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39973U - 一种智能开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开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39973U
CN210039973U CN201921002700.9U CN201921002700U CN210039973U CN 210039973 U CN210039973 U CN 210039973U CN 201921002700 U CN201921002700 U CN 201921002700U CN 210039973 U CN210039973 U CN 2100399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support
sliding plate
wedge
moving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0270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进
曾东
张洪冲
张�成
陈江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Priority to CN20192100270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399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399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3997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触点操作机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开关装置,包括接线柱和导电块,导电块固定连接在支架上,导电块位于支架内的一侧固设有静触头,支架内设有推动机构,推动机构包括动触头,推动机构用于推动动触头与静触头相抵,支架内设有控制器,支架内设有锁止机构,锁止机构用于保持动触头与静触头相抵,控制器分别与推动机构、锁止机构电连接。采用本方案,能够减少因动触头与静触头意外分离导致外部电气设备关闭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开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触点操作机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开关可解释为开启和关闭,同时也指可以使电路开路、使电流终端或使电流流至其他电路的电子元件,最常见的开关就是让人操作的机电设备,其中有一个或多个电子接点。接点的“闭合”代表电子接点导通,允许电流流过;开关的“开路”代表电子接点不导通,不允许电流流过。
在机电设备运动的过程中,电子接点需保持导通的状态,在机电设备停止时,才能断开电子接点。现有的开关类型很多,例如波动开关、波段开关、电源开关、限位开关,控制开关、转换开关、行程开关、智能防火开关等。按照结构分类,开关还可分为:微动开关、船型开关、钮子开关、拨动开关、按钮开关、按键开关等。
上述开关中大部分需要人工进行调节,控制开关的开启与闭合,当开关在使用时流程比较复杂,因此亟需一种解决上述问题,且节省人工的一种智能电气开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智能开关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基础方案:包括接线柱和导电块,所述导电块固定连接在支架上,所述导电块位于支架内的一侧固设有静触头,所述支架内设有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动触头,所述推动机构用于推动动触头与静触头相抵,支架内设有控制器,控制器与推动机构电连接。
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使用时,接线柱将开关与外部电气设备相连接,当控制器控制推动机构推动动触头,直到动触头与静触头相抵,由于静触头位于导电块的一侧,当动触头与静触头相抵时,电子接点导通,外部电气设备得以启动。而由于控制器的存在,用于可以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将信号发送给控制器,进而通过控制器控制电子接点导通和断开,与通过按钮控制电子接点的导通和断开相比,无需用户前往按钮处,触发按钮进行控制,节省人力,使用方便。
进一步,所述推动机构包括伸缩件,所述伸缩件的一端固设在支架上,所述伸缩件的另一端用于推动动触头。有益效果:通过伸缩件的设置,当伸缩件伸出时,使得动触头与静触头相抵,当伸缩件收缩时,使得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从而控制电子接点的导通和断开。
进一步,所述支架内设有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用于保持动触头与静触头相抵。有益效果:在外部电气设备运动过程中,电子接点需保持导通的状态,设置锁止机构,在动触头与静触头相抵时,减少因动触头与静触头意外分离导致外部电气设备关闭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滑动板,所述滑动板在伸缩件的作用下能够在支架内滑动,所述滑动板远离伸缩件的一侧固设有支撑杆,支撑杆远离滑动板的一端与动触头固定连接;所述锁止机构包括楔形块,所述支架开设有收纳孔,所述楔形块的楔形面朝向伸缩件,且与滑动板接触,所述楔形块能够收缩于收纳孔内。
有益效果:楔形块和滑动板的配合使用,在滑动板受伸缩件的作用的移动过程中,由于楔形块的楔形面朝向伸缩件,楔形块受滑动板的作用而收缩于收纳孔内,滑动板能够顺利经过收纳孔。在动触头与静触头相抵时,滑动板也恰好与楔形块相抵,由此滑动板在楔形块的阻挡作用下,保持位置不变,进而使得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保持相抵的状态。
进一步,所述收纳孔的底部固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与楔形块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伸缩杆、楔形块固定连接。有益效果:弹性件的设置,使得动触头向静触头移动的过程中,滑动板能够将楔形块推入收纳孔内,顺利经过收纳孔,并在滑动板经过后才收纳孔弹出,以阻挡滑动板。伸缩杆的设置,在需要分离动触头和静触头时,伸缩杆收缩,使得楔形块移动至收纳孔内,楔形块无法阻挡滑动板,使得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断开外部电气设备。
进一步,所述弹性件为压缩弹簧。有益效果:压缩弹簧使用简单,易于获得和制造。
进一步,所述静触头开设有梯形凹槽,所述动触头为梯形触头。有益效果:梯形凹槽和梯形触头的设置,使得动触头与静触头的接触更为紧密,防止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
进一步,所述静触头开设有半球型凹槽,所述动触头为球型触头。有益效果:半球型凹槽和球型触头的设置,使得动触头与静触头的接触更为紧密,防止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与梯形凹槽相比,半球型更不容易滑动。
进一步,所述伸缩件和所述伸缩杆均为电动伸缩杆,所述控制器与电动伸缩杆电连接。有益效果:电动伸缩杆控制简单,伸缩效果稳定,可根据需求选择不同长度,选择多。
进一步,所述滑动板远离支撑杆的一侧固设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孔径自滑动板向外逐渐增大。有益效果:连接套的设置,使得滑动板下移的时候伸缩件的自由端能够在连接套的导向作用下,与滑动板相抵,便于后续推动滑动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开关装置实施例一的主视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开关装置实施例二的动触头与静触头相抵状态的主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开关装置实施例二的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状态的主视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开关装置图2的A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滑动板1、动触头21、静触头22、导电块3、接线柱4、第一电动伸缩杆51、第二电动伸缩杆52、支架6、楔形块7、压缩弹簧8。
实施例一
一种智能开关装置,如附图1所示,包括支架6、接线柱4和导电块3,接线柱4用于将开关与电机设备相连,导电块3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焊接的方式将导电块3焊接在支架6上)在支架6的顶部,导电块3贯穿支架6,导电块3位于支架6的一端固设有静触头22,静触头22远离导电块3的一端(即导电块3的底部)开设有梯形凹槽。
支架6的底部设有推动机构,推动机构位于支架6内,推动机构包括伸缩件和动触头21,动触头21为梯形触头,动触头21与静触头22协同配合。支架6内还设有控制器和红外接收器,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优选型号为STC89C52的单片机,红外接收器优选型号为RB-03T005A的红外接收模块。在本实施例中,伸缩件优选泰恒力的电动伸缩杆,为了便于区别,将其称为第一电动伸缩杆51,其伸缩长度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第一电动伸缩杆51包括连接的底座和伸缩部,底座通过螺钉安装在支架6的底部上,伸缩部的自由端与动触头21焊接。控制器分别与第一电动伸缩杆51、红外接收器电连接(即控制器的第一信号输入引脚与红外接收器的信号输出引脚电连接,控制器的第一信号输出引脚与第一电动伸缩杆51的信号控制引脚电连接),初始状态,第一电动伸缩杆51处于收缩状态。当红外接收器接收到信号时(此时用户通过远程遥控等其他装置发送信号,例如具有红外发射模块的遥控器),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51伸出,使得动触头21与静触头22相抵,当红外接收器再次接收到信号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51收缩,使得动触头21与静触头22分离(红外接收器接收到信号时,信号输出引脚变为高电平,随即电平复位,即第一信号输入引脚接收到高电平,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51伸出,红外接收器再次接收到信号时,信号输出引脚再次变为高电平,即第一信号输入引脚再次接收到高电平,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51收缩)。
在其他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控制控制器,例如设置无线传输模块,控制器与无线传输模块电连接,用户通过手机或电脑发送信号,无线传输模块接收信号后,其输出引脚输出高电平,控制器在接收到高电平后,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51伸出和收缩。
使用时,通过接线柱4将开关与外部电气设备相连接,接线柱4与外部电气设备的连接属于现有技术,且并非本申请的发明点,因此不再赘述。之后开关开始工作,当用户想要开启外部电气设备时,用户通过具有红外发射模块的遥控器发送信号,红外传感器接收到信号时,产生高电平信号,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51伸出,直到动触头21与静触头22相抵,第一电动伸缩杆51保持伸出状态。当用户想要停止外部电气设备时,用户通过具有红外发射模块的遥控器发送信号,此时红外传感器再次接收到信号时,再次产生高电平,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51收缩,动触头21与静触头22分离,第一电动伸缩杆51复位。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如附图2、3所示,推动机构包括伸缩件、动触头21和滑动板1,在本实施例中,伸缩件选用泰恒力的电动伸缩杆,为了便于区别,将其称为第一电动伸缩杆51,其伸缩长度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在本实施例中,静触头22远离导电块3的一端(即导电块3的底部)开设有半球型的凹槽,动触头21为球型触头,动触头21与静触头22协同配合。
第一电动伸缩杆51包括连接的底座和伸缩部,底座通过螺钉安装在支架6的底部上。滑动板1位于第一电动伸缩杆51与动触头21之间,且能够在支架6内滑动,动触头21与滑动板1之间设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动触头21、滑动板1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的一端与动触头21粘接,另一端与滑动板1通过螺钉连接)。滑动板1远离支撑杆的一侧固设有连接套,连接套的孔径由小变大,连接套孔径较小的一端与滑动板1固定连接,且该孔径大于第一电动伸缩杆51的伸缩部。
如附图4所示,支架6内(即支架6的侧壁)开设有收纳孔,收纳孔的数量不少于三个,收纳孔轴向分布在支架6内,在本实施例,收纳孔的数量为三个,收纳孔内均设有锁止机构(即本实施例中共有三组锁止机构),锁止机构包括楔形块7、弹性件和伸缩杆,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优选为压缩弹簧8,伸缩杆优选泰恒力的电动伸缩杆,为了便于区别,将其称为第二电动伸缩杆52,其伸缩长度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第二电动伸缩杆52包括连接的底座和伸缩部,底座通过螺钉安装在收纳孔的底部上。压缩弹簧8位于楔形块7与第二伸缩杆之间,压缩弹簧8的两端分别与楔形块7、伸缩杆固定连接(压缩弹簧8的一端与伸缩杆的自由端焊接,另一端与楔形块7粘接)。
楔形块7包括楔形部和导向部,导向部位于收纳孔内,楔形块7的楔形面朝向第一电动伸缩杆51,且与滑动板1相抵,当滑动板1向上移动(自支架6底部向支架6顶部移动)且刚好经过楔形块7时,此时动触头21与静触头22相抵,且楔形块7阻挡滑动板1向下移动(自支架6顶部向支架6底部移动)。
控制器还与第二电动伸缩杆52电连接(即控制器的第一信号输入引脚与红外接收器的信号输出引脚电连接,控制器的第二、三、四信号输出引脚分别与三个第二电动伸缩杆52的信号控制引脚电连接)。初始状态,第一电动伸缩杆51处于收缩状态,第二电动伸缩杆52处于伸出状态。当红外接收器接收到信号时(此时用户通过远程遥控等其他装置发送信号,例如具有红外发射模块的遥控器),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51伸出,使得动触头21与静触头22相抵,在第一电动伸缩杆51完全伸出后,随即收缩复位。当红外接收器再次接收到信号时,控制器控制第二电动伸缩杆52收缩(红外接收器接收到信号时,信号输出引脚变为高电平,随即电平复位,即第一信号输入引脚接收到高电平,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51伸出,随即收缩复位。红外接收器再次接收到信号时,信号输出引脚再次变为高电平,即第一信号输入引脚再次接收到高电平,控制器控制第二电动伸缩杆52收缩,随即伸出复位)。
初始状态下,第一电动伸缩杆51的伸缩部的自由端位于连接套内,此时滑动板1与第一电动伸缩杆51的伸缩部的自由端相接触。当用户想要开启外部电气设备时,用户通过具有红外发射模块的遥控器发送信号,红外传感器接收到信号时,产生高电平信号,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51伸出,第一电动伸缩杆51推动滑动板1上移,上移过程中,滑动板1的边缘与楔形块7的楔形相抵,楔形块7受滑动板1的作用力收缩于收纳孔内,滑动板1经过楔形块7恰好动触头21与静触头22相抵,随即第一电动伸缩杆51收缩复位,此时滑动板1被楔形块7阻挡,使得动触头21与静触头22保持相抵的状态。
当用户想要停止外部电气设备时,用户通过具有红外发射模块的遥控器发送信号,此时红外传感器再次接收到信号时,再次产生高电平,控制器控制第二电动伸缩杆52收缩,由于楔形块7通过压缩弹簧8连接在第二电动伸缩杆52上,随着第二电动伸缩杆52收缩,楔形块7向收纳孔内移动,并完全隐藏于收纳孔内,由于没有楔形块7的阻挡,滑动板1下落,动触头21与静触头22分离,由于连接套的导向作用使得第一电动伸缩杆51的自由端位于连接套内,且与滑动板1相抵。在第二电动伸缩杆52收缩后,随即第二电动伸缩杆52伸出复位。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9)

1.一种智能开关装置,包括接线柱和导电块,所述导电块固定连接在支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块位于支架内的一侧固设有静触头,所述支架内设有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动触头,所述推动机构用于推动动触头与静触头相抵,支架内设有控制器,控制器与推动机构电连接;所述推动机构包括伸缩件,所述伸缩件的一端固设在支架上,所述伸缩件的另一端用于推动动触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内设有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用于保持动触头与静触头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滑动板,所述滑动板在伸缩件的作用下能够在支架内滑动,所述滑动板远离伸缩件的一侧固设有支撑杆,支撑杆远离滑动板的一端与动触头固定连接;所述锁止机构包括楔形块,所述支架开设有收纳孔,所述楔形块的楔形面朝向伸缩件,且与滑动板接触,所述楔形块能够收缩于收纳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孔的底部固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与楔形块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伸缩杆、楔形块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压缩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开设有梯形凹槽,所述动触头为梯形触头。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开设有半球型凹槽,所述动触头为球型触头。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智能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件和所述伸缩杆均为电动伸缩杆,所述控制器与电动伸缩杆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远离支撑杆的一侧固设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孔径自滑动板向外逐渐增大。
CN201921002700.9U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智能开关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399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02700.9U CN210039973U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智能开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02700.9U CN210039973U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智能开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39973U true CN210039973U (zh) 2020-02-07

Family

ID=69349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02700.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39973U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智能开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399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50109079A1 (en) Rapid tri-state bidirectional switching device
US3775576A (en) Butt-contact speed control trigger switch
CN109950746B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11916298A (zh) 一种使现有按钮达到无接触控制的系统及方法
WO2015165144A1 (zh) 开关结构
CN210039973U (zh) 一种智能开关装置
JP2019145487A (ja) 電気ユニットおよび交換可能な接続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る電気システム
CA2364989A1 (en) Circuit breaker with bypass conductor commutating current out of the bimetal during short circuit interruption and method of commutating current out of bimetal
EP3745436B1 (en) An integrated switch
US20230097389A1 (en) Connector compone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1858046A3 (en) Crossbar assist mechanism and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KR890003525B1 (ko) 단로기
CN210129452U (zh) 一种智能设备及其闪断开关介入式通断电机构
CN217306339U (zh) 一种微动开关
US20230094141A1 (en) Connector compone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829051Y (zh) 一种安全开关插座功能件
CN113823952B (zh) 一种便捷电流端子更换系统
US9653855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unit
CN214279819U (zh) 开关连接器
CN219497573U (zh) 一种隔离开关
CN218730693U (zh) 一种抽屉座固定结构和接触器
CN211045309U (zh) 一种改进型开关
CN218333670U (zh) 一种断路器机械开关装置
CN220569591U (zh) 一种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快速接地开关动触头
CN213905181U (zh) 一种智能框架断路器自动转换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07

Termination date: 202006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