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16395U - 一种变频器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频器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16395U
CN210016395U CN201921199408.0U CN201921199408U CN210016395U CN 210016395 U CN210016395 U CN 210016395U CN 201921199408 U CN201921199408 U CN 201921199408U CN 210016395 U CN210016395 U CN 2100163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converter
mounting
base
heat dissipation
mount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9940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玄目
王磊
刘中良
伍芫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yali Electric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yali Electric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yali Electric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yali Electric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9940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163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163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163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变频器安装结构,包括:变频器外壳以及设置于变频器外壳内的变频器内部电路,安装挂环穿过变频器外壳与变频器外壳内的散热器底座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将安装挂环与变频器外壳内的散热器底座固定连接,变频器的安装更牢固,更稳定,散热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变频器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频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变频器是一种电力变换装置,主要用于电机的驱动和控制。它的应用的广泛性,对变频器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工业发展的进步,变频器在工业上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用户对变频器的尺寸和安装方式要求越来越高,例如在安装变频器上,有壁挂机安装、柜机安装,还有安装在机柜里面等多种安装方式。
目前大部分大功率的变频器提供的安装方式为壁挂和柜机的其中一种,不能同时兼容多种安装方式,或者需要特殊定制底座等满足用户的安装需求,成本相对比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变频器安装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变频器安装结构,包括:变频器外壳以及设置于变频器外壳内的变频器内部电路,安装挂环穿过变频器外壳与变频器外壳内的散热器底座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将安装挂环与变频器外壳内的散热器底座固定连接,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变频器的安装更牢固,更稳定。
第二,散热效果更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做如下改进:
作为优选的方案,安装挂环包括:挂环本体、限位部以及安装端。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挂环本体用于将变频器安装于箱柜上,而限位部用于进行限位,安装端用于将安装挂环与变频器底座进行连接。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散热器底座上设有安装槽,安装挂环的安装端伸入散热器底座的安装槽内进行安装。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安装更快速便捷。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散热器底座上设有安装通孔,在安装通孔内穿设有安装杆,安装挂环的安装端与安装杆进行螺纹连接。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安装更牢固,且散热效果更佳。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安装挂环的安装端的表面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定位凹槽和定位凸起。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安装更精准,更快速,且更牢固。
作为优选的方案,安装挂环依次穿过密封垫、防尘垫、变频器外壳再与散热器底座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密封效果佳,不会有灰尘从安装挂环的安装端进行变频器内部。
作为优选的方案,密封垫由具有弹性的垫片。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安装效果更佳。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变频器外壳的顶部设有圆形安装孔,在变频器外壳的底部设有U形安装开口。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变频器可以更稳固的安装在箱柜上。
作为优选的方案,变频器外壳包括:
底座;
上盖;
风扇堵板,设置于底座和上盖的一侧,且分别与底座和上盖固定连接,散热风扇安装于风扇堵板上;
电容堵板,设置于底座和上盖的相对另一侧,且分别与底座和上盖固定连接,底座、上盖、风扇堵板以及电容堵板形成变频器空腔。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变频器外壳结构紧凑,安装便捷,变频器内部其采用独立风道设计,将散热风道与变频器的内部器件(如:整流、逆变和控制部分)独立分开,避免了风尘等异物对变频器内部器件的污染,从而延长器件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的方案,散热器底座设置于靠近风扇堵板一侧的变频器空腔内,变频器的内部器件设置于散热器底座上,且散热器底座通过倾斜堵板与风扇堵板固定连接,倾斜堵板将变频器空腔划分成第一散热腔和第二散热腔,变频器的内部器件设置于第一散热腔,而散热器底座的散热片和散热风扇设置于第二散热腔。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散热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频器安装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挂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挂环、密封垫、防尘垫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频器(去除底座和上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频器(去除底座和上盖后)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频器内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频器内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频器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频器内部结构(去除安装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流叠层母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流叠层母排的侧视图。
其中:其中:散热器底座101、安装板102、电容固定板103、接线支架104、直流叠层母排105、第一安装部1051、第二安装部1052、第三安装部1053、连接端子1054、底座106、上盖107、风扇堵板108、电容堵板109、倾斜堵板201;
三相整流模块11、功率器件IGBT模块12、限流电阻13、电流传感器14、直流接触器15、驱动转换板16、供电电源17、主控板18直流支撑电容19、接线端子排20、无极性吸收电容21;
第一散热腔a、第二散热腔b;
安装挂环3、环本体31、限位部32、安装端33、安装杆4、密封垫5、防尘垫6、圆形安装孔7、U形安装开口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种变频器安装结构的其中一些实施例中,
如图1所示,一种变频器安装结构,包括:变频器外壳以及设置于变频器外壳内的变频器内部电路,安装挂环3穿过变频器外壳与变频器外壳内的散热器底座101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将安装挂环3与变频器外壳内的散热器底座101固定连接,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变频器的安装更牢固,更稳定。
第二,散热效果更好。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安装挂环3包括:挂环本体31、限位部32以及安装端33。
如图2所示,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挂环本体31用于将变频器安装于箱柜上,而限位部32用于进行限位,安装端33用于将安装挂环3与变频器底座进行连接。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散热器底座101上设有安装槽(图中未示出),安装挂环3的安装端33伸入散热器底座101的安装槽内进行安装。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安装更快速便捷。
如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散热器底座101上设有安装通孔,在安装通孔内穿设有安装杆4,安装挂环3的安装端33与安装杆4进行螺纹连接。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安装更牢固,且散热效果更佳。在安装时,可以将安装杆4的外螺纹与安装挂环安装端33的内螺纹连接,也可以将安装杆4一端螺纹槽的内螺纹与安装挂环安装端33的外螺纹连接。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安装挂环3的安装端33的表面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定位凹槽和定位凸起(图中未示出)。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安装更精准,更快速,且更牢固。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安装挂环3依次穿过密封垫5、防尘垫6、变频器外壳再与散热器底座101固定连接。
如图4所示,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密封效果佳,不会有灰尘从安装挂环3的安装端33进行变频器内部。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密封垫5由具有弹性的垫片。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安装效果更佳。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变频器外壳的顶部设有圆形安装孔7,在变频器外壳的底部设有U形安装开口8。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变频器可以更稳固的安装在箱柜上。
如图5-7所示,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变频器外壳包括:
底座106;
上盖107;
风扇堵板108,设置于底座106和上盖107的一侧,且分别与底座106和上盖107固定连接,散热风扇(图中未示出)安装于风扇堵板108上;
电容堵板109,设置于底座106和上盖107的相对另一侧,且分别与底座106和上盖107固定连接,底座106、上盖107、风扇堵板108以及电容堵板109形成变频器空腔。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变频器外壳结构紧凑,安装便捷,变频器内部其采用独立风道设计,将散热风道与变频器的内部器件(如:整流、逆变和控制部分)独立分开,避免了风尘等异物对变频器内部器件的污染,从而延长器件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散热器底座101通过倾斜堵板201与风扇堵板108固定连接,倾斜堵板201将变频器空腔划分成第一散热腔a和第二散热腔b,变频器的内部器件设置于第一散热腔a,而散热器底座101的散热片和散热风扇设置于第二散热腔b。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散热效果更佳。
如图8-11所示,进一步,变频器内部电路还包括:
安装板102,设置于靠近风扇堵板108一侧的第一散热腔a内,且设置于散热器底座101的上方;
电容固定板103,设置于靠近电容堵板109一侧的变频器空腔内,且电容固定板103的一侧与散热器底座101固定连接,其另一侧与电容堵板109固定连接,直流支撑电容设置于电容固定板103上;
接线支架104,设置于靠近电容堵板109一侧的变频器空腔内,且接线支架104设置于电容固定板103的上方,接线支架104的一侧与电容堵板109固定连接,接线端子排设置于接线支架104上;
直流叠层母排105,设置于电容固定板103与接线支架104之间,且直流叠层母排105与直流支撑电容电连接。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通过电容固定板103固定在电容安装板102上,而使得电容的安装简单方便且牢固。直流叠层母排105的使用,降低了直流通路的杂散电感,从源头上降低了IGBT的关断过电压,从而降低了吸收回路的复杂度,延长了功率器件IGBT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减小了IGBT的关断损耗,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并增强了直流支撑电容19的安装结构强度。采用直流叠层母排105,根据变频器功能原理,替代了结构复杂,空间占用大的异形铜排或导线连接方式。从而简化了结构设计、美化了结构布局,提高了产品工艺和绝缘方面的可靠性,同时也降低了杂散电感。
如图4-7所示,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三相整流模块11、功率器件IGBT模块12、制动IGBT模块、限流电阻13、电流传感器14、直流接触器15、驱动转换板16设置于散热器底座101上,且驱动转换板16设置于靠近散热风扇的一侧。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驱动转换板16是关键电路板,其散热效果更佳,变频器的性能更稳定。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供电电源17以及主控板18设置于安装板102上;
供电电源17设置于安装板102正面的一侧,主控板18设置于安装板102背面的相对另一侧,且主控板18与驱动转换板16面对面设置。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主控板18是关键电路板,其散热效果更佳,变频器的性能更稳定。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直流接触器15通过异形铜排电连接于三相整流模块11与制动IGBT模块之间。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通过异形铜排进行电连接,使得变频器的内部结构更紧凑。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3个功率器件IGBT模块12构成三相逆变桥式电路,其一端与直流叠层母排105电连接,另一端通过异形铜排与接线端子排20电连接。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3个功率器件IGBT模块12的C1端和直流母线的P端相连,E2端与直流母线的N端相连。功率器件IGBT模块12的E1/C2端与变频器输出端U V W端子相连接。直流叠层母排105的采用,实现变频器内部的紧凑化,进一步降低了杂散电感,低了IGBT的开关损耗。直流叠层母排105和异形铜排的配合使用,实现了直流侧至逆变侧和制动模块级联连接。
如图12、13所示,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直流叠层母排105的截面呈Z形,其具体包括:第一安装部1051、第二安装部1052以及与第一安装部1051和第二安装部1052连接的第三安装部1053,且直流支撑电容19与第一安装部1051上的连接端口电连接,在第二安装部1052以及第三安装部1053上设有均设有向外延伸的连接端子1054。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结构更优化,便于和异形铜排配合连接,此种方式的布局,大大的节约了空间,减少了杂散电感,减少了由杂散电感所引起的功率模块开关时刻的干扰。
进一步,设置于第三安装部1053上的多个连接端子1054高低错落设置。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使得变频器内部结构错落有致。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直流叠层母排105为一体式结构。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便于生产加工,且机械强度更高。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功率器件IGBT模块12通过IGBT分配板(图中未示出)与驱动转换板16电连接;
制动IGBT模块通过制动分配板(图中未示出)与驱动转换板16电连接。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IGBT分配板为功率器件IGBT模块12和驱动转换板16之间的连接桥梁,便于功率器件IGBT模块12和驱动转换板16进行可靠的连接和信号传递。同时,还可以最大程度小减小功率器件IGBT模块12工作时对驱动转换板16上驱动电路的干扰。制动分配板为制动IGBT模块和驱动转换板16之间的连接桥梁。便于制动IGBT模块和驱动转换板16进行可靠的连接和信号传递。同时还可以最大程度减小制动IGBT工作时对驱动转换板16上驱动电路的干扰。IGBT分配板将控制转换板16的驱动信号按照控制算法分配到不同通道,实现IGBT的选通控制,同时提高了IGBT驱动电路的抗干扰性能,容易实现增强的EMC功能。PCB焊接安装,使得信号接口牢靠不易松动。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安装板102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开口,电流传感器14的顶部从开口穿出。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提高散热效果,使得变频器内部结构更为紧凑。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功率器件IGBT模块12的C1和E2端电连接有无极性吸收电容21。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无极性吸收电容21的主要作用是直流母线电压保护,一般而言,变频器对瞬时超过模块耐压的过电压没有好的防止方法,超过模块耐压的瞬时过电压很容易导致模块电压击穿损坏。对母线瞬时过电压一般在母线上并高频吸收电容保护模块。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供电电源17采用专用控制芯片UC2844及MOSFET构成的单端反激式开关电源。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为驱动转换板16、散热风扇(图中未示出)等提供电源。供电电源17精度高,纹波小,具有强抗干扰性能。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变频器安装结构,包括:变频器外壳以及设置于所述变频器外壳内的变频器内部电路,其特征在于,安装挂环穿过所述变频器外壳与所述变频器外壳内的散热器底座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挂环包括:挂环本体、限位部以及安装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频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热器底座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挂环的安装端伸入所述散热器底座的安装槽内进行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频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热器底座上设有安装通孔,在所述安装通孔内穿设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挂环的安装端与所述安装杆进行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变频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挂环的安装端的表面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定位凹槽和定位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变频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挂环依次穿过密封垫、防尘垫、变频器外壳再与所述散热器底座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频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垫由具有弹性的垫片。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变频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变频器外壳的顶部设有圆形安装孔,在所述变频器外壳的底部设有U形安装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变频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外壳包括:
底座;
上盖;
风扇堵板,设置于所述底座和上盖的一侧,且分别与所述底座和上盖固定连接,散热风扇安装于所述风扇堵板上;
电容堵板,设置于所述底座和上盖的相对另一侧,且分别与所述底座和上盖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上盖、风扇堵板以及电容堵板形成变频器空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频器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底座设置于靠近所述风扇堵板一侧的变频器空腔内,所述变频器的内部器件设置于所述散热器底座上,且所述散热器底座通过倾斜堵板与所述风扇堵板固定连接,所述倾斜堵板将所述变频器空腔划分成第一散热腔和第二散热腔,变频器的内部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腔,而所述散热器底座的散热片和散热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二散热腔。
CN201921199408.0U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变频器安装结构 Active CN2100163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99408.0U CN210016395U (zh)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变频器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99408.0U CN210016395U (zh)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变频器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16395U true CN210016395U (zh) 2020-02-04

Family

ID=69319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99408.0U Active CN210016395U (zh)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变频器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163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16424U (zh) 一种变频器的内部结构
CN211352021U (zh) 一种电容器和功率模组集成装置及轮毂电机
WO2013141577A1 (ko) 전기차 추진 제어장치
CN201726303U (zh) 一种大功率高压变频器功率单元
CN210016395U (zh) 一种变频器安装结构
CN210016396U (zh) 一种变频器
JP2002238260A (ja) 半導体装置
CN209833393U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功率模组
CN211127537U (zh) 一种带新型复合母排结构的功率模块
US11929687B2 (en) Power converter
CN211209596U (zh) 一种新型功率模块结构
CN110266179B (zh) 一种SiC MOSFET变流器的布局方法及SiC MOSFET变流器
CN211090354U (zh) 电机控制器
CN207801796U (zh) 一种开关磁阻电机驱动器一体化功率电路板
CN113422563A (zh) 一种基于sic功率半导体单管并联的电力电子控制器
CN210016398U (zh) 一种变频器驱动转换板
CN211127538U (zh) 一种带新型风流道的功率模块
CN219371014U (zh) 一种igbt单管集成模块
CN212786055U (zh) 驱动器组件、驱动器和电机
CN220272248U (zh) 一种密封防尘电子变压器
CN220742685U (zh) 一种车用电机及控制集成系统
CN210985952U (zh) 一种高防护等级的h桥高压变频器功率单元
CN216794835U (zh) 一种小型化经济型功率单元模块
CN216356515U (zh) 功率模块装置及逆变器
CN213548151U (zh) 一种电源散热装置及电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