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58998U - 重型合页以及门 - Google Patents

重型合页以及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58998U
CN209958998U CN201920230361.3U CN201920230361U CN209958998U CN 209958998 U CN209958998 U CN 209958998U CN 201920230361 U CN201920230361 U CN 201920230361U CN 209958998 U CN209958998 U CN 2099589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ball
ball groove
flat head
pin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3036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国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Wico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Wico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Wico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Wico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3036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589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589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589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i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重型合页以及门,涉及合页技术领域,包括:第一页片,第一页片的连接侧端设置有上套管和下套管;第二页片,第二页片的连接侧端设置有中套管,中套管能够位于上套管和下套管之间并与上套管和下套管相互对接;上平头,上平头固定在上套管的管内,上平头朝向下套管的一端面设置有第一滚珠槽;下平头,下平头固定在下套管的管内,下平头朝向上套管的一端面设置有第二滚珠槽;转轴,转轴固定在中套管的管内,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滚珠槽和第四滚珠槽;第一滚珠,第一滚珠滚动设置在第一滚珠槽和第三滚珠槽之间;第二滚珠,第二滚珠滚动设置在第二滚珠槽和第四滚珠槽之间。

Description

重型合页以及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合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重型合页以及门。
背景技术
合页通常由两个页片组成两折式,是连接物体两个部分并能使二者相对活动的部件。现有的合页种类包括普通型合页、轻型合页、烟斗合页等。普通合页的材质有铁质、铜质和不锈钢质等,较为适合室内轻质门窗使用。烟斗合页又称弹簧铰链,材质有镀锌铁、锌合金,主要用于家具门板的连接,可以上下、左右调节门板高度、厚度。
但是,现有合页的承重以及耐磨损效果都比较差,容易损坏,严重影响了合页的使用寿命以及使用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型合页以及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合页的承重以及耐磨损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重型合页,包括:
第一页片,所述第一页片的连接侧端设置有上套管和下套管;
第二页片,所述第二页片的连接侧端设置有中套管,所述中套管能够位于所述上套管和所述下套管之间并与所述上套管和所述下套管相互对接;
上平头,所述上平头固定在所述上套管的管内,所述上平头朝向所述下套管的一端面设置有第一滚珠槽;
下平头,所述下平头固定在所述下套管的管内,所述下平头朝向所述上套管的一端面设置有第二滚珠槽;
转轴,所述转轴固定在所述中套管的管内,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滚珠槽和第四滚珠槽;
第一滚珠,所述第一滚珠滚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滚珠槽和所述第三滚珠槽之间;
第二滚珠,所述第二滚珠滚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滚珠槽和所述第四滚珠槽之间。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滚珠位于所述上套管内;
和/或,所述第二滚珠位于所述下套管内。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滚珠和/或所述第二滚珠的直径小于所述转轴的直径1-2mm。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滚珠和/或所述第二滚珠的直径在6-13mm之间。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滚珠槽和/或所述第三滚珠槽的最高深度小于所述第一滚珠的半径;
和/或,所述第二滚珠槽和/或所述第四滚珠槽的最高深度小于所述第二滚珠的半径。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中套管上设置有第一销孔,所述转轴上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二销孔;
所述第一销孔和所述第二销孔之间插接有第一固定销,用于将所述转轴与所述中套管相对固定。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上套管上设置有第三销孔,所述上平头上设置有相适配的第四销孔;所述第三销孔和所述第四销孔之间插接有第二固定销,用于将所述上平头与所述上套管相对固定;
和/或,所述下套管上设置有第五销孔,所述下平头上设置有相适配的第六销孔;所述第五销孔和所述第六销孔之间插接有第三固定销,用于将所述下平头与所述上套管相对固定。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上平头与所述上套管呈一体成型结构;
或者,所述下平头与所述下套管呈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页片上设置有安装孔,用于与门体相对安装;
和/或,所述第二页片上设置有卡接缺口,用于与门框相对安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门,包括所述的重型合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承重位置在所述接触面位置,而该位置属于上套管和下套管与中套管的接缝处,只能够装配轴承,轴承的滚珠直径小,承重性和耐磨性都很差,所以会造成整个合页的承重性和耐磨性较差。而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将转轴与中套管相对固定装配,并设置了滚珠以及滚珠槽的相关结构,便可以将承重的位置从原有的接触面位置改变至承重接触位,而当承重的位置改变以后,便可以设置直径更大的第一滚珠和第二滚珠,第一滚珠和第二滚珠的直径增大,相应的承重性以及耐磨性都会增强,进而提高整个合页的承重性以及耐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页片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页片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重型合页的装配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重型合页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第一页片;2-第二页片;
3-第一滚珠;4-第二滚珠;
5-第一固定销;6-第二固定销;
7-第三固定销;8-接触面位置;
9-承重接触位;
11-上套管;12-下套管;
13-上平头;14-下平头;
15-安装孔;
21-中套管;22-转轴;
23-卡接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经过对现有技术中的合页结构研究发现,现有技术中的合页虽然也都是通过两个页片以及转轴22装配实现相对转动的,但是,现有合页的转轴22与页片上的套管(例如本申请中的中套管21)是相对活动装配的,也即转轴22与页片的套管之间相对插接装配以后,二者能够径向和轴向的转动。
所以,当现有的合页中的两个页片分别于门体和门框相连接以后,连接门体的页片会在受到门体重力的作用后,转而将重力施加到连接门框的页片上。而一般情况,合页中的两个页片会通过其上设置的套管相对接并通过转轴22装配,此时转轴22由于能够在套管中径向和轴向的运动,所以,门体的重力就会施加到两个页片上套管11相对接触的接触面位置8。
例如,基于本申请中的结构为例,当第一页片1连接门体,第二页片2连接门框时,门体的重量就会通过第一页片1施加到第二页片2上,也就是通过第一页片1的上套管11传递到第二页片2的中套管21上,承重的位置就是上套管11与中套管21的接触面位置8。
而为了能够实现合页中两个页片之间的套管相对转动,现有技术中会在套管相接触的接触面位置8设置轴承,例如滚珠轴承。但是,滚珠轴承的滚珠均为小直径的滚珠,例如直径在1-2mm范围内的滚珠,小滚珠的承重效果差,所以会导致整个具有合页承重效果差、耐磨性差的缺陷。
而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合页结构所具有的承重效果差、耐磨性差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页片1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页片2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重型合页的装配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重型合页的俯视图。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重型合页,包括:
第一页片1,所述第一页片1的连接侧端设置有上套管11和下套管12;
第二页片2,所述第二页片2的连接侧端设置有中套管21,所述中套管21能够位于所述上套管11和所述下套管12之间并与所述上套管11和所述下套管12相互对接;
上平头13,所述上平头13固定在所述上套管11的管内,所述上平头13朝向所述下套管12的一端面设置有第一滚珠槽;
下平头14,所述下平头14固定在所述下套管12的管内,所述下平头14朝向所述上套管11的一端面设置有第二滚珠槽;
转轴22,所述转轴22固定在所述中套管21的管内,所述转轴2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滚珠槽和第四滚珠槽;
第一滚珠3,所述第一滚珠3滚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滚珠槽和所述第三滚珠槽之间;
第二滚珠4,所述第二滚珠4滚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滚珠槽和所述第四滚珠槽之间。
根据上述结构,当所述第一页片1的连接侧端设置有上套管11和下套管12,相适配的,所述第二页片2的连接侧端设置有中套管21,这样便可以通过将所述中套管21设置在所述上套管11和所述下套管12之间,并将其与所述上套管11和所述下套管12相互对接。
所述转轴22固定在所述中套管21的管内,通过所述转轴22与所述中套管21之间相对固定设置,就限制了转轴22在所述中套管21的内管中径向和轴向运动,使所述转轴22只能够与所述中套管21同步运动。
同时,所述第一页片1的上套管11内设置有上平头13,下套管12内设置有下平头14,并在上平头13、下平头14和转轴22上分别设置所述第一滚珠槽、所述第二滚珠槽、所述第三滚珠槽和所述第四滚珠槽(具体设置位置由前文记载),使第一滚珠3能够在所述第一滚珠槽和所述第三滚珠槽中滚动设置,使所述第二滚珠4能够在所述第二滚珠槽和所述第四滚珠槽中滚动设置。
所以,当第一页片1装配在门体上,第二页片2装配在门框上时,所述第一页片1就会承受门体施加的压力,并将施加的压力传递至第二页片2。而此时,由于所述转轴22与所述第二页片2的中套管21相对固定设置,转轴22就无法在中套管21内径向和轴向运动,所以第一页片1就只能够将承重的位置更改为第一滚珠3与所述第一滚珠槽和所述第三滚珠槽相接触的承重接触位9,以及第二滚珠4与所述第二滚珠槽和所述第四滚珠槽相接触的承重接触位9。
相比于现有技术来说,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承重位置在所述接触面位置8,而该位置属于上套管11和下套管12与中套管21的接缝处,只能够装配轴承,轴承的滚珠直径小,承重性和耐磨性都很差,所以会造成整个合页的承重性和耐磨性较差。
而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将转轴22与中套管21相对固定装配,并设置了滚珠以及滚珠槽的相关结构(具体由前文记载),便可以将承重的位置从原有的接触面位置8改变至承重接触位9,而当承重的位置改变以后,便可以设置直径更大的第一滚珠3和第二滚珠4,第一滚珠3和第二滚珠4的直径增大,相应的承重性以及耐磨性都会增强,进而提高整个合页的承重性以及耐磨性。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滚珠3位于所述上套管11内;和/或,所述第二滚珠4位于所述下套管12内。也即,所述第一滚珠3位于所述上套管11内,并且所述第二滚珠4位于所述下套管12内;也可以仅所述第一滚珠3位于所述上套管11内,所述第二滚珠4位于所述中套管21内;或者仅所述第二滚珠4位于所述下套管12内,所述第一滚珠3位于所述中套管21内。
优选地,可以将第一滚珠3装配在所述上套管11内,并将所述第二滚珠4相对称的装配在所述下套管12内,此时需要所述转轴22的长度大于所述中套管21的长度,上平头13和下平头14的长度均小于上套管11和下套管12的长度,使转轴22的两端能够插接入所述上套管11和所述下套管12,从而将第一滚珠3和第二滚珠4收纳在所述上套管11和所述下套管12内,并根据第一滚珠3和第二滚珠4的装配位置也将整个合页的承重位置确定在所述上套管11和所述下套管12内,而该位置属于整个合页的对称两端,并靠向两端,能够分散作用力,提高承重效果。
当然,根据不同合页的不同结构,也可以将承重位置对称的设置在中套管21内,此时需要转轴22的长度小于中套管21的长度,且上平头13和下平头14的长度分别大于上套管11和下套管12的长度,从而使第一滚珠3和第二滚珠4对称的位于中套管21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第一滚珠3和第二滚珠4的位置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滚珠3和/或所述第二滚珠4的直径小于所述转轴22的直径1-2mm。也即,所述第一滚珠3和所述第二滚珠4的直径均小于所述转轴22的直径1-2mm,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滚珠3或者所述第二滚珠4中任意一个的直径小于所述转轴22的直径1-2mm。
上述三种方案原理相同,由于承重位置从原有的接触面位置8改变至所述承重接触位9,便能够采用直径更大的滚珠实现合页的转动,而由于滚珠需要与转轴22上的相关滚珠槽相配合,所以优选的将第一滚珠3或第二滚珠4的直径设置为小于所述转轴22的直径1-2mm。在该直径配合范围内,能够与转轴22(或上平头13、下平头14)稳定装配运转,并尽可能的增大第一滚珠3或第二滚珠4的直径。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滚珠3和/或所述第二滚珠4的直径在6-13mm之间。也即,所述第一滚珠3和所述第二滚珠4的直径均在6-13mm之间,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滚珠3或者所述第二滚珠4中任意一个的直径在6-13mm之间。
上述三种方案原理相同,采用直径在6-13mm的滚珠,与原有直径1-2mm的滚珠相比,成倍的增大了直径的大小,所以承重效果也大大的增加。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滚珠槽和/或所述第三滚珠槽的最高深度小于所述第一滚珠3的半径。也即,所述第一滚珠槽和所述第三滚珠槽的最高深度均小于所述第一滚珠3的半径,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滚珠槽或者所述第三滚珠槽中任意一个的最高深度小于所述第一滚珠3的半径。
与所述第一滚珠槽和所述第三滚珠槽同理,并与之相配合的,所述第二滚珠槽和/或所述第四滚珠槽的最高深度小于所述第二滚珠4的半径。也即,所述第二滚珠槽和所述第四滚珠槽的最高深度均小于所述第二滚珠4的半径,也可以是所述第二滚珠槽或者所述第四滚珠槽中任意一个的最高深度小于所述第二滚珠4的半径。
上述多种搭配的方案原理相同,举例来说,由于将所述第一滚珠槽和/或所述第三滚珠槽的最高深度小于所述第一滚珠3的半径,便可以使上平头13与转轴22之间形成缝隙,避免二者在转动过程中形成干涉。具体的,当所述第一滚珠槽和所述第三滚珠槽的最高深度均小于所述第一滚珠3的半径时,第一滚珠3滚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滚珠槽和所述第三滚珠槽,第一滚珠3的直径是大于所述第一滚珠槽和所述第三滚珠槽的最高深度之和的。所以,在上平头13和转轴22之间便会形成缝隙,该缝隙的大小为第一滚珠3的直径减去所述第一滚珠槽和所述第三滚珠槽的最高深度之和。而所述第二滚珠槽或者所述第四滚珠槽中任意一个的最高深度小于所述第二滚珠4的半径时,也会在上平头13与转轴22之间形成同样的缝隙,避免二者在转动过程中形成干涉。
同理,所述第二滚珠槽和/或所述第四滚珠槽的最高深度小于所述第二滚珠4的半径的技术方案,也会在下平头14和转轴22之间形成同样的缝隙,并具有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便不赘述。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中套管21上设置有第一销孔,所述转轴22上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二销孔;
所述第一销孔和所述第二销孔之间插接有第一固定销5,用于将所述转轴22与所述中套管21相对固定。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上套管11上设置有第三销孔,所述上平头13上设置有相适配的第四销孔;所述第三销孔和所述第四销孔之间插接有第二固定销6,用于将所述上平头13与所述上套管11相对固定。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下套管12上设置有第五销孔,所述下平头14上设置有相适配的第六销孔;所述第五销孔和所述第六销孔之间插接有第三固定销7,用于将所述下平头14与所述上套管11相对固定。
而上套管11与上平头13的固定方式,以及下套管12与下平头14的固定方式之间可以任意搭配设计使用,可以包含三种不同的技术方案。也即,上套管11与上平头13以及下套管12与下平头14之间均通过上述所述的利用销结构进行固定装配;或者仅上套管11与上平头13通过上述所述的利用销结构进行固定装配,而下套管12与下平头14通过其他结构形式固定装配;以及下套管12与下平头14通过上述所述的利用销结构进行固定装配,而上套管11与上平头13通过其他结构形式固定装配。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上平头13与所述上套管11呈一体成型结构;或者,所述下平头14与所述下套管12呈一体成型结构。
例如,当上平头13和上套管11之间呈一体成型结构时,便需要下平头14与下套管12之间呈可拆卸式,装配时需要将下平头14拆卸下来,并将转轴22从下套管12依次穿过中套管21和上套管11。
当所述下平头14与所述下套管12呈一体成型结构,上平头13与上套管11之间呈可拆卸式时,也与上文同理,在此便不赘述。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页片1上设置有安装孔15,用于与门体相对安装。在将该重型合页装配到门上时,可以将所述第一页片1通过螺栓等部件与门体之间进行装配。
同时,所述第二页片2上设置有卡接缺口23,用于与门框相对安装。在将该重型合页装配到门上时,可以将所述第二页片2通过该卡接缺口23与门框之间固定装配,在相配合的门框上设置能够与所述卡接缺口23相对卡接固定的结构,这种装配方式更加方便灵活,从而实现与门框之间方便灵活的装配。
所述第一页片1的安装孔15以及所述第二页片2的卡接缺口23可以同时设计使用,也可以择一设计使用。也即,所述第一页片1采用安装孔15的结构与门体相对装配,同时所述第二页片2采用卡接缺口23的结构与门框相对装配。或者,仅在所述第一页片1采用安装孔15的结构与门体相对装配,所述第二页片2采用其他任意结构形式与门框装配;以及,仅在所述第二页片2采用卡接缺口23的结构与门框相对装配,所述第一页片1采用其他任意结构形式与门体装配。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重型合页的适用范围在此不做限定,其可以安装在窗户上,以及由两个部件构成并需要相对转动装配的结构上,例如车辆制造等,在此便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门,包括所述的重型合页。
由于所述重型合页的具体结构、功能原理以及技术效果均在前文详述,在此便不再赘述。
所以,任何有关于所述重型合页的技术内容,均可参考前文对于所述重型合页的记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重型合页,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页片,所述第一页片的连接侧端设置有上套管和下套管;
第二页片,所述第二页片的连接侧端设置有中套管,所述中套管能够位于所述上套管和所述下套管之间并与所述上套管和所述下套管相互对接;
上平头,所述上平头固定在所述上套管的管内,所述上平头朝向所述下套管的一端面设置有第一滚珠槽;
下平头,所述下平头固定在所述下套管的管内,所述下平头朝向所述上套管的一端面设置有第二滚珠槽;
转轴,所述转轴固定在所述中套管的管内,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滚珠槽和第四滚珠槽;
第一滚珠,所述第一滚珠滚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滚珠槽和所述第三滚珠槽之间;
第二滚珠,所述第二滚珠滚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滚珠槽和所述第四滚珠槽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型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珠位于所述上套管内;
和/或,所述第二滚珠位于所述下套管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型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珠和/或所述第二滚珠的直径小于所述转轴的直径1-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型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珠和/或所述第二滚珠的直径在6-13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重型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珠槽和/或所述第三滚珠槽的最高深度小于所述第一滚珠的半径;
和/或,所述第二滚珠槽和/或所述第四滚珠槽的最高深度小于所述第二滚珠的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重型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套管上设置有第一销孔,所述转轴上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二销孔;
所述第一销孔和所述第二销孔之间插接有第一固定销,用于将所述转轴与所述中套管相对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重型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套管上设置有第三销孔,所述上平头上设置有相适配的第四销孔;所述第三销孔和所述第四销孔之间插接有第二固定销,用于将所述上平头与所述上套管相对固定;
和/或,所述下套管上设置有第五销孔,所述下平头上设置有相适配的第六销孔;所述第五销孔和所述第六销孔之间插接有第三固定销,用于将所述下平头与所述上套管相对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重型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平头与所述上套管呈一体成型结构;
或者,所述下平头与所述下套管呈一体成型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重型合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页片上设置有安装孔,用于与门体相对安装;
和/或,所述第二页片上设置有卡接缺口,用于与门框相对安装。
10.一种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重型合页。
CN201920230361.3U 2019-02-20 2019-02-20 重型合页以及门 Active CN2099589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30361.3U CN209958998U (zh) 2019-02-20 2019-02-20 重型合页以及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30361.3U CN209958998U (zh) 2019-02-20 2019-02-20 重型合页以及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58998U true CN209958998U (zh) 2020-01-17

Family

ID=69237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30361.3U Active CN209958998U (zh) 2019-02-20 2019-02-20 重型合页以及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589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958998U (zh) 重型合页以及门
RS54154B1 (en) ADJUSTABLE HINGE FOR DOORS OR WINDOWS
WO2024119579A1 (zh) 一种转动结构及含有该结构的合页
CN210347351U (zh) 卧式钢筋弯曲试验机
CN210704836U (zh) 一种机器人的行走机构
CN111852234A (zh) 一种重型缓冲铰链
CN102518207A (zh) 建筑用带弹簧的万向铰支座及其安装方法
CN201090093Y (zh) 合页
CN211288462U (zh) 一种关节轴承内圈结构
CN110238862B (zh) 一种巡检机器人的行走装置
US11519210B2 (en) Sliding window/door system including annular roller device for sliding window/door
CN210440478U (zh) 一种三球销式转向器
CN109025861B (zh) 天井钻机扶杆结构及天井钻机
CN213839298U (zh) 一种中心传动球磨机用轴瓦
CN216406604U (zh) 一种具有天地轴轴套的防护门
CN206190074U (zh) 一种防摩擦合页
CN220580806U (zh) 一种合页结构
CN201420454Y (zh) 合页轮
TWM271741U (en) Improved design of adjustable parallel rolling wheels
CN213116203U (zh) 一种四臂双滚轮扶正器
CN219431611U (zh) 精密的高性能合页
CN218815862U (zh) 一种高强度铰链
CN113309781B (zh) 一种螺旋转轴及螺旋转轴加工方法
CN221722567U (zh) 一种转动结构及含有该结构的脱卸合页
CN213597725U (zh) 一种左右通用承重合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