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80643U - 一种浑天地球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浑天地球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80643U
CN209980643U CN201822228683.2U CN201822228683U CN209980643U CN 209980643 U CN209980643 U CN 209980643U CN 201822228683 U CN201822228683 U CN 201822228683U CN 209980643 U CN209980643 U CN 2099806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l
celestial
globe
muddy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2868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战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222868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806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806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806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浑天地球仪,包括中空的天球模型以及设置于天球模型球心位置的地球模型;还包括固定架和底座,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天球模型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贯穿所述天球模型的南北极;所述固定架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上刻有二十四节气和八卦图案。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浑天地球仪,设置的天球模型和地球模型能够体现“于地中,转浑天”的论述,通过该浑天地球仪使人们对于中国以及中国天文学有更加科学全面直观的认识,更有利于普及宣传中国传统天文科学及天文学历史。同时能够更好的认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文化,使对中原节气变化最为分明的地区有更科学直观的认识。

Description

一种浑天地球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国传统天文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浑天地球仪。
背景技术
天球的概念及天球经纬度:天球是研究天体的位置和运动而引进的一个假想圆球。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是天体在这个巨大的圆球的球面上的投影位置,这个圆球就称为天球。天球的半径是任意选定的,可以当作数学上的无穷大。为了准确形容天上星体的位置,天文学家制订了一套坐标系统来标示星体在天球上的位置。这套坐标系统和地球上惯用的经纬度坐标十分相似。这套坐标系统把天球分为赤纬及赤经。赤纬的算法是从天球赤道开始至两极止,天球赤道是0度,向北至天球北极是+90度,向南至天球南极是-90度。赤经的算法较特别,和地球经度(由-180度至+180度)的算法不同,赤经是在天球赤道自西向东由0小时至24小时。和时间一样,赤经的每小时可分为60分,每分可再细分为60秒(注:赤经的分秒并不等如角度用的角分角秒)。赤经计算的起点为春分点,春分点是太阳在每年的春分(3月21日前后)所处的位置。
浑天仪:浑天仪的天球地平圈即中原河洛地理的天球地平圈,浑天仪的北极仰角即中原河洛地区的北极仰角约北纬34°50′,是我国传统天文学体系的一个标志特征。但因时代局限性古代浑天仪没有放置“于地中,转浑天”以中原河洛为中心的地球仪,未能很好的体现华夏文明圈中心区域的地理概念,加上现代传统天文学教学的缺失,不利于我们来更好的认知浑天仪原理,使人们误认为,浑天仪只是类似于天球仪。
中国传统天文学认知现状及时代背景:中国本土文明的天文学,于今几乎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绝学,在大学的国学课程中几乎没有中国传统天文学的内容,古代遗存的浑天仪铜制结构多在博物馆,或者现代仿制的简易轮廓模型,而且人们对浑天仪普遍不能有正确完整的认识。另外古代的浑天仪模型没有放置地球仪,不能直观体现“于地中,转浑天”的中国浑天科学,不利于国学文化的学习和传播,随着几百年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当今需要新的文化创意产品型式,来更好的学习、传播、普及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天文学文化。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浑天地球仪,通过模型的演示能够直观体现中国传统天文学的观点,能够更好的普及中国传统天文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浑天地球仪,包括中空的天球模型以及设置于天球模型内,且位于所述天球模型球心位置的地球模型;
还包括固定架和底座,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天球模型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贯穿所述天球模型、且通过天球模型的球心;所述固定架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所述地球模型固定在天球模型的中心,天球模型不仅能够绕第一转轴转动,还能与底座相对转动,使得天球模型在转动时能够模拟日月星辰的转动,两转转动能够分别模拟昼夜交替以及四季变换;
进一步,所述底座为圆盘结构,在底座上,且沿底座圆周刻有表示二十四节气的图案,在底座的中心位置刻有左旋的八卦图案。所述天球在左旋时,中国(中原)指南方向对准不同的节气即代表中国(中原)所处的节气。
进一步,所述固定架包括弧形支架,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弧形支架的两端,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弧形支架的第二转轴。通过第二转轴使得固定架以及天球模型能够随之整体左旋(逆时针)转动,达到演示四季变换的目的。
进一步,所述地球模型的河洛地区位于最顶端,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穿过所述地球模型的河洛地区。使得河洛地区位于天球模型转动的中心,符合中国传统天文学提到的“于地中,转浑天”,通过设置的天球模型和地球模型能够更加直观的体现中国传统天文学。
进一步,所述固定架上还设置有地平圈,所述地平圈上刻有时间刻度。所述地平圈固定设置,在天球模型绕第二转轴时显示标识天球模型转动的角度。
进一步,所述天球模型的顶部还设置有天枢标志。表示河洛地区正应天中。
进一步,所述天球模型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方便人们观察内部地球模型的形态和方位。
进一步,所述透明材料为塑料或者玻璃。
进一步,所述地平圈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地平圈所在的平面呈大小为34°50′的夹角。使得地球模型以黄河中下游约北纬34°50′即北极仰角34°50′的河洛地区为中心,即透过天球模型俯视地球模型能够正视的区域为河洛地区。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浑天地球仪,设置的天球模型能够绕地球模型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模拟日月星辰的转动,便于人们更加直观的观察地球和其他天体之间的关系,在底座上刻设的二十四节气使人们能够更加直观的观察地球上四季的变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底座1、弧形支架2、第一转轴2a、天球模型3、天枢标志3a、地平圈4、第二转轴5、地球模型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浑天地球仪,包括中空的天球模型3以及设置于天球模型3内,且位于所述天球模型3球心位置的地球模型6;天球是指—个以观测者为球心、无限长的半径的假想球面。其目的是将天体沿观测者视线投影到球面上,以便于研究天体及其相互关系。将天球球心设置在地心的天球称为地心天球。所述天球模型3是用一个有限尺寸的球体模拟天球的形态,所述地球模型6是地球的模拟形态。所述天球模型3采用两个半壳拼合而成,在安装时,首先将地球模型6设置在第一转轴2a上,然后将两个半壳拼合在第一转轴2a上,即可将天球模型3安装完成,使得地球模型6能够被固定在天球模型3中。
还包括固定架和底座1,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天球模型3的第一转轴2a,所述第一转轴2a贯穿所述天球模型3、且通过天球模型3的球心;所述固定架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天球模型3具有南极和北极,所述天球模型3的南极正对所述地球模型6的南极,所述第一转轴2a分别贯穿所述天球模型3的南北极。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所述地球模型6固定在天球模型3的中心,天球模型3不仅能够绕第一转轴2a转动,还能与底座1相对转动,使得天球模型3在转动时能够模拟日月星辰的转动,两转转动能够分别模拟昼夜交替以及四季变换;
所述底座1为圆盘结构,在底座1上,且沿底座1圆周刻有表示二十四节气的图案,在底座1的中心位置刻有左旋的八卦图案。所述天球在左旋转动时,中国(中原)指南方向对准不同的节气即代表中国(中原)所处的节气。
所述固定架包括弧形支架2,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弧形支架2的两端,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弧形支架2的第二转轴5。通过第二转轴5使得固定架以及天球模型3能够随之整体左旋转动,达到演示四季变换的目的。底座1上的第二转轴5为宇宙“时空”旋转轴,其垂直于中原河洛地区的天球地平圈4,天球模型3绕第二转轴5旋转一周即表示一年四季。所述弧形支架2上标有刻度,所述弧形支架2的水平位置为0度,上顶点为90度,下顶点为270度。
所述地球模型6的河洛地区位于最顶端,所述第二转轴5的轴线穿过所述地球模型6的河洛地区。使得河洛地区位于天球模型3转动的中心,符合中国传统天文学提到的“于地中,转浑天”,通过设置的天球模型3和地球模型6能够更加直观的体现中国传统天文学。河洛地区,地处中原腹地,历史上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所以古有“居天下之中”的说法。“河”指黄河,“洛”指洛河,河洛文化以中原地区的洛阳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郑州,南至汝颖,北跨黄河至晋南、济源一带。
所述固定架上还设置有地平圈4,所述地平圈4固定于所述弧形支架2上,所述地平圈4上刻有时间刻度。所述地平圈4固定设置,在天球模型3绕第二转轴5时显示标识天球模型3转动的角度。
所述天球模型3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方便人们观察内部地球模型6的形态和方位。所述透明材料为塑料或者玻璃。
所述地平圈4呈水平设置,所述地平圈4对应所述弧形支架2的0度位置,所述第一转轴2a与所述地平圈4所在的平面呈大小为34°50′的夹角。使得地球模型6以黄河中下游约北纬34°50′即北极仰角34°50′的河洛地区为中心,即透过天球模型3俯视地球模型6能够正视的区域为河洛地区。所述天球模型3的顶部还设置有天枢标志3a。所述天枢标志3a正对所述河洛地区,表示河洛地区正应天中。体现“于地中,转浑天”的论述,通过该浑天地球仪使人们对于中国以及中国天文学有更加科学全面直观的认识,更有利于普及宣传中国传统天文科学及天文学历史。同时能够更好的认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文化,使对中原节气变化最为分明的地区有更科学直观的认识。更好的认识华夏文明圈的地理天文观念。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一种浑天地球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天球模型(3)以及设置于天球模型(3)内,且位于所述天球模型(3)球心位置的地球模型(6);
还包括固定架和底座(1),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天球模型(3)的第一转轴(2a),所述第一转轴(2a)贯穿所述天球模型(3)、且通过天球模型(3)的球心;所述固定架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固定架上还设置有地平圈(4),所述地平圈(4)上刻有时间刻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浑天地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为圆盘结构,在底座(1)上,且沿底座(1)圆周刻有表示二十四节气的图案,在底座(1)的中心位置刻有八卦图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浑天地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弧形支架(2),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弧形支架(2)的两端,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弧形支架(2)的第二转轴(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浑天地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球模型(6)的河洛地区位于顶端,所述第二转轴(5)的轴线穿过所述地球模型(6)的河洛地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浑天地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球模型(3)的顶部还设置有天枢标志(3a)。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浑天地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球模型(3)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浑天地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材料为塑料或者玻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浑天地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平圈(4)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转轴(2a)与所述地平圈(4)所在的平面呈大小为34°50′的夹角。
CN201822228683.2U 2018-12-27 2018-12-27 一种浑天地球仪 Active CN2099806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28683.2U CN209980643U (zh) 2018-12-27 2018-12-27 一种浑天地球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28683.2U CN209980643U (zh) 2018-12-27 2018-12-27 一种浑天地球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80643U true CN209980643U (zh) 2020-01-21

Family

ID=69250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28683.2U Active CN209980643U (zh) 2018-12-27 2018-12-27 一种浑天地球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806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enkins The Sun’s position in the sky
CN202258109U (zh) 光电浑天仪
CN201156351Y (zh) 太阳视运动地平坐标定位仪
CN209980643U (zh) 一种浑天地球仪
CN203288164U (zh) 透明四色经纬度天球仪
CN210324853U (zh) 带地平高度及方位角调节机构的天球仪
CN201508651U (zh) 太阳高度与方位演示仪
KR20160074103A (ko) 관찰자의 위경도 위치에 따른 시간과 계절 변화 설명이 가능한 삼구의조립체
KR101709912B1 (ko) 세차운동 확인이 가능한 삼구의조립체
CN202102636U (zh) 地球运动教学演示用具
CN202976667U (zh) 单通道式数字天象仪
CN205508257U (zh) 一种兰勃特地图投影演示装置
KR20160074102A (ko) 일식과 월식의 사실적인 시뮬레이션이 가능한 삼구의조립체
US3046677A (en) Method and means for reproducing in a perfectly correct manner terrestrial and celestial maps
CN219085581U (zh) 月相成因演示仪
US2358075A (en) Training aid
CN204257124U (zh) 用于演示地球公转的教学演示仪
WO2004055755A1 (fr) Carte projective pivotante de l'hemisphere sud et de l'hemisphere nord depuis un meme point de vue
CN203895047U (zh) 地理双球仪
CN209859474U (zh) 一种盖天仪
KR101597031B1 (ko) 교육용 천구의
CN212208729U (zh) 一种演示用的地理教具
CN216486996U (zh) 一种太阳直射点移动演示仪
KR102449814B1 (ko) 교육용 천구의
CN108389501A (zh) 一种便于教学演示的晨昏圈地球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