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90801U - 一种连接结构及电动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结构及电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90801U
CN209990801U CN201920846447.9U CN201920846447U CN209990801U CN 209990801 U CN209990801 U CN 209990801U CN 201920846447 U CN201920846447 U CN 201920846447U CN 209990801 U CN209990801 U CN 2099908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sleeve
outer sleeve
inner sleev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4644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忠庆
于永航
孙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Yulin Electr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Yulin Electr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Yulin Electr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lian Yulin Electr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4644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908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908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908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及电动机,涉及电动机领域,该连接结构包括联轴器和转子,联轴器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转子套设在联轴器上,转子设置有第二配合部,第二配合部与第一配合部配合,以使转子和联轴器同步运动。该连接结构能够向外接设备轴传递更大的扭矩,能够适用于负载较大的工况。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结构及电动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连接结构及电动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部分永磁电动机采用的转子类型为空心转子,空心转子通过联轴器与外接设备轴连接,空心转子与联轴器之间通常采用过盈连接,导致空心转子和联轴器向外接设备轴传递的扭矩低,面对负载较大的情况时,空心转子与联轴器之间容易出现相对转动,不能适用于负载较大的工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能够向外接设备轴传递更大的扭矩,能够适用于负载较大的工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了一种电动机,该电动机包括上述提到的连接结构,并且具有该连接结构的全部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
联轴器,所述联轴器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
转子,所述转子套设在所述联轴器上,所述转子设置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以使所述转子和所述联轴器同步运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配合部为设置在所述联轴器端面上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配合部为设置在所述转子上的连接键,所述连接键的一端卡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可选的,所述连接键与所述转子可拆卸连接。
可选的,所述转子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连接键远离所述联轴器的一端卡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可选的,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同时与所述转子和所述连接键连接,以使所述转子和所述连接键相对固定。
可选的,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端板;
所述端板与所述联轴器的端面连接,所述端板设置有与所述联轴器内部连通的穿设孔,所述穿设孔用于使抵接件穿过,并将位于所述联轴器内部的轴顶出。
可选的,所述联轴器包括外套和内套;
所述外套的外壁与所述转子的内壁抵接,且所述第一配合部设置在所述外套的端面上;
所述内套套设于所述外套内,且所述内套与所述外套间隙配合,使得所述内套能够相对于所述外套在所述外套的径向上移动。
可选的,所述联轴器还包括保持架和钢球;
所述保持架套设在所述内套上,且位于所述内套的外壁和所述外套的内壁之间,所述保持架上设置有限位孔;
所述钢球位于所述限位孔内,且所述钢球的外壁与所述限位孔的内壁贴合,所述钢球同时与所述内套的外壁和所述外套的内壁抵接。
可选的,所述联轴器还包括外盖;
所述外盖套设在所述内套上,所述外盖上设置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孔与所述外套和所述内套之间的间隙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机,该电动机包括上述提到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结构及电动机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联轴器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转子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部,第二配合部和第一配合部配合后,转子与联轴器之间不容易出现相对转动,能够向外接设备轴传递较大的扭矩,能够适用于负载较大的工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机,该电动机包括上述提到的连接结构,能够向外接设备轴传递较大的扭矩,适用于负载较大的工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结构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结构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联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连接结构;11-转子;111-第二凹槽;112-延伸部;113-第一连接孔;114-第三连接孔;12-联轴器;121-第一凹槽;122-第四连接孔;123-外套;124-内套;125-保持架;126-钢球;127-凹面;128-外盖;1281-注油孔;13-第一紧固件;14-第二紧固件;15-连接键;151-第二连接孔;16-端板;161-穿设孔;200-抵接件;300-电动机;31-定子;400-外接设备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机300,该电动机300包括定子31和连接结构100,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100包括联轴器12和转子11,需要说明的是,该电动机300为永磁电动机,转子11为空心结构。
具体的,转子11套设在联轴器12上,定子31套设在转子11上,联轴器12用于套设在外接设备轴400上,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转子11能够相对于定子31转动,从而带动联轴器12相对定子31转动,从而带动外接设备轴400转动。
请参照图2,联轴器12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转子11套设在联轴器12上,转子11设置有第二配合部,第二配合部与第一配合部配合,以使转子11和联轴器12同步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配合部和第一配合部配合可以是平键与键槽之间的配合,也可以是花键与键槽之间的配合,也可以是两个齿轮之间的啮合,也可以是销轴与孔之间的配合等配合方式,上述的配合方式均可以使得转子11与联轴器12之间保持相对固定,从而更好的保证转子11和联轴器12的同步运动。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设置在联轴器12的端面上,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配合后,即使转子11套设在联轴器12上,仍然可以对联轴器12和转子11之间相对转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改善。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配合后,转子11与联轴器12之间不容易发生相对转动,在面对大负载的情况下,转子11和联轴器12依然能够给外接设备轴400传递较大的扭矩,能够更好的适应较大负载的工况。
具体的,请参照图2-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为设置在联轴器12端面上的第一凹槽121,第二配合部为设置在转子11上的连接键15,连接键15的一端卡设于第一凹槽121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键15与转子11可拆卸连接,方便连接键15的安装和更换,具体的,转子11设置有第二凹槽111,连接键15远离联轴器12的一端卡设于第二凹槽111内。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键15的其中一部分卡设于第一凹槽121内且与第一凹槽121的侧壁抵接,连接键15的另一部分卡设于第二凹槽111内且与第二凹槽111的侧壁抵接。当转子11转动时,转子11能够通过连接键15将扭矩传递给联轴器12,进而通过联轴器12将扭矩传递给外接设备轴400,连接键15能够传递较大的扭矩,能够更好的适应大负载的工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连接键15也可以与转子11一体成型,当然了,连接键15也可以与联轴器12的端面一体成型,然后卡设于转子11的第二凹槽111内。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联轴器12与外接设备轴400之间同样通过平键传递扭矩,能够进一步提高联轴器12传递给外接设备轴400的扭矩,适应负载更大的工况。
请参照图2-图4,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100还包括第一紧固件13,第一紧固件13同时与转子11和连接键15连接,以使转子11和连接键15相对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13选用螺栓。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转子11上设置有与第二凹槽111连通的第一连接孔113,连接键15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151,第二连接孔15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凹槽121和第二凹槽111连通,第一紧固件13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113、第二凹槽111以及第二连接孔151,并且抵接在第一凹槽121的底壁,以使转子11和连接键15相对固定。
值得注意的,请参照图2-图5,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100还包括第二紧固件14,第二紧固件14同样选用螺栓,转子11上还设置有第三连接孔114,联轴器12上还设置有第四连接孔122,第三连接孔114和第四连接孔122连通,第二紧固件14同时穿过第三连接孔114和第四连接孔122,使得转子11和联轴器12相对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13用于使转子11和连接键15相对固定,第二紧固件14用于使转子11和联轴器12相对固定,第一紧固件13和第二紧固件14能够更好保证转子11通过连接键15带动联轴器12转动,使得连接键15能够更好的将转子11的扭矩传递给联轴器12,从而给外接设备轴400提供更大的扭矩。
请参照图2-图4,在本实施例中,转子11上设置有延伸部112,该延伸部112与转子11一体成型,该延伸部112为环形结构且位于转子11内部,延伸部112的一端与联轴器12的端面抵接。上述的第二凹槽111、第一连接孔113和第三连接孔114均设置在延伸部112上,且沿延伸部112的周向分布。可以理解的是,延伸部112能够使得转子11更好的与联轴器12的端面连接,也有利于转子11通过连接键15带动联轴器12转动。
请参照图5,并结合图2和图3,联轴器12包括外套123和内套124。外套123的外壁与转子11的内壁抵接,且第一配合部设置在外套123的端面上。内套124套设于外套123内,且内套124与外套123间隙配合,使得内套124能够相对于外套123在外套123的径向上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外接设备轴400装配在联轴器12的内套124中时,内套124与外套123间隙配合,内套124能够相对外套123在外套123的径向上移动,能够使得外接设备轴400与联轴器12之间可以有一定的摆动量,消除安装误差。
具体的,请参照图5,并结合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联轴器12还包括保持架125和钢球126。保持架125套设在内套124上,且位于内套124的外壁和外套123的内壁之间,保持架125上设置有限位孔。钢球126位于限位孔内,且钢球126的外壁与限位孔的内壁贴合,钢球126同时与内套124的外壁和外套123的内壁抵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外套123和内套124之间通过钢球126抵接,能够在内套124相对于外套123在外套123的径向上运动时,减少外套123和内套124之间的磨损,延长联轴器12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内套124与钢球126的配合面和外套123与钢球126的配合面均为凹面127,且该凹面127为与钢球126的外表面贴合的球形面。凹面127和钢球126的配合能够有效的提高内套124相对于外套123在外套123的径向上移动的移动量,同时降低内套124和钢球126之间的摩擦,以及降低外套123和钢球126之间的摩擦。
请参照图2和图5,连接结构100还包括端板16。端板16与联轴器12的端面连接,端板16设置有与联轴器12内部连通的穿设孔161,穿设孔161用于使抵接件200穿过,并将位于联轴器12内部的轴顶出。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端板16通过螺栓与联轴器12的内套124连接,抵接件200同样选用螺栓,穿设孔161为螺纹孔,端板16的板面对应于内套124内的外接设备轴400,当外接设备轴400需要拆卸时,抵接件200能够与穿设孔161螺纹连接,并且抵接在外接设备轴400的一端,工作人员不断的旋动抵接件200能够将外接设备轴400从联轴器12内部顶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端板16也可以与联轴器12的外套123连接,抵接件200也可以为光杆,穿设孔161为光孔,工作人员可以将抵接件200穿过穿设孔161,然后对抵接件200远离外接设备轴400的一端进行敲击,从而将外接设备轴400从联轴器12内部顶出。
请参照图5,并结合图2,联轴器12还包括外盖128。外盖128套设在内套124上,外盖128上设置有注油孔1281,注油孔1281与外套123和内套124之间的间隙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外盖128对外套123和内套124之间的间隙起到密封作用,有效的减少异物进入外套123和内套124之间的间隙,保证联轴器12的正常工作。
可以理解的是,当不需要进行注油作业时,注油孔1281被封堵设备封闭,以保证外盖128的密封性能。当需要进行注油作业时,工作人员可以取下封堵设备,通过注油孔1281向外套123与内套124之间的间隙注油,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向外套123与内套124之间的间隙注入为润滑脂,以提高内套124与外套123之间的润滑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100,联轴器12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转子11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部,第二配合部和第一配合部配合后,转子11与联轴器12之间不容易出现相对转动,能够向外接设备轴400传递较大的扭矩,能够适用于负载较大的工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联轴器,所述联轴器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
转子,所述转子套设在所述联轴器上,所述转子设置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以使所述转子和所述联轴器同步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为设置在所述联轴器端面上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配合部为设置在所述转子上的连接键,所述连接键的一端卡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键与所述转子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连接键远离所述联轴器的一端卡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同时与所述转子和所述连接键连接,以使所述转子和所述连接键相对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端板;
所述端板与所述联轴器的端面连接,所述端板设置有与所述联轴器内部连通的穿设孔,所述穿设孔用于使抵接件穿过,并将位于所述联轴器内部的轴顶出。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包括外套和内套;
所述外套的外壁与所述转子的内壁抵接,且所述第一配合部设置在所述外套的端面上;
所述内套套设于所述外套内,且所述内套与所述外套间隙配合,使得所述内套能够相对于所述外套在所述外套的径向上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还包括保持架和钢球;
所述保持架套设在所述内套上,且位于所述内套的外壁和所述外套的内壁之间,所述保持架上设置有限位孔;
所述钢球位于所述限位孔内,且所述钢球的外壁与所述限位孔的内壁贴合,所述钢球同时与所述内套的外壁和所述外套的内壁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还包括外盖;
所述外盖套设在所述内套上,所述外盖上设置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孔与所述外套和所述内套之间的间隙连通。
10.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
CN201920846447.9U 2019-06-05 2019-06-05 一种连接结构及电动机 Active CN2099908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46447.9U CN209990801U (zh) 2019-06-05 2019-06-05 一种连接结构及电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46447.9U CN209990801U (zh) 2019-06-05 2019-06-05 一种连接结构及电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90801U true CN209990801U (zh) 2020-01-24

Family

ID=69296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46447.9U Active CN209990801U (zh) 2019-06-05 2019-06-05 一种连接结构及电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908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10009190A1 (en) Hand held power tool
CN106164507B (zh) 传动轴和在该传动轴中使用的等速接头
CN111409099B (zh) 机器人关节及具有其的机器人
CN201224088Y (zh) 多功能电锤
US10280683B1 (en) Mud motor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4685253A (zh) 通过外座圈的径向表面进行转矩传递的逆止离合器
CN209990801U (zh) 一种连接结构及电动机
CN213117348U (zh) 一种减速机内部过载保护装置
KR200482143Y1 (ko) 마찰 클러치가 구비된 도어락 모터조립체
CN114576355B (zh) 一种齿轮箱换挡锁定机构
CN113446327B (zh) 一种离合器
CN210397601U (zh) 家用电器传动装置
CN211820469U (zh) 齿轮组件和传动装置
CN220185644U (zh) 一种伸缩型万向联轴器
CN220113193U (zh) 冲击工具
CN218325892U (zh) 双向打滑机构及使用其的翻盖机和自动化家居设备
CN217904198U (zh) 双联轴减速电动机
CN213297578U (zh) 一种用于重载式铰链体驱动装置的驱动部
CN212509279U (zh) 一种发动机驱动装置
CN117028494B (zh) 减速器、致动器、关节模组及机器人
CN117664562B (zh) 一种万向节扭转装置
CN215482541U (zh) 闸机
CN216715180U (zh) 输入轴系和掘锚机
CN217814879U (zh) 传动装置
CN219035380U (zh) 一种扭矩限制联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