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60700U - 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 - Google Patents

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60700U
CN209960700U CN201920228452.3U CN201920228452U CN209960700U CN 209960700 U CN209960700 U CN 209960700U CN 201920228452 U CN201920228452 U CN 201920228452U CN 209960700 U CN209960700 U CN 2099607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amper
rise building
blower
retu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2845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炳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22845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607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607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6070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本实用新型的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包括:送风机,设置于高层建筑的送风机室,当发生火灾时,通过向上风道供给外部空气;自动差压风门,分别设置于上述高层建筑的各层排烟区域,用于当发生火灾时调节上述排烟区域的压力;以及复合风门,设置于上述送风机的供气口侧,设置有手动调节开闭部及自动调节开闭部,当发生火灾时,通过上述送风机调节向上述向上风道供给的送风量。

Description

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更详细地,涉及如下的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即,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在高层建筑的各个层中,将排烟区域与室内之间的差压稳定地维持在所需要的压力范围内,以防止发生火灾的室内的烟或有害气体向疏散楼梯或电梯流入。
背景技术
通常,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电梯口或楼梯间前的空间为排烟区域,在高层建筑设置有排烟装置或排烟设备,以防止在高层建筑的室内发生的烟或有害气体的流入,使得高层建筑的室内人员可以通过疏散楼梯或电梯安全地向高层建筑外避难。
在高层建筑的排烟区域设置的排烟装置的代表例如下,形成有沿着高层建筑的上下方向移送外部空气的流路的向上风道和在高层建筑的各个层排烟区域设置的自动差压风门,当发生火灾时,开放与向上风道相连通的自动差压风门来向排烟区域供给外部空气。具体地,自动差压风门平时处于关闭状态,当发生火灾时,自动差压风门按预先设定的开放率开放,使排烟区域与室内的差压维持在所需要的压力范围(例如,40~60Pa范围),排烟区域的压力大于室内的压力(例如,排烟区域与室内之间的差压为40~60Pa范围),在为了室内人员的避难而开放排烟区域的出入门的情况下,以更大的开放率开放,从而,确保对应排烟区域开放的出入门所需要的防烟风速。
另一方面,上述具有代表性的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包括为了通过向上风道向各层的排烟区域供给高层建筑的外部空气而设置于高层建筑的地下或楼顶的送风机。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中,所选择的送风机需要以根据对应高层建筑的大小及结构等发挥出必要的排烟性能的方式具有充分的设计送风量,尤其,优选地,需要设置如下送风机100,即,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以发挥在多种情况所需要的排烟性能的方式具有充分高的设计送风量的送风机100。
但是,如上所述,在高层建筑设置具有相对高的设计送风量的送风机的情况下,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特定情况,例如,在排烟区域的出入门均被关闭的情况下,排烟区域的压力过度增加,使得处于超压状态,由此,会发生从室内逃向室外的室内人员无法打开出入门或者很难打开出入门的情况。
同时,通常,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需要满足以下3种设计基准要求或排烟性能基准要求,当发生火灾时,以往的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无法在多种情况下充分满足以下的3种要求。
1)排烟区域与室内之间的差压需要维持所需要的压力范围(例如,40~60Pa范围)
2)在排烟区域的出入门中的至少一个开放的情况下,确保对应排烟区域开放的出入门所需的防烟风速(例如,0.7m/s以上)
3)与2)同时,需要维持在出入门未开放的其他层(未开放层)的排烟区域中所需要的差压(例如,28Pa以上)
作为相关现有技术文献,包括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1185801号(发明名称:高层建筑的排烟风门系统,公开日期:2012年10月02日)及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1123934号(发明名称:分离泄露量和补充量来进行供气的高层建筑的排烟系统,公开日期:2012年03月23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即,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在多种情况下,将高层建筑的排烟区域与室内之间的差压稳定地维持在所需要的压力范围内,在排烟区域的出入门开放的情况下,确保对应排烟区域开放的出入门所需要的防烟风速,同时,稳定地维持出入门未开放的其他层(非开放层)的排烟区域所需要的差压。
上述目的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实现,上述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包括:送风机,设置于高层建筑的送风机室,当发生火灾时,通过向上风道供给外部空气;自动差压风门,分别设置于上述高层建筑的各层排烟区域,用于当发生火灾时调节上述排烟区域的压力;以及复合风门,设置于上述送风机的供气口侧,设置有手动调节开闭部及自动调节开闭部,当发生火灾时,通过上述送风机调节向上述向上风道供给的送风量。
优选地,当上述复合风门设置于上述高层建筑时,上述手动调节开闭部处于开启状态,上述自动调节开闭部处于关闭状态,当发生火灾时,在上述排烟区域与室内之间的差压减少至所需要的压力以下的情况下,上述自动调节开闭部可切换为开启状态。
优选地,上述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还可包括从上述送风机的供气口侧取出通过上述送风机供给的外部空气的一部分来向上述送风机的吸气口侧返回的返回风门。
优选地,考虑到上述送风机的设计送风量,当发生火灾时,上述返回风门从关闭状态可切换为开启状态或者从开启状态可切换为关闭状态,以使上述排烟区域与室内之间的差压维持在所需要的压力范围内。
优选地,当发生火灾时,上述返回风门可切换为开启状态,以防止上述排烟区域与室内之间差压增加至所需要的压力以上。
优选地,上述复合风门的上述自动调节开闭部可切换为开启状态,上述返回风门可切换为关闭状态,以便当发生火灾时,在开放上述多个排烟区域的出入门中的至少一个的情况下,确保上述排烟区域所需要的防烟风速。
优选地,上述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还可包括:吸气风道,用于连接外部空气吸入口与上述送风机,上述外部空气吸入口与上述高层建筑的外部相连通;供气风道,用于连接上述送风机与上述复合风门,以使沿着上述吸气风道移送的外部空气通过上述复合风门向上述向上风道供给;以及返回风道,用于连接与上述供气风道相连通的上述返回风门与上述吸气风道,以向上述送风机的吸气口侧返回沿着上述供气风道移送的外部空气的一部分。
优选地,上述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还可包括用于控制上述复合风门的上述自动调节开闭部和上述返回风门的开闭动作的复合返回控制板。
优选地,上述复合返回控制板设置于上述高层建筑的预先确定的高度以上的位置,而并非设置于上述复合风门和上述返回风门所在的上述送风机室,当发生火灾时,以上述排烟区域与上述室内之间的差压为基础可向上述复合风门和上述返回风门分别发送用于上述复合风门的自动调节开闭部和上述返回风门的开闭动作的控制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具有如下效果,即,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在多种情况下,将排烟区域与室内之间的差压稳定地维持在所需要的压力范围(例如,40~60Pa范围)内,在开放排烟区域的出入门的情况下,确保对应排烟区域开放的出入门所需要的防烟风速(例如,0.7m/s以上),同时,稳定地维持出入门未开放的其他层(非开放层)的排烟区域所需要的差压(例如,28Pa以上)。
尤其,本实用新型的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具有如下效果,即,即使设置具有相对高的设计送风量的送风机,也可以防止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排烟区域的压力过度增加而导致超压状态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中,当发生火灾时,排烟区域与室内之间差压维持在所需要的压力范围的简图。
图2为图1中的高层建筑的送风机室的放大图。
图3为用于说明在图1的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中,当发生火灾时,在开放排烟区域的出入门中的至少一个的情况下,确保对应层(开放层)的排烟区域所需要的防烟风速,在出入门未开放的其他层(未开放层)的排烟区域维持所需要的差压的简图。
图4为图3中的高层建筑的送风机室的放大图。
图5为用于说明图1中的自动差压风门的一例的简要主视图。
图6为用于说明图1中的复合风门的一例的简要主视图。
图7为用于说明图1中的返回风门的一例的简要主视图。
图8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中的复合返回控制板和备用复合返回控制板的设置状态的简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高层建筑
11:送风机室
11a:外部空气吸入口
12:向上风道
13:排烟区域
14:室内
15:出入门
100:送风机
110:供气风道
200:复合风门
300:自动差压风门
400:返回风门
500:吸气风道
600:排出风道
700:复合返回控制板
800:备用复合返回控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和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动作上的优点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现的目的而需要参照例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附图及附图中记载的内容。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使得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但是,在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为了明确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主旨而省略对于已公知的功能或结构的说明。
图1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中,当发生火灾时,排烟区域与室内之间差压维持在所需要的压力范围的简图。图2为图1中的高层建筑的送风机室的放大图。
参照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包括:送风机100,设置于高层建筑10的送风机室11;自动差压风门300,分别设置于高层建筑10的各层排烟区域13;以及复合风门200,设置于送风机100的风道,用于调节通过送风机100供给的送风量。而且,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还包括取出通过送风机100供给的空气的一部分再次向送风机100侧返回的返回风门400。
其中,如图1所示,高层建筑10由送风机室11、向上风道12、排烟区域13、室内14、出入门15、楼梯间16、电梯(未图示)等的空间构成。作为参考,室内14为人类居住或办公的空间,出入门15可分为用于向室内出入的出入门和用于向楼梯间16出入的出入门。
呈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的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中,当高层建筑10发生火灾时,在排烟区域13的出入门在室内14的人员避难之前关闭的状态下,将排烟区域13的差压(即,排烟区域13与室内14之间的差压)维持在所需要的压力范围(例如,40~60Pa范围)内,当发生火灾时,在开放排烟区域13的多个出入门15中的至少一个的情况下,确保对应层(开放层)的排烟区域13所需要的防烟风速(例如,0.7m/s以上),并可维持在出入门未开放的其他层(未开放层)的排烟区域所需要的差压(例如,28Pa以上)。
参照图1及图2,送风机100设置于在高层建筑10的地下层形成的送风机室11的内部。但是,与此不同,送风机100还可设置于高层建筑10的楼顶。平时,这种送风机100维持停止的状态,但是,当发生火灾时,送风机100进行工作来吸入高层建筑10外部的新鲜空气并向高层建筑10的向上风道12供给上述空气。
为此,送风机室11设置有:吸气风道500,用于连接外部空气吸入口11a与送风机100的吸气口侧;以及供气风道110,为了向高层建筑10的向上风道12引导沿着吸气风道500移送的外部空气而连接向上风道12与送风机100的供气口侧。即,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还包括设置于送风机室11的内部的吸气风道500及供气风道110。
其中,如图2所示,优选地,吸气风道500水平配置,供气风道110垂直配置。而且,外部空气吸入口11a与高层建筑10的1层外部相连通并呈格栅结构。
图3为用于说明在图1的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中,当发生火灾时,在开放排烟区域的出入门中的至少一个的情况下,确保对应层(开放层)的排烟区域所需要的防烟风速,在出入门未开放的其他层(未开放层)的排烟区域维持所需要的差压的简图。图4为图3中的高层建筑的送风机室的放大图。图5为用于说明图1中的自动差压风门的一例的简要主视图。
参照图1至图5,自动差压风门300包括:风门外罩310,设置于排烟区域13的一侧壁面;多个风门叶片320,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于风门外罩310;驱动马达部(未图示),产生用于转动多个风门叶片320的驱动力;以及控制板330,从设置于高层建筑10的火灾检测系统接收火灾检测信号,通过上述驱动马达部控制多个风门叶片320的开闭动作。在此情况下,多个风门叶片320与设置于风门外罩310的内侧的连杆(未图示)依次结合,当驱动马达部进行工作时,多个风门叶片320以一体转动。如图5所示,平时,这种多个风门叶片320维持关闭状态,如图1及图3所示,当发生火灾时,多个风门叶片320进行转动来切换为开启状态。呈与设置于风门外罩310的内侧的连杆(未图示)依次结合,当驱动马达部进行工作时,多个风门叶片320以一体转动的结构。
另一方面,为了设置及维护的便利,控制板330设置于在风门外罩310的上部形成的上部门315的内侧空间。而且,在控制板330设置有用于与高层建筑10的火灾检测系统建立联动的端子部(未图示)和用于测定排烟区域13与室内14之间的差压的差压测定模块(未图示)。例如,上述差压测定模块可以与室内压力检测管(未图示)和排烟区域压力检测管(未图示)相结合,上述室内压力检测管(未图示)为了检测室内14的压力而延伸至室内14侧,上述排烟区域压力检测管(未图示)为了检测排烟区域13的压力而延伸至与排烟区域13相向的风门外罩310的正面侧。
作为参考,优选地,自动差压风门300的供气方式为向上供气方式,即,当发生火灾时,以自动差压风门300的正面为基准,风门叶片320的开启方向朝向上方,以此有效防止在室内14的上部形成的烟向排烟区域13流入的防烟风速发生损失。
参照图1至图5,自动差压风门300分别设置于高层建筑10的各层排烟区域13,当高层建筑10发生火灾时,调节排烟区域13的气压。具体地,当高层建筑10发生火灾时,在室内14的人需要通过楼梯间16向1层或楼顶等安全场所迅速避难,当火灾层的烟向楼梯间16流入时,避难会面临问题,当发生火灾时,自动差压风门300切换为开启状态,向排烟区域13的内部供给沿着向上风道12移送的外部的新鲜空气,以防止发生火灾的室内14的烟通过与各层的楼梯间16相邻的排烟区域13向楼梯间16流入。
由此,排烟区域13的压力上升,排烟区域13与室内14之间的差压维持在所需要的压力范围(例如,40~60Pa范围),从而可阻隔在室内14产生的烟来确保安全的楼梯间16。即,平时,自动差压风门300处于关闭状态,若通过设置于高层建筑10的火灾检测系统接收火灾检测信号,则自动差压风门300会开放,向排烟区域13供给通过向上风道12供给的外部空气来使排烟区域13的气压维持在发生火灾的室内14气压以上。
通常,优选地,如图1所示,当高层建筑10发生火灾时,在各层排烟区域13的所有出入门15关闭的状态下,自动差压风门300以规定的开放率(例如,5~20%)开放,如图3所示,在开放排烟区域13的出入门15中的至少一个的情况下,100%开放自动差压风门300,来补充由此急剧降低的排烟区域13的差压并确保对于开放的出入门15的充分的防烟风速。在此情况下,可通过调节多个风门叶片320的开放角度来设定自动差压风门300的开放率。
图6为用于说明图1中的复合风门的一例的简要主视图。
参照图1至图4及图6,复合风门200包括:风门外罩210,在送风机100的供气口侧设置于供气风道110上;以及手动调节开闭部220及自动调节开闭部230,设置于风门外罩210。
如图6所示,手动调节开闭部220包括2个风门叶片221以及用于调节风门叶片221的开闭状态的手动操作部223。在此情况下,相对于风门外罩210,2个风门叶片221以形成为一体的方式转动。当复合风门200的工厂出货时,这种复合风门200的手动调节开闭部220处于关闭状态,当在高层建筑10设置复合风门200时,上述复合风门200的手动调节开闭部220处于开启状态。在此情况下,手动调节开闭部220中,风门叶片221的开放角度可根据对应高层建筑10的设置环境适当设定,当高层建筑10发生火灾时,需要满足在各层的排烟区域13的出入门15关闭的状态下所需要的排烟区域13与室内14之间的差压范围(例如,40~60Pa范围)。
如图6所示,自动调节开闭部230包括4个风门叶片231及当高层建筑10发生火灾时自动驱动风门叶片231的开闭动作的驱动马达部233。在此情况下,相对于风门外罩210,4个风门叶片231以形成为一体的方式转动。当在高层建筑10设置复合风门200时,复合风门200的自动调节开闭部230处于关闭状态,当高层建筑10发生火灾时,在排烟区域13与室内14之间的差压满足所需要的压力范围的情况下,如图1及图2所示,复合风门200的自动调节开闭部230维持关闭状态。相反,当发生火灾时,在排烟区域13与室内14之间的差压减少所需要的压力以下的情况下,即,在开放排烟区域13的出入门15中的至少一个的情况下,如图3及图4所示,自动调节开闭部230切换为开启状态,从而通过垂直风道12供给更多的外部空气,由此,增加排烟区域13的差压,可确保对应排烟区域13中开放的出入门15所需要的防烟风速(例如,0.7m/s以上)。在此情况下,自动调节开闭部230的驱动马达部233被复合返回控制板700(参照图8)的控制,将在后述内容中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作为参考,复合风门200的手动调节开闭部220和自动调节开闭部230中,风门叶片221、231的转动工作与上述自动差压风门300类似,因此,将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复合风门200中,手动调节开闭部220的风门叶片221由2个构成,自动调节开闭部230的风门叶片231由2个构成,各个风门叶片221、231的数量可以适当改变,但是,优选地,对于复合风门200的整体开放面积,手动调节开闭部220占据大约30%的开放面积,自动调节开闭部230占据大约70%的开放面积。作为参考,复合风门200通过手动调节的风门叶片221和自动调节的风门叶片231组合而成,从而被称为“复合”。
图7为用于说明图1中的返回风门的一例的简要主视图。
参照图1至图4及图7,返回风门400包括:风门外罩410,设置于送风机100的供气风道110的一侧;多个风门叶片420,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风门外罩410;以及驱动马达部430,产生用于转动多个风门叶片420的驱动力。在此情况下,与复合风门200的驱动马达部233相同,返回风门400的驱动马达部430被复合返回控制板700(参照图8)的控制,将在后述内容中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这种返回风门400从送风机100的供气口侧取出通过送风机100供给的空气的一部分,使其向送风机100的吸气口侧返回。为此,在送风机室11设置有如图2及图4所示的返回风道600,以使沿着供气风道110通过向上风道12移送的外部空气中的一部分发生分支并再次向吸气风道500侧流入。即,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还包括设置于送风机室11的内部的返回风道600。
具体地,返回风道600用于连接供气风道110的一侧与吸气风道500的一侧,如图2及图4所示,包括:水平管610,一端部与供气风道110的一侧相结合;弯曲管630,一端部与水平管610相结合,弯曲延伸;以及垂直管620,一端部与弯曲管630的另一端部相结合,另一端部与吸气风道500的一侧相结合。在此情况下,返回风道600的垂直管620沿着下侧方向延伸来在送风机100与外部空气吸入口11a之间与吸气风道500相连接,为此,如图2及图4所示,吸气风道550与返回风道600的垂直管620相连接的部分呈“T”字形连接管510。另一方面,返回风门400设置于返回风道600上,位于返回风道600的水平管610入口侧。作为参考,返回风门400的面积大小根据送风机100的供气风道110的面积大小确定,优选地,返回风门400的面积大小约为供气风道110的面积大小的50%左右。
返回风门400从关闭状态切换为开启状态或者从开启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以便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排烟区域13与室内14之间的差压维持在所需要的压力范围内,其技术含义如下。
通常,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中,送风机100选择以根据对应高层建筑10的大小及结构等发挥出需要的排烟性能的方式具有充分设计送风量的产品,尤其,当发生火灾时,在开放排烟区域13的出入门15中的至少一个的情况下,对应排烟区域13的压力会减少,因此,为了将对应排烟区域13的压力增加至所需要的压力范围并确保开放的出入门15所需要的防烟风速,需要设置具有充分高的设计送风量的送风机100。但是,如上所述,在设置具有相对高的设计送风量的送风机100的情况下,当发生火灾时,在排烟区域13的出入门15均处于关闭的状态下,排烟区域13的压力会过度增加,当发生火灾时,排烟区域13与室内14之间的差压会超出所需要的压力范围。当然,这种问题可通过设置由上述说明的手动调节开闭部220和自动调节开闭部230构成的复合风门200来解决一部分,但是,即使设置复合风门200,当发生火灾时,在多种情况中,无法满足以下排烟性能试验的3种要求:1)排烟区域与室内之间的差压需要维持所需要的压力范围(例如,40~60Pa范围),2)在排烟区域的出入门中的至少一个开放的情况下,确保对应排烟区域开放的出入门所需的防烟风速(例如,0.7m/s以上),3)与此同时,需要维持在出入门未开放的其他层(未开放层)的排烟区域中所需要的差压(例如,28Pa以上)。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高层建筑排烟装置中,当发生火灾时,返回风门400在任何情况下均满足上述排烟性能试验的3种要求。尤其,返回风门400考虑到送风机100的设计送风量,可防止当发生火灾时排烟区域的压力过度增加而导致超压状态的现象。
具体地,当设置于高层建筑100时,返回风门400处于关闭状态,当发生火灾时,如图1及图2所示,返回风门400切换为开启状态,以防止排烟区域13与室内14之间的差压增加至所需要的压力以上。由此,沿着110移送的外部空气的一部分沿着返回风道600再次向吸入风道500流入,从而向送风机100的吸气口侧返回。结果,本实用新型的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根据返回风门400的开启状态切换,沿着向上风道12供给的外部空气的量会减少,因此,即使设置具有相对高的设计送风量的送风机100,也可以通过这种返回风门400防止排烟区域13的压力过度增加而导致超压状态的现象。
并且,当高层建筑10发生火灾时,在开放排烟区域13的出入门15中的至少一个的情况下,如图3及图4所示,返回风门400再次切换为关闭状态,沿着供气风道110移送的外部空气不向送风机100的吸气侧返回,而是均通过向上风道12供给。在此情况下,如上所述,复合风门200的自动调节开闭部230从关闭状态切换为开启状态。由此,本实用新型的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中,通过向上风道12供给的外部空气的量增加至送风机100的设计送风量,因此,确保对应排烟区域13的开放的出入门所需要的防烟风速,同时,可维持在出入门未开放的其他层(非开放层)的排烟区域13中所需要的差压。
另一方面,与本实施例不同,返回风门400从送风机100的供气风道110取出通过送风机100供给的外部空气的一部分之后,并不向送风机100的吸气风道600移送上述空气,例如,向送风机室11排出的情况下,当经过规定时间时,送风机室11的内部压力会上升,由此,从送风机100的供气风道110取出一部分外部空气的返回风门400无法顺畅地进行工作,结果,排烟区域13的压力过度增加,排烟区域13与室内14之间的差压超出所需要的压力范围。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本实施例的返回风门400在送风机100的供气风道110取出通过送风机100供给的外部空气的一部分之后,并不将其向外部排出,而是使其向送风机100的吸气风道500返回。
图8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中的复合返回控制板和备用复合返回控制板的设置状态的简图。作为参考,图8中,为了说明复合返回控制板700与备用复合返回控制板800的设置位置,自动差压风门300追加示出了从正面观察的差压风门300。
参照图8,本实施例的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包括复合风门200的自动调节开闭部230和控制返回风门400的开闭动作的复合返回控制板700以及备用复合返回控制板800。在此情况下,备用复合返回控制板800用于在复合返回控制板700发生故障时备用,其结构及功能实质上与复合返回控制板700相同。在此情况下,当复合返回控制板700发生故障时,备用复合返回控制板800自动建立联动。
当发生火灾时,复合返回控制板700以排烟区域13与室内14之间的差压为基础分别向自动调节开闭部230的驱动马达部233和返回风门400的驱动马达部发送用于复合风门200的自动调节开闭部230和返回风门400的开闭动作的控制信号。在此情况下,如上所述,排烟区域13与室内14之间的差压通过设置于自动差压风门300的控制板330的差压测定模块(未图示)测定,所测定的差压值向复合返回控制板700发送。但是,与此不同,复合返回控制板700还可包括直接测定排烟区域13与室内14之间的差压的额外的差压测定模块(未图示)。
具体地,当发生火灾时,在排烟区域13的出入门在室内14的人员避难之前关闭的状态下,复合返回控制板700向返回风门400的驱动马达部430发送用于将返回风门400从关闭状态切换为开启状态的控制信号,使排烟区域13与室内14之间的差压维持在所需要的压力范围(例如,40~6Pa范围)。在此情况下,复合风门200的自动调节开闭部230维持关闭状态。
之后,在开放排烟区域13的出入门15中的至少一个并使排烟区域13与室内之间的差压急剧减少的情况下,复合返回控制板700向自动调节开闭部230的驱动马达部233发送用于将复合风门200的自动调节开闭部230切换为关闭状态的控制信号,另一方面,向返回风门400的驱动马达部430发送用于将返回风门400从开启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的控制信号,以便确保对应排烟区域中开放的出入门所需要的防烟风速(例如,0.7m/s以上),在出入门未开放的其他层(非开放层)的排烟区域中,维持所需要的差压(例如,28Pa以上)。
另一方面,优选地,复合返回控制板700并非设置于复合风门200或返回风门400,而是设置于从形成有复合风门200和返回风门400的送风机室11中垂直高度10m以上的位置,以便可以检测到向上风道12内的平均风压。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复合返回控制板700设置于高层建筑10的3层,无需设置额外的设置结构物,如图8所示,与自动差压风门300的控制板330一同安装于位于3层的自动差压风门300。作为参考,如图8所示,备用复合返回控制板800安装于在高层建筑10的4层形成的自动差压风门300。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及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多种修改及变形对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这种修订例或变形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送风机,设置于高层建筑的送风机室,当发生火灾时,通过向上风道供给外部空气;
自动差压风门,分别设置于上述高层建筑的各层排烟区域,用于当发生火灾时调节上述排烟区域的压力;以及
复合风门,设置于上述送风机的供气口侧,设置有手动调节开闭部及自动调节开闭部,当发生火灾时,通过上述送风机调节向上述向上风道供给的送风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上述复合风门设置于上述高层建筑时,上述手动调节开闭部处于开启状态,上述自动调节开闭部处于关闭状态,
当发生火灾时,在上述排烟区域与室内之间的差压减少至所需要的压力以下的情况下,上述自动调节开闭部切换为开启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返回风门,从上述送风机的供气口侧取出通过上述送风机供给的外部空气的一部分来向上述送风机的吸气口侧返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考虑到上述送风机的设计送风量,当发生火灾时,上述返回风门从关闭状态切换为开启状态或者从开启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以使上述排烟区域与室内之间的差压维持在所需要的压力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发生火灾时,上述返回风门切换为开启状态,以防止上述排烟区域与室内之间的差压增加至所需要的压力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复合风门的上述自动调节开闭部切换为开启状态,上述返回风门切换为关闭状态,以便当发生火灾时,在开放上述多个排烟区域的出入门中的至少一个的情况下,确保上述排烟区域所需要的防烟风速。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吸气风道,用于连接外部空气吸入口与上述送风机,上述外部空气吸入口与上述高层建筑的外部相连通;
供气风道,用于连接上述送风机与上述复合风门,以使沿着上述吸气风道移送的外部空气通过上述复合风门向上述向上风道供给;以及
返回风道,用于连接与上述供气风道相连通的上述返回风门与上述吸气风道,以向上述送风机的吸气口侧返回沿着上述供气风道移送的外部空气的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控制上述复合风门的上述自动调节开闭部和上述返回风门的开闭动作的复合返回控制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复合返回控制板设置于上述高层建筑的预先确定的高度以上的位置,而并非设置于上述复合风门和上述返回风门所在的上述送风机室,
当发生火灾时,以上述排烟区域与室内之间的差压为基础向上述复合风门和上述返回风门分别发送用于上述复合风门的自动调节开闭部和上述返回风门的开闭动作的控制信号。
CN201920228452.3U 2019-02-22 2019-02-22 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9607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28452.3U CN209960700U (zh) 2019-02-22 2019-02-22 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28452.3U CN209960700U (zh) 2019-02-22 2019-02-22 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60700U true CN209960700U (zh) 2020-01-17

Family

ID=69237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28452.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960700U (zh) 2019-02-22 2019-02-22 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607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09508A (zh) * 2019-02-22 2020-09-01 俞炳圭 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09508A (zh) * 2019-02-22 2020-09-01 俞炳圭 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47529B2 (ja) 階段吹き抜け及び給気シャフトを有する高層ビル
KR101223239B1 (ko) 누설량과 보충량의 분리 공급기능을 가지는 급기댐퍼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2289665B1 (ko) 복합 급기 댐퍼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고층 건물의 제연 시스템
KR101969947B1 (ko) 고층건물의 제연장치
KR102054889B1 (ko) 급기가압 차압제연장치
KR101934034B1 (ko) 고층건물의 제연장치
KR102622256B1 (ko) 자동 차압 급기 댐퍼 및 그의 시스템
KR101529463B1 (ko) 고층건물의 제연방법 및 고층건물의 제연장치
CN209960700U (zh) 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
CN111609508A (zh) 高层建筑的排烟装置
KR101123934B1 (ko) 누설량과 보충량을 분리하여 급기하는 고층건물의 제연시스템
KR200432485Y1 (ko) 건축물 제연구역의 풍량 과압조절 장치.
KR102484872B1 (ko) 고층건물의 제연 시스템 및 그것의 제연 방법
KR102645959B1 (ko) 복합 댐퍼 기반의 스마트 제연 시스템
EP2971995A1 (en) Arrangement for pressurizing a space and/or evacuating smoke therefrom in case of a fire
KR200393245Y1 (ko) 고층건물의 제연장치
KR200419718Y1 (ko) 건축물 자동제연시스템의 송풍라인 풍압 자동조절장치
KR20180067076A (ko) 급기 가압형 제연시스템용 급기댐퍼
KR100421805B1 (ko) 제연방법
JP2005040504A (ja) 排煙設備および加圧排煙システム
KR102645958B1 (ko) 인버터 송풍기 기반의 스마트 제연 시스템
KR102472580B1 (ko) 자동 차압급기댐퍼를 구비한 고층건물 제연 시스템
KR102602705B1 (ko) 복합모터의 복합댐퍼 제어시스템
KR102413971B1 (ko) 급기가압 시스템의 건물용 차압 및 방연댐퍼 모듈 및 이의 운영방법
KR102607086B1 (ko) 통신형 전실댐퍼를 이용한 제연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