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60651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960651U CN209960651U CN201920327836.0U CN201920327836U CN209960651U CN 209960651 U CN209960651 U CN 209960651U CN 201920327836 U CN201920327836 U CN 201920327836U CN 209960651 U CN209960651 U CN 2099606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conditioner
- heat dissipation
- panel
- air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空调器。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的电控模板散热效率低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外机具有出风口并包括电控箱,所述电控箱包括配置散热单元的电控模块,所述散热单元包括散热组件及罩设在所述散热组件外的导流构件,所述导流构件与所述散热组件在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位置形成出风区域,所述导流构件与所述散热组件在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位置形成进风区域,所述出风区域的面积小于所述进风区域的面积。本实用新型通过使导流构件与散热组件形成的出风区域面积小于进风区域面积,增大流经散热组件的空气速度,提高了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多联机顶出风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电控箱,其中,电控箱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的电控模块,在空调器运行时,电控模块会产生大量的热,若不及时将这部分热量散出,则可能造成电控模块过热甚至短路,这就需要设置相应的散热装置来带走这部分热量。目前通常通过利用散热片来带走这部分热量。
不过,由于散热片通常与电控模块都设置在壳体内,由散热片散发的热量并不能完全排出壳体,即通过散热片来散发电控模块产生的热量能够取得的散热效率较低。并且目前的散热片是铝合金加工制成的,散热片存在锋利的锐角边,存在安全隐患。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空调器的电控模板散热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外机具有出风口并包括电控箱,所述电控箱包括电控模块,所述电控模块配置有散热单元,其中,所述散热单元包括散热组件以及罩设在所述散热组件外的导流构件,所述导流构件与所述散热组件在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位置形成出风区域,所述导流构件与所述散热组件在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位置形成进风区域,以便流经所述散热组件的空气中的至少一部分依次经所述进风区域、所述出风区域和所述出风口排出所述空调室外机;其中,所述出风区域的面积小于所述进风区域的面积。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构件包括导流部分,所述导流部分在远离所述电控模块的表面形成聚集区域,以便阻挡液体经由所述散热组件进入所述电控模块。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部分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散热组件形成所述进风区域,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散热组件形成所述出风区域,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在远离所述电控模块的表面形成所述聚集区域。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控箱包括面板,所述电控模块设置于所述面板,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均为片状结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面板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面板之间的夹角。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面板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55°小于等于70°。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面板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50°小于等于65°,并且/或者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面板之间的夹角比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面板之间的夹角大3-8°。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聚集区域在最靠近所述散热组件的位置与所述散热组件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其中,所述第一间隙的范围为5-20mm。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构件包括基体,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以一体成型或者固定连接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基体,所述基体与所述面板连接。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基体为板状结构,所述基体与相应侧的散热组件之间具有第二间隙,其中,所述第二间隙的范围为3-5mm。
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沿出风方向的外缘与所述散热组件沿出风方向的外缘之间具有距离差。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空调室外机的电控箱包括电控模块,该电控模块配置有散热单元,该散热单元包括散热组件以便带走电控模块产生的热量,并且,在散热组件的外侧罩设有导流构件,该导流构件与散热组件在靠近出风口的位置形成出风区域,以及与散热组件在远离出风口的位置形成进风区域,而空调室外机内的空气在排出空调室外机时至少有一部分会流经散热组件,通过上述设置,流经散热组件的空气中至少有一部分会依次经进风区域、出风区域以及出风口排出空调室外机。
并且,上述形成的出风区域的面积小于进风区域的面积,在流经散热组件的风量相同的情形下,出风区域的空气的流速大于进风区域的空气的流速,即通过上述的设置,提高了流经散热组件的空气的流速,进而能够带走更多的散热组件的热量,提高了散热组件的散热效率,从而能够更好的带走的电控模块产生的热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导流构件包括导流部分,导流部分包括均设置为片状结构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电控模块设置在电控箱的面板上,其中,第一部分与面板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部分与面板之间的夹角,这样一来,第一部分与散热组件形成了面积较大的进风区域,第二部分与散热组件形成了面积较小的出风区域,使得空调室外机的空气流经散热组件时的速度由慢变快,提高了该部分空气带走散热组件的热量的能力,也就是提高了散热效率。
并且,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远离电控模块的表面形成聚集区域,以便阻挡从出风口进入空调室外机的液体经由散热组件进入电控模块。如在雨雪天气时,从出风口进入空调室外机的雨水在设置在出口处的高速旋转的风扇的叶轮的离心作用下甩向聚集区域,也就阻挡了雨水飞溅至散热组件。
此外,第一部分与面板之间的夹角比第二部分与面板之间的夹角大3-8°,且第一部分与面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55°-70°,第二部分与面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50°-65°,以及聚集区域在最靠近散热组件的位置与散热组件之间具有范围为5-20mm的第一间隙,通过这样的设置,就能够确保有足够量的空气流经散热组件以便带走电控模板产生的热量。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多联机空调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多联机空调器的顶出风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多联机空调器的顶出风空调室外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多联机空调器的电控箱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图3中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多联机空调器的电控箱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多联机空调器的电控箱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多联机空调器的电控箱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8是图7中局部C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多联机空调器的电控箱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10A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多联机空调器的电控箱的面板上的沉台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0B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多联机空调器的电控箱的面板上的沉台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列表:
1、壳体;11、出风口;2、电控箱;21、箱体;211、面板;2111、沉台;2112、凸台;21121、折边;22、电控模块;23、散热单元;231、散热组件;2311、底板;2312、散热片;232、导流构件;2321、基体;23211、弯折;2322、导流部分;23221、第一部分;23222、第二部分;24、硅胶垫;25、第一螺钉;26、第二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本实施例是以多联机空调器的顶出风空调室外机为例来进行阐述的,但是还可以适用壁挂式空调的室外机、吊顶式空调的室外机等其他类型的空调室外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多联机顶出风空调器的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多联机空调器的顶出风空调室外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多联机空调器的电控箱的结构示意图一,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多联机空调器的电控箱的结构示意图二。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并按照图1所示的方位,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内壁上的电控箱,其出风口11设置在壳体1的上方,壳体1上还配置有进风口,出风口11处设置有风扇以便空调室外机通过进风口和出风口11实现换气(空气从进风口进入空调室外机通过出风口排出空调室外机)。而电控箱2位于出风口11(风扇)的下方,这样流出空调室外机内的空气中至少有一部分流经电控箱后再经出风口排出空调室外机。其中,电控箱2包括箱体21和设置在箱体内的电控模块22,该电控模块22配置有散热单元23,以便带走电控模块产生的热量。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单元23包括散热组件231以及罩设在散热组件外的导流构件232,而通常为了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散热单元23通常至少有一部分位于电控箱的箱体21的外部,那么,流经电控箱2的空气中就至少有一部分流经散热组件231后再经出风口11排出空调室外机。进一步地,导流构件232与散热组件231在散热组件231的上方形成出风区域,以及在散热组件231的下方形成进风区域,这样一来,流经散热组件231的空气中就至少有一部分从下至上、依次经进风区域、出风区域和出风口11排出空调室外机。并且,出风区域的面积小于进风区域的面积,在流经散热组件的风量相同的情形下,出风区域的空气的流速大于进风区域的空气的流速,也就是说流经散热组件的风速是逐渐增大的,这样就能够更加有效的带走散热组件的热量,提高了散热组件的散热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空调室外机的出风口还可以设置在壳体的其他位置,如前面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空调器的具体类型选择合适的出风口的布置方位,以便适应更加具体的应用场合。当然,电控箱的设置位置也可以根据空调室外机内各部件的布置灵活选择。
参照图3、图4、图5和图6,图4是图3中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多联机空调器的电控箱的结构示意图三。如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并按照图3中所示的方位,箱体21包括面板211,电控模块设置在面板211的内侧,散热组件包括底板2311以及多个并列设置、垂直于底板的散热片2312,以便通过散热片将电控模块产生的热量散出。
可以看出,导流构件232包括基体2321和导流部分2322,其中,基体2321包括分别设置在散热组件两侧的设置为板状结构的两个安装片,导流部分2322包括第一部分23221和位于第一部分上方的第二部分23222,两个安装片的一端固定安装在面板211上,另一端分别与第一部分23221的两侧相接,以便将导流构件罩设在散热组件的外侧。以左侧的导流构件为例,安装片在靠近面板211的一端设置有弯折23211,弯折23211与安装片垂直,在该弯折23211上形成有螺钉孔,面板211在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螺钉孔,以便通过第二螺钉26将导流构件固定地设置在面板上。
替代性地,两个安装片可以与第二部分的两侧相接,或者是两个安装片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两侧均相接,或者是基体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其他位置相接,只要导流部分通过与基体的相接实现将其固定在面板上即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导流构件的连接方式,以便适应更加具体的应用场合。
示例性地,第一部分23221和第二部分23222均设置为片状结构,在远离电控模块的右侧形成由第一部分23221和第二部分23222的外表面形成的聚集区域,以便阻挡从出风口进入空调室外机的液体经由散热组件进入电控模块。按照图6中所示的方位,从顶部的出风口进入空调室外机的雨水在风扇的作用下部分流向聚集区域,具体地,第二部分23222阻挡流向散热组件231上部的雨水,第一部分23221阻挡流向散热组件231下部的雨水,经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阻挡后的雨水在最右侧的聚集区域汇集,然后流向空调室外机的下方而不会流向散热组件,这样,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协同作用下,能够避免雨水经由散热组件进入电控模块,提高了电控箱的防水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还可以设置成其他的结构,如曲面结构,如在最上端和最下端向靠近电控模块的方向弯曲,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电控箱相对于出风口的具体设置方位来确定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具体设置方式,只要能阻挡雨水经由散热组件进入电控模块即可。
可以看出,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基体与折边之间设置有加强筋以便增强导流构件的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一体成型,第一部分与基体一体成型,基体与面板固定连接,即导流构件通过基体固定设置在面板上。替代性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也可以是固定连接的,第一部分和/或第二部分与基体之间也可以是固定连接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形选择合适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基体的连接方式,以便适应更加具体的应用场合。
继续参照图3和图6并按照图6中所示的方位,第一部分23221与面板211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部分23222与面板211之间的夹角,而散热组件231的最右侧的端面与面板是平行的,第一部分23221与面板211之间的夹角也就是第一部分23221与散热组件231最右侧的端面之间的夹角,这样一来,第一部分就与散热组件形成面积较大的进风区域,第二部分与散热组件形成面积较小的出风区域,流经散热组件的空气从面积较大的进风区域流入面积较小的出风区域,而流经散热组件的风量一定,使得空气的流速逐渐增大,这样就能够更快地带走散热组件的热量,提高了换热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部分23221与面板211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55°小于等于70°,即进风口侧的夹角大于等于55°小于等于70°。可以知道的是,进风口侧的夹角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由于对于同一规格的电控箱来说,基体与散热组件之间的间距是一定的,即允许空气通过的通道是一定的,那么如果夹角过大,则会造成进风口侧的风阻过大,在风压一定时,会降低从进风口侧到出风口侧的风量,也就是降低了流经散热组件的风量,导致在相同的时间内,流经散热组件的空气能够带走的热量减少,降低了散热效率;如果夹角过小,进风区域的面积减小,则在风压一定时,流入进风口侧的风量会较少,也就是降低了流经散热组件的风量,同上所述,降低了散热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部分23222与面板211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50°小于等于65°。可以知道的是,出风口侧的夹角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若出风口侧的夹角过小,则会造成出风口侧的风阻过大,在风压一定时,降低了从出风口出来的风量,也就降低了从进风口侧进入的风量,即降低了流经散热组件的风量,同上所述,降低了散热效率;若出风口侧的夹角过大,则会导致第二部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过小,即第二部分沿竖直方向的尺寸减小,这样第二部分就不能很好地阻挡从出风口进入空调室外机的雨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部分23221与面板211之间的夹角比第二部分23222与面板211之间的夹角大3-8°。可以知道的是,两个夹角的差值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若差值过大,则会造成进风口侧或者出风口侧的风阻过大,在风压一定时,流经散热组件的风量减少,导致在相同的时间内,流经散热组件的空气能够带走的热量减少,降低了散热效率;若差值过小,则进风区域与出风区域的面积相差不大,进而空气从进风区域流向出风区域的速度相差不大,即空气流经散热组件的速度变化不大,这样一来,在流经散热组件的风量一定时,散热片的散热效果有限。优选地,第一部分与面板之间的夹角比第二部分与面板之间的夹角大5°,此时,散热组件的散热效果最佳。
参照图7和图8,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多联机空调器的电控箱的结构示意图四,图8是图7中局部C的放大示意图。如图7和图8所示并按照图8所示的方位,基体2321的最下方与散热片2312的最上方具有第一间隙,这样空气就从多个散热片之间以及第一间隙处流经该散热组件,从而带走散热片的热量。
为了确保空气流经散热组件时能够更好地带走散热片2312的热量,第一间隙取值范围为5-20mm。可以知道的是,第一间隙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若太大,则导流构件与散热组件之间存在较大的、无有效作用的空白区域,在空气流经散热组件时,部分空气从第一间隙处通过而不会流经散热片的表面,降低了散热效率;若太小,则导流构件与散热组件之间互相干涉,且在空气流经散热组件时,会出现振动噪音和哨音,影响整机的噪音指标。
更进一步地,两个安装片分别与最左侧和最右侧的散热片之间具有第二间隙q,以便在安装片与散热片之间形成足够的允许空气流过的通道。导流构件的宽度D与散热组件w的宽度有关,为了确保得到较好的散热效率以及避免振动噪音,导流构件的宽度通常可以由如下公式(1)来计算得到:
D=w+2q (1)
公式(1)中,D为导流构件的宽度,w为散热组件的宽度,q为第二间隙值。其中,第二间隙q取值范围为3-5mm,若第二间隙值过大,则会造成导流构件的外形尺寸过大,提高了部件成本和模具成本,且不利于结构精简化设计;若第二间隙值过小,则可能会存在共振干涉或者哨音。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间隙值的选取与散热组件的尺寸有关,通常来说,配置的散热组件的尺寸也就越大,第一间隙值也就越大,如散热组件的宽度为20-100mm时,第一间隙值取值为5mm,又如散热组件的宽度为200-300mm时,第一间隙值取值为15mm,而散热组件的尺寸通常与电控模块的功率有关,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电控模块的功率来选择合适的散热组件的尺寸和第一间隙值,以能够带走电控模块产生的热量为宜。
参照图6和图9,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多联机空调器的电控箱的结构示意图五。如图6和图9所示并按照图9所示的方位,第二部分23222的最上端低于散热组件231的最上端、第一部分23221的最下端低于散热组件231的最下端,第二部分23222沿竖直方向的尺寸以能够恰好阻挡在风扇的离心作用下甩向散热组件的上部的雨水使之汇集至聚集区域为宜,这样既实现了阻挡雨水进入散热组件的功能,又能够精简部件、节约成本。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部分的最上端可以与散热组件的最上端相平也可以高于散热组件的最上端,第二部分的最下端可以与散热组件的最下端相平也可以低于散热组件的最下端,以能够阻挡雨水、成本合适、以及部件精简设计为宜。
为了能够更好地带走电控模块产生的热量以及阻挡雨水经由散热组件进入电控模块,本实用新型的电控模块在面板上的设置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进行具体的阐述。
参照图3和图5,为了更清楚的观察到各部件的设置方式,图5中圆圈B内部分在图5的右侧有放大示意,按照图5中所示的方位,在电控模块22和底板2311之间设置有硅胶垫24,即电控模块22、硅胶垫24、底板231从左至右依次设置,并且在电控模块22、硅胶垫24和底板231上均相应地形成有螺钉孔,以便将三者通过第一螺钉25固定在一起。
由于硅胶垫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并且具有一定的张力和柔韧性,能够消除电控模块与硅胶垫以及硅胶垫与散热组件之间的空气间隙,从而增大了电控模块与散热组件之间的热传递的有效面积,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此外,硅胶垫的设置还能够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使得散热组件上的雨水不能直接进入电控模块,也就提高了电控箱的防水性能。
参照图5、图10A和图10B,图10A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多联机空调器的电控箱的面板上的沉台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0B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多联机空调器的电控箱的面板上的沉台的结构示意图二。如图5、图10A和图10B所示并按照图5所示的方位,面板211在靠近电控模块22的位置形成有沉台2111(在图10A的左侧标识有沉台的截面示意图),相应地,面板211的外表面表现为形成有凸台2112,电控模块22、硅胶垫24、底板2311依次设置在该沉台2111内。为了确保不同功率的电控模块的高效的散热效率以及出于成本考虑,沉台的深度通常设置为底板厚度的1-1.3倍。优选地,沉台的深度设置为底板厚度的1.1倍。
更进一步地,凸台2112在靠近散热组件的位置向后延伸有折边21121,可以看出,折边21121位于散热组件231的上方、左侧和右侧,以便能够使得从电控箱上方落下的雨水滴落至散热组件的远离电控模块的位置,从而降低雨水进入电控模块的可能性,也就提高了电控箱的防水性能。优选地,折边21121的高度为5-10mm。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电控模块配置有能够带走电控模块产生的热量的散热组件,在散热组件外罩设有导流构件,该导流构件包括设置为片状结构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与面板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部分与面板之间的夹角,这样一来,第一部分与散热组件就形成了面积较大的进风区域,第二部分与散热组件形成了面积较小的出风区域,也就提高了空气流经散热组件时的速度。此外,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电控箱的后侧形成聚集区域,以便阻挡从出风口进入空调室外机的液体经由散热组件进入电控模块,提高了电控箱的防水性能。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外机具有出风口并包括电控箱,所述电控箱包括电控模块,所述电控模块配置有散热单元,
其中,所述散热单元包括散热组件以及罩设在所述散热组件外的导流构件,所述导流构件与所述散热组件在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位置形成出风区域,所述导流构件与所述散热组件在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位置形成进风区域,以便流经所述散热组件的空气中的至少一部分依次经所述进风区域、所述出风区域和所述出风口排出所述空调室外机;
其中,所述出风区域的面积小于所述进风区域的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构件包括导流部分,所述导流部分在远离所述电控模块的表面形成聚集区域,以便阻挡液体经由所述散热组件进入所述电控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分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散热组件形成所述进风区域,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散热组件形成所述出风区域,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在远离所述电控模块的表面形成所述聚集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箱包括面板,所述电控模块设置于所述面板,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均为片状结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面板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面板之间的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面板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55°小于等于7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面板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50°小于等于65°,并且/或者
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面板之间的夹角比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面板之间的夹角大3-8°。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集区域在最靠近所述散热组件的位置与所述散热组件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其中,所述第一间隙的范围为5-20mm。
8.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构件包括基体,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以一体成型或者固定连接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基体,所述基体与所述面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为板状结构,所述基体与相应侧的散热组件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其中,所述第二间隙的范围为3-5mm。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沿出风方向的外缘与所述散热组件沿出风方向的外缘之间具有距离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327836.0U CN209960651U (zh) | 2019-03-14 | 2019-03-14 | 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327836.0U CN209960651U (zh) | 2019-03-14 | 2019-03-14 | 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960651U true CN209960651U (zh) | 2020-01-17 |
Family
ID=69239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327836.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960651U (zh) | 2019-03-14 | 2019-03-14 | 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96065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15947A (zh) * | 2019-03-14 | 2019-06-21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
2019
- 2019-03-14 CN CN201920327836.0U patent/CN209960651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15947A (zh) * | 2019-03-14 | 2019-06-21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CN109915947B (zh) * | 2019-03-14 | 2023-05-26 |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915947B (zh) | 空调器 | |
CN209960651U (zh) | 空调器 | |
CN111023545A (zh) | 底盘壳体、窗式空调器 | |
CN106659063A (zh) | 一种内置风道式密封机箱 | |
CN211119714U (zh) | 一种热泵空调器室外机 | |
WO2024041055A1 (zh) |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 |
CN110785066B (zh) | 电控组件和热水空调器 | |
CN110785064B (zh) | 电控组件和热水空调器 | |
CN217979061U (zh) |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 |
CN209944579U (zh) | 电器盒及空调器 | |
CN217876206U (zh) | 除湿机 | |
CN216844927U (zh) | 一种电控盒、控制组件及空调室外机 | |
CN216775351U (zh) | 一种散热结构及具有其的电器设备 | |
EP4345389A1 (en) | Electric control box, air conditioner out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 |
CN112432251B (zh) | 空调室外机 | |
CN211908641U (zh) | 一种变频器 | |
CN215991691U (zh) | 风冷散热显示器 | |
CN215705539U (zh) | 驻车空调 | |
CN214619848U (zh) | 电器盒和空调室外机 | |
CN211739320U (zh) | 空调室外机 | |
CN219802956U (zh) | 一种基站 | |
CN220505174U (zh) | 一种发电机组散热装置 | |
CN221327478U (zh) | 一种电抗器组件及空气处理装置 | |
CN210638188U (zh) | 一种空调室外机用电控盒及室外机 | |
CN106051954B (zh) |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1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526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1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526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