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89495U - 空气动力系统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动力系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89495U
CN212389495U CN201922356527.9U CN201922356527U CN212389495U CN 212389495 U CN212389495 U CN 212389495U CN 201922356527 U CN201922356527 U CN 201922356527U CN 212389495 U CN212389495 U CN 2123894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
air inlet
air
system device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5652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蓁
于洋
李奕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sheng Industrial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sheng Industrial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sheng Industrial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sheng Industrial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5652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894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894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894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动力系统装置,包括有空气压缩机、电机、油气桶、气体冷却器、冷却液冷却器以及控制器,控制器与空气压缩机、电机以及油气桶控制连接,且电机与空气压缩机相连接,空气压缩机与油气桶相连接,油气桶还分别与气体冷却器和冷却液冷却器相连接,冷却液冷却器还与电机相连接,其中所述空气动力系统装置还包括机箱,其具有位于上部的上方空间和位于下部的下方空间,其中空气压缩机、电机、油气桶是放置于下方空间中,且空气压缩机与电机是在竖直方向上呈立式安装;气体冷却器和冷却液冷却器是放置于上方空间中。本实用新型具有占地面积小的优点。

Description

空气动力系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动力系统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空气压缩机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气动力系统装置,例如空气压缩机组,如图1A、1B所示,其是将箱体100’的内部分割成四个空间,例如包括第一空间101’、第二空间102’、第三空间103’以及第四空间104’,其中第一空间101’是用以安装空气压缩机主机11’及电机12’(二者为卧式安装),第二空间102’是用以安装油气桶13’,第三空间103’是用以安装冷却器,例如包括冷却液冷却器14’(有时被称为“油冷却器”)和气体冷却器15’(有时被称为“后部冷却器”),第四空间104’是用以安装电控箱16’,其内可例如包括控制器、变频器等。但是,如图1A、1B所示,现有的空气动力系统装置在第一空间101’的上方、第三空间103’的下方及第四空间104’的下方,都有一部分空间未被充分使用,由此导致了占地空间较大。
另外,现有的空气压缩机组还存在现场提供气源不便、噪音大、高耗能等缺陷。
因此,迫切需要提供一种空气动力系统装置,能够解决上述缺陷至少其中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小的占地面积的空气动力系统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噪音小、组装方便、散热快、耗能低的空气动力系统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动力系统装置,包括有空气压缩机、电机、油气桶、气体冷却器、冷却液冷却器以及控制器,其中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空气压缩机、所述电机以及所述油气桶控制连接,且所述电机与所述空气压缩机相连接,所述空气压缩机与所述油气桶相连接,所述油气桶还分别与所述气体冷却器和所述冷却液冷却器相连接,所述冷却液冷却器还与所述电机相连接,其特点在于,所述空气动力系统装置还包括:
机箱,其具有位于上部的上方空间和位于下部的下方空间,其中所述空气压缩机、所述电机、所述油气桶是放置于所述下方空间中,且所述空气压缩机与所述电机是在竖直方向上呈立式安装;所述气体冷却器和所述冷却液冷却器是放置于所述上方空间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空气动力系统装置还包括:冷却风扇,放置于所述上方空间,且所述下方空间与所述上方空间之间至少部分连通并形成冷却流道;至少一进风口,设置于所述下方空间;至少一出风口,设置于所述上方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压缩机上安装有进气阀,所述进气阀是与进气过滤器相连接;所述下方空间通过一进气箱分隔形成一进气空间,所述进气过滤器是放置于所述进气空间内,所述进气空间与所述冷却流道连通,且所述进气空间上还安装有第一进风门板,所述第一进风门板上设置有连通外部空间的第一进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下方空间上还安装有第二进风门板,其是相对于所述第一进风门板设置且其上设置有连通外部空间且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相对的第二进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进风方向一侧还对应设置有第一风斗,在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进风方向一侧还对应设置有第二风斗;及/或,所述进气箱内还设置有至少一隔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下方空间还包括有对应放置所述空气压缩机与所述电机的第一安装空间和对应放置所述油气桶的第二安装空间,且至少在对应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的安装板上还设置有消音泡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上还设置有压边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却风扇是设置于所述气体冷却器和所述冷却液冷却器的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动力系统装置还包括有压力维持阀和启动盘,其中所述压力维持阀与所述气体冷却器相连接并放置于所述下方空间;所述启动盘与所述空气压缩机、所述电机、所述油气桶、所述进气阀、以及所述控制器相连接;所述下方空间还包括有与所述进气空间相邻设置且位于同一侧的电控箱空间,所述电控箱空间内设置有电控箱,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启动盘是放置于所述电控箱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空气动力系统装置还包括有放置于所述电控箱内的第一变频器,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一变频器相连接,所述第一变频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及所述启动盘相连接;所述压力维持阀上还设置有用以感测实时的排气压力信号的排气压力传感器,其中所述控制器是接收所述排气压力信号并与排气压力设定值进行比较和判断而输出第一频率命令至所述第一变频器,所述第一变频器根据所述第一频率命令输出第一变频信号至所述电机以使其执行变频动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空气动力系统装置还包括有放置于所述电控箱内的第二变频器,所述冷却风扇通过所述启动盘与所述第二变频器相连接,所述第二变频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所述空气压缩机上还设置有用以感测实时的排气温度信号的排气温度传感器,其中所述控制器是接收所述排气温度信号并与排气温度设定值进行比较和判断而输出第二频率命令至所述第二变频器,所述第二变频器根据所述第二频率命令输出第二变频信号至所述冷却风扇以使其执行变频动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空气动力系统装置还包括有放置于所述电控箱内且与远程终端通讯连接的远程监控模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动力系统装置还包括:选配箱,安装于所述机箱的一侧,其中所述选配箱内放置有冷冻干燥机模组及/或余热回收模组;及/或,储气罐模组,安装于所述机箱的底部,所述储气罐模组包括至少一储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动力系统装置是安装于共用台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两个空气动力系统装置的组成和零部件体积都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空气压缩机与电机沿竖直方向呈立式安装,不仅可以与其余零件更好的搭配组装,而且更合理地利用了机箱内部的剩余空间,使空气压缩机与电机组立所需的占地面积大大减小。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重新布置其他零件的放置位置,例如将冷却器顶置,也进一步减小了占地面积。
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加设隔板、风斗、消音泡棉、压边条等方式,有效阻隔噪音。本实用新型还通过独特的合理的流场设计,使整个系统的噪音和压力损失都在低值。
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地安装储气罐,使整机方便的为客户提供气源。本实用新型还可方便地选配冷冻干燥机模组,以提供更加纯净的空气。本实用新型还可方便地选配余热回收模组,以实现热能回收,使整个系统更加节能。本实用新型更可选配风扇变频功能,更加节能低噪音。
附图说明
图1A是现有技术的空气动力系统装置的空间布局示意图;
图1B是图1A的背面视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的空气动力系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是图2A的另一视角(从背面观之)的视图;
图2C是图2A的又一视角(从侧面观之)的视图;
图2D是图2B的另一视图,其中示出了上方空间的侧板被取掉并露出其中的冷却风扇的结构;
图3A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动力系统装置的空间布局示意图;
图3B是图3A的背面的空间布局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进风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动力系统装置的第二侧面的视图,其上安装有电气箱门板和第一进风门板;
图5B是图5A中的第一进风门板的结构示意图,其内侧安装有第一风斗;
图6A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动力系统装置的与第二侧面相对的第一侧面的视图,其上安装有第二进风门板;
图6B是图6A中的第二进风门板的结构示意图,其内侧安装有第二风斗;
图7A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动力系统装置从第三侧面观之的流场示意图,其中外部空间的冷空气可从第一进风口进入第三空间并流通至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并与从第二进风口进入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冷空气一同向上流通至上方空间,并从顶部的出风口排出热空气;
图7B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动力系统装置从第二侧面观之的流场示意图,其中外部空间的冷空气可从第一进风口进入第三空间并流通至第四空间,并在第四空间内向上流通至上方空间,并从顶部的出风口排出热空气;
图8A是图7A对应的透视图;
图8B是图7B对应的透视图;
图9A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的空气动力系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电控箱内还放置有与冷却风扇相连接的第二变频器;
图9B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动力系统装置具有与电机搭配的第一变频器以及与冷却风扇搭配的第二变频器的变频电路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的空气动力系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机箱底部还配置有储气罐模组;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的空气动力系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机箱的一侧还配置有选配箱,其内放置有冷冻干燥机模组和余热回收模组;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的空气动力系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机箱的底部配置有储气罐模组、一侧配置有选配箱,选配箱内放置有冷冻干燥机模组和余热回收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2A~2D所示,并请配合参考图3A~3B,本实用新型一较佳的空气动力系统装置可包括有空气压缩机1、电机2、油气桶9、气体冷却器6、冷却液冷却器5以及控制器18。其中,所述控制器18是与所述空气压缩机1、所述电机2以及所述油气桶9控制连接,且所述电机2与所述空气压缩机1相连接,所述空气压缩机1与所述油气桶9相连接,所述油气桶9还分别与所述气体冷却器6和所述冷却液冷却器5相连接,所述冷却液冷却器5还与所述电机2相连接。其中,所述空气压缩机1可用以对空气进行压缩,提供压缩空气。所述电机2可用以驱动所述空气压缩机1的部件,其例如可为永磁油冷同步电机。所述油气桶9可用以对所述空气压缩机1提供的压缩空气、冷却液的混合物进行分离,提供高洁净度的压缩空气,并将冷却液分离、集中、循环使用。所述冷却液冷却器5及所述气体冷却器6是用以对冷却液及压缩空气分别进行冷却。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动力系统装置还可进一步包括有油过滤器3、冷却风扇4、压力维持阀7、安全阀8、启动盘10、进气阀11、进气过滤器12、第一变频器13、温控阀15、第二变频器17等。其中,所述油过滤器3是安装在循环油路上,用以除去循环油路中的杂质,保证进入所述空气压缩机1的冷却液的洁净程度,防止异物进入空气压缩机内容部,造成转子损伤。所述压力维持阀7是安装在所述油气桶3上,用以保持从所述油气桶3中流出的压缩空气的压力。所述安全阀8是安装在所述油气桶3上,用以保证所述油气桶3的安全。所述启动盘10是用以收集、处理并传递空气动力系统装置的工作状态信息,根据所收集的信息对空气动力系统装置进行控制及保护。所述进气阀11是安装于所述空气压缩机1上,用以根据所述启动盘10提供的信号控制加载、空车及泄放动作,并兼具止回的功能。所述进气过滤器12是安装于所述空气压缩机1上,用以对吸入所述空气压缩机1的空气进行过滤。所述第一变频器13是与所述电机2搭配,用以根据控制器18提供的信号进行频率调节,从而实现所述电机2的变频功能。所述第二变频器17是与所述冷却风扇4搭配,用以根据控制器18提供的信号进行频率调节,从而实现所述冷却风扇4的变频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例如,空气是经过进气过滤器12进行过滤。过滤后得到的干净空气通过进气阀11进入空气压缩机1,并在此与注入的冷却液混合压缩至设定压力。大部分的压缩空气是在油气桶9中与冷却液分离。而压缩空气中剩余的冷却液可经由油细分离器(图中未标示)被分离出来。然后压缩空气通过压力维持阀7进入气体冷却器6,冷却后经排气阀(图中未示)排出。而冷却液在油气桶9与油细分离器中实现与空气的分离,经过温控阀15、冷却液冷却器5冷却后注入电机2对电机2进行冷却,然后经过油过滤器3去除冷却液中杂质后进入空气压缩机1进行润滑。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动力系统装置并不局限于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结构,根据实际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增加或减少其中某些部件,这些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特别的是,所述空气动力系统装置还包括有机箱100,且其具有位于上部的上方空间105和位于下部的下方空间,例如包括第一安装空间101、第二安装空间102、进气空间103以及电控箱空间104。并且,所述第一安装空间101和所述第二安装空间102是相邻设置且位于同一侧(例如位于第一侧面S1一侧),所述进气空间103和所述电控箱空间104是相邻设置且位于同一侧(例如位于第二侧面S2一侧),而所述进气空间103和所述第一安装空间101是相邻设置且位于同一侧(例如位于第三侧面S3一侧),所述电控箱空间104和所述第二安装空间102是相邻设置且位于同一侧(例如位于第四侧面S4一侧)。
并且,所述气体冷却器6和所述冷却液冷却器5是对应放置于所述上方空间105中。与所述气体冷却器6相连接的所述排气阀也可放置于所述上方空间105中。而所述空气压缩机1、所述电机2、所述油气桶9等其他部件是放置于所述下方空间中。例如,可将所述空气压缩机1和所述电机2对应放置于第一安装空间101中并使二者在竖直方向上呈立式安装;可将所述油气桶9对应放置于第二安装空间102中;可将进气阀11、进气过滤器12等部件放置于进气空间103中;可将相关电气元件等部分,例如控制器18、第一变频器13、第二变频器17、启动盘10等部件安装于一电控箱14内并放置于电控箱空间104中,从而可以与机械结构完全隔离,防止液体溅入,保证电气元件安全、可靠运行。所述控制器18的操作界面可外露于机箱100外侧,用于开/关系统。
如此,与现有技术的卧式安装方式相比,在两个空气动力系统装置的组成和零部件体积都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空气压缩机1与电机2沿竖直方向呈立式安装,不仅可以与其余零件更好的搭配组装,而且更合理地利用了机箱内部的剩余空间,使空气压缩机与电机组立所需的占地面积大大减小。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重新布置其他零件的放置位置,例如将冷却器(包括冷却液冷却器5和气体冷却器6)顶置,也进一步减小了占地面积。
继续参考图2A~2D,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动力系统装置较佳地是通过冷却风扇4、至少一进风口以及至少一出风口来构成机箱内部的冷却流场。其中,所述冷却风扇4例如是放置于所述上方空间105内,较佳地可放置于冷却液冷却器5和气体冷却器6的下方,用以创建机箱内部流场,为机组散热提供冷却风。并且,所述下方空间与所述上方空间105之间至少部分连通并形成冷却流道201(更具体的流场结构可参考图7A~7B、图8A~8B)。所述至少一进风口是设置于所述下方空间,其例如可包括如图5A~5B所示的第一进风口251以及如图6A~6B所示的第二进风口261。所述至少一出风口是设置于所述上方空间,其例如可包括如图10所示的出风口27。
继续参考图2D,并结合参考图3B、图4,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下方空间例如是通过一进气箱23分隔形成所述进气空间103,所述进气过滤器12是放置于所述进气空间103内。并且,所述进气空间103是与所述冷却流道201(如图7A~7B、图8A~8B所示)连通。较佳地,所述进气箱23内还可设置有至少一隔板231,例如图4中设置了两个隔板231,这些隔板231可用以加长流道,以进一步减小噪音。另外,在第二侧面S2一侧,在所述进气空间103上还可安装有第一进风门板25,如图5A~5B所示,所述第一进风门板25上设置有连通外部空间的第一进风口251。较佳地,在所述第一进风口251的进风方向一侧(即内侧)还对应设置有第一风斗252,所述第一风斗252部分地封闭所述第一进风口251。而在第一侧面S1一侧,在所述下方空间(例如包括第一安装空间101和第二安装空间102)上还安装有第二进风门板26,如图6A~6B所示,其是相对于所述第一进风门板25设置,且其上设置有连通外部空间且与所述第一进风口251相对的第二进风口261。较佳地,在所述第二进风口261的进风方向一侧(即内侧)还对应设置有第二风斗262,所述第二风斗262部分地封闭所述第二进风口261。
结合参考7A~7B、图8A~8B所示,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流场路径。其中,在冷却风扇4的作用下,由第一进风口251进入的冷空气在进入之后是先向上流动,之后受进气箱23的顶板的阻挡转为向下流动,且在向下流动过程中受其中隔板231的作用而使得冷却流道进一步加长,向下流动的空气可经由进风箱23上的开口233(如图4所示)进入相邻的第一安装空间101和第二安装空间102内(如图7A、8A所示)。向下流动的空气还可经由进风箱23上的开口232(如图4所示)进入相邻的电控箱空间104(如图7B、8B所示)之内,并在所述电控箱空间104内向上流动至上方空间105,并经由顶部的出风口27排出。而由第二进风口261进入的冷空气在进入第一安装空间101和第二安装空间102之后是向上流动,并可与经由第一进风口251、进风空间103进入第一安装空间101和第二安装空间102的空气一起向上流动至上方空间105,最后可经由顶部的出风口27排出。换言之,通过所述冷却风扇4,本实用新型可以构建出机箱100内部的冷却流场,从而可以对机箱内的各个部件进行有效散热。
为了有效消除空气压缩机1、电机2以及冷却风扇4等部件所产生的噪音,本实用新型较佳地可以在组成所述机箱100的各个安装板内设置消音泡棉以吸收一部分噪音,例如,至少在对应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101、第二安装空间102的安装板(例如包括但不限于图6A所示的第二进风板26、图4所示的进风箱23的背面、图2A所示的电控箱14的背面等)上还设置有消音泡棉。更佳地,还可在所述安装板上设置压边条,以尽可能将噪音阻隔在这些安装板所组成的隔音罩内。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所述进风箱23内部增加隔板231、配合第一风斗252和第二风斗262,也可以进一步加长声场流道(即噪音传播路径),可防止噪音直接传出,并可优化进风流道,使进风侧噪音最小化,从而进一步减小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压力维持阀7上还可设置有用以感测实时的排气压力信号的排气压力传感器,并且,可通过控制器18接收所述排气压力信号并与排气压力设定值进行比较和判断(例如根据实时压力与设定压力的差值,判断电机需加速或减速)而输出第一频率命令至第一变频器13,由所述第一变频器13根据所述第一频率命令输出第一变频信号至所述电机2以使其执行变频动作,直至实时压力与设定压力相同。
所述空气压缩机1上还可设置有用以感测实时的排气温度信号的排气温度传感器,并且,可通过控制器18接收所述排气温度信号并与排气温度设定值进行比较和判断(例如与排气温度上下限设定值进行比较,根据实时温度与设定温度范围的差值,判断冷却风扇需加大或减小风量)而输出第二频率命令至放置于电控箱14中的第二变频器17(如图9A所示),由所述第二变频器17根据所述第二频率命令输出第二变频信号至所述冷却风扇4以使其执行变频动作,直至实时温度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
如图9B所示,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动力系统装置的一较佳的变频电路的结构,其中包括有与电机2搭配的第一变频器13以及与冷却风扇4搭配的第二变频器17。本实用新型的变频电路并不局限于图9B所示的电路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设计和调整,这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较佳地,所述的空气动力系统装置还可包括有放置于所述电控箱14内且与远程终端通讯连接的远程监控模块(图中未示),从而可实现机组数据的实时监控。
较佳地,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动力系统装置还可包括储气罐模组110,其可安装于所述机箱100的底部,且所述储气罐模组110可包括至少一储罐111。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动力系统装置还可包括有选配箱120,其可安装于所述机箱100的一侧,其中所述选配箱120内可放置有冷冻干燥机模组121及/或余热回收模组122,其中所述冷冻干燥机模组121可提供更加纯净的空气,所述余热回收模组122可实现热能回收,使整个系统更加节能。另外,所述选配箱120还可设置有进风口126和出风口127。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处安装高精度过滤网组,这样可以在保证散热通畅的前提下,有效防止异物进入。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空气动力系统装置还可安装于共用台上,并且在共用台拼接处还可以使用刚性胶密封,将污染物封存在共用台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动力系统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占地空间小;
(2)低噪音;
(3)高能效变频设计;
(4)电机效率可达现行IE4标准;
(5)设计灵活,可以根据客户要求,进行配置,如增加储气罐、余热回收、冷干机等选配;
(6)模组化设计,方便装配及服务;
(7)封闭式共用台设计,不会渗油到客户现场。
(8)可增配远程监控模块,可实现机组数据实时监控。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空气动力系统装置,包括有空气压缩机、电机、油气桶、气体冷却器、冷却液冷却器以及控制器,其中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空气压缩机、所述电机以及所述油气桶控制连接,且所述电机与所述空气压缩机相连接,所述空气压缩机与所述油气桶相连接,所述油气桶还分别与所述气体冷却器和所述冷却液冷却器相连接,所述冷却液冷却器还与所述电机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动力系统装置还包括:
机箱,其具有位于上部的上方空间和位于下部的下方空间,其中所述空气压缩机、所述电机、所述油气桶是放置于所述下方空间中,且所述空气压缩机与所述电机是在竖直方向上呈立式安装;所述气体冷却器和所述冷却液冷却器是放置于所述上方空间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动力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冷却风扇,放置于所述上方空间,且所述下方空间与所述上方空间之间至少部分连通并形成冷却流道;
至少一进风口,设置于所述下方空间;
至少一出风口,设置于所述上方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动力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压缩机上安装有进气阀,所述进气阀是与进气过滤器相连接;所述下方空间通过一进气箱分隔形成一进气空间,所述进气过滤器是放置于所述进气空间内,所述进气空间与所述冷却流道连通,且所述进气空间上还安装有第一进风门板,所述第一进风门板上设置有连通外部空间的第一进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动力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方空间上还安装有第二进风门板,其是相对于所述第一进风门板设置且其上设置有连通外部空间且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相对的第二进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动力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进风方向一侧还对应设置有第一风斗,在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进风方向一侧还对应设置有第二风斗;及/或,所述进气箱内还设置有至少一隔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动力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方空间还包括有对应放置所述空气压缩机与所述电机的第一安装空间和对应放置所述油气桶的第二安装空间,且至少在对应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的安装板上还设置有消音泡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动力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还设置有压边条。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动力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扇是设置于所述气体冷却器和所述冷却液冷却器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动力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动力系统装置还包括有压力维持阀和启动盘,其中所述压力维持阀与所述气体冷却器相连接并放置于所述下方空间,所述启动盘与所述空气压缩机、所述电机、所述油气桶、所述进气阀、以及所述控制器相连接;所述下方空间还包括有与所述进气空间相邻设置且位于同一侧的电控箱空间,所述电控箱空间内设置有电控箱,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启动盘是放置于所述电控箱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动力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放置于所述电控箱内的第一变频器,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一变频器相连接,所述第一变频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及所述启动盘相连接;所述压力维持阀上还设置有用以感测实时的排气压力信号的排气压力传感器,其中所述控制器是接收所述排气压力信号并与排气压力设定值进行比较和判断而输出第一频率命令至所述第一变频器,所述第一变频器根据所述第一频率命令输出第一变频信号至所述电机以使其执行变频动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动力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放置于所述电控箱内的第二变频器,所述冷却风扇通过所述启动盘与所述第二变频器相连接,所述第二变频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所述空气压缩机上还设置有用以感测实时的排气温度信号的排气温度传感器,其中所述控制器是接收所述排气温度信号并与排气温度设定值进行比较和判断而输出第二频率命令至所述第二变频器,所述第二变频器根据所述第二频率命令输出第二变频信号至所述冷却风扇以使其执行变频动作。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动力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放置于所述电控箱内且与远程终端通讯连接的远程监控模块。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空气动力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动力系统装置还包括:
选配箱,安装于所述机箱的一侧,其中所述选配箱内放置有冷冻干燥机模组及/或余热回收模组;及/或,
储气罐模组,安装于所述机箱的底部,所述储气罐模组包括至少一储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动力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动力系统装置是安装于共用台上。
CN201922356527.9U 2019-12-20 2019-12-20 空气动力系统装置 Active CN2123894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56527.9U CN212389495U (zh) 2019-12-20 2019-12-20 空气动力系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56527.9U CN212389495U (zh) 2019-12-20 2019-12-20 空气动力系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89495U true CN212389495U (zh) 2021-01-22

Family

ID=74247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56527.9U Active CN212389495U (zh) 2019-12-20 2019-12-20 空气动力系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8949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23096A (zh) * 2022-11-03 2023-05-16 中山英鹏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空压机
WO2023226777A1 (zh) * 2022-05-23 2023-11-30 阿特拉斯·科普柯(无锡)压缩机有限公司 鼓风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6777A1 (zh) * 2022-05-23 2023-11-30 阿特拉斯·科普柯(无锡)压缩机有限公司 鼓风机
CN116123096A (zh) * 2022-11-03 2023-05-16 中山英鹏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空压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77137B1 (en) Cased cogeneration apparatus
RU2401391C1 (ru) У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ия компрессорных блоков
US20120129442A1 (en) Container data center
CN212389495U (zh) 空气动力系统装置
WO2021169042A1 (zh) 变流器散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监控方法
CN108418128A (zh) 一种电气配电柜
CN208966507U (zh) 一种节能环保永磁变频空压机
CN210671144U (zh) 散热装置及充电机
CN216123236U (zh) 一种一体化机柜
CN212727825U (zh) 一种大功率电子元器件的冷却装置
JP2002242760A (ja) 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装置の構造
CN204335272U (zh) 一种不间断电源
CN210490623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同步电机盖板
CN211230749U (zh) 一种带油冷电机的永磁空压机
CN208996898U (zh) 一种永磁变频空压机
CN208184974U (zh) 一种喷水空压机
CN202395676U (zh) 逆变器机箱
CN112702885A (zh) 散热装置及充电机
CN210290076U (zh) 压缩机撬装结构
CN208996904U (zh) 一种异步变频空压机
CN212985498U (zh) 一种空压机进气板式过滤结构及空压机箱
CN112118992A (zh) 用于轨道车辆的通风模块
CN219904176U (zh) 一种电源车
CN214366589U (zh) 一种基于多供电模式转换的压缩机
CN221704049U (zh) 一种整体式磁悬浮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