弹性臂连接的接触部。随着现有电子的超薄化,电连接器的体积越来越小,导电端子越来越密集,无法实现高频传输。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良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解决由于端子比较密集,无法实现高频传输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端子,所述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上,所述端子包括:焊接部、连接部、固持部、弹性臂和接触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焊接部与所述固持部之间,所述弹性臂设置于所述固持部与所述接触部之间,所述固持部包括第一固持部和第二固持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固持部和所述第二固持部围合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多个固定端子的收容孔,所述固持部固定于所述收容孔内,弹性臂设置于所述收容孔外,信号经过所述固持部时,通过所述第一固持部和所述第二固持部分开传输,且信号经过所述第一固持部和所述第二固持部时具有相同路径。
优选地,所述固持部为板状结构,所述端子还包括横梁部,所述横梁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持部与所述第二固持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口相对于所述固持部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弹性臂包括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所述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之间形成第二开口,所述接触部由所述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汇合形成。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自所述焊接部向上延伸且分开,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间隙相互连通。
优选地,所述端子还包括连料部,所述连料部包括第一连料部和第二连料部,所述第一连料部由所述第一固持部向下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连料部由所述第二固持部向下延伸形成。
优选地,所述收容孔包括第一收容孔、第二收容孔和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第一收容孔和所述第二收容孔连通,所述固持部固定于所述固定孔内,所述第一开口悬空于所述固定孔内,所述第一收容孔和所述第二收容孔分别设置于所述固持部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前后相邻的第一收容孔和第二收容孔之间,所述支撑部凸伸出所述绝缘本体,当芯片模块或其他设备与接触部接触时,所述弹性臂向下弹性运动,接触稳定后,所述支撑部卡合于所述第二开口内。
优选地,所述收容孔设置为多个且成矩形排列,一所述收容孔对应一所述端子,接触稳定后,一所述端子的接触部设置于前方所述端子的第二开口的上方,所述后方端子的接触部设置于所述前方端子焊接部的上方。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端子,所述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上,所述端子包括:焊接部、连接部、板状的固持部、弹性臂和接触部,所述固持部呈平面板状结构,其包括第一固持部和第二固持部,所述第一固持部和所述第二固持部之间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弹性臂包括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所述第一弹臂与所述第二弹臂之间形成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弹臂和所述第二弹臂汇合后延伸形成接触部,信号经过所述固持部和弹性臂时,其分别沿着所述第一固持部、第一弹臂、第二固持部以及第二弹臂传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多个固定所述端子的收容孔,所述固持部固定于所述收容孔内,所述弹性臂设置于所述收容孔外。
优选地,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凸伸出所述绝缘本体设置,当芯片模块或其他设备与所述接触部接触时,所述弹性臂向下弹性运动,接触稳定后,所述支撑部卡合于所述第二开口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绝缘本体和端子,所述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上,所述端子包括:焊接部、连接部、固持部、弹性臂和接触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焊接部与所述固持部之间,所述弹性臂设置于所述固持部与所述接触部之间,所述固持部包括第一固持部和第二固持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固持部和所述第二固持部围合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多个固定端子的收容孔,所述固持部固定于所述收容孔内,信号经过固持部时通过所述第一固持部和所述第二固持部分开传输,且信号经过第一固持部和第二固持部时具有相同路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由于端子比较密集,导致无法实现高频传输的技术问题,同时也可以满足制造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连接器与芯片模块接触稳定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端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与芯片模块接触稳定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连接器与芯片模块接触稳定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6中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电连接器;10、端子;101、焊接部;102、连接部;1021、第一连接部;1022、第二连接部;103、固持部;1031、第一固持部;1032、第二固持部;1033、第一卡部;1034、第二卡部;104、第一开口;105、弹性臂;1051、第一弹臂;1052、第二弹臂;106、第二开口;107、接触部;108、横梁部;109、连料部;1091、第一连料部;1092、第二连料部;20、绝缘本体;201、收容孔;2011、第一收容孔;2012、第二收容孔;202、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连接器100,包括:端子10和绝缘本体20,其中,端子10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20上。
端子10,包括焊接部101、连接部102、固持部103、弹性臂105和接触部107,其中,连接部102设置于焊接部101与固持部103之间,连接部102与焊接部101相互垂直设置,弹性臂105设置于固持部103与接触部107之间。
固持部103与弹性臂105之间具有一定夹角,夹角为105-135度,所述连接部102与所述固持部围合形成有第一开口104。
上述第一开口104靠近所述连接部102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开口104靠近弹性臂105的宽度。
焊接部101,与上述连接部102和固持部103垂直设置,所述焊接部101用于将上述端子10焊接于电路板上。
连接部102,包括第一连接部1021和第二连接部1022,所述第一连接部1021和第二连接部1022自焊接部101向上延伸且分开,上述第一开口104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021和第二连接部1022之间的间隙相互连通。
固持部103为板状结构,具体的,为一个平面结构,其包括第一固持部1031和第二固持部1032,所述第一固持部1031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021远离焊接部101的一端,第二固持部1032的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部1022远离焊接部101的一端,所述第一开口104由所述第一连接部1021、第二连接部1022、第一固持部1031和第二固持部1032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开口104相对于所述固持部103的中心线对称。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固持部1031与所述第二固持部1032不对称设置,其中第一固持部1031远离第一开口104的一侧设有第一卡部1033,第二固持部1032远离第一开口104的一侧设有第二卡部1034,所述第一卡部1033与所述第二卡部1034相对所述第一开口104的中心线不对称,当传输信号通过固持部103时具有相同的传输路径,在不改变结构尺寸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高频传输,满足制造需求,节约生产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固持部1031和第二固持部1032也可以是对称设置,即,第一卡部1033与第二卡部1034相对所述第一开口104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当传输信号经过固持部103时,通过所述第一固持部1031和所述第二固持部1032分开传输,且信号经过第一固持部1031和第二固持部1032时具有相同的传输路径,在不改变结构尺寸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高频传输,满足制造需求,节约生产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卡部1033和第二卡部1034主要用于更好的固定端子10,不参与信号的传输,因此,第一卡部1033和第二卡部1034的结构是否对称不影响传输路径。
弹性臂105,包括第一弹臂1051和第二弹臂1052,所述第一弹臂105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固持部1031远离第一连接部1021的一端,所述第二弹臂105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固持部1032远离第二连接部1022的一端,第一弹臂1051与所述第二弹臂1052之间形成第二开口106。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弹臂1051与第一固持部1031之间的夹角为105-135度,所述第二弹臂1052与第二固持部1032之间的夹角为105-135度。
接触部107,由所述第一弹臂1051与所述第二弹臂1052的另一端汇合后形成。
所述端子10还包括横梁部108,所述横梁部108连接于所述第一固持部1031与所述第二固持部1032之间,可以进一步加强端子10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中,横梁部108连接于第一固持部1031和第二固持部1032的末端,将第一开口104和第二开口106分隔开。所述横梁部108的设置,可以更好的将端子10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20上。
上述端子10还包括连料部109,所述连料部109包括第一连料部1091和第二连料部1092,所述第一连料部1091由所述第一固持部1031向下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连料部1092由所述第二固持部1032向下延伸形成,且所述第一连料部1091与所述第二连料部1092相对所述固持部103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5,绝缘本体20,设置为方形,所述绝缘本体20包括多个固定端子10的收容孔201,所述固持部103固定于所述收容孔201内,所述第一开口104悬空于所述收容孔201内。
请一并参阅图6、图7和图8,所述收容孔201设置为多个,且所述收容孔201成矩形排列,一所述收容孔201对应一所述端子10,接触稳定后,一所述端子10的接触部107设置于前方所述端子10的第二开口106的上方,所述后方端子10的接触部107设置于所述前方端子10的焊接部101的上方,在高密度端子10的情况下,接触部107和固持部103的设计充分利用了空间,同时避免了端子10之间的短路,同时,可实现高频传输。
上述收容孔201包括第一收容孔2011、第二收容孔2012和固定孔2013,所述固定孔2013与所述第一收容孔2011和第二收容孔2012连通,所述固持部103固定于所述固定孔2013内,所述第一开口104悬空于所述固定孔2013内。
上述绝缘本体20还设有支撑部202,所述支撑部202设置于前后相邻的第一收容孔2011和第二收容孔2012之间,所述支撑部202凸伸出所述绝缘本体20,当芯片模块或其他设备与接触部107接触时,弹性臂105向下弹性运动,接触稳定后,支撑部202卡合于第二开口106内。
使用时,通过将端子10安装于绝缘本体20的收容孔201,端子10的固持部103和焊接部101置于所述固定孔2013内,端子10的横梁部108置于第二收容孔2012内,其中,支撑部202凸出第二开口106设置,便于更好的安装端子10。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提供一种电连接器100,绝缘本体20和端子10,所述端子10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20上,所述端子10包括:焊接部101、连接部102、固持部103、弹性臂105和接触部107,所述连接部102设置于所述焊接部101与所述固持部103之间,所述弹性臂105设置于所述固持部103与所述接触部107之间,所述固持部103包括第一固持部1031和第二固持部1032,所述连接部102与所述第一固持部1031和所述第二固持部1032围合形成有第一开口104,所述绝缘本体20包括多个固定端子10的收容孔201,所述固持部103固定于所述收容孔201内,信号经过固持部103时通过所述第一固持部1031和所述第二固持部1032分开传输,且信号经过第一固持部1031和第二固持部1032时具有相同路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由于端子10设置比较密集,无法实现高频传输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2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通过提供另一种电连接器100,以实现高频传输,同时,满足制作需求,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一种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20和端子10,所述端子10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20上,所述端子10包括:焊接部101、连接部102、板状的固持部103、弹性臂105和接触部107,所述固持部103呈平面板状结构,其包括第一固持部1031和第二固持部1032,所述第一固持部1031和所述第二固持部1032之间形成有第一开口104,所述弹性臂105包括第一弹臂1051和第二弹臂1052,所述第一弹臂1051与所述第二弹臂1052之间形成第二开口106,所述第一弹臂1051和所述第二弹臂1052汇合后延伸形成接触部107,信号经过所述固持部103和弹性臂105时其分别沿着所述第一固持部1031、第一弹臂1051、第二固持部1032以及第二弹臂1052传输。
所述绝缘本体20包括多个固定所述端子10的收容孔201,所述固持部103固定于所述收容孔201内,所述弹性臂105设置于收容孔201外。
所述绝缘本体20还包括支撑部202,所述支撑部202凸伸出所述绝缘本体20设置,当芯片模块或其他设备与接触部107接触时,所述弹性臂105向下弹性运动,接触稳定后,所述支撑部202卡合于所述第二开口106内。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提供一种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20和端子10,所述端子10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20上,所述端子10包括:焊接部101、连接部102、固持部103、弹性臂105和接触部107,所述固持部103呈平面板状结构,其包括第一固持部1031和第二固持部1032,所述第一固持部1031和所述第二固持部1032之间形成有第一开口104,所述弹性臂105包括第一弹臂1051和第二弹臂1052,所述第一弹臂1051与所述第二弹臂1052之间形成第二开口106,所述第一弹臂1051和所述第二弹臂1052汇合后延伸形成接触部107,信号经过所述固持部103和弹性臂105时其分别沿着所述第一固持部1031、第一弹臂1051、第二固持部1032以及第二弹臂1052传输,所述绝缘本体20包括多个固定所述端子10的收容孔201,所述固持部103固定于所述收容孔201内,所述弹性臂105设置于收容孔201外,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不仅可以实现高频传输,同时也可以满足制造需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本体和端子,所述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上,所述端子包括:焊接部、连接部、固持部、弹性臂和接触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焊接部与所述固持部之间,所述弹性臂设置于所述固持部与所述接触部之间,所述固持部包括第一固持部和第二固持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固持部和所述第二固持部围合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多个固定端子的收容孔,所述固持部固定于所述收容孔内,弹性臂设置于所述收容孔外,信号经过所述固持部时,通过所述第一固持部和所述第二固持部分开传输,且信号经过所述第一固持部和所述第二固持部时具有相同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持部为板状结构,所述端子还包括横梁部,所述横梁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固持部与所述第二固持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于所述固持部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包括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所述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之间形成第二开口,所述接触部由所述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汇合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自所述焊接部向上延伸且分开,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间隙相互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还包括连料部,所述连料部包括第一连料部和第二连料部,所述第一连料部由所述第一固持部向下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连料部由所述第二固持部向下延伸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孔包括第一收容孔、第二收容孔和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第一收容孔和所述第二收容孔连通,所述固持部固定于所述固定孔内,所述第一开口悬空于所述固定孔内,所述第一收容孔和所述第二收容孔分别设置于所述固持部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收容孔设置为多个且成矩形排列,所述支撑部设置于前后相邻的所述第一收容孔和所述第二收容孔之间,所述支撑部凸伸出所述绝缘本体,当芯片模块或其他设备与所述接触部接触时,所述弹性臂向下弹性运动,接触稳定后,所述支撑部卡合于所述第二开口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一所述收容孔对应一所述端子,接触稳定后,一所述端子的接触部设置于前方所述端子的第二开口的上方,后方所述端子的接触部设置于前方所述端子的焊接部的上方。
10.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本体和端子,所述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上,所述端子包括:焊接部、连接部、板状的固持部、弹性臂和接触部,所述固持部呈平面板状结构,其包括第一固持部和第二固持部,所述第一固持部和所述第二固持部之间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弹性臂包括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所述第一弹臂与所述第二弹臂之间形成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弹臂和所述第二弹臂汇合后延伸形成接触部,
信号经过所述固持部和弹性臂时,其分别沿着所述第一固持部、第一弹臂、第二固持部以及第二弹臂传输,
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多个固定所述端子的收容孔,所述固持部固定于所述收容孔内,所述弹性臂设置于所述收容孔外。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凸伸出所述绝缘本体设置,当芯片模块或其他设备与所述接触部接触时,所述弹性臂向下弹性运动,接触稳定后,所述支撑部卡合于所述第二开口内。
CN201821876443.7U 2018-11-14 2018-11-14 一种电连接器 Active CN2100406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76443.7U CN210040656U (zh) 2018-11-14 2018-11-14 一种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76443.7U CN210040656U (zh) 2018-11-14 2018-11-14 一种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40656U true CN210040656U (zh) 2020-02-07

Family

ID=69342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76443.7U Active CN210040656U (zh) 2018-11-14 2018-11-14 一种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406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2061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0326214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CN109411958B (zh) 高速互连组件
JP5178847B2 (ja) Rf用プラグコネクタ、rf用リ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及び、rf用コネクタ
US10439315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JP2011523196A (ja) 表面実装電気接続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911230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ssembly thereof
US2008017642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0943318B (zh) 电性模组
CN110994230A (zh) 电连接器
CN110071386A (zh) 电连接器
CN102651509B (zh) 电连接器
CN209461728U (zh) 电连接器
US20140349518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shielding means
CN116632579A (zh) 插头组件、电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和制作插头组件的方法
US7867032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signal and coaxial contacts
CN210040630U (zh) 一种电连接器
US8558568B2 (en) Connector and semiconductor tes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9616801A (zh) 电连接器
CN112563827B (zh) 电连接器结构
CN210040656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109119842B (zh) 电连接器
EP3522306B1 (en) Connector module and connector for transmitting hf signals
CN102270784B (zh) 电连接器
CN109119787B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