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11950U - 触摸传感器图案、触摸传感器、触控装置和电子终端 - Google Patents

触摸传感器图案、触摸传感器、触控装置和电子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11950U
CN209911950U CN201921824649.XU CN201921824649U CN209911950U CN 209911950 U CN209911950 U CN 209911950U CN 201921824649 U CN201921824649 U CN 201921824649U CN 209911950 U CN209911950 U CN 2099119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grees
electrode
sensing
driving
touch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2464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朋
刘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i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id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i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2464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119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119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119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触摸传感器图案、触摸传感器、触控装置和电子终端。触摸传感器图案包括:至少两个感应单元,两个感应单元中的每个感应单元包括多个悬浮块、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感应电极和第三方向排列的第一驱动电极;第一方向排列的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和第三方向排列的所述第一驱动电极互相垂直;多个所述悬浮块为导电材料;相邻所述两个感应单元通过第一感应电极连接和/或第一驱动电极连接。本申请提供的触摸传感器图案在同样图案面积的条件下,增加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的耦合,从而增大触摸变化量,提升悬浮性能。

Description

触摸传感器图案、触摸传感器、触控装置和电子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触摸检测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触摸传感器图案、触摸传感器、触控装置和电子终端。
背景技术
触摸传感器是一种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外部输入设备,通过电子笔轻触或手指触摸该触摸传感器就能实现输入,使人机交互更为直接,具有简单、快捷和人性化等特点。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用户寻求更大的触摸屏与便携性整机,为满足这种需求,市面上陆续有终端厂商推出可折叠屏概念手机。对于可折叠屏来说,盖板需要选用聚酰亚胺等可折叠的材质,并且要求盖板厚度相比玻璃要更薄,以便于实现弯折。同样的,触摸检测传感器与显示器也需要满足可折叠的要求。由于盖板的变薄,触摸检测传感器的悬浮性能会下降。例如,如果手机放置在桌面时,触摸导致的电容变化量会衰减,检测到的触摸位置不准。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摸传感器图案、触摸传感器、触控装置和电子终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折叠屏盖板薄,悬浮性能差以及检测触摸位置不准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摸传感器图案,包括至少两个感应单元,所述两个感应单元中的每个感应单元包括多个悬浮块、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感应电极和第三方向排列的第一驱动电极;第一方向排列的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和第三方向排列的所述第一驱动电极互相垂直;多个所述悬浮块为导电材料;相邻所述两个感应单元通过所述第一感应电极连接和/或所述第一驱动电极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摸传感器,包括如上所述的触摸传感器图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装置,包括触控芯片和如上所述的触摸传感器,所述触控芯片和所述触摸传感器通过走线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触控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现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降低手与驱动电极和/或感应电极之间的电容耦合量。在同等的触摸传感器图案面积下,增大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的电容耦合,提升电容变化量,以此来提升悬浮效果。
例如,感应单元还包括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感应电极和第四方向排列的第二驱动电极,第一感应电极和第二感应电极连接,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二驱动电极连接;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感应电极和第四方向排列的第二驱动电极互相平行且相邻交替排列。
例如,悬浮块分别设置在感应单元的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和右下角,以避免不同行之间的感应单元的感应电极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减少悬浮块的面积来增加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的面积,以增加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之间的电容耦合量,可根据实际产品的需要确定是否增加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之间的电容耦合量。
例如,悬浮块的面积与第一感应电极、第二感应电极、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二驱动电极的面积之和的比例大于0.5且小于1.5。
例如,第一感应电极与第二感应电极形成的角度大于40度且小于50度和/或第一驱动电极与第二驱动电极形成的角度大于40度且小于50度。
例如,第一感应电极与第二感应电极形成的角度为40度、42度、45度、48度、50度中的任意一种和/或第一驱动电极与第二驱动电极形成的角度为40度、42度、45度、48度、50度中的任意一种。
例如,第二驱动电极的数目多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的数目,以降低显示器带来的噪声影响。
例如,每个感应单元包括两个第一驱动电极,两个第一驱动电极用架桥部件连接,架桥部件为导电材料。
例如,第一方向平行于触摸屏的边框的一边,第三方向平行于触摸屏的边框的另一边。
例如,每个感应单元还包括第六方向的第三感应电极,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与所述第三感应电极连接,第一感应电极与第三感应电极形成的角度大于40度且小于50度。
例如,每个感应单元还包括第五方向排列的第三驱动电极,所述第一驱动电极与所述第三驱动电极连接,第一驱动电极与第三驱动电极形成的角度大于40度且小于50度。
例如,第二驱动电极和第三驱动电极形成的角度大于80度且小于100度或第二驱动电极和第三驱动电极形成的角度为80度、85度、90度、95度、100度中的任意一种。
例如,第三感应电极和第三驱动电极平行且相邻交替排列。
例如,每个感应单元还包括第一方向排列的第四驱动电极,第四驱动电极、第二驱动电极与第一驱动电极形成的封闭区域设置有悬浮块,以及第四驱动电极、第三驱动电极与第一驱动电极形成的封闭区域设置有悬浮块。
例如,悬浮块有多个小块,以降低驱动电极或者感应电极与悬浮块短路的影响。
例如,感应单元还包括第三方向排列的第四感应电极,第四感应电极和第一驱动电极互相平行且相邻交替排列。
例如,形成在折叠屏的盖板的下方。本实施例中,折叠屏的盖板较薄,本申请的触摸传感器图案能够提高悬浮性能,检测的触摸位置更准确。
例如,触摸传感器中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感应电极通过触摸传感器中的第一连接部连接走线。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折叠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摸传感器图案层的示意图;
图2B是图2A中触摸传感器图案网格化的放大示意图;
图2C是图2B中触摸传感器图案网格化的一局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摸传感器图案网格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摸传感器图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5A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摸传感器图案网格化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B是图5A中触摸传感器图案网格化形成的触摸传感器图案层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摸传感器图案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摸传感器图案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摸传感器图案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摸传感器图案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摸传感器图案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摸传感器图案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摸屏的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目前,比较常用的触摸传感器包括电阻式和电容式,其中,电容式触摸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长寿命以及高透光率等优点,其工作原理是:在基板表面设置至少一层透明导电物质以形成触控结构,当导电物体(例如人的手指)触碰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的表面时,触摸点处的电容发生改变,根据电容的变化量可以计算出触摸点位置,即坐标值。
以下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到的触摸传感器图案也可以称为触摸传感器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触摸传感器图案可以适用于一折叠屏,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折叠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折叠屏包括:盖板101、透明光学胶102、偏光片103、保护层104、感应单元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单元。感应单元包括架桥部件层105、绝缘层106和触摸传感器图案层107。触摸传感器图案设置在触摸传感器图案层107,即设置在盖板101下方。OLED显示单元包括薄膜封装层108、OLED阴极109、显示像素110、薄膜晶体管(ThinFilmTransistor,TFT)驱动电路111和基材112。触控图案层107,用于实现触摸检测;保护层104,用于保护感应单元,防止感应单元被刮伤、氧化等;薄膜封装层108,用于防止水汽或者氧气损伤OLED材料。
为了实现触摸检测,需要将触摸传感器图案层107上的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做成某种特殊的图案。图2A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摸传感器图案层的示意图;图2B是图2A中触摸传感器图案网格化的放大示意图;图2C是图2B中触摸传感器图案网格化的一局部的放大示意图;如图2A、图2B、图2C所示,触摸传感器图案,包括至少两个感应单元20,感应单元20包括感应电极201和驱动电极202,驱动电极202与感应电极201的形状类似菱形,称之为菱形图案。驱动电极202与感应电极201之间有电容耦合量,形成互电容,悬浮块203可以调节驱动电极202与感应电极201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互电容大小。悬浮块203可以是金属材料。如图2C所示,触摸传感器图案网格化的局部204包括架桥部件205和绝缘层206,由于驱动电极202与感应电极201做在同一平面上,且二者需要垂直交叉,可以通过架桥部件205来连接驱动电极202,绝缘层206可以用于隔离架桥部件205与感应电极201,防止二者短路。架桥部件205可以是金属材料。悬浮块203为导电材料。
请参考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摸传感器图案网格化的结构示意图;由于触摸传感器图案一般为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的透光性能差,可以将驱动电极302、感应电极301、悬浮块303以及架桥部件305都用网格填充。一般这种触摸传感器图案网格化的形式称为MetalMesh。但是该触摸传感器图案的电容耦合量很小,悬浮性能仍然较差,本申请提供了另一实施例,以更好的解决悬浮性能。
如下结合多个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摸传感器图案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说明,放大或者缩小了触摸传感器图案结构中不同结构的尺寸,所以本申请图中所示大小和比例并不一定代表实际尺寸,也不反映尺寸的比例关系。
触摸传感器图案,包括至少两个感应单元,感应单元包括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感应电极包括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感应电极和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感应电极,第一感应电极和第二感应电极连接;驱动电极包括第三方向排列的第一驱动电极和第四方向排列的第二驱动电极,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二驱动电极连接;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感应电极和第三方向排列的第一驱动电极互相垂直;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感应电极和第四方向排列的第二驱动电极互相平行且相邻交替排列。
在同样图案面积的条件下,本申请提供的触摸传感器图案能够增加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的耦合,从而增大触摸变化量,提升悬浮性能。
请参考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摸传感器图案的结构示意图触摸传感器图案。感应单元40包括感应电极401和驱动电极402,感应电极401包括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感应电极4011、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感应电极4012以及第六方向排列的第三感应电极4013,第一感应电极4011和第二感应电极4012连接,第一感应电极4011和第三感应电极4013连接,或者说,在感应单元40的左侧区域,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感应电极4011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分别延伸出H根第二感应电极4012和R根第三感应电极4013以及在感应单元40的右侧区域,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感应电极4011向下方向和向上方向分别延伸出H根第二感应电极4012和R根第三感应电极4013,优选的,本实施例中,H=R=5。其中,第一方向可以为平行于触摸屏的边框的一边,触摸屏的边框的一边为X轴方向。所述驱动电极402包括第三方向排列的第一驱动电极4021和第四方向排列的第二驱动电极4022以及第五方向排列的第三驱动电极4023,或者说在感应单元40的上部分区域,第三方向排列的第一驱动电极4021分别向左方向和向右方向分别延伸出G根第二驱动电极4022和J根第三驱动电极4023以及在感应单元40的下部分区域,第三方向排列的第一驱动电极4021分别向右方向和向左方向分别延伸出G根第二驱动电极4022和J根第三驱动电极4023。优选的,本实施例中,G=J=6。第二驱动电极的数目4022多于第二感应电极4012的数目,即感应电极的面积比驱动电极面积小,在满足电容耦合量的同时,接收到的显示器噪声会更小。其中,第三方向可以为平行于触摸屏的边框的另一边,触摸屏的边框的另一边为Y轴方向。第一感应电极4011和第一驱动电极4021互相垂直;第二感应电极4012和第二驱动电极4022互相平行且相邻交替排列;第三感应电极4013和第三驱动电极4023互相平行且相邻交替排列。第二驱动电极4022和第三驱动电极4023形成的角度大于80度且小于100度,或者第二驱动电极4022和所述第三驱动电极4023形成的角度为80度、85度、90度、95度、100度中的任意一种。
第二感应电极4012和第二驱动电极4022互相平行且相邻交替排列具体为,在第二感应电极4012的左侧包括一个与第二感应电极4012平行排列的第二驱动电极4022,在第二驱动电极4022的左侧包括一个与第二驱动电极4022平行排列的第二感应电极4012,以此类推,多根第二驱动电极4022和多根第二感应电极4012互相平行且相邻交替排列。
在感应单元40的左侧区域,第一感应电极4011向上方向连接的第二感应电极4012与第一感应电极4011呈一定角度,角度可以为大于40度且小于50度,优选的,角度为45度。第一感应电极4011向下方向连接的第三感应电极4013与第一感应电极4011呈一定角度,角度可以为大于40度且小于50度,或者,角度可以是40度、42度、45度、48度、50度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角度为45度。
在感应单元40的右侧区域,第一感应电极4011向上方向连接的第三感应电极4013与第一感应电极4011呈一定角度,角度可以为大于40度且小于50度,优选的,角度为45度。第一感应电极4011向下方向连接的第二感应电极4012与第一感应电极4011呈一定角度,角度可以为大于40度且小于50度,或者,角度可以是40度、42度、45度、48度、50度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角度为45度。
在感应单元40的上部分区域,第一驱动电极4021向左方向连接的第二驱动电极4022与第一驱动电极4021呈一定角度,角度可以为大于40度且小于50度,优选的,角度为45度。第一驱动电极4021向右方向连接的第三驱动电极4023与第一驱动电极4021呈一定角度,角度可以为大于40度且小于50度,或者,角度可以是40度、42度、45度、48度、50度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角度为45度。
在感应单元40的下部分区域,第一驱动电极4021向右方向连接的第二驱动电极4022与第一驱动电极4021呈一定角度,角度可以为大于40度且小于50度,优选的,角度为45度。第一驱动电极4021向左方向连接的第三驱动电极4023与第一驱动电极4021呈一定角度,角度可以为大于40度且小于50度,或者,角度可以是40度、42度、45度、48度、50度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角度为45度。第二驱动电极4022和第三驱动电极4023呈一定角度,角度可以为大于80度且小于100度,或者,角度可以是80度、85度、90度、95度、100度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角度为90度。
驱动电极402还包括第一方向排列的第四驱动电极4024,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感应电极4011的相邻上下两侧分别为第四驱动电极4024,第四驱动电极4024平行于第一感应电极4011;第二驱动电极4022、第一驱动电极4021和第四驱动电极4024形成的三角形区域设置悬浮块4031以及第三驱动电极4023、第一驱动电极4021和第四驱动电极4024形成的三角形区域设置悬浮块4032,驱动电极402之间形成的封闭区域可以为三角形,也可以为其它形状。每个感应单元40中,第二驱动电极4022、第一驱动电极4021和第四驱动电极4024共形成4个三角形区域,每个三角形区域均设置有悬浮块403。感应单元40的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分布于悬浮块403,以避免不同行之间的感应单元40的感应电极连接。感应单元40中包括8个悬浮块403,8个悬浮块403的总面积与所述感应电极401和所述驱动电极402的面积之和的比例小于1。优选的,所述悬浮块403的面积与所述感应电极401和所述驱动电极402的面积之和的比例大于0.5且小于1.5。悬浮块403的面积与感应电极401和驱动电极402的面积之和的比例可以是0.5、0.8、1、1.2、1.5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面积之比为1。
悬浮块403的形状和数量都可以是任意的,悬浮块403为导电材料,例如金属或合金材质,一般呈游离状态,悬浮块403通过占据感应电极401和驱动电极402的面积来减少电极面积,以此来减少感应电极401和驱动电极402之间的电容耦合量。同样的,可以通过减少悬浮块403占据感应电极401和驱动电极402的面积以增加电极面积,以此来增加感应电极401和驱动电极402之间的电容耦合量。可根据实际产品的需要确定电容耦合量。
感应单元40包括两个延同一方向排列的第一驱动电极4021,且两个驱动电极402之间通过架桥部件405连接。X轴方向上任意两个相邻的感应单元40通过第一感应电极4011相互连接,Y轴方向上任意两个相邻的感应单元40通过第一驱动电极4021相互连接。
进一步的,还可以将悬浮块403分割成小块。例如,将感应单元40的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分布的悬浮块403分割成3小块,将第一驱动电极4021与第二驱动电极4022的夹角空隙处的悬浮块403分割成2小块。将悬浮块403分割成小块,以降低驱动电极401或者感应电极402与悬浮块403短路的影响。
相比现有图案,本申请提供的触摸传感器图案提高了电容变化量,降低手与驱动电极401和/或感应电极402之间的电容耦合量。在同等触摸传感器图案面积下,能够增大驱动电极401与感应电极402的电容耦合,提升电容变化量,以此来提升悬浮效果。充分利用了构成触控图案的金属材料低电阻的优势,增大耦合电容的同时也兼顾整个通道电阻-电容衰减。
本申请的触摸传感器图案可以应用在智能手机,平板,手环以及电子报纸等产品上。在满足工艺能力的前提下,驱动电极401与感应电极402可以尽量多耦合,以提升触摸变化量,减少对提升电容变化量无效的驱动电极401和感应电极402面积。
请参考图5,图5A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摸传感器图案网格化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5B是图5A中触摸传感器图案网格化形成的触摸传感器图案层的示意图;触摸传感器图案触摸传感器图案由于构成触摸传感器图案的材质是金属,而金属一般透光性较差,为保证不影响OLED像素506显示效果,可以选择将图案用网格来填充,这种触摸传感器图案网格化的形式称为MetalMesh。本申请的触摸传感器图案是用金属网格填充。如图5A、图5B所示,网格化的触摸传感器图案构成感应电极501和驱动电极502,其中,镂空部分用于为OLED像素506透光,对OLED像素506显示不会造成影响。由于网格包围着OLED像素506,网格大小与形状取决于OLED像素506尺寸大小与形状,构成网格的线宽一般为1~5um,如果线需要断开,则线与线之间的间距一般为3~7um,具体参数以工艺能力为准。为进一步加强驱动电极501与感应电极502之间的耦合电容,按工艺能力,一般是两根金属线构成一个驱动电极501或一个感应电极502。
请参考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摸传感器图案的另一结构示意图触摸传感器图案。图6和图4的区别在于,图4中第二驱动电极4022、第一驱动电极4021和第四驱动电极4024形成的设置有悬浮块的三角形区域,填充为图6中的第二驱动电极6022和第二感应电极6012;图4中第三驱动电极4023、第一驱动电极4021和第四驱动电极4024形成的设置有悬浮块的三角形区域,填充为图6中第三驱动电极6023和第三感应电极6013,以及图6中感应单元60的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分布于悬浮块面积比图4的变小。
具体来说,感应单元60包括感应电极601和驱动电极602,感应电极601包括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感应电极6011、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感应电极6012以及第六方向排列的第三感应电极6013,第一感应电极6011和第二感应电极6012连接,第一感应电极6011和第三感应电极6013连接,或者说在感应单元60的左侧区域,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感应电极6011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分延伸出第二感应电极6012和第三感应电极6013以及在感应单元60的右侧区域,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感应电极6011向下方向和向上方向分延伸出第二感应电极6012和第三感应电极6013。驱动电极602包括第三方向排列的第一驱动电极6021和第四方向排列的第二驱动电极6022,或者说在感应单元60的上部分区域,第三方向排列的第一驱动电极6021分别向左方向和向右方向分别延伸出第二驱动电极6022和第三驱动电极6023以及在感应单元60的下部分区域,第三方向排列的第一驱动电极6021分别向右方向和向左方向分别延伸出第二驱动电极6022和第三驱动电极6023。第一感应电极6011和第一驱动电极6021互相垂直;第二感应电极6012和第二驱动电极6022互相平行且相邻交替排列。为了增大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之间的电容耦合量,本申请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相邻交替排列可以指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之间不设置悬浮块。
在感应单元60左侧区域,第一感应电极6011向上方向连接的第二感应电极6012与第一感应电极6011呈一定角度,角度可以为大于40度且小于50度,或者,角度可以是40度、42度、45度、48度、50度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角度为45度。第一感应电极6011向下方向连接的第三感应电极6013与第一感应电极6011呈一定角度,角度可以为大于40度且小于50度,或者,角度可以是40度、42度、45度、48度、50度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角度为45度。
在感应单元60的右侧区域,在感应单元60右侧区域,第一感应电极6011向下方向连接的第二感应电极6012与第一感应电极6011呈一定角度,角度可以为大于40度且小于50度,或者,角度可以是40度、42度、45度、48度、50度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角度为45度。第一感应电极6011向上方向连接的第三感应电极6013与第一感应电极6011呈一定角度,角度可以为大于40度且小于50度,或者,角度可以是40度、42度、45度、48度、50度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角度为45度。
在感应单元60的上部分区域,第一驱动电极6021向左方向连接的第二驱动电极6022与第一驱动电极6021呈一定角度,角度可以为大于40度且小于50度,或者,角度可以是40度、42度、45度、48度、50度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角度为45度。第一驱动电极6021向右方向连接的第三驱动电极6023与第一驱动电极6021呈一定角度,角度可以为大于40度且小于50度,或者,角度可以是40度、42度、45度、48度、50度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角度为45度。
在感应单元60的下部分区域,第一驱动电极6021向右方向连接的第二驱动电极6022与第一驱动电极6021呈一定角度,角度可以为大于40度且小于50度,或者,角度可以是40度、42度、45度、48度、50度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角度为45度。第一驱动电极6021向左方向连接的第三驱动电极6023与第一驱动电极6021呈一定角度,角度可以为大于40度且小于50度,或者,角度可以是40度、42度、45度、48度、50度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角度为45度。
感应单元60包括两个延同一方向排列的第一驱动电极6021,两个第一驱动电极6021之间通过架桥部件605连接,与架桥部件605连接的第一驱动电极6021的面积较大。感应单元60的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分布于悬浮块603,以避免不同行之间的感应单元60的感应电极601连接。所述悬浮块603的面积与感应电极601和驱动电极602的面积之和的比例小于1。驱动电极601与感应电极602相邻交替排列直到布满至感应单元60的中心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摸传感器图案提高了电容变化量,降低手与驱动电极601和/或感应电极602之间的电容耦合量。在同等触摸传感器图案面积下,极大的增大驱动电极601与感应电极602的电容耦合,提升电容变化量,以此来提升悬浮效果。
请参考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摸传感器图案的又一结构示意图。相比于图6,图7中的感应单元70的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设置的悬浮块703面积增大,以避免不同行之间的感应单元70的感应电极701连接。在感应单元70中,悬浮块703的面积与感应电极701和驱动电极702的面积之和的比例接近1或者等于1。当然,悬浮块703的面积与感应电极701和驱动电极702的面积之和的比例可以是任意值,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具体来说,感应单元70包括感应电极701和驱动电极702,感应电极701包括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感应电极7011、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感应电极7012以及第六方向排列的第三感应电极7013,第一感应电极7011和第二感应电极7012连接,第一感应电极7011和第三感应电极7013连接,或者说在感应单元70的左侧区域,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感应电极7011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分延伸出第二感应电极7012和第三感应电极7013以及在感应单元70的右侧区域,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感应电极7011向下方向和向上方向分延伸出第二感应电极7012和第三感应电极7013。驱动电极702包括第三方向排列的第一驱动电极7021和第四方向排列的第二驱动电极7022,或者说在感应单元70的上部分区域,第三方向排列的第一驱动电极7021分别向左方向和向右方向分别延伸出第二驱动电极7022和第三驱动电极7023以及在感应单元70的下部分区域,第三方向排列的第一驱动电极7021分别向右方向和向左方向分别延伸出第二驱动电极7022和第三驱动电极7023。第一感应电极7011和第一驱动电极7021互相垂直;第二感应电极7012和第二驱动电极7022互相平行且相邻交替排列。
请参考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摸传感器图案的又一结构示意图。感应单元80包括感应电极801、驱动电极802和悬浮块803,感应电极801包括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感应电极8011、第六方向排列的第三感应电极8013、第三方向排列的第四感应电极8014和第二方向排列第二感应单元8012,驱动电极802包括第三方向排列的第一驱动电极8021、第五方向排列的第三驱动电极8023、第一方向排列的第四驱动电极8024和第四方向排列第二驱动电极8022。第一驱动电极8021与第四感应电极8014平行且相邻交替排列,第一感应电极8011与第四驱动电极8024平行且相邻交替排列。
在感应单元80的左侧区域,第一感应电极8011向上方向连接的第二感应电极8012与第一感应电极8011呈一定角度,角度可以为大于40度且小于50度,或者,角度可以是40度、42度、45度、48度、50度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角度为45度。第一感应电极8011向下方向连接的第三感应电极8013与第一感应单元8011呈一定角度,角度可以为大于40度且小于50度,或者,角度可以是40度、42度、45度、48度、50度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角度为45度。
在感应单元80的右侧区域,第一感应电极8011向下方向连接的第二感应电极8012与第一感应电极8011呈一定角度,角度可以为大于40度且小于50度,或者,角度可以是40度、42度、45度、48度、50度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角度为45度。第一感应电极8011向上方向连接的第三感应电极8013与第一感应单元8011呈一定角度,角度可以为大于40度且小于50度,或者,角度可以是40度、42度、45度、48度、50度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角度为45度。
在感应单元80的上部分区域,第一驱动电极8021向左方向连接的第二驱动电极8022与第一驱动电极8021呈一定角度,角度可以为大于40度且小于50度,或者,角度可以是40度、42度、45度、48度、50度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角度为45度。第一驱动电极8021向右方向连接的第三驱动电极8023与第一驱动电极8021呈一定角度,角度可以为大于40度且小于50度,或者,角度可以是40度、42度、45度、48度、50度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角度为45度。
在感应单元80的下部分区域,第一驱动电极8021向右方向连接的第二驱动电极8022与第一驱动电极8021呈一定角度,角度可以为大于40度且小于50度,或者,角度可以是40度、42度、45度、48度、50度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角度为45度。第一驱动电极8021向左方向连接的第三驱动电极8023与第一驱动电极8021呈一定角度,角度可以为大于40度且小于50度,或者,角度可以是40度、42度、45度、48度、50度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的,角度为45度。
第一方向平行于触摸屏的一边,触摸屏的一边为X轴方向,第二方向平行于触摸屏的另一边,触摸屏的另一边为Y轴方向。X轴方向排列的第一感应电极8011与X轴方向排列的第四驱动电极8024互相平行且相邻交替排列。Y轴方向排列的第四感应电极8014与Y轴方向排列的第一驱动电极8021互相平行且相邻交替排列。第二方向排列第二感应单元8012与第二方向排列第二驱动单元8022互相平行且相邻交替排列。感应单元80包括两个沿同一方向排列的第一驱动电极8021,两个第一驱动电极8021之间通过架桥部件805连接。感应单元80的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分布于第二悬浮块8032,以避免不同行之间的感应单元80的感应电极801连接。X轴方向排列的感应电极801或驱动电极802、Y轴方向排列的感应电极801或驱动电极802以及第二驱动电极8022或第三驱动电极8023形成的封闭区域设置有第一悬浮块8031,感应单元80中一共设置有8个这样的封闭区域,每个该封闭区域均设置有第一悬浮块8031,每个感应单元80中,悬浮块803的总面积与感应电极801和驱动电极802的面积之和的比例接近1。X轴方向排列的第一感应电极8011、Y轴方向排列的第四感应电极8014、Y轴方向排列的第一驱动电极8021、X轴方向排列的第四驱动电极8024为波浪状。第二感应单元8012、第三感应电极8013、第二驱动电极8022和第三驱动电极8023呈条形状。当然,感应电极801和驱动电极802还可以设置成其它形状,本申请对该电极的形状不做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摸传感器图案提高了电容变化量,降低手与驱动电极801和/或感应电极802之间的电容耦合量。在同等触摸传感器图案面积下,极大的增大驱动电极801与感应电极802的电容耦合,提升电容变化量,以此来提升悬浮效果。
请参考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摸传感器图案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感应单元90包括感应电极901、驱动电极902和悬浮块903,感应电极901包括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感应电极9011、第三方向排列的第四感应电极9014,或者说第一感应电极9011分别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延伸出第四感应电极9014。驱动电极902包括第三方向排列的第一驱动电极9021。其中,第一感应电极9011与第四感应电极9014呈一定角度,角度可以为大于80度且小于100度,优选的,角度为90度。第一方向为X轴方向,第三方向为Y轴方向。Y轴方向排列的第四感应电极9014和Y轴方向排列的第一驱动电极9021互相平行且相邻交替排列。或者说,图4中的第二方向和第四方向可以是图9的第三方向。感应单元90的左侧边沿和右侧边沿布局有悬浮块903。第一驱动电极9021、第四感应电极9014以及悬浮块903设置为波浪状,当然也可以设置为条形状,本申请对驱动电极902和感应电极901的形状不做限制。
X轴方向上任意两个相邻的感应单元90的第一感应电极9011相互连接,Y轴方向上任意两个相邻的感应单元90的第一驱动电极9021相互连接。一个感应单元90的沿同一方向排列的两个第一驱动电极9021通过架桥部件905连接。架桥部件905为导电材料。
请参考图10,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摸传感器图案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10和图9的区别在于,感应单元100的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设置的悬浮块1003面积增大,减小了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之间的电容感应量。以避免超出触控芯片承受的电容耦合量的处理范围。
感应单元100包括感应电极、驱动电极和悬浮块1003,感应电极包括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感应电极1011、第三方向排列的第四感应电极1014,或者说第一感应电极1011分别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延伸出第四感应电极1014。驱动电极包括第三方向排列的第一驱动电极1021。其中,第一感应电极1011与第四感应电极1014呈一定角度,角度可以为大于80度且小于100度,优选的,角度为90度。第一方向为X轴方向,第三方向为Y轴方向。Y轴方向排列的第四感应电极1014和Y轴方向排列的第一驱动电极1021互相平行且相邻交替排列。感应单元100的左侧边沿和右侧边沿布局有悬浮块1003。第一驱动电极1021、第四感应电极1014以及悬浮块1003设置为波浪状,当然也可以设置为条形状,本申请对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的形状不做限制。
请参考图11,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摸传感器图案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11和图10的区别在于,第一驱动电极1121的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分别设置有悬浮块1103,在图10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减小了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之间的互容感应量。
感应单元110包括感应电极、驱动电极和悬浮块1103,感应电极包括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感应电极1111、第三方向排列的第四感应电极1114,或者说第一感应电极1111分别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延伸出第四感应电极1114。驱动电极包括第三方向排列的第一驱动电极1121。其中,第一感应电极1111与第四感应电极1114呈一定角度,角度可以为大于80度且小于100度,优选的,角度为90度。第一方向为X轴方向,第三方向为Y轴方向。Y轴方向排列的第四感应电极1114和Y轴方向排列的第一驱动电极1121互相平行且相邻交替排列。感应单元110的左侧边沿和右侧边沿布局有悬浮块1103。第一驱动电极1021、第四感应电极1114以及悬浮块1103设置为波浪状,当然也可以设置为条形状,本申请对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的形状不做限制。
悬浮块1103的位置和个数可以任意设置,悬浮块1103的位置可以设置在第一驱动电极1121的两边,以及设置在感应单元110的左、右两侧边缘处,也可以设置在感应单元110的任意位置,悬浮快1103的个数可以设置为4个,也可以设置为其它个数,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可根据需要,设置任意面积大小的悬浮块1103,通过增大悬浮块1103面积,以减小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之间的互容感应量;通过减小悬浮块1103面积,以增大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之间的互容感应量。
电容式触摸传感器包括如上所述的任意一个实施例的触摸传感器图案。
触控装置包括触控芯片和如上所述的任意一个实施例的触摸传感器图案。
请参考图12,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摸屏的一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触摸屏1201包括电容式触摸传感器,电容式触摸传感器包括多个感应电极和多个驱动电极,每一沿第一方向的感应电极和每一沿第三方向延伸的驱动电极均与相应的走线连接,这些走线会与柔性印刷电路板1202和触控芯片1203连接,从而触控芯片1203可以根据走线传输的触摸信号识别触摸屏1201被触碰的位置信息,并将位置信息上报给主机1204。第一方向平行于触摸屏的边框的一边,第三方向平行于触摸屏的边框的另一边。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触控芯片以及触控装置中的其他周围电路不作限制。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触控装置中的触摸屏可以采用如双层玻璃(glass andglass;GG)结构、玻璃和薄膜(glass and film;GF)、触摸屏嵌入到触摸屏的彩色滤光片基板和偏光片之间的结构或者单层玻璃的结构(one glass sensor;OGS)等等,其中,GF结构中盖板为玻璃,导电层为薄膜,对于触控装置中的触摸屏的具体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制。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终端,其中,该电子终端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装置。
其中,该电子终端可以为液晶面板、电子纸、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面板、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可穿戴设备或家电设备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9)

1.一种触摸传感器图案,包括至少两个感应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感应单元中的每个感应单元包括多个悬浮块、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感应电极、第三方向排列的第一驱动电极、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感应电极和第四方向排列的第二驱动电极;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和所述第二感应电极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极连接;第一方向排列的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和第三方向排列的所述第一驱动电极互相垂直;第二方向排列的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和第四方向排列的所述第二驱动电极互相平行且相邻交替排列;多个所述悬浮块为导电材料;相邻所述两个感应单元通过所述第一感应电极连接和/或所述第一驱动电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传感器图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块分别设置在所述感应单元的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和右下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传感器图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块的面积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所述第二感应电极、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极的面积之和的比例大于0.5且小于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传感器图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形成的角度大于40度且小于50度和/或所述第一驱动电极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极形成的角度大于40度且小于5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传感器图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形成的角度为40度、42度、45度、48度、50度中的任意一种和/或所述第一驱动电极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极形成的角度为40度、42度、45度、48度、50度中的任意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传感器图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电极的数目多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的数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传感器图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感应单元包括两个所述第一驱动电极,两个所述第一驱动电极用架桥部件连接,所述架桥部件为导电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传感器图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触摸屏的边框的一边,所述第三方向平行于触摸屏的边框的另一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传感器图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感应单元还包括第六方向排列的第三感应电极,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与所述第三感应电极连接,所述第一感应电极与所述第三感应电极形成的角度大于40度且小于50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传感器图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感应单元还包括第五方向排列的第三驱动电极,所述第一驱动电极与所述第三驱动电极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极与所述第三驱动电极形成的角度大于40度且小于50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摸传感器图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三驱动电极形成的角度大于80度且小于100度或所述第二驱动电极和所述第三驱动电极形成的角度为80度、85度、90度、95度、100度中的任意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摸传感器图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感应电极和所述第三驱动电极平行且相邻交替排列。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摸传感器图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感应单元还包括第一方向排列的第四驱动电极,所述第四驱动电极、所述第二驱动电极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形成的封闭区域设置有所述悬浮块,以及所述第四驱动电极、所述第三驱动电极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形成的封闭区域设置有所述悬浮块。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摸传感器图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块有多个小块,以降低所述驱动电极或者所述感应电极与所述悬浮块短路的影响。
15.一种触摸传感器图案,包括至少两个感应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感应单元中的每个感应单元包括多个悬浮块、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感应电极、第三方向排列的第一驱动电极和第三方向排列的第四感应电极;第一方向排列的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和第三方向排列的所述第一驱动电极互相垂直;第三方向排列的所述第四感应电极和第三方向排列的所述第一驱动电极互相平行且相邻交替排列;多个所述悬浮块为导电材料;相邻x方向排列的所述两个感应单元通过所述第一感应电极连接,以及相邻y方向排列的所述两个感应单元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电极连接;所述悬浮块分别设置在所述感应单元的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和右下角。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摸传感器图案,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传感器图案形成在折叠屏的盖板的下方。
17.一种触摸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触摸传感器图案。
18.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控芯片和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触摸传感器,所述触控芯片和所述触摸传感器通过走线连接。
19.一种电子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触控装置。
CN201921824649.XU 2019-10-28 2019-10-28 触摸传感器图案、触摸传感器、触控装置和电子终端 Active CN2099119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24649.XU CN209911950U (zh) 2019-10-28 2019-10-28 触摸传感器图案、触摸传感器、触控装置和电子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24649.XU CN209911950U (zh) 2019-10-28 2019-10-28 触摸传感器图案、触摸传感器、触控装置和电子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11950U true CN209911950U (zh) 2020-01-07

Family

ID=69051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24649.XU Active CN209911950U (zh) 2019-10-28 2019-10-28 触摸传感器图案、触摸传感器、触控装置和电子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1195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27402A1 (en) * 2020-08-06 2022-02-10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Touch control structur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27402A1 (en) * 2020-08-06 2022-02-10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Touch control structur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11797138B2 (en) 2020-08-06 2023-10-24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control structur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79245B (zh) 触控显示装置
KR102302811B1 (ko) 터치 패널
JP5439565B2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40152608A1 (en) Touch panel
CN102279687B (zh) 触控面板与其应用的触控式显示装置
EP3153952A1 (en) In-cell touch screen and display device
KR20100130156A (ko) 상호 커패시턴스 터치스크린
CN103677410A (zh) 一种触控基板、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CN203376696U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103294322A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204808294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3552209U (zh) 触控板与触控显示板
US9535554B2 (en) Capacitive type touch panel
CN105677085A (zh) 触控显示装置、触控检测方法
US20190361587A1 (en) Touch control substrate, driv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3543868A (zh) 触摸板及使用其的液晶触摸屏
CN103186297B (zh) 一种电容式触摸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8874218B (zh) 一种触控基板、其触控定位方法及电容式触摸屏
CN104991677B (zh) 触控液晶显示面板及装置
CN111065994B (zh) 触摸传感器图案、触摸传感器、触控装置和电子终端
JP2014170334A (ja)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手持ち式電子機器
CN209911950U (zh) 触摸传感器图案、触摸传感器、触控装置和电子终端
CN203643969U (zh) 一种触控基板、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US20150091819A1 (en) Touch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US2021040578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