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31520U - 方墩用的抱箍支撑体系 - Google Patents

方墩用的抱箍支撑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31520U
CN210031520U CN201920453974.3U CN201920453974U CN210031520U CN 210031520 U CN210031520 U CN 210031520U CN 201920453974 U CN201920453974 U CN 201920453974U CN 210031520 U CN210031520 U CN 2100315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op
square pier
clamping piece
plate
support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5397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敏
马明磊
李克铭
孟祥川
刘昊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5397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315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315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315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方墩用的抱箍支撑体系,包括:箍设于方墩的主抱箍,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方墩上相对的角部处,且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的连接处留设有调节间隙,并通过穿设的连接件紧固连接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以使得所述主抱箍抱紧所述方墩;以及支设于所述主抱箍的平台支架,所述平台支架的顶部形成有与所述方墩的顶部相平齐的施工平台。本实用新型的抱箍支撑体系用于方墩,在方墩上紧固支撑体系以为轨道梁提供支撑,省去了钢管柱支撑或格构柱支撑,能够节省基础硬化时间,从而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方墩用的抱箍支撑体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工程领域,特指一种方墩用的抱箍支撑体系。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轻型轨道交通的快捷、轻便的特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体现,作为中低运量的跨座式单轨交通其建设规模也越来越大。柳州市公共交通配套工程项目为跨座式单轨交通工程,该跨座式单轨交通采用简支变连续结构,方墩上方夹设轨道梁,并在方墩上施工后浇带连接两侧的轨道梁,由于方墩顶部尺寸较小,轨道梁无法安全、稳定的落在方墩的顶部,而现有通常是采用在方墩外侧设置钢管柱支撑或格构柱支撑,为了确保钢管柱支撑或格构柱支撑的稳定性,在钢管柱支撑或格构柱支撑的底部施工有基础,轨道梁的施工需待基础硬化后方能进行施工,如此大大的影响了施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方墩用的抱箍支撑体系,解决现有的采用钢管柱支撑或格构柱支撑底部需施工基础而增加了基础硬化时间从而影响施工效率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墩用的抱箍支撑体系,包括:
箍设于方墩的主抱箍,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方墩上相对的角部处,且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的连接处留设有调节间隙,并通过穿设的连接件紧固连接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以使得所述主抱箍抱紧所述方墩;以及
支设于所述主抱箍的平台支架,所述平台支架的顶部形成有与所述方墩的顶部相平齐的施工平台。
本实用新型的抱箍支撑体系用于方墩,在方墩上紧固支撑体系以为轨道梁提供支撑,省去了钢管柱支撑或格构柱支撑,能够节省基础硬化时间,从而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的连接处留设有调节间隙,进而通过连接件的紧固连接而将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紧紧地夹固在方墩上,为平台支架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支撑,提高了轨道梁的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方墩用的抱箍支撑体系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箍设于所述方墩的次抱箍,所述次抱箍设于所述主抱箍的下方且所述次抱箍和所述主抱箍对应的侧部之间支撑连接有顶撑机构,所述顶撑机构可伸缩调节。
本实用新型方墩用的抱箍支撑体系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次抱箍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卡箍件和第二卡箍件,所述第一卡箍件和所述第二卡箍件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方墩上相对的角部处,且所述第一卡箍件和所述第二卡箍件的连接处留设有调节间距,并通过穿设的紧固件紧固连接所述第一卡箍件和所述第二卡箍件,以使得所述次抱箍抱紧所述方墩。
本实用新型方墩用的抱箍支撑体系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顶撑机构为千斤顶。
本实用新型方墩用的抱箍支撑体系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的端部设有呈倾斜状的第一对接板,所述第二夹持件的端部设有呈倾斜状的第二对接板,所述第二对接板与所述第一对接板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对接板和所述第二对接板上开设有供连接件穿设的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方墩用的抱箍支撑体系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的角部处设有一第一托板,所述第二夹持件的角部处设有一第二托板;
所述第一托板和所述第二托板支撑连接所述平台支架。
本实用新型方墩用的抱箍支撑体系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平台支架包括固设于所述第一托板和所述第二托板上的托架、立设固定于所述托架上的贝雷片以及固设于所述贝雷片上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顶部形成所述施工平台。
本实用新型方墩用的抱箍支撑体系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托板的底部固设有第一加劲板,所述第一加劲板与所述第一夹持件对应的侧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托板的底部固设有第二加劲板,所述第二加劲板与所述第二夹持件对应的侧部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方墩用的抱箍支撑体系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L型板、与多个所述第一L型板固定连接的多个第一楞板以及与所述第一楞板固定连接并供与所述方墩相贴的第一垫板;
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L型板、与多个所述第二L型板固定连接的多个第二楞板以及与所述第二楞板固定连接并供与所述方墩相贴的第二垫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方墩用的抱箍支撑体系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方墩用的抱箍支撑体系使用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方墩用的抱箍支撑体系中主抱箍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方墩用的抱箍支撑体系中主抱箍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方墩用的抱箍支撑体系,依附于方墩为方墩顶部的轨道梁的施工提供施工平台,解决了现有采用钢管柱支撑或格构柱支撑底部需要施工基础而存在基础硬化时间长,影响施工工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利用主抱箍抱紧方墩,而后在主抱箍上设置平台支架,能够大大提升施工效率。且设置了次抱箍和顶撑机构,增加了主抱箍的承重能力,提高了轨道梁架设的安全性,另外,顶撑机构的伸缩调节,增加了抱箍的负荷能力,也便于平台支架的调节与拆卸。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方墩用的抱箍支撑体系进行说明。
参阅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方墩用的抱箍支撑体系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参阅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方墩用的抱箍支撑体系使用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方墩用的抱箍支撑体系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方墩用的抱箍支撑体系包括主抱箍21和平台支架22,主抱箍21箍设于方墩10,该主抱箍2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件211和第二夹持件212,第一夹持件211和第二夹持件212的连接处位于方墩10上相对的角部处,且第一夹持件211和第二夹持件212的连接处留设有调节间隙213,结合图3所示,并通过穿设的连接件214紧固连接第一夹持件211和第二夹持件212,以使得主抱箍21抱紧方墩10。平台支架22支设于主抱箍21上,平台支架22的顶部形成有与方墩10的顶部相平齐的施工平台2231,该施工平台2231用于承托轨道梁11,为轨道梁11提供了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主抱箍21在对应方墩10的角部处设置有调节间隙213,紧固连接件214时,可使得调节间隙213变小,而令第一夹持件211和第二夹持件212紧紧地箍住方墩10,提高了主抱箍21的结构强度,能够为平台支架22提供稳定可靠的支撑,提高轨道梁的施工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抱箍支撑体系还包括固设在方墩10的次抱箍23,该次抱箍23设于主抱箍21的下方且次抱箍23和主抱箍21对应的侧部之间支撑连接有顶撑机构24,该顶撑机构24可伸缩调节,通过顶撑机构24支撑主抱箍21,能够增加主抱箍21的负荷能力,提高抱箍支撑体系的稳定性。另外在拆卸抱箍支撑体系时,利用顶撑机构24的伸缩调节可方便抱箍支撑体系的拆除。较佳地,顶撑机构24为千斤顶。顶撑机构24设有四个,在主抱箍21和次抱箍23的每一个侧部都设置一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次抱箍2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卡箍件231和第二卡箍件232,该第一卡箍件231和第二卡箍件232的连接处位于方墩10上相对的角部处,且第一卡箍件231和第二卡箍件232的连接处留设有调节间距233,并通过穿设的紧固件紧固连接第一卡箍件231和第二卡箍件232,以使得次抱箍23抱紧方墩10。次抱箍23对应方墩10的角部处设置有调节间距233,紧固紧固件时,可使得第一卡箍件231和第二卡箍件232紧紧地箍住方墩10,提高了次抱箍23的结构强度,进而为主抱箍提供有力的支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较佳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夹持件211的端部设有呈倾斜状的第一对接板2111,第二夹持件212的端部设有呈倾斜状的第二对接板2121,第二对接板2121与第一对接板2111相对设置,且第一对接板2111和第二对接板2121上开设有供连接件214穿设连接孔。第一对接板2111和第二对接板2121相面对设置,且两者之间留设有调节间隙213。本实用新型的主抱箍和次抱箍均采用对角抱紧结构,通过设置调节间隙或调节间距来提高主抱箍和次抱箍与方墩之间的紧固程度,提高主抱箍和次抱箍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一夹持件211的角部处设有第一托板2112,第二夹持件212的角部处设有一第二托板2122,第一托板2112和第二托板2122支撑连接平台支架22。第一托板2112和第二托板2122为长条状板,固定于第一夹持件211和第二夹持件212的角部处,在第一夹持件211和第二夹持件212箍设在方墩10上时,第一托板2112和第二托板2122位于方墩10的外侧并且在方墩10的相对两侧,第一托板2112和第二托板2122用于支撑平台支架22。
较佳地,如图2所示,平台支架22包括固设于第一托板2111和第二托板2121上的托架221、立设固定于托架221上的贝雷片222以及固设于贝雷片222上的支撑梁223,该支撑梁223的顶部形成施工平台2231。托架221有两个,设于方墩10的相对两侧,一个托架221放置于第一托板2112上,另一个托架221放置于第二托板2122上,贝雷片222也有两个,对应放置于托架221上,支撑梁223也有两个,对应置于贝雷片22上。托架221与对应的第一托板2112和第二托板2122焊接连接,托架221、贝雷片222以及支撑梁223之间也采用焊接连接。托架221和支撑梁223优选采用工字钢。
进一步地,在第一托板2112的底部固设有第一加劲板2113,该第一加劲板2113与第一夹持件211对应的侧部固定连接,该第一加劲板2113垂直固设于第一托板2112的底部,且第一加劲板2113设置有两个。第二托板2122的底部固设有第二加劲板2123,该第二加劲板2123与第二夹持件212对应的侧部固定连接。该第二加劲板2123垂直固设于第二托板2122的底部,且第二加劲板2123设有两个。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夹持件211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L型板2114、与多个第一L型板2114固定连接的多个第一楞板2115以及与第一楞板2115固定连接并供与方墩10相贴的第一垫板2116;第二夹持件212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L型板2124、与多个第二L型板2124固定连接的多个第二楞板2125以及与第二楞板2125固定连接并供与方墩10相贴的第二垫板2126。较佳地,第一楞板2115和第二楞板2125均采用槽钢,通过槽钢将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L型板连接在一起,将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L型板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次抱箍23的结构与主抱箍21的结构的区别在于:次抱箍23上未设置第一托板、第一加劲板、第二托板和第二加劲板,其余的结构均相同。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214和紧固件均可采用M24*180的高强螺丝。连接件214和紧固件还可以采用其他起到连接紧固作用的零件,比如插销。
本实用新型方墩用的抱箍支撑体系采用了双抱箍支撑,优化了钢管柱基础硬化和钢管柱安装工序,节省了周转材料,扩大墩柱下部空间,加快了施工效率,节省了施工成本。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方墩用的抱箍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
箍设于方墩的主抱箍,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方墩上相对的角部处,且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的连接处留设有调节间隙,并通过穿设的连接件紧固连接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以使得所述主抱箍抱紧所述方墩;以及
支设于所述主抱箍的平台支架,所述平台支架的顶部形成有与所述方墩的顶部相平齐的施工平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墩用的抱箍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箍设于所述方墩的次抱箍,所述次抱箍设于所述主抱箍的下方且所述次抱箍和所述主抱箍对应的侧部之间支撑连接有顶撑机构,所述顶撑机构可伸缩调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墩用的抱箍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抱箍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卡箍件和第二卡箍件,所述第一卡箍件和所述第二卡箍件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方墩上相对的角部处,且所述第一卡箍件和所述第二卡箍件的连接处留设有调节间距,并通过穿设的紧固件紧固连接所述第一卡箍件和所述第二卡箍件,以使得所述次抱箍抱紧所述方墩。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墩用的抱箍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撑机构为千斤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墩用的抱箍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的端部设有呈倾斜状的第一对接板,所述第二夹持件的端部设有呈倾斜状的第二对接板,所述第二对接板与所述第一对接板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对接板和所述第二对接板上开设有供连接件穿设的连接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墩用的抱箍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的角部处设有一第一托板,所述第二夹持件的角部处设有一第二托板;
所述第一托板和所述第二托板支撑连接所述平台支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墩用的抱箍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支架包括固设于所述第一托板和所述第二托板上的托架、立设固定于所述托架上的贝雷片以及固设于所述贝雷片上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顶部形成所述施工平台。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墩用的抱箍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板的底部固设有第一加劲板,所述第一加劲板与所述第一夹持件对应的侧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托板的底部固设有第二加劲板,所述第二加劲板与所述第二夹持件对应的侧部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墩用的抱箍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L型板、与多个所述第一L型板固定连接的多个第一楞板以及与所述第一楞板固定连接并供与所述方墩相贴的第一垫板;
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L型板、与多个所述第二L型板固定连接的多个第二楞板以及与所述第二楞板固定连接并供与所述方墩相贴的第二垫板。
CN201920453974.3U 2019-04-04 2019-04-04 方墩用的抱箍支撑体系 Active CN2100315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53974.3U CN210031520U (zh) 2019-04-04 2019-04-04 方墩用的抱箍支撑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53974.3U CN210031520U (zh) 2019-04-04 2019-04-04 方墩用的抱箍支撑体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31520U true CN210031520U (zh) 2020-02-07

Family

ID=69358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53974.3U Active CN210031520U (zh) 2019-04-04 2019-04-04 方墩用的抱箍支撑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315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56195A (zh) * 2021-08-31 2021-12-07 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空心墩墩顶实心段施工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56195A (zh) * 2021-08-31 2021-12-07 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空心墩墩顶实心段施工装置及方法
CN113756195B (zh) * 2021-08-31 2023-01-31 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空心墩墩顶实心段施工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80560B (zh) 格构柱组件及其安装方法
CN210031520U (zh) 方墩用的抱箍支撑体系
CN202266034U (zh) 埋入式菱形钢骨混凝土柱脚锚栓固定装置
CN214835056U (zh) 一种锯齿形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支撑装置
CN215594551U (zh) 一种钢筋桁架承板升板节点
CN211646957U (zh) 一种装配式房屋地面加强筋板结构
CN211872631U (zh) 一种桥梁面板的连接装置
CN208087094U (zh) 一种斜面单元体吊装系统
CN209816676U (zh) 一种牛腿式抱箍
CN113136997A (zh) 一种用于锯齿形楼板结构的支撑装置以及支撑方法
CN203361636U (zh) 木竹质模板的梁、柱装配结构
CN112049415A (zh) 一种挑檐支模的施工方法
CN214062128U (zh) 屋盖钢结构施工用荷载分配梁
CN204940647U (zh) 一种屋面加强型钢梁与混凝土墙体的连接结构
CN217680517U (zh) 一种自锁式圆柱模板
CN213267897U (zh) 一种钢支撑l型挂件
CN211622268U (zh) 一种组合型钢混凝土梁
CN211774814U (zh) 钢结构装配式保温一体化外挂墙板的安装节点结构
CN211036680U (zh) 一种高墩变高曲线连续钢桁梁主墩用托架
CN219653895U (zh) 一种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板组合形式连廊结构
CN214498360U (zh) 一种简易悬挑构件锚固件
CN218264947U (zh) 钢结构外檐节点角钢支撑结构
CN213390848U (zh) 一种u形型钢混凝土组合梁
CN109267478A (zh) 一种稳定面板座及接缝模块及一种轨道梁接缝装置
CN217174381U (zh) 一种钢管桩支架顶部平台固定扣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