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05740U - 能够保护光纤插座的光纤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能够保护光纤插座的光纤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05740U
CN210005740U CN201921056776.XU CN201921056776U CN210005740U CN 210005740 U CN210005740 U CN 210005740U CN 201921056776 U CN201921056776 U CN 201921056776U CN 210005740 U CN210005740 U CN 2100057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optic
fiber
optical fiber
receptacle
telecommunications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5677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帅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lei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lei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lei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lei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5677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057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057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057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保护光纤插座的光纤通信装置,包括壳体、通信芯片以及光纤插座。壳体具有开孔。通信芯片设置于壳体内。光纤插座设置于壳体内且具有插槽,其中开孔暴露插槽。开孔的周缘限制光纤插座而使光纤插座无法通过开孔,开孔仅允许光纤插头的插入部以单一方向通过。插入部通过开孔后插入插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光纤插座的光纤通信装置中,光纤插座设置于壳体内而可达到保护光纤插座的目的。

Description

能够保护光纤插座的光纤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纤通信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保护光纤插座及光纤插头的光纤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通信产品逐渐普及,越来越多使用者会购买通信产品并自行组装。一般来说,为了避免使用者在安装过程中发生误装进而导致光纤插头与光纤插座损伤的情况发生,通信产品必须有很好的防呆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保护光纤插座的光纤通信装置,其光纤插座设置于壳体内,以达到保护光纤插座及光纤插头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够保护光纤插座的光纤通信装置包括壳体、通信芯片以及光纤插座。壳体具有开孔。通信芯片设置于壳体内。光纤插座设置于壳体内且具有插槽,其中开孔暴露插槽。开孔的周缘限制光纤插座而使光纤插座无法通过开孔,插槽用以容置光纤插头的插入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开孔的周缘具有段差结构,段差结构的内缩部分容置光纤插座的端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段差结构呈匸字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段差结构的两侧段的内缩距离介于0.4毫米至0.65毫米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段差结构的中间段的内缩距离介于1.8毫米至2毫米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纤插头的一侧具有拨杆,光纤插座在对应于拨杆的一侧具有内凹部,且壳体对应内凹部的部分切齐内凹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开孔仅允许光纤插头的插入部以单一方向通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开孔的周缘具有段差结构,段差结构的内缩部分止挡光纤插座的端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纤插座完全位于光纤通信装置的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纤插座并未经由开孔凸出至壳体的外侧。
基于上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光纤插座的光纤通信装置中,光纤插座设置于壳体内而可达到保护光纤插座的目的。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够保护光纤插座的光纤通信装置的仰视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光纤通信装置的光纤插座与壳体分离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光纤通信装置的光纤插座与壳体组装处的剖面图;
图4A是图1的光纤插头的插入部插入光纤插座前的立体图;
图4B是图1的光纤插头的插入部插入光纤插座后的立体图;
图5是图1的壳体开孔处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能够保护光纤插座的光纤通信装置的仰视立体图。图2是图1的光纤通信装置的光纤插座与壳体分离的状态的立体图。需说明的是,图2中,光纤通信装置100的壳体110被剖开,且光纤插座与壳体分离,再从光纤通信装置100的内部观看壳体110用于结合光纤插座的部分,并以点链线表示壳体与光纤插座的组装方向。因此,在图2中仅会看到一部分的开孔111,另一部分的开孔111已被剖掉。光纤通信装置100例如是GPON/EPON家庭网关(Home Gateway)、智能融合网关(Converged Gateway)、机顶盒(Set-Top Box)…。
请参考图1以及图2,本实施例的光纤通信装置100包括壳体110、通信芯片120以及光纤插座130。光纤插座亦可称为法兰盘(flange)。光纤插座例如是LC法兰盘。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0具有开孔111,开孔111贯穿壳体110。光纤插座130设置于壳体110内且具有插槽131。开孔111的周缘限制光纤插座130而使光纤插座130位于壳体110内且无法通过开孔111。插槽131用以容置光纤插头50的插入部51。既然光纤插座130被限制于壳体110内,也就表示光纤插座130不会突出于壳体110之外,因此可以避免光纤插座130受到外力的破坏。
图3是图1的光纤通信装置的光纤插座与壳体组装处的剖面图。举例来说,从图2与图3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壳体110的开孔111的周缘具有段差结构111A,段差结构111A的内缩部分S1用以容置光纤插座130的朝向光纤通信装置100的外部的端面132。也就是说,段差结构111A的内缩部分S1能够止挡光纤插座130的端面132,而使光纤插座130完全位于光纤通信装置100的内部,进而达到保护光纤插座130的目的。换句话说,光纤插座130并未经由开孔111凸出至壳体110的外侧。另外,通过设计让段差结构111A的内缩部分S1的形状与光纤插座130在端面132处的形状一致,也可对光纤插座130起到定位的效果。
请参考图1,通信芯片120设置于壳体110内,且通信芯片120可配置于电路板(未示出)上且电连接电路板。在一实施例中,通常会以金属罩(shield)盖住通信芯片120以屏蔽其产生的电磁波,也防止外界的电磁波干扰通信芯片120,使得光纤通信装置100符合电磁波干扰测试的相关规范且提升操作的稳定性。在其他实施例中,通信芯片120的配置并不以上述为限制。
图4A是图1的光纤插头的插入部插入光纤插座前的示意图。图4B是图1的光纤插头的插入部插入光纤插座后的示意图。请参考图4A以及图4B,本实施例的光纤通信装置100能够连接光纤插头50,以达到光纤通信的目的。
在光纤插头50的插入部51插入光纤插座130前,可看出开孔111暴露插槽131,如图4A所示。使用者能够将光纤插头50的插入部51通过开孔111后插入插槽131,如图4B所示。由于开孔111贯穿壳体110的部分的形状仅大致与插槽131及光纤插头50的插入部51的形状一致,因而开孔111仅允许光纤插头50的插入部51以单一方向通过并插入插槽131。也就是说,光纤插头50的插入部51若欲以其他方向插入插槽131时,例如将光纤插头50相对于其中心轴往顺时针方向旋转5度、10度、90度、180度或是将光纤插头50相对于其中心轴往逆时针方向旋转任意角度等方向插入插槽131时,插入部51会被壳体110在开孔111周围的部分干涉,以达到防呆的作用而避免光纤插座130与光纤插头50受损。
此外,光纤插头50的一侧具有拨杆52,使用者能够通过按压拨杆52而解除光纤插座130与光纤插头50之间的卡合关系,使光纤插头50能够从光纤插座130的插槽131中拔出。在本实施例中,光纤插座130在对应于拨杆52的一侧具有内凹部133,且壳体110对应内凹部133的部分112切齐内凹部133。也就是说,光纤插座130的内凹部133的表面与壳体110对应内凹部133的部分112的表面齐平。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提供使用者足够的空间来拨动拨杆52,以方便使用者将光纤插头50从光纤插座130的插槽131中拔出。在本实施例中,内凹部133为弧面,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只要内凹部133的设计不会阻挡使用者拨动拨杆52,内凹部133的形式并不以此为限制。
图5是图1的壳体开孔处的正视图。请参考图5,在本实施例中,段差结构111A呈匸字形,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只要段差结构111A的设计能够与容置光纤插座130的端面132配合并且阻挡光纤插座130移出光纤通信装置100外,段差结构111A的形式并不以此为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段差结构111A的两侧段的内缩距离D1、D2为0.64毫米,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内缩距离D1、D2介于0.4毫米至0.65毫米之间,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上述为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段差结构111A的中间段的内缩距离D3介于1.8毫米至2毫米之间,内缩距离D3例如为1.9毫米,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上述为限制。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光纤通信装置中,光纤插座设置于壳体内,壳体具有开孔,其中开孔的周缘限制光纤插座而使光纤插座无法通过开孔,且开孔仅允许光纤插头的插入部以单一方向通过。如此一来,不仅可确保光纤插座维持在光纤通信装置的内部而受到保护,也可保证光纤插头的插入部以正确的方向通过开孔后插入插槽,以保护光纤插座与光纤插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能够保护光纤插座的光纤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开孔;
通信芯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以及
光纤插座,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具有插槽,其中所述开孔暴露所述插槽,所述开孔的周缘限制所述光纤插座而使所述光纤插座无法通过所述开孔,所述插槽用以容置光纤插头的插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的周缘具有段差结构,所述段差结构的内缩部分容置所述光纤插座的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段差结构呈匸字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段差结构的两侧段的内缩距离介于0.4毫米至0.65毫米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段差结构的中间段的内缩距离介于1.8毫米至2毫米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插头的一侧具有拨杆,所述光纤插座在对应于所述拨杆的一侧具有内凹部,且所述壳体对应所述内凹部的部分切齐所述内凹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仅允许所述光纤插头的所述插入部以单一方向通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的周缘具有段差结构,所述段差结构的内缩部分止挡所述光纤插座的端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插座完全位于所述光纤通信装置的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插座并未经由所述开孔凸出至所述壳体的外侧。
CN201921056776.XU 2019-07-08 2019-07-08 能够保护光纤插座的光纤通信装置 Active CN2100057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56776.XU CN210005740U (zh) 2019-07-08 2019-07-08 能够保护光纤插座的光纤通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56776.XU CN210005740U (zh) 2019-07-08 2019-07-08 能够保护光纤插座的光纤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05740U true CN210005740U (zh) 2020-01-31

Family

ID=69310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56776.XU Active CN210005740U (zh) 2019-07-08 2019-07-08 能够保护光纤插座的光纤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057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071501A1 (en) Connectors and contacts for a single twisted pair of conductors
US7641396B2 (en) Connection device with a cable gland having housing parts enabling relative movement therebetween
JP6051001B2 (ja) ケーブルにおける少なくとも1つのとりわけ標準化されたコネクタのための遮蔽エンクロージャーアセンブリ
US20230402792A1 (en) Connectors for a single twisted pair of conductors
US6139367A (en)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057249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lim-line cap
US6948977B1 (en) Connector assembly and assembly method
JP2004228079A (ja) 過度押込防止ストッパを備えたコネクタの揺動蓋
US11894637B2 (en) Connectors and contacts for a single twisted pair of conductors
JP2013080705A5 (zh)
US20170254973A1 (en) Sfp transceiver equipped with deep drawn metal emi sleeve around mating portion of lens module
KR20040016384A (ko) 광커넥터용 소켓
CN109428214B (zh) 具有屏蔽元件的电连接器模块组件
JP7333286B2 (ja) コネクタ
JP2017174588A (ja) L型同軸コネクタ
US878413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connector shroud
US10754099B2 (en) Optical fiber adapter
CN210005740U (zh) 能够保护光纤插座的光纤通信装置
CN204271330U (zh) 用于连接器的壳体
JP6793246B2 (ja) 金属シールドケースを有するモジュラープラグ及び通信ケーブル
JP3135572U (ja) 内蔵式防塵装置付きコネクタ
CN220652488U (zh) 一种接口装置及机箱
KR102286609B1 (ko) 유에스비 커넥터와 그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 기기
WO2012002385A1 (ja) 電子部品
CN216210069U (zh) 光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