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89389U - 一种新型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89389U
CN209989389U CN201920554046.6U CN201920554046U CN209989389U CN 209989389 U CN209989389 U CN 209989389U CN 201920554046 U CN201920554046 U CN 201920554046U CN 209989389 U CN209989389 U CN 2099893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dry
anaerobic
we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5404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Yong Luo Environment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Yong Luo Environment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Yong Luo Environment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Yong Luo Environment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5404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893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893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8938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厨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处理装置,包括制浆罐、脱水罐、板框压滤机、干法厌氧发生罐、湿法厌氧发生罐以及菌种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脱水罐以及板框压滤机对浆料进行深度脱水,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沼液中COD、BOD、氨氮、色度浓度,降低了后端污水的处理成本,将影响传统厌氧工艺沼液处理的难题进行了很好的规避。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厨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餐厨垃圾俗称泔水,是酒店、餐厅、食堂等餐饮企业和家庭的餐后剩余物,主要包括米和面粉类食品残余、蔬菜、植物油、动物油、肉谷类、鱼刺等,动、植物含有丰富的生物质能的有机物质。餐厨垃圾的方向主要有:一是不加处理作为原料饲喂泔水猪,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食品安全;二是被一些不法商贩从餐厨垃圾中提取地沟油,加工成食用油重新流入市场,严重伤害消费者健康,危及食品安全;三是作为垃圾直接排放,不仅堵塞城市下水管道,散发腐臭气味,而且严重污染水源,对环境卫生造成极大压力。
目前厌氧处理技术在餐厨垃圾处理领域已经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而其也是目前处理餐厨垃圾的主流技术。利用其生产沼气,一方面不仅可以直接对餐厨垃圾进行减容,同时可以获得大量的清洁能源沼气以及有机肥料等。但是目前现有的各种厌氧工艺和设备,为了获取沼气的最高产能,主要是采用了常规湿法中温厌氧发酵,沼液的产量很高、水质极其复杂,给后端污水处理带来极高的投资成本和处理成本,继而导致整个餐厨项目运行成本居高不下,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处理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处理装置及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处理装置,包括制浆罐、脱水罐、板框压滤机、干法厌氧发生罐、湿法厌氧发生罐以及菌种罐,所述制浆罐的顶端贯穿设置有进料口,其内部上方倾斜设置有过滤斜板,其内部中段水平设置有隔板,其外部一侧设有第一泵体,所述第一泵体的进液口上通过管道延伸至制浆罐的内部下方,第一泵体的出液口上通过管道延伸至脱水罐的内部上方,所述脱水罐的顶端固定安装第二电机,脱水罐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加热器,脱水罐的外部一侧贯穿设置有进液管,且脱水罐的外部一侧设有第二泵体,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下并贯穿脱水罐的顶端,且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第二搅拌轴,所述进液管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进液管上均设置有进液阀,所述第二泵体的进液口上通过管道延伸至脱水罐的内部下方,第二泵体的出液口上通过管道与板框压滤机的进料口固定连接,所述板框压滤机的一端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出料口,且两出料口上分别连接干料输送管以及湿料输送管,所述干料输送管远离板框压滤机的一端贯穿干法厌氧发生罐的侧壁,并延伸至干法厌氧发生罐的内部上方,所述湿料输送管远离板框压滤机的一端贯穿湿法厌氧发生罐的侧壁,并延伸至湿法厌氧发生罐的内部,所述干法厌氧发生罐和湿法厌氧发生罐的内部中段均设置有盛料斜板,二者的顶部一侧分别贯穿设置有第一沼气管和第二沼气管,所述菌种罐的顶端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进菌管和第二进菌管,所述第一进菌管远离菌种罐的一端贯穿干法厌氧发生罐的侧壁并延伸至其内部,且第一进菌管位于干法厌氧发生罐内的部分底侧均匀设置有布菌管,且各布菌管的长短不一,所述第二进菌管远离菌种罐的一端贯穿湿法厌氧发生罐的侧壁并延伸至其内部,且第二进菌管位于湿法厌氧发生罐内的部分上贯穿开设有进菌孔,且进菌孔的数量若干。
优选的,所述制浆罐的外部一侧固定安装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制浆罐的侧壁,且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第一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轴位于隔板的上方,且其远离第一电机的一端与制浆罐的内侧壁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干法厌氧发生罐的底部一侧铰接设有仓门,所述湿法厌氧发生罐的底部一侧贯穿设置有出液管。
优选的,所述布菌管是由内管和外管套接而成,其中外管套接在内管的外侧,且内管的底端与外管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内管和外管的侧壁均呈网孔状,且内管的外侧固定套接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的数量若干,且密封环的外圈均与外管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隔板水平设置,其侧边与制浆罐的内侧壁焊接固定,所述盛料斜板呈锥形状,其顶端侧边与干法厌氧发生罐以及湿法厌氧发生罐的内侧壁焊接固定,且所述隔板的中央位置以及盛料斜板的底端中央均贯穿设置有漏料管,所述漏料管上均设置有电动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脱水罐以及板框压滤机对浆料进行深度脱水工艺,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沼液中COD、BOD、氨氮、色度浓度,降低了后端污水的处理成本,将影响传统厌氧工艺沼液处理的难题进行了很好的规避;
2.本实用新型设备采用干湿结合的厌氧发酵工艺,缩短了常规湿法厌氧发酵的反应周期,降低了一次性设备投资,相比传统餐厨垃圾全部采用湿法厌氧发酵工艺来说,设备占地面积更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布菌管结构剖视图。
图中:1制浆罐、2脱水罐、3板框压滤机、4干法厌氧发生罐、5湿法厌氧发生罐、6菌种罐、7进料口、8过滤斜板、9隔板、10第一电机、11第一搅拌轴、12第一泵体、13第二电机、14第二搅拌轴、15加热器、16进液管、17第二泵体、18干料输送管、19湿料输送管、20盛料斜板、21第一进菌管、22第二进菌管、23布菌管、24布菌孔、25第一沼气管、26第二沼气管、27仓门、28出液管、29内管、30外管、31密封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处理装置,包括制浆罐1、脱水罐2、板框压滤机3、干法厌氧发生罐4、湿法厌氧发生罐5以及菌种罐6,制浆罐1的顶端贯穿设置有进料口7,其内部上方倾斜设置有过滤斜板8,其内部中段水平设置有隔板9,其外部一侧设有第一泵体12,第一泵体12的进液口上通过管道延伸至制浆罐1的内部下方,第一泵体12的出液口上通过管道延伸至脱水罐2的内部上方,脱水罐2的顶端固定安装第二电机13,脱水罐2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加热器15,脱水罐2的外部一侧贯穿设置有进液管16,且脱水罐2的外部一侧设有第二泵体17,第二电机13的输出轴竖直向下并贯穿脱水罐2的顶端,且第二电机13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第二搅拌轴14,进液管16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进液管16上均设置有进液阀,第二泵体17的进液口上通过管道延伸至脱水罐2的内部下方,第二泵体17的出液口上通过管道与板框压滤机3的进料口固定连接,板框压滤机3的一端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出料口,且两出料口上分别连接干料输送管18以及湿料输送管19,干料输送管18远离板框压滤机3的一端贯穿干法厌氧发生罐4的侧壁,并延伸至干法厌氧发生罐4的内部上方,湿料输送管19远离板框压滤机3的一端贯穿湿法厌氧发生罐5的侧壁,并延伸至湿法厌氧发生罐5的内部,干法厌氧发生罐4和湿法厌氧发生罐5的内部中段均设置有盛料斜板20,二者的顶部一侧分别贯穿设置有第一沼气管25和第二沼气管26,菌种罐6的顶端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进菌管21和第二进菌管22,第一进菌管21远离菌种罐6的一端贯穿干法厌氧发生罐4的侧壁并延伸至其内部,且第一进菌管21位于干法厌氧发生罐4内的部分底侧均匀设置有布菌管23,且各布菌管23的长短不一,第二进菌管22远离菌种罐6的一端贯穿湿法厌氧发生罐5的侧壁并延伸至其内部,且第二进菌管22位于湿法厌氧发生罐5内的部分上贯穿开设有进菌孔24,且进菌孔24的数量若干,第一进菌管21与干法厌氧发生罐4的贯穿处以及第二进菌管22与湿法厌氧发生罐5的贯穿处均经过密封处理,外界空气不会从贯穿处泄漏。
制浆罐1的外部一侧固定安装第一电机10,第一电机10的输出轴贯穿制浆罐1的侧壁,且第一电机10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第一搅拌轴11,第一搅拌轴11位于隔板9的上方,且其远离第一电机10的一端与制浆罐1的内侧壁转动连接。
干法厌氧发生罐4的底部一侧铰接设有仓门27,湿法厌氧发生罐5的底部一侧贯穿设置有出液管28,仓门27打开后可取出沼渣,出液管28打开后可取出沼液。
布菌管23是由内管29和外管30套接而成,其中外管30套接在内管29的外侧,且内管29的底端与外管30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内管29和外管30的侧壁均呈网孔状,且内管29的外侧固定套接密封环31,密封环31的数量若干,且密封环31的外圈均与外管30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外管30有封底,第一进菌管21内的微生物直接进入内管29中,密封环31的内外侧分别通过胶水黏贴在内管29和外管30上。
隔板9水平设置,其侧边与制浆罐1的内侧壁焊接固定,盛料斜板20呈锥形状,其顶端侧边与干法厌氧发生罐4以及湿法厌氧发生罐5的内侧壁焊接固定,且隔板9的中央位置以及盛料斜板20的底端中央均贯穿设置有漏料管,漏料管上均设置有电动阀门,各电动阀门均可通过外界单独的控制器控制启闭。
一种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如下:
S1:除杂、制浆、提油,去除餐厨垃圾原料中的异物,并制成浆料,最后剔除浆料中的浮油;
S2:深度脱水,向浆料内添加药剂PFS、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以及微生物絮凝剂FOC-1,并控制溶解温度,调节浆料的PH值,使得餐厨浆料中的颗粒物沉降,再利用板框压滤机进行固液分离,制得干料和湿料;
S3:干湿分离并厌氧发酵,干料和湿料分开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利用微生物厌氧发酵,消化餐厨浆料中的有机物,并制得沼气。
步骤S1中除杂是将餐厨垃圾中的不溶大颗粒去除,而制浆过程则需要利用机械设备的搅拌和破碎,使餐厨垃圾中的固液混合均匀,并使可溶解大颗粒破碎,制得含固率在10%-15%之间的流体,而提油则是使浆料中的油层上浮,然后剔除油层,得到含油率较低的餐厨浆料。
步骤S2中首先分别按照1.5‰、3%、2‰的比例溶解药剂PFS、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和微生物絮凝剂FOC-1,溶解温度为25℃,然后再将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H调节至6.0,将餐厨垃圾浆料的PH值至7.0,再依次向餐厨浆料中加入PFS、CPAM和FOC-1,最后再利用板框压滤机3进行深度脱水,得到干料和湿料。
步骤S3中经过深度脱水后获得的干料含水率在60%-65%左右,脱水后获得的湿料含水率约为99.8%-99.9%,厌氧发酵残渣经过好氧发酵制成沼肥。
S1:除杂、制浆、提油,将餐厨垃圾倒入制浆罐1内后,经过过滤斜板8的过滤作用,可过滤掉其中不能溶解的固体颗粒,再经过第一搅拌轴的搅拌作用后,浆料混合均匀,然后静置一段时间,使浆料中的油层漂浮,最后再开启隔板9底端上的电动阀门,使浆料落入隔板9的下方;
S2:深度脱水,利用第一泵体12将经过除杂、制浆、提油后的餐厨垃圾浆料通入脱水罐2内,该技术的实现方式主要步骤包括:1.分别按照1.5‰、3%、2‰的比例溶解药剂PFS、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微生物絮凝剂FOC-1,溶解温度为25℃;2.40分钟后,将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H调节至6.0;3.将脱水罐2内的餐厨垃圾浆料的PH值至7.0;4.按照顺序依向脱水罐2中加入PFS、CPAM和FOC-1,每次添加后都开启第二电机13,利用第二搅拌轴14搅拌餐厨垃圾浆料;5.最后利用第二泵体17将絮凝结束后的餐厨垃圾浆料及时泵入使用多维度孔隙结构醋酸滤布的板框压滤机3中进行深度脱水;
S3:干湿分离并厌氧发酵,经过板框压滤机3处理后,得到干料与湿料,其中干料含水率在60%-65%左右,湿料含水率约99.8%-99.9%,然后将干料泵入干法厌氧发生罐4内,将湿料泵入湿法厌氧发生罐5内,最后再将菌种罐6内的厌氧菌通入干法厌氧发生罐4和湿法厌氧发生罐5内。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处理装置,包括制浆罐1、脱水罐2、板框压滤机3、干法厌氧发生罐4、湿法厌氧发生罐5以及菌种罐6,制浆罐1的顶端贯穿设置有进料口7,其内部上方倾斜设置有过滤斜板8,其内部中段水平设置有隔板9,其外部一侧设有第一泵体12,第一泵体12的进液口上通过管道延伸至制浆罐1的内部下方,第一泵体12的出液口上通过管道延伸至脱水罐2的内部上方,脱水罐2的顶端固定安装第二电机13,脱水罐2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加热器15,脱水罐2的外部一侧贯穿设置有进液管16,且脱水罐2的外部一侧设有第二泵体17,第二电机13的输出轴竖直向下并贯穿脱水罐2的顶端,且第二电机13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第二搅拌轴14,进液管16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进液管16上均设置有进液阀,第二泵体17的进液口上通过管道延伸至脱水罐2的内部下方,第二泵体17的出液口上通过管道与板框压滤机3的进料口固定连接,板框压滤机3的一端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出料口,且两出料口上分别连接干料输送管18以及湿料输送管19,干料输送管18远离板框压滤机3的一端贯穿干法厌氧发生罐4的侧壁,并延伸至干法厌氧发生罐4的内部上方,湿料输送管19远离板框压滤机3的一端贯穿湿法厌氧发生罐5的侧壁,并延伸至湿法厌氧发生罐5的内部,干法厌氧发生罐4和湿法厌氧发生罐5的内部中段均设置有盛料斜板20,二者的顶部一侧分别贯穿设置有第一沼气管25和第二沼气管26,菌种罐6的顶端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进菌管21和第二进菌管22,第一进菌管21远离菌种罐6的一端贯穿干法厌氧发生罐4的侧壁并延伸至其内部,且第一进菌管21位于干法厌氧发生罐4内的部分底侧均匀设置有布菌管23,且各布菌管23的长短不一,第二进菌管22远离菌种罐6的一端贯穿湿法厌氧发生罐5的侧壁并延伸至其内部,且第二进菌管22位于湿法厌氧发生罐5内的部分上贯穿开设有进菌孔24,且进菌孔24的数量若干,第一进菌管21与干法厌氧发生罐4的贯穿处以及第二进菌管22与湿法厌氧发生罐5的贯穿处均经过密封处理,外界空气不会从贯穿处泄漏。
制浆罐1的外部一侧固定安装第一电机10,第一电机10的输出轴贯穿制浆罐1的侧壁,且第一电机10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第一搅拌轴11,第一搅拌轴11位于隔板9的上方,且其远离第一电机10的一端与制浆罐1的内侧壁转动连接。
干法厌氧发生罐4的底部一侧铰接设有仓门27,湿法厌氧发生罐5的底部一侧贯穿设置有出液管28,仓门27打开后可取出沼渣,出液管28打开后可取出沼液。
布菌管23是由内管29和外管30套接而成,其中外管30套接在内管29的外侧,且内管29的底端与外管30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内管29和外管30的侧壁均呈网孔状,且内管29的外侧固定套接密封环31,密封环31的数量若干,且密封环31的外圈均与外管30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外管30有封底,第一进菌管21内的微生物直接进入内管29中,密封环31的内外侧分别通过胶水黏贴在内管29和外管30上。
隔板9水平设置,其侧边与制浆罐1的内侧壁焊接固定,盛料斜板20呈锥形状,其顶端侧边与干法厌氧发生罐4以及湿法厌氧发生罐5的内侧壁焊接固定,且隔板9的中央位置以及盛料斜板20的底端中央均贯穿设置有漏料管,漏料管上均设置有电动阀门,各电动阀门均可通过外界单独的控制器控制启闭。
一种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如下:
S1:除杂、制浆、提油,去除餐厨垃圾原料中的异物,并制成浆料,最后剔除浆料中的浮油;
S2:深度脱水,向浆料内添加药剂PFS、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以及微生物絮凝剂FOC-1,并控制溶解温度,调节浆料的PH值,使得餐厨浆料中的颗粒物沉降,再利用板框压滤机进行固液分离,制得干料和湿料;
S3:干湿分离并厌氧发酵,干料和湿料分开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利用微生物厌氧发酵,消化餐厨浆料中的有机物,并制得沼气。
步骤S1中除杂是将餐厨垃圾中的不溶大颗粒去除,而制浆过程则需要利用机械设备的搅拌和破碎,使餐厨垃圾中的固液混合均匀,并使可溶解大颗粒破碎,制得含固率在10%-15%之间的流体,而提油则是使浆料中的油层上浮,然后剔除油层,得到含油率较低的餐厨浆料。
步骤S2中首先分别按照2.5‰、4%、3%的比例溶解药剂PFS、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和微生物絮凝剂FOC-1,溶解温度为30℃,然后再将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H调节至6.3,将餐厨垃圾浆料的PH值至7.3,再依次向餐厨浆料中加入PFS、CPAM和FOC-1,最后再利用板框压滤机3进行深度脱水,得到干料和湿料。
步骤S3中经过深度脱水后获得的干料含水率在60%-65%左右,脱水后获得的湿料含水率约为99.8%-99.9%,厌氧发酵残渣经过好氧发酵制成沼肥。
S1:除杂、制浆、提油,将餐厨垃圾倒入制浆罐1内后,经过过滤斜板8的过滤作用,可过滤掉其中不能溶解的固体颗粒,再经过第一搅拌轴的搅拌作用后,浆料混合均匀,然后静置一段时间,使浆料中的油层漂浮,最后再开启隔板9底端上的电动阀门,使浆料落入隔板9的下方;
S2:深度脱水,利用第一泵体12将经过除杂、制浆、提油后的餐厨垃圾浆料通入脱水罐2内,该技术的实现方式主要步骤包括:1.分别按照2.5‰、4%、3%的比例溶解药剂PFS、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微生物絮凝剂FOC-1,溶解温度为30℃;2.40分钟后,将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H调节至6.3;3.将脱水罐2内的餐厨垃圾浆料的PH值至7.3;4.按照顺序依向脱水罐2中加入PFS、CPAM和FOC-1,每次添加后都开启第二电机13,利用第二搅拌轴14搅拌餐厨垃圾浆料;5.最后利用第二泵体17将絮凝结束后的餐厨垃圾浆料及时泵入使用多维度孔隙结构醋酸滤布的板框压滤机3中进行深度脱水;
S3:干湿分离并厌氧发酵,经过板框压滤机3处理后,得到干料与湿料,其中干料含水率在60%-65%左右,湿料含水率约99.8%-99.9%,然后将干料泵入干法厌氧发生罐4内,将湿料泵入湿法厌氧发生罐5内,最后再将菌种罐6内的厌氧菌通入干法厌氧发生罐4和湿法厌氧发生罐5内。
实施例3: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处理装置,包括制浆罐1、脱水罐2、板框压滤机3、干法厌氧发生罐4、湿法厌氧发生罐5以及菌种罐6,制浆罐1的顶端贯穿设置有进料口7,其内部上方倾斜设置有过滤斜板8,其内部中段水平设置有隔板9,其外部一侧设有第一泵体12,第一泵体12的进液口上通过管道延伸至制浆罐1的内部下方,第一泵体12的出液口上通过管道延伸至脱水罐2的内部上方,脱水罐2的顶端固定安装第二电机13,脱水罐2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加热器15,脱水罐2的外部一侧贯穿设置有进液管16,且脱水罐2的外部一侧设有第二泵体17,第二电机13的输出轴竖直向下并贯穿脱水罐2的顶端,且第二电机13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第二搅拌轴14,进液管16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进液管16上均设置有进液阀,第二泵体17的进液口上通过管道延伸至脱水罐2的内部下方,第二泵体17的出液口上通过管道与板框压滤机3的进料口固定连接,板框压滤机3的一端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出料口,且两出料口上分别连接干料输送管18以及湿料输送管19,干料输送管18远离板框压滤机3的一端贯穿干法厌氧发生罐4的侧壁,并延伸至干法厌氧发生罐4的内部上方,湿料输送管19远离板框压滤机3的一端贯穿湿法厌氧发生罐5的侧壁,并延伸至湿法厌氧发生罐5的内部,干法厌氧发生罐4和湿法厌氧发生罐5的内部中段均设置有盛料斜板20,二者的顶部一侧分别贯穿设置有第一沼气管25和第二沼气管26,菌种罐6的顶端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进菌管21和第二进菌管22,第一进菌管21远离菌种罐6的一端贯穿干法厌氧发生罐4的侧壁并延伸至其内部,且第一进菌管21位于干法厌氧发生罐4内的部分底侧均匀设置有布菌管23,且各布菌管23的长短不一,第二进菌管22远离菌种罐6的一端贯穿湿法厌氧发生罐5的侧壁并延伸至其内部,且第二进菌管22位于湿法厌氧发生罐5内的部分上贯穿开设有进菌孔24,且进菌孔24的数量若干,第一进菌管21与干法厌氧发生罐4的贯穿处以及第二进菌管22与湿法厌氧发生罐5的贯穿处均经过密封处理,外界空气不会从贯穿处泄漏。
制浆罐1的外部一侧固定安装第一电机10,第一电机10的输出轴贯穿制浆罐1的侧壁,且第一电机10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第一搅拌轴11,第一搅拌轴11位于隔板9的上方,且其远离第一电机10的一端与制浆罐1的内侧壁转动连接。
干法厌氧发生罐4的底部一侧铰接设有仓门27,湿法厌氧发生罐5的底部一侧贯穿设置有出液管28,仓门27打开后可取出沼渣,出液管28打开后可取出沼液。
布菌管23是由内管29和外管30套接而成,其中外管30套接在内管29的外侧,且内管29的底端与外管30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内管29和外管30的侧壁均呈网孔状,且内管29的外侧固定套接密封环31,密封环31的数量若干,且密封环31的外圈均与外管30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外管30有封底,第一进菌管21内的微生物直接进入内管29中,密封环31的内外侧分别通过胶水黏贴在内管29和外管30上。
隔板9水平设置,其侧边与制浆罐1的内侧壁焊接固定,盛料斜板20呈锥形状,其顶端侧边与干法厌氧发生罐4以及湿法厌氧发生罐5的内侧壁焊接固定,且隔板9的中央位置以及盛料斜板20的底端中央均贯穿设置有漏料管,漏料管上均设置有电动阀门,各电动阀门均可通过外界单独的控制器控制启闭。
一种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如下:
S1:除杂、制浆、提油,去除餐厨垃圾原料中的异物,并制成浆料,最后剔除浆料中的浮油;
S2:深度脱水,向浆料内添加药剂PFS、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以及微生物絮凝剂FOC-1,并控制溶解温度,调节浆料的PH值,使得餐厨浆料中的颗粒物沉降,再利用板框压滤机进行固液分离,制得干料和湿料;
S3:干湿分离并厌氧发酵,干料和湿料分开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利用微生物厌氧发酵,消化餐厨浆料中的有机物,并制得沼气。
步骤S1中除杂是将餐厨垃圾中的不溶大颗粒去除,而制浆过程则需要利用机械设备的搅拌和破碎,使餐厨垃圾中的固液混合均匀,并使可溶解大颗粒破碎,制得含固率在10%-15%之间的流体,而提油则是使浆料中的油层上浮,然后剔除油层,得到含油率较低的餐厨浆料。
步骤S2中首先分别按照3‰、5%、4%的比例溶解药剂PFS、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和微生物絮凝剂FOC-1,溶解温度为35℃,然后再将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H调节至6.5,将餐厨垃圾浆料的PH值至7.5,再依次向餐厨浆料中加入PFS、CPAM和FOC-1,最后再利用板框压滤机3进行深度脱水,得到干料和湿料。
步骤S3中经过深度脱水后获得的干料含水率在60%-65%左右,脱水后获得的湿料含水率约为99.8%-99.9%,厌氧发酵残渣经过好氧发酵制成沼肥。
S1:除杂、制浆、提油,将餐厨垃圾倒入制浆罐1内后,经过过滤斜板8的过滤作用,可过滤掉其中不能溶解的固体颗粒,再经过第一搅拌轴的搅拌作用后,浆料混合均匀,然后静置一段时间,使浆料中的油层漂浮,最后再开启隔板9底端上的电动阀门,使浆料落入隔板9的下方;
S2:深度脱水,利用第一泵体12将经过除杂、制浆、提油后的餐厨垃圾浆料通入脱水罐2内,该技术的实现方式主要步骤包括:1.分别按照3‰、5%、4%的比例溶解药剂PFS、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微生物絮凝剂FOC-1,溶解温度为35℃;2.40分钟后,将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H调节至6.5;3.将脱水罐2内的餐厨垃圾浆料的PH值至7.5;4.按照顺序依向脱水罐2中加入PFS、CPAM和FOC-1,每次添加后都开启第二电机13,利用第二搅拌轴14搅拌餐厨垃圾浆料;5.最后利用第二泵体17将絮凝结束后的餐厨垃圾浆料及时泵入使用多维度孔隙结构醋酸滤布的板框压滤机3中进行深度脱水;
S3:干湿分离并厌氧发酵,经过板框压滤机3处理后,得到干料与湿料,其中干料含水率在60%-65%左右,湿料含水率约为99.8%-99.9%,然后将干料泵入干法厌氧发生罐4内,将湿料泵入湿法厌氧发生罐5内,最后再将菌种罐6内的厌氧菌通入干法厌氧发生罐4和湿法厌氧发生罐5内。
通过对比三组实施例,我们发现以上三组实施例均可以: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餐厨垃圾倒入制浆罐1内,其中过滤斜板8起到过滤作用,可排除餐厨垃圾中的固体不溶颗粒,过滤后的餐厨垃圾经过第一搅拌轴11的搅拌作用后制得浆料。静置一段时间后,待浆料中的油层上浮,再开启隔板9底端的电动阀门,则浆料缓缓流入制浆罐1的底部内。利用第一泵体12将浆料泵入脱水罐2内,再利用进液管16依次向脱水罐2内加入PFS、CPAM以及FOC-1,控制温度在25-35℃之间,其中,每加入一次药剂,都需要开启第二搅拌轴14来搅动浆料,直至药剂全部添加完毕。利用第二泵体17将浆料泵入板框压滤机3内,制得干料和湿料,通过干料输送管18将干料输送至干法厌氧发生罐4内,通过湿料输送管19将湿料输送至湿法厌氧发生罐5内。最后再将菌种罐6内的厌氧微生物通入干法厌氧发生罐4和湿法厌氧发生罐5中,利用微生物来消化干料以及湿料中的有机物,并产生沼气,二者内部的沼气分别从第一沼气管25和第二沼气管26中排出。厌氧消化后,打开盛料斜板20上的电动阀门以及仓门27和出液管28,取出沼渣和沼液。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新型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处理装置,包括制浆罐(1)、脱水罐(2)、板框压滤机(3)、干法厌氧发生罐(4)、湿法厌氧发生罐(5)以及菌种罐(6),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浆罐(1)的顶端贯穿设置有进料口(7),其内部上方倾斜设置有过滤斜板(8),其内部中段水平设置有隔板(9),其外部一侧设有第一泵体(12),所述第一泵体(12)的进液口上通过管道延伸至制浆罐(1)的内部下方,第一泵体(12)的出液口上通过管道延伸至脱水罐(2)的内部上方,所述脱水罐(2)的顶端固定安装第二电机(13),脱水罐(2)的内部一侧固定安装加热器(15),脱水罐(2)的外部一侧贯穿设置有进液管(16),且脱水罐(2)的外部一侧设有第二泵体(17),所述第二电机(13)的输出轴竖直向下并贯穿脱水罐(2)的顶端,且第二电机(13)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第二搅拌轴(14),所述进液管(16)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进液管(16)上均设置有进液阀,所述第二泵体(17)的进液口上通过管道延伸至脱水罐(2)的内部下方,第二泵体(17)的出液口上通过管道与板框压滤机(3)的进料口固定连接,所述板框压滤机(3)的一端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出料口,且两出料口上分别连接干料输送管(18)以及湿料输送管(19),所述干料输送管(18)远离板框压滤机(3)的一端贯穿干法厌氧发生罐(4)的侧壁,并延伸至干法厌氧发生罐(4)的内部上方,所述湿料输送管(19)远离板框压滤机(3)的一端贯穿湿法厌氧发生罐(5)的侧壁,并延伸至湿法厌氧发生罐(5)的内部,所述干法厌氧发生罐(4)和湿法厌氧发生罐(5)的内部中段均设置有盛料斜板(20),二者的顶部一侧分别贯穿设置有第一沼气管(25)和第二沼气管(26),所述菌种罐(6)的顶端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进菌管(21)和第二进菌管(22),所述第一进菌管(21)远离菌种罐(6)的一端贯穿干法厌氧发生罐(4)的侧壁并延伸至其内部,且第一进菌管(21)位于干法厌氧发生罐(4)内的部分底侧均匀设置有布菌管(23),且各布菌管(23)的长短不一,所述第二进菌管(22)远离菌种罐(6)的一端贯穿湿法厌氧发生罐(5)的侧壁并延伸至其内部,且第二进菌管(22)位于湿法厌氧发生罐(5)内的部分上贯穿开设有进菌孔(24),且进菌孔(24)的数量若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浆罐(1)的外部一侧固定安装第一电机(10),所述第一电机(10)的输出轴贯穿制浆罐(1)的侧壁,且第一电机(10)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第一搅拌轴(11),所述第一搅拌轴(11)位于隔板(9)的上方,且其远离第一电机(10)的一端与制浆罐(1)的内侧壁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法厌氧发生罐(4)的底部一侧铰接设有仓门(27),所述湿法厌氧发生罐(5)的底部一侧贯穿设置有出液管(2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菌管(23)是由内管(29)和外管(30)套接而成,其中外管(30)套接在内管(29)的外侧,且内管(29)的底端与外管(30)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内管(29)和外管(30)的侧壁均呈网孔状,且内管(29)的外侧固定套接密封环(31),所述密封环(31)的数量若干,且密封环(31)的外圈均与外管(30)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9)水平设置,其侧边与制浆罐(1)的内侧壁焊接固定,所述盛料斜板(20)呈锥形状,其顶端侧边与干法厌氧发生罐(4)以及湿法厌氧发生罐(5)的内侧壁焊接固定,且所述隔板(9)的中央位置以及盛料斜板(20)的底端中央均贯穿设置有漏料管,所述漏料管上均设置有电动阀门。
CN201920554046.6U 2019-04-23 2019-04-23 一种新型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处理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9893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54046.6U CN209989389U (zh) 2019-04-23 2019-04-23 一种新型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54046.6U CN209989389U (zh) 2019-04-23 2019-04-23 一种新型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89389U true CN209989389U (zh) 2020-01-24

Family

ID=69292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54046.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989389U (zh) 2019-04-23 2019-04-23 一种新型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8938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79444A (zh) * 2019-04-23 2019-08-02 青岛涌略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处理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79444A (zh) * 2019-04-23 2019-08-02 青岛涌略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10079444B (zh) * 2019-04-23 2024-01-19 青岛涌略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处理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79444B (zh) 一种新型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2690134B (zh) 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方法及其处理系统
CN209773033U (zh) 一种餐厨垃圾处理机
US5782950A (en) Device and process for composting and wet fermentation of biological waste
CN102227382A (zh) 综合处理生活污水和有机垃圾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2676588A (zh) 一种利用中药药渣制取沼气的方法及装置
CN106733010B (zh) 一种多功能一体式水生植物堆肥预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7935653B (zh) 一种有机液体肥料发酵工艺及发酵系统
CN209989389U (zh) 一种新型餐厨垃圾厌氧发酵处理装置
CN106986511A (zh) 一种餐厨污水处理工艺
CN213924806U (zh) 一种固体废弃物干式厌氧发酵装置
CN113909277A (zh) 一种可资源化再利用的厨余垃圾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202595133U (zh) 一种利用中药药渣制取沼气的装置
CN215403750U (zh) 猪场污物资源化利用生产装置
CN214813544U (zh) 一种餐厨垃圾节能化处理系统
CN210103937U (zh) 一种有机物厌氧干式发酵装置
CN215440255U (zh) 一种大型尾菜生产环保酵素和饲料原料的系统
CN112845531B (zh) 一种餐厨垃圾的厌氧消化处理方法
CN212669681U (zh) 一种有机物的发酵设备
CN212349863U (zh) 一种家用餐厨垃圾相变制水降解处理系统
CN211445738U (zh) 一种固体废弃物干式厌氧发酵装置
CN212525393U (zh) 一种厨余垃圾处理系统
CN202658153U (zh) 一种厌氧发酵反应装置
GB2491818A (en) Waste disposal
CN210030682U (zh) 一种简易家用沼气发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2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11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2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