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03817U - 阀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03817U
CN210003817U CN201920187742.8U CN201920187742U CN210003817U CN 210003817 U CN210003817 U CN 210003817U CN 201920187742 U CN201920187742 U CN 201920187742U CN 210003817 U CN210003817 U CN 2100038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ottle
valve
throttling
orific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8774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8774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038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038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038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ft Valv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和阀杆,所述阀体包括本体部、第一接口部和第二接口部,所述阀体包括阀口部,所述阀口部设置有阀口,所述阀装置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阀口能够连通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一接口部或者第二接口部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节流部,所述节流部包括第一节流部和第二节流部,所述第一节流部设置有第一节流孔,所述第二节流部设置有第二节流孔,所述第一节流孔贯穿所述节流部,并且所述第一节流孔的两端均能够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节流孔贯穿所述节流部,并且所述第二节流孔的两端均能够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节流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封堵部,所述封堵部能够封堵所述第一节流孔或者第二节流孔。

Description

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阀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空调系统中,阀装置主要用于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来控制冷媒的通断。当阀装置处于开阀状态时,冷媒通路处于流通状态;当阀装置处于闭阀状态时,冷媒通路处于截断状态。
空调系统中还设置节流元器件,以实现节流功能,比如主毛细管、辅助毛细管、单向阀等等。
阀装置和节流过滤装置在空调系统管路中可以为相对独立的部件,分别与空调系统的管路进行连接;也可以在阀装置的阀腔内设置具有节流通孔的阀芯,使阀芯能够在阀装置内部上下移动,实现节流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新的具有节流功能的阀芯结构,使阀装置能够控制不同流向的节流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具有节流功能的阀装置,该阀装置能够控制不同流向的节流精度。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和阀杆,所述阀体包括本体部、第一接口部和第二接口部,所述阀体包括阀口部,所述阀口部设置有阀口,所述阀装置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阀口能够连通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一接口部或者第二接口部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节流部,所述节流部包括第一节流部和第二节流部,所述第一节流部设置有第一节流孔,所述第二节流部设置有第二节流孔,所述第一节流孔贯穿所述节流部,并且所述第一节流孔的两端均能够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节流孔贯穿所述节流部,并且所述第二节流孔的两端均能够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节流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封堵部,所述封堵部能够封堵所述第一节流孔或者第二节流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阀装置,能够根据系统的需要,在冷媒正向或反向流动时设定不同的节流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节流部外观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限位部外观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中提及的方位词横、竖、上和下等均是以图1至图7中零部件位于图中及零部件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为基准定义的,所述方位词的使用只是为了描述技术方案的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构成对保护范围的限制。
该实施例提供的阀装置,包括阀体1和阀杆2;其中,阀体1包括本体部10以及第一接口部11、第二接口部12。其中,本体部10和第一接口部11、第二接口部12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如黄铜一体锻造而成,并配置为圆筒状的本体部10,第一接口部11也大体呈圆筒状,其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与本体部10的中心轴线延伸方向可以设置为大体垂直,这样就相当于第一接口部11沿着本体部10的径向延伸。第二接口部12沿着本体部10向下延伸。阀体1包括阀口部13,阀口部13形成于阀体1的内部,大致可以以阀口部13为界,将位于阀口部13上方的阀体部分定义为本体部,将位于阀口13下方的阀体部分定义为第二接口部。当然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体部10、第一接口部11、第二接口部12可以采用一体材料锻造成型,因此三者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区分界限,以上划分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的结构。
阀装置还包括阀杆2,阀杆2设置在阀体1内部,并且与阀体的内壁通过螺纹配合,使得阀杆2可以沿着本体部10的轴线方向发生位移。
这样,阀装置就在阀体1的内部形成了第一通道111和第二通道112,阀口131能够连通第一通道111和第二通道112。阀口部13设置有阀口131,当操作阀杆2下移,使阀杆2与阀口部13抵接,关闭阀口131,第一通道111和第二通道112之间不连通,阀装置处于关闭状态;当操作阀杆2上移,使阀杆2远离阀口部13,打开阀口131,第一通道111和第二通道112之间连通,阀装置处于打开状态。
在本体部10的上方还可以设置阀帽5,阀帽5可以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与阀体1固定,阀帽5能够防止灰尘进入阀装置,并且还能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
第一接口部11和第二接口部12可以分别固定连接外接的流通管件,以将阀装置连接到系统管路当中。本实施例中,第二接口部12固定连接有接管部14。接管部14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到空调系统。第一接口部11也可以采用连接接头的方式与系统管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接口部12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节流部3,节流部3包括第一节流部31和第二节流部32,且节流部3位于阀口部13的下方。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及下文所述的其他实施例均示例为节流部3设置于第二接口部12内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节流部3完全可以设置在第一接口部11的内部,同样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请一并参照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节流部外观示意图。如图2或图3所示,节流部3大体呈圆柱状,包括第一节流部31和第二节流部32,其中,第一节流部31设置有第一节流孔311,第二节流部32设置有第二节流孔321。第一节流孔311贯穿节流部3,并且第一节流孔311的两端均能够与第二通道112连通,即可以理解为节流部3位于第二通道112的内部。第二节流孔321也贯穿节流部3,并且第二节流孔321的两端均能够与第二通道112连通。节流部3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封堵部,该封堵部能够在特定工作状态下对第一节流孔311或者第二节流孔321实现封堵,以使相应的节流孔处于截断状态,并且,当阀装置的阀口131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节流孔311和第二节流孔321两者至少其中一者处于通路状态。
第一节流孔311包括第一小径孔3111和第一大径孔3112,其中,第一小径孔3111设置于节流部3的背离阀口部13的一侧,在图1所示的节流部3的下端,第一大径孔3112则设置于节流部3的朝向阀口部的一侧,即图1所示的节流部3的上端。在第一大径孔3112和第一小径孔3111之间设置有第一节流阀口312,具体可以在第一节流孔内设置一个大致锥台状的台阶作为第一小径孔3111和第一大径孔3112之间的过渡,并在台阶处形成第一节流阀口312。第一封堵部313呈球状,位于节流部3的朝向阀口部13的一侧。当第一封堵部313在冷媒压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时,可以关闭第一节流阀口312,从而使第一节流孔311处于截断状态。第一封堵部313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大径孔3112内,在本实施例的示意图中,第一封堵部313整体位于第一大径孔3112内,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此基础上作出简单的变换,比如增大第一大径孔的内径,并增大第一封堵部313的体积,使第一封堵部313有部分位于第一大径孔3112的外部。
为了防止第一封堵部313脱离节流部3,可以设置第一限位部314以及第一压接部315,从而将第一封堵部313至少部分限制于第一大径孔3112内。具体而言,可以在节流部3的位于第一节流孔311的上方部位设置第一压接部315,在将第一封堵部313放入第一节流孔311后,将第一限位部314放置于第一节流孔311的上方,然后通过压接操作,使第一压接部315发生变形,从而将第一限位部314实现与节流部3的限位连接。
第一限位部314大体呈圆板状,如图4所示,并开设有贯穿的若干个贯通孔3141,冷媒可以从贯通孔3141流通。本实施例以4个贯通孔为例,当然也可以设置为其余数量的贯通孔,只需满足能够贯穿第一限位部314以使冷媒流通,并阻止第一封堵部313脱离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
阀装置设置有第一台阶部16,第一台阶部16位于第二接口部12的内壁,并使得第一台阶部16上方部分的内壁内径小于第一台阶部16下方部分的内壁内径。这样,可以将节流部3从阀装的下方往上装入,即将节流部3从第二接口部12的下端部装入,具体可以采用紧配合的方式,使节流部3的上端边缘面与第一台阶部16相抵接以实现定位并固定。在节流部3的下方,设置有套筒部4,套筒部4固定设置于第二接口部12的内部,套筒部4的一端与节流部3的下端边缘面相抵接,套筒部4的另一端与接管部14或者过滤部15相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将过滤部15设置于阀装置的内部,以防止制冷系统中的杂质进入阀装置内。为了将过滤部15固定,可以将过滤部15设置在套筒部4和接管部14之间,然后通过钎焊等方式固定。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也可以将过滤部15直接设置在制冷系统的管路中,而不设置在阀装置的内部,这样套筒部4的下端就可以直接与接管部14的端面相抵接,然后实施焊接固定。
由于套筒部4的设置,使得接管部14与阀体1之间的焊接部位远离节流部3,这样能够减小焊接产生的热对节流部内的第一节流孔和第二节流孔的影响,减小了节流孔变形的风险。同时,若第一封堵部采用不锈钢制成,也可以减小焊接产生的热使不锈钢产生氧化的可能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节流孔321为等径的孔,贯穿节流部3,并且第二节流孔321的两端与第二通道112保持连通。
当阀装置的阀杆2向上移动,阀装置处于打开状态。当冷媒从第二通道112流入阀装置时,在冷媒压力的作用下,第一封堵部313向上运动,第一节流孔311处于打开状态,此时,第一节流孔311和第二节流孔321同时处于导通状态,两者同时实现节流功能。冷媒节流后流过阀口131,然后从第一通道111流出阀装置。当冷媒从第一通道111流入阀装置时,在冷媒压力的作用下,第一封堵部313向下运动,关闭第一节流阀口312,第一节流孔311处于关闭状态。此时,仅第二节流孔321处于导通状态,由第二节流孔321实现节流功能。冷媒经过阀口131后经第二节流孔321节流,从接管部14流出阀装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阀装置,能够根据系统的需要,在冷媒正向或反向流动时设定不同的节流精度。
以上对第一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作出多种结构上的变化,以形成新的不同实施例。下面结合图5和图6对第二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结合图7对第三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为了清楚简明地描述其他实施例,避免行文过于累赘,以下的实施例中,对于起到相同作用的部件,采用同一名称和附图标记进行表示,并在文中针对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点进行说明。又由于下文的实施例均是针对节流部或者阀体的结构变动,并不涉及阀装置其他零部件的结构变动,故不再对阀装置的其他零部件进行描述。
如上所述,该阀装置既能够实现截止功能,又能够实现双向节流功能,适用性广,并且能够减小焊接对节流孔的影响。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5、图6,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
第二实施例中,阀体1、阀杆2可以采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包括第一通道111、第二通道112、阀口部13及设置在阀口部13的阀口131等。不同之处在于节流部3的结构,以下针对节流部3的结构进行描述。
节流部3大体呈圆柱状,包括第一节流部31和第二节流部32,其中,第一节流部31设置有第一节流孔311,第二节流部32设置有第二节流孔321。第一节流孔311贯穿节流部3,并且第一节流孔311的两端均能够与第二通道112连通,即可以理解为节流部3位于第二通道112的内部。第二节流孔321也贯穿节流部3,并且第二节流孔321的两端均能够与第二通道112连通。节流部3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封堵部,该封堵部能够在特定工作状态下对第一节流孔311或者第二节流孔321实现封堵,以使相应的节流孔处于截断状态,并且,当阀装置的阀口131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节流孔311和第二节流孔321两者至少其中一者处于通路状态。
第一节流孔311以及第一封堵部313、第一限位部314、第一压接部315、第一台阶部16、套筒部4、接管部14、过滤部15等部件均可以采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节流孔321贯穿节流部3,包括第二小径孔3211和第二大径孔3212。其中,第二小径孔3211设置于节流部3的朝向阀口部13的一侧,在图5所示的节流部3的上端,第二大径孔3212则设置于节流部3的背离阀口部的一侧,即图5所示的节流部的下端。在第二大径孔3212和第二小径孔3211之间设置有第二节流阀口322,具体可以在第二节流孔内设置一个大致锥台状的台阶作为第二小径孔3211和第二大径孔3212之间的过渡,并在台阶处形成第二节流阀口322。封堵部还包括第二封堵部323,第二封堵部323大体呈球状,位于节流部3的背离阀口部的一侧。当第二封堵部323在冷媒压力作用下向上移动时,可以关闭第二节流阀口322,从而使第二节流孔321处于截断状态。第二封堵部323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大径孔3212内。
为了防止第二封堵部323脱离节流部3,可以设置第二限位部324以及第二压接部325,从而将第二封堵部323至少部分限制于第二大径孔3212内。具体而言,可以在节流部3的位于第二节流孔321的下方部位设置第二压接部325,在将第二封堵部323放入第二节流孔321后,将第二限位部324放置于第二节流孔321的上方,然后通过压接操作,使第二压接部325发生变形,从而将第二限位部324实现与节流部3的限位连接。
第二限位部323可以采用与第一限位部313相同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当阀装置的阀杆2向上移动,阀装置处于打开状态。当冷媒从第二通道112流入阀装置时,在冷媒压力的作用下,第一封堵部313向上运动,第一节流孔311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封堵部323向上运动,封堵第二节流阀口322,第二节流孔321处于关闭状态。此时,由第一节流孔311实现节流功能。冷媒节流后流过阀口131,然后从第一通道111流出阀装置。当冷媒从第一通道111流入阀装置时,在冷媒压力的作用下,第一封堵部313向下运动,关闭第一节流阀口312,第一节流孔311处于关闭状态;第二封堵部323向下运动,离开第二节流阀口322,此时,仅第二节流孔321处于导通状态,由第二节流孔321实现节流功能。
本实施例提供的阀装置,能够根据系统的需要,在冷媒正向或反向流动时设定不同的节流精度,只需设置第一节流孔和第二节流孔具有不同的内径即可实现。
本实施例的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一体成型的阀体1,并在第二接口部的内部加工第一台阶部16;
2)制备节流部3,并加工第一节流孔311和第二节流孔321,将至少一个封堵部置于第一节流311和/或第二节流孔321内,并通过压接操作,将限位部与节流部限位连接。
3)将节流部3从第二接口部12的下端往上装入阀装置,使节流部3的上端边缘面与第一台阶部16相抵接;
4)将套筒部4从第二接口部12的下端往上装入阀装置,使套筒部4的上端面与节流部3的下端边缘面相抵接;
5)将接管部14从第二接口部12的下端往上装入阀装置,使接管部14的上端面与套筒部4的下端面相抵接;
6)实施钎焊操作,将接管部14与第二接口部12固定连接。
上述步骤1)和步骤2)的顺序可以相互替换。
【第三实施例】
请参照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二接口部12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台阶部17,第二台阶部17位于第二接口部12的内壁,并使得第二台阶部17上方部分的内壁内径大于第二台阶部17下方部分的内壁内径。这样,可以将节流部3从阀装的上方往下装入,即将节流部3从主体部10的上端部装入,具体可以采用紧配合的方式,使节流部3的下端边缘面与第二台阶部17相抵接以实现定位并固定,然后再将阀杆2装入。在第二台阶部17的下方一定距离,第二接口部内壁还设置有第三台阶部18,接管部14或者过滤部15与第三台阶部18相抵接。
由于第二台阶部17与第三台阶部18具有一定距离,使得接管部14与阀体1之间的焊接部位远离节流部3,这样能够减小焊接产生的热对节流部内的第一节流孔和第二节流孔的影响,减小了节流孔变形的风险。同时,若第一封堵部采用不锈钢制成,也可以减小焊接产生的热使不锈钢产生氧化的可能性。
本实施例的附图7中所示的节流部3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显然,也可以将本实施例的节流部3替换为第二实施例所记载的节流部,而形成新的实施例。限于篇幅,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施例的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一体成型的阀体1,并在第二接口部12的内部加工第二台阶部17和第三台阶部18;
2)制备节流部3,并加工第一节流孔311和第二节流孔321,将至少一个封堵部置于第一节流311和/或第二节流孔321内,并通过压接操作,将限位部与节流部限位连接。
3)将节流部3从本体部10的上端往下装入阀装置,使节流部3的下端边缘面与第二台阶部17相抵接;
4)将接管部14从第二接口部12的下端往上装入阀装置,使接管部14的上端边缘面与第三台阶部18相抵接;
5)实施钎焊操作,将接管部14与第二接口部12固定连接。
上述步骤1)和步骤2)的顺序可以相互替换。
【第四实施例】
请参照图8、图9,其中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局部放大图。
第四实施例中,阀体1、阀杆2可以采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包括第一通道111、第二通道112、阀口部13及设置在阀口部13的阀口131等。不同之处在于节流部的结构,以下针对节流部的结构进行描述。
节流部3A大体呈圆柱状,包括第一节流部31A和第二节流部32A,其中,第一节流部31A设置有第一节流孔311A,第二节流部32A设置有第二节流孔321A。节流部3A还设置有节流腔体部33A,从而在节流部3A内形成节流腔331A,节流腔331A位于节流部3A的一侧,并能够同时与第一节流孔311A以及第二节流孔321A相连通。节流部3A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封堵部,该封堵部能够在特定工作状态下对第一节流孔311A或者第二节流孔321A实现封堵,以使相应的节流孔处于截断状态,并且,当阀装置的阀口131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节流孔311A和第二节流孔321A两者至少其中一者处于通路状态。
封堵部包括第三封堵部313A,第三封堵部313A至少部分位于节流腔331A内,并能够对第一节流孔311A进行封堵。在节流部3A的上端限位连接或者固定连接有第三限位部314A,并通过第三压接部315A的压接变形来实现限位。当压接完成后,第三封堵部313A只能在特定的范围内运动,不能进入节流腔331A的其他空间,比如第二节流孔321A的上方。第三限位部314A可以采用与第一实施例记载的第一限位部314相同的结构,并将其直径放大,使第三限位部314A的直径与节流腔331A的内径相匹配。
本实施例中的套筒部4可以采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记载的阀装置可以采用以下装配方法:
1)制备一体成型的阀体1,并在第二接口部的内部加工第一台阶部16;
2)制备节流部3A,并加工第一节流孔311A和第二节流孔321A以及节流腔331A,将至少一个封堵部置于第一节流孔311和/或第二节流孔321内,并通过压接操作,将限位部与节流部限位连接。
3)将节流部3A从第二接口部12的下端往上装入阀装置,使节流部3的上端边缘面与第一台阶部16相抵接;
4)将套筒部4从第二接口部12的下端往上装入阀装置,使套筒部4的上端面与节流部3的下端边缘面相抵接;
5)将接管部14从第二接口部12的下端往上装入阀装置,使接管部14的上端面与套筒部4的下端面相抵接;
6)实施钎焊操作,将接管部14与第二接口部12固定连接。
上述步骤1)和步骤2)的顺序可以相互替换。
本实施例提供的阀装置,节流部可以直接压装固定,并且设置套筒部,使得接管部在焊接的时候,焊接产生的热不会对节流部产生较大影响。
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出现的“第一”、“第二”等序数词,仅是为了区分不同零部件,并不意味着各部件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先后关系。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阀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和阀杆(2),所述阀体(1)包括本体部(10)、第一接口部(11)和第二接口部(12),所述阀体(1)包括阀口部(13),所述阀口部(13)设置有阀口(131),所述阀装置包括第一通道(111)和第二通道(112),所述阀口(131)能够连通所述第一通道(111)和所述第二通道(112);所述第一接口部(11)或者第二接口部(12)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节流部,所述节流部包括第一节流部(31)和第二节流部(32),所述第一节流部(31)设置有第一节流孔,所述第二节流部(32)设置有第二节流孔,所述第一节流孔贯穿所述节流部,并且所述第一节流孔的两端均能够与所述第二通道(112)连通,所述第二节流孔贯穿所述节流部,并且所述第二节流孔的两端均能够与所述第二通道(112)连通,所述节流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封堵部,所述封堵部能够封堵所述第一节流孔或者第二节流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孔(311)包括第一小径孔(3111)和第一大径孔(3112),所述封堵部包括第一封堵部(313),所述第一封堵部(313)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大径孔(3112);所述节流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部(314),所述第一限位部(314)将所述第一封堵部(313)至少部分限制于所述第一大径孔(3112),所述第二节流孔(321)的两端与所述第二通道(112)保持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孔(311)包括第一小径孔(3111)和第一大径孔(3112),所述封堵部包括第一封堵部(313),所述第一封堵部(313)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大径孔(3112);所述节流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部(314);所述第二节流孔(321)包括第二小径孔(3211)和第二大径孔(3212),所述封堵部还包括第二封堵部(323),所述第二封堵部(323)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大径孔(3212),所述节流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部(324)。
4.如权利要求2或3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小径孔(3111)设置于所述节流部的背离所述阀口部(13)的一侧,所述第一大径孔(3112)设置于所述节流部的朝向所述阀口部(13)的一侧,所述第一封堵部(313)位于所述节流部的朝向所述阀口部(13)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小径孔(3211)设置于所述节流部的朝向所述阀口部(13)的一侧,所述第二大径孔(3212)设置于所述节流部的背离所述阀口部(13)的一侧,所述第二封堵部(323)位于所述节流部的背离所述阀口部(13)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2或3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部包括第一压接部(315),所述第一压接部(315)通过压接变形将第一限位部(314)与所述节流部限位连接;或者,所述节流部还包括第二压接部(325),所述第二压接部(325)通过压接变形将第二限位部(324)与所述节流部限位连接。
7.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装置还包括套筒部(4),所述套筒部(4)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接口部(12)的内部,所述套筒部(4)位于所述节流部的下方,所述套筒部(4)的一端与所述节流部相抵接,所述套筒部(4)的另一端与接管部(14)或者过滤部(15)相抵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部还包括节流腔体部(33A),所述节流腔体部(33A)设置有节流腔(331A),所述节流腔(331A)能够同时与所述第一节流孔和所述第二节流孔相连通,所述封堵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节流腔(331A)内。
CN201920187742.8U 2019-02-03 2019-02-03 阀装置 Active CN2100038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87742.8U CN210003817U (zh) 2019-02-03 2019-02-03 阀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87742.8U CN210003817U (zh) 2019-02-03 2019-02-03 阀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03817U true CN210003817U (zh) 2020-01-31

Family

ID=69300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87742.8U Active CN210003817U (zh) 2019-02-03 2019-02-03 阀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038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0480A (zh) * 2019-02-03 2020-08-11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阀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0480A (zh) * 2019-02-03 2020-08-11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阀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1520480B (zh) * 2019-02-03 2024-05-17 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阀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08153B1 (en) Multi-port transition tee drain valve
US9097364B2 (en) Flow straightening seat ring and control valve having flow straightening seat ring
US9631850B2 (en) Thermal expansion valve with one-way control function
CN109838586B (zh) 流体管理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JP2019044880A (ja) 電動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WO2013000389A1 (zh) 一种流量调节阀
WO2016119553A1 (zh) 一种截止阀
CN210003817U (zh) 阀装置
US10145478B2 (en) Top entry soft seats floating ball valve
CN111520480B (zh) 阀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1102367A (zh) 电子膨胀阀
CN107356024A (zh) 电子膨胀阀
CN112361030A (zh) 一种冷热切换动态平衡电动调节阀
US11346483B2 (en) Tank tee assembly
CN209876100U (zh) 一种电磁膨胀阀
CN204254942U (zh) 一种节流分配器组件
US11359729B1 (en) 3-way T-flow ball drain valve
CN107366750B (zh) 一种制冷系统用截止阀
CN110735941B (zh) 一种控制阀及其制造方法
KR102376051B1 (ko) 스로틀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열교환시스템
CN109931409B (zh) 电子膨胀阀
CN215111189U (zh) 一种管路件连接装置
CN212616382U (zh) 阀装置
US11421791B2 (en) Tee union ball drain valve
CN114060536A (zh) 截止阀及截止阀的组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