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51032U - 转杆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转杆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51032U
CN209951032U CN201920613235.6U CN201920613235U CN209951032U CN 209951032 U CN209951032 U CN 209951032U CN 201920613235 U CN201920613235 U CN 201920613235U CN 209951032 U CN209951032 U CN 2099510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ng arm
rotating rod
arc
sinking platform
uppe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1323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鑫
张懿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1323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510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510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510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杆和烹饪器具。转杆包括:本体部;摆臂,摆臂由本体部的一侧伸出且位于本体部的上下两端之间,以摆臂为分界面,本体部包括位于摆臂上方的把手连接段和位于摆臂下方的嵌入段。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存在上盖组件比较厚重的问题。

Description

转杆和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杆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电压力锅上盖组件的内部均设置有密闭地、承压地五金锅盖,同时在五金锅盖的上方同时还设置上盖组件必备的结构,例如内衬、转杆、面盖,把手等,五金锅盖、内衬、转杆、面盖,把手等依次叠加后形成上盖组件,这样形成的上盖组件存在总体较厚,成本高,且整机不美观的问题。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存在上盖组件比较厚重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杆和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存在上盖组件比较厚重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转杆,包括:本体部;摆臂,摆臂由本体部的一侧伸出且位于本体部的上下两端之间,以摆臂为分界面,本体部包括位于摆臂上方的把手连接段和位于摆臂下方的嵌入段。
由于摆臂将本体部分为上方的把手连接段和下方的嵌入段,把手连接段与外部的把手连接,以使得转杆可以实现转动。嵌入段可以伸入到待安装区域内,以使得转杆可以稳定地安装在待安装区域内,并且可以减少转杆所占据的竖直方向上的空间。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竖直方向是指,把手连接段与嵌入段所占据的方向。
进一步地,嵌入段为凸环状结构。凸环状结构可以使得待安装区域中的部分结构伸入到嵌入段内部,以使转杆与待安装区域稳定连接,可以有效避免转杆在转动的过程中与待安装区域脱离。
进一步地,凸环状结构的外环面沿远离面盖的方向倾斜向内收缩。这样设置便于转杆安装到待安装区域处,使得凸环状结构与待安装区域连接得更加紧密,且不会影响转杆的转动。
进一步地,摆臂上设置有吊柱安装孔、扣钩触发部和磁钢安装部中的至少一个。这样设置可以使得摆臂具有带动吊柱转动的功能、触发扣钩的功能和安装磁钢的功能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摆臂远离本体部的外周缘具有向外伸出的凸起部形成扣钩触发部。这样摆臂在转动的过程中就可以触发扣钩,以使扣钩工作。
进一步地,嵌入段为凸环状结构,凸环状结构的外环面沿远离面盖的方向倾斜向内收缩,摆臂上设置有吊柱安装孔、扣钩触发部和磁钢安装部中的至少一个,摆臂远离本体部的外周缘具有向外伸出的凸起部形成扣钩触发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盖组件和煲体组件,上盖组件可开闭地盖设在煲体组件上,上盖组件包括:内衬,内衬的上表面具有转杆安装部;上述的转杆,转杆的嵌入段枢转安装在转杆安装部处。
由于转杆的摆臂需要搭接在内衬上,而嵌入段位于摆臂的下方,所以嵌入段可伸入到转杆安装部处,以减少转杆在内衬与面盖之间所占据的厚度,这样降低了上盖组件在竖直方向上的厚度,使得上盖组件更加的轻薄化,增加了上盖组件的美观性。
进一步地,内衬具有向下凹入的第一沉台,转杆安装部设置在第一沉台内,且转杆的摆臂和转杆的把手连接段由第一沉台内向外伸出。通过设置第一沉台使得转杆的嵌入段可以伸入到第一沉台内,减少了转杆占据的上盖组件的空间厚度。
进一步地,转杆安装部包括主体部和连接部,主体部为圆环状,连接部位于圆环状的中心处且与主体部间隔设置,主体部与连接部之间的区域为容纳凹部;转杆的嵌入段嵌入容纳凹部内。转杆上的嵌入段会与连接部连接,且位于容纳凹部内,使得转杆的嵌入段位于第一沉台内,从而减小了上盖组件的厚度。
进一步地,转杆安装部包括多个加强三角筋板,多个加强三角筋板绕圆环状的内环面间隔设置,且各加强三角筋板的两个直角板分别与第一沉台的沉台面和圆环状的内环面连接,且嵌入段的外周面与加强三角筋板之间间隙配合。加强三角筋板的设置增加了转杆安装部的结构强度,且与转杆上的凸环状结构相匹配,限制转杆晃动。
进一步地,内衬还具有多个弧形长孔,弧形长孔位于第一沉台外,且多个弧形长孔围绕第一沉台的周向间隔设置,各弧形长孔均沿第一沉台的周向延伸,摆臂位于弧形长孔的上方。弧形长孔与摆臂相互作用,可以减小转杆的高度,进而减小了上盖组件的厚度。
进一步地,上盖组件还包括锅盖,锅盖设置在内衬的下方,锅盖的吊柱穿过弧形长孔与摆臂的吊柱安装孔连接,吊柱能够在弧形长孔内滑动,以实现锅盖的转动。这样转杆转动时会带动锅盖转动,以使得锅盖的锅牙与煲体组件的锅牙咬合或分开。
进一步地,上盖组件还包括扣钩,扣钩安装在内衬的边缘处,摆臂的扣钩触发部与扣钩配合,当转杆转动时,扣钩触发部能够触发扣钩以使上盖组件进行开盖操作。可以有效地避免锅盖在转动的过程中与第一沉台产生相互作用。
进一步地,内衬具有向下凹入的第一沉台,转杆安装部设置在第一沉台内,且转杆的摆臂和转杆的把手连接段由第一沉台内向外伸出,转杆安装部包括主体部和连接部,主体部为圆环状,连接部位于圆环状的中心处且与主体部间隔设置,主体部与连接部之间的区域为容纳凹部,转杆的嵌入段嵌入容纳凹部内。转杆安装部包括多个加强三角筋板,多个加强三角筋板绕圆环状的内环面间隔设置,且各加强三角筋板的两个直角板分别与第一沉台的沉台面和圆环状的内环面连接,且嵌入段的外周面与加强三角筋板之间间隙配合,内衬还具有多个弧形长孔,弧形长孔位于第一沉台外,且多个弧形长孔围绕第一沉台的周向间隔设置,各弧形长孔均沿第一沉台的周向延伸,摆臂位于弧形长孔的上方,上盖组件还包括锅盖,锅盖设置在内衬的下方,锅盖的吊柱穿过弧形长孔与摆臂的吊柱安装孔连接,吊柱能够在弧形长孔内滑动,以实现锅盖的转动,上盖组件还包括扣钩,扣钩安装在内衬的边缘处,摆臂的扣钩触发部与扣钩配合,当转杆转动时,扣钩触发部能够触发扣钩以使上盖组件进行开盖操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上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爆炸图;
图3示出了图1的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4示出了图3中A-A向视图;
图5示出了图3中B-B向视图;
图6示出了图3中C-C向视图;
图7示出了图2中内衬与转杆、电磁阀、排气管、测温装置、干簧管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2中内衬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8中P处的放大图;
图10示出了图2中锅盖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2中转杆的一个角度的示图;
图12示出了图2中转杆的另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13示出了图2中转杆的另一个角度的视图;
图14示出了图2中排气装置与内衬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5示出了图14中D-D向视图;
图16示出了图15中密封圈和固定架的爆炸图;
图17示出了图16中固定架的一个角度的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上盖组件;20、面盖;21、第三沉台;30、内衬;31、第一沉台;311、包容部;32、排气管孔;33、弧形长孔;40、锅盖;41、第二沉台;411、第二沉台的沉台面;42、吊柱;50、排气管装置;51、排气管;52、排气杆座;53、排气杆座固定架;54、排气杠杆;60、测温装置;70、安全阀;80、冷气阀;90、转杆;91、本体部;92、摆臂;921、吊柱安装孔;922、扣钩触发部;923、磁钢安装部;924、微动开关抵接面;93、凸环状结构;100、测温装置包容部;110、冷气阀通道;120、转杆安装部;121、主体部;122、连接部;123、容纳凹部;124、加强三角筋板;130、蒸汽盒;140、扣钩;150、电磁阀;160、干簧管安装部;170、干簧管;180、密封圈;190、固定架;191、排气杠杆避让部;192、固定套;200、把手;210、电磁阀安装部;220、限压阀;230、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存在上盖组件比较厚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杆和烹饪器具。
如图11至图13所示,转杆包括本体部91和摆臂92,其中,摆臂92由本体部91的一侧伸出且位于本体部91的上下两端之间,以摆臂92为分界面,本体部91包括位于摆臂92上方的把手连接段和位于摆臂92下方的嵌入段。
由于摆臂92将本体部91分为上方的把手连接段和下方的嵌入段,把手连接段与外部的把手200连接,以使得转杆90可以实现转动。嵌入段可以伸入到待安装区域内,以使得转杆90可以稳定地安装在待安装区域内,且可以减少转杆90所占据的竖直方向上的空间。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竖直方向是指,把手连接段与嵌入段所占据的方向。
如图12所示,嵌入段为凸环状结构93。凸环状结构93可以使得待安装区域中的部分结构伸入到嵌入段内部,以使转杆90与待安装区域稳定连接,可以有效避免转杆90在转动的过程中与待安装区域脱离。
如图12所示,凸环状结构93的外环面沿远离面盖20的方向倾斜向内收缩。这样设置便于转杆90安装到待安装区域处,使得凸环状结构93与待安装区域连接得更加紧密,且不会影响转杆90的转动。
如图11至图13所示,摆臂92上设置有吊柱安装孔921、扣钩触发部922和磁钢安装部923中的至少一个。这样设置可以使得摆臂92具有带动吊柱转动的功能、触发扣钩的功能和安装磁钢的功能中的至少一种。
如图11和图12所示,摆臂92远离本体部91的外周缘具有向外伸出的凸起部形成扣钩触发部922。这样摆臂92在转动的过程中就可以触发扣钩140,以使的扣钩140工作。
如图1至图17所示,烹饪器具包括上述的转杆,当然,转杆也可以应用到其他产品中。
如图1至图17所示,烹饪器具包括上盖组件10和煲体组件,上盖组件10可开闭地盖设在煲体组件上,上盖组件10包括内衬30和上述的转杆90,其中,内衬30的上表面具有转杆安装部120;转杆90的嵌入段枢转安装在转杆安装部120处。
由于转杆90的摆臂92需要搭接在内衬上,而嵌入段位于摆臂92的下方,所以嵌入段可伸入到转杆安装部120处,以减少转杆90在内衬30与面盖20之间所占据的厚度,这样降低了上盖组件在竖直方向上的厚度,使得上盖组件10更加的轻薄化,增加了上盖组件10的美观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待安装区域在本烹饪器具中是转杆安装部120。
如图1至图17所示,内衬30具有向下凹入的第一沉台31,转杆安装部120设置在第一沉台31内,且转杆90的摆臂92和转杆90的把手连接段由第一沉台31内向外伸出。通过在上盖组件10的内衬30上形成第一沉台31,且第一沉台31内设置有转杆安装部120可以将嵌入段伸入到第一沉台31内,而摆臂92和转杆90由第一沉台31内向外伸出,(摆臂92和转杆90的伸出方向是不同的)进而间接地减小了转杆90在内衬30与面盖20之间的厚度,降低了上盖组件10在竖直方向上的厚度,以使上盖组件10不那么厚重,更加地轻薄化,增加了上盖组件10的美观性。
如图11至图13所示,嵌入段伸入到第一沉台31内,摆臂92则搭在内衬30上除去第一沉台31以外的区域上。这样使得摆臂92与本体部91的顶部之间的高度减小,进而使得转杆90占据的内衬30与面盖20之间的空间减小,减小了上盖组件10的厚度。可选地,摆臂92的侧壁上还具有微动开关抵接面924,转杆90转动到开盖位置时,微动开关抵接面924与微动开关抵接。
如图9所示,转杆安装部120包括主体部121和连接部122,主体部121为圆环状,连接部122位于圆环状的中心处且与主体部121间隔设置,主体部121与连接部122之间的区域为容纳凹部123;转杆90的嵌入段嵌入容纳凹部123内。转杆90上的嵌入段会与连接部122连接,且位于容纳凹部123内,使得转杆90的嵌入段位于第一沉台31内,从而减小了上盖组件10的厚度。由于嵌入段是凸环状结构93,所以连接部122可以伸入到凸环状结构93的内部,以使连接部122与凸环状结构93紧密连接。
如图12所示,凸环状结构93的外环面沿远离面盖20的方向倾斜向内收缩。这样设置便于转杆90安装到转杆安装部120处,使得凸环状结构93与连接部122连接得更加紧密,且不会影响转杆90的转动。
如图9所示,转杆安装部120包括多个加强三角筋板124,多个加强三角筋板124绕圆环状的内环面间隔设置,且各加强三角筋板124的两个直角板分别与第一沉台31的沉台面和圆环状的内环面连接,且嵌入段的外周面与加强三角筋板124之间间隙配合。加强三角筋板124的设置增加了转杆安装部120的结构强度,且与转杆90上的嵌入段相匹配,限制转杆90晃动。而嵌入段的外周面与加强三角筋板124之间存在的间隙可以避免转杆90在转动的过程中与加强三角筋板124发生摩擦。但是间隙也不宜过大,不然容易引起转杆90转动不稳。
需要说明的是,摆臂92的底面与面盖20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H6大于等于10毫米且小于等于16毫米。这样设置既能保证转杆90的强度又能减少面盖20与摆臂92之间的距离。
如图4至图6所示,上盖组件10还包括锅盖40,锅盖40设置在内衬30的下方,锅盖40具有向远离内衬30一侧凹入的第二沉台41,第二沉台41用于避让第一沉台31。当内衬30和锅盖40装配在一起后,第一沉台31位于第二沉台41的正上方,以使第二沉台41可以合理地避让第一沉台31,避免锅盖40在转动的过程中与第一沉台31产生运动干涉。
具体的,第二沉台41的面积要大于等于第一沉台31的面积,这样就不需要非使锅盖40的顶面低于第一沉台31的底面也可以使得第一沉台31不会阻碍锅盖40的转动。
此外,第一沉台31的底面至第二沉台的沉台面411之间的距离H4大于等于3毫米且小于等于7毫米。这样,在保证上盖组件轻薄化的前提下,使得部分结构件可以安装在第一沉台31与第二沉台41之间,为结构件的安装预留了足够的安装空间,使得上盖组件的排气等功能得以保证。
可选地,第一沉台31的至少一部分陷入第二沉台41的区域内。这样会进一步降低锅盖40与内衬30之间的间隙,可以有效地减小上盖组件10的厚度,使上盖组件10更加的轻薄化,增加了上盖组件的美观性。
可选地,锅盖40的几何中心位于第二沉台41的区域内。由于在锅盖40的几何中心处设置第二沉台41,使得锅盖40的整体结构强度分布更加地均匀,这样设置可以有效地保证第二沉台41的强度,且锅盖40在受力转动开盖时,动作更加的平稳。
如图5所示,第二沉台41的周向内侧壁与第一沉台31的周向外侧壁之间的距离H5大于等于1毫米且小于等于4毫米。这样设置可以保证第一沉台31不与第二沉台41发生接触摩擦,保证内衬30不会影响锅盖40的转动,有效避免了运动干涉,且尽量减少增加上盖组件10的厚度。
如图7和图8所示,内衬30还具有多个弧形长孔33,弧形长孔33位于第一沉台31外,且多个弧形长孔33围绕第一沉台31的周向间隔设置,各弧形长孔33均沿第一沉台31的周向延伸,摆臂92位于弧形长孔33的上方。锅盖40的吊柱42穿过弧形长孔33与摆臂92的吊柱安装孔921连接,吊柱42能够在弧形长孔33内滑动,以实现锅盖40的转动。转杆90还与把手200连接,当转动把手200时,把手200会带动转杆90转动,而转杆90会带动吊柱42在弧形长孔33内滑动,使得锅盖40转动,进而使得锅盖40上的锅牙与煲体组件上的锅牙分开,以使烹饪器具可以打开。
如图2所示,上盖组件10还包括扣钩140,扣钩140安装在内衬30的边缘处,摆臂92的扣钩触发部922与扣钩140配合,当转杆90转动时,扣钩触发部922能够触发扣钩140以使上盖组件10进行开盖操作。转杆90还与把手200连接,当转动把手200时,把手200会带动转杆90转动,扣钩触发部922会推动扣钩140转动,以实现上盖组件10的开盖操作。
如图11至图13所示,摆臂92远离本体部91的外周缘具有向外伸出的凸起部形成扣钩触发部922。在转杆90转动时,凸起部会向上挤压扣钩140,使得扣钩140沿转轴转动,以实现上盖组件10的开盖操作。
具体的,摆臂92上的磁钢安装部923是用来安装磁钢的,内衬30上还具有干簧管安装部160,干簧管170安装在干簧管安装部160上,以检测转杆摆臂92上磁钢的位置,来确定上盖组件10是否可以打开,将信息传递给烹饪器具,以在烹饪器具的显示面板上显示是否可以开盖。
具体的,内衬30与锅盖40之间的距离H1大于等于3毫米且小于等于7毫米,这样既能较小上盖组件10的厚度又不会阻碍锅盖40的转动。
如图4所示,第一沉台31的沉台深度D1大于等于3毫米且小于等于20毫米。这样设置既能保证第一沉台31的深度,以便在其内安装转杆等结构件,还可以有效减小上盖组件10的厚度。
如图4所示,内衬30的顶面与面盖20的上表面非突出结构部分的表面之间的距离H2大于等于15毫米且小于等于20毫米。这样设置既保证了面盖20与内衬30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以能够用于安装一些结构件,还有效限制了面盖20与内衬30之间的距离,避免因此处尺寸过大而导致煲体组件的整体厚度的过厚。需要指出的是,结构件的厚度不能太厚,最好不超过20毫米,否则就会增加整个上盖组件10的厚度,影响上盖组件10的美观性。
如图5所示,第一沉台31的周向侧壁沿远离面盖20的方向倾斜向内延伸。第二沉台41的周向侧壁沿远离面盖20的方向倾斜向内延伸。或者说第一沉台31和第二沉台41的开口为扩口状。将第一沉台31的开口设置为扩口状,是为了便于在第一沉台31内安装结构件,并且可以为结构件提供更大的安装空间。而第二沉台41的开口设置为扩口状,是为了便于第一沉台31的一部分陷入到第二沉台41的区域内,这样有利于减小上盖组件10的厚度。同时,第二沉台41的开口设置为扩口状,也能有效地避免锅盖40运动时与内衬30干涉,保证了锅盖40运动的可靠性。
在另一个未图示出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沉台31的周向侧壁是竖直的,也就是说第一沉台31的开口不是扩口状的是竖直状的。而第二沉台41的周向侧壁沿远离面盖20的方向倾斜向内延伸,也就是说第二沉台41的开口为扩口状的,且第一沉台31的一部分陷入到第二沉台41的区域内,同样减小了上盖组件10的厚度,使得上盖组件10更加的轻薄化。
如图2和图10所示,上盖组件10还包括排气管装置50、测温装置60、安全阀70和冷气阀80中的至少一个,且排气管装置50、测温装置60、安全阀70和冷气阀80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在第二沉台41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沉台41内安装有排气管装置50、测温装置60、安全阀70和冷气阀80,这样减少了因为安装排气管装置50、测温装置60、安全阀70和冷气阀80等部件而增加的上盖组件10的高度,进而减少了上盖组件10的厚度。
如图10所示,上盖组件10还包括排气管装置50,排气管装置50包括排气管51,排气杆座52和排气杠杆54,其中,排气管51穿设在第二沉台41上;排气杆座52通过排气杆座固定架53安装在排气管51的周向边缘处;排气杠杆54安装在排气杆座52上,以控制排气管51的工作状态。排气杆座52通过排气杆座固定架53安装在第二沉台41上,排气杆座位于排气管51的边缘处,且排气杆座52与排气管5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以避免对排气管51产生影响。排气杠杆54会在电磁阀的作用下,将面盖20上的部分结构顶起,以使排气管51排气。
如图5所示,锅盖40朝向内衬30一侧的表面除去第二沉台41对应的部分呈弧形面,弧形面的弧心位于锅盖40的下方,弧形面的弧度大于等于1000毫米且小于等于2000毫米。由于锅盖40位于上盖组件10的最下方,在烹饪器具工作时,锅盖40会承受烹饪器具内的压力,容易变形,而将锅盖40朝向内衬30一侧的表面除去第二沉台41对应的部分设置为弧形面是为了更好地防止锅盖40变形。弧形面的弧度大于等于1000毫米且小于等于2000毫米是为了保证锅盖40不易变形且尽可能的不增加上盖组件10的厚度。
如图8所示,上盖组件10还包括转杆安装部120、测温装置包容部100和冷气阀通道110中的至少一个,且转杆安装部120、测温装置包容部100和冷气阀通道110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在第一沉台31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沉台31内安装有转杆安装部120、测温装置包容部100和冷气阀通道110,这样减少了因为安装转杆安装部120、测温装置包容部100和冷气阀通道110等部件而增加的上盖组件10的高度,进而减少了上盖组件10的厚度。
如图8所示,第一沉台31的下表面具有朝向面盖20一侧隆起的包容部311,包容部311与安全阀70对应设置,以为安全阀70的移动提供让位空间,包容部311位于第一沉台31内且不超出第一沉台31的顶部开口。包容部311是第一沉台31的下表面朝向面盖20隆起的,以形成一定的让位空间,为安全阀70的移动提供了一定的让位。当烹饪器具内部的压力大于安全压力时,安全阀70中的某些部件会弹出,以使得烹饪器具泄压,对烹饪器具形成泄压保护,避免烹饪器具内部的压力过大发生爆炸伤人事件。而包容部311的设置是使得安全阀70的某些部件可以弹出,避免第一沉台31阻止安全阀70泄压。包容部311位于第一沉台31内,以避免包容部311增加上盖组件的厚度。
如图5所示,面盖20具有朝向内衬30一侧凹入的第三沉台21,上盖组件10还包括蒸汽盒130,蒸汽盒130设置在第三沉台21处。第三沉台21的设置有效地避免了在面盖20上安装蒸汽盒130增加上盖组件10的厚度。
可选地,第三沉台21的底面与内衬30的顶面之间的距离H3大于等于5毫米且小于等于15毫米,为第三沉台21的底面与内衬30之间安装一些结构件提供了安装空间。
如图7和图8示,上盖组件10还包括电磁阀150,电磁阀150用于控制排气管51的排气工作。由于排气管51是用于将烹饪器具内部的气体排出,所以排气管51需要穿过排气管孔32经面盖20伸出,由上盖组件10上的限压阀220密封排气管51的管口,当烹饪器具内的压力大于某一值时,电磁阀150控制排气杠杆54,将蒸汽盒130的一部分顶起,以使限压阀220不再密封排气管51的管口,使排气管51排气。在内衬30上还具有电磁阀安装部210,以使电磁阀150可以稳定地安装在内衬30上。
如图15至图17所示,上盖组件10还包括密封圈180和固定架190,密封圈180用于密封排气管与面盖20之间的缝隙,固定架190用于固定密封圈180。密封圈180和固定架190均位于面盖20的下方,相比于将密封圈180和固定架190安装在面盖20的上方减小了上盖组件的厚度,并且在排气杠杆54运动时与固定架190产生碰撞干涉的部位做避让处理,形成排气杠杆避让部191,以避免固定架190阻碍排气杠杆54的运动,避免对烹饪器具的排气工作造成影响。密封圈180和固定架190通过螺钉230固定到面盖20上,以将密封圈180稳定的压接在面盖20上。在固定架190的周圈上还具有多个固定套192,以供螺钉230穿过固定架190与面盖20连接。
如图8所示,内衬30上还具有电磁阀安装部210,电磁阀安装部210一部分在第一沉台31内,一部分在第一沉台31以外的区域,这样设置可以便于电磁阀150与排气管装置50的连接检测,也便于电磁阀150与电路的连接。
可选地,上述的烹饪器具是电压力锅。当然,烹饪器具还可以是其他用于烹饪食材的电器产品,比如电饭煲等。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转杆,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部(91);
摆臂(92),所述摆臂(92)由所述本体部(91)的一侧伸出且位于所述本体部(91)的上下两端之间,以所述摆臂(92)为分界面,所述本体部(91)包括位于所述摆臂(92)上方的把手连接段和位于所述摆臂(92)下方的嵌入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入段为凸环状结构(9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环状结构(93)的外环面沿远离所述把手连接段的方向倾斜向内收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92)上设置有吊柱安装孔(921)、扣钩触发部(922)和磁钢安装部(923)中的至少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92)远离所述本体部(91)的外周缘具有向外伸出的凸起部形成所述扣钩触发部(9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入段为凸环状结构(93),所述凸环状结构(93)的外环面沿远离所述把手连接段的方向倾斜向内收缩,所述摆臂(92)上设置有吊柱安装孔(921)、扣钩触发部(922)和磁钢安装部(923)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摆臂(92)远离所述本体部(91)的外周缘具有向外伸出的凸起部形成所述扣钩触发部(922)。
7.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组件(10)和煲体组件,所述上盖组件(10)可开闭地盖设在所述煲体组件上,所述上盖组件(10)包括:
内衬(30),所述内衬(30)的上表面具有转杆安装部(120);
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转杆(90),所述转杆(90)的嵌入段枢转安装在所述转杆安装部(120)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30)具有向下凹入的第一沉台(31),所述转杆安装部(120)设置在所述第一沉台(31)内,且所述转杆(90)的摆臂(92)和所述转杆(90)的把手连接段由所述第一沉台(31)内向外伸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安装部(120)包括主体部(121)和连接部(122),所述主体部(121)为圆环状,所述连接部(122)位于所述圆环状的中心处且与所述主体部(121)间隔设置,所述主体部(121)与所述连接部(122)之间的区域为容纳凹部(123);所述转杆(90)的嵌入段嵌入所述容纳凹部(123)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安装部(120)包括多个加强三角筋板(124),多个所述加强三角筋板(124)绕所述圆环状的内环面间隔设置,且各所述加强三角筋板(124)的两个直角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沉台(31)的沉台面和所述圆环状的内环面连接,且所述嵌入段的外周面与所述加强三角筋板(124)之间间隙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30)还具有多个弧形长孔(33),所述弧形长孔(33)位于所述第一沉台(31)外,且多个所述弧形长孔(33)围绕所述第一沉台(31)的周向间隔设置,各所述弧形长孔(33)均沿所述第一沉台(31)的周向延伸,所述摆臂(92)位于所述弧形长孔(33)的上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组件(10)还包括锅盖(40),所述锅盖(40)设置在所述内衬(30)的下方,所述锅盖(40)的吊柱(42)穿过所述弧形长孔(33)与所述摆臂(92)的吊柱安装孔(921)连接,所述吊柱(42)能够在所述弧形长孔(33)内滑动,以实现所述锅盖(40)的转动。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组件(10)还包括扣钩(140),所述扣钩(140)安装在所述内衬(30)的边缘处,所述摆臂(92)的扣钩触发部(922)与所述扣钩(140)配合,当所述转杆(90)转动时,所述扣钩触发部(922)能够触发所述扣钩(140)以使所述上盖组件(10)进行开盖操作。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30)具有向下凹入的第一沉台(31),所述转杆安装部(120)设置在所述第一沉台(31)内,且所述转杆(90)的摆臂(92)和所述转杆(90)的把手连接段由所述第一沉台(31)内向外伸出,所述转杆安装部(120)包括主体部(121)和连接部(122),所述主体部(121)为圆环状,所述连接部(122)位于所述圆环状的中心处且与所述主体部(121)间隔设置,所述主体部(121)与所述连接部(122)之间的区域为容纳凹部(123),所述转杆(90)的嵌入段嵌入所述容纳凹部(123)内,所述转杆安装部(120)包括多个加强三角筋板(124),多个所述加强三角筋板(124)绕所述圆环状的内环面间隔设置,且各所述加强三角筋板(124)的两个直角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沉台(31)的沉台面和所述圆环状的内环面连接,且所述嵌入段的外周面与所述加强三角筋板(124)之间间隙配合,所述内衬(30)还具有多个弧形长孔(33),所述弧形长孔(33)位于所述第一沉台(31)外,且多个所述弧形长孔(33)围绕所述第一沉台(31)的周向间隔设置,各所述弧形长孔(33)均沿所述第一沉台(31)的周向延伸,所述摆臂(92)位于所述弧形长孔(33)的上方,所述上盖组件(10)还包括锅盖(40),所述锅盖(40)设置在所述内衬(30)的下方,所述锅盖(40)的吊柱(42)穿过所述弧形长孔(33)与所述摆臂(92)的吊柱安装孔(921)连接,所述吊柱(42)能够在所述弧形长孔(33)内滑动,以实现所述锅盖(40)的转动,所述上盖组件(10)还包括扣钩(140),所述扣钩(140)安装在所述内衬(30)的边缘处,所述摆臂(92)的扣钩触发部(922)与所述扣钩(140)配合,当所述转杆(90)转动时,所述扣钩触发部(922)能够触发所述扣钩(140)以使所述上盖组件(10)进行开盖操作。
CN201920613235.6U 2019-04-29 2019-04-29 转杆和烹饪器具 Active CN2099510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13235.6U CN209951032U (zh) 2019-04-29 2019-04-29 转杆和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13235.6U CN209951032U (zh) 2019-04-29 2019-04-29 转杆和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51032U true CN209951032U (zh) 2020-01-17

Family

ID=69242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13235.6U Active CN209951032U (zh) 2019-04-29 2019-04-29 转杆和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510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40308A (zh) 电压力锅的上盖和电压力锅
CN209951032U (zh) 转杆和烹饪器具
KR101353079B1 (ko) 전기압력밥솥의 패킹 구조체
CN109419330B (zh) 盖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09966102U (zh) 烹饪器具
CN209966099U (zh) 烹饪器具
CN209966095U (zh) 锅盖和烹饪器具
CN110754926A (zh) 烹饪器具
CN110652191A (zh) 压力烹饪器具
CN206136359U (zh) 电磁炉的线盘安装结构
CN110393437B (zh) 烹饪器具
KR100737838B1 (ko) 전기압력조리기의 덮개부
CN210446696U (zh) 烹饪器具
JP2002013739A (ja) ガスコンロの天板とバーナとの間のシール構造
KR102031793B1 (ko) 내솥 커버의 안전구조체
CN211408617U (zh) 锅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9331371U (zh) 上盖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8909748U (zh) 盖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KR101648067B1 (ko) 밀폐용기 잠금장치
CN211432218U (zh) 烹饪器具及其锅盖
CN208709519U (zh) 烹饪器具
CN210748714U (zh) 烹饪器具
CN211408599U (zh) 锅盖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1582701U (zh) 上盖结构和烹饪设备
CN216822899U (zh) 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