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19004U - 称重机构、煲体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称重机构、煲体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19004U
CN210019004U CN201920658433.4U CN201920658433U CN210019004U CN 210019004 U CN210019004 U CN 210019004U CN 201920658433 U CN201920658433 U CN 201920658433U CN 210019004 U CN210019004 U CN 2100190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ntilever portion
weighing
limiting
cantilever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5843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振合
王俊
陶结
程志斌
陈礼昌
胡玉新
姚海宏
高塬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2065843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190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190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1900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称重机构、煲体及烹饪器具,包括:称重传感器,包括本体及悬臂部,所述悬臂部的固定端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悬臂部的悬空端相对所述本体悬空设置;限位件,沿重力方向位于所述称重传感器的上方;以及支撑脚,沿重力方向位于所述称重传感器的下方;其中,所述悬臂部与所述限位件之间在重力方向上预设有限位间距,所述支撑脚抵接于所述悬臂部背离所述限位件的表面,并在烹饪器具的重力作用下促使所述悬臂部的悬空端绕其固定端相对于所述本体朝向靠近所述限位件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限位件限制了称重传感器的悬臂部的变形量,从而防止称重传感器过压后产生不可恢复的塑形变形,减少了称重机构过压损坏的概率。

Description

称重机构、煲体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称重机构、煲体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科学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质量,电饭煲及炒锅等烹饪器具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传统电饭煲主要包括煲体、内锅、盖体及控制装置等,内锅可容置于煲体内,盖体盖合于煲体上,控制装置控制电饭煲进行煮饭、保温等作业模式,且上述作业模式可在其显示面板上显示。其中有部分电饭煲新甚至增有称重机构,位于内锅内的食物的重量可以通过称重机构传输于显示面板显示。
但是传统的称重机构,当内锅内食物过量或者称重机构底部垫到其他东西时,会导致称重机构过压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称重机构存在过压损坏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减少称重机构过压损坏概率的称重机构、煲体及电饭煲。
一种称重机构,设置于烹饪器具内,包括:
称重传感器,包括本体及悬臂部,所述悬臂部的固定端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悬臂部的悬空端相对所述本体悬空设置;
限位件,沿重力方向位于所述称重传感器的上方;以及
支撑脚,沿重力方向位于所述称重传感器的下方;
其中,所述悬臂部与所述限位件之间在重力方向上预设有限位间距,所述支撑脚抵接于所述悬臂部背离所述限位件的表面,并在烹饪器具的重力作用下促使所述悬臂部的悬空端绕其固定端相对于所述本体朝向靠近所述限位件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壁及侧壁,所述侧壁由所述限位壁的至少部分边缘朝与所述限位壁相交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本体位于所述侧壁沿重力方向的下方,所述悬臂部位于所述限位壁沿重力方向的下方;
其中,所述限位壁及所述悬臂部中一者面向对方的一侧形成朝向对方凸伸的凸起,另一者面向对方的一侧形成背向对方凹陷的凹陷槽,所述凸起容置于所述凹陷槽内,所述凸起靠近所述凹陷槽的表面与所述凹陷槽的底壁之间形成所述限位间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悬臂部包括第一悬臂部及第二悬臂部,所述第一悬臂部的固定端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第二悬臂部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一悬臂部的悬空端连接,且所述第二悬臂部的悬空端的朝向靠近所述第一悬臂部的固定端的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悬臂部凸出于所述第二悬臂部面向所述限位壁的表面,并与所述第二悬臂部围设形成所述凹陷槽,所述凸起形成于所述限位壁上,所述第二悬臂部的悬空端正对所述凸起设置,所述支撑脚抵接于所述第二悬臂部的悬空端背离所述凸起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具有朝向所述称重传感器的一端具有开口的容置腔,所述称重传感器从所述开口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
一种煲体,包括底座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称重机构,所述称重机构安装于所述底座上并至少部分突伸于所述底座的底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开设有收容腔及连通于所述收容腔与外界之间的安装孔,所述限位件及所述称重传感器均收容固定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支撑脚可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并至少部分突伸于所述底座的底面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脚突伸于所述底面的距离小于所述限位间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煲体还包括找平件;
其中,所述称重机构为至少两个,所述找平件设置于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称重机构的所述支撑脚与所述称重传感器之间,以使所述至少两个称重机构的底部位于同一平面上。
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煲体。
上述称重机构、煲体及烹饪器具,限位件限制了称重传感器的悬臂部的变形量,从而防止称重传感器过压后产生不可恢复的塑形变形,减少了称重机构过压损坏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煲体的分解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煲体的装配图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的煲体的A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所示的煲体的称重机构的限位件的结构图;
图5为图2中所示的煲体的称重机构的称重传感器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烹饪主体及盖体,烹饪主体用于存放食物,盖体可开合地盖设于烹饪主体上,从而对存放于烹饪主体内的食物进行烹饪。具体地,该烹饪器具可以为电饭煲,也可以为其他种类的烹饪器具,如电蒸锅,在此不作限定。
下面以电饭煲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本实施例仅用作范例说明,并不会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再者实施例中的图式亦省略不必要组件,并清楚显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
参阅图1,烹饪主体包括煲体100及内锅(图未示),煲体100内具有腔体,内锅可收容于腔体内,内锅用于存放食物,盖体配置于煲体100的开口部,用于根据用户操作对煲体100进行开闭,从而以将内锅从腔体取出或放置于腔体内。
煲体100包括底座10、收容部及称重机构20,底座10设于收容部的底部,上述腔体开设于收容部内,称重机构20安装于底座10上,用于称量内锅内食物的重量。具体地,盖体面向用户的一侧设置有操作面板,承重机构称量的食物重量可在操作面板显示,且操作面板上亦可设置有供用户操作的操作按键(例如烹饪模式选择键、启动键、保温键等)。
称重机构20包括限位件21、称重传感器22及支撑脚23,称重传感器22用于称量存放于内锅中食物的重量,限位件21沿重力方向位于称重传感器22的上方,限位件21用于限制称重传感器22的变形量,支撑脚23沿重力方向位于称重传感器22的下方,支撑脚23用于在电饭煲重力的作用下施加促使称重传感器22发生弹性变形的作用力。当称重传感器22在受到上述作用力时会发生弹性变形,且称重传感器22变形的量不同则输出的电信号不同,不同的电信号代表不同的重量,以此来称量存放于内锅中食物的重量,且当称重传感器22发生弹性变形时,限位件21将限制称重传感器22的变形量,以避免称重传感器22发生不可恢复的塑形形变损坏。
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底座10开设有收容腔11及连通于收容腔11与外界之间的安装孔12,限位件21及称重传感器22均固定于收容腔11内。参阅图2及图3,支撑脚23沿作用力方向可动地安装于安装孔12内并至少部分突伸于底座10的底面设置。
如此,当将电饭煲放置于工作台面上时,由于支撑脚23至少部分突伸于底座10的底面设置,则整个电饭煲通过支撑脚23支撑于工作台面,且当内锅中存放食物时,支撑脚23在电饭煲重力的作用下施加作用力于称重传感器22,称重传感器22向靠近限位件21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依据称重传感器22的弹性变形量以得到食物的重量。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中,称重机构20部分容置于底座10内,部分突伸于底座10外。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使整个称重机构20均设置于底座10外,即直接将整个称重机构20直接配置于底座10的底部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参阅图4,限位件21固定连接于收容腔11内(参阅图3),限位件21包括相互连接的侧壁211及限位壁212,侧壁211由限位壁212的至少部分边缘朝与限位壁相交的方向延伸形成,侧壁211与称重传感器22固定连接,限位壁212用于限制称重传感器22的变形量。
参阅图3及图5,称重传感器22包括本体221及悬臂部222,本体221与侧壁211固定连接,悬臂部222的固定端与本体221连接,且悬臂部222的悬空端相对于本体221悬空设置,支撑脚23沿重力方向抵接于悬臂部222背离限位壁212的一侧以在电饭煲的重力作用下提供上述促使悬臂部222相对于本体221朝向靠近限位壁212的方向弹性变形的作用力,悬臂部222与限位壁212之间具有限位间距A1,当悬臂部222相对于本体221朝向靠近限位壁212发生的弹性变形量达到限位间距A1时,悬臂部222与限位壁212抵接,限位壁212限制悬臂部222的变形量。
通过上述设置,限位壁212限制了称重传感器22的悬臂部222的变形量,从而防止称重传感器22过压后产生不可恢复的塑形变形,减少了称重机构20过压损坏的概率。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作用力的方向与重力方向平行。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作用力的方向允许与重力方向具有倾斜角度,在此不作限定。
参阅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限位壁212与悬臂部222中一者面向对方的一侧形成朝向对方凸伸的凸起24,另一者面向对方的一侧形成背向对方凹陷的凹陷槽25,凸起24容置于凹陷槽25内,凸起24靠近凹陷槽25的表面与凹陷槽25的底壁之间形成上述限位间距A1。
具体地,上述凸起24设置于限位壁212上,上述凹陷槽25设置于悬臂部222上。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凸起24也可以设置于悬臂部222上,上述凹陷槽25也可以设置于限位壁212上,在此不作限定。
参阅图4,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限位件21为罩壳状结构,也即为限位件21具有朝向称重传感器22的一端具有开口的容置腔213的罩壳状结构,容置腔213的底壁形成于限位壁212上,容置腔213的部分侧壁形成于侧壁211上,称重传感器22从上述开口容置于罩壳状结构的容置腔213内,以免去外部部件对称重传感器22的干扰。
更具体地,限位件21的两端分别具有两个安装耳214,安装耳214上开设有螺钉孔,螺钉穿过安装耳214的安装孔12以将限位件21固定于底座10的收容腔11内。
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限位件21的形状不受限定。且限位件21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连接于底座10的收容腔11内,如卡接,在此也不作限定。
进一步,限位件21还包括卡扣215,称重传感器22的本体221通过卡扣215与侧壁221固定连接。参阅图5,悬臂部222包括第一悬臂部2221与第二悬臂部2222,第一悬臂部2221的固定端与本体221连接,第二悬臂部2222的固定端与第一悬臂部2221的悬空端连接,第二悬臂部2222的悬空端朝向靠近第一悬臂部2221的固定端的方向延伸,第二悬臂部2222与第一悬臂部2221之间界定形成上述凹陷槽25,凹陷槽25的侧壁形成于第一悬臂部2221上,凹陷槽25的底壁形成于第二悬臂部2222上(第一悬臂部2221凸出于第二悬臂部2222面向限位壁212的表面,且第一悬臂部2221与第二悬臂部222围设形成凹陷槽25),第二悬臂部2222的悬空端正对凸起24设置,支撑脚23抵接于第二悬臂部2222背离凸起24的一侧。由于悬臂部222进一步包括第一悬臂部2221及第二悬臂部2222,支撑脚23抵接于第二悬臂部2222的悬空端背离凸起24的一侧,如此支撑脚23直接施加作用力于第二悬臂部2222的悬空端,由于第二悬臂部2222与支撑脚23的接触面积较小,保证了称重的灵敏性;且第二悬臂部2222的悬空端朝向靠近第一悬臂部2221的固定端的方向延伸,而非第二悬臂部2222的悬空端朝向远离第一悬臂部2221的固定端的方向延伸,可以节约空间。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第一悬臂部2221凸出于第二悬臂部2222面向限位壁212的表面的距离过多,在装配时第一悬臂部2221将会与限位壁212面向其的内表面接触,或者当第二悬臂部2222未与上述凸起24接触时第一悬臂部2221与限位壁212面向其的内表面接触,如此便会干涉悬臂部222的变形,因此第一悬臂部2221凸出于第二悬臂部2222面向限位壁212的表面的距离以不干涉悬臂部222的变形为准。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称重传感器22为片状结构,本体221包围于悬臂部222外。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称重传感器22的形状不受限定,且称重传感器22的悬臂部222也可不包围于本体221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脚23突伸于底座10的底面的距离A2小于限位间距A1。如此在电饭煲过载时,支撑脚23与底座10的底面平齐,此时支撑脚23将不可促使称重传感器22进一步发生弹性变形,如此不会损伤称重传感器22;当支撑脚23下面垫到其他东西时,称重传感器22的悬臂部222会在限位件21的限位壁212的作用下停止,如此也保证了称重传感器22的安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撑脚23突伸于底座10的底面的距离A2还可以与上述限位间距A1相等或者大于上述限位间距A1,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脚23包括支撑壳231及胶脚232,支撑壳231安装在底座10的安装孔12内并突伸于底座10的底面的距离为A2,胶脚232安装并限位于支撑壳231内,胶脚232与工作台面接触,以减少对工作台面的损伤。
具体地,支撑壳231与悬臂部222抵接,此时安装孔12内设置限位台121以限制支撑壳231的位置,以防止支撑壳231从安装孔12内脱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壳231还可以与悬臂部222固定连接,此时不需要在安装孔12内设置限位台121以限制支撑壳231的位置,支撑壳231也不会从安装孔12内脱落。
在一个实施例中,煲体100包括至少两个称重机构20,相应地,底座10上开设有与称重机构20数量相等的至少两个安装孔12,每个称重机构20的支撑脚23部分收容于相对应的每个安装孔12内。
参阅图1及图3,煲体100还包括找平件30,找平件30可抵接设于称重机构20的支撑脚23与称重传感器22之间。如此当煲体100包括至少两个称重机构20时,可以便于各个称重机构20之间相互找平,也即为保证各个称重机构20的支撑脚23的底部位于同一个平面上,以增加煲体100的稳定性。
如当煲体100包括四个称重机构20时,由于四个称重机构20相互之间支撑脚23的高度可能不同,通过在其中一个或者至少两个称重机构20的支撑脚23与称重传感器22之间抵接设置有找平件30,可以保证四个称重机构20的支撑脚23的底部位于同一个平面上,以增加煲体100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烹饪器器具所包括的煲体100,以及提供一种上述煲体100所包括的称重机构2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称重机构,设置于烹饪器具内,其特征在于,包括:
称重传感器(22),包括本体(221)及悬臂部(222),所述悬臂部(222)的固定端与所述本体(221)固定连接,所述悬臂部(222)的悬空端相对所述本体(221)悬空设置;
限位件(21),沿重力方向位于所述称重传感器(22)的上方;以及
支撑脚(23),沿重力方向位于所述称重传感器(22)的下方;
其中,所述悬臂部(222)与所述限位件(21)之间在重力方向上预设有限位间距(A1),所述支撑脚(23)抵接于所述悬臂部(222)背离所述限位件(21)的表面,并在烹饪器具的重力作用下促使所述悬臂部(222)的悬空端绕其固定端相对于所述本体(221)朝向靠近所述限位件(21)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称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21)包括限位壁(212)及侧壁(211),所述侧壁(211)由所述限位壁(212)的至少部分边缘朝与所述限位壁(212)相交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本体(221)位于所述侧壁(211)沿重力方向的下方,所述悬臂部(222)位于所述限位壁(212)沿重力方向的下方;
其中,所述限位壁(212)及所述悬臂部(222)中一者面向对方的一侧形成朝向对方凸伸的凸起(24),另一者面向对方的一侧形成背向对方凹陷的凹陷槽(25),所述凸起(24)容置于所述凹陷槽(25)内,所述凸起(24)靠近所述凹陷槽(25)的表面与所述凹陷槽(25)的底壁之间形成所述限位间距(A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称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部(222)包括第一悬臂部(2221)及第二悬臂部(2222),所述第一悬臂部(2221)的固定端与所述本体(221)连接,所述第二悬臂部(2222)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一悬臂部(2221)的悬空端连接,且所述第二悬臂部(2222)的悬空端的朝向靠近所述第一悬臂部(2221)的固定端的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称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臂部(2221)凸出于所述第二悬臂部(2222)面向所述限位壁(212)的表面,并与所述第二悬臂部(2222)围设形成所述凹陷槽(25),所述凸起(24)形成于所述限位壁(212)上,所述第二悬臂部(2222)的悬空端正对所述凸起(24)设置,所述支撑脚(23)抵接于所述第二悬臂部(2222)的悬空端背离所述凸起(24)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称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21)具有朝向所述称重传感器(22)的一端具有开口的容置腔(213),所述称重传感器(22)从所述开口容置于所述容置腔(213)内。
6.一种煲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及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称重机构,所述称重机构(20)安装于所述底座(10)上并至少部分突伸于所述底座(10)的底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开设有收容腔(11)及连通于所述收容腔(11)与外界之间的安装孔(12),所述限位件(21)及所述称重传感器(22)均收容固定于所述收容腔(11)内,所述支撑脚(23)可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孔(12)内并至少部分突伸于所述底座(10)的底面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23)突伸于所述底面的距离(A2)小于所述限位间距(A1)。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煲体(100)还包括找平件(30);
其中,所述称重机构(20)为至少两个,所述找平件(30)设置于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称重机构(20)的所述支撑脚(23)与所述称重传感器(22)之间,以使所述至少两个称重机构(20)的底部位于同一平面上。
10.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煲体。
CN201920658433.4U 2019-05-08 2019-05-08 称重机构、煲体及烹饪器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190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58433.4U CN210019004U (zh) 2019-05-08 2019-05-08 称重机构、煲体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58433.4U CN210019004U (zh) 2019-05-08 2019-05-08 称重机构、煲体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19004U true CN210019004U (zh) 2020-02-07

Family

ID=69364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58433.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19004U (zh) 2019-05-08 2019-05-08 称重机构、煲体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190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12849C2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ая скороварка
CN210019004U (zh) 称重机构、煲体及烹饪器具
CN110859499A (zh) 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CN111513540B (zh) 烹饪器具
JP6945142B2 (ja) 圧力式炊飯器
CN210019003U (zh) 支架、语音支架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4259073U (zh) 上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9846867U (zh) 烹饪器具
CN209235756U (zh) 一种烹饪器具的蒸汽阀防漏装结构及烹饪器具
CN209863268U (zh) 烹饪器具
CN214048448U (zh) 烹饪器具
CN213551291U (zh) 烹饪器具
CN210018928U (zh) 烹饪器具
CN215811332U (zh) 感温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7338255U (zh) 烹饪器具
CN215777208U (zh) 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114176415B (zh) 三合一烹饪设备
CN107440474B (zh) 烹饪器具
CN219331327U (zh) 烹饪器具
CN220379751U (zh) 电磁灶的称重模块设置结构
CN210077416U (zh) 烹饪器具
CN215687073U (zh) 烹饪器具
CN210018906U (zh) 烹饪器具
CN221083441U (zh) 煲体和烹饪器具
CN208524508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07

Termination date: 2021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