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07527U - 电机及应用该电机的吹风机 - Google Patents

电机及应用该电机的吹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07527U
CN210007527U CN201920632925.6U CN201920632925U CN210007527U CN 210007527 U CN210007527 U CN 210007527U CN 201920632925 U CN201920632925 U CN 201920632925U CN 210007527 U CN210007527 U CN 2100075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end cover
stator
vent
pro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3292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天亮
杨青松
徐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3292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075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075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075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及应用该电机的吹风机,包括:壳体组件,形成有气流通道;主风扇,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内;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主风扇转动以在所述气流通道内产生工作气流;所述电机包括:电机轴,能绕第一轴线转动;外转子壳体,围绕所述电机轴;定子铁芯,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外转子壳体内;定子端盖,包括端盖部,所述端盖部包括:第一支撑部和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的通风口,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通风口的数量为三;所述通风口在一个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的平面内的投影的面积与所述端盖部在该平面内的投影的面积之比大于2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较高散热性能的电机,并提供一种吹风机,提高了其散热性能。

Description

电机及应用该电机的吹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及应用该电机的吹风机。
背景技术
电动工具的电机散热性能限制着电动工具的运行性能,特别是外转子电机的电动工具,外转子电机的安装方式导致其端盖处阻碍了电机散热,不利于电机的温降,从而对电动工具的运行有所影响。
特别的,吹风机作为一种园林电动工具,其内部的电机安装方式有待改进。吹风机可供用户操作以吹动草屑、树叶等从而对庭院或花园进行清扫。吹风机的性能与其内部的电机关系密切相关,因此提升其电机的散热效率可以有效地提升吹风机的工作性能。吹风机的电机通常安装在吹风机涵道内部,并通过吹风机运行在涵道内产生的气流对电机散热,以提升电机的散热效率。传统的吹风机的电机设计未能和吹风机结构良好地配合,不能有效利用吹风机的涵道气流,从而不利于降低电机的温升,限制了吹风机的运行性能的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较高散热性能的电机,有效降低温升。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吹风机,提高了其散热性能,有效降低温升。
为了实现以上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机,包括:
电机轴,能绕第一轴线转动;
外转子壳体,围绕所述电机轴;
定子铁芯,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外转子壳体内;
电机还包括:定子端盖,包括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外转子壳体沿轴向上的一端的端盖部,所述端盖部包括:
第一支撑部和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的通风口,所述通风口至少延伸到端盖部边缘,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通风口的数量为三;
所述通风口在一个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的平面内的投影的面积与所述端盖部在该平面内的投影的面积之比大于20%,所述端盖部在该平面的投影的面积是指端盖部外围所限定区域的投影面积。
可选的,所述端盖部形成有沿第一方向贯通所述端盖部且沿第二方向也贯通所述端盖部的通风口,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相交或者相互垂直。
可选的,所述电动工具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设置于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的第一表面和设置于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的第二表面,所述连接件安装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连接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的所述平面内的投影位于所述通风口在该平面内的投影之外。
为了实现以上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吹风机,包括:壳体组件,形成有气流通道,在所述气流通道的一端设有允许气流进入所述气流通道的进风口,且在所述气流通道的另一端设有允许气流流出所述气流通道的出风口;主风扇,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内;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主风扇转动以在所述气流通道内产生工作气流;所述电机包括:电机轴,能绕第一轴线转动;外转子壳体,围绕所述电机轴;定子铁芯,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外转子壳体内;定子端盖,包括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外转子壳体沿轴向上的一端的端盖部,所述端盖部包括:第一支撑部和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的通风口,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通风口的数量为三;所述通风口在一个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的平面内的投影的面积与所述端盖部在该平面内的投影的面积之比大于20%,所述端盖部在该平面的投影的面积是指端盖部外围所限定区域的投影面积。
可选的,所述壳体组件还形成或者连接:安装件,用于安装所述电机;所述安装件包括: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三个导叶,所述导叶连接所述安装件和壳体组件,部分所述导叶延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
可选的,所述吹风机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用于固定连接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设置于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的第一表面和设置于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的第二表面,所述连接件安装于第一表面,所述连接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的所述平面内的投影位于所述通风口在该平面内的投影之外。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呈30-120度夹角,所述连接件安装于第一表面。
可选的,所述电机还包括转子端盖,所述转子端盖被实施为转子风扇并被外转子壳体带动转动产生散热气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所述电机的端盖部形成三个第一支撑部,以及第一支撑部之间的通风口,提升了端盖部的通风口面积以提升散热效率,且通过所述第一支撑部与电机安装件的连接加强连接强度,并增加了电机端盖部的稳定性,从而提升了电动工具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并优化了电机和吹风机的配合,提升了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吹风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吹风机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吹风机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的安装件和电机的剖视图。
图5为图3中的安装件和电机的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图3中的安装件和电机的后视图。
图7为图3中的电机的立体结构图。
图8为图7中的电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中的电机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10为图1中的吹风机的内部气流示意图。
图11为另一实施方式的电机定子端盖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第二实施方式的吹风机的端部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吹风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吹风机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吹风机的剖视图。
参照图1到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工具,以吹风机100为例,吹风机100作为园林电动工具用以吹动碎屑,树叶等杂物以进行清扫工作。吹风机 100包括壳体组件110、电机200和主风扇120,电机200产生动力驱动主风扇120转动产生高流速气流以清扫杂物。壳体组件110包括壳体主体111、形成于壳体主体111内部的气流通道112和形成于壳体主体111两端的进风口113和出风口114,进风口113与出风口114相对地设置。优选的,主风扇120设置于气流通道112内。主风扇120与电机200连接被电机200驱动产生高速气流从进风口113进入气流通道112,并由出风口114流出。用户在操作过程中,操作吹风机100将出风口114对向准备清扫的区域以执行清扫工作。
吹风机100还包括供用户握持的握持部115,握持部115生成于壳体组件110 并延伸形成供用户握持的手柄,用户通过操作握持部115控制吹风机100的工作方向。握持部115在壳体组件110的位置相对出风口114靠近进风口113,从而使得吹风机100预留一定的机身长度,方便用户操作吹风机100,对较远的地面等位置进行清理工作。
吹风机100还包括设置于进风口113处的网罩140,网罩140为具有多个通孔的网格状拦截装置,用于隔离垃圾杂物通过进风口113进入吹风机100内部,影响吹风机100的运转性能。同时,网罩140使得吹风气流能够均匀的进入气流通道112,降低吹风机100内的气流通道112产生的气体紊流。进一步的,网罩 140用于保护用户,防止用户不小心碰到吹风机100内部结构,提升了吹风机100 的整体安全性。
吹风机100还包括能源装置和控制能源装置开启的开关,以及控制吹风机 100运行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具体地被实施为一种电路板,能源装置优选的为至少一电池包,电路板被壳体组件110固定并连接控制电机200。控制单元根据用户对开关的控制控制电机200工作带动吹风机100运行。优选的,电池包可拆卸地安装于吹风机100内,并且用户可以拆卸电池包对其单独充电,也可以通过对吹风机100充电对电池包进行充电。同时,电池包也匹配其它电动工具中,其兼容性较高,可以与其它电动工具连接并供电。
图4为图3中的安装件和电机的剖视图。可以理解的是,吹风机100通常采用外转子电机200作为其驱动电机,所以本实用新型以外转子结构为例介绍,如
图4所示所述电机200包括转子组件220和定子组件230,通过定子组件230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组件220形成扭矩。同时,转子组件220用于包装固定电机200,定子组件230形成于转子组件220之内。转子组件220还包括电机轴240,转子组件220和定子组件230套接于电机轴240,电机轴240和转子组件 220固定连接,并使得所述电机轴240被转子组件220带动转动。具体的,电机轴240能绕第一轴线300转动。
图5为图3中的安装件和电机的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图3中的安装件和电机的后视图。如图4到图6,吹风机100还包括安装件210,用于安装电机200的元件,并对气流通道112内部的气流导流。转子组件220和定子组件230被安装到安装件210中,由安装件210保护其内部元件并起到防尘效果。对应的,壳体组件110包括用于安装电机的壳体安装件117,壳体安装件117与安装件210固定连接以支持电机200。
图7为图3中的电机的立体结构图。图8为图7中的电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转子组件220包括外转子壳体221和形成于外转子壳体221一端部的转子端盖223,外转子壳体221形成外转子组件220的主体部分,定子组件230包括设置于外转子壳体221另一端部的定子端盖222。外转子壳体221为筒状套件并具有外转子内壁,在外转子壳体221内部中空形成壳体内壁包围的安装腔,安装腔用于安装定子组件230,通过转子端盖223和定子端盖222与外转子壳体221的配合将安装腔封装,以固定和保护外转子壳体221内部的定子组件230。所述转子组件220还包括磁钢冲片,多个磁钢冲片有序排列地固定于外转子内壁。
所述定子组件230相对安装于转子组件220内,定子组件230包括定子铁芯 231和定子绕组232,定子铁芯231包括铁芯轴体和连接于铁芯轴体的多个绕线支架,所述铁芯轴体内部中空形成通孔,该通孔供电机轴240穿过以使得定子组件230套接与电机轴240。多个绕线支架一端连接于铁芯轴体,并自铁芯轴体辐射状向四周延伸,定子绕组232缠绕于绕线支架,并随着绕线支架环绕电机轴 240的关系环绕电机轴240。
优选的,定子组件230还包括绝缘支架233,所述绝缘支架233用于对定子铁芯231和定子绕组232绝缘;与定子铁芯231对应的,绝缘支架233包括绝缘轴体和绝缘支架233,绝缘轴体内部中空形成通孔,供电机轴240穿过。绝缘支架233一端连接于绝缘轴体,并自绝缘轴体辐射状向四周延伸,绝缘支架233 的排布与绕线支架向配合,定子铁芯231可安装于绝缘支架233,并在安装于绝缘支架233后被定子铁芯231与定子绕组232被绝缘支架233隔离,以达到对定子铁芯231和定子绕组232绝缘的目的。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通过设置绝缘材料于定子绕组232和定子铁芯231之间进行绝缘,在此不造成限制。
优选的,转子端盖223被实施为转子风扇,其包括端盖环,风扇轴以及扇叶,所述端盖环优选地为圆环状以与外转子壳体221匹配,从而封装外转子壳体221。所述风扇轴形成于所述转子风扇中心并具有一通孔,该通孔供电机轴240穿过。多个扇叶形成于端盖环和风扇轴之间,并以风扇轴为中心呈辐射状,并由端盖环和风扇轴连接固定所述扇叶。
所述端盖环与外转子壳体221固定连接,优选的,端盖环与外转子壳体221 连接处的端盖环边缘设有齿件,所述外转子壳体221与之配合地设有齿槽从而通过卡接增加所述端盖环和外转子壳体221的连接关系。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转子端盖223还可以通过粘接,焊接等方式连接于外转子壳体221。在另一种可实施方式中,转子端盖223和外转子壳体221通过模制等方式一体成型地制作,使得转子端盖223和外转子壳体221一体成型的连接。在电机200运行的过程中,转子组件220转动并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转子端盖223随之转动,被实施为风扇的转子端盖223产生气流吹向电机200内部,以对电机200内部的定子组件230 和转子组件220散热,以优化电机200性能。
所述定子端盖222包括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外转子壳体沿轴向上的一端的端盖部2220;所述定子端盖222延伸形成相对连接的第一表面2221和第二表面 2222,第二表面2222优选为圆环状与外转子壳体221相匹配,第一表面2221 形成于第二表面2222一侧形成端面,以通过定子端盖222封装外转子壳体221,端盖部2220形成于第一表面。所述定子端盖222包括安装轴2223,安装轴2223 内具有安装轴通孔,安装轴通孔使得安装轴2223内部中空以套接电机轴240。进一步的,所述定子组件还包括轴承250,轴承250设置于安装轴2223和电机轴240之间,用于支撑限定电机轴240,并使得定子端盖222和电机轴240之间不发生相对转动。因此,在电机200运行过程中,所述转子组件220转动并带动转子端盖223转动,而不带动定子端盖222转动。
所述安装轴2223用于将定子端盖222安装到铁芯轴体内,安装轴2223尺寸与铁芯轴体尺寸相匹配,通过将安装轴2223置入铁芯轴体内的通孔,并通过螺纹旋接\过盈配合\焊接等方式将安装轴2223固定连接所述铁芯轴体,以使得定子端盖222连接支撑定子组件230。可以理解的是,定子端盖222和定子组件230 的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安装轴2223连接以外的连接方式,如直接螺钉连接等,在此不再详述。
图9为图7中的电机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所述端盖部2220形成有沿第一方向301贯通所述端盖部2220且沿第二方向302也贯通所述端盖部2220的通风口,所述第二方向302与所述第一方向301倾斜相交或者相互垂直。第一方向 301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第二方向302垂直于第二表面,使得所述定子端盖222 的第一表面2221包括至少一第一支撑部2223并具有生成于第一支撑部2223两侧的通风口2224,通过第一支撑部2223支撑定子组件230并封装所述外转子壳体221,通风口2224部分形成于第一表面2221生成第一通风部2225,并部分形成于第二表面2222生成第二通风部2226,第一通风部2225相对两两形成第一支撑部2223两侧,第二通风部2226与第一通风部2225连通并延伸到所述第二表面2222。
所述端盖部2220具有至少两个第一支撑部2223,所述通风口形成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部2223之间。所述通风口在一个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300的平面内的投影的面积与所述端盖部2220在该平面内的投影的面积之比大于20%,具体的,所述端盖部2220在该平面内的投影面积是指所述端盖部2220外围所限定的区域在垂直于第一轴线300的平面内的投影面积。所述通风口在所述第一方向301上的高度L1与所述端盖部2220在所述第一方向301上的高度L2的比值 30%小于90%。
定子端盖222的第二表面2222底边与外转子壳体221底边形状尺寸对应,使得定子端盖222可以封装外转子壳体221。第一支撑部2223自第一表面2221 延伸到第二表面2222,并于第二表面2222与外转子壳体221对接,使得定子端盖222封装外转子壳体221及其内部元件。
所述通风口2224用于对电机200的通风散热,转子端盖223在电机200运转过程中产生气流,其流经电机200内部,并流向定子端盖222,并由通风口2224 向外部排出,从而提升了电机200内部的散热效率,使得定子端盖222在支撑定子组件230的同时,降低其对散热的阻碍,有效地优化了电机200的性能。进一步的,为了提升散热效率,转子端盖223和定子端盖222采用高导热性材料制作,优选的,采用铝材料作为转子端盖223和定子端盖222的制作材料,其成本低且散热效果良好。
优选的,第一支撑部2223设有三个,并以安装轴2223为中心对称分布,对应地,第一支撑部2223之间生成三个通风口2224,从而第一支撑部2223和通风口2224两两相间地被设置。第一支撑部2223之间两两连接,在两个第一支撑部2223连接处向安装轴2223方向内凹,从而提升通风口2224的面积,以优化散热效果。此时所述定子端盖222呈“Y型”分布,其对称的结构可以在增大通风口2224尺寸的同时保证定子端盖222的强度,从而使得定子端盖222可以稳定支撑电机200结构。可选的,第一支撑部2223也可以非对称地分布,对应的被第一支撑部2223隔离出不同面积的通风口2224。
安装件210包括安装件主体211,以及形成于安装件主体211一端的安装件端部2111,安装件端部2111与定子端盖222叠合并固定连接。安装件端部2111 与定子端盖的第一表面2221形态一致,其包括与第一支撑部2223数量形态对应的第二支撑部2112。优选的,为了防止安装件210影响通风口2224的大小而降低散热性能,第二支撑部2112的尺寸被设置小于等于第一支撑部2223的尺寸,从而不会对通风口2224造成遮挡而降低通风面积,降低散热性能。
第二支撑部2112在一个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300的平面内的投影位于所述通风口在该平面内的投影之外。即第二支撑部2112投影与通风口的投影不重叠,从而气流通道内的气体从通风口流出时不会被第二支撑部2112拦截,从而提升气流通道的气流排出效率。所述连接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300的所述平面内的投影位于所述通风口2224在该平面内的投影之外。即连接件260垂直于第一轴线300的平面内的投影与通风口2224在所述平面内的投影不重叠,从而气流通道112内的气体从通风口流出时不会被第二支撑部2112拦截,从而提升气流通道112的气流排出效率。
进一步的,各个所述通风口延伸到定子端盖222的端盖部的边缘,从而提升所述通风口的面积。
所述连接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的所述平面内的投影位于所述通风口在该平面内的投影之外,且处于所述外转子壳体211在该平面的投影之内,从而连接件260不会影响电机散热,并不会对吹风机产生的气流造成影响。
优选的,所述电机200包括用于连接安装件端部2111和定子端盖222的连接件260,优选的,连接件260被实施为螺钉,此时所述定子端盖222和安装件端部2111设有对应的螺钉孔,通过螺钉连接将定子端盖222和安装件端部2111 固定。可以理解的是,定子端盖222和安装件端部2111也可以通过卡接,焊接等方式连接固定,在此不再详述。通过将连接件260设置通过第一支撑部2223 和第二支撑部2112直接连接,从而不需要额外的连接组件或预置的连接壳体供电机200和安装件210连接,使得第一支撑部2223和第二支撑部2112在起到支撑和封装电机200和安装件210之外,还具有连接固定的作用,从而提升了吹风机的使用寿命,优化了电机200的结构,并降低了电机200的连接件260对散热通风的影响程度。
可以理解的是,各个第一支撑部2223之间优选的一体成型地连接,以加强定子端盖222的强度,并在其连接中心处生成对应的安装轴通孔。各个第二支撑部2112之间优选的也是一体成型地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部2223之间也可以是相互独立,并分别从安装轴通孔向周边延伸,所述第二支撑部2112同理。
在第一支撑部2223被设置为三个时,对应的第二支撑部2112也设置为三个,为了保证端盖壳体和定子端盖222连接处的稳定性和连接强度,此时连接件260 也被设置为三个,使得第一支撑部2223和第二支撑部2112被叠合时,通过连接件260连接固定对应的第一支撑部2223和第二支撑部2112。
所述安装件210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电机200的容纳腔213,所述安装件210 设置于所述气流通道112内,所述容纳腔213沿所述第一轴线300的两端敞开。所述安装件210还具有设置在转子端盖223前端的安装件风口,安装件风口形成于容纳强213一端,安装件风口被置入空气流道中间,在转子风扇运行时,从安装件210安装件风口进风并流向定子端盖222处,以对电机200进行散热。为了方便安装,优选的安装件210包括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在制造安装电机 200的过程,通过将电机200置入安装件210,并将定子端盖222和安装件端部 2111通过连接件260连接固定,再通过卡接或焊接的方式将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连接,完成对电机200的安装件210的安装。
优选的,所述外转子壳体221在一个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300的平面内的投影的外边缘为圆形,所述定子端盖222在该平面内的投影位于所述圆形内。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电机200及壳体组件110结构可以应用于吹风机100以外的电动工具上,并形成电动工具的基本结构。
进一步的,安装件210包括自其侧壁延伸的导叶212,导叶212自安装件210 延伸到壳体安装件117,导叶212用于支撑固定安装件210到壳体组件110,导叶212自安装件主体211延伸到安装件端部2111,并加强安装件210的强度;并对气流通道112内的气流进行稳流,防止吹风机100吹出过于紊乱的气流不利于用户工作。优选的,导叶212的数量和第一支撑部2223和第二支撑部2112的数量一致,并使得导叶212与第二支撑部2112对齐地设置于安装件210,防止通风口2224在第二表面2222上的下沉状态影响导叶212与第二表面2222的连接关系。为了优化导流效果,导叶212被设置为翼形设计,其靠近出风口114处的一面具有外延的曲线弧度,从而可以有效的稳定气流,并提升导叶212自身的抗压强度。即所述安装件210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部2223数量对应的导叶212,所述导叶212连接所述安装件210到所述壳体组件,部分所述导叶延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2112。
图10为图1中的吹风机的内部气流示意图。主风扇120被设置在定子端盖 222一侧并与电机轴240连接,被电机轴240带动旋转并在气流通道112内产生高速气流。所述吹风机100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工作气流G1和散热气流G2两种气流。如图10所示,在吹风机100工作时,主风扇120被带动产生工作气流G1,工作气流G1从进风口113的网罩140进入气流通道112内,并经过导叶212的稳流后被排出出风口114,以完成用户的吹风工作。转子端盖223的转子风扇被外转子带动转动产生散热气流G2,散热气流G2从安装件210安装件风口进入安装件210内部,并经过电机200内部对定子组件230和转子组件220进行散热,并从定子端盖222处的通风口2224,分别垂直于第一表面2221的方向从通风口 2224的第一通风部2225排出散热气流G2,并以平行第一表面2221的方向从通风口2224的第二通风部2226排除散热气流G2,散热气流G2汇入工作气流G1 被排出出风口114,以提升散热效率。
优选的,所述外转子壳体在一个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300的平面内的投影的外边缘为圆形,所述定子端盖222在该平面内的投影位于所述圆形内。
可选的,第一表面2221和第二表面2222之间的角度呈60°到150°,优选的,为了增加通风口2224的散热面积,并不过于增加定子端盖的长度,所述第一表面2221和第二表面2222之间的角度为90°,或近似90°。
为了保证电机200的强度,通过本方案后,通风口2224面积相对第一表面 2221的面积可以被提升到20%以上,为了保证散热效果,第二通风部2226的高度相对于第二表面2222的高度占比大于30%。如下表所示,在一组测试方案中,选取高度为25mm,端盖截面直径为35mm的传统电机200,和高度为15mm,端盖截面直径为35mm的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散热电机的散热性能进行比较,在1060W的功率下,本实用新型的电机200的温升是84℃,而传统电机200的温升是92.8℃,在电机200尺寸减小的情况下提升了散热效率,从而可以采用尺寸较小的电机200作为吹风机100的电机200,有效地节约了成本,并提升了散热性能。
传统电机 散热电机
电机高度(mm) 25 15
电机截面直径(mm) 35 35
电压(V) 56.10 56.00
电流A 18.89 18.86
转速rpm 25686.00 25295.00
风量m<sup>3</sup>/s 0.30 0.30
风速m/s 56.00 56.00
温升K 92.80 84.00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工具,包括:壳体组件;电机,设置于壳体组件内;所述电机包括:电机轴,能绕第一轴线300转动;外转子壳体,围绕所述电机轴;定子铁芯,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外转子壳体内;定子端盖,包括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外转子壳体沿轴向上的一端的端盖部2220;所述端盖部2220形成有沿第一方向301贯通所述端盖部2220且沿第二方向302也贯通所述端盖部2220的通风口,所述第二方向302与所述第一方向301倾斜相交或者相互垂直。
优选的,第一方向301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所述第二方向302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第一方向301和第二方向302分别指平行于第一轴线和垂直于第一轴线的所有可能方向,尤其沿着第二方向302贯通端盖部2220的通风口分别围绕端盖部2220以垂直于第一轴线的多个第二方向302形成。
图11为另一实施方式的电机定子端盖结构示意图。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方向301和第二方向302倾斜相交,所述第一方向301与第二方向302 相交形成一个角度取值区间为30°到120°的夹角,对应的,第一表面2221和第二表面2222之间的角度呈60°到150°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吹风机,包括:壳体组件;电机,设置于壳体组件内,用于驱动所述主风扇转动以在所述气流通道内产生工作气流G1;所述电机包括:电机轴,能绕第一轴线转动;外转子壳体,围绕所述电机轴;定子铁芯,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外转子壳体内;定子端盖,包括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外转子壳体沿轴向上的一端的端盖部2220,所述端盖部2220包括:第一支撑部和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的通风口,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通风口的数量为三;所述通风口在一个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的平面内的投影的面积与所述端盖部2220在该平面内的投影的面积之比大于20%,所述端盖部2220在该平面的投影的面积是指端盖部2220外围所限定区域的投影面积。
图12为第二实施方式的吹风机的端部侧视图。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部(图未示)设有四个,并以安装轴为中心对称分布,对应地,第一支撑部之间生成四个通风口2224A,从而第一支撑部和通风口2224A两两相间地被设置。第一支撑部之间两两连接,在两个第一支撑部连接处向安装轴方向内凹,从而提升通风口2224A的面积,以优化散热效果。其对称的结构可以在增大通风口2224A尺寸的同时保证定子端盖222A的强度,从而使得定子端盖 222A可以稳定支撑电机200结构。
安装件210A包括安装件主体,以及形成于安装件主体一端的安装件端部,安装件端部与定子端盖222A叠合并固定连接。安装件端部与第二端部的第一表面2221形态一致,其包括与第一支撑部数量形态对应的第二支撑部2112A。优选的,为了防止安装件210A影响通风口2224A的大小而降低散热性能,第二支撑部2112A的尺寸被设置小于等于第一支撑部的尺寸,从而不会对通风口2224A 造成遮挡而降低通风面积,降低散热性能。
进一步的,安装件210A包括自其侧壁延伸的导叶212A,导叶212A自壳体组件110A延伸到安装件210A,导叶212A用于支撑固定安装件210A到壳体组件110A,导叶212A加强安装件210A的强度,特别是安装件端部的强度;并对气流通道112内的气流进行稳流,防止吹风机100A吹出过于紊乱的气流不利于用户工作。
使得导叶212A与第二支撑部2112A对齐地设置于安装件210A上,并延伸到定子端盖222A的第二表面,防止通风口2224A在第二表面上的下沉状态影响导叶212A与第二表面的连接关系,并通过导叶212A加强第一支撑部2112A的强度。为了优化导流效果,导叶212A被设置为翼形设计,其靠近出风口114处的一面具有外延的曲线弧度,从而可以有效的稳定气流,并提升导叶212A自身的抗压强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方式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电机,用于电动工具,包括:
电机轴,能绕第一轴线转动;
外转子壳体,围绕所述电机轴;
定子铁芯,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外转子壳体内;
其特征在于,电机还包括:定子端盖,包括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外转子壳体沿轴向上的一端的端盖部,所述端盖部包括:
第一支撑部和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的通风口,所述通风口至少延伸到端盖部边缘,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通风口的数量为三;
所述通风口在一个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的平面内的投影的面积与所述端盖部在该平面内的投影的面积之比大于20%,所述端盖部在该平面的投影的面积是指端盖部外围所限定区域的投影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部形成有沿第一方向贯通所述端盖部且沿第二方向也贯通所述端盖部的通风口,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相交或者相互垂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电动工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设置于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的第一表面和设置于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的第二表面,所述连接件安装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连接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的所述平面内的投影位于所述通风口在该平面内的投影之外。
5.一种吹风机,包括:
壳体组件,形成有气流通道,在所述气流通道的一端设有允许气流进入所述气流通道的进风口,且在所述气流通道的另一端设有允许气流流出所述气流通道的出风口;
主风扇,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内;
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主风扇转动以在所述气流通道内产生工作气流;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
电机轴,能绕第一轴线转动;
外转子壳体,围绕所述电机轴;
定子铁芯,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外转子壳体内;
定子端盖,包括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外转子壳体沿轴向上的一端的端盖部,所述端盖部包括:
第一支撑部和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之间的通风口,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通风口的数量为三,所述通风口至少延伸到端盖部边缘;
所述通风口在一个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的平面内的投影的面积与所述端盖部在该平面内的投影的面积之比大于20%,所述端盖部在该平面的投影的面积是指端盖部外围所限定区域的投影面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还形成或者连接:
安装件,用于安装所述电机;
所述安装件包括:
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
三个导叶,所述导叶连接所述安装件和壳体组件,部分所述导叶延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机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用于固定连接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 所述连接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的所述平面内的投影位于所述通风口在该平面内的投影之外,且处于所述外转子壳体在该平面的投影之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设置于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线的第一表面和设置于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的第二表面,所述连接件安装于第一表面。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呈30-120度夹角,所述连接件安装于第一表面。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还包括转子端盖,所述转子端盖被实施为转子风扇并被外转子壳体带动转动产生散热气流。
CN201920632925.6U 2019-05-05 2019-05-05 电机及应用该电机的吹风机 Active CN2100075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32925.6U CN210007527U (zh) 2019-05-05 2019-05-05 电机及应用该电机的吹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32925.6U CN210007527U (zh) 2019-05-05 2019-05-05 电机及应用该电机的吹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07527U true CN210007527U (zh) 2020-01-31

Family

ID=69305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32925.6U Active CN210007527U (zh) 2019-05-05 2019-05-05 电机及应用该电机的吹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0752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35399A (zh) * 2021-01-08 2021-05-25 厦门芯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类吹风机的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14287096A (zh) * 2021-05-10 2022-04-05 深圳汝原科技有限公司 电机及干燥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35399A (zh) * 2021-01-08 2021-05-25 厦门芯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类吹风机的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14287096A (zh) * 2021-05-10 2022-04-05 深圳汝原科技有限公司 电机及干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15565B1 (en) Power tool
US11213174B2 (en) Dryer
CN210007527U (zh) 电机及应用该电机的吹风机
EP3041643B1 (en) Electric power tool
WO2019058439A1 (ja) 電動ユニット
US11219159B2 (en) Grass trimmer
US20080035361A1 (en) Electric hand-held power tool
US11873824B2 (en) Blower
CN215392873U (zh) 交流无刷切割工具
CN112821671A (zh) 电机、电吹风手柄以及电吹风
KR101836185B1 (ko) 배터리 냉각장치
CN213508249U (zh) 手持式吹风机
CN115405541A (zh) 一种吹风机
CN111893934A (zh) 吹风机
CN213471501U (zh) 电圆锯
EP3025572A1 (en) Grass trimmer
CN208386341U (zh) 一种高速电动机
CN113733249B (zh) 一种电动工具
CN217128106U (zh) 手持式吹风机
CN215052532U (zh) 吹风机
CN220910071U (zh) 一种洗碗机送风装置及洗碗机
CN215749004U (zh) 一种手持式电动工具
CN118024098A (zh) 风道系统和电动工具
CN212231272U (zh) 一种具有高效散热功能的电机
CN215912003U (zh) 电机、电吹风手柄以及电吹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1106 No. 529, 159, Jiangjun Avenue,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anjing Quanf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529, Jiangjun Avenue, Jiangn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