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09624U - 一种变形玩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形玩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09624U
CN210009624U CN201920437571.XU CN201920437571U CN210009624U CN 210009624 U CN210009624 U CN 210009624U CN 201920437571 U CN201920437571 U CN 201920437571U CN 210009624 U CN210009624 U CN 2100096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trunk
head
forelimb
elastic r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3757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书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Original Assignee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filed Critical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Priority to CN20192043757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096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096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0962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形玩具,包括躯干,所述躯干上活动连接有头部、前肢、后肢,所述头部、前肢、后肢分别通过弹力绳与所述躯干连接,将所述前肢、后肢分别移动或转动到所述躯干的不同侧面,从而实现玩具形状变化。本实用新型可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玩法新颖多样,能够保持长时间的玩耍趣味,且躯干、头部、前肢、后肢分别利用瓦楞纸制成,质量轻,制作简单,成本较低,躯干、头部、前肢、后肢之间通过弹力绳连接,变形时可以手动沿槽拨动前肢和后肢到躯干的不同侧面,松手后弹力绳收缩,绷紧前肢和后肢,使头部、前肢、后肢稳固与躯干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变形玩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变形玩具。
背景技术
玩具具在人类社会中常常被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孩子的身心发展是在活动中实现的,玩具可以任意为儿童自由摆弄、操纵和运用,符合儿童的心理爱好和能力水平,可以满足他们活动的需要,提高活动的积极性。目前市场上变形玩具越来越多,大多变形玩具是直接以机器人的外形呈现给小孩,然后通过活动一些部件或电动遥控实现变形,但是这种玩具并不能充分锻炼小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难以实现寓教于乐,不能很好激发小孩子的好奇心,且大部分的变形玩具都是采用塑料或木板制成,制造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锻炼孩子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制作简单、成本较低的瓦楞纸变形玩具。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变形玩具,包括躯干,所述躯干上活动连接有头部、前肢、后肢,所述头部、前肢、后肢分别通过弹力绳与所述躯干连接,将所述前肢、后肢分别移动或转动到所述躯干的不同侧面,从而实现玩具形状变化。
进一步地:所述躯干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第五侧面、第六侧面,所述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的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四侧面上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五侧面上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相互连通,所述第四侧面的下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呈直角的第四凹槽,所述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的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五凹槽,所述第六侧面两侧设置有第六凹槽,所述第四凹槽、第五凹槽、第六凹槽相互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前肢设置有两只,两只所述前肢的上端设置有第一T形槽,所述前肢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分隔槽,所述第一T形槽和第一分隔槽相互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后肢设置有两只,两只所述后肢的上端设置有第二T形槽,所述后肢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分隔槽,所述第二T形槽和第二分隔槽相互连通,两只所述后肢的下端分别连接有脚掌。
进一步地:所述躯干、头部、前肢、后肢分别由瓦楞纸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弹力绳包括第一弹力绳、第二弹力绳、第三弹力绳。
进一步地:所述头部通过第一弹力绳和所述躯干连接,所述第一弹力绳穿过所述头部的底部,且所述第一弹力绳两端与所述躯干内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两只所述前肢通过第二弹力绳与所述躯干连接,所述第二弹力绳穿过所述躯干内部,且所述第二弹力绳的两端分别伸进两只所述前肢的第一T形槽或第一分隔槽中,所述第二弹力绳的两端部分别与两只所述前肢的内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两只所述后肢通过第三弹力绳与所述躯干连接,所述第三弹力绳穿过所述躯干内部,且所述第三弹力绳的两端分别伸进两只所述后肢的第二T形槽或第二分隔槽中,所述第三弹力绳的两端部分别与两只所述后肢的内部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头部、前肢、后肢利用弹力绳通过移动或转动到躯干的不同侧面,实现玩具形状的变化,可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玩法新颖多样,能够保持长时间的玩耍趣味,且躯干、头部、前肢、后肢分别利用瓦楞纸制成,质量轻,制作简单,成本较低。
2.躯干上开设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第四凹槽、第五凹槽、第六凹槽,前肢上开设第一T形槽、第一分隔槽,后肢上开设第二T形槽、第二分隔槽,且躯干、头部、前肢、后肢之间通过弹力绳连接,变形时,可以手动沿槽拨动前肢和后肢到躯干的不同侧面,松手后弹力绳收缩,绷紧前肢和后肢,使头部、前肢、后肢稳固地与躯干连接。
附图说明
图1-图3为本实用新型躯干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后肢结构示意图;
图5-图7为坐式兔子结构示意图;
图8为站立式兔子结构示意图;
图9-图10为乌龟结构示意图;
图11-图12为牧童结构示意图;
图13-图14为狼结构示意图。
图中:1-躯干,11-第一侧面,12-第二侧面,13-第三侧面,14-第四侧面,15-第五侧面,16-第六侧面,2-头部,21-帽子,3-前肢,4-后肢,41-脚掌,5-耳朵,51-龟壳,52-嘴巴,6-尾巴,61-连接头,71-第一弹力绳,72-第二弹力绳,73-第三弹力绳,81-第一凹槽,82-第二凹槽,83-第三凹槽,84-第四凹槽,85-第五凹槽,86-第六凹槽,91-第一T形槽,92-第一分隔槽,93-第二T形槽,94-第二分隔槽,A-坐式兔子,B-站立式兔子,C-牧童,D-乌龟,E-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形玩具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包括躯干1,躯干1上活动连接有头部2、前肢3、后肢4,头部2、前肢3、后肢4分别通过弹力绳与躯干1连接,将前肢3、后肢4分别移动或转动到躯干1的不同侧面,从而实现玩具形状变化,躯干1、头部2、前肢3、后肢4分别由瓦楞纸制成;
参照图1-图3,躯干1包括第一侧面11、第二侧面12、第三侧面13、第四侧面14、第五侧面15、第六侧面16,第二侧面12、第三侧面13的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81,第四侧面14上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凹槽82,第五侧面15上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凹槽83,第一凹槽81、第二凹槽82、第三凹槽83相互连通,第四侧面14的下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呈直角的第四凹槽84,第二侧面12、第三侧面13的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五凹槽85,第六侧面16两侧设置有第六凹槽86,第四凹槽84、第五凹槽85、第六凹槽86相互连通;
参照图4-图5,前肢3设置有两只,两只前肢3的上端设置有第一T形槽91,前肢3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分隔槽92,第一T形槽91和第一分隔槽92相互连通,后肢4设置有两只,两只后肢4的上端设置有第二T形槽93,后肢4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分隔槽94,第二T形槽93和第二分隔槽94相互连通,两只后肢4的下端分别连接有脚掌41;
弹力绳包括第一弹力绳71、第二弹力绳72、第三弹力绳73,头部2通过第一弹力绳71和躯干1连接,第一弹力绳71穿过所述头部2的底部,且第一弹力绳71两端与躯干1内部固定连接,两只前肢3通过第二弹力绳72与躯干1连接,第二弹力绳72穿过躯干1内部,且第二弹力绳72的两端分别伸进两只前肢3的第一T形槽91或第一分隔槽92中,第二弹力绳72的两端部分别与两只前肢3的内部固定连接,两只后肢4通过第三弹力绳73与躯干1连接,第三弹力绳73穿过躯干1内部,且第三弹力绳73的两端分别伸进两只后肢4的第二T形槽93或第二分隔槽94中,第三弹力绳73的两端部分别与两只后肢4的内部固定连接。
参照图5-图7,上述躯干1、头部2、两只前肢3、两只后肢4的具体连接方式如下:头部2利用第一弹力绳71连接在躯干1的第一侧面11,躯干1内设置有第一固定片,第一固定片上开设有通孔,连接头部2时,将第一弹力绳71穿过头部2的底部,将第一弹力绳71的两端穿进躯干1内部,并在第一弹力绳71的两端分别打结,然后将第一弹力绳71的两端固定在躯干1内的第一固定片的通孔上;两只前肢3通过第二弹力绳72分别连接在躯干1的第二侧面12和第三侧面13,两只前肢3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二固定片,第二固定片上开设有通孔,连接两只前肢3时,将第二弹力绳72穿过躯干1内部,第二弹力绳72的两端分别从第二侧面12、第三侧面13穿出后分别伸进位于第二侧面12、第三侧面13的前肢3的第一分隔槽29中,并将第二弹力绳72的端部穿进前肢3的内部,第二弹力绳72的两端部分别打结,并将第二弹力绳72的端部固定在第二固定片的通孔上;两只后肢4通过第三弹力绳73连接在躯干1的第四侧面14,两只后肢4的内部设置有第三固定片,第三固定片上开设有通孔,连接两只后肢4时,将第三弹力绳73穿过躯干1内部,第三弹力绳73的两端分别从第四侧面14穿出后分别经第二T形槽和第二分隔槽94穿进后肢4内部,第三弹力绳73的端部打结,并将第三弹力绳73的端部固定在第三固定片的通孔上;躯干1的第五侧面15可通过连接头61连接有尾巴6,头部2的顶端设置有两只可收纳于头部2内部的耳朵5,从而构成坐式兔子A形态。
参照图8,通过移动上述坐式兔子A的两只后肢4,可将坐式兔子A形态变形为站立式兔子B形态,变形时,将两只后肢4移动到躯干1的第六侧面16,移动后肢4的过程中,第三弹力绳73沿着第四侧面14的第四凹槽84移至第六侧面16的第六凹槽86中,并将两只后肢4的顶端抵靠在第六侧面16,脚掌41朝下,即可变形得到站立式兔子B形态。
参照图9-图10,通过将上述站立式兔子B头部2上的两只耳朵5往下按,并收纳在头部2内部,然后在头部2顶部设置帽子21,再将第五侧面15上尾巴6拔掉,即可变形得到牧童C形态。
参照图11-图12,通过将上述坐式兔子A的头部2上的两只耳朵5向下按,将两只耳朵5收纳在头部2内部,然后将两只前肢3分别转动90°,并使前肢3的下端朝向与第四侧面14的朝向相同,且将第二弹力绳72的两端第一T形槽91和第一分隔槽92中,使两只前肢3的侧面分别紧贴在躯干1的第二侧面12和第三侧面13的前部,然后将两只后肢4分别从第四侧面14移动至第二侧面12、第三侧面13,移动时,第三弹力绳73沿第四凹槽84移至第二侧面12、第三侧面13的第五凹槽85,并使后肢4上的脚掌41的朝向与第四侧面14的朝向相同,且将第三弹力绳73的两端第二T形槽93和第二分隔槽94中,使两只后肢4的侧面分别紧贴在躯干1的第二侧面12和第三侧面13的后部,然后将第五侧面15的尾巴6插接在第六侧面16,再在第五侧面15上插接龟壳51,即可变形得到乌龟D形态。
参照图13-图14,通过在上述乌龟D的头部上端设置两只呈三角形的耳朵5,在头部2的前端设置嘴巴52,然后将两只前肢3移动至第四侧面14的前部,移动前肢4时,第二弹力绳72沿第一凹槽81移至第二凹槽82,第二弹力绳72的两端容置在第一T形槽91和第一分隔槽92中,且两只前肢3的顶端抵靠在第四侧面14的前部,两只后肢4分别从第二侧面12、第三侧面13移至第四侧面14的后部,移动后肢4时,第三弹力绳73的两端沿着第五凹槽85移至第四凹槽84中,并使两只后肢4的顶端抵靠在第四侧面14的后部,再将第六侧面16上的尾巴6取下,换成呈矩形状的尾巴6,即可变形得到狼E形态。
通过将头部2、两只前肢3、两只后肢4利用弹力绳通过移动或转动到躯干1的不同侧面,然后再添加耳朵5、尾巴6、龟壳51、或嘴巴52,实现变形成坐式兔子A、站立式兔子B、牧童C、或乌龟D等形态,可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可变化的形态多样,玩法新颖多样,能保持长时间的玩耍趣味,本变形玩具的躯干1、前肢2、后肢3、尾巴6、龟壳51、嘴巴52部件利用瓦楞纸制成,质量轻,制作简单,成本较低;躯干1上开设第一凹槽81、第二凹槽82、第三凹槽83、第四凹槽84、第五凹槽85、第六凹槽86,前肢3上开设第一T形槽91、第一分隔槽92,后肢4上开设第二T形槽93、第二分隔槽94,且躯干1、头部2、前肢3、后肢4之间通过弹力绳连接,变形时,可以手动沿槽拨动前肢3和后肢4到躯干1的不同侧面,松手后弹力绳收缩,绷紧前肢3和后肢4,使头部2、前肢3、后肢4稳固地与躯干1连接。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变形玩具,包括躯干(1),其特征在于:所述躯干(1)上活动连接有头部(2)、前肢(3)、后肢(4),所述头部(2)、前肢(3)、后肢(4)分别通过弹力绳与所述躯干(1)连接,将所述前肢(3)、后肢(4)分别移动或转动到所述躯干(1)的不同侧面,从而实现玩具形状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躯干(1)包括第一侧面(11)、第二侧面(12)、第三侧面(13)、第四侧面(14)、第五侧面(15)、第六侧面(16),所述第二侧面(12)、第三侧面(13)的上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81),所述第四侧面(14)上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凹槽(82),所述第五侧面(15)上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凹槽(83),所述第一凹槽(81)、第二凹槽(82)、第三凹槽(83)相互连通,所述第四侧面(14)的下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呈直角的第四凹槽(84),所述第二侧面(12)、第三侧面(13)的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五凹槽(85),所述第六侧面(16)两侧设置有第六凹槽(86),所述第四凹槽(84)、第五凹槽(85)、第六凹槽(86)相互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肢(3)设置有两只,两只所述前肢(3)的上端设置有第一T形槽(91),所述前肢(3)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分隔槽(92),所述第一T形槽(91)和第一分隔槽(92)相互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肢(4)设置有两只,两只所述后肢(4)的上端设置有第二T形槽(93),所述后肢(4)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分隔槽(94),所述第二T形槽(93)和第二分隔槽(94)相互连通,两只所述后肢(4)的下端分别连接有脚掌(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躯干(1)、头部(2)、前肢(3)、后肢(4)分别由瓦楞纸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绳包括第一弹力绳(71)、第二弹力绳(72)、第三弹力绳(7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2)通过第一弹力绳(71)和所述躯干(1)连接,所述第一弹力绳(71)穿过所述头部(2)的底部,且所述第一弹力绳(71)两端与所述躯干(1)内部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两只所述前肢(3)通过第二弹力绳(72)与所述躯干(1)连接,所述第二弹力绳(72)穿过所述躯干(1)内部,且所述第二弹力绳(72)的两端分别伸进两只所述前肢(3)的第一T形槽(91)或第一分隔槽(92)中,所述第二弹力绳(72)的两端部分别与两只所述前肢(3)的内部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变形玩具,其特征在于:两只所述后肢(4)通过第三弹力绳(73)与所述躯干(1)连接,所述第三弹力绳(73)穿过所述躯干(1)内部,且所述第三弹力绳(73)的两端分别伸进两只所述后肢(4)的第二T形槽(93)或第二分隔槽(94)中,所述第三弹力绳(73)的两端部分别与两只所述后肢(4)的内部固定连接。
CN201920437571.XU 2019-04-02 2019-04-02 一种变形玩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096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37571.XU CN210009624U (zh) 2019-04-02 2019-04-02 一种变形玩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37571.XU CN210009624U (zh) 2019-04-02 2019-04-02 一种变形玩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09624U true CN210009624U (zh) 2020-02-04

Family

ID=69314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37571.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09624U (zh) 2019-04-02 2019-04-02 一种变形玩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096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09624U (zh) 一种变形玩具
CN202061371U (zh) 机器人形态变形玩具
CN205216204U (zh) 一种玩具积木
CN2843567Y (zh) 玩具拼接式桌凳组件
CN201431793Y (zh) 拼装玩具
CN215232118U (zh) 能够摆动的积木结构
CN210904948U (zh) 爬行底盘
CN213131902U (zh) 一种变形玩具恐龙
CN201880352U (zh) 趣味拼图玩具
CN202933497U (zh) 一种拼搭积木玩具
CN208018140U (zh) 一种拼板式电动恐龙玩具
CN202620724U (zh) 一种折叠式玩具工作台
CN215691577U (zh) 一种可便捷连接的装配式像素化模块
CN217661505U (zh) 一种积木拼接玩具
CN217745703U (zh) 一种可变形玩具
CN205360539U (zh) 一种可拆装智慧屋玩具
CN218636607U (zh) 一种儿童益智收纳玩具
CN214808401U (zh) 一种玩具推拉狗
CN211798814U (zh) 一种儿童游戏举重器材
CN208065790U (zh) 儿童益智玩具木屋组合型支架
CN203001950U (zh) 斜面行走装置
CN201625419U (zh) 一种金丝猴玩具
CN209490468U (zh) 一种人形玩偶
CN111530095B (zh) 底盘带有转向及缓冲装置的玩具
CN209789440U (zh) 玩具收纳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04

Termination date: 2021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