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05790U - 一种双筒夜视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筒夜视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05790U
CN210005790U CN201920564485.5U CN201920564485U CN210005790U CN 210005790 U CN210005790 U CN 210005790U CN 201920564485 U CN201920564485 U CN 201920564485U CN 210005790 U CN210005790 U CN 2100057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bjective lens
barrel
image intensifier
lens barrel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6448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融
陈应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Argo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Argo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Argo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Argo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6448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057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057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057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筒夜视仪,包括第一镜筒、第二镜筒和镜筒位置调整机构。第一镜筒和第二镜筒中,像增强器设置于主镜筒内,物镜模块的像增强器定位孔和目镜模块的像增强器底座共同作用将像增强器固定在主镜筒内,像增强器安装更稳固,不易损坏,成像效果好;第一镜筒通过第一镜筒旋转支架的第一转轴能够实现与主机壳的转动,第二镜筒通过第二镜筒旋转支架的第二转轴能够实现与主机壳的转动,当不使用夜视仪时,直接将第一镜筒与第二镜筒翻转到上方即可,不阻挡前方视野;向上翻转第一镜筒或第二镜筒,可以快速转变为单目夜视仪使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双筒夜视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夜视仪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筒夜视仪。
背景技术
夜视仪是指以像增强器为核心器件的夜间外瞄准具,其工作时不用红外探照灯照明目标,而利用微弱光照下目标所反射光线通过像增强器在荧光屏上增强为人眼可感受的可见图像来观察和瞄准目标。夜视仪分为单筒夜视仪和双筒夜视仪,双筒夜视仪相对于单筒夜视仪,具有更好的观测效果和观测距离,并且使用上也更符合人眼的观测。军用使用时,夜视仪有时需要佩戴在头盔上,但是在不使用夜视仪时,两个镜筒会阻挡用户视野。且像增强器在主镜筒内固定不稳固,易损坏、不稳固使成像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筒夜视仪,第一镜筒与第二镜筒均与主机壳转动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会阻挡用户视野,且像增强器在主镜筒内安装稳固。
一种双筒夜视仪,包括:
两个独立设置的镜筒,分别为第一镜筒和第二镜筒,所述第一镜筒和所述第二镜筒均包括主镜筒、设于所述主镜筒一端的物镜模块、设于所述主镜筒另一端的目镜模块和设于所述主镜筒内的像增强器,所述物镜模块伸入所述主镜筒的一端设有像增强器定位孔,所述目镜模块伸入所述主镜筒的一端设有像增强器底座,所述像增强器设于所述像增强器定位孔和所述像增强器底座之间;
镜筒位置调整机构,包括主机壳、与所述主机壳一端转动连接的第一镜筒旋转支架和与所述主机壳另一端转动连接的第二镜筒旋转支架,所述第一镜筒旋转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镜筒的主镜筒连接,所述第二镜筒旋转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二镜筒的主镜筒连接。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第一镜筒旋转支架包括第一连接座和第一连接底板,所述第一连接底座下方设有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座上沿所述第一镜筒的轴向设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轴孔内设有第一转轴,且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伸出所述第一轴孔的两端。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主机壳的一端的前部设有第一前安装孔,所述主机壳的一端的后部可拆卸连接有第一镜筒旋转支架挡板,所述第一镜筒旋转支架挡板上设有第一后安装孔,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伸入所述第一前安装孔和所述第一后安装孔内。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座上设有第一调整孔,所述第一调整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轴孔的轴线垂直,且位于所述第一轴孔的下方,所述第一调整孔内设有第一调整螺钉,所述第一调整螺钉的两端均伸出所述第一调整孔。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第二镜筒旋转支架与所述第一镜筒旋转支架结构相同,且相对于所述主机壳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物镜模块包括:
物镜镜筒,所述物镜镜筒内设有物镜镜片组,所述物镜镜筒的外壁靠近所述主镜筒的部分设有第一外螺纹;
物镜旋转底座,所述物镜旋转底座的中部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与所述第一内螺纹螺纹连接,所述物镜旋转底座靠近所述像增强器的一端设有向外的第一凸缘;
物镜限位套圈,所述物镜限位套圈内设有向内的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靠近所述像增强器一侧的所述物镜限位套圈内设有所述像增强器定位孔,所述物镜旋转底座穿过所述物镜限位套圈,且所述第一凸缘卡于所述像增强器定位孔侧的所述第二凸缘上,所述像增强器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像增强器定位孔内,所述物镜限位套圈与所述主镜筒的一端可拆卸连接。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物镜模块还包括物镜防滑纹外壳,所述物镜防滑纹外壳套设在所述物镜镜筒与所述物镜旋转底座伸出所述主镜筒的部分上,所述物镜防滑纹外壳与所述物镜镜筒可拆卸连接,所述物镜防滑纹外壳与所述物镜旋转底座间设有间隙。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物镜模块还包括物镜限位夹圈,所述物镜限位夹圈套设在所述物镜防滑纹外壳上靠近所述物镜限位套圈的一端,所述物镜限位夹圈上设有轴向的限位件,所述第二凸缘远离所述像增强器一侧的所述物镜限位套圈内设有凸起,所述限位件伸入所述物镜限位套圈内,且能够与所述凸起产生干涉。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目镜模块包括:
目镜镜筒,所述目镜镜筒内设有目镜镜片组;
像增强器底座,所述像增强器底座靠近所述像增强器一端的轴向上设有第一凸台,用于伸入所述像增强器的凹槽内,所述像增强器底座另一端的轴向上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的内孔套设在所述目镜镜筒靠近所述像增强器的一端,且所述目镜镜筒的侧端面抵靠在所述第二凸台的侧端面上。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目镜镜筒与所述像增强器底座连接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卡块,所述第二凸台上相应的设有卡口,所述卡块插入所述卡口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筒夜视仪,像增强器设置于主镜筒内,物镜模块的像增强器定位孔和目镜模块的像增强器底座共同作用将像增强器固定在主镜筒内,像增强器安装更稳固,不易损坏,成像效果好;第一镜筒通过第一镜筒旋转支架的第一转轴能够实现与主机壳的转动,第二镜筒通过第二镜筒旋转支架的第二转轴能够实现与主机壳的转动,当不使用夜视仪时,直接将第一镜筒与第二镜筒翻转到上方即可,不阻挡前方视野;向上翻转第一镜筒或第二镜筒,可以快速转变为单目夜视仪使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夜视仪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夜视仪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镜筒旋转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调整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省去第一镜筒旋转支架后的调整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省去第一镜筒旋转支架后的调整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主镜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镜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镜筒的半剖示意图一;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镜筒的半剖示意图二;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物镜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物镜模块的半剖示意图一;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物镜模块的半剖示意图二;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物镜限位夹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物镜限位套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物镜防滑纹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目镜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目镜模块的半剖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像增强器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目镜镜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种形式的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种形式的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镜筒;2、第二镜筒;3、主机壳;4、第一镜筒旋转支架;5、第二镜筒旋转支架;6、电池仓底盖;7、电池仓盖;8、卡扣;11、主镜筒;12、物镜模块;13、目镜模块;14、像增强器;111、连接面;121、物镜镜筒;122、物镜旋转底座;123、物镜限位套圈;124、物镜防滑纹外壳;125、物镜窗口镜组件;126、物镜限位夹圈;1221、第一凸缘;1231、第二凸缘;1232、像增强器定位孔;1233、凸起;1241、防滑凸起;1242、内腔;1243、安装部;1251、物镜窗口镜外壳;1252、物镜窗口镜玻璃;1261、夹圈本体;1262、缺口;1263、螺纹孔;1264、通孔;1265、断口;131、目镜镜筒;132、像增强器底座;133、目镜螺纹固定圈;134、屈光度镜片组件;1311、卡块;1321、第一凸台;1322、第二凸台;13211、卡口;1341、屈光度镜片外壳;31、第一前安装孔;32、第一镜筒旋转支架挡板;33、第二前安装孔;34、第二镜筒旋转支架挡板;321、挡板主体;322、第一连接孔;341、第二连接孔;41、第一转轴;42、第一连接座;43、第一连接底板;421、第一调整孔;44、第一调整螺钉;51、第二转轴;52、第二连接座;53、第二连接底板;54、第二调整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双筒夜视仪,如图1、2所示,包括右侧的第一镜筒1、左侧的第二镜筒2和镜筒位置调整机构,其中第一镜筒1与第二镜筒2用于用户观察目标物体,镜筒位置调整机构用于连接第一镜筒1与第二镜筒2,并且能够调整第一镜筒1与第二镜筒2的安装角度。镜筒位置调整机构具体地包括主机壳3、第一镜筒旋转支架4和第二镜筒旋转支架5,其中主机壳3对各个部件起支撑连接作用。第一镜筒旋转支架4用于连接第一镜筒1,并使第一镜筒1能够相对于主机壳3转动,第一镜筒旋转支架4上设有第一转轴41,第一转轴41的轴线与第一镜筒1的轴线平行,第一转轴41的两端与主机壳3转动连接;第二镜筒旋转支架5用于连接第二镜筒2,并使第二镜筒2能够相对于主机壳3转动,第二镜筒旋转支架5上设有第二转轴51,第二转轴51的轴线与第二镜筒2的轴线平行,第二转轴51的两端与主机壳3转动连接。
第一镜筒1通过第一镜筒旋转支架4的第一转轴41能够实现与主机壳3的转动;第二镜筒2通过第二镜筒旋转支架5的第二转轴51能够实现与主机壳3的转动;当不使用夜视仪时,直接将第一镜筒1与第二镜筒2翻转到上方即可,不阻挡前方视野;向上翻转第一镜筒或第二镜筒,可以快速转变为单目夜视仪使用;本实施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第一镜筒旋转支架4具体的如图3所示,包括第一连接座42和设置在第一连接底座下方的第一连接底板43,第一连接座42上沿第一镜筒1的轴向设有第一轴孔,第一转轴41设于第一轴孔内,且第一转轴41的两端伸出第一轴孔的两端。
主机壳3的一端的前部设有第一前安装孔31,主机壳3的一端的后部可拆卸连接有第一镜筒旋转支架挡板32,第一镜筒旋转支架挡板32上设有第一后安装孔,第一转轴41的两端分别伸入第一前安装孔31和第一后安装孔内。第一镜筒旋转支架挡板32的结构如图4所示,第一镜筒旋转支架挡板32包括挡板主体321,挡板主体321呈长板状,挡板主体321的一端设有垂直的第一连接孔322,主机壳3上相应的设有通孔,第一镜筒旋转支架4和主机壳3通过螺栓穿过通孔及第一连接孔322连接。挡板主体321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后安装孔。可选地第一后安装孔和第一前安装孔31的轴线与第一转轴41的轴线重合,用于安装第一转轴41。
第二镜筒旋转支架5包括第二连接座52和第二连接底板53,第二连接底座下方设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座52上沿第二镜筒2的轴向设有第二轴孔,第二转轴51设于第二轴孔内,且第二转轴51的两端伸出第二轴孔的两端。
主机壳3的另一端的前部设有第二前安装孔33,主机壳3的另一端的后部可拆卸连接有第二镜筒旋转支架挡板34,第二镜筒旋转支架挡板34上设有第二后安装孔,第二转轴51的两端分别伸入第二前安装孔33和第二后安装孔内。第二镜筒旋转支架挡板34包括挡板主体321,挡板主体321呈长板状,挡板主体321的一端设有垂直的第二连接孔341,主机壳3上相应的设有通孔,第二镜筒旋转支架5和主机壳3通过螺栓穿过通孔及第二连接孔341连接。挡板主体32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后安装孔。可选地第二后安装孔和第二前安装孔33的轴线与第二转轴51的轴线重合,用于安装第二转轴51。
为了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眼距,第一连接座42上设有第一调整孔421,第一调整孔421的轴线与第一轴孔的轴线垂直,且位于第一轴孔的下方,第一调整孔421内设有第一调整螺钉44,第一调整螺钉44的两端均伸出第一调整孔421。第一调整螺钉44的外端设有瞳距调节旋钮,方便转动第一调整螺钉44;第一调整螺钉44的内端伸出第一调整孔421,如图5、6所示,使用时第一调整螺钉44的内端与主机壳3的侧壁抵触,通过调整第一调整螺钉44拧入第一调整孔421内的长度,来调整第一调整螺钉44的内端与主机壳3侧壁间的距离,从而调整第一镜筒旋转支架4及连接的第一镜筒1与主机壳3侧壁间的距离,从而实现第一镜筒1的左右调整。
同理,第二连接座52上设有第二调整孔,第二调整孔的轴线与第二轴孔的轴线垂直,且位于第二轴孔的下方,第二调整孔内设有第二调整螺钉54,第二调整螺钉54的两端均伸出第二调整孔。第二调整螺钉54的外端设有瞳距调节旋钮,方便转动第二调整螺钉54;第二调整螺钉54的内端伸出第二调整孔,使用时第二调整螺钉54的内端与主机壳3的侧壁抵触,通过调整第二调整螺钉54拧入第二调整孔内的长度,来调整第二调整螺钉54的内端与主机壳3侧壁间的距离,从而调整第二镜筒旋转支架5及连接的第二镜筒2与主机壳3侧壁间的距离,从而实现第二镜筒2的左右调整。可选地,主机壳3与第一调整螺钉44和第二调整螺钉54接触的部分设有凹槽。
第一镜筒1与第二镜筒2相对独立,且内外部件均相同,第一镜筒1和第二镜筒2的主镜筒上设有水平的连接面111。以第一镜筒1的主镜筒11为例,结构如图7所示,连接面111上均设有多个螺纹孔。第一连接底板43与第二连接底板53的下表面水平,第一连接底板43和/或第二连接底板53上均布有多个螺纹孔,螺纹孔与主镜筒11上的螺纹孔对应设置。螺纹孔可以为2个、3个、4个或更多个。第一连接底板43与第一镜筒1通过螺钉紧固和/或第二连接底板53与第二镜筒2通过螺钉紧固。第一连接底板43与第一镜筒1还可以为卡接,第二连接底板53和第二镜筒2也可以为卡接。
如图8-10所示,第一镜筒1和第二镜筒2结构相同,以第一镜筒为例做说明,第一镜筒1和第二镜筒2均包括主镜筒11、物镜模块12、目镜模块13和像增强器14,主镜筒11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本实施例中物镜模块12的尺寸比目镜模块13的尺寸大,因此主镜筒11的一端孔径比另一端大。其中,主镜筒11为各个部件模块起支撑作用;物镜模块12用于观察物体,将观察到的微弱的光学图像经过像增强器14进行增强,人眼通过目镜组件观察增强后的光学图像。物镜模块12的一端伸入主镜筒11的一端内,且物镜模块12与主镜筒1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物镜模块12伸入主镜筒11的一端设有像增强器定位孔1232;目镜模块13的一端伸入主镜筒11的另一端内,且目镜模块13与主镜筒11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目镜模块13伸入主镜筒11的一端设有像增强器底座132,像增强器底座132靠近像增强器14一端的轴向上设有第一凸台1321;像增强器14的一端设有凹槽,像增强器14设于主镜筒11内,第一凸台1321伸入凹槽内,像增强器14的另一端伸入像增强器定位孔1232内。
本实施例的物镜模块12与目镜模块13均与主镜筒11可拆卸连接,且像增强器14设置于主镜筒11内,物镜模块12的像增强器定位孔1232和目镜模块13的像增强器底座132共同作用将像增强器14固定在主镜筒11内;本实施例结构简单,各个部件模块均为可拆卸连接,可以实现各个部件模块的快速拆装,操作方便。
本申请中可拆卸连接可以全部为卡接也可以全部为螺纹连接也可以是一部分为卡接其余部分螺纹连接,本实施例中可拆卸连接全部为螺纹连接。
物镜模块12如图11-13所示,包括物镜镜筒121、物镜旋转底座122和物镜限位套圈123。物镜镜筒121内设有物镜镜片组,物镜镜筒121的外壁靠近主镜筒11的部分设有第一外螺纹;物镜旋转底座122的中部设有第一内螺纹,第一外螺纹与第一内螺纹螺纹连接,该螺纹连接使物镜镜筒121可以相对于物镜旋转底座122转动,以使目标影像清晰;物镜旋转底座122靠近像增强器14的一端设有向外的第一凸缘1221;物镜限位套圈123内设有向内的第二凸缘1231,第二凸缘1231靠近像增强器14一侧的物镜限位套圈123内设有像增强器定位孔1232,物镜旋转底座122穿过物镜限位套圈123,且第一凸缘1221卡于像增强器定位孔1232侧的第二凸缘1231上,像增强器14的另一端伸入像增强器定位孔1232内,物镜限位套圈123与主镜筒1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
物镜镜筒用于安装物镜镜头,以观察目标物体;物镜旋转底座用以支撑物镜镜筒且能够相对转动,便于调节物镜的清晰;物镜限位套圈用于实现与主镜筒的连接,且第一凸缘与第二凸缘的设置对物镜旋转底座起定位作用。各个零件间均为可拆卸连接,结构简单,可以实现物镜模块各个零件的快速拆装,操作方便;且设有像增强器定位孔,能够固定像增强器,使像增强器在主镜筒内稳固,增强像效果更佳。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物镜镜片组的多个镜片依次安装在物镜镜筒121的内部。物镜镜筒121的外壁靠近主镜筒11的部分设有第一外螺纹;物镜旋转底座122的中部设有第一内螺纹,第一外螺纹与第一内螺纹螺纹连接;物镜旋转底座122靠近像增强器14的一端设有向外的第一凸缘1221;物镜限位套圈123设有第二外螺纹,主镜筒11的一端内壁设有第二内螺纹,第二外螺纹与第二内螺纹螺纹连接,物镜限位套圈123内设有向内的第二凸缘1231,第二凸缘1231靠近像增强器14的一侧设有像增强器定位孔1232,物镜旋转底座122穿过物镜限位套圈123,且第一凸缘1221卡于像增强器定位孔1232一侧的第二凸缘1231上,像增强器14的另一端伸入像增强器定位孔1232内。像增强器定位孔1232的孔径与像增强器14的外径相适配。第一凸缘1221的侧端面上设有密封槽,密封槽内设置密封圈,能够保证物镜旋转底座122与物镜限位套圈123连接的密封性。物镜镜筒121的外壁位于第一外螺纹的两侧分别设有密封槽,密封槽内设有密封圈,能够保证物镜镜筒121与物镜旋转底座122连接的密封性。物镜限位套圈123上设有密封槽,密封槽内设有密封圈,能够保证物镜限位套圈123与主镜筒11连接的密封性。
为了方便旋转物镜镜筒121,物镜模块12还包括物镜防滑纹外壳124,物镜防滑纹外壳124套设在物镜镜筒121与物镜旋转底座122伸出主镜筒11的部分上,物镜防滑纹外壳124与物镜镜筒121可拆卸连接,物镜防滑纹外壳124与物镜旋转底座122间设有间隙。具体的,物镜防滑纹外壳124设有内螺纹,物镜镜筒121上相应设有外螺纹,物镜防滑纹外壳124与物镜镜筒121通过螺纹紧固。
为了保护物镜镜筒121内的物镜镜片组,物镜模块12还包括物镜窗口镜组件125,物镜窗口镜组件125部分伸入物镜防滑纹外壳124内,且与物镜镜筒121远离像增强器14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具体的,物镜窗口镜组件125包括物镜窗口镜外壳1251和设于其末端的物镜窗口镜玻璃1252,物镜防滑纹外壳124的左端设有空腔,物镜窗口镜外壳1251伸入该空腔,物镜窗口镜外壳1251伸入部分设有内螺纹,物镜镜筒121上设有外螺纹,物镜窗口镜外壳1251伸入物镜防滑纹外壳124的空腔同时与物镜镜筒121螺纹连接。物镜防滑纹外壳124与物镜窗口镜外壳1251间设有密封圈,能够保证两者连接的密封性。
为了将物镜镜筒121相对于物镜旋转底座122旋转限制在360°内,物镜模块12还包括物镜限位夹圈126,物镜限位夹圈126套设在物镜防滑纹外壳124上靠近物镜限位套圈123的一端。如图14所示,物镜限位夹圈126的主体是一个圆环型夹圈本体1261,夹圈本体1261上设有一个断口1265,断口1265一侧的夹圈本体1261上设有缺口1262和螺纹孔1263用于安装螺钉。本实施例中缺口1262具有呈一定角度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上设有垂直的螺纹孔1263。为了便于拧紧螺钉操作,缺口从物镜限位夹圈126的一侧端面贯通至另一侧端面。断口1265另一侧的夹圈本体1261相应的也设有螺纹孔,通过螺钉拧紧可以将物镜限位夹圈126固定在物镜防滑纹外壳124上。物镜限位夹圈126也可以设置内螺纹,物镜防滑纹外壳124上相应设置外螺纹,两者螺纹连接紧固。物镜限位夹圈126上设有轴向的通孔1264,通孔1264内设有限位件,如图15所示,第二凸缘1231远离像增强器14一侧的物镜限位套圈123内设有凸起1233,限位件伸入物镜限位套圈123内,且能够与凸起1233产生干涉。本实施例中凸起1233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其从第二凸缘1231的左侧端面延伸至物镜限位套圈123的左侧端面。物镜限位夹圈126、物镜防滑纹外壳124、物镜窗口镜组件125与物镜镜筒121连接为一体,转动物镜防滑纹外壳124,物镜限位夹圈126、物镜防滑纹外壳124、物镜窗口镜组件125与物镜镜筒121共同相对于物镜旋转底座122转动,由于限位件转动一圈后会与物镜限位套圈123内的凸起1233产生干涉,将物镜镜筒121相对于物镜旋转底座122旋转限制在360°内。
物镜防滑纹外壳124的具体结构如图16所示,其中部设有内螺纹,外表面均匀设置有防滑凸起1241。内螺纹左端设有内腔1242用于容纳物镜镜筒与物镜窗口组件,内螺纹右端的物镜防滑纹外壳的内壁设有伸出的安装部1243,用于安装物镜限位夹圈126。
如图17、18所示,目镜模块13包括目镜镜筒131和像增强器底座132。目镜镜筒131内设有目镜镜片组;像增强器底座132用于安装像增强器14,如图19所示,像增强器底座132远离像增强器14一端的轴向上设有第二凸台1322,第二凸台1322的内孔套设在目镜镜筒131靠近像增强器14的一端,且目镜镜筒131的侧端面抵靠在第二凸台1322的侧端面上。
目镜镜筒用于安装目镜镜头,以利于人眼观察目标物体;像增强器底座靠近像增强器一端的轴向上设有第一凸台,用于伸入像增强器的凹槽内,能够有效限制像增强器的周向晃动,像增强器底座远离像增强器一端的轴向上设有第二凸台,用于与目镜镜筒连接。第一凸台能够限制像增强器晃动,使像增强器在主镜筒内稳固,增强像效果更佳,延长像增强器的使用寿命。
为了进一步提高目镜镜筒131与像增强器底座132连接的稳定性,如图20所示,目镜镜筒131与像增强器底座132连接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卡块1311,第二凸台1322上相应的设有卡口13211,卡块1311插入卡口13211内。卡块1311可以为1个、2个、3个或更多个,卡口13211与卡块1311相对应设置。本实施例中卡块1311为3个,卡口13211相应也为3个。
主镜筒11的另一端设有内螺纹,目镜镜筒131远离像增强器底座132的一端套设有目镜螺纹固定圈133,目镜螺纹固定圈133设有外螺纹,目镜螺纹固定圈133与主镜筒11螺纹连接。可选地,目镜镜筒131上设有两个密封槽,密封槽内设有密封圈,能够保证目镜镜筒131与主镜筒11连接的密封性。
考虑到使用者在不方便佩带眼镜观看时各人眼睛的视力差异,目镜模块13还包括屈光度镜片组件134,屈光度镜片组件134包括屈光度镜片外壳1341和设置在其上的屈光度镜片,屈光度镜片组件134罩设于目镜螺纹固定圈133外侧,屈光度镜片外壳1341设有外螺纹,屈光度镜片外壳1341与主镜筒11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中夜视仪电池模块设于主机壳3下方,且位于第一镜筒1与第二镜筒2之间,具体的在主机壳3下方通过螺钉连接有电池仓底盖6,电池仓底盖的一端开口用于放入电池,开口处螺纹连接有电池仓盖7。为了防止电池仓盖意外脱出,电池仓盖上可以套设有防丢软胶固定绳。为了便于与头盔上的卡接装置连接,主机壳顶端设有卡扣8,卡扣呈板状,其宽度从一端至另一端逐渐增大,具体结构有两种形式,分别为图21和图22,其外形大致相同,只是前者结构较厚,比较耐磨,后者结构较薄,重量比较轻。
本实施例的安装过程:分别组装第一镜筒1和第二镜筒2,具体的,组装物镜组件,物镜镜筒121上安装密封圈,物镜旋转底座122与物镜镜筒121螺纹安装,物镜旋转底座122上安装密封圈,物镜限位套圈123上设有像增强器定位孔1232的一侧朝向物镜旋转底座122,套设在物镜旋转底座122的左侧,物镜旋转底座122第一凸缘1221的左端面与物镜限位套圈123的第二凸缘1231的右端面接触;在物镜镜筒121上安装物镜防滑纹外壳124,在物镜防滑纹外壳124的左端安装物镜窗口镜组件125,在物镜防滑纹外壳124的右端套设物镜限位夹圈126,调整物镜限位夹圈126中限位件使其与物镜限位套圈123中凸起1233的侧面接触,用螺钉拧紧物镜限位夹圈126的断口,将像增强器14部分伸入物镜限位套圈123的像增强器定位孔1232中;组装目镜组件,使像增强器底座132的卡口13211与目镜镜筒131的卡块1311相对应,将像增强器底座132的第二凸台1322卡在目镜镜筒131的外表面;在目镜镜筒131相对于卡块1311的另一端套设目镜螺纹固定圈133,在目镜镜筒131的密封槽上套设密封圈;将物镜模块12和像增强器14从主镜筒11的大端插入,并拧紧物镜限位套圈123与主镜筒11上的螺纹;将目镜模块13伸入主镜筒11的小端,物镜旋转底座122的第一凸台1321伸入像增强器14的凹槽内,拧紧目镜螺纹固定圈133与主镜筒11上的螺纹;将屈光度镜片组件134拧入主镜筒11的小端。由于将物镜和目镜均模块化,且各个模块内各个零部件间为螺纹连接,使模块和各个零部件的拆装快速且简便,有效提高拆装效率。
组装完第一镜筒与第二镜筒后,采用螺钉将第一镜筒旋转支架4和第一镜筒1紧固连接;将第一转轴41的前端伸入主机壳3的第一前安装孔31内,将第一转轴41的后端伸入第一镜筒旋转支架挡板32的第一后安装孔内,并采用螺栓将第一镜筒旋转支架挡板32紧固在主机壳3上;采用螺钉将第二镜筒旋转支架5和第二镜筒2紧固连接;将第二转轴51的前端伸入主机壳3的第二前安装孔33内,将第二转轴51的后端伸入第二镜筒旋转支架挡板34的第二后安装孔内,并采用螺栓将第二镜筒旋转支架挡板34紧固在主机壳3上。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通常夜视仪佩戴在头盔上使用,第一镜筒1和第二镜筒2通过第一镜筒旋转支架4和第二镜筒旋转支架5与主机壳3转动连接。第一镜筒1和第二镜筒2可以上翻分开或者下翻聚拢,以便与使用者的眼睛的瞳孔距离保持最佳对齐位置。在不使用夜视仪时,将第一镜筒1和第二镜筒2转动到上方,不阻挡前方视野;使用时,将第一镜筒1和第二镜筒2转动到下方,至第一调整螺钉44和第二调整螺钉54均与主机壳3抵触为止,使独立的第一镜筒和第二镜筒被聚拢到一起;转动瞳距调节旋钮可以调整第一镜筒和第二镜筒镜筒间间距。以调整第一镜筒1的位置为例,具体的,拧紧第一调整螺钉44,第一调整螺钉44的内端增长,第一调整螺钉44的内端与主机壳3抵触,第一调整螺钉44与主机壳3间距离增大,第一镜筒1相对于主机壳3向右转动一定角度,第一镜筒1右移;拧松第一调整螺钉44,第一调整螺钉44的内端缩短,第一调整螺钉44与主机壳3间距离减小,第一调整螺钉44的内端与主机壳3抵触,第一镜筒1相对于主机壳3向左转动一定角度,第一镜筒1左移,从而通过拧动第一调整螺钉44调整第一镜筒1的距离来适应用户的眼距。本实施例中逆时针转动瞳距调节旋钮可使第一镜筒和第二镜筒间距靠近,顺时针转动瞳距调节旋钮可使第一镜筒和第二镜筒间距变远。此外,本实施例可以快速将双筒夜视仪双目模式转变为单目模式使用。将夜视仪连接到头盔翻转支架上,并向上翻折左右任意一侧的第一镜筒或第二镜筒即可。当拆装第一镜筒或第二镜筒内的零部件时,由于各个零部件间均为螺纹连接,只需拧动相应的螺纹即可实现快速拆装。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筒夜视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独立设置的镜筒,分别为第一镜筒和第二镜筒,所述第一镜筒和所述第二镜筒均包括主镜筒、设于所述主镜筒一端的物镜模块、设于所述主镜筒另一端的目镜模块和设于所述主镜筒内的像增强器,所述物镜模块伸入所述主镜筒的一端设有像增强器定位孔,所述目镜模块伸入所述主镜筒的一端设有像增强器底座,所述像增强器设于所述像增强器定位孔和所述像增强器底座之间;
镜筒位置调整机构,包括主机壳、与所述主机壳一端转动连接的第一镜筒旋转支架和与所述主机壳另一端转动连接的第二镜筒旋转支架,所述第一镜筒旋转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一镜筒的主镜筒连接,所述第二镜筒旋转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二镜筒的主镜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筒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筒旋转支架包括第一连接座和第一连接底板,所述第一连接底座下方设有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座上沿所述第一镜筒的轴向设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轴孔内设有第一转轴,且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伸出所述第一轴孔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筒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壳的一端的前部设有第一前安装孔,所述主机壳的一端的后部可拆卸连接有第一镜筒旋转支架挡板,所述第一镜筒旋转支架挡板上设有第一后安装孔,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伸入所述第一前安装孔和所述第一后安装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筒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座上设有第一调整孔,所述第一调整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轴孔的轴线垂直,且位于所述第一轴孔的下方,所述第一调整孔内设有第一调整螺钉,所述第一调整螺钉的两端均伸出所述第一调整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筒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镜筒旋转支架与所述第一镜筒旋转支架结构相同,且相对于所述主机壳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筒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镜模块包括:
物镜镜筒,所述物镜镜筒内设有物镜镜片组,所述物镜镜筒的外壁靠近所述主镜筒的部分设有第一外螺纹;
物镜旋转底座,所述物镜旋转底座的中部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与所述第一内螺纹螺纹连接,所述物镜旋转底座靠近所述像增强器的一端设有向外的第一凸缘;
物镜限位套圈,所述物镜限位套圈内设有向内的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靠近所述像增强器一侧的所述物镜限位套圈内设有所述像增强器定位孔,所述物镜旋转底座穿过所述物镜限位套圈,且所述第一凸缘卡于所述像增强器定位孔侧的所述第二凸缘上,所述像增强器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像增强器定位孔内,所述物镜限位套圈与所述主镜筒的一端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筒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镜模块还包括物镜防滑纹外壳,所述物镜防滑纹外壳套设在所述物镜镜筒与所述物镜旋转底座伸出所述主镜筒的部分上,所述物镜防滑纹外壳与所述物镜镜筒可拆卸连接,所述物镜防滑纹外壳与所述物镜旋转底座间设有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筒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物镜模块还包括物镜限位夹圈,所述物镜限位夹圈套设在所述物镜防滑纹外壳上靠近所述物镜限位套圈的一端,所述物镜限位夹圈上设有轴向的限位件,所述第二凸缘远离所述像增强器一侧的所述物镜限位套圈内设有凸起,所述限位件伸入所述物镜限位套圈内,且能够与所述凸起产生干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筒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目镜模块包括:
目镜镜筒,所述目镜镜筒内设有目镜镜片组;
像增强器底座,所述像增强器底座靠近所述像增强器一端的轴向上设有第一凸台,用于伸入所述像增强器的凹槽内,所述像增强器底座另一端的轴向上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的内孔套设在所述目镜镜筒靠近所述像增强器的一端,且所述目镜镜筒的侧端面抵靠在所述第二凸台的侧端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筒夜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目镜镜筒与所述像增强器底座连接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卡块,所述第二凸台上相应的设有卡口,所述卡块插入所述卡口内。
CN201920564485.5U 2019-04-24 2019-04-24 一种双筒夜视仪 Active CN2100057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64485.5U CN210005790U (zh) 2019-04-24 2019-04-24 一种双筒夜视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64485.5U CN210005790U (zh) 2019-04-24 2019-04-24 一种双筒夜视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05790U true CN210005790U (zh) 2020-01-31

Family

ID=69304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64485.5U Active CN210005790U (zh) 2019-04-24 2019-04-24 一种双筒夜视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0579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01282A (zh) * 2019-04-24 2019-06-18 天津阿尔戈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双筒夜视仪
WO2024040417A1 (zh) * 2022-08-23 2024-02-29 烟台艾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微光夜视仪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01282A (zh) * 2019-04-24 2019-06-18 天津阿尔戈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双筒夜视仪
CN109901282B (zh) * 2019-04-24 2024-01-02 天津阿尔戈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双筒夜视仪
WO2024040417A1 (zh) * 2022-08-23 2024-02-29 烟台艾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微光夜视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43870B2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night vision system
CN210005790U (zh) 一种双筒夜视仪
US5299067A (en) Auxiliary lens attachment
AU2014202000B2 (en) Binocular bridge for thermal viewing device
US20070068058A1 (en) Night vision monocular housing and universal system for using same in various applications
CA2623827C (en) Collimated optical system
US4274128A (en) Friction hinged headlamp or the like
US9131132B2 (en) Phone camera mount
JPH01312522A (ja) 内視鏡連結装置
JP6010250B2 (ja) ヘルメット取付け式デバイスをヘルメットに取付けるシステム
CN209746266U (zh) 一种可快速更换的模块化夜视仪镜筒
CN109901282B (zh) 一种双筒夜视仪
US5867915A (en) Day and night gun sight apparatus
US6007255A (en) Adapter assembly for light source
CN209746267U (zh) 一种可快速更换的夜视仪物镜模块
CN209746265U (zh) 一种夜视仪目镜模块
CN116164584A (zh) 变倍瞄准镜
CN212135037U (zh) 外接装置、目镜模组及手持设备
CN209608750U (zh) 一种夜视仪镜筒位置调整机构
CN210666157U (zh) 可调光圈工业镜头
CN218158567U (zh) 一种适用于两目夜视仪的目镜
CN220438651U (zh) 一种单目夜视仪
CN214101457U (zh) 一种天文望远镜手机摄影支架
CN216205669U (zh) 一种多功能高清数码夜视瞄准镜
CN109188674B (zh) 一种望远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