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95047U - 地理双球仪 - Google Patents
地理双球仪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895047U CN203895047U CN201420242047.4U CN201420242047U CN203895047U CN 203895047 U CN203895047 U CN 203895047U CN 201420242047 U CN201420242047 U CN 201420242047U CN 203895047 U CN203895047 U CN 20389504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el
- spherical model
- earth
- geographical
- axostylus axosty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理双球仪,包括支架、基座,支架上装有轴杆,其特征在于:轴杆上装有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天球模型、第一地球模型、第二地球模型和时间球模型;天球模型、第一地球模型位于上方,时间球模型、第二地球模型位于下方;天球模型位于第一地球模型的外侧,二者同球心;时间球模型位于第二地球模型的外侧,二者同球心。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理双球仪。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教学演示的地球仪只是在球体表面绘出地理事物,除此之外不能表述任何其它地理事物;天球仪则要么结构过于简单,无法演示一年四季、昼夜的动态变化等天体现象;要么结构过于复杂,使得成本昂贵,无法普及;这些问题通常使得教师在教学时、或国家向民众普及地理和天文知识时产生了很大的困难,目前还没有一个能直观的、较完善的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和天文现象的地理教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理双球仪,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将地球仪和天球仪有效结合,进一步丰富了地理教具功能。
实现本实用新型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
一种地理双球仪,包括支架、基座,支架上装有轴杆,其特征在于:轴杆上装有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天球模型、第一地球模型、第二地球模型和时间球模型;天球模型、第一地球模型位于上方,时间球模型、第二地球模型位于下方;天球模型位于第一地球模型的外侧,二者同球心;时间球模型位于第二地球模型的外侧,二者同球心。
支架外形呈两个连接在一起的圆弧形,两个圆弧上、下设置;天球模型、第一地球模型位于支架上圆弧的内侧;时间球模型、第二地球模型位于支架下圆弧的内侧。
支架上圆弧的上端、下圆弧的下端、两个圆弧的公共端均设有轴套孔,轴杆安装在前述3个轴套孔内;轴杆的两端设有旋钮,旋钮位于支架的外侧。
轴杆为上粗下细的变径轴杆,相应支架两个圆弧公共端的轴套孔为变径轴套孔。
时间球模型外侧设有可转动的晨昏圈,晨昏圈内侧设有两个凸轴,时间球模型上相应设有轴孔;晨昏圈内侧还设有两个凹槽,两个凹槽之间的连线与前述两个凸轴之间的连线相互垂直,两个凹槽用于与轴杆扣合。
天球模型的外侧设有地平圈;地平圈为两个半圆构成的圆圈,在半圆接口处设有磁铁,两个半圆通过磁铁连接。
时间球模型上绘有纬线圈、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黄道、时线二十四条,即每隔15°绘一条时线,所有时线垂直于赤道;在赤道圈上设有两个轴孔,用于晨昏圈凸轴的扣入;
在时间球模型的各的纬线圈上刻有表示太阳高度的度数,在晨昏圈与南北极圈的交点处注有夏至日、冬至日点,在南北两极注有春分日、秋分日点,在晨昏圈由南北极点向冬夏至点的过渡带上刻有日期值,在黄道上注有二十四节气、相对于晨昏圈的春秋分日和冬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天球模型上绘有第二赤道坐标系、黄道、和各大星座;在黄道上绘有二十四节气;将天球上的星座分为四瓣星图,以四种颜色加以表示。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轴杆上装有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天球模型、第一地球模型、第二地球模型和时间球模型;天球模型、第一地球模型位于上方,时间球模型、第二地球模型位于下方;天球模型位于第一地球模型的外侧,二者同球心;时间球模型位于第二地球模型的外侧,二者同球心,前述各模型安装在轴杆上,轴杆的两端设有旋钮,通过旋钮可转动模型。天球模型的外侧设有地平圈,地平圈为两个半圆构成的圆圈,在半圆接口处设有磁铁,两个半圆通过磁铁连接,改变了现有晨昏圈固定于天球的传统,真正体现了地平圈是通过地心,且垂直于当地铅垂线的平面的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大圆的天文意义。时间球模型外侧设有可转动的晨昏圈,晨昏圈内侧设有两个凸轴,时间球模型上相应设有轴孔;根据晨昏圈所在的位置,可得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半昼弧和半夜弧的长度。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实现了地球仪和天球仪的有效结合,进一步丰富了地理教具功能。
本实用新型地理双球仪可以模拟告诉学生在夜晚天空可见的半球和不可见的半球,在地球模型表面加了一个时间球模型,丰富地球仪表述的内容,当知道一地时间后可清晰的知道地球上另外任意地点的时刻及该时刻的昼夜分布状况、世界各地在不同季节日出日落时刻、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季节变化、五带成因,可以反映当时季节的具体时间状况、可以很直观的向学生解释南半球季节和北半球相反的现象,根据晨昏圈可以容易的得出半昼弧和半夜弧的长度,可以根据晨昏圈所在的位置,容易的得出不同日期的正午太阳高度;可以根据当时的所处的季节、日期和时刻较准确的推演出当地的恒显星和不可以看见恒隐星范围,可看见不同时刻地球上不同地点所能看见的天体区域;且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是适用于中学地理和高校地理专业的《地球概论》及《自然地理学》等课程教学的十分有效的教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晨昏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轴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包括支架1、基座2,支架上装有轴杆3,轴杆上装有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天球模型4、第一地球模型5、第二地球模型6和时间球模型7;天球模型4、第一地球模型5位于上方,时间球模型7、第二地球模型6位于下方;天球模型4位于第一地球模型5的外侧,二者同球心;时间球模型7位于第二地球模型6的外侧,二者同球心。
支架1外形呈两个连接在一起的圆弧形,两个圆弧上、下设置;天球模型4、第一地球模型5位于支架上圆弧的内侧;时间球模型7、第二地球模型6位于支架下圆弧的内侧。
支架1上圆弧的上端、下圆弧的下端、两个圆弧的公共端均设有轴套孔,轴杆3安装在前述3个轴套孔内;轴杆的两端设有旋钮8,旋钮位于支架1的外侧,轴杆的两端设有螺纹,用于与旋钮8固定。
如图3所示,轴杆还可以为上粗下细的变径轴杆,相应支架两个圆弧公共端的轴套孔为变径轴套孔。
实施时,支架1可以由三部分组装而成,即顶架(支架上圆弧的上部)、曲轴(支架上圆弧的下部和支架下圆弧的上部连接而成)、底架(支架下圆弧的下部)。
如图1、图2所示,时间球模型外侧设有可转动的晨昏圈9,晨昏圈内侧设有两个凸轴11,时间球模型7上相应设有轴孔;晨昏圈内侧还设有两个凹槽12,两个凹槽之间的连线与前述两个凸轴之间的连线相互垂直,两个凹槽用于保证晨昏圈在必要时与轴杆扣合,所谓必要时意即春秋分时。
如图1所示,天球模型的外侧设有地平圈10;地平圈10为两个半圆构成的圆圈,在半圆接口处设有磁铁,两个半圆通过磁铁连接。
实施时,天球模型4上绘有第二赤道坐标系、黄道、和各大星座;第二赤道坐标系用于表示天体在天球上相对不变的位置,在黄道上绘有二十四节气,可以以小红点绘制在各节气上,以表示在不同季节太阳所处的天体位置;将天球上的星座分为四瓣星图,以四种颜色加以表示,各大星座绘制在四瓣星图的各个区域,以表示不同季节所能看见的星区;第一地球模型5与天球模型4同轴同心,以表示不同时刻地球上不同地点所能看见的天体区域。
实施时,时间球模型7上绘有纬线圈、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黄道、时线二十四条,即每隔15°绘一条时线,所有时线垂直于赤道,所有纬线圈为与二地球模型纬线圈扩大投影后得到的纬线圈一致;在时间球模型7的各的纬线圈上刻有可以表示太阳高度值,可以根据晨昏圈所在的位置,得出不同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当晨昏圈两端点位于南极与北极点时,此时地球处于春秋分时刻,当晨昏圈两端分别位于北极圈的夏至点南极圈的冬至点时,地球北半球处于夏季的夏至日、南半球处于冬季的冬至日,当晨昏圈两端分别向位于北极圈冬至和南极圈夏至点移动时,根据晨昏圈由南北极点向冬夏至点的过渡带上刻有的日期值,此时地球北半球从夏季逐步转变为冬季、同时南半球逐步转变为夏季,当晨昏圈两端分别位于北半球冬至点、南半球夏至点时,地球北半球处于冬季南半球处于夏季。此方法可以很直观的向学生解释南半球季节和北半球相反的现象。此外,根据晨昏圈所在的位置,得出不同季节不同日期半昼弧和半夜弧的长度。
Claims (6)
1.一种地理双球仪,包括支架、基座,支架上装有轴杆,其特征在于:轴杆上装有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天球模型、第一地球模型、第二地球模型和时间球模型;天球模型、第一地球模型位于上方,时间球模型、第二地球模型位于下方;天球模型位于第一地球模型的外侧,二者同球心;时间球模型位于第二地球模型的外侧,二者同球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理双球仪,其特征在于:支架外形呈两个连接在一起的圆弧形,两个圆弧上、下设置;天球模型、第一地球模型位于支架上圆弧的内侧;时间球模型、第二地球模型位于支架下圆弧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理双球仪,其特征在于:支架上圆弧的上端、下圆弧的下端、两个圆弧的公共端均设有轴套孔,轴杆安装在前述3个轴套孔内;轴杆的两端设有旋钮,旋钮位于支架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理双球仪,其特征在于:轴杆为上粗下细的变径轴杆,相应支架两个圆弧公共端的轴套孔为变径轴套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理双球仪,其特征在于:时间球模型外侧设有可转动的晨昏圈,晨昏圈内侧设有两个凸轴,时间球模型上相应设有轴孔;晨昏圈内侧还设有两个凹槽,两个凹槽之间的连线与前述两个凸轴之间的连线相互垂直,两个凹槽用于与轴杆扣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理双球仪,其特征在于:天球模型的外侧设有地平圈;地平圈为两个半圆构成的圆圈,在半圆接口处设有磁铁,两个半圆通过磁铁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242047.4U CN203895047U (zh) | 2014-05-13 | 2014-05-13 | 地理双球仪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242047.4U CN203895047U (zh) | 2014-05-13 | 2014-05-13 | 地理双球仪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895047U true CN203895047U (zh) | 2014-10-22 |
Family
ID=51721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242047.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95047U (zh) | 2014-05-13 | 2014-05-13 | 地理双球仪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89504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79732A (zh) * | 2020-01-09 | 2020-05-19 | 南京中视联教育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 一种易操作地理教学设备 |
-
2014
- 2014-05-13 CN CN201420242047.4U patent/CN20389504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79732A (zh) * | 2020-01-09 | 2020-05-19 | 南京中视联教育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 一种易操作地理教学设备 |
CN111179732B (zh) * | 2020-01-09 | 2022-09-13 | 英诺贝杰(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易操作地理教学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009187008A (ja) | 正距方位半球図法による歪みの少ない地図 | |
CN203895047U (zh) | 地理双球仪 | |
CN104134396A (zh) | 教学与科普天球仪 | |
CN204143761U (zh) | 一种天体视运动演示仪 | |
CN203288164U (zh) | 透明四色经纬度天球仪 | |
CN201655134U (zh) | 多功能地球仪 | |
CN101515417B (zh) | 显示昼夜的地球仪 | |
CN102097030A (zh) | 日心天球·三球仪 | |
CN201251884Y (zh) | 星象转动盘 | |
CN202102636U (zh) | 地球运动教学演示用具 | |
CN202976669U (zh) | 模拟时差的动态地球仪 | |
CN217085991U (zh) | 天文地球仪 | |
CN201732512U (zh) | 一种日照演示仪 | |
CN205751335U (zh) | 一种地理教具 | |
CN101794532A (zh) | 半掩地球仪 | |
CN221766245U (zh) | 一种太阳视运动演示球 | |
CN201965847U (zh) | 新型多功能地球仪 | |
CN203799577U (zh) | 天球坐标系表示仪 | |
CN202855183U (zh) | 一种新型多功能三球仪 | |
CN2837968Y (zh) | 可解剖的地球仪 | |
CN216486996U (zh) | 一种太阳直射点移动演示仪 | |
KR102449814B1 (ko) | 교육용 천구의 | |
CN202230664U (zh) | 一种太阳直射点演示仪 | |
CN203250471U (zh) | 一种地理教学用多功能地球仪 | |
CN203882542U (zh) | 地球晨昏仪教学仪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2 Termination date: 20150513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