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90833U - 隔震平台 - Google Patents

隔震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90833U
CN209990833U CN201920552248.7U CN201920552248U CN209990833U CN 209990833 U CN209990833 U CN 209990833U CN 201920552248 U CN201920552248 U CN 201920552248U CN 209990833 U CN209990833 U CN 2099908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rod
seat
sliding seat
fixed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5224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志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55224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908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908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9083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隔震平台,属于抗震防护装置技术领域。包括一基板;一左右滑动控制机构,该左右滑动控制机构设置在所述基板朝向上的一侧;一中心板,该中心板与所述左右滑动控制机构的上方固定;一前后滑动控制机构,该前后控制机构设置在所述中心板朝向上的一侧;一载物台,该载物台与所述前后滑动控制机构的上方固定。优点:整个隔震平台仅由自下而上设置的基板、左右滑动控制机构、中心板、前后滑动控制机构和载物台构成,结构简练且层次分明,可显著降低制造难度;摒弃了锁定装置,得以体现良好的灵敏度且发挥正常的隔震效能;左右滑动控制机构以及前后滑动控制机构具有良好的阻尼效果,得以保障隔震动作时的平稳性以及良好的水平恢复力。

Description

隔震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抗震防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震平台。
背景技术
如人们所知,地震是地壳发生变化而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产生的震动,既是地球的自然现象,但也是地球上的自然灾害之一。当地震的烈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给人类造成生命及财产损失。大多数震级较小且震源较深的地震虽然并不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害以及建筑物的严重坍塌,但是摇晃引起的诸如柜体、货架倾覆、物体跌落同样会给人类造成损失。例如在各种数据传输交换中心、中继站、电子电气控制中心、指挥中心以及各种通信枢纽等等,由于大量的电子电气设备位于柜体内,柜体位于机房内,因而一旦前述柜体倾覆,毫无疑问会使前述数据交换中心等处于瘫痪状态。鉴此,如何使前述数据传输交换中心、电子电气控制中心、指挥中心以及各种通信枢纽等等能在地震引起的摇晃中基本保持稳定不倒的状态始终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旨在对抗地震的隔震平台的技术信息,略以例举的如CN103982589B(浮放物保护用三维减隔震平台)、CN109555935A(一种具有归位、防倾缓冲的滚珠板隔震平台)、CN100420873C(隔振器)、CN205190611U(调谐轨道式三维隔震装置)和CN106051033B(复合式滑动隔震平台机构),等等。
典型的隔震平台的结构如CN207005592U推荐的“三维防震平台及应用其的隔震机柜”,该专利虽然客观上能体现其说明书第0013段记载的技术效果,但是存在以下缺憾:其一,由于需要在第一平台上加工出供X向直线滑动机构的结构体系的三根第一滑轨设置并固定的第一滑轨槽,并且还需在第一、第二平台之间设置用于防止地震未发生时期有可能出现的滑动的锁定装置,因而一方面致使结构复杂,增加制造难度,另一方面由于前述锁定装置的设置,因而会影响隔震灵敏度,例如只有当地震的震度达到芮氏2.0-3.0以上时,才能使锁定装置解锁,但是有些精密仪器设备、中继数控交换器等等对晃动要求是十分严苛的,稍有震动,甚有可能影响其正常效能的发挥;其二,由于在构成于第一平台上的供前述第一滑轨设置并固定的第一滑轨槽的两端各固定有一止挡件,因而在地震来临并实施隔震时,有可能存在与止挡件冲击碰撞之虞,影响隔震效果;其三,由于供第二平台固定的Y向直线滑动机构(三根第二滑轨)各通过第二滑块与第一滑块的滑动配合而最终实现与前述第一滑轨滑动配合的,因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难以甚至无法体现人们期望的阻尼效果。鉴于前述,有必要加以合理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显著简化结构而得以降低制造难度、有利于免用锁定装置而得以体现良好的灵敏度并且发挥正常的隔震效能、有益于消除自身的冲击碰撞而得以保障隔震动作时的平稳性、有便于体现理想的阻尼效果并且得以保障良好的水平恢复力的隔震平台。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隔震平台,包括一基板;一左右滑动控制机构,该左右滑动控制机构设置在所述基板朝向上的一侧;一中心板,该中心板与所述左右滑动控制机构的上方固定;一前后滑动控制机构,该前后滑动控制机构设置在所述中心板朝向上的一侧;一载物台,该载物台与所述前后滑动控制机构的上方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基板上并且位于基板的边缘部位开设有基板安装孔,在使用状态下基板通过基板安装孔直接或间接与地坪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左右滑动控制机构包括后导杆、前导杆、第一后滑动座Ⅰ、第二后滑动座Ⅱ、第一前滑动座Ⅰ、第二前滑动座Ⅱ、第一后滑动座复位弹簧Ⅰ、第二后滑动座复位弹簧Ⅱ、第一前滑动座复位弹簧Ⅰ和第二前滑动座复位弹簧Ⅱ,后导杆对应于所述基板的后侧上方,该后导杆的左端与后导杆左固定座固定,而该后导杆左固定座与所述基板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后导杆的右端与后导杆右固定座固定,而该后导杆右固定座与基板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后导杆左固定座、后导杆右固定座彼此左右对应,前导杆对应于基板的前侧上方,该前导杆的左端与前导杆左固定座固定,而该前导杆左固定座与基板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前导杆的右端与前导杆右固定座固定,而该前导杆右固定座与基板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前导杆左固定座、前导杆右固定座彼此左右对应,第一后滑动座Ⅰ以及第二后滑动座Ⅱ滑动地设置在后导杆的中部,第一前滑动座Ⅰ以及第二前滑动座Ⅱ滑动地设置在前导杆的中部,第一后滑动座复位弹簧Ⅰ在对应于所述后导杆左固定座与第一后滑动座Ⅰ之间的位置套置在后导杆上,第二后滑动座复位弹簧Ⅱ在对应于所述后导杆右固定座与第二后滑动座Ⅱ之间的位置套置在后导杆上,第一前滑动座复位弹簧Ⅰ在对应于所述前导杆左固定座与第一前滑动座Ⅰ之间的位置套置在前导杆上,第二前滑动座复位弹簧Ⅱ在对应于所述前导杆右固定座与第二前滑动座Ⅱ之间的位置套置在前导杆上;所述中心板与所述第一后滑动座Ⅰ、第二后滑动座Ⅱ、第一前滑动座Ⅰ以及第二前滑动座Ⅱ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前后滑动控制机构包括左导杆、右导杆、左导杆前滑动座、左导杆后滑动座、右导杆前滑动座、右导杆后滑动座、左导杆前滑动座复位弹簧、左导杆后滑动座复位弹簧、右导杆前滑动座复位弹簧和右导杆后滑动座复位弹簧,左导杆对应于所述中心板的左侧上方,该左导杆的前端与左导杆前固定座固定,而该左导杆前固定座与中心板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左导杆的后端与左导杆后固定座固定,而该左导杆后固定座与中心板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左导杆前固定座、左导杆后固定座彼此前后对应,右导杆对应于中心板的右侧上方,该右导杆的前端与右导杆前固定座固定,而该右导杆前固定座与中心板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右导杆的后端与右导杆后固定座固定,而该右导杆后固定座与中心板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右导杆前固定座、右导杆后固定座彼此前后对应,左导杆前滑动座以及左导杆后滑动座滑动地套置在左导杆的中部,右导杆前滑动座以及右导杆后滑动座滑动地套置在右导杆的中部,左导杆前滑动座复位弹簧在对应于左导杆前固定座与左导杆前滑动座之间的位置套置在左导杆上,左导杆后滑动座复位弹簧在对应于左导杆后固定座与左导杆后滑动座之间的位置套置在左导杆上,右导杆前滑动座复位弹簧在对应于右导杆前固定座与右导杆前滑动座之间的位置套置在右导杆上,右导杆后滑动座复位弹簧在对应于右导杆后固定座与右导杆后滑动座之间的位置套置在右导杆上;所述的载物台与所述左导杆前滑动座、左导杆后滑动座、右导杆前滑动座以及右导杆后滑动座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中心板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第一后滑动座Ⅰ、第二后滑动座Ⅱ、第一前滑动座Ⅰ以及第二前滑动座Ⅱ的位置各开设有一对中心板固定螺钉孔,在一对中心板固定螺钉孔上各配设有中心板固定螺钉,该中心板固定螺钉与第一后滑动座Ⅰ、第二后滑动座Ⅱ、第一前滑动座Ⅰ以及第二前滑动座Ⅱ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载物台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左导杆前滑动座、左导杆后滑动座、右导杆前滑动座以及右导杆后滑动座的位置各开设有一对载物台固定螺钉孔,在一对载物台固定螺钉孔上各配设有载物台固定螺钉,该载物台固定螺钉与左导杆前滑动座、左导杆后滑动座、右导杆前滑动座以及右导杆后滑动座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载物台的边缘部位开设有载物固定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后导杆左固定座、后导杆右固定座、前导杆左固定座以及前导杆右固定座的形状呈凸字形;所述第一后滑动座Ⅰ、第二后滑动座Ⅱ、第一前滑动座Ⅰ以及第二前滑动座Ⅱ的形状呈倒置的凸字形;所述第一后滑动座Ⅰ与所述第二后滑动座Ⅱ之间的距离是与所述第一前滑动座Ⅰ与所述第二前滑动座Ⅱ之间的距离相等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左导杆前固定座、左导杆后固定座、右导杆前固定座以及右导杆后固定座的形状呈凸字形;所述左导杆前滑动座、左导杆后滑动座、右导杆前滑动座以及右导杆后滑动座的形状呈倒置的凸字形;所述左导杆前滑动座、左导杆后滑动座之间的距离是与所述右导杆前滑动座、右导杆后滑动座之间的距离相等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基板、中心板以及载物台为矩形体的形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整个隔震平台仅由自下而上设置的基板、左右滑动控制机构、中心板、前后滑动控制机构和载物台构成,因而结构简练且层次分明,可显著降低制造难度;之二,由于摒弃了锁定装置,因而得以体现良好的灵敏度并且发挥正常的隔震效能;之三,由于左右滑动控制机构以及前后滑动控制机构具有良好的阻尼效果,因而得以保障隔震动作时的平稳性以及良好的水平恢复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在图1的载物台上设置载物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依据图1所处的位置状态为例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示出了一基板1;示出了一左右滑动控制机构2,该左右滑动控制机构2设置在前述基板1朝向上的一侧;示出了一中心板3,该中心板3与前述左右滑动控制机构2的上方固定;示出了一前后滑动控制机构4,该前后滑动控制机构4设置在前述中心板3朝向上的一侧;示出了一载物台5,该载物台5与前述前后滑动控制机构4的上方固定。
由图1所示,在前述基板1上并且位于基板1的边缘部位开设有基板安装孔11,在使用状态下基板1通过基板安装孔11直接或间接与地坪固定,当将基板1直接与地坪固定时,则通过螺栓在对应于基板安装孔11的位置与埋设于地坪上的预埋件固定;当将基板1间接与地坪固定时,则通过螺栓在对应于基板安装孔11的位置将基板1与另行配备的用于支承于地坪上的支架或类似的过渡部件固定。
继续见图1,前述的左右滑动控制机构2包括后导杆21、前导杆22、第一后滑动座Ⅰ23、第二后滑动座Ⅱ24、第一前滑动座Ⅰ25、第二前滑动座Ⅱ26、第一后滑动座复位弹簧Ⅰ27a、第二后滑动座复位弹簧Ⅱ27b、第一前滑动座复位弹簧Ⅰ28a和第二前滑动座复位弹簧Ⅱ28b,后导杆21对应于前述基板1的后侧上方,该后导杆21的左端与后导杆左固定座211固定,而该后导杆左固定座211通过螺栓与前述基板1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后导杆21的右端与后导杆右固定座212固定,而该后导杆右固定座212通过螺栓与基板1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后导杆左固定座211、后导杆右固定座212彼此左右对应,前导杆22对应于基板1的前侧上方,该前导杆22的左端与前导杆左固定座221固定,而该前导杆左固定座221通过螺栓与基板1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前导杆22的右端与前导杆右固定座222固定,而该前导杆右固定座222通过螺栓与基板1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前导杆左固定座221、前导杆右固定座222彼此左右对应,第一后滑动座Ⅰ23以及第二后滑动座Ⅱ24滑动地设置在后导杆21的中部,第一前滑动座Ⅰ25以及第二前滑动座Ⅱ26滑动地设置在前导杆22的中部,第一后滑动座复位弹簧Ⅰ27a在对应于前述后导杆左固定座211与第一后滑动座Ⅰ23之间的位置套置在后导杆21上,第二后滑动座复位弹簧Ⅱ27b在对应于前述后导杆右固定座212与第二后滑动座Ⅱ24之间的位置套置在后导杆21上,第一前滑动座复位弹簧Ⅰ28a在对应于前述前导杆左固定座221与第一前滑动座Ⅰ25之间的位置套置在前导杆22上,第二前滑动座复位弹簧Ⅱ28b在对应于前述前导杆右固定座222与第二前滑动座Ⅱ26之间的位置套置在前导杆22上;前述中心板3与前述第一后滑动座Ⅰ23、第二后滑动座Ⅱ24、第一前滑动座Ⅰ25以及第二前滑动座Ⅱ26固定。
通过申请人的上述说明并且结合图1的示意,可以毫无疑问地确定:前述第一后滑动座复位弹簧Ⅰ27a的左端支承在后导杆右固定座211的右侧,而第一后滑动座复位弹簧Ⅰ27a的右端支承在第一后滑动座Ⅰ23的左侧。由于第二后滑动座复位弹簧Ⅱ27b、第一前滑动座复位弹簧Ⅰ28a以及第二前滑动座复位弹簧Ⅱ28b与前述第一后滑动座复位弹簧27a基本雷同,因而不再重复赘述。
继续见图1,前述前后滑动控制机构4包括左导杆41、右导杆42、左导杆前滑动座43、左导杆后滑动座44、右导杆前滑动座45、右导杆后滑动座46、左导杆前滑动座复位弹簧47a、左导杆后滑动座复位弹簧47b、右导杆前滑动座复位弹簧48a和右导杆后滑动座复位弹簧48b,左导杆41对应于前述中心板3的左侧上方,该左导杆41的前端与左导杆前固定座411固定,而该左导杆前固定座411通过螺栓与中心板3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左导杆41的后端与左导杆后固定座412固定,而该左导杆后固定座412通过螺栓与中心板3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左导杆前固定座411、左导杆后固定座412彼此前后对应,右导杆42对应于中心板3的右侧上方,该右导杆42的前端与右导杆前固定座421固定,而该右导杆前固定座421通过螺栓与中心板3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右导杆42的后端与右导杆后固定座422固定,而该右导杆后固定座422通过螺栓与中心板3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右导杆前固定座421、右导杆后固定座422彼此前后对应,左导杆前滑动座43以及左导杆后滑动座44滑动地套置在左导杆41的中部,右导杆前滑动座45以及右导杆后滑动座46滑动地套置在右导杆42的中部,左导杆前滑动座复位弹簧47a在对应于左导杆前固定座411与左导杆前滑动座43之间的位置套置在左导杆41上,左导杆后滑动座复位弹簧47b在对应于左导杆后固定座412与左导杆后滑动座44之间的位置套置在左导杆41上,右导杆前滑动座复位弹簧48a在对应于右导杆前固定座421与右导杆前滑动座45之间的位置套置在右导杆42上,右导杆后滑动座复位弹簧48b在对应于右导杆后固定座422与右导杆后滑动座46之间的位置套置在右导杆42上;前述的载物台5与前述左导杆前滑动座43、左导杆后滑动座44、右导杆前滑动座45以及右导杆后滑动座46固定。
由图1所示,在前述中心板3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第一后滑动座Ⅰ23、第二后滑动座Ⅱ24、第一前滑动座Ⅰ25以及第二前滑动座Ⅱ26的位置各开设有一对中心板固定螺钉孔31,在一对中心板固定螺钉孔31上各配设有中心板固定螺钉311,该中心板固定螺钉311与第一后滑动座Ⅰ23、第二后滑动座Ⅱ24、第一前滑动座Ⅰ25以及第二前滑动座Ⅱ26固定。
在前述载物台5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左导杆前滑动座43、左导杆后滑动座44、右导杆前滑动座45以及右导杆后滑动座46的位置各开设有一对载物台固定螺钉孔51,在一对载物台固定螺钉孔51上各配设有载物台固定螺钉511,该载物台固定螺钉511与左导杆前滑动座43、左导杆后滑动座44、右导杆前滑动座45以及右导杆后滑动座46固定。
在前述载物台5的边缘部位开设有载物固定孔52。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后导杆左固定座211、后导杆右固定座212、前导杆左固定座221以及前导杆右固定座222的形状呈中国汉字的凸字形;前述第一后滑动座Ⅰ23、第二后滑动座Ⅱ24、第一前滑动座Ⅰ25以及第二前滑动座Ⅱ26的形状呈倒置的中国汉字的凸字形。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第一后滑动座Ⅰ23与前述第二后滑动座Ⅱ24之间的距离是与前述第一前滑动座Ⅰ25与前述第二前滑动座Ⅱ26之间的距离相等的。
前述左导杆前固定座411、左导杆后固定座412、右导杆前固定座421以及右导杆后固定座422的形状呈中国汉字的凸字形;前述左导杆前滑动座43、左导杆后滑动座44、右导杆前滑动座45以及右导杆后滑动座46的形状呈倒置的中国汉字的凸字形。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左导杆前滑动座43、左导杆后滑动座44之间的距离是与前述右导杆前滑动座45、右导杆后滑动座46之间的距离相等的。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基板1、中心板3以及载物台5为矩形体的形状,但并不受到矩形体的限制。
请参见图2并且结合图1,在图2中示出了载物6,该载物6如各种数据传输交换控制柜、电子电气控制柜等等,并且载物6通过螺栓在对应于前述载物固定孔52的位置与载物台5固定。当地震来临并产生前、后和/或左、右晃动时,可由前后滑动控制机构4和/或左右滑动控制机构2缓冲减震,使载物6平稳地位于载物台5,不会出现倾覆现象。以左右滑动控制机构2为例,当地震引起中心板3自右向左晃动时,那么第一后滑动座复位弹簧Ⅰ27a以及第一前滑动座复位弹簧Ⅰ28a压缩,而第二后滑动座复位弹簧Ⅱ27b以及第二前滑动座复位弹簧Ⅱ28b伸长,反之同例,从而使中心板3得到缓冲。同样的道理,当地震引起中心板3前后位移时,则由前后滑动控制机构4对载物台5缓冲,确保置于载物台5上的载物6的平稳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Claims (10)

1.一种隔震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板(1);一左右滑动控制机构(2),该左右滑动控制机构(2)设置在所述基板(1)朝向上的一侧;一中心板(3),该中心板(3)与所述左右滑动控制机构(2)的上方固定;一前后滑动控制机构(4),该前后滑动控制机构(4)设置在所述中心板(3)朝向上的一侧;一载物台(5),该载物台(5)与所述前后滑动控制机构(4)的上方固定。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平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板(1)上并且位于基板(1)的边缘部位开设有基板安装孔(11),在使用状态下基板(1)通过基板安装孔(11)直接或间接与地坪固定。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滑动控制机构(2)包括后导杆(21)、前导杆(22)、第一后滑动座Ⅰ(23)、第二后滑动座Ⅱ(24)、第一前滑动座Ⅰ(25)、第二前滑动座Ⅱ(26)、第一后滑动座复位弹簧Ⅰ(27a)、第二后滑动座复位弹簧Ⅱ(27b)、第一前滑动座复位弹簧Ⅰ(28a)和第二前滑动座复位弹簧Ⅱ(28b),后导杆(21)对应于所述基板(1)的后侧上方,该后导杆(21)的左端与后导杆左固定座(211)固定,而该后导杆左固定座(211)与所述基板(1)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后导杆(21)的右端与后导杆右固定座(212)固定,而该后导杆右固定座(212)与基板(1)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后导杆左固定座(211)、后导杆右固定座(212)彼此左右对应,前导杆(22)对应于基板(1)的前侧上方,该前导杆(22)的左端与前导杆左固定座(221)固定,而该前导杆左固定座(221)与基板(1)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前导杆(22)的右端与前导杆右固定座(222)固定,而该前导杆右固定座(222)与基板(1)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前导杆左固定座(221)、前导杆右固定座(222)彼此左右对应,第一后滑动座Ⅰ(23)以及第二后滑动座Ⅱ(24)滑动地设置在后导杆(21)的中部,第一前滑动座Ⅰ(25)以及第二前滑动座Ⅱ(26)滑动地设置在前导杆(22)的中部,第一后滑动座复位弹簧Ⅰ(27a)在对应于所述后导杆左固定座(211)与第一后滑动座Ⅰ(23)之间的位置套置在后导杆(21)上,第二后滑动座复位弹簧Ⅱ(27b)在对应于所述后导杆右固定座(212)与第二后滑动座Ⅱ(24)之间的位置套置在后导杆(21)上,第一前滑动座复位弹簧Ⅰ(28a)在对应于所述前导杆左固定座(221)与第一前滑动座Ⅰ(25)之间的位置套置在前导杆(22)上,第二前滑动座复位弹簧Ⅱ(28b)在对应于所述前导杆右固定座(222)与第二前滑动座Ⅱ(26)之间的位置套置在前导杆(22)上;所述中心板(3)与所述第一后滑动座Ⅰ(23)、第二后滑动座Ⅱ(24)、第一前滑动座Ⅰ(25)以及第二前滑动座Ⅱ(26)固定。
4.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滑动控制机构(4)包括左导杆(41)、右导杆(42)、左导杆前滑动座(43)、左导杆后滑动座(44)、右导杆前滑动座(45)、右导杆后滑动座(46)、左导杆前滑动座复位弹簧(47a)、左导杆后滑动座复位弹簧(47b)、右导杆前滑动座复位弹簧(48a)和右导杆后滑动座复位弹簧(48b),左导杆(41)对应于所述中心板(3)的左侧上方,该左导杆(41)的前端与左导杆前固定座(411)固定,而该左导杆前固定座(411)与中心板(3)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左导杆(41)的后端与左导杆后固定座(412)固定,而该左导杆后固定座(412)与中心板(3)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左导杆前固定座(411)、左导杆后固定座(412)彼此前后对应,右导杆(42)对应于中心板(3)的右侧上方,该右导杆(42)的前端与右导杆前固定座(421)固定,而该右导杆前固定座(421)与中心板(3)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右导杆(42)的后端与右导杆后固定座(422)固定,而该右导杆后固定座(422)与中心板(3)朝向上的一侧固定,右导杆前固定座(421)、右导杆后固定座(422)彼此前后对应,左导杆前滑动座(43)以及左导杆后滑动座(44)滑动地套置在左导杆(41)的中部,右导杆前滑动座(45)以及右导杆后滑动座(46)滑动地套置在右导杆(42)的中部,左导杆前滑动座复位弹簧(47a)在对应于左导杆前固定座(411)与左导杆前滑动座(43)之间的位置套置在左导杆(41)上,左导杆后滑动座复位弹簧(47b)在对应于左导杆后固定座(412)与左导杆后滑动座(44)之间的位置套置在左导杆(41)上,右导杆前滑动座复位弹簧(48a)在对应于右导杆前固定座(421)与右导杆前滑动座(45)之间的位置套置在右导杆(42)上,右导杆后滑动座复位弹簧(48b)在对应于右导杆后固定座(422)与右导杆后滑动座(46)之间的位置套置在右导杆(42)上;所述的载物台(5)与所述左导杆前滑动座(43)、左导杆后滑动座(44)、右导杆前滑动座(45)以及右导杆后滑动座(46)固定。
5.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震平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心板(3)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第一后滑动座Ⅰ(23)、第二后滑动座Ⅱ(24)、第一前滑动座Ⅰ(25)以及第二前滑动座Ⅱ(26)的位置各开设有一对中心板固定螺钉孔(31),在一对中心板固定螺钉孔(31)上各配设有中心板固定螺钉(311),该中心板固定螺钉(311)与第一后滑动座Ⅰ(23)、第二后滑动座Ⅱ(24)、第一前滑动座Ⅰ(25)以及第二前滑动座Ⅱ(26)固定。
6.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震平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载物台(5)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左导杆前滑动座(43)、左导杆后滑动座(44)、右导杆前滑动座(45)以及右导杆后滑动座(46)的位置各开设有一对载物台固定螺钉孔(51),在一对载物台固定螺钉孔(51)上各配设有载物台固定螺钉(511),该载物台固定螺钉(511)与左导杆前滑动座(43)、左导杆后滑动座(44)、右导杆前滑动座(45)以及右导杆后滑动座(46)固定。
7.据权利要求1或4或6所述的隔震平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载物台(5)的边缘部位开设有载物固定孔(52)。
8.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震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导杆左固定座(211)、后导杆右固定座(212)、前导杆左固定座(221)以及前导杆右固定座(222)的形状呈凸字形;所述第一后滑动座Ⅰ(23)、第二后滑动座Ⅱ(24)、第一前滑动座Ⅰ(25)以及第二前滑动座Ⅱ(26)的形状呈倒置的凸字形;所述第一后滑动座Ⅰ(23)与所述第二后滑动座Ⅱ(24)之间的距离是与所述第一前滑动座Ⅰ(25)与所述第二前滑动座Ⅱ(26)之间的距离相等的。
9.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震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导杆前固定座(411)、左导杆后固定座(412)、右导杆前固定座(421)以及右导杆后固定座(422)的形状呈凸字形;所述左导杆前滑动座(43)、左导杆后滑动座(44)、右导杆前滑动座(45)以及右导杆后滑动座(46)的形状呈倒置的凸字形;所述左导杆前滑动座(43)、左导杆后滑动座(44)之间的距离是与所述右导杆前滑动座(45)、右导杆后滑动座(46)之间的距离相等的。
10.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板(1)、中心板(3)以及载物台(5)为矩形体的形状。
CN201920552248.7U 2019-04-22 2019-04-22 隔震平台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9908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52248.7U CN209990833U (zh) 2019-04-22 2019-04-22 隔震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52248.7U CN209990833U (zh) 2019-04-22 2019-04-22 隔震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90833U true CN209990833U (zh) 2020-01-24

Family

ID=69292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52248.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990833U (zh) 2019-04-22 2019-04-22 隔震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9083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44892A (zh) * 2019-04-22 2019-06-28 赵志昊 隔震平台
CN111188870A (zh) * 2020-03-02 2020-05-22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一种带竖向调谐质量的电气设备抗拔隔震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44892A (zh) * 2019-04-22 2019-06-28 赵志昊 隔震平台
CN111188870A (zh) * 2020-03-02 2020-05-22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一种带竖向调谐质量的电气设备抗拔隔震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990833U (zh) 隔震平台
US10624230B2 (en) Anti-earthquake server rack
KR20070093732A (ko) 진동저감장치
CN110345191B (zh) 一种万向球轴承-滑盘式文物隔震装置
CN210898172U (zh) 一种耐震阻燃的独立式低温配电柜
CN210047754U (zh) 一种光伏组件托盘
CN109944892A (zh) 隔震平台
CN202998698U (zh) 减震机柜
CN212407428U (zh) 一种自动回位的隔震平台
CN210462199U (zh) 一种支撑型计算机减震装置
CN203322129U (zh) 一种隔振承载平台
TWI232089B (en) Quake-absorbing device and installation method therefor
KR101370793B1 (ko) 가상 체험용 시뮬레이션 의자
CN216130514U (zh) 一种装配式底板减震结构
CN211948991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结构
KR102056861B1 (ko) 충격흡수 방진 플레이트 조립체
CN217527563U (zh) 一种减震实验台
CN218843849U (zh) 一种抗震型集装箱建筑
CN214661716U (zh) 一种机械设备用减震支撑座
CN217518336U (zh) 一种房屋建筑抗震底座
CN212439841U (zh) 一种体育教学用防护垫
CN111810580A (zh) 一种自动回位的隔震平台
CN221499143U (zh) 一种木门的防护箱
KR102590016B1 (ko) 지진 대비 안전 선반
JPH0347549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