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16791U - 一种室内的循环散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室内的循环散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16791U
CN210016791U CN201920068855.6U CN201920068855U CN210016791U CN 210016791 U CN210016791 U CN 210016791U CN 201920068855 U CN201920068855 U CN 201920068855U CN 210016791 U CN210016791 U CN 2100167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inet
negative pressure
collecting box
air
d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6885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飞杰
雷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 Feijie (shenzhen) Design Fir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 Feijie (shenzhen) Design Fir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 Feijie (shenzhen) Design Firm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 Feijie (shenzhen) Design Fir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6885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167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167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167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室内的循环散热系统,涉及机柜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机柜、开设于机柜一侧的进口以及分别铰接于进口两侧的门板,所述机柜内安装有制冷机构,所述制冷机构包括安装于机柜内腔顶壁的空调、开设于机柜一侧上端的入风口、安装于机柜内腔底壁的风机以及开设于机柜一侧底端的排风口;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对应排风口设置,所述风机的进风口对应空调设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不能有效的对机柜进行降温的问题,达到了能够有效的对机柜进行降温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室内的循环散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柜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室内的循环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机柜一般是冷轧钢板或合金制作的用来存放计算机和相关控制设备的物件,可以提供对存放设备的保护,屏蔽电磁干扰,有序、整齐地排列设备,方便以后维护设备。机柜一般分为服务器机柜、网络机柜、控制台机柜等。
现有的机房内设置有多个机柜,机房内还设置有空调,通过空调对机房内的温度进行控制;每个机柜上设置有微型风扇,通过微型风扇对机柜内的电子元器件进行降温。
但是,当机柜较大时,通过上述的微型风扇并不能对机柜进行有效地降温,这样可能会使机柜内的电子元器件因过热而发生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的循环散热系统,能够有效的对机柜进行降温,这样可以降低机柜内的电子元器件因过热而发生故障的可能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室内的循环散热系统,包括机柜、开设于机柜一侧的进口以及分别铰接于进口两侧的门板,所述机柜内安装有制冷机构,所述制冷机构包括安装于机柜内腔顶壁的空调、开设于机柜一侧上端的入风口、安装于机柜内腔底壁的风机以及开设于机柜一侧底端的排风口;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对应排风口设置,所述风机的进风口对应空调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机柜内的电子元器件在正常运行时,启动空调和风机,风机使空调产生的冷气快速流动起来,这样可对机柜内的电子元器件进行有效降温,因而可以降低机柜内的电子元器件因过热而发生故障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入风口上设置有用于对灰尘进行阻挡的阻挡组件;所述阻挡组件包括从入风口的上端到下端依次设置的多个挡板;每个所述挡板向下倾斜设置,并且每个所述挡板的两端分别固接于入风口的两个内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多个挡板可对进入机柜内的空气进行初步过滤,这样可以减少灰尘进入机柜内,因而可以降低灰尘对电子元器件功能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入风口上固接有框架,所述框架处于挡板和机柜的内腔之间,所述框架内固接有第一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过滤网可对进入机柜内的空气进行进一步的过滤,这样可以降低电子元器件因进灰而影响使用寿命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过滤网和阻挡组件之间在机柜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容纳灰尘的容纳槽,所述门板上设置有用于吸尘的负压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过滤网所处的位置较高,因而不便对被第一过滤网阻挡下来的灰尘进行处理;通过设置容纳槽可对被第一过滤网阻挡下来的灰尘进行收集,然后通过负压组件对容纳槽中的灰尘进行收集,这样便于对被第一过滤网阻挡下来的灰尘进行处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负压组件包括安装于门板靠近机柜内腔一侧的微型负压泵、与微型负压泵进风口连通的负压软管、与微型负压泵出风口连通的排尘软管以及与排尘软管连通的收集箱;所述负压软管与容纳槽连通;所述收集箱可拆卸连接于门板靠近机柜内腔的一侧,所述收集箱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上设置有密封盖;所述收集箱远离门板的一侧连通有吹风管,所述吹风管上设置有第二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微型负压泵,微型负压泵使负压软管产生负压,然后容纳槽中的灰尘依次经过负压软管、微型负压泵以及排尘软管后进入收集箱中,进入收集箱中的气流经过第二过滤网的过滤后从吹风管吹向机柜内的电子元器件;这样一方面可通过拆下收集箱对收集箱中的灰尘进行处理,因而操作方便、简单;另一方面通过吹风管对电子元器件进行吹气,可以进一步对电子元器件进行降温,因为微型负压泵产生的气流强度不是很高,所以从吹风管流出的气流不会对电子元器件造成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吹风管的形状呈喇叭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收集箱中的气流分散开,这样能够提高对电子元部件的降温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门板上垂直固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的距离与收集箱的高度相同,两个所述支撑板上均设置有用于固定收集箱的固定组件;每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沿竖向滑移连接于支撑板的插销、套设固定于插销的挡块、套接于插销的弹簧以及开设于收集箱一侧的插孔;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供插销沿竖向滑移的滑槽;所述插销的一端伸出滑槽靠近收集箱的一侧与插孔插接,另一端凸出滑槽远离收集箱的一侧设置且固接有手柄;所述挡块靠近手柄设置;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固接于挡块和支撑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拆下收集箱时,将排尘软管拆下,然后通过拉动手柄拉动插销,插销移动带动挡块移动,挡块移动对弹簧进行拉伸,此时弹簧处于被拉伸状态,然后将收集箱取下;当需要对收集箱进行固定时,将收集箱放至两个支撑板之间,松开手柄,此时挡块在弹簧的作用下推动插销与插孔插接,这样便可对收集箱进行固定;通过固定组件对收集箱进行固定,一方面便于将收集箱拆下,这样便于处理收集箱中的灰尘;另一方面便于对收集箱进行固定,这样可以防止收集箱在受到一定强度的气流冲击下发生晃动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框架上设置有振动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第一过滤网上的灰尘振动下来,这样便于空气通过第一过滤网。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机柜内的电子元器件在正常运行时,启动空调和风机,风机使空调产生的冷气快速流动起来,这样可对机柜内的电子元器件进行有效降温,因而可以降低机柜内的电子元器件因过热而发生故障的可能性;
2.通过第一过滤网可对进入机柜内的空气进行进一步的过滤,这样可以降低电子元器件因进灰而影响使用寿命的可能性;
3.启动微型负压泵,微型负压泵使负压软管产生负压,然后容纳槽中的灰尘依次经过负压软管、微型负压泵以及排尘软管后进入收集箱中,进入收集箱中的气流经过第二过滤网的过滤后从吹风管吹向机柜内的电子元器件;这样一方面可通过拆下收集箱对收集箱中的灰尘进行处理,因而操作方便、简单;另一方面通过吹风管对电子元器件进行吹气,可以进一步对电子元器件进行降温,因为微型负压泵产生的气流强度不是很高,所以从吹风管流出的气流不会对电子元器件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凸显制冷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中凸显负压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中凸显滑槽和插孔的爆炸图。
图中:1、机柜;11、进口;12、门板;2、制冷机构;21、空调;22、入风口;23、风机;24、排风口;3、阻挡组件;31、挡板;4、框架;41、振动电机;42、第一过滤网;5、容纳槽;6、负压组件;61、微型负压泵;62、气接头;63、负压软管;64、排尘软管;65、收集箱;651、通孔;652、密封盖;653、吹风管;654、第二过滤网;7、支撑板;8、固定组件;81、插销;82、挡块;83、弹簧;84、插孔;85、滑槽;86、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室内的循环散热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机柜1、开设于机柜1一侧的进口11以及分别铰接于进口11两侧的门板12,机柜1内安装有制冷机构2。
如图1和图2所示,制冷机构2包括安装于机柜1内腔顶壁的空调21、开设于机柜1一侧上端的入风口22、安装于机柜1内腔底壁的风机23以及开设于机柜1一侧底端的排风口24;风机23的出风口对应排风口24设置,风机23的进风口对应空调21设置。机柜1内的电子元器件在正常运行时,启动空调21和风机23,风机23使空调21产生的冷气快速流动起来,这样可对机柜1内的电子元器件进行有效降温,因而可以降低机柜1内的电子元器件因过热而发生故障的可能性。
如图2所示,入风口22上设置有用于对灰尘进行阻挡的阻挡组件3;阻挡组件3包括从入风口22的上端到下端依次设置的多个挡板31;每个挡板31向下倾斜设置,并且每个挡板31的两端分别固接于入风口22的两个内侧壁。通过多个挡板31可对进入机柜1内的空气进行初步过滤,这样可以减少灰尘进入机柜1内,因而可以降低灰尘对电子元器件功能的影响。
如图2所示,入风口22上固接有框架4,框架4处于挡板31和机柜1的内腔之间,框架4上设置有振动电机41,框架4内固接有第一过滤网42;第一过滤网42和阻挡组件3之间在机柜1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容纳灰尘的容纳槽5,门板12上设置有用于吸尘的负压组件6。第一过滤网42所处的位置较高,因而不便对被第一过滤网42阻挡下来的灰尘进行处理;在对被第一过滤网42阻挡下来的灰尘进行处理时,将空调21和风机23关闭,启动振动电机41,振动电机41将第一过滤网42上的灰尘振动到容纳槽5中,然后通过负压组件6对容纳槽5中的灰尘进行收集,这样便于对被第一过滤网42阻挡下来的灰尘进行处理。
如图2和图3所示,负压组件6包括安装于门板12靠近机柜1内腔一侧的微型负压泵61、通过气接头62与微型负压泵61进风口连通的负压软管63、通过气接头62与微型负压泵61出风口连通的排尘软管64以及通过气接头62与排尘软管64连通的收集箱65;负压软管63与容纳槽5连通;如图4所示,收集箱65可拆卸连接于门板12靠近机柜1内腔的一侧,收集箱65的顶部开设有通孔651,通孔651上设置有密封盖652,设置通孔651是为了方便对收集箱65中的灰尘进行收集;收集箱65远离门板12的一侧连通有吹风管653,吹风管653的形状呈喇叭状,吹风管653上设置有第二过滤网654。启动微型负压泵61,微型负压泵61使负压软管63产生负压,然后容纳槽5中的灰尘依次经过负压软管63、微型负压泵61以及排尘软管64后进入收集箱65中,进入收集箱65中的气流经过第二过滤网654的过滤后从吹风管653吹向机柜1内的电子元器件;这样一方面可通过拆下收集箱65对收集箱65中的灰尘进行处理,因而操作方便、简单;另一方面通过吹风管653对电子元器件进行吹气,可以进一步对电子元器件进行降温,因为微型负压泵61产生的气流强度不是很高,所以从吹风管653流出的气流不会对电子元器件造成损坏。
如图3和图4所示,门板12上垂直固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支撑板7,两个支撑板7之间的距离与收集箱65的高度相同,两个支撑板7上均设置有用于固定收集箱65的固定组件8;每组固定组件8包括沿竖向滑移连接于支撑板7的插销81、套设固定于插销81的挡块82、套接于插销81的弹簧83以及开设于收集箱65一侧的插孔84;固定板上开设有供插销81沿竖向滑移的滑槽85;插销81的一端伸出滑槽85靠近收集箱65的一侧与插孔84插接,另一端凸出滑槽85远离收集箱65的一侧设置且固接有手柄86;挡块82靠近手柄86设置;弹簧83的两端分别固接于挡块82和支撑板7。当需要拆下收集箱65时,将排尘软管64拆下,然后通过拉动手柄86拉动插销81,插销81移动带动挡块82移动,挡块82移动对弹簧83进行拉伸,此时弹簧83处于被拉伸状态,然后将收集箱65取下;当需要对收集箱65进行固定时,将收集箱65放至两个支撑板7之间,松开手柄86,此时挡块82在弹簧83的作用下推动插销81与插孔84插接,这样便可对收集箱65进行固定;通过固定组件8对收集箱65进行固定,一方面便于将收集箱65拆下,这样便于处理收集箱65中的灰尘;另一方面便于对收集箱65进行固定,这样可以防止收集箱65在受到一定强度的气流冲击下发生晃动的可能性。
该种室内的循环散热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需要对机柜1内的电子元器件进行降温时,启动空调21和风机23,风机23使空调21产生的冷气快速流动起来,这样可对机柜1内的电子元器件进行有效降温。
当需要对第一过滤网42处的灰尘进行处理时,将空调21和风机23关闭,启动振动电机41,振动电机41将第一过滤网42上的灰尘振动到容纳槽5中;然后启动微型负压泵61,微型负压泵61使负压软管63产生负压,然后容纳槽5中的灰尘依次经过负压软管63、微型负压泵61以及排尘软管64后进入收集箱65中,进入收集箱65中的气流经过第二过滤网654的过滤后从吹风管653吹向机柜1内的电子元器件。
当需要对收集箱65中的灰尘进行处理时,将排尘软管64拆下,然后通过拉动手柄86拉动插销81,插销81移动带动挡块82移动,挡块82移动对弹簧83进行拉伸,此时弹簧83处于被拉伸状态,然后将收集箱65取下,最后取下收集箱65上的密封盖652并从通孔651处将收集箱65中的灰尘清理出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室内的循环散热系统,包括机柜(1)、开设于机柜(1)一侧的进口(11)以及分别铰接于进口(11)两侧的门板(1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1)内安装有制冷机构(2),所述制冷机构(2)包括安装于机柜(1)内腔顶壁的空调(21)、开设于机柜(1)一侧上端的入风口(22)、安装于机柜(1)内腔底壁的风机(23)以及开设于机柜(1)一侧底端的排风口(24);所述风机(23)的出风口对应排风口(24)设置,所述风机(23)的进风口对应空调(21)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的循环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风口(22)上设置有用于对灰尘进行阻挡的阻挡组件(3);所述阻挡组件(3)包括从入风口(22)的上端到下端依次设置的多个挡板(31);每个所述挡板(31)向下倾斜设置,并且每个所述挡板(31)的两端分别固接于入风口(22)的两个内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室内的循环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风口(22)上固接有框架(4),所述框架(4)处于挡板(31)和机柜(1)的内腔之间,所述框架(4)内固接有第一过滤网(4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室内的循环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网(42)和阻挡组件(3)之间在机柜(1)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容纳灰尘的容纳槽(5),所述门板(12)上设置有用于吸尘的负压组件(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室内的循环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组件(6)包括安装于门板(12)靠近机柜(1)内腔一侧的微型负压泵(61)、与微型负压泵(61)进风口连通的负压软管(63)、与微型负压泵(61)出风口连通的排尘软管(64)以及与排尘软管(64)连通的收集箱(65);所述负压软管(63)与容纳槽(5)连通;所述收集箱(65)可拆卸连接于门板(12)靠近机柜(1)内腔的一侧,所述收集箱(65)的顶部开设有通孔(651),所述通孔(651)上设置有密封盖(652);所述收集箱(65)远离门板(12)的一侧连通有吹风管(653),所述吹风管(653)上设置有第二过滤网(65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室内的循环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管(653)的形状呈喇叭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室内的循环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12)上垂直固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支撑板(7),两个所述支撑板(7)之间的距离与收集箱(65)的高度相同,两个所述支撑板(7)上均设置有用于固定收集箱(65)的固定组件(8);每组所述固定组件(8)包括沿竖向滑移连接于支撑板(7)的插销(81)、套设固定于插销(81)的挡块(82)、套接于插销(81)的弹簧(83)以及开设于收集箱(65)一侧的插孔(84);所述支撑板(7)上开设有供插销(81)沿竖向滑移的滑槽(85);所述插销(81)的一端伸出滑槽(85)靠近收集箱(65)的一侧与插孔(84)插接,另一端凸出滑槽(85)远离收集箱(65)的一侧设置且固接有手柄(86);所述挡块(82)靠近手柄(86)设置;所述弹簧(83)的两端分别固接于挡块(82)和支撑板(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室内的循环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4)上设置有振动电机(41)。
CN201920068855.6U 2019-01-15 2019-01-15 一种室内的循环散热系统 Active CN2100167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68855.6U CN210016791U (zh) 2019-01-15 2019-01-15 一种室内的循环散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68855.6U CN210016791U (zh) 2019-01-15 2019-01-15 一种室内的循环散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16791U true CN210016791U (zh) 2020-02-04

Family

ID=69312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68855.6U Active CN210016791U (zh) 2019-01-15 2019-01-15 一种室内的循环散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167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561967U (zh) 一种低压开关柜
CN110198620A (zh) 一种主动散热型服务器柜
CN217159043U (zh) 一种具有通风功能的防尘箱变
CN215345627U (zh) 一种防尘散热室内通讯机柜
CN210016791U (zh) 一种室内的循环散热系统
CN102307460B (zh) 一种防尘机箱及其路由器机箱
CN219248400U (zh) 一种散热型控制柜
JP2000304414A (ja) フィルタの取付構造
CN216357968U (zh) 一种计算机网络安全控制装置
CN216490840U (zh) 一种多功能计算机网络安全控制装置
CN215269023U (zh) 一种bbu竖式机柜散热窗的防尘盒
CN205807763U (zh) 一种易于维修的温控装置
CN209328652U (zh) 一种变压器智能冷却控制柜
CN212389495U (zh) 空气动力系统装置
CN1959254B (zh) 电气装置箱
CN209994758U (zh) 一种冷热双通道封闭散热机柜
CN111935948A (zh) 一种用于粮食储藏安全管理的智能综合控制柜
CN218450800U (zh) 散热箱体
CN216852966U (zh) 一种大气环境检测用散热机柜
CN220341838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力管理机房用配电柜
CN219513700U (zh) 一种高效散热型电缆分支箱
CN220254836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服务器机柜
CN208782338U (zh) 一种具有空气交换装置的控制柜
CN215911748U (zh) 一种电子工程用控制柜
CN216217341U (zh) 一种便于检修的交换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