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16032U - 一种具有旋转出线的插座及具有旋转出线、卡线的插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旋转出线的插座及具有旋转出线、卡线的插座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016032U CN210016032U CN201921348787.5U CN201921348787U CN210016032U CN 210016032 U CN210016032 U CN 210016032U CN 201921348787 U CN201921348787 U CN 201921348787U CN 210016032 U CN210016032 U CN 2100160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cket
- shell
- line
- fixing
- hou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旋转出线的插座及具有旋转出线、卡线的插座,属于电器技术领域,包括:壳体,且在壳体的一端内置有一个第一固定部;电源线,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部,其中,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之间为旋转配合以改变电源线出线方向与壳体长度方向之间所形成的夹角角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旋转出线的插座及具有旋转出线、卡线的插座,其装配方便,而且将电源线与壳体的旋转部位内置于壳体中,提高了两者之间连接的可靠性以及防脱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插座,特别是一种具有旋转出线的插座及具有旋转出线、卡线的插座。
背景技术
一般延长线插座具有电源插座以及电源线,电源插座内具有插座部,而电源线电性连接于插座部,并直接拉出于电源插座一侧表面,因此,电源线始终垂直固定于电源插座的侧表面上,导致延长线插座无法配合地形及电器用品的使用需求,改变电源线与电源插座之间的连接角度,造成电源线与电源插座的连接处经常受到扭力而弯曲变形,不仅不美观,且经年累月下来,容易造成电源线接触不良等电性功能的损伤,严重者甚至有使用安全上的疑虑。
现有专利(CN 208142499U)公开了一种具有电源线旋转结构的延长线插座,涉及电器技术领域,包括:电源插座、旋转座、导电端子组及电源线,旋转座枢接于电源插座的侧方,且旋转座两相对的侧表面分别剖设有上下相对的上夹固槽与下夹固槽,相邻上夹固槽与下夹固槽的侧表面则剖设有上下相对的上限位槽与下限位槽。导电端子组具有相互枢接的固定端子及旋转端子,固定端子固定于电源插座,旋转端子夹固于上夹固槽与下夹固槽之间。电源线固定于上限位槽与下限位槽之间,且电性连接于旋转端子,让电源线能够透过旋转端子进行旋转位移。
但是上述所述的插座,其存在如下不足之处,其一,其内部的零部件较多,安装较为复杂;其二,旋转座固定在插座向外延伸的两边外壳内,存在脱节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且防脱性能好的插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具有旋转出线的插座,包括:壳体,且在壳体的一端内置有一个第一固定部;电源线,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部,其中,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之间为旋转配合以改变电源线出线方向与壳体长度方向之间所形成的夹角角度。
在上述的一种具有旋转出线的插座中,电源线的出线方向与壳体的长度方向之间所形成的夹角的角度调整范围在90°至180°之间。
在上述的一种具有旋转出线的插座中,与第一固定部所在位置同一端的壳体上设置有一个安装孔,且该安装孔作为电源线上第二固定部与第一固定部旋转连接时的走线通道。
在上述的一种具有旋转出线的插座中,安装孔的孔径小于第二固定部外缘周向直径。
在上述的一种具有旋转出线的插座中,该安装孔与壳体内部相连通。
在上述的一种具有旋转出线的插座中,第一固定部包括固定架,且在固定架上设置有一个与安装孔位置相对应的第一通孔,其中,该第一通孔作为固定架与第二固定部的连接通道。
在上述的一种具有旋转出线的插座中,固定架与第二固定部之间为凹凸配合。
在上述的一种具有旋转出线的插座中,在固定架上设置有一个与第一通孔相连通的第二通孔,且该第二通孔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固定部上的凸部结构嵌套连接,其中,该第二通孔作为上述所述固定架上的凹部结构。
在上述的一种具有旋转出线的插座中,第二通孔的轴线方向与第一通孔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
在上述的一种具有旋转出线的插座中,固定架呈一体式结构设置,或者呈分体式结构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具有旋转出线的插座中,当固定架呈一体式结构设置时,固定架呈U型结构设置,且开口向下,并在U型固定架开口端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圆孔,其中,U型固定架开口端两侧之间的空间为所述的第一通孔,两个圆孔之间的空间为所述的第二通孔。
在上述的一种具有旋转出线的插座中,当固定架呈分体式结构设置时,固定架包括两块相对平行设置的平板,且在两块平板的相对位置上各设置有一个圆孔,其中,两块平板之间的空间作为所述的第一通孔,两个圆孔之间的空间为所述的第二通孔。
在上述的一种具有旋转出线的插座中,第二固定部包括外壳,且在外壳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凸轴,作为第二固定部的凸部结构。
在上述的一种具有旋转出线的插座中,与固定架的两侧位置相对应的底壳上安装有两块限位块。
在上述的一种具有旋转出线的插座中,与安装孔位置相对的一侧上设置有一个线架,其中,该线架安装于底壳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旋转出线、卡线的插座中,外壳包括相对拼接设置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其中,与外壳所在位置相对应的电源线上嵌套有一个护线套。
在上述的一种具有旋转出线、卡线的插座中,护线套呈阶梯状结构设置,其中,护线套上的阶梯部作为外壳连接时的限位部。
在上述的一种具有旋转出线、卡线的插座中,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之间为卡扣连接,其中,卡扣方式为上下拼接卡扣,或者左右拼接卡扣,或者前后拼接卡扣。
在上述的一种具有旋转出线、卡线的插座中,第一外壳上设置有一个卡接部和一个限位部,其中,第一外壳上的卡接部与第二外壳上的卡接部相配合,第一外壳上的限位部与第二外壳上的限位部相配合。
在上述的一种具有旋转出线、卡线的插座中,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之间为凹凸配合。
在上述的一种具有旋转出线、卡线的插座中,第一卡接部包括两块对称设置的第一卡块,其中,第二卡接部包括两块与第一卡块对应配合的第一卡槽。
在上述的一种具有旋转出线、卡线的插座中,第一卡接部还包括两块对称设置的第二卡块,其中,第二卡接部包括两块与第二卡块对应配合的第二卡槽。
在上述的一种具有旋转出线、卡线的插座中,位于第一外壳上的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呈对角设置,且位于第二外壳上的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呈对角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具有旋转出线、卡线的插座中,第一限位部包括开设于第一外壳上的第一弧槽,其中,第二限位部包括开设于第二外壳上的第二弧槽,通过第一弧槽与第二弧槽之间的拼接,形成电源线的走线通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旋转出线、卡线的插座,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而且将电源线与壳体的旋转部位内置于壳体中,提高了两者之间连接的可靠性以及防脱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旋转出线的插座及具有旋转出线、卡线的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旋转出线的插座及具有旋转出线、卡线的插座的插座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旋转出线的插座及具有旋转出线、卡线的插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旋转出线、卡线的插座的爆炸图。
图中,100、壳体;110、第一固定部;111、固定架;112、第一通孔;113、圆孔;120、安装孔;130、上盖;140、底壳;141、限位块;142、线架;200、电源线;210、第二固定部;211、凸轴;212、第一外壳;213、第二外壳;214、第一卡块;215、第一卡槽;216、第二卡块;217、第二卡槽;218、第一弧槽;219、第二弧槽;220、护线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旋转出线的插座,包括:壳体100,且在壳体100的一端内置有一个第一固定部110;电源线200,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部210,其中,第一固定部110与第二固定部210之间为旋转配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旋转出线的插座,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而且将电源线200与壳体100的旋转部位内置于壳体100中,提高了两者之间连接的可靠性以及防脱性能。
进一步优选地,通过第一固定部110与第二固定部210之间的旋转配合,改变电源线200出线方向与壳体100长度方向之间所形成的夹角角度。从而使得插座在其他载体上固定时减少电源线200对其固定方式的限制,进而避免造成电源线200接触不良等电性功能的损伤,提高插座使用的可靠性,另外,同时提升了插座的安装效率和施工的美观性。
进一步优选地,电源线200的出线方向与壳体100的长度方向之间所形成的夹角的角度调整范围在90°至180°之间,其调整范围较大,且调整方式较为灵活。
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与第一固定部110所在位置同一端的壳体100上设置有一个安装孔120,且该安装孔120作为电源线200上第二固定部210与第一固定部110旋转连接时的走线通道。
进一步优选地,安装孔120的孔径小于第二固定部210外缘周向直径。在本实施例中,之所以将安装孔120的孔径小于第二固定部210的外缘周向直径,是因为当第一固定部110与第二固定部210发生滑脱时,此时第二固定部210仍然位于壳体100内,且仍然能够实现电源线200出线方向的角度调整,从而提高插座使用的可靠性。
进一步优选地,该安装孔120与壳体100内部相连通。当插座遇水时(壳体100内部的电子元器件上均设置有防水措施),通过安装孔120能够将壳体100内部的积水快速地排出壳体100外,为插座的使用提供一个良好,且安全可靠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优选地,壳体100包括相互可拆卸连接的上盖130与底壳140,其中,第一固定部110设置于上盖130,安装孔120设置于底壳140上。
在本实施例中,在装配插座时,首先将电源线200通过安装孔120伸入底壳140内,然后将第二固定部210安装于电源线200上,接着将第二固定部210旋转连接于第一固定部110上,最后将上盖130连接至底壳140上,完成插座的装配。
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固定部110包括固定架111,且在固定架111上设置有一个与安装孔120位置相对应的第一通孔112,其中,该第一通孔112作为固定架111与第二固定部210的连接通道。进一步优选地,固定架111与第二固定部210之间为凹凸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凹凸配合,实现固定架111与第二固定部210之间的快速安装与拆卸。其中,当固定架111上设置有凹部结构时,第二固定部210上设置有与之对应连接的凸部结构,当固定架111上设置有凸部结构时,第二固定部210上设置有与之对应连接的凹部结构。
进一步优选地,在固定架111上设置有一个与第一通孔112相连通的第二通孔,且该第二通孔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固定部210上的凸部结构嵌套连接,其中,该第二通孔作为上述所述固定架111上的凹部结构。即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通孔与凸部结构之间的连接作为第一固定部110与第二固定部210之间的旋转部位。进一步优选地,第二通孔的轴线方向与第一通孔112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
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固定架111呈一体式结构设置,或者呈分体式结构设置。当固定架111呈一体式结构设置时,固定架111呈U型结构设置,且开口向下,并在U型固定架111开口端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圆孔113,其中,U型固定架111开口端两侧之间的空间为所述的第一通孔112,两个圆孔113之间的空间为所述的第二通孔。
当固定架111呈分体式结构设置时,固定架111包括两块相对平行设置的平板,且在两块平板的相对位置上各设置有一个圆孔113,其中,两块平板之间的空间作为所述的第一通孔112,两个圆孔113之间的空间为所述的第二通孔。
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与固定架111的两侧位置相对应的底壳140上安装有两块限位块141。进一步优选地,该两块限位块141与底壳140呈一体式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在固定架111的两侧设置限位块141,可以限制在连接第二固定部210后的固定架111向两侧张开,避免第二固定部210的脱落,从而提高第一固定部110与第二固定部210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与安装孔120位置相对的一侧上设置有一个线架142,其中,该线架142安装于底壳140上。进一步优选地,该线架142与底壳140呈一体式结构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在底壳140上设置线架142,用以架起电源线200,避免电源线200在旋转过程中其移动距离过大而影响电源线200的供电可靠性。
实施例二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旋转出线、卡线的插座,壳体100,且在壳体100的一端内设置有一个第一固定部110;电源线200,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部210,其中,第一固定部110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凹部结构,第二固定部210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与凹部结构嵌套连接的凸部结构,通过凸部结构与凹部结构之间的插接实现旋转配合,且第二固定部210包括两个相互卡接的第一外壳212与第二外壳213,电源线200的端部卡接于第一外壳212与第二外壳213之间。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在第一外壳212与第二外壳213的卡接处设置有一个护线套220,其中该护线套220嵌套于电源线200上。
进一步优选地,护线套220呈阶梯状结构设置,其中,护线套220上的阶梯部作为外壳连接时的限位部。
在本实施例中,在电源线200上设置护线套220,一方面,保护电源线200与第二固定部210相连时的连接部位,避免电源线200的损伤而影响电源线200的导电效果;另一方面,限定外壳在电源线200上的周向自由度和轴线自由度,从而提高第一固定部110与第二固定部21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外壳212与第二外壳213之间为卡扣连接,其中,卡扣方式为上下拼接卡扣,或者左右拼接卡扣,或者前后拼接卡扣。以上三种方式均能实现第一外壳212与第二外壳213之间的连接,装配方式灵活、多变。
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外壳212上设置有一个卡接部和一个限位部,其中,第一外壳212上的卡接部与第二外壳213上的卡接部相配合,第一外壳212上的限位部与第二外壳213上的限位部相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一外壳212上的卡接部为第一卡接部,位于第一外壳212上的限位部为第一限位部,位于第二外壳213上的卡接部为第二卡接部,位于第二外壳213上的限位部为第二限位部。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之间为凹凸配合。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卡接部包括两块对称设置的第一卡块214,其中,第二卡接部包括两块与第一卡块214对应配合的第一卡槽215。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卡接部还包括两块对称设置的第二卡块216,其中,第二卡接部包括两块与第二卡块216对应配合的第二卡槽217。
进一步优选地,位于第一外壳212上的第一卡块214与第二卡块216呈对角设置,对应的,位于第二外壳213上的第一卡槽215与第二卡槽217呈对角设置。这样的结构设置,提高第一外壳212与第二外壳213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限位部包括开设于第一外壳212上的第一弧槽218,其中,第二限位部包括开设于第二外壳213上的第二弧槽219,通过第一弧槽218与第二弧槽219之间的拼接,形成电源线200的走线通道。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具有旋转出线的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且在壳体的一端内置有一个第一固定部;电源线,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部,其中,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之间为旋转配合以改变电源线出线方向与壳体长度方向之间所形成的夹角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旋转出线的插座,其特征在于,电源线的出线方向与壳体的长度方向之间所形成的夹角的角度调整范围在90°至18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具有旋转出线的插座,其特征在于,与第一固定部所在位置同一端的壳体上设置有一个安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旋转出线的插座,其特征在于,安装孔的孔径小于第二固定部外缘周向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旋转出线的插座,其特征在于,壳体包括相互可拆卸连接的上盖与底壳,与第一固定部的两侧位置相对应的底壳上安装有两块限位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旋转出线的插座,其特征在于,与安装孔位置相对的一侧上设置有一个线架,其中,该线架安装于底壳上。
7.一种具有旋转出线、卡线的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且在壳体的一端内设置有一个第一固定部;电源线,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部,其中,第一固定部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凹部结构/或凸部结构,第二固定部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与凹部结构/或凸部结构嵌套连接的凸部结构/或凹部结构,通过凸部结构与凹部结构之间的插接实现旋转配合,且第二固定部包括两个相互卡接的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电源线的端部卡接于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旋转出线、卡线的插座,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部包括固定架,且在固定架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圆孔,作为第一固定部的凹部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旋转出线、卡线的插座,其特征在于,在第二外壳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凸轴,作为第二固定部的凸部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旋转出线、卡线的插座,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的卡接处设置有一个护线套,其中该护线套嵌套于电源线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348787.5U CN210016032U (zh) | 2019-08-19 | 2019-08-19 | 一种具有旋转出线的插座及具有旋转出线、卡线的插座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348787.5U CN210016032U (zh) | 2019-08-19 | 2019-08-19 | 一种具有旋转出线的插座及具有旋转出线、卡线的插座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016032U true CN210016032U (zh) | 2020-02-04 |
Family
ID=69320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348787.5U Active CN210016032U (zh) | 2019-08-19 | 2019-08-19 | 一种具有旋转出线的插座及具有旋转出线、卡线的插座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01603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69325A (zh) * | 2021-12-16 | 2022-02-18 | 浙江正泰建筑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插排 |
-
2019
- 2019-08-19 CN CN201921348787.5U patent/CN21001603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69325A (zh) * | 2021-12-16 | 2022-02-18 | 浙江正泰建筑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插排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40106590A1 (en) | Multi-functional transfer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with different receptacles | |
JP2007535112A5 (zh) | ||
CA2675514A1 (en) | Panel mount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210272689U (zh) | 电子设备 | |
CN210016032U (zh) | 一种具有旋转出线的插座及具有旋转出线、卡线的插座 | |
EP1596479A4 (en) | COAXIAL CABLE DISTRIBUTOR | |
CN114243399A (zh) | 一种电源连接器和电源连接组件 | |
CN109428205B (zh) | 电连接器 | |
BRPI0711023A2 (pt) | unidade em série | |
CN219246978U (zh) | 双头连接器 | |
CN113871951B (zh) | 一种新型快速连接器 | |
JP2001023740A (ja) | 取り出し方向自在多連コンセント | |
WO2008108739A1 (en) | Omni-directional power outlet cover | |
JP3903782B2 (ja) | プラグ | |
CN107819257B (zh) | 电连接器及具有该电连接器的电机 | |
CN207705814U (zh) | 蓝牙耳机的充电装置 | |
CN201178186Y (zh) | 电连接器 | |
CN215937236U (zh) | 一种电池包线路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地面清洁设备 | |
CN210668767U (zh) | 梅花尾插内架 | |
CN209913417U (zh) | 一种汽车线束旋转护套 | |
CN212725735U (zh) | 一种紧凑型防水地插 | |
CN217848379U (zh) | 小家电耦合器的公端 | |
CN202423653U (zh) | 一种fpc连接器 | |
CN213124840U (zh) | 便捷拆装插排 | |
CN218586423U (zh) | 一种插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